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 百家争鸣 的含义 百家争鸣 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 百家 是泛指 意为数量多 汉书 艺文志 上主要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贵族政治的特点。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中历史Tag内容描述:

1、历史必修 3 复习提纲 第 1 页 共 31 页历史思想文化史复习提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讲 百家争鸣一、历史背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 处于大变革时代。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 正在形成。政治上:分封制瓦解,新兴封建 阶级正在形成。文化上:礼贤下士,学在民间兴 起,学 术逐渐下移。直接原因:不同阶级代表著书立说,形成 “争鸣”局面。二、 “百家争鸣”的概况1、儒家 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推崇为“圣人” 。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思想体。

2、高 中 政 治 复 习 提 纲经济常识第一课 商品、货币、价值规律一、商品(一)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区别:(1)含义不同。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价值 结在商品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形态不同。使用价值具体;价值抽象。(3)性质不同。使用价值是自然属性;价值是社会属性。(4)主体不同。使用价值是卖者拥有;价值是买者支付。联系: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统一)对立: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消费者要想获得。

3、教学资料历史思想文化史复习提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讲 百家争鸣一、历史背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政治上:分封制瓦解,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文化上:礼贤下士,学在民间兴起,学术逐渐下移。直接原因:不同阶级代表著书立说,形成“争鸣” 局面。二、 “百家争鸣”的概况1、儒家 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推崇为“圣人” 。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仁” 和“礼” 。“仁”即。

4、另类皇帝梁武帝梁武帝名萧衍,南朝梁开国君主。自幼饱读儒家经书。后一度信奉道教,对阴阳、五行、星算无所不通,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时人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随着他“舍身”同泰寺,要以皇帝之身出家,他推崇佛教达到戏剧性的高潮。,1,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第3课 宋明理学,2,一、三教合一(魏晋南北朝-隋唐时儒学发展状况),1、含义:指魏晋以来儒道佛相互诘难,互相融合的趋势2、原因:儒学受到挑战佛道的盛行儒学自身的不足,3,道教在民间传播:,东汉末。

5、1高一历史导学案第 5 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本课概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城邦体制孕育了古代希腊活跃的公共政治生活,正是在城邦背景下,雅典人赋予了“民主”概念最原始的内涵。梭伦改革为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和原则;伯利克里统治时期,把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推向顶峰。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确立了集体管理、多数人决策、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轮流执政、以投票方式进行重大决策等民主原则,它在当时有很大的进步性,它充分培养了雅典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了他们参与国家政治。

【高中历史】相关PPT文档
【高中历史】相关DOC文档
标签 > 高中历史[编号:19086]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