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834731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困生形成原因及其对策一、 找准成因是转化的基础 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学科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通过观察、询问、调查、发现产生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但从教育教学角度将其形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内部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学科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不能坚持学习,作业照抄,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学习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好学科缺乏自信心。 3.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学困生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遇到探索性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分析综合的能力较差。 4.依赖心理强。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学科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身上。 (二)外部原因 1.小学阶段的基础差。由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从小学毕业直接到初中学习,其中包含一定数量的成绩不合格者,未处理好小学与初中的知识衔接,导致新旧知识的断链。 2.教材的原因。初中学科教材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再加上学科增多,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从而影响学科课的学习。 3.社会和家庭的原因。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由于游戏厅、网吧、大量的不良影视作品等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吞噬学生纯净的心灵,造成学生厌学、弃学等。 4.突发事件的影响。如父母离异、生病、去世等突发事件,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可能遭受重创,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若不及时从思想上解决,会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二、了解学困生心理是转化的前提 学困生的几种心理:1、自卑型:性格内向,缺乏自信,没有目标,没有理想,怕出错误受人耻笑,不敢问问题,缺少与老师的情感交流;或者思想包袱重,很想学习好,偷偷努力,成绩就是上不去,有压抑感,所以很自卑。2、基础型:原来基础比别人差,上课听不懂;或身体差,缺课多,因而掉队了。这类学生想赶上去又怕吃苦,往往原地踏步甚至下滑。3、缓慢型:能学会,就是接受速度慢。来不及消化巩固,新的一课又来了,夹生的勉强跟着学下去,以至恶性循环。4、厌学型: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缺乏毅力,怕吃苦,自动放弃。5、对立型:由于受到家长或老师的批评,对家长或教师不满,产生逆反心理而赌气不学,逐渐掉队。6、随意型:平时学习不努力,无所谓,家长也管不了,听之任之。7、牵连型:有些人本来学得还可以,但由于班级普遍差,周围环境不好,只求随大流,结果走下坡路。8、被动性:不抓不学,抓紧就学好,抓一抓才学一学,不自觉。9、骄娇型:这类学生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养成了高傲自私和心胸狭隘的性格。怕苦怕累,盲目骄傲,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逐渐退步,虽多次失败,并不感到难为情,家长宠溺,反而责怪教师教不好。 三、减少学困生的教学对策 1、教育对策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 (1)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往往与他们情感及意志薄弱有密切关系。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树立人本主义的学生观与教育观,尊重学困生的情感与尊严,挖掘非智力因素,用期望的春风融化覆盖在他们心灵中的冻土,从而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和戒备心理。(2)对学生的逆反心理,我们应注意借助师生双方的心理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运用疏泄的方法,深入了解前因后果,主动接近他们,通过谈心疏通思想,才有可能解开他们思想疙瘩,澄清是非,并通过做好班级学生、家长工作,形成团结、友爱、互助的学习生活环境,减轻学困生的逆反心理压力。(3)对于厌学的心理,我们可以通过调查,了解产生厌学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愉快教育、成功教育,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成功感,变厌学为乐学,促进学困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学困生的教育要因人而异,教师首先以真诚的爱心去爱护学生,使师生之间产生心灵的共鸣、达成心灵的沟通。同他们谈心,介绍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表扬他们的进步,鼓励他们前进。古人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对学生亲如家人,易于消除学生的胆怯的心理障碍;(4)建立学困生个案。 2、教学对策(1)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窍门,树立学好的“心理优势”,如教给学生循环记忆法,演练技能等,使他们首先树立起信心。(2)要使学生不断看到成绩,看到进步,不断强化“心理优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成绩在上升,因而逐步就有了信心,就有了学习积极性。有了积极性,就肯学习。肯学习,成绩必然会提高。成绩进步了,心理优势就得到加强,形成良性循环。(3)实施分层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了便于向学习困难者施教,可根据班上学困生所占的比例来实施分层教学。(4)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对学困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避免用一把尺子衡量,只从分数高低对所有学生进行分等。对学困生,应按他们的实际,进行激励性评价,使评价有利于他们的发展进步,有利于发展学困生的某些长处。(5)抓好学困生的课外个别辅导。课外辅导是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学困生的课外辅导,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解决他们在堂上存在的困难。常用的辅导方法有 目的辅导,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强烈愿望,推动他们积极学习,为下一步的辅导打好基础; 学法辅导,学困生碰到困难就会怨恨自己“笨”,从而产生心理障碍;所以要向他们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记忆法,让他们亲自实验与总结,还可召开学习方法讨论会,使学生互相交流,让学困生从同学处得到学习方法指导;书面辅导,书面作业与试卷,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对于学困生,当面指出他们的错误并要求其订正,最好再出一些补充题让他们练习巩固,增强信心;及时跟踪检查。 综上所述,学困生有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的知识基础及不同的学习态度、个性特点,要转化他们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但只要各位同仁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经验,针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实施不同的教育教学对策,并多给后进生一份关爱,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将使学困生昂首跨入先进行列之中。 要想完全消除学困生是不可能的,但认真地分析不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缩短差距,做到成功地转化和预防是完全可能的。 1.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一种兴趣。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作为教师应善于结合课本内容,介绍一些古今中外学科史,或有趣的学科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尽情地“欣赏”。 2.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学困生普遍存在压抑感,深感前途渺茫,具有厌学情绪。教师应该主动地关爱他们,多站在他们的立场考虑问题,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帮助他们寻找失败的原因,消除恐惧心理,远离学困。 3.加强学法指导。有些学困生虽然学习学科也有积极性,但成绩却总是上不去。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学科学习策略,不会调控自己的学科认知过程与方法。因此,对这样的学困生应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 4.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学困生思想不稳定,上课容易分心。在课堂上应不断以目光、表情、手势以及声音的变化,或者作必要的停顿来警示他们,使其感到自己始终置于老师的关注之下,从而自觉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5.教师要关心、热爱、尊重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不仅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生活,还要关注学困生的心理。学困生和其他学生一样,有特长和闪光点,教师要捕捉学困生的光闪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其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6.加强家庭、学校的联系,构建德育网络化。学校、家庭对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影响,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才能有效地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总之,学困现象是一种不可避免与学习过程并存的问题,是一个值得认真探索和研究的紧迫课题。关注这一现象,势必有相应的策略,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我现在所教的班级有相当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每天早来晚走,抓紧时间补差。工作之余,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如下: 一学生自身状况 1.智商水平 2.学习水平情况 3.学习能力水平 4.学习基础,学习困难的学生基础知识与平均水平之间有明显差异,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基础都差,其中差异较大的为语文中常用字的识字率和基础阅读,写字。数学的基础运算和代数能力。 5.学习参与能力,学习困难的学生大部分时间未投入学习活动中,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 6.注意力不集中 7.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困难的学生不预习功课。复习时不认真,作业打小抄。学习成绩不好不以为然。 8.学习心态,由于失而自卑,失去了自信心,失去了学习的内动力。 二.生存环境问题 1.社会环境的影响 2.家庭环境的影响 关注学习困难学生产生的高峰期,防止造成学生分化 初中英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随着英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不断涌现,其中,农村初中英语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英语“学困生”)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学生怕学英语的思想越来越严重,各年级的英语“学困生”人数明显增加。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初中有25%左右的学生在学习上跟不上教学要求,学习成绩低得难以让人相信。笔者认为,英语学习兴趣不大,英语教材难度偏大,英语教师教学水平偏低,家庭环境差,学校英语教学设备不足等是造成部分学生学习英语困难的主要原因。英语教师对他们束手无策,绞尽脑汁帮助他们,但是成效甚微。 农村初中英语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是非常复杂的。一是外部因素,即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一的教育或管理失误造成的;二是内部因素,既学生自身的因素,包括学生的智力、心理等因素。我这里主要谈外部因素对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形成的影响。 (一)学校因素 1.师生关系对立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的英语教师有着恨铁不成钢的期望,在教学方式上不注意学生的感受,出现公开批评学生、甚至辱骂学生等行为,往往在不经意间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并导致一些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与老师对着干,不喜欢上英语课,成为这些学生学习英语学困难的原因之一。 2.教师英语课堂教学水平低 现在农村初中普遍都存在教师编制紧,英语教师不足的情况。有部分英语教师是其他学科教师转行的或代课的;还有部分教师上进心不强,教学观念一直没改变,教学方法陈旧,采取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无兴趣学英语;一些教师不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对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没有及时纠正,欠缺教学的艺术,知识面狭窄,调动不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些都导致了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出现了困难。 3.小学英语基础打不好 由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资源不足,严重缺乏专职英语教师,英语教师的素质普遍低下。而且由于小学英语不是考试科目,根本没有受到学校的重视,大多数村小根本没有开设英语科课。学生英语入门阶段的基础就打不好,发音不准、不会拼读国际音标、欠缺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很多学生在五、六年级就不喜欢学英语,造成了初一英语学困生大面积的出现。 (二)家庭因素 1.家长文化水平低 在农村多数学生家长只有初高中甚至小学的文化水平,绝大多数家长不懂英语,认为学英语在农村没用,因此,对子女学英语也不重视。这样就严重地挫伤了农村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家长教育方法不当 有的家长相信“棍棒底下出尖子”,孩子考试不理想,就破口大骂,或者棍棒加身,以为这样孩子就会听话,用心学习,拿个全班第一。殊不知,现在的孩子逆反心理很强,他用学习成绩差和满不在乎来回敬大人。而有的家长则对孩子放任自流,学生在家里从来都不读英语、不做英语作业、不听英语录音,也没人过问。其结果,孩子没有动力和自制力去刻苦学习,这是英语学困生形成的又一原因。 (三)社会的因素 电脑、游戏机、电视节目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课余时间他们很难静下心来温习当天的英语课,完成英语练习题。在部分农村村风、民风差,大街小巷到处都是麻将档,对学生产生各种不良的影响,个别学生也染上了这些不良风气,无心向学,导致了农村初中出现大量英语学困生。 另外,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学校缺乏应有的英语教学设备、设施,影响教学质量。 (四)其他因素 由于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衔接不好,从小学到初一这个台阶很高,初中、小学教材之间的衔接跨度大,初中英语课程有相当的深度。初一新生在学习上要以跳跃的方式完成由小学到初中的升级。因此教法、教材问题也是导致英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之一。 英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学校、社会、家庭某一方面出问题,或者三者都有问题。所以,只有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准学习英语困难形成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把对学习英语困难学生转化工作落到实处。 学困生形成原因的探讨在诸如我校的众多普通中学中普遍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简称学困生),学困生是指智力身体正常,但学习困难,厌学以至于在规定期限内未能达到国家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的学生。出现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客观原因。本文从对学困生的现状入手,通过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家庭情况,学习态度和教师,家长的反馈意见的调查分析,由此基本摸清了“学困生”的类型和症结所在。 一学困生的分类 1.智力欠缺型学困生。有一部分学生智力发展低于同龄其他学生平均水平,他们记忆困难,理解缓慢,对于知识不能变通;他们愿学、乐学,但结果往往是在学习上花的时间比其他的学生多,而成绩却远远不如他们,在学习上处于持续困难的状态。如由于知觉识别能力模糊而造成的部分学生对形态、结构以及以实验为主等方面的知识的识别能力较差,因此,在对所学知识中有关图形、结构等感觉困难较大,女生所占比例较大。再如,由于语言表达系统的缺陷所造成的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理解知识有一定的困难,但动手能力强,这多见于男生。另外,还有少数综合性缺陷所造成的学困生,比例虽小,但基本上是每科都差。 2.性格问题型学困生。这类学生多是由于性格原因造成的,他们中或自卑、孤僻、悲观,或敌对、暴躁、冲动。前者多表现为性格内向、敏感、成绩差,女生为多;后者大多是双差生,逃学、不听讲、不交作业、不守纪律、与老师关系敌对,男生中占有相当的数量,而目前女生人数也呈上升趋势。 3.无良好习惯型学困生。现在的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家庭教育薄弱,长辈溺爱使得一部分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刻苦耐劳的习惯。他们怕苦、怕累、怕难、贪玩、依赖性强,在学习和生活上一有任何困难就找家长和老师,从而养成不愿动脑,稍微做不来的或抄或空白或等老师讲。然而到了中学,学科作业一多,自然而然的就造成了学困生。 4.受外界环境影响的学困生。这部分学生智力正常,他们的学习往往由于个人疾病、家庭变故、家庭文化环境差、交友不当或学校周围环境差等原因导致学生学习困难。例如在部分离市区较近的学校附近就会有一些电子游戏厅、网吧等地方随时引诱着在校青少年出轨而疏远自己的学习,久而久之,就逐渐形成了学困生,辍学生。 5.缺乏动力型学困生。此类学生头脑灵活,只是于学习动机、情感和意志等方面的问题引起学习困难。他们的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远大理想和抱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学习态度消极,学习过程中不能自制,不能坚持始终。有的好高婺远,眼高手低;有的不求甚解,马虎从事。尤其此类学生对老师的看法和老师对他们的态度很容易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动力。 二学困生的心理特征 1.依赖心理严重。学困生在课堂上跟不上教师的进度,常跟着老师的思路转,很难有自己思考的时间,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遇到难题就中断思考或不愿思考来等待答案。可以说,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就被改变了。 2 心理情绪变化大。学困生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和自身心理因素的制约,因而心理情绪很不稳定。上课听懂一点就兴奋不已;受到批评时情绪低落;不适应或没听懂时就开小差。这样也极容易引起亲人的指责、老师的批评,久而久之也就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创伤,难以治愈。 3.认知水平低。由于平时很少能独立的思考和处理问题,所以对自己也就缺乏独立客观的评价,而往往会把家长,教师或同伴的评价当作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依据。倘若这时候,有心有不良的人的误导,那么很有可能导致这部分学生从“学困”沦落到“双差”的地步。 4.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学困生也强烈要求进步,也希望得到优异的成绩,得到老师的重视和承认,同学的赞扬,家长的鼓励。但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和难点的增加而自己又不能很快跟上节奏的时候,他们就容易心理崩溃,丧失迎难而上的决心和勇气,没有坚持下去的意志,最后导致学习困难。这种情况即使在一定条件下有所转变,他们的所作所为反复性也很强。 5.自觉性和自制力差。学困生起初会难以约束和克服自己的行为习惯,课堂学习效率很低,长久之后,学生会变得无责任心,不肯承认错误,无所谓成绩好与坏,甚至扰乱课堂纪律。久而久之,还可能造成他们的人格缺陷。 6.习惯差。这部分学生很多事情由于在小时侯都有家长和教师的非常细心管理会很比较容易好的解决,但一旦环境改变无人或少有人管理后他们自己的事情就完全改变了由此就会养成一些不良习惯从而导致学习落下,甚至有的学生连小学都被疏于管理,长久以后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例如完成作业,他们一般都不会先完成再休息,而是玩够了再完成作业,如果累了或是题难了就抄或者不做,老师和家长批评多了也就习惯了。 7.厌学思想严重。学困生由于在学习上无成功感,基本上都会厌学。对于学校或班级组织的学习活动兴趣都不高,但组织的其他活动如体育活动、课外活动等积极性都很高。因为在这些活动中他们可以体会到成功,不会总感觉灰色,好象找到了自我,也增加了信心。 三学困生的产生原因 1. 形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不是智力因素,而是由于自己长久以来所形成的习惯所造成的。多数学困生在小学时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独立的学习习惯,而是过多的依赖他人,依靠简单的重复记忆和练习来应考,到了中学阶段,学习内容加重,学生不能很快的适应中学学习,缺陷加大,长此下去,就造成了他们的学习困难。 2. 小学及初中升学考试中实行的应试复习,迫使学生加班加点的机械重复记忆或练习,这已损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升入初高中后,又只有少数优生能进入重点班,能保持自己的兴趣,学得轻松。大量的学生在进入初高中后没有进入重点校,重点班而丧失信心,加之自己懒散的学习习惯,造成了学困生的产生。我们曾对本校273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我校的普通班中有80%的同学因为进入普通班而对自己懊恼不已,信心不足。 3.学习方法运用不当。学生在升入中学后学习环境和内容都是崭新而陌生的,他们在面对突然增加的众多学科束手无策,有部分同学会依旧沿用以前的方法来适应新的环境和学习。而谁能很快适应中学的学习,谁就学得轻松,否则就易形成学困生。 4.自足时间不足。部分同学在记忆和理解同样的知识方面要比别人多费些时间和精力,因此他们的学习时间很难保证其最低掌握基本知识的时间需要。课堂上老师只能保证班上大部分学生的进度,课余学生又得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花大量的时间,那么这部分本来基础就不好且上课又未听得懂的学生就没有时间来自己读书复习,因而他们学习无兴趣,作业完不成只有抄或不做,形成恶性循环,产生学困生。 5.受他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影响。在中学阶段,青少年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当他们过多的目睹、接触了外界不良环境,其中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尤其是家庭文化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过早的感受了不同的亲戚关系,同学关系,社会关系所带给他们的“变化(有好有坏)”,在他们的心目中就会逐渐形成一种“读书无用”的“理论”,并且他们也的确在社会和家庭中能够找到这样的“榜样”或“反例”,这样就会让他们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形成学困生,甚至双差生,主要表现在无学习动机、兴趣、无明确的目标,个性强,无求知欲或求知欲低,对世界和人生怀有悲观或 的态度,这样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将会有很不好的负面影响。 6.家庭的原因。一方面,有些家庭可能因为贫困或富裕而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了学习“暂时无用”的假想,由此而产生了学困生;另一方面,单亲家庭对子女的影响或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两辈或更多人爱一个等因素也是造成学困生的一个原因。 7.学校周围的环境和学校内的校风影响。校风,学风,班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一个学校是否有吸引力,一个班级是否有吸引力,也是形成学困生的原因之一。 谈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与转化的对策现在很多教师常常为学困生的问题而犯愁。我们经常会听到有的老师发出部分学生越来越难管教,他们学习缺乏动力,成绩差,还常在课堂上“捣蛋”,严重影响教学秩序的抱怨之声。不少教师感到教师越来越难当,后悔当初选错了职业。问题出在哪里?我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态度和教学艺术是其中之一。教育究竟为了什么?教育应该给予学生什么?对于这些问题,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答案。在对待教育学生的认识上,特别是对待学困生的转化上,有的教师方法简单;有的教师恨铁不成钢,缺乏耐心;有的教师对学生挖苦讽刺、体罚和心罚,缺乏爱心;有的教师教学艺术差,对学生的教育感到无能为力,缺乏信心;有的教师抱怨学生问题太多,教育无效果,缺乏宽容之心。这些观点都是不正确的,也是无法让学生真正改变不足之处的。 其实,人人都会有缺点。更何况是这些还不懂多少道理的学生。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孩子有缺点很正常,没有缺点的孩子才是不正常的。”作为教师应该接纳学生的缺点,正视学生的不足。如果学生个个全是优点,没有缺点,那还要我们教师干什么?其实,我们教师也是从有缺点,然后改正缺点这样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因此,学生有缺点并不可怕,我们既不要为学生的缺点而忧心忡忡,也不能对他们的问题视而不见,放任不管。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纠正缺点,发扬他们的长处。当然,我们只有对学生的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后,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改正缺点。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学生的问题呢? 一、学困生的概念 近几十年来,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学习困难学生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由于各自的视角不同,关注的重点不同,因而对学困生的认识也有不同的概念,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学习障碍儿童 美国的教育机构于1988年对学习困难学生下的定义是:学生在听、说、读、写或数理化生的获取方面有明显的困难。这种困难来自于学生个体内部的原因,一般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引起的。他们认为:学习障碍学生的产生是学生个体内部神经生理方面的缺陷而引起的学习困难。其实,造成学生的学习困难,有可能是学习障碍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态度的问题。2、学业不良学生学业不良是前苏联教育界常用一个术语,它指的是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根据不同的评价标准,它分为相对学业不良、绝对学业不良和成绩不足三种类型。 (1)相对学业不良:它指以一特定群体(一个班或一个年级)的平均成绩作为参照标准,如果某些学生明显低于平均水平的为相对学业不良。按照这种标准,每一所学校或每一个班都可以划分出比例大致相同的学业不良学生。 (2)绝对学业不良:它指以规定的课程标准作为评价的参照标准,达不到课程标准的为绝对学业不良。 (3)成绩不足:它指以学生个体的能力水平为评价的参照标准。如果学生的实际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其智商来看应达到的水平叫成绩不足。 3、差生 差生是我国教育界使用最多的一种称谓。其含义不统一,一是指学习成绩差;二是指学习能力差;三是指思想品德差;四是指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都差。近几年来,差生一词的使用受到了教育专家的批评,其主要是:含义不确切;有损学生人格或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因而有人主张用“其才能未被开发的人”、“后进生”等。这些概念明确了学生存在着发展的潜能,同时认为他们目前存在明显的不足,处于暂时的学习落后状态。 教育专家钱在森等人主张用“学习困难学生”一词,指的是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这个界定基本类似于学业不良学生,优点是简洁明了,比较符合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实际;不足的是比较笼统,不够精细,需要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分类,教师才便于进行辅导。 二、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之所以存在诸多的问题,是因为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在无意之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棍棒型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要打要骂由自己作主。2000年1月浙江金华某中学高二学生徐力用铁榔头打死生他养他的母亲之前几分钟,他的母亲仍在唠叨:“你再不用功,我打死你也活该。”有的家长看见孩子稍不顺眼,不是耳光就是脚踢,甚至还用棍棒。轻者是男子或女子“单打”,重者是男女“混合双打”。久而久之,孩子感到缺少家庭温暖,怨恨之心积于心里,因此而放弃学习。 (2)训斥型这类家长对孩子的拳打脚踢虽然不多,但骂声不断,这实际上是对孩子的精神折磨和心理虐待,这样做同样带来孩子的心灵创伤。(3)管束型这类教育方式在本意上是对孩子的说服教育,有时也算得上是“苦口婆心”。但家长对孩子的清规戒律太多,这也不可,那也不行,整天唠唠叨叨,这使得孩子生厌,极易产生逆反心理。 (4)溺爱型现在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家长对孩子溺爱有加,百依百顺,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或主角。家长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孩子的吃、穿、用上,养成了孩子骄横、任性、惟我独尊的性格。这类孩子在学习上怕苦怕累,一遇挫拆就承受不了。 (5)残缺型单亲家庭的孩子和父母不和家庭的孩子,由于孩子缺少父爱或母爱,缺少家庭的温暖,他们极易放弃学习。我校2007级有几个学生,一年级成绩属中上水平,智力也很不错,由于父母闹离婚,学生回到家在父母的吵闹声中度过,上课时经常睡觉,下课打闹,不做作业,成绩直线下降,毕业考试时多科不及格。由于残缺的家庭,酿造了残缺的家庭教育,造成了学生残缺的心理。这是问题学生形成的渊源之一。2、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由于狭隘的教育价值观、片面的质量观、陈旧的人才观所导致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使得育人教育变成了升学教育,分数的价值高过了人的价值。升学目标取代了人和社会的发展目标,这就是我国推行素质教育以前存在的“怪现象。”其主要表现有: (1)教育主管部门加压教育主管部门评价学校的标准只看升学率的高低,无论是干部的提拔,职称指标、先进名额的分配,或是仪器设备的配备、基建费的划拨等均以升学率挂钩。所以,学校领导只有想方设法,不惜排挤学习一时未跟上的学生,千方百计地抓考试分数。有人把这种现象总结为:上级压下级,层层加压,压出政绩;下级骗上级,层层均骗,骗得实惠。 (2)学校领导错误的指导思想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是我国的教育目的,也是各级各类学习办学的指导思想。但是,目前在有的学校仍然是考分主宰一切。这种一刀切的单一教育模式忽视了个性教育,忽视了对于富有自信力、突破力和创新力的人的培养和塑造,很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有的学校只抓智育,一切围绕分数转,一切围绕考试转。一方面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出难题、偏题、怪题,让学生整天处于一种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生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学习效率降低。 (3)部分教师的教育思想不端正有的老师因循守旧,采取“填鸭式”、“管束式”、“保姆式”等落后的教学方法,不考虑、不尊重、不调动、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意识和能力;有的老师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严厉训斥和指责;有的老师对学生表扬得不合理,批评得没理由;有的老师对全体学生不能一视同仁等。所有这些都会导致师生关系的不融洽和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 3、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现在的中学生天真活泼,但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易流于表面化、直观化和过分理想化。在当今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转型期,很多学生不能分清正确与错误,对于地摊上充满暴力、色情内容的不健康书刊也分不清良莠;一些歌舞厅、录像厅、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容留、引诱带坏了中学生;社会上个别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小青年的行为也被部分学生加以摹仿。这些都是容易使中学生滋生逆反和敌对心理的土壤。我们经常说的5+20,或者52等都能说明这一现象。 4、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十多岁,他们正处于心理发展的“第二反抗期”或者叫“心理断乳期”。在这一时期,中学生容易和父母或老师对着干,“你要我这样,我偏不这样;你不要我这样,我偏这样。”有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较差,对老师所讲的内容往往只是一知半解,因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于是对学习产生了厌恶。有的学生学习缺乏正确的方法,不善于总结得失,所以学习成绩老是上不去。有的学生缺乏自信,总认为自己比别人笨,因此而放弃学习,造成学习成绩低下。 三、转化学困生的对策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学生观和质量观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一位教育局长在一次校长培训会上别出心裁地让校长们从一堆木料中找出一块有用的木头来。校长们不停地挑选,最后只有5人找到了有用的木头,其余的校长都空手而归。他们说:“全是废木料”。然而,局长却请来了木匠,请他谈一谈看法,那位木匠直言不讳地说:“在我眼里,每一块木头都是有用的,平整的木头可以做椅面,较长的木头可以做椅腿,短木可以做横档,就一块小木头也可以做加固用的木楔,一句话,只要你用得恰当,都是有用的”。如果我们的教师有这位木匠的眼光,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为能干之人。 1、教师要当雕塑家,不能当泥塑家 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不是一种泥塑效应,而应当是一种根雕效应。”也就是讲,我们的学生不是一块泥巴,你想把它捏成什么就是什么。我们的学生如同原始的树根,这些树根如果看上去有点像狮子,我们就把它雕刻成狮子;看上去像一头大象,就把它雕刻成大象。去掉其不像的地方,把像的地方更加突出。也就我们经常讲的教育要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但是,有的教师要求学生要十全十美,科科优秀。有的学生在理科方面有长处,一定要他在文科也一样;有的学生在艺体方面有特长,非要他在语数外方面也不能落后,否则,就千方百计地找他的茬。教师如果那样做,很多学生都可能作为无用之才被埋没。我国的著名学者吴晗上中学时是一名数学后进生,几次考试得零分。老师并没有在数学上一定要转化他,而是根据他的爱好,在历史学科上培养他的兴趣,后来他终于成为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著名画家兼作家黄永玉,上初中时他是一个特差生,初中阶段留了五次级,他的数理化和英语多次考试分数都不高。这样一个学生后来成为一位才气纵横,能文能武的名人。数学家张广厚,小时家境贫寒,小学阶段的学习断断续续,以致考初中时因数学不及格影响了总分而落榜。爱因斯坦在上小学时,被老师看做是笨学生。后来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郭沫若读小学时语文考试几次不及格。后来成为大文学家。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我们不能因为学生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认为他将来一定不行。2、做学困生的思想教育转化工作要坚持三贴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教育学生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这就要求教师要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去教育学困生,去年东北某市在一所小学召开德育经验交流会,参会人员听了两节主题班会课,一节是“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义”,另一节是“邓小平理论对我国经济建设的贡献”。非常巧合的是同年在同城市的一所小学也召开了一次经验交流会,他们讨论的主题有两个,一个是“借东西要还”,另一个是“禁止随地吐痰”。两件事的对比发人深省: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工作?现在有的教师在做学困生的思想工作时脸上无笑容,一凶一恶三训斥,空话、假话、大话连篇,一点也不接触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一点也不知道学生出错的根源在那里?有的老师把对学生要凶作为经验交流,并说对学生就是要狠一点。有学生在形容老师做思想工作时说:“冰冷的心,冰棍的脸,枯燥的语言,古板的眼”。教师如果像这样去做工作能有效果吗? 3、对学生不但要有爱心,还要有爱的艺术 繁体字的“爱”,一是中间有“心”,二是下端有“友”。这说明我们对待学生要以朋友平等的方式用心去输导。爱学生要讲艺术,既不能“泛爱”,也不能乏爱。尽管老师都有爱生之心,但有的教师爱的方式不一样。一天早上,一个交警在十字口拦住一个女教师驾车闯红灯,女教师下车对交警说:“对不起,我忙着去上课”。交警说:“那好,把闯红灯”三个字写200遍,我已经等了20年了。这说明老师强迫学生罚抄作业在他们的心灵上的伤害有多深。有的老师说:“学生不交作业,老师体罚他,还是为他好,让他多学一点知识,多考几分”。有一个学生私下说:“这哪是为我们好,老师是怕我们考差了,影响老师的平均分而少得奖金”。有的学生说:“本来我会做,我就是不做,看他(她)怎样?”如果教师把学困生当作是自己的孩子去教育,教育的效果可能就会好一些。 4、对学生不仅要有耐心,还要有宽容之心 家长和老师共同承担着教育的重任。家长教育孩子由于不懂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因此,很多家长教育孩子方法简单。教育学生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也是教师的专长。教师要善于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孩子,不能把家长会开成是通报考试成绩、通知收取费用和向家长出气或告学生状的会,而要开成是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告诉家长学生有哪些优点和有哪些潜力的会。然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时也会发生不和谐的撞击,家长和老师互相抱怨,互不配合,联系松散,关系紧张,让孩子在中间无所适从,这样容易导致教育的失败。有时学生出现了问题,一个电话,家长准时到校,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变成了老师对学生的控诉会和对家长的指责会。家长感到在老师面前不能平等对话,尤其是学困生的家长更是感到低人一等。家长带着气的情绪再去进行家庭教育,其方式和效果会如何就可想而知了。教师可不可以当学困生有了进步的时候通知家长来校呢?可不可以在家长面前尽量多找学生的优点呢?有的教师喜欢在考试后排名次并公布,难道排名次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素质吗?即使是实验班的学生,排名给倒数几名的学生带来的教育作用是什么呢?它给学困生心灵上的伤害恐怕你做十次工作也难以弥补。为什么不可以换一个角度来分析考试情况呢?比如上年中考联招录取线是总分的66%左右,这次考试学生得分率在这个线上的有多少人,实验班的学生可能都能上这个线,即使他是靠后的学生,他看到自己上了联招线的成绩,他自然就会有信心了。行平班就以上普高或者职高线来计算,这样做恐怕多数学生都不会自卑了。我校初2003级2班有一个姓肖的学生,该生原在初2002级,由于该生在上课时经常违纪,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经常受到该班师生的批评,他不得不留级下来,当时各班都不愿接收这个学生。该生初二下期成绩属中等偏下,初三时,各科教师都耐心帮助他,尽量表扬他,宽容他的不足,在每一次家长会上都说他有进步,在参加联招考试时,该生的分数高出渝北中学分数线30分。这个事例说明,教师对问题学生只要处理得当,转化学困生是能够成功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不能期望做一次工作马上就见效。因为学生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做多次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还需要教师的爱心和宽容。只要教师有一颗平常心和慈母般的心,坚持不懈地做工作,绝大多数的学困生是会有进步的。 学困生形成的学校原因分析目前,除极个别的所谓名校靠百里挑一地选择各方面素质都非常优秀的学生外,绝大部分学校的学生可说是良莠不齐,学困生也成为让绝大多数学校和老师头痛的事情。“三分天注定”,我们不否认有部分学生的先天素质不够,这是我们无法更改的。然而“七分靠打拼”后天因素是我们必须探讨的。一提到学困生形成的后天因素,大多数的人都会说:“那是家庭教育没跟上”、“那是社会教育不配套”等原因造成的。其实我们在指责家庭和社会的同时不应该忽视了学校也同样是学困生形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经笔者十多年的观察,了解和分析把形成学困生的学校原因归结为学校间的不良竞争、老师对个别暂时出现学习困难的学生的不重视和歧视、学生走进一个自己编织的罗网、学生与老师与同学赌气、学校学风不纯,校风不正、教师素质差等六个方面。 首先,大家都知道绝大部分的学困生可以说是“输在了起点线”。由于如今的学校与学校之间都在不停地竞争,竞争之一就是生源的竞争,除了争生源的质量外,主要是争生源的数量。为了争取生源的数量,许多学校不管小孩是否够入学年龄是否已顺利完成幼儿智力的必要开发都一古脑地招进学校,于是乎到处出现了五、六岁的小学生,更有甚者五岁都不到就开始读小学一年级了。这样被招进校的学生由于年龄太小,智力发育还不足以支撑他们们去完成一年级的知识的学习,或者是知识学懂了,但在迎试中却不能读懂题意,这样学生学得辛苦而成绩却很不理想,而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家长和社会往往不能正确分析原因并客观地评价学生,而单纯以成绩来衡量他们,使得这些“小”学生逐渐在“成绩差”中丧失了自信,产生一种自己不如别人,学习上比别人差是理所当然的,而日久终成真正的学困生。 其次,有部分学困生是因为在某些方面(诸如:卫生、讲礼貌等)做得不够好而不为老师重视甚至是被歧视的情况下产生的。案例:学生小明头脑聪明,学习也较为努力,但个人卫生做得较差,常是一副脏兮兮的样子。同学不愿与之为友,老师开始还耐心教育他改掉不讲卫生的坏习惯,但不见成效,日久也对他避而远之。在他遇到问题而向老师请教时,老师态度也常显得不耐烦,讲解也较毛燥。也许是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态度与对其他同学的态度有所不同,渐渐地小明不再向老师提问,在学校里不再有朋友,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成为了一名不折不扣的学困生。 这个案例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老师因某学生不讲礼貌而讨厌他,甚至在这种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老师帮助时,也常常没引起老师的注意或者是引起了老师的注意但没能得到应有的帮助。我想这种情况,虽然作为教师的你,我都不曾做过,但谁又能说没见过呢?其三、部分学困生的形成是因为走不出老师无意间为其编织的“罗网”。有的老师常按自己的思维对某些学科发表自己的观点,说某科某科必须具备怎样怎样的头脑和素质才能学好。这就给了某些没学好这些学科的同学一个来自于老师的“说得过去的”理由,使其用没有学好这些科目的头脑和素质来给自己在这些学科上成绩不理想或较差作借口,而忘却了去分析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其四、老师对学生出现问题时的粗糙处理也可能成为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无论是优生还是学困生犯错的时候是常有的,有时是无意的,有时是有意的,有时是可以理解的,有时是必须严肃处理的。作为老师对学生所犯错误的处理一定要注意合理,要注意让学生口服心服,否则学生常会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把老师和该老师所执教的学科当作敌人。案例:小石是一名学科平衡的优生。有一次上物理课,由于没完成前一天数学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在下面赶时间完成,恰被物理老师发现,物理老师火冒三丈,一把把小石的作业本抓过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呼”的一声,撕为两半。小石一双眼睛紧盯着物理老师,泪水在眼眶中打转,眼中有恨有怨从此,小石上物理课象换了一个人,凡是老师不允许干的,她就要干,凡是老师要求干的,她偏不干。而小石的物理成绩也一落千丈。 第五,部分校风不正也是形成学困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所笔者观察和调查、了解,这种不正之风表现非常多样,玩游戏的,赌博的,从事第二职业的,各种原因造成优秀教师外流的,诸多现象就是其表现形式吧。这些不正之风往往造成大量的学困生。如某某学校老师打游戏成风,课余时间打,晚上有的老师常常是玩个通宵达旦,白天哪有精力上课,把课上好?上班时间打,只要不在教室上课,就在微机室打游戏,哪有心思和时间去认真备课和批改作业?哪有时间去钻研课标、教材,哪有精力和心思去辅导学生?这样他的学生常是好的拖成不好,不好的拖成差的,差的拖成没救的。 第六,由于用人机制和分配体制的不健全,使许多优秀的人材不能成为教师,或不屑成为教师,而许多无论是文化还是思想素质都较差的人进入了教师队伍。俗话说“师高弟子强”,在这种双差教师的“教导”之下,我们又怎能苛求不形成学困生,或少出现学困生。笔者认为上述六个方面是学困生形成的学校原因,我们学校与老师只有针对这些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让学困生不在我们的“主观努力”下产生,或者少产生。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转化 内容摘要 学困生转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困生的形成与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有密切的关系,只要我们积极与家长沟通,加强指导,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努力做好教师的工作,加强管理,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利用社会环境,加强引导,优化社会环境的影响,尊重、赏识学困生,培养学习兴趣,学困生是完全可以转化的。 关键词 学困生 成因 转化 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在品质、知识、能力、方法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和学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学困生成因分析 1、 家庭环境的影响,基础教育的大头在农村,因此,农村中小学也就成了学困生的重灾区,这些学生的家长大多数文化素质不高或者较差,且其父母多出外打工,或忙于田间,家庭教育滞后。部分家长溺爱子女对其言听计从,放任自流;部分家长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习惯用怒斥和棍棒解决问题;还有的家长一贯满足子女的物欲,用物质和金钱刺激学生却极少关心子女的思想行为;发现子女出现问题,把责任推卸给学校,从此对子女产生失望的情绪,进而影响子女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导致这些学生进入学习困难的行列。 2、 社会原因。 受社会拜金主义的影响一部分学生产生读书无用的念头,尤其是家庭经济状况较富裕的学生这种情况更为严重。有的学生认为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一部分学生想学习但目的不明确,最终认为读书好坏无所谓,长大可以挣钱就行。还有的学生经不起网吧的诱惑,整天沉迷于网吧虚拟的网络世界一撅不振,从而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积极性。 3、 学校教育的误区。 在社会对人才需求越来越多样化、通用化的今天,学校应试教育的影响有增无减,社会及一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重分数,对学习困难生缺乏引导;学校生活枯燥,加之教师的教育方法单一粗暴,不究犯错原因,只是一味责罚,公开揭短,漠视学生的尊严,结果学生厌恶学校 生活、抵触老师的教育,产生厌学情绪。 4 、个人问题 一是智商不高直接造成学习成绩落后。二是学习方法呆板,思维狭窄学习成绩难以突破。三是学习马虎,知识残缺,成绩不稳。四是骄傲自满、放任自流。五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风不正,对待学习弄虚作假,或在学习上投入精力少、时间少。 二、转化方法 通过对学困生形成原因的分析,我认为,学困生并非是无药可救,只要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定会是学困生得到转化。 (一)、 积极与家长沟通,加强指导,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对子女身心影响巨大。在对学困生的研究中发现,学生家长在外工作的多,离异的多,做小生意的多,文化程度低的多。他们大多忙于工作、生意而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而一旦发现自己的子女学业荒废或行为差错,往往不反思自身原因,却一味打骂子女乃至对其丧失信心,放任自流。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种家庭教育环境下的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自暴自弃,逐步沦为学困生。学校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家长进行指导,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为防止学困生的产生和学困生的转化创造有利条件. (二)、利用社会环境,加强引导,优化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无所不在,时刻对学生产生影响。社会向学生传递的信息鱼目混珠,夹杂着大量对学生具有毒害作用的消极因素,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怎样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社会环境积极的一面,消除社会环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呢? 1、加强引导,提高学困生分辨能力。学困生相比其他学生而言,受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更大,但我们不可能因此而将其与社会隔离。我们只有想办法帮助他们认识各种社会因素的本质及其影响,提高其分辨能力,增强其免疫能力。如在学生中普及法制教育;经常利用班会举办社会公德知识讲座等。 2、开展寓教于乐的社会实践活动,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 为了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防止不良社会风气、丑恶社会现象的消极影响,学校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多种活动,吸引学困生积极参与,在帮助学困生远离不良社会影响的同时,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社会知识。 (三)、班主任老师要更新观念和方法,加强班级管理. 教育实践,学困生的产生也与教师的教育行为不当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要重视发挥教师和班主任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班主任在转化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使转化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加强教师、班主任对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指导与管理。 1、统一认识,更新观念。长期以来,学困生转化问题就是教育界的一大难题和研究热点。尽管不少专家也提出了这样那样的观点、建议。但实际教育过程中,学困生转化工作仍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它需要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付出大量的时间花更多的心血,且成效不明显。因此,有的教师认为教育转化学困生“费力不讨好”,不如培养优生“名利双收”,对学困生只要管住不出事、不添乱、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就达到了目的。这些观点上的偏差使得有些教师不可能真正从学困生本身的健康成长和身心特点出发,开展教育转化工作,而是简单地对学困生实行“高压政策”和强制手段,结果是管住了人,管不住心,甚至激起其逆反心理,大大弱化了转化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