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教畲族文化初探PPT课件

上传人:牛*** 文档编号:97295268 上传时间:2022-05-27 格式:PPTX 页数:16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隆教畲族文化初探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隆教畲族文化初探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隆教畲族文化初探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背景 每一个民族都有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都有自己的灵魂做为支撑,有了这一灵魂,才能使该族的“足迹”源远流长。畲族文化对我们来说很陌生又很感兴趣,由此我们几个兴趣相同的同学组在了一起,并提出了此次课题。第1页/共16页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少数民族“汉化”严重,畲族作为本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其民族必定有着神秘的色彩,我们想通过此次研究,了解畲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认识畲族文化,从而揭开这个神秘民族的面纱。第2页/共16页 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具有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这一人们共同体,并不是自古就有的,也不是永世长存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同任何历史现象一样,有其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和规律。将来,随着各民族的高度发展与繁荣,民族差别将逐渐消失,全人类将融合成一个没有区分的整体。 在中华大地,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汉族最为众多,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三,其余55个民族的人口只占百分之七,称为少数民族。畲族是其中的一员,是一个十分悠久的古老民族,总人口71万,居56个民族的第19位。我省畲族人口为36万,占全国畲族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五,居全国第一。作为本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畲族主要集中在隆教乡,其民族文化必定有着神秘的色彩。于是我们通过此次隆教之旅作了一番了解和探究。第3页/共16页 2006年2月1日,我们开始了这次研究的旅程。共计3周时间,进行资料查询,通过有关书籍,了解到许多关于畲族文化和知识。例如畲族族称的由来、族源问题、民风民俗、民间传说等等。 先来谈谈畲族族称的由来。据史料记载,商周时期在闽南杂居着闽越族、百越族和畲族的先民等原住民和少数民族。公元七世纪初,即在隋唐之际,畲族的先民就已在闽、粤、赣三省交界一带生息繁衍。他们大多生活在条件十分艰苦的边远山区,“劈山垦荒、刀耕火种、崖栖谷汲,搜狩为生。”唐朝时,这一带生活的畲族先民,被贬称为“蛮獠”或“侗蛮”。至13世纪中叶,南宋末年的文人刘克庄在后山先生大全集漳州渝畲一文中才出现“畲民”的名称。自南宋出现“畲民”记载以来,这个名称为后史家所普遍采用,不过“畲民”之称是见于汉文史书记载,是汉族文人命名的,所以这个名称是被称。“畲”字的含义是与粗放的耕作活动有紧密的联系。第4页/共16页第5页/共16页 再来说说关于畲族族源问题的讨论与探索。自21世纪初以来,有不少专家、学者做过许多探讨研究畲族族源问题,发表过大量文章,但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聚讼不决的公案。主要有俩种观点:一是主张畲族是其它地区迁入的,尤以长沙“武陵蛮”说居多,可称“外来说”,二是认为畲族是古代当地土著民族的后裔,可称“土著说”。 现将教具代表性的观点作概括介绍。一、持“外来”观点,有三种说法:认为畲族是“武陵蛮”的后裔,畲族与苗族、瑶族同属“武陵蛮”的一支,是秦汉时期居住于洞庭湖至五溪地区的少数民族从长沙武陵源(湘西山区,今张家界一带)迁来的。代表性作品有:徐规的畲族的名称来源和迁徙、施联朱的关于畲族来源与迁徙和石光村的从“盘匏”神话看苗、瑶、畲三族的渊源关系等。认为畲族源于东夷:这一观点还进一步论证了“武陵蛮”与“徐夷”的关系。代表作有:费考通的民族社会调查的尝试、张宗根的畲族族源东夷说新证和蓝周根的关于畲族来源等。认为畲族是河南夷的一支。第6页/共16页 代表作品有:周沐照的关于畲族族籍和民族形成问题、吴炳奎的广东梅县畲族考等。二、持“土著”观点,认为畲族是古越族或蛮族、闽族的后裔。依据是,早在隋唐之前就有畲族先民“蛮獠”或“侗蛮”聚居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但不能简单地据此推测今天的漳州畲族就是当年“蛮獠”后裔。因为据漳州畲族谱谍记载,他们都是在明代以后才从外地迁入漳州的。此说的代表作品有:蒋炳钊的畲族族源初探、关于畲族来源问题、畲族史和王作民的漳州畲族史话等。虽各说都持有据但又无法形成为多数人认同的共识,目前的讨论研究还在继续深入。第7页/共16页 隆教的畲族有许多的民风民俗。例如,除夕夜“围炉”守岁,大年三十晚“分旗仔钱”,正月初一“吃长年菜”,正月初二“做囝婿、滚喂仔肉”,正月十八“抛新婚、吃酒令、神跳火”等。张继焦编著的少数民族礼仪中讲到畲族的“茶礼”,俗谚道:“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到畲族家中做客,会受到主人的热情招待(我们这些组员们,可是深有体会啊)。一进门,必请喝浓茶,一连喝了3大杯。畲民认为,喝茶一可止渴,二可治病,以次敬客,表示心诚。隆教畲民认为,鱼象征年年有余,鸡寓意金银相挨,鸭是金银相迭,猪肝表示官运亨通,韭菜是幸福长久。这是每道菜中好的涵义,还有认为蚶壳象征金银蜾,食后放在门后过年表示金银满屋,年年发财,长年菜象征寿长、命长,因此大年初一他们有吃长年菜的习惯。第8页/共16页第9页/共16页 关于畲族的民间传说有许多,主要有“洋坪庙”的由来、“江夏侯破地理”的故事、“石头江仙脚印”的故事,男女结婚时穿素服的典故等。根据旧谱记载,“八仙”中的蓝采和系畲族第一百零九世祖,为唐玄宗开元元年癸丑进士,见于志谱中的源流谱传,至于是否属实,还有待于考证。 对于隆教乡的畲族学生,我们见到时不免有一些疑问:是否有畲语,畲文?他们有没有特殊的民族的民族节日、民族服装?信仰什么宗教?有什么特殊建筑?人与人之间有什么特殊称谓等等。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进行了实地考察。经过实地考察,我们的收获很大许多疑惑都得到了解答。作简介如下:第10页/共16页 在隆教乡,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每年立夏时,当地畲族居民会蒸年糕,在糕面上印有五个手指印。农历五月二十七为畲族居民重大节庆日,当地居民会请来戏班在宗祠开锣唱戏。畲族人以狗为图腾,延续至今已经较少保留富有民族特色的本民族风土人情,当地的少数民族服装也在汉化以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现存隆教畲族服装已所剩无几。畲族妇女自称“山哈”,祭祀舞有明舞、龙头、龙伞迎祖,生产劳动有栽竹,踏步等。 在隆教新厝村,每年正月十八,凡是前一年遇到过好事的人们在这一天都必须聚集于宗祠,感谢祖宗和上苍保佑,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平安吉祥。新厝村全由畲族居民组成,红星村人口由汉族和畲族组成。俩个村庄中的蓝氏宗祠仍保存较为完整。位于红星村的宗祠较大,单层石墙、红瓦,风格与当地居民相同,屋檐翘角上有石雕的龙,建筑三进士,有一小内庭,内保存有明清以来蓝氏人当官匾额,有康熙年间的文魁,乾隆年间的进士。如此,宗祠真可称之为当地特殊的建筑了。第11页/共16页 畲族的主要姓氏为蓝、钟、盘、雷。但在隆教乡,较多的是姓蓝的,但很少见到有姓钟的,几乎没有姓盘和雷的。新厝三房已于1986年重新确认了畲族少数民族成分,经批准于1988年成立隆教畲族乡。据传在很早以前,镇海隆教就有姓施、姓郭、姓苏等民众聚居的村庄。自延瑞公开基隆教之后,特别是蓝氏大祖宗宗祠“世德堂”建成,畲族先祖在祖正面俩旁装上石雕大圆窗,似一双老虎眼睛。于是,人们传言,蓝氏祖祠是老虎头,是“专吃”外姓人的“凶煞”建筑,由于纷纷举家迁往异地他乡,最后只留下蓝姓民众居住的村庄。因此有“隆教廿八社,社社都有姓蓝”之说,但现在隆教已出现杨、朱等一些汉族姓氏。 从这次的旅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到:隆教的畲族文化已经保存不完整,我们应从多元文化出发,保护已有的畲族文化遗产,防止民族文化的流失。 此次,论文的资料来源:龙海二中图书管的张继焦的少数民族礼仪,同学借来的畲族的家族志谱及从百度网站搜索。还有当地居民的口头陈述得到。第12页/共16页每次大收成后筹筑的巨石隆教湾第13页/共16页虎头与照妖镜(避邪、镇煞)旧址第14页/共16页第15页/共16页感谢您的观看!第16页/共1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