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公司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分析

上传人:以*** 文档编号:99639601 上传时间:2022-06-01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5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锡公司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锡公司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锡公司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锡公司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分析锡公司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分析xxx有限责任公司目录一、 公司概况3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3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3二、 技术竞争态势类的技术创新战略4三、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类型划分11四、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12五、 技术创新战略决策应考虑的因素14六、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体系的构成17七、 企业经营战略的层次体系18八、 企业经营战略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概述23九、 企业经营战略理论的主要观点24十、 企业经营战略的概念29十一、 企业经营战略产生的背景31十二、 项目概况34十三、 项目风险分析37十四、 项目风险对策39十五、 SWOT分析说明40一、 公司概况(一)公司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x有限责任公司2、法定代表人:夏xx3、注册资本:115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2-11-167、营业期限:2012-11-16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资产总额6062.784850.224547.09负债总额2414.801931.841811.10股东权益合计3647.982918.382735.99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营业收入21311.9617049.5715983.97营业利润5080.454064.363810.34利润总额4376.973501.583282.73净利润3282.732560.532363.5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282.732560.532363.57二、 技术竞争态势类的技术创新战略(一)领先型技术创新战略领先型技术创新战略是以生产技术为中心的战略,以强大的技术实力为基础,并保持后续的研发能力,始终处于行业技术的领先地位。例如以Intel,IBM、高通等为典型的领先战略创新型公司,其共同点是在基础科研方面投入较大,在业绩取得辉煌的时候也能保持持续的科研资金投入。IBM和贝尔实验室每年都花费几十亿美元的科研经费,用于技术创新,因此一直保持创新领先的优势。领先型技术创新战略的特点是:(1)研发的独立性。这些企业往往有自己比较成熟的研发团队,有自己的实验室,并拥有大量该领域基础科研的专利,对于后续的研发不需要依赖于外部的技术和科研力量。它能自己独立自主地实施从技术向产品的一个完整的转化过程。(2)不可预见性。科研在风光的外衣之下是一副沉重担子。这些产品在投入科研的时候都是没有百分百的可预见性的,高风险、高回报,投入的资金往往占到企业营收的相当一部分,而科研是一个和时间赛跑的过程,一些企业往往等不到研发出新产品就已经被市场淘汰。但是一旦能在一个恰当的时间持续推出科研成果,就能垄断这个领域的市场,从而拥有更多的资金扩大优势。实施领先型技术创新战略的企业需要具备的条件是:(1)企业必须具备良好的管理体制和人员配备。这是一家企业具有发展潜力的基础。(2)具有较强的科研和开发的能力。即具有成熟的研发团队和较好的人才储备以及适应时代的人才引进、培养和选拔机制。(3)具有强大的资金实力。技术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特别是资金的支持,不具备资金实力,领先创新是纸上谈兵。(4)具备专利保护和分享能力。一个好的企业能通过将专利的应用与研发人员的积极性联系起来,同时保护好专利也是公司保证科研成果的必要途径。(二)追随型技术创新战略追随型技术创新战略是指企业不以抢先研究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为技术战略中心,而是采取追随方式,对市场上已出现的新技术、新产品进行迅速模仿和改进,并迅速占领市场,以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减少技术领先企业对其造成的威胁。所以,追随型技术创新战略是企业以降低风险为基础来提高技术实力和产品的创新战略。换句话说,就是在领先型企业首先发布产品之后,追随型企业通过自己的研发团队对其产品和技术进行开发和升级,这样的一种方式大大降低了追随型企业研发的风险,同时能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具备相当的市场竞争力。追随型技术创新战略的特点是;(1)目标的追随性和赶超性。追随型技术创新战略的初始目标具有明显的追随性,在一段时间内,就技术的整体水平而言往往处于从属的位置。在这期间企业将瞄准国际国内的先进技术或新技术,通过技术吸收、消化、创新,使本企业跟上世界技术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但企业实施技术追随战略,其终极目标是逐步缩小本企业的技术水平同国内甚至国际同行业的差距,最终达到赶上和超过国内外同行的先进技术水平的目标。可以说,企业实施技术追随战略的目标是明确的、积极的、有力的。(2)过程的适应性和跳跃性。由于实施追随型技术战略的企业和率先行动者在技术上存在差距,因此,企业在实施战略过程中就是一个不断缩短距离、不断适应的过程。如企业需要逐步适应率先行动者的技术标准、技术要求、制度壁垒、相关工艺技能等。过程的跳跃性同目标的赶超性是一致的。所谓跳跃,指的是从一种低水平的技术体系向技术上有重要突破和根本变化的高水平的技术体系跨越。这就需要企业的技术改革要连续发展,最终达到技术结构总体的最迅速和最大幅度的进步。(3)方法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实施追随型技术创新战略,企业应该是主动的、自觉的。企业将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主动的、积极的方式方法,如加快技术改造的步伐、加强生产与科研结合、建立相关的保障机制等来实现技术追随的目标要求。企业在吸收、消化新技术的基础上,要着眼于创新,创造出更符合本企业技术发展要求的或是在国内外具有领先地位的技术。追随型技术创新战略的优势是:(1)风险优势。与率先创新企业相比,选择追随型技术创新的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否成功、技术转化为产品是否具有市场、市场是否稳定、技术突变等方面面临的危险要小得多。(2)成本优势。选择追随型技术创新战略,企业在产品技术研发方面会少走弯路,这样就为企业节省了许多的研究费用。追随型企业需要做的更多的是改进产品。(3)消费者优势。追随型企业可以通过比较市场上的产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以更快的速度与更合理的方向对产品进行改进,相比而言,这样做会比领先型企业更能把住消费者的脉搏。(4)生产优势。追随型企业可以通过引进的技术,结合本企业的生产能力,迅速生产。一旦率先行动者的技术老化,追随者可以通过技术市场来引进新的技术,从而确定生产规模。追随型技术创新战略的不足是:(1)晚于领先型企业进入市场。由于“落后”一步,其产品进入市场会面临较大的进入障碍,能够占有的市场容量也很有限。(2)领先型企业已经占据了技术的高地。追随型企业必须“跨过高地,另觅高山”,快速进行技术方案的改进并拥有自己的注册专利是产品占有市场的重要前提。(3)受专利保护的制约。受专利保护的技术在相当长时期内不允许随便仿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消费者对后来者产生一定的排斥。所以,追随型企业只有在找到合适的市场切入点时才可以进攻,否则可能会带来反效果。实施追随型技术创新战略的企业需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1)具有很强的技术和市场情报力量。技术创新“跟着走”虽然是条捷径,但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易事,要求“跟着走”的信息一定要灵,企业能够迅速了解其他企业的研究动向和最新成果,否则,就会跟不上。我国的国产手机也曾采取在发达国家同行后“跟着走”的技术创新战略,由于在跟踪的过程中犯了大公司病,反应迟缓,动作不快,结果产品出厂时已届市场饱和点,致使事倍功半,留下了长久的遗憾。这一教训十分深刻,企业在实施“跟着走”策略时应该认真吸取。(2)具有较强的吸收、消化和创新技术的能力。能够在分析他人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因时、因地制宜地进行改进和创新,强大的研发团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企业要有快速应对营销的实力,即具有素质优良的营销团队、扎实的生产团队和成熟的销售渠道,能在产品研发完成后的最短时间内将产品呈现在消费者的眼前。(三)模仿型技术创新战略模仿型技术创新战略是指企业不以研发新技术、新产品为技术创新战略中心,而是通过学习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吸取率先者成功的经验和失败教训,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模仿型企业的创新能力相比前三者而言要薄弱一些,其创造产品的途径还是在用领先者的一套技术。模仿创新战略的特点是:(1)模仿的追随性。企业最大限度地吸取率先者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吸收、继承与发展率先创新者的成果。当然,这种战略不是简单模仿的战略,而是巧妙地利用追随和延迟所带来的优势,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的一种战略。(2)研究开发的针对性。模仿创新的研究开发不仅仅是对率先者技术的模仿,更是对率先者技术的完善或进一步开发。该战略的研究开发活动主要偏重于破译无法获得的关键技术、技术秘密以及对产品的功能与生产工艺的发展和改进。(3)资源投入的中间聚积性。集中力量在创新链的重要环节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也就是在产品设计、工艺制造、装备等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创新链上的资源分布聚积于中部。(4)被动性。这主要是指竞争的被动性,包括技术积累、营销渠道和实施效果等方面的被动,这是由模仿创新者只做先进技术的跟进者决定的。实施模仿型技术创新战略的企业需要具备的条件是:(1)非常敏锐的技术信息的嗅觉。通过对市场产品变化情况的了解,能及时掌握技术更新的程度,进而及时调整步伐,引入先进的技术,弥补技术上的劣势。(2)足够的其他优势。模仿型企业可能是原材料的掌握者,拥有相对便宜的成本,具有成本优势,或者政策优势。例如,蒙牛乳业公司,通过提出的建造“奶都”的想法,获得了政府的支持,将其推上了与伊利同等的地位。另外,当产品的技术已经很成熟的时候,模仿者可以通过对自己生产工艺的改进和创新打造出自己的优势,从而超越前者在该产品上建造的技术优势。实施模仿型技术创新战略存在的问题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后续能力不足。当技术领先型企业有了技术上的突破时,就会在瞬间拉开与模仿者之间的差距,模仿者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摸索才能弥补。而这样的一个时间差可能给领先型企业在市场扎根提供了机会。所以,从长期来看,如果不发展自己的技术力量就会始终受制于人。三、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类型划分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主要是从宏观上解决三类问题:一是技术创新面向市场竞争采取何种态势,是进攻型,还是防卫型;二是研究开发何种技术;三是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由此,技术创新战略决定着企业创新的具体行为,对技术创新战略的分类是正确选择创新战略的首要条件。不同的企业所主导的“技术”是不同的,其分类也会不同。英国学者弗里曼将创新战略按创新时机和创新程度的不同分为进攻型战略、防御型战略、模仿型战略、传统型战略和投机型战略。而尼德尔则根据企业的经营战略将创新战略分为市场领先战略、追随领先者战略、应用工程战略和模仿战略。目前对技术创新战略较普遍多见的划分是:(1)依据按技术来源分类,可划分为自主创新战略、合作创新战略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战略;(2)依据技术竞争态势分类,可划分为领先型战略、追随型战略和模仿型战略。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分析一个企业时,很难说出这个企业采取的是哪一种或者几种技术创新战略,因为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往往今天还在用的战略因时势的变化就必须改变或调整。就像当国家提出要发展新能源之时,若企业还是在研究煤炭等传统动力上的技术创新活动的话,短期内也许在个别地区还有生存空间,但长期看这样的技术创新前景就不明显了。四、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企业实施技术创新战略,一般应抓好以下环节的工作:(一)发挥现有技术的优势,创造新的优势当企业选择好某一技术创新战略并付诸实施时,应注意发挥企业现有技术已经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优势。例如有些企业拥有技术装备的优势,另一些企业拥有专利技术优势、技术信息优势;一些企业拥有技术人才优势;一些企业拥有自然资源优势;一些企业拥有传统技术优势;另一些企业拥有高新技术优势;一些企业拥有设计技术优势;一些企业拥有加工技术优势等。这些技术优势的发挥都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顺利实施。同时企业还应注意创造新的技术优势,把过去企业的技术劣势设法转化为优势;把那些只是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优势;把名义上的优势转化为实际的优势;把相对的优势转化为绝对优势;把企业技术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营优势,使企业真正立于不败之地。(二)培育人才优势,发挥人才优势企业之间的产品竞争,实质上是技术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企业拥有人才,就比较容易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因此,企业一方面应从社会上源源不断地招聘所需的各类技术人才。同时,也要善于从企业内部发现人才。对各类人才用其所长,避其所短;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和提高人才的素质,形成本企业的人才优势;努力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把人才的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和商品优势,使企业在技术竞争中取胜。(三)搜集最新技术信息,力争技术开发的主动权实施技术创新战略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在这段时间中将会出现一系列的新技术,会对企业之间的竞争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谁及时掌握了新技术信息,谁就在技术开发中处于主动地位,因此,要重视这项工作。应比较全面地了解与本企业密切相关的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能源等方面的技术信息,掌握这些方面的新动向、新趋势,为企业技术开发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凡企业能够创造条件进行开发的,就需及时跟上,走在竞争对手前面,把握好开发新技术的主动权。(四)建立技术储备,抢占高新技术制高点建立技术储备是实施技术创新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从时间序列上保证企业技术系统具有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条件。所谓技术储备,就是指企业通过技术开发所取得的作为成果形态的、可接替现有技术而处于储备状态的后续技术。企业有计划地开发技术,首先应该建立起几代并存、持续不断的群体技术,即设想一代、设计一代、试验一代和可投入生产一代的技术。其次,每代技术之间要有一个层次性,即后一代的技术和产品同前一代相比具有不同程度的创新性,以保证企业技术系统的运行进入一个新的层次,使企业具有持续的竞争能力。最后,企业技术开发最理想的目标就是力争在同行业中处于最前沿,努力抢占高新技术的最高点,领导本行业技术的新潮流,满足用户和消费者发展、变化的新需要,并使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的新财富。五、 技术创新战略决策应考虑的因素企业有多种技术创新战略方案可供选择,在进行战略决策时,一般应综合考虑和分析以下因素:(一)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的总趋势当前国际形势总的特点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各国特别是大国都在加紧调整自己的经济和科技战略,增强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经济和科技实力的较量已逐步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增强经济实力的关键在于增强科技的实力,促进本国科技的发展已成为许多国家尤其是大国的重大国策;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以发展高科技为特点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正出现高潮;增加科技投入,以加快科技发展速度,抢占高科技的制高点,从而抢占未来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已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发展的大趋势。(二)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和技术政策技术创新直接或间接受到国家技术创新政策的影响,技术创新政策是维系和促进技术创新的保障因素。一方面,在很多情况下,技术创新社会效益大大高于企业收益,企业付出的技术创新成本在很多情况下很难得到充分的补偿,导致缺乏参与此类活动的动力,这就需要政府通过直接参与或变革相应的制度加以解决。另一方面,在特定情况下,为了占领未来国家间竞争的制高点,政府需要对新兴产业和具有战略地位的产业加以刺激和培植,而这些新兴产业或战略性产业大多数是技术密集型的。在当前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趋势下,我们国家特别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以高度的紧迫感制定了各种发展政策。我国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在制定和选择技术创新战略时,必须以国家的科技战略及其一系列产业政策为依据,在国家整体科技战略的贯彻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三)竞争对手的技术状况和技术创新战略企业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知彼知己。首先要“知彼”,要掌握对手的技术状况:对手目前的技术处于什么水平,目前正在开发什么技术,技术上有何特征与优势,实行的是哪一种技术创新战略,其技术创新战略目标是什么。企业只有在掌握了各个竞争对手的技术状况和技术创新战略之后,才能准确确立自己的技术创新战略及目标。例如我国一些企业在国内众多竞争对手面前,技术处于领先地位,有自己的技术优势,但与国际上的一些著名跨国公司的技术实力相比,又有很大的差距,无优势可言。对我国的大型企业来说,必须实施“赶超型”的技术创新战略,明确追赶目标,分步骤地追赶,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努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四)企业技术队伍和职工技术素质选择技术创新战略还必须充分考虑本企业的技术队伍及其素质状况。选择自主开发型技术创新战略,必须立足于自己的科研机构和实力雄厚的科技队伍;即使选择引进型或改造型技术进步战略,也应有自己较强的技术队伍承担起吸收消化或技术改造的任务;技术队伍及其素质较弱的企业,在选择某种技术创新战略时,要相应地安排员工培训,尽快地提高其技术素质,以适应实施技术创新战略的要求。例如在引进技术中,必须从自身技术队伍和员工素质出发,考虑企业有无能力消化吸收。如果企业盲目引进,脱离了自己的实际,缺乏必要的专门人才,或与员工素质不相匹配,就会使引进的技术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六、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体系的构成企业经营战略管理体系由三个部分构成:(一)经营战略管理过程系统企业战略性的各项工作在时间上有运行规律,即分为在时间上有先后顺序、相互衔接的三个阶段:战略分析阶段、战略制定与决策阶段、战略实施与反馈阶段。这三个阶段相互衔接,构成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过程系统。(二)经营战略层次体系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主要工作是要确定企业的使命和战略目标,制定企业三个层次的经营战略,即企业的总体经营战略、经营单位战略、职能层经营战略,这是企业经营战略管理体系的核心部分,也是经营战略管理最主要的工作。(三)经营战略方案的内容体系经营战略决策是对多种方案的选择,因此,多种方案的设计成为经营战略管理工作的又一个重要方面。方案包括若干内容,这些内容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各层次战略的方案与内容又有差别,需要认真研究、精心设计,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与可行。七、 企业经营战略的层次体系企业经营战略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大系统,在企业使命与愿景的前提下,可以分解为不同层次的子系统。一般对大型企业来讲,企业经营战略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公司层经营战略,也称总体经营战略;第二层次是业务层经营战略;第三层次是职能层战略。企业使命,是指对企业的目的、性质、任务及其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等方面所做出的规定。企业使命反映了企业经营的目的、经营的性质、经营范围、经营对象、经营任务和目标市场。正确地确立企业使命意义重大,它是企业经营战略决策的首项内容,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愿景是指与使命保持一致的企业未来的目标。一般来说,它所指的是较长时期内企业追求的重要目标,而非一般性的业务发展上的具体指标。(一)公司层经营战略公司层经营战略是企业最高层次的战略,往往由企业最高管理层制定,是企业整体的战略总纲。在存在多个经营单位或多种经营业务的情况下,公司层经营战略主要是指集团母公司或者公司总部的战略。公司层经营战略的目标是确定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总体发展方向,协调企业下属的各个业务单位和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培育企业核心能力,实现企业总体目标。它主要强调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应该做什么业务”,即从公司全局出发,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企业的内部条件,确定企业的使命与任务、产品与市场领域;二是“怎样管理这些业务”,即在企业不同的战略事业单位之间如何分配资源以及采取何种成长方向等,以实现公司整体的战略意图。公司层经营战略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每一个分类都可以拟定多种可供选择的总体战略方案。(1)按照企业所处的经营态势不同,有发展型战略、稳定型战略、紧缩型战略三个方案供选择。(2)按企业经营领域的不同,有专业化经营战略、多元化经营战略供选择。(3)按企业制定经营战略的主客观条件不同,有保守型战略、可靠型战略、风险型战略供选择。(4)按企业资源配置和增长方式不同,有粗放型经营战略和集约型经营战略等可供选择。(二)业务层经营战略业务层经营战略又称经营单位战略,主要是大型企业或总公司中的二级经营单位的经营战略。现代大型企业一般都同时从事多种经营业务,或者生产多种不同的产品,有若干个相对独立的产品或市场部门,这些部门即事业部或战略经营单位。由于各个业务部门的产品或服务不同,所面对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市场环境)也不相同,企业能够对各项业务提供的资源支持也不同,因此,各部门在参与经营过程中所采取的战略也不尽相同,各经营单位有必要制定指导本部门产品或服务经营活动的战略,即业务层战略。业务层经营战略是经营单位在公司层经营战略的指导下,为实现总体战略目标,对所从事的某一经营事业的发展做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它是企业的一种局部战略,也是公司战略的子战略,它处于战略结构体系中的第二层次。业务层经营战略着眼于企业中某具体业务单元的市场和竞争状况,相对于总体经营战略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又是企业经营战略体系的组成部分。业务层经营战略主要回答的问题是:在确定的经营业务领域内,企业如何展开经营活动;在一个具体的、可识别的市场上,企业如何构建持续优势;等等。其侧重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贯彻使命;业务发展的机会和威胁、优势与劣势的分析;业务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等。业务层经营战略可以从不同角度分类,一般可分为经营单位的产品定位战略、投资战略、竞争战略、合作战略等类型,(三)职能层经营战略职能层经营战略,是按照公司层战略或业务层战略对企业内各方面职能活动进行的谋划,或者是为贯彻、实施和支持公司层战略与业务层战略而在企业特定的职能管理领域制定的战略。职能层经营战略主要回答某职能的相关部门如何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的问题重点是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使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其内容比业务层经营战略更为详细、具体,其作用是使公司层经营战略与业务层经营战略的内容得到具体落实,并使各项职能之间协调一致。比如,企业的公司层经营战略确立了差异化的发展方向,要培养创新的核心能力,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就必须体现对创新的鼓励,要重视培训,鼓励学习,把创新贡献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在薪酬方面加强对各种创新的奖励。职能层经营战略是公司层战略、业务层战略与实际达成预期战略目标之间的一座桥梁。一般而言,职能层经营战略可分为市场营销战略、产品战略、财务战略、技术创新战略、人力资源战略、企业文化战略等。综上所述,三个层次的经营战略侧重点各不相同。公司层经营战略倾向于总体价值取向,以抽象概念为基础,主要由企业高层管理者制定;业务层经营战略就本业务部门的某具体业务进行战略规划,主要由业务部门领导层负责;职能层经营战略主要涉及具体执行和操作问题。三者之间一起构成了企业经营战略体系,由此,各个层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企业每一层次的战略都为下一层次的战略提供方向,并构成下一层次的经营战略环境;每层战略又为上一级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和支持。所以,企业要实现其总体经营战略目标,必须将三个层次的战略有效地结合起来。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由于中小型企业没有二级经营单位,有的企业虽然叫公司,但只有一个经营单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公司层经营战略与业务层经营战略就合二为一了,这类企业只有两个层次,即公司层经营战略与职能战略层次。对于只经营一种业务的小企业,或者不从事多元化经营的大型组织,业务层经营战略与公司层经营战略也是合一的。八、 企业经营战略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概述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都是特定环境下的产物,是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适应特定环境条件发展起来的。企业经营战略理论也不例外,是伴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与企业经营实践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并完善的。正如前面所述环境的变化使得企业由过去重视内部各项要素投入产出的分析,转向兼而重视企业外部环境的分析,于是便产生了企业经营战略管理。一般认为,企业经营战略理论起源于20世纪的美国,形成于60年代,在70年代得到大发展,80年代受到冷落,90年代又重新受到重视。从企业经营战略理论发展的冷热变化过程来看,人们对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比较曲折的过程。其背景原因主要在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随之而来的是企业间竞争的加剧。到了70年代,国际上政治、经济的动荡,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这种环境下,企业深切地感到以前那种“低价必胜”的原则已经不能适应新情况的发展。要获得持续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思考问题。而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一些企业通过多样化经营(产品多样化、市场多样化、投资区域多样化等)获得了成功。为此,企业家认为应该走多样化经营的“战略之路”,但是,到了80年代,一些企业的经营战略应用不当导致失败,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理论一度受到冷落。到了90年代,人们又开始反思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理论,因为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短命企业甚至短命产业不断出现,究其缘由,主要在于缺乏长期发展的战略规划。由此,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再次受到重视并得到快速发展。九、 企业经营战略理论的主要观点从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来看,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不同的观点与派别,管理大师明茨伯格将其划分为十个学派: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力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结构学派。这十个学派可以分成三类。从性质上看,前面三个学派属于说明性的学派,它们关注的是战略应如何明确地表述。其后六个学派则主要侧重于描述战略的实际制定和执行过程。最后一个学派是其他学派的综合。尽管不同学派的研究重点不同,但各个学派都从某个角度定义和论述了企业经营战略。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一)安索夫企业战略理论的主要观点伊戈尔安索夫是美国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在1965年出版的企业战略论一书中他首次提出了“企业战略”这一概念,“战略”一词随后成为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术语,在理论和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继企业战略论之后,安索夫又相继于1976年出版了从战略计划走向战略管理、1979年出版了企业战略管理论等著作,形成了完善的战略管理理论,其主要观点是:(1)战略的制定是一个具有意识的正式计划过程,企业的战略计划必须有资源和组织保证;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负责战略计划和战略实施的全过程,并组织有关人员参与战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战略形成以后,要通过目标、预算的分解使之落实。(2)企业高层管理者制定的战略必须与环境相适应,根据环境的变化实施不同的战略管理模式。安索夫根据环境的变化程度不同,把环境划分为五个等级,即稳定的环境、活跃的环境、可预测的环境、可探索的环境、极动荡的环境。根据不同环境风险度的不同,企业可分别采用五种战略管理模式,即保守稳定型、效率反应型、营销先导型、战略探索型、开拓创造型。不同的管理模式又需要采用不同的组织结构,确定不同的管理重点和管理对象。(3)企业经营战略由四个要素构成,即产品市场范围、成长方向、竞争优势与协同作用。一是确定产品市场范围,即产品定位与市场定位,企业在哪个行业经营,生产该行业的哪种产品,为哪些市场领域服务,这就是安索夫的产品与市场组合定位理论,简称企业定位理论。二是确定企业成长方向,即在企业已选定的产品和市场领域中,企业的经营活动应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安索夫根据现有产品与市场领域和企业未来发展的新产品与新市场领域的组合,提出了四个可供选择的方向,即实施四种不同的经营战略:市场渗透战略、市场开拓战略、产品开发战略、多角化经营战略。三是企业在制定和选择经营战略时,必须考虑企业有何竞争优势、各个产品与市场领域间有无协同作用,应根据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各领域之间的协同效应做出战略选择。安索夫在战略管理中开创性的研究,使他成为这门学科的一代宗师,管理学界把安索夫尊称为“战略管理的鼻祖”。(二)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理论的主要观点迈克尔波特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授,是目前世界上关于竞争战略的最高权威,他所著的竞争策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被称为“竞争优势三部曲”。波特认为,战略说到底就是在寻找高于平均的报酬。那么如何寻找这种报酬呢?通过竞争战略达到目的。他在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这两本专著中,全面阐明了其战略管理思想和分析框架。其主要观点有:(1)企业在竞争中要考虑的因素不外乎五种力量,应该重点研究。这五种力量分别是:行业中现有竞争者;潜在加入者;替代品的生产者;资源的供应者;产品的购买者。它们共同决定行业竞争的强度及产业利润率,而其中必有一个或几个力量处于主导地位,影响着企业经营战略的选择。(2)企业制定经营战略实质上就是制定基本的竞争战略,针对不同的竞争力量,采取不同的竞争战略。波特提出有三种基本的竞争战略可供选择: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通过采取正确的竞争战略,使本企业在行业中处于进退有据的地位,成功地对付五种竞争力量,从而为企业赢得超常的投资收益。(3)产品有其寿命周期,决定着行业也有其寿命周期。处于不同寿命周期阶段的行业,其企业的投资战略也是不同的。(4)每个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即要建立起优于对手的核心竞争能力、成长能力、快速反应能力、适应变化的能力。由此,要分析企业自身的“价值链”,找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构造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盈利潜力巨大的“价值链”,形成对竞争老手的差异优势,以“特”取胜。迈克尔波特所提出的竞争战略理论在过去20多年里受到企业战略管理学界的普遍认同,产业的五种力量分析也成为外部环境分析和企业经营战略选择最为重要和广泛使用的模型。(三)普拉哈拉德和加里,哈默尔核心能力战略理论的主要观点1990年,美国战略管理专家普拉哈拉德和加里哈默尔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著名的企业核心能力一文,标志着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进入能力研究的新阶段。核心能力派认为,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了多种能力,如战略管理能力、技术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但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众多能力中最根本的部分,它不是指企业某一两项的能力,而是对上述诸多能力进行整合的能力,是“组织中积累性学识”,即核心能力是一个组织内部系列互补的技能与知识的结合。核心能力具有以下特点:(1)延展性。即核心能力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是企业核心产品和最终产品的“营养源”,它把能量延展到企业开发的各种新产品上,创造出众多的新市场,它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根源。(2)增值性。即企业核心能力有助于实现和增加顾客看重的价值,使顾客获得的价值能够增值,使顾客购买产品或享受服务后,感到物有所值。(3)独特性。即企业的核心能力与众不同,具有不被其他企业轻易模仿和掌握的独到之处,使本企业形成对竞争对手较长时期的战略优势。培育、保持和扩大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经营战略制胜的关键。核心能力理论要求企业从自身资源和能力出发,在自己拥有一定优势的产业及其相关产业进行经营活动,从而避免受产业吸引力诱导而盲目进入不相关产业进行多元化经营。十、 企业经营战略的概念战略一词最早是军事方面的概念,指军事将领指挥军队作战的谋略,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解释是“在战争中利用军事手段达到战争目的的科学和艺术”。在中国,“战略”一词历史久远,“战”指战争,“略”指“谋略”。春秋时期孙武的孙子兵法被认为是中国最早对战略进行全局筹划的著作。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战略是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1965年,美国著名战略学家伊戈尔安索夫在其所著的企业战略论一书中开始使用“企业战略”一词,将战略从军事领域拓展至经济管理活动。现今,“战略”一词已广泛运用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其一般的含义就是指具有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重要谋划与方略。企业战略也称企业经营战略,是战略运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称谓,它涉及企业所有的关键活动。所谓企业经营战略,是指企业在竞争激烈、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为谋求生存和不断发展而做出的总体性、长远性的谋划和方略。企业经营战略是企业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企业制订一切计划的基础,也是企业家用来指挥竞争的经营艺术。企业经营战略的概念包含了四个基本点:(1)企业经营战略工作的性质,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为解决企业未来发展问题而做出的全局性、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指明了企业发展的方向和道路。(2)企业经营战略制定的依据是内外各种环境条件的变化,如未来市场需求与竞争趋势等。(3)企业经营战略制定的目的是确定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的战略目标,以确保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实现持续的发展。(4)企业经营战略是实现企业发展目的和目标的关键手段,它明确了目的、目标和途径、手段之间的关系。总之,企业经营战略是在符合和保证实现企业使命的条件下,在对内外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与挖掘机会,进而确定企业从事的事业范围、成长方向和竞争对策。从其制定要求看,企业经营战略就是用机会和威胁评价现在和未来的环境,用优势和劣势评价企业现状,进而选择和确定企业的总体、长远目标,制定和抉择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十一、 企业经营战略产生的背景企业经营战略是在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提出的,首先产生于发达国家的企业。20世纪50年代美国企业重视其长远发展战略,60年代日本企业也提出了经营战略,到70年代很多国家的企业开始进入“战略制胜”的时代,进入80年代初,我国企业纷纷开始了战略问题的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所有企业都越来越重视经营战略问题,制定并实施科学长远的经营战略已成为关系企业成败最为重要的工作。纵观国内外企业经营战略发展的历程可见,经营战略的产生与发展的背景条件主要是:(一)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球化一体化市场需求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需求由低层次向中高层次转化,趋同性需求向个性化、多样化需求转变,向生产厂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改变单一品种的格局,向品种多样化或产品多样化发展。要开发多种品种和各种不同类型的产品,就必须有长远的产品战略规划,为此,必须预测未来若干年后市场需求的趋势,并谋划企业未来的发展。(二)生产竞争的日趋激烈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市场提供的产品日益丰富,很多商品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用户和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可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要求企业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未雨绸缪,针对市场需求及竞争者的状况,科学制定企业发展的战略,以发展战略为基础确定企业的具体产销运营计划,以便在市场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三)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产品层出不穷,新的产业和业态不断涌现。技术革命大大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变革已有的技术和产品,及时开发新的技术和产品。必须紧跟世界科学技术进步的步伐,前瞻性地布局企业的技术与产品。开发新产品需要一个周期,这个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资金和人力,以实现技术开发和新产品转化,再实现商品化、产业化,这都需要从战略发展的角度,进行战略规划。(四)资源供应日益紧张经济越发展,资源越紧张。随着社会消费规模的扩大,工业企业消耗的资源日趋紧张。高污染资源利用的限制和供给侧改革的深入,使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供应与利用的制约。同时,新能源、新材料的发展,也对企业的产品、市场、技术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资源型企业,必须提早考虑未来资源枯竭时企业如何生存的问题、新的可替代资源如何运用的问题,这些都是关系到企业成败的重大问题。必须对企业长远的资源供应链进行战略性考虑,确保对企业资源的保障与运用,做出长远性的规划,有步骤地进行研究开发。(五)生态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经济发展在一个时期忽略了对环境因素的考虑,造成经济发展与环境破坏同时并存的局面。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环境保护已成为社会、政府、消费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其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限制越来越多。因此,治理“三废”,保护环境,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重大经营问题,企业的经营要与自然生态形成和谐发展的局面,要将污染控制与治理作为企业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从技术、设备、资金方面进行配置。所以,要从大局和长远出发,进行科学规划,确保企业的发展符合政府、社会越来越高的环保要求。(六)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需求的变化、技术的进步、资源的利用、市场竞争的发展等,必然引起外部环境与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大量的传统行业都受到新的技术的冲击,新的行业与业态不断出现,颠覆性的产品与技术等对企业的发展提出挑战。这对企业生存既是威胁,又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企业需要准确把握产业发展的方向,根据变化了的情况,结合自身的情况,主动谋划适应外部环境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能力,以立于不败之地。只要企业的外部环境出现上述其中一个或几个情况,就必然产生制定经营战略的客观要求,研究和制定企业经营战略就成为企业的重要工作。十二、 项目概况(一)项目基本情况1、承办单位名称:xxx有限责任公司2、项目性质:新建3、项目建设地点:xxx(待定)4、项目联系人:夏xx(二)主办单位基本情况公司注重发挥员工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作用,建立了工会组织,并通过明确职工代表大会各项职权、组织制度、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厂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企业民主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围绕公司战略和高质量发展,以提高全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为核心,坚持战略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持续深化教育培训改革,精准实施培训,努力实现员工成长与公司发展的良性互动。未来,在保持健康、稳定、快速、持续发展的同时,公司以“和谐发展”为目标,践行社会责任,秉承“责任、公平、开放、求实”的企业责任,服务全国。公司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加强规划引导,推动智慧集群建设,带动形成一批产业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基础好、引导带动作用大的重点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集群对外合作交流,发挥产业集群在对外产能合作中的载体作用。通过建立企业跨区域交流合作机制,承担社会责任,营造和谐发展环境。公司以负责任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符合法律规定与标准要求的产品。在提供产品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其对消费者的影响,确保产品安全。积极与消费者沟通,向消费者公开产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努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公司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持续推进产品升级,为行业提供先进适用的解决方案,为社会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规模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待定),占地面积约40.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四)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6331.5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3285.3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1.35%;建设期利息281.9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3%;流动资金2764.2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93%。(五)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16331.56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有限责任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0576.78万元。(六)申请银行借款方案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5754.78万元。(七)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320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26059.21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4346.78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9.61%。5、全部投资回收期(Pt):6.06年(含建设期24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11993.70万元(产值)。(八)项目建设进度规划项目计划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到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24个月的时间。十三、 项目风险分析(一)政策风险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实施后,可以向市场提供需要的相关系列产品,同时稳定企业的生产经营,增加就业岗位,保障社会和谐,符合国家发展和谐社会的要求。根据市场调研分析,该系列产品市场空间大,需求旺盛,竞争力强,同时产品结构合理,产品灵活,因此政策风险很小。(二)社会风险本项目选址地势平坦,市政设施配套齐全,交通便捷,是建设该项目的理想地段。周边无任何文物古迹,矿产资源以烟煤为主,是非生态脆弱区。因此,分析该项目社会风险小。(三)经济风险经济因素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长期存在,影响频率高,交叉作用多见,原因较为复杂。主要有合同风险(如合同履约与变更问题,争议与索赔,合同的条款确定等)、建设成本风险(包括涉及到项目的建设成本的融资问题、财务问题、利率与汇率波动、通货膨胀和物价波动问题等)、项目的竣工风险(主要是指项目的进度计划和竣工时间的不确定性)、税收政策的风险(指项目在建设期和运营期内负担的税赋和税率、税种变化的不确定性)。而对于以上各种风险,除非不可抗力的原因造成外,大部分风险是人为可控的,如合同风险、项目竣工风险等通常在执行过程中通过严格的程序化控制,其风险是可以接受的。本节不做分析。其他风险分析如下:1、税收风险:目前及未来几年,由于国家采用的是刺激消费,造福民生的宏观政策,税收应是越来越宽松的,因此,本项目不存在税收风险。2、利率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和物价波动风险:目前世界金融危机已波及全球,原材料、产品的价格波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风险对本项目 而言,是可以接受的。3、财务风险:就项目财务的评价报告可以看出,本项目的静态与动态盈利能力超过了行业的基本标准,财务评价结果是良好的。(四)技术风险本项目涉及的生产技术为本公司既有技术,生产工艺、检测技术成熟,原材料有稳定供应渠道,生产操作条件温和、易控,产品质量稳定。本项目的技术风险较小。(五)管理风险项目由于管理原因而产生的安全、质量、责任事故影响恶劣,且后果损失巨大,其中多数因管理组织方式的建立、管理制度的制定不健全或是因疏于对人员的管理教育而产生道德行为风险和职业责任风险。十四、 项目风险对策(一)政策风险对策目前,国内有良好的宏观经济政策,但还需要把握机会,抓住国家目前鼓励符合产业政策项目建设的机会,让项目尽快进入实施阶段。(二)社会风险对策加强与当地各级政府部门的沟通,以期获得更好的支持和帮助,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三)经济风险对策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和政治环境对本项目产品市场的影响,依据实际情况调整营销策略。另外,企业内部要不断地进行技术改进和管理创新,节能减排,使项目产品成本降至最低限度。同时,与下游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稳固的销售网络。(四)管理风险对策选聘优秀的管理人才,并施以职业道德、修养、能力等综合方面的教育;同时制定合理高效适用的管理程序和制度,杜绝由于管理制度和措施的不到位、不完善造成的风险。特别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选择具有较好业绩和口碑的设计工程公司、监理公司、施工单位,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建设,及时投运。十五、 SWOT分析说明(一)优势分析(S)1、自主研发优势公司在各个细分领域深入研究的同时,通过整合各平台优势,构建全产品系列,并不断进行产品结构升级,顺应行业一体化、集成创新的发展趋势。通过多年积累,公司产品性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公司多年来坚持技术创新,不断改进和优化产品性能,实现产品结构升级。公司结合国内市场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升级技术,充分体现了公司的持续创新能力。在不断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中,公司已有多项产品均为国内领先水平。在注重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的同时,公司还十分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2、工艺和质量控制优势公司进口大量设备和检测设备,有效提高了精度、生产效率,为产品研发与确保产品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公司是行业内较早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之一,公司产品根据市场及客户需要通过了产品认证,表明公司产品不仅满足国内高端客户的要求,而且部分产品能够与国际标准接轨,能够跻身于国际市场竞争中。在日常生产中,公司严格按照质量体系管理要求,不断完善产品的研发、生产、检验、客户服务等流程,保证公司产品质量的稳定性。3、产品种类齐全优势公司不仅能满足客户对标准化产品的需求,而且能根据客户的个性化要求,定制生产规格、型号不同的产品。公司齐全的产品系列,完备的产品结构,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对公司来说,实现了对具有多种产品需求客户的资源共享,拓展了销售渠道,增加了客户粘性。公司产品价格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有较强性价比优势,在国内市场起到了逐步替代进口产品的作用。4、营销网络及服务优势根据公司产品服务的特点、客户分布的地域特点,公司营销覆盖了华南、华东、华北及东北等下游客户较为集中的区域,并在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初步建立经销商网络,及时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贴身服务,达到快速响应的效果。公司拥有一支行业经验丰富的销售团队,在各区域配备销售人员,建立从市场调研、产品推广、客户管理、销售管理到客户服务的多维度销售网络体系。公司的服务覆盖产品服务整个生命周期,公司多名销售人员具有研发背景,可引导客户的技术需求并为其提供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及时、深入的专业技术服务与支持。公司与经销商互利共赢,结成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公司经销网络较为稳定,有利于深耕行业和区域市场,带动经销商共同成长。(二)劣势分析(W)1、资本实力不足公司发展主要依赖于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公司产能建设、研发投入及日常营运资金需求较大,目前的信贷模式难以满足公司的资金需求,制约公司发展。尤其面对国外主要竞争对手的资本实力,以及智能制造产业升级需求,公司需要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优化产品结构,增强自身的竞争力。2、产能瓶颈制约公司产品核心技术国内领先,产品质量获得客户高度认可,但未来随着业务规模扩大、产品质量和性能不断提升,订单逐年增加,公司现有产能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面对未来逐年上升的产品需求量,产能成为制约公司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可能会削弱公司未来在国内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三)机会分析(O)1、符合我国相关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近年来,我国为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先后出台了多项发展规划或产业政策支持行业发展。政策的出台鼓励行业开展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促进行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有利于本行业健康快速发展。2、项目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广阔的终端消费市场及逐步升级的消费需求都将促进行业持续增长。3、公司具备成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