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初中物理教学调查报告及教学对策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96315343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初中物理教学调查报告及教学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3、初中物理教学调查报告及教学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3、初中物理教学调查报告及教学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市初中物理教学调查报告及教学对策浏阳市教研室张元魁一、 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实验在我市实施已经三年时间,为巩固课改成果,进一步推进课改实验,我室分学科对新课程实验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本研究采用的是田野调查的方法。笔者深入到全市初中教学一线,通过随机抽样与特殊抽样示范课相结合的手段,进入到初中八、九年级的物理课堂,作为研究者观察课堂的进程和师生的表现。由于笔者扮演的是一种旁观的角色,不予以打分或者评选,教师无需也很难进行事先的准备,因此基本上不会使课堂产生额外的变量,所观察的是原生态的教学过程。笔者进行了数目可观的深度访谈,所选择的对象是初中八、九年级的物理教师和学生。此外还阅读了大量本市初中物理教师撰写的教学心得。希望能通过多种手段的结合,对我市初中物理教学有直观的理解。本研究因此总结了成果,并提出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终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二、 教学成果1学生有了提问的意识和现实行动,并且思维过程中对问题的形成和处理开始有了较好的程序性和规范性。新课程强调的是一种探究式学习。相对于直接将学习内容呈现给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因此能激起学生更强的自主性、实践性、参与性,课堂因此也显得更加开放。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惊奇地发现学生自由的见解和看法有很多是非常有趣,非常开放,令人意想不到的奇思妙解,并且有些问题非常有创意。经过这样经常性的锻炼,有的学生已经能够从最初只是迸发一个两个灵感似的疑问,到现在的能够完整地表述自己的问题,并将相似的问题组织起来。这现实了学生的思维在这种课堂的磨练下,开始有序起来。2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尤其体现在实验课上和家庭实验室中。学生不但有意识地寻找可供实验的材料,在组装实验装置和完成实验情况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学生懂得利用物理原理制作变档位手电筒、电磁铁、竹笛、望远镜、小孔成像照相机、模拟温度计等一系列具有科学价值的小制作。学生们创作能力还表现在能够自我设计实验,通过对课堂上和生活中产生的问题,加以变形,设计出“保温服装”、“小孩尿床报警器”、“体温报警装置”、“凉得快”等等一系列科学作品;而动手能力也表现在学生在完成试验后,已经开始能够较好地完成总结性的小论文,并提出关于可能性的后续问题。3物理新课程有意识地促进学生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学发展、关注社会发展。物理新课程注重了不同学科间知识与研究方法的联系和渗透,例如观察玻璃钟罩内两支不同长度燃着的蜡烛的实验,就包含有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同时新课程更加注重最新科技的研究情况和发展情况,使学生从小就感受到科学研究,从而培养科学精神。新课程的兼容性和多变性,促进了教师从狭隘的堡垒中解放出来,团结、协作其他学科的教师,实施学科之间互相渗透。有一个学校的老师在配合方面给出了很好的范例。在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一节中,化学课通过两个方程式:OSHOHSO、3NOHO2HNONO来分析酸雨的形成,生物课上讲解“酸雨”对农作物、森林、湖泊中生物的危害。地理课上,又让学生了解哪个区域内容易形成“酸雨”。课后又让学生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了解现代物理技术是如何在解决酸雨危害方面有所作为的。在对学生的持续关注中,笔者发现学生关注生活和热爱生活的意识有所增强。学生们主动展开了“哪里有噪声污染,如何治理它?”、“什么地方需要安装路灯,你能通过哪些途径来实现”、“交通隐患有哪些,如何克服”、“居民触电事例记”这样的社会调查,开始试着观察周围,关注社会,在这个过程中社交能力有很大的改观,4在观察过程中,笔者并没有发现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之间在知识面、接受能力、动手能力方面有太大的差异。应该说,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学习主动性和独立学习能力,需要的只是老师方法适当的引导。事实上,农村学生往往比城镇学生有着更多的和生活直接相关的经验,而其中包含着大量与物理相关的现象和问题。这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是一致的。很多农村学生在自己动手寻找实验器材,进行物理实验设计和利用物理原理回答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大幅度的提高。5新课程在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方面初有所成。物理新课程强调了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再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更加重视学生在活动、实验、制作、讨论等方面表现的评价,不赞成书面考试为惟一的评价方式;倡导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具体事实,不再过分强调评价的标准化。三、 提出问题1 评价体系有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就有什么样的现实选择。有什么样的评价体系,教师就会根据这个评价体系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因此从根源来说,最主要的问题还在于我们现行的实际评价体系尚未与新课程标准所配套,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的不和谐状况。尽管在课程标准中有很好的教学评价建议,但在现实环境下面,在很大程度上都变成了一种理想,变得难以操作。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但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个维度要在终结性的纸笔测试中得到准确的测量是十分困难的,这是两个形成性的目标,形成的质量如何只能表现在具体的形成过程中,当然我们的任课教师对这种形成性的质量应该也是心中有数的,他们有条件、有能力给出每一位同学在这两维目标上评价,然而由于目前整个社会信用的严重缺失,使人们普遍认为只有集中划一的纸笔测试所得到的评价才是真实的和可信的。于是便出现了可相信的做不到,而做得到又不可相信这样一个教学评价的死胡同。很典型的例子是现在物理中考实验操作考试。虽然理科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是无庸置疑的,它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精神教育的有效载体(从创新教育的角度来衡量,后两项功能似乎更加重要),然而采用大规模、集中性的实验操作考试,所能评价的仅仅只是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对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精神的评价无能为力,如此评价的意义被大打折扣。2 教师a) 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待转变长久以来有两种不同的物理教学观念在影响着教师们:一种是在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物理专业工作者,另一种则是力图使物理课程在培养高素质公民的过程中作出贡献。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将这两种观点分别成为观点A把学生培养成物理专业工作者,和观点B物理课程在于培养高素质的公民。而目前看来,A观点显然占了上风。这两种观念的分歧首先在表现在对什么是物理的“主干知识”上。持有A观点的教师认为,所谓主干知识,就是那些在物理学中影响全局的,掌握不好就无法进一步学习的,也就是说,考虑得较多的是物理学科本身,而非公民素质的需要。他们认为,在中学的有限课时内,应该多学一些“主干知识”。举个例子,观点A认为牛顿第二定律是主干知识。旧教材中在高一和高三两次安排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此外,现行的必修内容和选修课讲授牛顿第二习牛顿第三定律及力学单位制时,必要地出现了大量的第二定律的练习,关于运动学的三个公式的教学也有类似的情况。如果把这部分内容所需的预备性知识例如力的分析,所用的教学时间也包括在内的话,所占课时会更多。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很难想象在什么场合会用到“连接体”等高中物理中这类典型问题。即使将来从事科技工作,如果不是去做大、中学的物理教师,恐怕也很少需要在这样的层次上去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而一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理知识,却往往作为选讲处理,甚至直接被忽略掉。比如,湿度是一个常用的物理概念,夏天,人们对于温度的感觉在很大程度上受相对湿度的影响,在技术上,许多仪器设备对相对湿度都有一定的要求,但它在现行课本中只是一个选讲内容。现在,天气预报常讲降水概率,相对湿度,但实际情况是作为应该具有较高素质的公民,有几个能够比较准确地说出概率的含义呢? 这两种观点的分歧还表现在对应用性知识在物理课程中的作用有不同认识。科学素质作为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表现为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包括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能力。教学中的应用性实例是一些示范,通过这些示范,学生因此能够知道怎样使理论中的公式、条文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相互沟通。我们制定大纲、编写课本和进行教学的人,大多是物理专业出身,在工作中常常不自觉地要把学生复制成我们自己,因此,往往把应用实例处理成诠译理论的工具,好像在物理学中只有系统的理论才是最重要的,因而不能全面发挥教材中应用性实例的作用。这种认识和在它支配下的教育实践是和素质教育的精神相悖的。高素质公民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能够适应未来技术化的社会生活,因此学生需要真正掌握的不是一些过几年就忘的系统理论,而是如何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这些实例,是怎么用的,理论是用来解释实例的,而不是相反。这两种观点的分歧还表现在对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关系的认识上。不可否认,物理在几门基础学科中的研究对象最广泛,可以说现代科技的跃进必然广泛地应用了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但无论学科多么重要,它总不是为培养物理专业工作者而设立的,而应该和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提高学生科学素质这一总的目标作出贡献。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把培养学生成为物理学家的潜意识转变一下,更多地考虑未来的普通公民切身的实际需要,那么学科的重要性、课时分配等难题也就容易解决了。b) 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新教材更贴近于生活。很多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有力不从心的感觉,甚至普遍存在着“新课程比老课程难教”的看法。由于新教材在内容上做了重大“手术”,很多教师有难以发力的苦恼。由于新课程提倡一种开放式的教与学,一些教师将这种开放和互动简化为课堂讨论的模式,又由于突然放开了课堂,不懂得如何疏导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使得课堂出现混乱的局面。当教师不能有效地实施课堂管理与学生行为的调控,就会使学生迷惑、不满和疏离,甚至降低物理学习兴趣、抱负与动机水平。在大部分课堂上,教师普遍低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对学生总是不放心。这其实是教师对自身学生能完成的任务,应放手让学生去完成,一时不能完成的,应想办法让学生去完成,而不是教师代替或包办。在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上节课讲了,这节课我们讲”,“刚才我们讲了,接下去我们讲”衔接转换用语,完全是教师的思路、教材的思路,没有任何的情景创设和知识逻辑上转换和联系,特别是从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习惯上来进行创设和建立联系,而这是实现有意义接受式学习的基本条件。c) 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待改进教师们为求方便,还在用老一套方式进行教学。尽管新课程中安排了许多活动内容,但部分教师因为怕麻烦,用讲实验替代学生动手,不但浪费了实验室资源,而且与新课程教学目标背道而驰。有些教师对问题教学与问题情景存在创设上的偏差。无论是从学生知识建构的角度需要,还是从调动学生的非智力目的出发,问题都应该成为我们组织教学的前提并贯穿教学始终的主线,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多课堂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首先是简单无意义的问题太多,问题过于简单或直接,缺乏思考性,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够脱口而出,这样的提问流于形式毫无意义。其次,教师尽管重视问题的设置,但考虑的只是我教师如何向学生提问,学生的任务只是回答问题,因此教师提问题多,学生提问题少(实际上几乎就没有)。要知道“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说明教师缺乏有效的情景创设,也就是能够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情景太少。再者是对问题的处理上不到位,真正有思考性的问题,不舍得放时间给学生充分思考,急于给出答案,惟恐完不成教学任务;而一当学生回答出现错误时,又急于纠正。实际上学生的任何错误总是有一定的原因的,而这种原因对学生来说又往往是很顽固的,不给予充分暴露和有效解决,学生往往还会重犯。新课程实施之后,很多教师认为新课程打破了传统上的按力、热、电磁、光、原子这一学科的逻辑安排,使知识点凌乱不堪,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许多不便。他们认为原有的物理课程是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人们的不断探索、积累而形成的,物理知识点分布合理,施教时循序渐进,得心应手,具有比较多的优越性。但新教材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内容和形式上体现注重学生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把声、光、电的基本知识放在了第一学期,这样,更适合于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降低了物理学研究的抽象性。但显然很多老师并未认识和利用到这一点。而引领学生做配套练习的时候,教师们又发现如果不添加新知识点的话,简直无法解答。这是因为这些教师上课时仍然沿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注重计算,注重习题,而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3 课堂合作现代科学研究成果是合作的产物,分工越来越细的情况也要求不同的社会部门需要通力合作。因此新课程在提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时候,非常强调合作学习,但是很多教师因为没有把握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的真正要义和精髓,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追求形式的多,实际效果差。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小组合作学习现状是:在大班额的背景下,按四人一小组计算,一个班有十多个组,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往往顾此失彼。常常是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同学唰的回头,满教室都是瓮嗡声,谁也听不清在说什么。几分钟后,教师一声“停”,学生马上安静下来,就象被声控的机器。而站起来发言的同学一张口仍是“我怎样怎样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而不是“我们小组如何如何”,根本没有小组讨论的成果,学生关注的依然是我自己。也有同学发言时用“我们小组怎样怎样的”,但是发言的内容其实是他个人的意见。很显然,这样的小组讨论只是一种形式,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没有能够有效的融合,表现出只有独立思考没有合作学习,如发言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往往是一些基础好的;相反那些学习困难生则只有合作没有独立思考,讨论时只会听取别人的意见,于是加速分化。另外,在合作学习的组织上,也经常会出现两种不理想的局面,一是由于合作学习的内容或相关情景的创设不到位,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不起来,讨论合作出现冷场,相反,当学习内容富有吸引力时,大家过于兴奋,人人争着发言,甚至吵成一团,于是讨论内容离题万里,此时教师只好板起面孔,把有点失控的气氛遏止住,如此潮起潮落,教师筋疲力尽。因此许多课从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小组合作学习也开展起来了,学生也都参与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些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为活动而活动。学生的思维深度不够,学生缺乏实质性参与,合作学习的价值没有体现出来。导致的结果是传统的东西没有了,新的内容又没掌握。如果把自主、合作、探究形式化、绝对化,把探究变成一种模式,变成机械、刻板的操作。这样做实际上是把新课程的理念简单化,是机械套用。究竟需要不需要合作?值不值得探究?教师缺少深刻的思考。4 教材与配套练习一个标准多个版本的教材,就说明任何一种教材都不能成为我们设计和开展教学的的唯一依据,教材只是一本材料或一种资源,甚至是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使用新教材以后,教师不必完全忠实于现有课本,新课程标准鼓励老师大胆地质疑。但是很多教师仍然带着很大的惯性来认识教材。以本为本,将课本当圣旨,将教材作为组织教学的唯一依据,不敢对教材进行大胆的裁剪和处理。教材中的每段话、每个句子甚至每个字都不敢动,甚至包括它的顺序安排。而实际上教材中的知识呈现方式与学生的认知习惯和方式是不完全相同的,比如教材在很多地方都采用演绎的方式来展开的,而学生的认知过程往往是先要有具体的事例,然后从中归纳出相应的概念或原理。对教材的处理不够自主、能动,更有很多教师被各种各样的所谓配套练习牵着鼻子走。很多教师在引领学生做练习时,均感觉到练习与教材内容不“配套”。主要表现在部分练习题编排时未考虑到知识点的分布,新内容未讲到而练习题已编上。这主要是由于新课程刚刚实施不久,大部分编写练习的研究者还没有积累到足够的经验,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钻研新教材的整体布局和细部要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广大的研究者逐渐对新课程有了深刻的把握时,相信这个问题将逐渐柔化。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不但要钻研新课程,还要钻研与新课程配套的练习题。根据实际情况、学生掌握的程度等等来安排究竟哪些练习是应该强调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哪些必须配备额外的知识点。5 教学技术对教学技术的选择和使用存在操作上的偏差。技术一定要为教学服务,目的在于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不能本末倒置,不能被技术牵着走。所以教学的辅助媒体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先进越好,这是新课程实施中的两个不良倾向。用一种媒体能够达到教学效果的,就没有必要用两种或更多,常常出现因媒体过多而使得教师在上面手忙脚乱、学生在下面眼花缭乱,这种情况在一些公开课中尤其普遍。而用基本的、简单的媒体能够完成任务的就没有必要选择先进的、复杂的媒体来取代,简单、节约是使用媒体的一个原则。 我们常说“生活即科学”,生活当中处处存在科学,但是,在我们的科学课堂教学中却很少看到学生生活中的科学,教师们习惯的是用“实验室中的科学”、“多媒体上的科学”。譬如在声音的传播一课中,教师为了说明固体也能转变声音,又是土电话的演示(要知道为每个小组制作一个土电话费时又费力),又是用多媒体展示如何听到远处的马蹄声和火车声,这些情景对现在的学生来说都是那么的陌生、遥远,可实际上只要让每个学生将两耳塞住,听听自己的声音,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6 实验物理学科中实验的重要性无可置疑。但目前的情况是,相当多的农村学校仍然缺乏实验设备,或者实验设备老化严重,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但是实验的问题是能够通过教师与学生一起动手,从生活生产中收集器材,甚至有效利用自然状态下的实验场所来解决的。实验课真正的问题存在于,一名实验教师往往要掌控全局,很难在一次课上观察和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因此也就很难及时记录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效果和收集反馈信息,无法为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收集相应的资料。再加上教师的实验准备工作量过大,问题就更加尖锐。初中八、九年级学生是刚刚接触课堂物理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是有着巨大意义的。但很多教师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仅仅以实验结果为评定标准,往往忽视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四、 解决问题1 建立新的评价体系传统的评价中,笔试的指导作用几乎左右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发展。传统教育把笔试作为惟一的评价方法,没有根据评价的目的、性质、对象不同,而选择相应的评价方法。而新课程标准强调评价方法多样化。因此教师要能够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和对象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我们倡导新型的评价方式,改革过去以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的优劣及单纯以学生的成绩好坏来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单一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将学生知识掌握和应用的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我们提倡用记录卡片的形式记录学生学习的情况,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及其解答,在探究活动中的出色表现,设计巧妙的小制作,优秀的小论文,典型作业,学习中的活动和观察记录等。提倡“课堂日志”和“现场笔记”,由教师和学生把课堂中发生的事情如实记录下来,客观描述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为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提倡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评价的有效性。我们可以把观察、操作、制作、研究、设计、应用等,作为初中物理的具体教学目标,采取合理的方式引入笔试,其指向和导向符合总的教育目标,因而能收到促进教学全面发展的良好效果。学生考试采用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知识和技能的考查应该注重理解的应用,不宜过多考查记忆性内容,因此,采用一部分笔试改为开卷的形式,这样一方面避免引导学生死记硬背,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提倡评价内容应该多元化。每个学生的特点不同,有的善于表达,有的善于思考,有的善于动手,在分工越来越细的情况下,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因此参与评价的内容也应当多元化。这样就给了每个学生发现和发展自身长处的机会。新课程提倡鼓励学生按照自已的特长和爱好分别实验、制作、理论学习、社会调查等某方面有突出的发展,就应当将这些内容都计入评价体系,给予每个学生公平的评价机会。教学评价的滞后已经成为推动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改革的最大障碍,成了整个课程改革的最大瓶颈,不过好在目前大家都已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育部不久也将会出台一个具有操作性的新课程评价方案,各地教研室以及其它一些很多相关部门也正在着手进行相应的课题研究。2 给每个学生适合他的教育“给每一个人平等的机会,并不是指名义上的平等,即对每一个人一视同仁,如目前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机会平等是要肯定每一个都能收到适当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的进度和方法是适合每个人的特点的。”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公平决不是同一主义或者平均主义。对反应快的学生,说一遍教学内容就够了,而对于反映慢的学生,只说一遍就是不公平的反映。由于学生生长的环境,和其所受的教育都有所不同,甚至跟性格都又关系。一个学生所提的问题,对于另一个学生来说早已理解通彻或不可思义的。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原有经验是十分重要的,这些经验不仅包括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系统知识,而是指学生全部生活经历的积累,其中包括大量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这些经验构成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而很显然,不同的学生所拥有的非结构性经验背景是不尽相同的。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经验以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和所谓习惯把握不准,就无从了解什么可不讲、可少讲,也不清楚到底哪些学生弄懂了,哪些学生还在一知半解。因此,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受教育的个体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应当抛弃自己的陈旧观念,思想,思维方式,树立师生平等,教学相长的概念。深入学生生活环境,了解学生生活。深刻理解学生思维的特性,收集学生思维特征。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与学生融合在一起,尽可能多的与学生一起生活,多多进行平等方式的家访,多多参加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所以说一个优秀的教师不是备好一节课,而是“备”好自己的每个学生!此外,素质教育希望通过各种努力促进所有的受教育者都能够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发展自己的个性,因此教育就必须帮助受教育者在结果的意义上获得同等的学业成功机会。但不是每个学生在进入竞争时和参与竞争的过程中在所有的因素中(出身、运气、努力和选择) 詹姆斯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90页。上都是平等的,相比而言,农村学生比城镇学生在很多方面的因素中都处于弱势,因此教师必须进行补偿式的教育,为处境不利的农村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3 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要求: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转变教师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成功与否,在于我们能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除了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这些不言而喻的品质以外,更是教师知识结构的高层次的要求。首先是专业知识本身,教师应当了解学科知识的来龙去脉,应当更侧重知识之间相互联系及整个知识体系的框架,从中去理解专业知识本身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二是应当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艺术的美感,其中包括教育学的有关知识。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能够表现出必要的道德水准和修养,并且能够去影响受教育者。三是应当有一定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要求教师具备相当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够在理性上把握自己和他人的心理情态及其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教师们虽然已经离开了大学,但仍旧要不断学习,不断阅读来充实自己,提高自身各个方面的素养。传统的教学只重视知识与技能,而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具有目标多元化、评价体系多元化的特点,要求学生应该具备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物理教师应当把教学的立足点放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技能和掌握方法上,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树立思想、形成品质、发展智力上,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首先要求教师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要以高度的敬业精神、良好的工作态度和方法影响学生、感化学生。并且真诚、不带一丝杂念地爱护学生,这不但一种高尚的人格魅力,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并且能够以言传身教影响学生终身。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按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块来安排教学内容,不但与现实社会生活及技术发展的联系更紧,而且提升了观念层次。课程本身的设计可以说是紧跟了时代的步伐,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它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科学理念,为真正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以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为目的的科学教学开通了道路。但如果教师还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的话,则会出现难以驾驭的局面。公民的科学素质首先表现为具有较多的科学知识,此外,还表现为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具有较高的科学觉悟和较强的科学精神。那么,物理教师首先本身应该具备这些。a) 科学方法物理学理论的建立遵循着这样的途径:观察实验(广义的) 假设 设计实验 验证假设 理论 通过广泛的实践验证理论。在其他领域,大至科学理论的建立,小至自行车、台灯故障的排除,基本途径都是相似的,有意识地沿着这样的途径去思考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但是要注意不给学生造成这样的错误印象,即通过课堂上的一两个实验,收集三五组数据就可以得出一个物理规律。要让学生认识到,课堂上用于归纳物理规律的实验不过是科学方法的一种演示。 b) 重视“猜测”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我们一直重视从事实归纳科学规律,而后用演绎的方法利用这些规律去解决问题。这样做是正确的,但有两点常被忽略。其一,单纯的演绎不能得到新的认识;其二,单纯的归纳得出的规律只适用于与原型相同的场合,不能成为普遍规律。这两点都告诉我们:创造性思维需要猜想。在新用教材中,多次正面提到“猜一猜”、“可能”这样的词语,这在过去是十分忌讳的。c) 科技亲近感科技亲近感指的是对于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的认识,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作用,也指对于科技成果的亲近感。对于科技成果的亲近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素质,属于非智力心理素质,它并不要求人们对新科技成果有深刻的理解,但是从内心里愿意接近它、愿意了解它,在可能的条件下应用它。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对于新出现的微波炉、IC卡电话,以及过去的压力锅、电子煤气点火器等事物非常关心,有条件时总想试一试,这种作法未必出于具体的功利目的,似乎只是好奇,这就是本文所说的亲近感。相反,有一些工作性质本身以科学技术距离较远的人,常常对于新科技成果呈茫然、恐惧以至排斥的心态。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缺少对于科学技术的亲近感,中学里的物理教育是有责任的。究其原因,主要是是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在课程、大纲、教材和课堂教学这几个环节上,不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倾向,一律片面强调本学科的主干知识,许多与生活密切相关而又有趣的内容,由于在物理学科体系中处于枝节的位置而不能在中学教材中入选。一门课程如果以这样的面孔出现,怎么能够使人亲近呢?这样学生自然会疏远物理学,进而疏远一般的科学技术。d) 科学精神在这里我们强调的是质疑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注意从习以为常的现象或“理所当然”的想法中引导学生找出矛盾,展开课题。课本写得思路清晰、节奏轻快,本身就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有的实验在课堂上做不了,有的理论推导对中学生说来预备知识不够,或者有的推导或运算是留给学生自己完成的,那么这些地方都有明确的交代,不丢失任何一个思维环节,也就是说,绝对不给学生养成死记硬背、人云亦云的坏习惯。相信科学技术的力量,是另外科学精神。关于技术,除了一般理解的产业技术外,还有管理技术,包括使用符号的技术。在工业社会里,管理庞大的企业、管理复杂的社会,需要技术,它是产业技术的延伸。企业和社会的法制化管理,则是科学学科的公理化体系的延伸。科学教育不仅在传授科学知识,它还在塑造人,塑造人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思维习惯。目前一些学校中,对于不准备升入理工科大学的学生,物理课教学不认真,除了应试教育在作怪外,就是对于这门课程在培育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觉悟和科学精神方面的作用认识不够。最后,在新物理教材中,多次应用并正面介绍了某些普遍适用的科学方法,例如控制变量法、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新教材中还渗透了使用仪器设备时把它们视为“黑箱”的思想方法。在使用多用电表和使用示波器的教学中,教材有意识地把它们作为“黑箱”处理,即不引导学生考虑它的内部结构和原理,只让学生注意它们的两个界面与被测电路的界面和与使用者的界面。新设备、新电器层出不穷,任何人都不可能全面掌握它们的结构和原理,能够有意识地用“黑箱”的思想方法处理问题是一种十分有用的能力。在一门课程中学到的科学知识非常有限,对于不以物理学为自己专业的学生,某些知识的细节可能以后再也不会用到,但是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所掌握的科学方法却可以迁移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自然科学以外的其他领域,使人终生受益。因此,在物理课程中不断探索方法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能否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是人的素质高低的重要表现之一,近年来,方法教育已经得到很多物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是,方法教育只能以知识教学为载体,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不能把科学方法异化为新的知识点。教师还要学会掌控课堂,并学会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现在课堂中主要的行为问题存在于学生课堂行为失范。这种失范有很多可能的原因,有的源自于学生的家庭负担,比如父母失和,家庭贫困,因此造成学生无心求学,将课堂当成肆意妄为的场所,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真正关爱学生。但课堂失范更多地是教师自身的因素:一是个别教师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把分数归结为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唯一终旨,从而陷入纯粹的功利主义的泥潭。因此,在现实的物理教学实践中大搞题海战术,对学生进行超负荷灌输,学生会因频繁的考试、课业负担过重、同学间的剧烈竞争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滋生厌倦情绪、逆反行为,甚至产生较严重的对抗性行为。二是教师放弃管教的责任,采取不闻不问的立场,放任学生,使课堂未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和教学环境,反而出现违反课堂规则的行为;三是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做出过敏反应,处处设防,动辄对学生大加训斥,甚至滥用海罚,让学生在课堂里感到冷漠,从而产生行为失常因此,对学生的惩罚越厉害,后果也越严重。滥用惩罚,不仅无助于维持课堂秩序,而且还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威信,甚至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反感、怨恨或对立,诱发学生攻击性问题行为。四是教学方法呆板,千篇一律,枯燥乏味,不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或对学生缺乏了解,教学内容过难或过易,讲课速度过快或过慢;表达能力较差,语言和要求含糊不清;或教师缺乏活力,精神不振,懒懒散散等等,这些教学上的偏差很容易导致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降低,引起课堂问题行为。为了保证教学活动有效进行,课堂确实需要纪律,实际上合作学习也好、探究学习也好,本身都应该是一个有序的过程,一个吵吵嚷嚷、秩序混乱的课堂,很难保证这些教学活动的完成。因此在放手给学生活动的时候,教师有何作为,什么时候介入,介入到什么程度如何都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课堂出现问题,教师就应当认真查找原因,全力解决问题。如果课堂问题是由教师自身的态度造成的,就应当摒弃功利,真正从对学生身心发展的考虑出发;应当认真负责,努力钻研教学内容,使得课堂生动有趣活泼紧凑,博得学生上课的兴趣和喜爱;应当适当管教,给学生以良好的个人行为范例;应当不断向别的教师,尤其是广受学生爱戴的教师学习,分析他们的课堂受欢迎的原因,努力地磨合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应当积极学习和充实自己,以自身的学识和良好素养吸引学生的崇拜。4 从知识向体验的转化,创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环境物理新课题程的一个巨大特点是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能够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遍布新课程中的生活、物理、社会栏目内的内容能使学生领悟物理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现代课程理论认为“如果没有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学习者个人经验的经验过程,学习就不可能是真正有意义的,任何课程不再仅仅是凌驾于学业至上,外在于学生的知识体系,课程必须有学生的经验才能构成的,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在课程之中。”课堂活力的本身来自于学生对物理事实的感受和体验,来自于丰富的猜想和假设,来自于不同观点的撞击和辩论。让学生把生活经验中的物理现象,拿到课堂上,用理论验证,一旦将日常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现象与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结合起来,用所学的知识去认识大千世界,学生就会把学习物理看成是一种享受物理。新课程重视了探究科学,提倡教学方式不拘一格。当中包含了许多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性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为学生提供参与、体验、感情、反思的机会,有些重在学生思考与探究的内容,教师就没有必要提供答案,让学生自己寻找所需要的资料数据。教学时空应该是开放的,如果能鼓励学生创建家庭实验室,更多的创造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与探究活动,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5 推行创造性教育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创造教育是培养民主活动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当我们有了开展创造性教育的理念的时候,教师就会有意识地在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时间,使他们有主动参与学习,研究和进行思考的机会,养成创造的倾向、意识,而不是像以往一样满堂灌输。而当学生有了自主进行思考和研究的环境时,他们就会主动搜索丰富的资料,而不是像以往那样等待教师来讲解答案,分析原因,透露原理。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束时,留些问题,设置一些悬念,使其产生“欲知后事如何,急需课后解决”之感,激发学生课后主动参与研究,创新的欲望。在布置作业时,除了布置课本、课外书上的作业外,可适当布置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6 农村学校开展新课程的建议a) 联系农村实际,发掘本地资源,农村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既要注意对已有文献资料的利用,又要重视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源的发掘,学校内部和校外自然环境,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及农村现实生产生活中都包含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可利用的丰富素材,这些都是我们学习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例如农村自来水涨价后,农户家庭普遍开始用上了“压水井”,学生就注意到,压水井的手柄越长就越省力这一蕴涵物理原理的生产生活现象。b) 结合物理课的教学内容,提出学习的课题,教师先根据教学目标,寻找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兴趣的材料,创设出特定的情境,向学生提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引导学习发现并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例如,有位老师在讲连通器这节课时,首先提出“农业生产、生活、居民建房中连通器应用的调查”这一种研究课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节假日,开展调查活动,并写出调查报告,然后引导学生提出如下需要研究。问题包括1、哪些实例中应用到连通器?2、哪些部分构成连通器?3、为什么要这样做?4、可以解决哪些问题?还有位同学发现农村建房时,建筑师傅用一根很长的软塑料管作连通器,用来确定房屋基础的水平面,既准确、又迅速。又有一位同学发现和连通器可以确定一条道路的水平、倾斜程度。这些都是主动利用生活生产中的材料开展有益研究的例子。7 如何合作究竟怎样合作?合作的前提就是一定有分工,换句话说需要每个人的参与。首先是要设计一个适合于探讨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事先在学生中进行小范围调查来确立探讨的问题。也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来选择这些问题,还可以对之前讨论中迸发出来的问题进行追踪、深入讨论。经过推敲的问题才不会流于形式。合作就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参与进来,每一个人都要有独立思考,不是每一个人做同样的事情,而是为解决共同的问题,每一个学生做不同的事情。一个团队不是随意组合的,无论是教师根据学生特点而主导的分组,还是根据教室中位置形成的自然分组,一旦形成了就不应当随意打散。合作,从而达到默契的过程是需要经过磨合的,若每次在磨合刚刚开始就嘎然而止,有效的协作就不可能顺利开展下去。分组完成之后,并不是说教师就能放任不管了,而是应当有意识地给予每个学生和每个合作小组平等发言的机会,毕竟学生们的外向程度是不同的,如果缺少人工干预的话,很多沉默寡言的学生很可能就没有表达的机会。自主、合作、探究,好像是孤立的,实际上是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合作,两者是结合在一起的。8 如何做实验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概念的确立,物理规律的发现等都是概括了大量实验的结果,物理理论正确与否必须由实验来验证。实验在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学物理教学也必须以实验教学为基础,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比较系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方法论和世界观,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教师应在编制实验考题、组织实验考核、评估学生观察能力及实验水平三个方面做出努力。评估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水平应从“报告”评估和“操作”评估两个方面着手。只有把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水平作为物理教学的关键,才能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在实验器材缺乏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学生和教师自制实验工具;学生和教师自己寻找实验工具;改装和模拟复杂实验工具;实地观察实际的物理工作过程。此外实验中进行记录、数据分析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完成试验后撰写小报告小论文是整个实验中的精华部分。因为现代社会中,会在更多的时候需要一个人将他的设想、成果陈述给一定数量的听众。即使就近的来看,大学教学中也越来越需要将小组合作的成果提交成文,因为别人,尤其是评判者是很难,也不会去观察你的讨论、研究过程的。所以在小论文里面完整地将研究的成果提交出来是唯一能够证明你的研究价值的方法。科技论文是用来表述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是探讨、研究问题的一种手段,又是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学生写小论文,实际是学会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文章。在小论文的写作中,学生可以将难懂的物理概念及公式融入实践,便于更清楚地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在撰写小论文的过程中,还是将学习过的物理知识进行提炼和抽象的过程,对于学生掌握物理学习方法有很高的意义。同时在论文中还会形成提问,这样,一个小研究完成之后不是一种结束,而可能是新的研究的开端。更大的某种可能性是让学生有意识地总结实验失败的原因,提高对错误的免疫力,并逐步培养学生为自己负责的精神。总之,教育体制改革是一个较为庞大的系统工程,故而实施起来也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面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需要我们一起不断研究、思考,寻找对策。教学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而新课程更需要我们每个人地总结经验和不断创造。邮编 410300 作者系湖南省浏阳市教研室主任 特级教师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