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v。力方向与场 方向的关系。F=qvB(v⊥B)。当用一个力F′。物体的加速度改变。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1.力的合成(1)合力与分力。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2)分解力的方法。力F的单位就是N。2.实验原理本实验共有3个参量F、m、a。研究加速度a与F及m的关系时。求物体的.(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
高考物理总复习Tag内容描述:
1、选修3-5 动量守恒定律波粒二象 性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第1单元 动量守恒定律,一、动量 1定义: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 2物理意义:描述运动物体的作用效果,是物体机械运动的量度,3性质 (1)矢量性: 大小和方向:pmv,动量的方向即速度的方向,亦即运动的方向 单位:动量的单位取决于质量的单位和速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动量的单位是千克米/秒,符号为kgm/s. 运算: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可分解与合成,【例1】 关于动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其动量不随时间发生变化 B单摆摆球每次经过最低点时的动量均相同 C匀。
2、选修3-4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光 电磁波与相对论,第1单元 机 械 振 动,一、简谐运动 1弹簧振子 弹簧振子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对实际的“弹簧小球”系统的科学简化其条件为:杆光滑,无摩擦;m弹簧m小球 2回复力 (1)使物体回到平衡位置,方向跟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方向相反的力,叫回复力 (2)表达式:Fkx.,【名师点拨】 回复力是从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对做简谐运动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千万不能加上回复力,要始终牢记受力分析,分析的是性质力 回复力的大小等于沿振动方向上的合外力,它可以由一个性质力单独提供,也可以由一个性质力的分。
3、第二章 物体的平衡,第1单元 重力 弹力,一、力的初步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力的物质性),【例1】 (创新题)力的概念是从打击碰撞过程中抽象出来的。1966年曾在地球的上空完成了以牛顿第二定律为基础的测定质量的实验,实验时,用双子星号宇宙飞船(简称飞船)去接触正在轨道上运行的火箭组(简称火箭,发动机已熄火),如图所示,接触以后,开动飞船尾部的推进器,使飞船和火箭共同加速,推进器的平均推力为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推力F是由宇宙飞船和火箭的相互作用产生的 B推力F通过飞船传递给了火箭,火箭受力为F C力F是宇宙飞船和。
4、第2单元 摩 擦 力,一、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在弹力产生条件的基础上再加两个条件: 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接触面不光滑,【例1】 (2011天津)如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两者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向右做匀加速运动,运动过程中B受到的摩擦力( ) A方向向左,大小不变 B方向向左,逐渐减小 C方向向右,大小不变 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解析】 隔离B,受到向下的重力、向上的支持力、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ABmBa,其中a为恒量,大小方向均不变,故B受摩擦力向右,大小不变 【答案】 C 【学法指导】 所谓“相对。
5、第3单元 力的合成与分解,一、基本概念 1合力与分力 合力与分力是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若一个力与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我们称这“几个力”为分力,“一个力”为这“几个力”的合力,【名师点拨】 合力的“合”不是“和”,“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可能比分力大,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与分力相等,或为零 受力分析时,如果把某一个力分解,合力就不存在了,它的作用效果由其分力充当,不能同时把“合力”与“分力”都算上,重复计算是出现错误的根源,【例1】 (2013重庆)如图所示,某人静躺在椅子上,椅子的靠背与水平面之间有固定倾斜角.若。
6、第4单元 专题 物体的受力分析,一、受力分析在物理学及高考中的地位 受力分析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它贯穿于力、热、电、光各部分,如同数学运算中的乘法口诀正确地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相当于解决问题的一半若受力分析出错,则“满盘皆输”受力分析单独考查的也有,但更多地是运用于具体的解题过程中每年高考在此所占的比例相当大,因此,应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这一部分关键在于练,而不是知道多少理论上的内容应在具体解题过程中,摸索出受力分析的方法与技巧,二、受力分析的灵魂 1受力分析的关键是“受”字 分析过程中,找出其他物体。
7、第5单元 物体的平衡,一、物体的平衡及条件 1平衡状态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名师点拨】 “静止状态”是指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的状态如竖直上抛最高点,单摆运动最高点,虽然速度为零,但不是静止状态,平衡状态的实质是加速度为零的状态这一点与平衡条件是有机统一体,2共点力 一个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若这几个力作用于同一点,或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如图所示T1、T2、G为共点力,交点不在物体上,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
8、第6单元专题 平衡物体的临界状态与极值问题,一、临界状态问题 1临界状态 某种物理现象变化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物体从某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时,发生质的飞跃的转折状态叫临界状态 2平衡物体的临界状态问题 平衡物体的临界状态是指物体所处平衡状态将要变化的状态,涉及到平衡物体的临界状态的问题称为平衡物体的临界问题,3临界状态的特征 体现为“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的某种现象或状态平衡问题的临界状态,常常通过一些特殊词语来表达,如“恰”“最大”“最多”“至少”等如“刚好沿斜面匀速下滑”,不仅隐含a0,还隐含tan的条。
9、第7单元 实验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一、实验目的 1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定量关系 2学会用列表法和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二、实验原理 1.如右图所示,弹簧在下端悬挂钩码时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与所挂钩码的重力大小相等,2用刻度尺测出弹簧在不同钩码拉力下的伸长量x,如下图建立坐标系,以纵坐标表示弹力大小F,以横坐标表示弹簧的伸长量x,在坐标系中描出实验所测得的各组(x、F)对应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根据实验所得的图线,就可探知弹力大小与伸长量间的关系,三、实验器材 铁架台、弹簧、钩码、刻度尺、坐标纸 四、。
10、第8单元 实验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一、实验目的 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的研究对象为绳与橡皮条的结点,当用一个力F,与同时用两个共点力F1、F2拉结点,使结点均至O点,说明F的作用效果,可用F1和F2的合作用效果代替,即F应为F1和F2的合力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都相同,若相同,则说明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例1】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所采用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是( ) A理想实验法 B建立物理模型法 C控制。
11、第2单元 机械波,一、机械波 1机械波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简谐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叫简谐波 2振动传播的原因 介质可以看成是由大量质点构成的物质,相邻质点间都有相互作用力当介质中的某一点发生振动时,就会带动它周围的质点振动起来,形成机械波,3产生条件 振源(波源);介质 【名师点拨】 机械波必须在介质中才能传播,在真空中机械波是无法传播的,而光波、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这是机械波与电磁波的本质区别 4特征 (1)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的形式,质点本身并不“随波逐流”,介质中各质点在其平衡位置两侧做往复振动,【。
12、第2单元 热力学定律 能的转化和守恒,一、物体的内能 1分子的动能 (1)物体内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称为分子动能 分子的动能是指一个分子具有的能,不是分子的总动能从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观点看,研究单个分子的动能是没有意义的,应从统计的观点看分子的动能,由此可见,有意义的是分子的平均动能,(2)分子的平均动能: 物体内分子动能的平均值 (3)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例1】 对一定量的气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的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 B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气体温度就越高 C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大。
13、1)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 (2)路程和位移 速度和速率 加速度 () (3)匀变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 (4)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探究) (),考纲下载,(1)运动图像仍将是2016年高考命题的热点,考查从图线斜率、面积、正负等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近而延伸至对受力和功能关系的综合分析。 (2)联系实际生活、体育及科技信息是高考命题的趋势,2016年高考命题,将会以此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向前瞻,xs,大小关系,标量的代数运算,矢量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运算规则,由实际的运动路径决定。
14、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第1单元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例1】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是产生并维持运动的原因 B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一种理想状态,无实际意义 D牛顿第一定律给出了惯性的概念而物体惯性的大小与运动状态无关 【答案】 BD,【例2】 (2012课标全国)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
15、利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 ,该式适用于任何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 速度法,(1)定义式 对任何性质的运动都适用 (2)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 速度法,基本公式指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及速度位移关系式,它们均是矢量式,使用时要规定正方向,基本 公式法,分析说明,方法,有些题目可能有多种解法,应根据题目特点,选取最恰当的一种,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用比例法求解,比例法,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xn1xnaT2,对一般的匀变速。
16、1)电阻定律 () (2)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实验、 探究) () (3)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 (4)电流 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 (5)欧姆定律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 (6)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探究) () (7)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探究) () (8)电功 电功率 焦耳定律 (),考纲下载,(1)预计在2016年高考中,多以考查知识的综合应用为主,突出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实验题仍是主要考查题型,也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本专题的基本规律的应用。 (2)在实验方面的命题重点为:基本仪器的使用,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数据的处理等;从基本实验中总结出实。
17、1)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理解及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分析与计算是本章的命题热点。本章知识与曲线运动、电磁学相结合,多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也是高考的热点。 (2)以实际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有关问题为背景,突出表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今后命题的一大趋势。,(1)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 (2)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探究) (),考向前瞻,考纲下载,两人水平方向上均只受水平绳的拉力,冰面可看成光滑,两人到分界处的距离相等,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获取信息,关键点,通过转换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由受力复杂的“底人。
18、物体的加速度方向____,大小ag,物体的加速度方向____,物体的加速度方向____,产生 条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_____ ___的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____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____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概念,完全失重,失重现象,超重现象,大于,小于,零,等于,向上,向下,向下,mgFmg F0,mgFma Fm(ga),Fmgma Fm(ga),方程,无阻力的抛体运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加速下降、 ________,加速上升、 ________,运动 状态,完全失重,失重现象,超重现象,减速下降,减速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