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4月中考模拟检测试卷B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777515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4月中考模拟检测试卷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4月中考模拟检测试卷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4月中考模拟检测试卷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4月中考模拟检测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痴想(ch) 扒窃(b) 气冲斗牛(du) 义愤填膺(yng)B . 磐石(pn) 亢奋(kng) 颔首低眉(hn) 期期艾艾(i)C . 寒噤(jn) 藩篱(fn) 戛然而止(g) 龙吟凤哕(hu)D . 襁褓(qing) 拮据(ji) 鳞次栉比(ji) 怏怏不乐(yng)2.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 ) A . 妖娆(ro) 嘶哑(s) 坟墓(m) 红晕(yn)B . 分外(fn) 呢喃(ln) 摇曳(y) 枉然(wng)C . 谪守(zh) 伛偻(yl) 瞥见(pi) 绮户(q)D . 歧路(q) 投箸(zh) 怒号(ho) 劫掠(lu)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观赏日出的人们,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巧夺天工。B .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 , 异彩纷呈,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C . 我们坚信教育是一件美好的、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急功近利的做法违背了教育的原则。D . 走进故宫博物院,满目的雕梁画栋 , 仿佛向游人诉说着当年的繁华。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人口生态失衡会破坏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因此,我国人口发展方式需要实现由数量控制型到生态优化型的战略转变。B . “互联网+”本身是开放的产物,生物链和产业链开放,技术和资源共享,激发了人们创新创业的激情,催生了互联网经济现象的出现。C .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面对劳动力数量逐渐减少的现实,不再是国家简单地依靠大量的劳动力,而是用质量的提升来弥补数量的短缺。D . 按照法律规定,从事食品经营需要获得许可,但是目前一些网络食品经营者并没有取得资质,今后需要加大在这方面的规范和管理。5. (2分)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南宋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主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A . B . C . D . 6. (2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词的上片侧重回忆作者“少年”时的“愁”,词的下片侧重抒发作者“而今”的“愁”。B . 上片中“不识”描绘了年轻时的纯真无知,下片中“识尽”概括了作者艰辛的历程。C . 词的上片作者把不谙世事的闲愁当作了愁,词的下片作者感慨“欲说还休”的愁绪。D . 词的上片作者的情绪悲壮豪放,词的下片作者的情绪哀婉凄绝,全词形成鲜明对比。二、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7. (9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上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上曰:“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吏受赇抵法,与帝王徇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征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亦犹是也。”上曰:“然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节选自资治通鉴)【注】上:指唐太宗。贾(g)胡:胡商。赇(qi):贿赂。抵:触犯。徇:顺从。(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含义。 上谓侍臣曰_宜戮力相辅_(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3)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然 朕 与 公 辈 宜 戮 力 相 辅 庶 免 为 人 所 笑 也(4)在君臣的对话中,唐太宗提出的警示有哪些?用自己的话简述。 8. (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怕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逐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 , 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忽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注释】陶冶:愉快高兴的样子。枲:大麻的雄株,只开雄花,不果实,称“臬麻”。(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意思。 欣然规往_ 麻臬之属_(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B . 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C . 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D . 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4)甲乙两文都描写了百姓们的安居乐业。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乙文中_ 一句可以看出杨氏答应了要定居穴中,山之穴中人与桃花源中人的相同点是_(答出一点即可)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9. (5分)按照下面的提示默写诗词名句。 (1)渔家傲秋思一词中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塞下的秋景与中原的不同的一句是:_。 (2)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中作者借用典故,表达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两句是:_,_? (3)满江红中的“_,_,_,_”这四句是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下阕中表达词人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的远大理想的词句是:_,_。 四、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5分)10.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亲的心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深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料,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绝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1)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横线中补全段的主要情节。 “我”想吃螃蟹_母亲捞起螃蟹_(2)第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3)阅读第段,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跟把端蟹放进了竹要。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可是竹委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母亲为什么“再一次跑回到溪边”?(4)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 11. (15分)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无求”与“有求”“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这副对联很多人高悬自勉,其意在于知足常乐,淡泊名利,修炼品格,修养身心。“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名利对于普通人,如同鸟之爱惜羽毛,既难以淡然回避,更难于全然超脱。只有少数贤者,才能轻名利似浮云,重节操如泰山;即便在失意、挫折的逆境中,也能挺直腰杆而不失骨气与高洁,达致“无求”之境。然而,古往今来,举凡志存高远者,“无求”于名利,却“有求”于大道。虽“不戚戚于贫贱”,但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民情怀;虽“不汲汲于富贵”,但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国家大义;虽不恋栈于庙堂,但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从“无求”到“有求”,这是一种大格局、大境界。唐代柳宗元一生淡泊,对功名无奢求。但他在柳州刺史任上,为民凿百井、释奴婢、办学院、修孔庙、易风俗、兴文化,在民间留下口碑。宋代苏东坡在仕途屡屡失意中,一直抱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但从不放弃为民造福的追求。在黄州,他移风易俗、拯救溺婴,深得人心;在杭州,他疏浚西湖、修筑苏堤,惠及百姓;在儋州,他办学堂、倡农耕,改善民生。这些古代的清官贤臣,因追求百姓福祉而德音留一方、功业垂青史。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共产党人具有封建清官难以企及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境界。从“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到“为了小岗村发展,哪怕牺牲自己生命”的沈浩;从“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的谷文昌,到“为了改革开放事业,要杀出一条血路”的袁庚,无数优秀干部以“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的革命功名观,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勋。对于每一个领导干部来说,在从政的那天起就应当懂得,共产党的“官场”不是升官发财的名利场,而是为民造福的奋斗场。奋斗创业,既要淡泊个人的功名利禄,更要担起人民的福祉重任;既需放下一己的进退去留,更需负起肩上的公权职责。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新时代的宏伟蓝图。时与势,呼唤各级干部必须胸怀民族复兴的信念追求,以勇于作为、敢于担当的品格书写事业与人生的辉煌,让未来的史家以浓墨重彩记下这个时代共产党人从政的壮美华章。(选自2018年5月21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引用一副对联开篇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段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如何理解文章第段中的画线句的含义? 12. (10分)名著阅读。 (1)“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以上文字出自_(作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段中的“她”是_(人物) (2)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_;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_;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_。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感情,令人回味无穷。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每个横线上选择一篇文章即可) A狗猫鼠 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 D五猖会 E无常 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G父亲的病 H琐记 I藤野先生 J范爱农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13. (15分)为引导同学们多阅读经典名著,学校正在开展主题为“亲近名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协助完成以下任务。 (1)班级准备开展“名著推介会”活动,请你为小组的推介活动设计一个环节,并写出设计此环节的目的。 (2)下面是对某年级同学“名著阅读情况”进行调查之后得出的数据,请你仔细分析表格,总结同学们在阅读名著方面的问题,并针对此问题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过原著的24人29人18人48人看过影视的98人83人42人16人六、 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14. (1分)无论生活多么繁忙,我们都要保有感知幸福的能力。有一种幸福,叫陪伴;有一种幸福,叫分享;有一种幸福,叫被批评,有种幸福,叫有人等你回家于你而言,什么是幸福呢?请以“有种幸福,叫 ”为题写一篇作文,或叙写你的经历,或抒发你的情感,或发表你的见解。要求:请在横线上填写一个词或者短语,把题目补充完整。文章不少于600字,不超过9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要出现影响回卷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5. (10分)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水仙子咏江南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_,曲题是_。 (2)下列对本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曲中“淡”字增添了几许诗意盎然的淡淡秋意。B . “看沙鸥舞再三”句为江南美景平添了几分孤寂。C . “卷香风十里珠帘”一句暗示了江南水乡的富丽。D . “爱杀江南”作结尾,既突显主题,又直抒胸臆。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1、2-1、3-1、4-1、5-1、6-1、二、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7-1、7-2、7-3、7-4、8-1、8-2、8-3、8-4、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9-1、9-2、9-3、9-4、四、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5分)10-1、10-2、10-3、10-4、11-1、11-2、11-3、11-4、12-1、12-2、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13-1、13-2、六、 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14-1、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5-1、1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