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1059292 上传时间:2020-04-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 根据课文内容填词语有误的是( )。A . 雪野中有 的宝珠山茶, 的单瓣梅花, 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 的杂草。(血红;白中隐青;深黄;冷绿)B . 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 , 很 , 以自身的 相粘结,整个地 地生光。(洁白;明艳;滋润;闪闪)C . 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 地奋飞,在日光中 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 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 。(蓬勃;灿灿;弥散;闪烁)D .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 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_。(凛冽;精魂)2. (2分) (2017徐州)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句话出自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贝多芬对残酷命运发出的强烈呐喊。B . 马说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伤仲永的作者分别是韩愈、柳宗元、苏轼、王安石,他们都属于“唐宋八大家”。C . 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都是元曲,其中“天净沙”“山坡羊”“江城子”是曲牌,“秋思”“潼关怀古”“密州出猎”是题目。D . “未尝识书具”中的“书具”指的是文房四宝:纸、墨、笔、砚;“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经”指的是儒家经典著作:易诗书礼春秋;“君与家君期日中”中,“君”是对对方的尊称,“家君”是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3. (2分) (2019永州) 下列句子是有关我国传统礼节座次的表述,依据其内在关联组成语段,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便坐于此,故有“南面称帝”之说;“堂”多用于举办活动,其中坐北朝南的位置最为尊贵;我国古代建筑格局通常为前堂后室。而沿用至今的“左尊右卑”是明朝建立后才固定的。“室”则用于居住,一般东西长,南北窄,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A . B . C . D . 4. (2分) (2019海林模拟)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代著名的通俗小说家罗贯中。B .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施耐庵。C . 西游记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神话小说,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D . 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明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5. (7分) (2019七下长春月考) 默写。 (1) 荡胸生曾云,_。(杜甫望岳) (2) 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3) 浩荡离愁白日斜,_。(龚自珍己亥杂诗) (4) 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5) _,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6) 登幽州台歌中,写出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诗人深感人生有限的诗句是:_,_! (7) 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 (8) 当人生遭遇困境时,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_,_。”告诉我们总会有云开雾散的日子。 (9) 己亥杂诗中龚自珍巧妙地在比喻中融入议论,表达自己虽远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句子是:_,_。 (10) 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_,_。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6. (1分) (2017九上襄阳月考) 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米字格里。深沉赤烈的情感,荡气回长的赞歌。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0分)7. (10分) (2018九上潮阳月考)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离开桑菲尔德,我感到痛苦,我爱桑菲尔德;我爱它,因为我在那里过着丰富、愉快的生活,至少过了短短的一个时期。我没有受到践踏。我没有被弄得僵化。我没有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一切交往之外。我曾经面对面地同我所尊敬的人,同我所萼爱的人,同一个独特、活跃、宽广的心灵交谈过。我已经认识了你,现在感到自己非从你这儿被永远拉走不可,真叫我害怕和痛苦。我看到非走不可这个必要性,就像看到非死不可这个必要性一样。”“我跟你说,我非走不可!”我有点恼火了,反驳说,“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1) “我”和“你”分别是作品中的哪两个人物? (2) 划线句子表现了“我”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 联系整部作品,写出“我”受到践踏,被弄得僵化,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一切交往之外的两个重要的人生阶段。并结合小说情节分析“我非走不可”的原因。 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0分)8. (10分) (2018九上杭州月考)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怠之,弗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许诺,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息其中。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其手,问所苦,如侍亲戚。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屎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人于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宋学士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疑姁姁愿士 , 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语曰:举世浑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注】踵:走到。赆:赠送的财物或路费。姁姁(xx)愿士:温和、老实的人。(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人怠之,弗舍(舍弃)B . 我不幸被疾矣(遭受)C . 疑许诺,延就坐(邀请)D . 籍其数而封识之(记录)(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举世浑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B . 举世浑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C . 举世浑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D . 举世浑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 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4) 结合文章材料,试分析李疑其人性格特点。 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9. (10分) (2019八下兴义期末)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注】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漏:指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沙洲:江河中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1) 词的上阕通过描绘缺月、_、_等景物,渲染了凄清孤寂的氛围。 (2) 苏轼以“孤鸿”自比,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10. (15分) (2019九上椒江期末)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乐清男孩失踪:一场事先“策划”的走失【新闻回放】2018年11月30日,浙江乐清一名男孩“失联”,其母随即报警。当晚,微博网友猴子爱烧酒发布寻找“失联”男孩的信息,此事开始在网络传播。12月3日、4日,乐清警方两度发布寻人启事。政府部门投入大量警力进行搜寻,公益组织、社会公众纷纷帮助寻找。与此同时,随着媒体报道、网友转发,此事开始引发舆论关注。【警方应对】乐清警方接警后果断立案进行搜寻,12月5日,“失联”男孩被找到。乐清警方针对事件进行了两次通报,通报指出,此“失联”事件是男孩母亲陈某为测试丈夫对自己和孩子是否关心、重视而故意制造的虚假警情,警方将依法追究陈某刑事责任。5日,乐清检方称提前介入此案,案件还在进一步侦查中。【网友反应】如果说孩子母亲浪费公共资源的行为令人心寒,那么在整个事件的过程中间我们还是能够看到温暖的一面,那便是网友对寻人信息的转发。下图是从微博网友转发、评论最常使用的表情:【事件评论】乐清当地人朋友圈中对寻子信息的刷屏转发,体现出社会对于“失孤”问题的高度关注。当乐清失踪男孩真相大白之后,男孩母亲的行为却给这样温暖的关切泼了一盆冷水,扑灭了无数心系此事的网友心中希望的火苗。当代“狼来了”的故事就此上演,倘若类似事件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那么对社会的信任与良知将是无比沉重的打击。因此,对男孩母亲的审判和量刑必然关系到社会信任与良知体系的未来和发展。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十多年前的“彭宇案”。众所周知,这起事件最终以当事双方和解,彭宇出钱赔偿“被摔”老人而告终。此事一出就被公众斥之为“好人被冤枉”、“司法不公”的典型案例,并被称作社会“道德滑坡”的标靶。“彭宇案”的出现令社会中屡见不鲜的扶摔倒老人被讹的事实摆到了大众面前,其实“彭宇案”本身并没有多么重要,其关键症结在于由此事件而引发人们对于救人成本的思考。自此当看到路边摔倒的老人时,人们总要再三忖度,考虑后果。可如果行善助人之前都要如此“三思而行”,那么这样的善行就变了味道。由此观之,在虚报警情这件事情发生之后,人们对于是否会引发社会信任危机的担忧也并非杞人忧天。社会这个大机器的运转秩序离不开两样东西,一个是法律,另一个便是道德,前者强调强制性作用,而后者体现在内化于心而外化于行的教化作用上。法律的不完备给社会的秩序带来损失,我们可以通过逐步修订,促进法律体系走向更加完善。相对于法律,社会的道德系统对于个人的影响更加深远,它潜藏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我们的言行举止密切相关。但是,一旦道德系统遭到破坏,其带来的后果将更加严重,甚至会达到难以修复的地步。知乎有网友发表感慨:“一义士受辱,则万众齐喑;一善人蒙冤,则天下心寒。”当社会的良知系统遭遇动荡,当公民的良心和信任白白被虚耗,谁还敢勇于站出来对危难之人伸出援手?所以,对于失踪男孩家属谎报警情这件事情而言,我们在关注孩子母亲既蠢且坏的恶劣行为的同时,更应该思索其行为对社会带来的破坏性后果。当真正摔倒的老人躺在路边无人搀扶,当真正丢失孩子的父母束手无措却无人伸出援手,这样人情冷漠的社会状态是任何人都不愿看到的。但现实中发生的诸多性质恶劣的事件,却屡屡冲击着人们的认知,拍打着良心与信任的最后底线。尽管社会的良心与善意被“戏弄”,我们也不应因噎废食。“良人者良其心也,贵人者贵其心也”,心存善念永远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准则。(根据有关资料整理)(1) 阅读(事件评论),回答以下问题。 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概括回答。文章是如何展开论述的?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写出论证过程。(建议用上“首先”“接着”“最后”等词语)(2) 针对男孩母亲“报假警”的行为,联系【新闻回放】【警方应对】【网友反应】中的相关材料,另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合理。 11. (20分) (2019长春模拟) 阅读下文,同答问题。 八个榆皮面饺子房宽杰他十一岁那年,父亲意外去世,弟弟六岁,妹妹刚刚三岁,那是1959年,三年困难时期的头一年。父亲一走,家就塌了半边天。粮食紧缺,家里没有壮劳力,粮食更是少得可怜。他退了学跟着母亲下地干活。刚开始,每顿还能吃上一个玉米面窝头,到后来,家里就真的揭不开锅了。弟弟妹妹饿得直哭,没多久,妹妹的小胳膊小腿,就“胖”了起来。欢蹦乱跳的妹妹,在床上一躺就是半天。村里的赤脚医生说,是营养不良导致的浮肿病,得给孩子做点好吃的。母亲想尽了办法找吃的,上山挖野菜、捉蚂蚱、剥榆树皮可妹妹还是一天比一天虚弱。村头的王婶来找母亲,带来几片地瓜干和一把玉米面。母亲把地瓜干放进水里,再掺上玉米面熬成汤,一缕久违的粮食的香味飘在小院里。母亲给他和弟弟妹妹一人一碗,只留了半碗给自己。王婶又来找过母亲几回。那段时间,家里经常可以喝到地瓜汤。“胖乎乎”的妹妹似乎也瘦了些。有一次,王婶和母亲关在屋里说话,王婶临走时说:“你好好想想。”母亲没说话,脸上愁云密布。那天,母亲变戏法般,拿出一些玉米面要包饺子吃。这可把三个孩子高兴坏了,要知道饺子可是过年才能吃得上的好东西。母亲将玉米面里掺上榆皮面,榆皮面是他和母亲一起剥了榆树皮,在石碾上压碎,再用细箩筛出来的。玉米面没有黏性,只有掺上黏性大的榆皮面,才能擀成饺子皮。饺子出锅,一共二十个。母亲给弟弟妹妹一人六个,给他八个,他懂事地给妹妹两个,母亲不让,他又把两个饺子给母亲,母亲还是不让。那段时间,每次吃东西母亲都会多分一些给他,理由是他要下地干话。他吃了整整八个饺子,吃到最后一个时,他细细地咀嚼着,久久不肯咽下去。饺子是野菜馅的,没有一点油水,可他却觉得那饺子的香味,从口腔蔓延到胃里,再渗进骨头里。那是父亲去世后,他吃得最饱也是最好的一次。母亲看着他吃完八个饺子,眼里的泪又汹涌而出。母亲摸着他的脸说:“大壮,别怨娘,娘没本事,让你们挨饿,可我是真没法子。你是老大,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母亲没往下说,脸上的表情痛苦而凄楚。那天晚上,他睡得特别沉,梦里,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饺子,每人一大碗,咬一口全是肉。醒来时,窗外的阳光已经有些刺眼。他舍不得那个梦,闭上眼慢慢回味着。屋里出奇的安静,他奇怪,娘怎么没叫醒他下地干活呢?弟弟妹妹也不见了,他匆忙出门去找。王婶告诉他,母亲带着弟弟妹妹改嫁走了,那是百里外每顿都能吃上地瓜干的村子。“大壮,你妹妹眼看就要饿死了,那户人家只让带两个孩子,多了养活不了。你娘怕你受不了,半夜里走的,给你留了一坛玉米面,等你吃完了玉米面,你娘就来接你。”王婶的话,让他觉得恍惚,他疯了般沿着村头的小路去追,可哪里还追得上呢。天黑时,他失魂落魄地回到小院。抱着母亲留下的那坛玉米面,从天黑哭到了天明。他靠着那坛玉米面度日,坛子空了,母亲却没来接他。他离开家乡,去找那个盛产地瓜的村子。他一路流浪乞讨,一路打听,找过许多有地瓜的村子,却始终没找到母亲。十三岁那年,他饿晕在路上,被好心的木匠救起。木匠见他可怜,又看他勤快机灵,就收他当了徒弟。再后来,他成了家具厂的工人。他娶妻生子,在异乡扎根落户,那段苦难的岁月,渐渐在记忆里尘封。退休后的他在家养鱼养花,照看孙子,日子过得平淡安稳。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对粮食特别珍惜,他不挑食,什么都吃,却唯独不吃饺子,无论什么馅的。每次看到饺子,他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八个榆皮面的饺子,曾经渗进骨子里的香味,如今变成了岁月深处的疼与伤。这时,弟弟找到了他。久别重逢,提及往事,他的心里全是苦楚与疼痛。弟弟希望他能去看看母亲,他只低声回了一句:“我十一岁那年,就没有家,也没有娘了。”弟弟含泪而归,他愣愣地坐着,心里有说不出的空虚。弟弟第二次来,录了一段视频给他看,视频中一个干瘪瘦小的老太太,弓着腰反复揉着面,他一眼就认出那是母亲。忽然母亲号啕大哭起来:“大壮,你在哪里?娘想你,大壮,娘对不起你”母亲的哭声悲痛而凄楚,布满皱褶的脸上满是泪水和面粉。那一刻,他心中所有的怨与恨全然消散,猝不及防的泪,滚滚而落。弟弟告诉他,母亲改嫁的男人有两个孩子,日子也难熬,每顿勉强能喝上点地瓜汤。男人见母亲整日惦念着他,就同意母亲来接他。可母亲回村时,他已经离开了。从此,他成了母亲最大的牵挂。后来,母亲患了老年痴呆,清醒时,就到处托人找他,糊涂时,就一遍遍和面给他包饺子。母亲忘记了许多人和事,只记得他,只记得给他包饺子。他一直以为自己是最苦的人,是被抛弃的那一个,却从没想到,在痛苦中挣扎的还有母亲。他去看母亲,五十年光阴流逝,只怕母亲已认不出他。他哽咽地喊:“娘,我回来了!”母亲先是一愣,继而抱住他失声痛哭。母亲一遍遍重复着:“大壮,娘天天盼啊等啊,总算见到你了”母亲怎会不认识他呢,母亲还记得他胳膊上的伤疤,还记得分别那晚他吃了八个榆皮面饺子,这些烙印在生命里的点滴,母亲都一一记得。热气腾腾的饺子,在他面前的碗里堆成了山。他知道,他又找回了那曾经渗进骨子里的香味,那是家的味道。(1) 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_黏性恍惚干瘪猝不及防(2) 文中母亲包的饺子为何是榆皮面的?(用原文语句回答) (3) 结合具体语境,品味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饺子是野菜馅的,没有一点油水,可他却觉得那饺子的香味,从口腔蔓延到胃里,再渗进骨头里。(4) 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视频中一个干瘪瘦小的老太太,弓着腰反复揉着面,他一眼就认出那是母亲。忽然母亲号啕大哭起来:“大壮,你在哪里?娘想你,大壮,娘对不起你”母亲的哭声悲痛而凄楚,布满皱褶的脸上满是泪水和面粉。(5) 文中详写了哪些内容?略写了哪些内容?作着为什么这样安排? (6) 文章以“八个榆皮面饺子”为题,作者在文中也多次提到“八个榆皮面饺子”,在不同时期,“榆皮面饺子”对他来说分别意味着什么? (7) 交章铺陈细腻,情节曲折感人。请仔细阅读文章,说说文中的哪个情节最感动,并写出理由。 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 (2018九上哈尔滨月考)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命题作文天地,一般是指自然界中的天地山川,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天地来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有学习的天地,活动的天地,家中的一片小天地等等。请以“我的一片天地”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二)给材料作文有一只乌鸦打算飞往东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双方停在一棵树上休息,鸽子看见乌鸦飞得很辛苦,关心地问:“你要飞到哪里去?”乌鸦愤愤不平地说:“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个地方的居民都嫌我的叫声不好听,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好心地告诉乌鸦:“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里都不会受到欢迎的!”乌鸦没有听从鸽子的劝告,它也就一直为人们讨厌着。这个材料至少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启示:解决问题要抓关键;与其想改变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不如先从改变自己入手;要懂得反思;对于他人的劝告应该虚心接受。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得抄袭,不要套作。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1、2-1、3-1、4-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5-1、5-2、5-3、5-4、5-5、5-6、5-7、5-8、5-9、5-10、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6-1、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0分)7-1、7-2、7-3、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0分)8-1、8-2、8-3、8-4、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9-1、9-2、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10-1、10-2、11-1、11-2、11-3、11-4、11-5、11-6、11-7、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