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考试化学试题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984738 上传时间:2020-04-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考试化学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考试化学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考试化学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考试化学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化合物一定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C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水分子、硫原子都不带电。D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相同2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3 .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见的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交叉关系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包含关系4 .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性,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C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甲烷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会爆炸,在点燃甲烷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5 .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能燃烧,所以氧气具有可燃性B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所有原子核中都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6 . 下列除杂或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A鉴别NH4NO3和NH4Cl加熟石灰研磨B鉴别羊毛线和涤纶线点燃闻气味C除去CuSO4溶液中的少量FeSO4加适量铜粉D除去NaCl中的KNO3降温结晶7 . 在烧杯中盛有HCl和BaCl2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测得溶液pH与加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时,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BB点时,溶液中只含有NaClCC点时,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DA、B、C三点中,溶质的种类分别为3、2、18 . 工业盐酸因含有FeCl3而显黄色,现向12ml工业盐酸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其加入量(X)与生成沉淀量(Y)的关系应是:AABBCCDD9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KNO3属于复合肥料氢气、甲烷在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熔点和硬度都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高可用氢氧化钠来除去炉具上的油污,也可治疗胃酸过多干冰灭火既能降温,又能隔绝空气,而且灭火后不会留痕迹氢氧化钙能改良酸性土壤ABCD10 . 下列有关生活中化学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一些食品的包装袋内,常装有干燥剂,主要成分可能是生石灰B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C做胃镜时碳酸钡用于钡餐透视D为使农作物高产,鼓励农民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11 . 下列关于葡萄糖(C6H12O6)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B葡萄糖(C6H12O6)中含有 6 个碳原子C由三种元素组成D碳、氢、氧元素的个数比为 1:2:112 .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块受热变为液体B熨斗通电后变热C樟脑球在衣柜中消失D吃进的食物被消化二、填空题13 . 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1)炎热的夏天,城市的街道上有雾炮车在向空中喷水,它比普通洒水车的降温、净化空气的效果更好,雾炮车净化空气主要针对的污染物是_。(2)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键康,在生活中可用_区分硬水和软水;(3)我国开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实现了在光照下分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生铁属于_(填“纯金属”或“合金”);铁生锈实质是铁与空气中的_、_、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5)火灾猛于虎。如图所示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木屑燃烧,煤粉没有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6)下图是水的净化流程,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有_(填编号); X试剂是_。14 . 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如图是氢气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该反应类型是_(填写基本反应类型)。(2)该反应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_(填写名称)。(3)分析以上微观变化过程,你能总结出的一条结论是_。15 . 空气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1)我国的神州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使飞天的梦想成为现实。火箭发动机里使用液态氧的作用是:_。(2)氮气可以作为食品包装中的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_。(3)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为_。(4)臭氧(O3)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它属于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5)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下列没有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是_(填字母)。A 细颗粒物B 一氧化碳C 二氧化氮D 二氧化碳(6)请说出一条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_。16 . 某实验室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KNO3溶液,现在实验室只有含少量NaCl的KNO3固体药品。(1)查阅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50时,将85.5g固体药品溶于100g水中,得到的是KNO3的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小明用提纯后的KNO3固体配制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KNO3溶液,其操作步骤是:计算、_、_、装瓶贴标签。经检测,小明所配置所配溶液中KNO3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KNO3固体仍然不纯溶解前,烧杯中有少量水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三、实验题17 .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仪器a的名称_。(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和收集装置和组合是_。(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收集结束要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_。(4)碳酸氢钠加热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为验证碳酸氢钠加热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小明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他认为只要观察到小气球膨胀,就能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小明依据不充分,原因是_。小红认为在X处预先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_,就可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也可将澄清石灰水换作_同样能证明。四、简答题18 .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由图可获得一条信息是_(2)t2时,将不饱和的甲溶液转化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_,变化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19 . 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1)写出图中单质的化学式_。(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五、流程题20 . “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智慧小组同学利用该工具进行探究学习。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阴离子阳离子OHNO3ClSO42CO32K+乙丁戊Ba2+甲丙探究活动一:认识工具如上图,表中标注了甲、乙、丙、丁和戊五种物质,物质的溶解性均未标明。(1)认识符号:NO3名称是_;(2)物质分类:五种物质中,属于碱的是_(用化学式表示);(3)溶解能力:五种物质中,只有一种不溶于水,它是_(用化学式表示);(4)相互反应:五种物质中,在溶液中能相互反应的两种物质是_(用化学式表示)。探究活动二:运用工具已知某氯化钠样品中,含有不溶性杂质(泥沙)和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为了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某实验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你完成相关问题:(1)在上述实验方案中,操作、操作、操作都是将固体和溶液分离,该操作是实验基本操作中的_。(2)固体乙是_,溶液B中的溶质有_。(都用化学式表示)(3)通过上述设计可以看出,除去氯化钠中的可溶性杂质,实质上就是加入试剂把溶液中的_(填离子符号)转化为难溶于水的物质,再进行分离而除去。在溶液C中加入适量的稀酸X是为了把加入的过量试剂反应掉,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六、科学探究题21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实验(探究活动1)证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小丽同学按图1进行实验,证明了盐酸和NaOH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探究活动2)能否通过证明有水生成来证明其反应的发生?(设计实验)小明同学取变色硅胶、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如图2所示的三个实验(小资料)a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b无水醋酸是一种酸,常温下为无色液体;(1)实验、的实验目的是_;(2)加入试剂后,要迅速塞紧橡胶塞的原因是_;(3)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_;(4)除了上述方法之外,还可以按照下表实验方法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说出对应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再加入少量氧化铜_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七、计算题22 . 有一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某铜锌合金的成分,取10g该合金经粉碎后放入烧杯中,再加人93.7g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反应后硫酸有剩余),反应过程中烧杯内固体物质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10g该合金中铜的质量为_g。(2)试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必须写出解题过程)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_。所得溶液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_。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3、4、5、6、7、8、9、10、11、12、二、填空题1、2、3、4、三、实验题1、四、简答题1、2、五、流程题1、六、科学探究题1、七、计算题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