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330911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玲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小玲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遍插茱萸。B小玲在预习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这一课时,搜集了伯牙绝弦和割席断交这两个故事来表现古人之间的深厚友情。C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这么问:“令堂贵姓?”D老师提问:“农历二月份一般有哪些节气?”小玲回答:“惊蛰和春分。”二、字词书写2 . 音汉互写。亢(_)奋戛(_)然而止静m(_)y(_)立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追寻历史意义,走出“泛娱乐化”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历史观一段时间以来,各种“抗日神剧”“宫廷戏说”“名著改编”,总会引来很多质疑之声。那些不顾史实乃至常识的粗制滥造,那些既无意思更无意义的胡编乱造,让人反感,却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信息爆炸、观点多元、文化多样的今天,应该怎么用好历史资源、做好历史传播,真正让历史对时代说话、向公众发言?脱下沉重、刻板、僵硬的外衣,换上轻盈、生动、鲜活的步伐,历史的“轻松”背后是社会进步、思想解放的表现。然而,以戏说代替正说,以调侃代替中立,以消费历史代替认识历史,以娱乐历史代替思考历史,可能就跌进了“泛娱乐化”的陷阱历史变成了市场上的快消品、屏幕里的调味品,变成了抖一个个包袱、造一个个笑料。“在娱乐化的潮流中,人们主张对事物和人物不作评价,尤其是不作道德价值上的判断。并不是认为这很困难,而是认为毫无必要。”“泛娱乐化”背后,其实是对历史的一种“去价值化”。一切都可以被恶搞、一切都可以被消费,饭局中就难免出现诋毁先烈的唱段,电视里就难免出现奇言怪行的英雄。在这样的历史观看来,无所谓真相、无所谓真理,是非成败、高尚卑劣都不过尔尔,真可谓“节操碎了一地”。当历史仅归于娱乐之时,也就是历史被虚无主义绑架之时,这直接瓦解着社会的价值底座、人们的精神信仰。正如学者的告诫,如果“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最后必然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看看那些起哄让秦桧在岳飞面前“站”起来的,那些围观邱少云“特殊生理结构”的,那些瞎传“村民出卖狼牙山五壮士”的,那些连抗战都可以无所顾忌消费戏谑的娱乐化一旦过度膨胀,其必然的结果就是审美取向感官化,价值取向虚无化,政治取向戏谑化,道德取向去崇高化。其实,很多名篇名著,都是从历史中汲取灵感。远有三国演义演绎历史沉思天下大势,近有故事新编以古喻今反思社会现象,这些名篇以通俗的方式、大众的视角讲“历史故事”,让公众在“悦读”“悦览”中有所悟、有所得,同样有利于传播历史。因此,无论怎样的“历史讲述”,都需要抱有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守住一条基本的底线,那就是不能罔顾常识、颠倒黑白,更不能消解价值、解构意义。尊重历史而不是调侃历史,敬畏历史而不是消费历史,才是“再创造”时需有的历史观。事实上,那些无聊无趣的作品,不可能有长久的生命力。有网站调查显示,_76.97_%的人认为革命战争题材影视剧的创作,应坚持“严肃化,坚决基于实事还原历史真实一面”。这是对那些 “手撕鬼子” “石头打飞机”的“抗战神剧”的有力棒喝,更是拒绝历史“泛娱乐化”的民意体现。“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端正我们的历史观,以真诚敬畏对待历史,走出“泛娱乐化”,这样,我们才能担负起历史使命,走向更远的未来。(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3 . 请说说本文作者的主要观点。4 .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什么是“泛娱乐化”?5 . 简述第段的论证思路。6 . 说说第段划线语句的作用。有网站调查显示,76.97%的人认为革命战争题材影视剧的创作,应坚持“严肃化,坚决基于实事还原历史真实一面”。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父亲的蜂,我的蜜李辉父亲站在屋后洒满阳光的山坡上,一个多月后,那里将鲜花盛开。“我得为蜂箱选个合适的位置,向阳、背风、花草树木要多。以后这里就是蜜蜂的家了,”父亲修整山坡时弯下的腰,扛着蜂箱时俯下的背,与地面折成那么虔诚那么低微又那么坚韧的角度。其实我是不愿意父亲养蜂的。我知道被蜜蜂蜇一下有多疼,同时蜇很多下就更疼了。可是,自从去年秋天我考上高中,父亲就开始琢磨着养蜂了。他说,花销大了,不能光靠种粮食。他还说,蜂的种类有很多,蜜蜂蜇人是最不疼的。我没有被山上的野蜂蜇过。也许,父亲说的是对的。也许,因为他是父亲。我要去县城上学了。“等到秋天你再开学,爸就能给你多带点钱,还能给你带点蜂蜜。”我当然想带更多的钱上学,我当然想喝甜甜的蜂蜜水,可是我不希望看到父亲上山时弯下的腰。我盼望着暑假,我想尽快回家看看父亲怎样从蜂箱里摇出蜂蜜,再尝尝那些蜜有多甜。父亲穿着防蜂服,戴着防蜂帽,在蜂箱之间忙碌着。我也穿戴着同样的一身,却总想寻找阴凉,最后还是忍受不了快要湿透后背的汗水,逃回屋子里。我的阴凉是父亲,父亲的头顶是七月的太阳。“挨晒出汗总比挨蜇好。就算穿戴再整齐再小心,你爸还不是两三天就被蜇一回。”母亲说。我才知道,蜜不都是甜的。有些蜜,是咸的;有些蜜,是苦的;还有些蜜,是疼的。收购蜂蜜的商贩来了。通常他们会提前几天通知父亲,但是不会告诉具体哪一天来。他们总是在早晨来,很早很早,趁着你还没起来就敲你家门,就是想搞突然袭击,防止你提前往蜂蜜里兑水。一进门就盯着你,你想兑水都没时间。父亲听了直摇头:“瞎说,蜂蜜里还能兑水?”商贩给我家蜂蜜的价格比别家每斤多5角钱。他说,你家有学生,要花钱。可我总觉得那是因为父亲的蜂蜜甜、纯、真。我希望暑假长些再长些。夏天长了,山坡上的花就能开得久些,父亲就不用带着蜜蜂向南追赶花期了。我曾经看到过山林边追赶花期的外地养蜂人,简陋、孤独、辛苦。也曾听说过,养蜂人在向别处转移蜂箱的时候,经常半路上出事。我担心父亲。可是,九月就要来了,我必须向北走,到县城上学;父亲和他的蜜蜂,要往南走。我走时,书包里装着两大瓶蜂蜜,衣袋里包裹着蜂蜜换来的钱。我跟同学们分享我的蜂蜜。此刻,向南近百里的地方,我那想要留住花期的父亲,正穿梭在蜂箱之间。晚上,我睡不着。我在想,父亲简易的棚里,一定钻进了初秋的阵阵凉风。许久,我终于想到了一个能安慰自己入睡的理由:养蜂人的花期,总要比享受蜂蜜的人的花期长。凉风渐渐吹起的时候,我知道父亲终于带着他的蜜蜂和收获的蜂蜜回家了。母亲在信里告诉我,父亲已经在为蜜蜂过冬做准备了。现在蜜蜂数量多了,父亲要买至少两百斤白糖,作为蜜蜂一冬的食物。母亲还要准备几床厚被子,盖在蜂箱上保暖。寒假里,我帮父亲往山坡上运白糖。他一大袋,我一小袋。每天晚上临睡前,我拿着手电筒跟父亲巡视蜂箱,把被风吹落的棉被重新盖好,压上砖头。蜜蜂暖了,父亲心里就暖了。我希望冬天快点过去。我是冬天里父亲采不回蜜的蜜蜂。那我什么时候才能采回属于自己的蜜而让父母尝一尝我的甜呢?一个又一个冬天过去了,我却不再是父亲天天都要回巢的蜜蜂。我去了更远的远方,我去过的地方,父亲和他的蜜蜂,从来不曾抵达。我想让父亲去享受我所在城市更长的花期,父亲摇摇头,笑着指指山坡:“我走了,蜜蜂怎么办?再说,你到哪儿能吃到这么甜、这么纯的蜜?”春暖花儿将开的日子,我又要走了。蜂蜜,母亲往我的包里塞了一瓶又一瓶。“我们没想着享你的甜,只要你在外面不吃苦就行。”父亲说。我忍住泪,笑着说我知道了。我跟父亲母亲,还有蜜蜂说再见。再回头时,他们正站在那片山坡上,望着我的方向。那片山坡,洒满阳光,不久,那里将鲜花盛开。(摘自意林2019年09期,有删改)7 . 简要概括文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8 . 品读第段和第段中画线的句子,说说加点字词的妙处。(1)我在想,父亲简易的棚里,一定钻进了初秋的阵阵凉风。(2)我想让父亲去享受我所在城市更长的花期。9 . 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第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我忍住泪,笑着说我知道了。10 . 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写出其中的两组。11 . 文中父亲尝尽养蜂的苦,“我”却享受着蜂蜜的甜。你是否有过相似的经历?请结合实际谈一谈。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沉迷记安宁很多年以后,我依然记得自己站在一摞高高的红砖面前,努力地踮起脚尖,一只眼紧张地注视着正午村庄的大道上有无行人经过,一只眼热烈地看着砖摞上一本闪闪发亮的书,那是白话版的聊斋志异。我把那本书悄悄地拿下来,做贼一样心虚地翻着,但是最终,我又将它放回了原地。那一年,我八岁,很少走出过村庄,除了语文教科书,父母再也无钱给我买多余的课外读物。我一直热爱学习,尤其痴迷语文,跟我童年时书籍的匮乏有着很大的关系。我翻阅一切有字的纸张,挂面的包装纸,包油条的报纸,人家撕掉的书里的一页,甚至父亲借来的饲养家禽的书,我也读得兴趣盎然。而等到父母为养殖蘑菇,收购来一麻袋用来包装蘑菇菌的废纸的时候,我好像忽然拥有了一座流光溢彩的图书馆。于是当父母在偏房里一边忙碌一边畅想着蘑菇收成的时候,我则一头扎进废纸堆里,从里面挑拣着那些稍微有文学气息的书。父亲有时还会停下手中的活计,随手拿起一本书来,考我认字。我是丝毫不怕这些的,父亲不知道,刚刚十岁的我,已经能依靠一本新华字典,将那些有朦胧爱恋的小说,读出一抹羞涩了。几乎,每个学期的课本一发下来,我都会第一时间将散发着油墨清香的语文课本,先用报纸包上书皮,而后窝进太师椅里,一直看到天光昏暗,母亲大骂我没有将鸡赶进鸡窝,我才恍惚地抬起发酸的脖颈,看一眼院子里踩着黄昏的光,困倦地踱来踱去的鸡们,并有被天神一拳打回人间的失落与惆怅。于是,在老师开始讲授之前,我早已将一本语文书,来来回回翻了多遍。我深深地沉浸在那些故事里,觉得语文书真是世界上最好的读物,能无限满足我对于外面世界的想象。我可以借助于文字,穿越至几千年前,那里野兽出没,大地苍茫。我也能通过想象,抵达无限遥远的地方,那是比村庄更为遥远的村庄,比麦田更为辽阔的麦田,比群山更为连绵不尽的群山。而更多的时间,我都处于无书可读的饥渴状态。七岁以前不识一字的我,从未想过有一天,会用文字永不停息地表达我在这个世间的孤独,和对这个世界的热爱。那时我只想走出小小的村庄,永远不要回来。我想过很多种离开村庄后的可能,唯独没有想到成为一名作家。更没想到,二十岁那年,当我开始拿起笔,在热闹的人群里写下自己的忧伤,我再也没有停下用文字记录生活的脚步。而这一切,或许,都源于我踮起脚尖,鼓足所有的勇气,想要偷走一本聊斋志异的童年。后来读的书,就多了起来。初中时有一位教授物理课的班主任,姓张,年轻,长了一张郭富城似的好看的脸。他是一位文学青年,喜欢读童话,也读小说月报。知道我痴迷写作,他常常将一摞书借我,还在班里念我写的那些类似于自言自语的小说。我记得当时在小说月报上读到过一篇题为水土不服的中篇小说,作者忘了,但其中那种荒凉、野蛮、魔幻的气息,却深深地震动着十四岁的我。好像忽然间进入一个神秘的山洞,那里有我从未见过的奇珍异宝,它们闪烁着异域的光芒,吸引着来自偏僻乡村的我。文学的天空原来这样大放异彩,美奂绝伦,我仰头注视着这一片高远辽阔的天空,知道自己将会走得更远。大学因为读外语系的缘故,读书大多集中在外国经典名著,比如傲慢与偏见雾都孤儿简爱呼啸山庄百年孤独等等。每年寒假,我都会从学校图书馆借好多书回家,在呵气成冰的冬天,站在窗前,拢着手,沉浸在文学的奇妙世界。我的双脚常常冻得发麻,失去知觉,但我却浑然不知,偶尔跺一跺脚,抱一抱已经凉掉的水杯,便重新陷入书里去。一帘之隔的堂屋里,大人们正在热烈地聊着家长里短,或一年的收成,那声音时而高亢,时而低沉,犹如冬日的风,掠过厚厚的积雪,紧贴着窗户,蛇一样冷飕飕地钻进卧室,试图侵袭我早已麻木的身体。可是在那个冬日的黄昏,我只剩了一颗心,还是温暖的,跳动的,它与一本书,融化在一起。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与一本书的亲密。有一年夏日的傍晚,我无意中翻阅聊斋志异,被绿衣女这样一则只有六百多字的短篇小说深深地吸引。我犹记自己陷在沙发里,耳畔久久地萦绕着绿衣女“宛转滑烈,动耳摇心”的歌声。我知道此后我会长久地迷恋古典文学的世界,那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我就是从聊斋志异开始,逆流而上,开始系统地阅读古人的诗意内心。我一路在这样古典的天地中沉迷,并愿永远地沉迷下去。写作让我沉溺在奇幻的梦境之中,而读书,则让我趋向于单纯,孩子一样单纯、洁净,忘记这个尘世所有的喧哗与躁动,只剩一颗心,洗去尘埃,吐露芳华。(选自解放日报,有删改)12 . 本文回忆了“我”上小学、中学、大学期间阅读文学名著的经历,以及对“我”走上写作道路的影响,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概述“我”的阅读经历。小学时:_中学时:_大学时:_13 . 分析下面句子,说说加点词是如何刻画出“我”的读书状态的。我才恍惚地抬起发酸的脖颈,看一眼院子里踩着黄昏的光,困倦地踱来踱去的鸡们,并有被天神一拳打回人间的失落与惆怅。14 . 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15 . 结合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四、句子默写16 . 诗文默写。 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采菊东篱下,_。 _,寒光照铁衣。 为人谋而不忠乎?_? _,思而不学则殆。 不知何处吹芦管,_。次北固山下富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这一哲理的句子是:_,_。五、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小题(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二)成公元年,楚庄王为夏徵舒弑君,率诸侯伐陈。谓陈曰:“无惊,吾诛徴舒而已。”已诛徴舒,因县陈而有之,群臣毕贺。申叔时独不贺。庄王问其故,对曰:“鄙语有之,牵牛径人田,田主夺之牛,径则有罪矣,夺之牛,不亦甚乎?今王以徵舒为贼,以义伐之,已而取之,以利其地,则后何以令于天下!是以不贺。”庄王曰:“善。”乃迎陈太子午,立之,是为成公。孔子曰:“贤哉楚庄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节选自史记陈杞世家)注:县陈:指将陈国作为楚国的一个郡县。鄙语:俗语。径人田:从别人田中走过以抄近路。利:贪图。17 .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入朝见威王/才美不外见B王之蔽甚矣/隐天蔽日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以其境过清D令初下/初极狭18 .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19 . 语段(一)中“善”字反映了齐威王何种心理?20 . 结合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说说邹忌和申叔时劝谏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21 . 诗歌首联“_”和“_”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22 . 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请说说你的理解。七、综合性学习23 . 学习第四单元时,老师组织同学们举办“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书写孝心】 用正楷或者行楷抄写论语 学而中的这句话。 孝第也者,其为仁至本与! _写出孝亲敬老有关名言(连续的两句)_,_(2)【畅抒孝怀】 以下是某同学的演讲稿百善孝为先的片段,请按要求修改,让语段文从字顺。“百善孝为先”,望文生义,就是在所有的美德中“孝”排在第一位。这个先行的孝字, 折射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精华。 木兰替父从军, 白居易孝亲敬老, 郑板桥责行孝道 从这些历史典故中,让我们领悟到秉承孝行的可贵和可敬。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 我们的孝行却在不知不觉中被全然遗忘甚至淡化。一杯茶、一碗饭,点点滴滴见真情; 一件衣、一床被,丝丝缕缕连爱心;一个电话、一封家书,字字句句显孝心。让我们用行动 践行孝义,让孝与和谐相伴,让孝与爱心同行。自古以来,我们就把孝道视为美德之首、 立身之本、齐家之宝、治国之道。 第句用词不当,应将“_”修改为 “_” 第句成分残缺,本句修改为_。 第句词序不当,应修改为_。 本段有有一句位置不妥 ,应将_。八、作文24 . 命题作文:精彩课间要求:(1)篇幅800字左右。(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如果不可避免,请用代替。(3)书写分3分。书写要求:不出格,不压线,不歪斜,不连笔,不涂抹。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二、字词书写1、三、现代文阅读1、2、3、四、句子默写1、五、对比阅读1、六、诗歌鉴赏1、七、综合性学习1、八、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