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物理 知识点全突破系列 专题41 液化及液化放热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94404838 上传时间:2022-05-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4.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中考物理 知识点全突破系列 专题41 液化及液化放热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中考物理 知识点全突破系列 专题41 液化及液化放热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中考物理 知识点全突破系列 专题41 液化及液化放热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液化及液化放热一、单选题1.液态氧、液态氮、液态二氧化碳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83、-196和-78,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来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降低时,首先被液化分离出来的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三种气体同时液化2.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 )A.棒冰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B.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C.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D.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3.下列说法属于正确的是( ) A.打开雪糕包装纸,看到有“白气”生成是升华造成的B.吃雪糕时感到凉爽,主要是液化造成的C.物体吸热时,它的温度一定升高D.北方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属于凝华现象4.在厚玻璃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并滴入几滴酒精,塞紧塞子后,用气筒往瓶内打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往瓶内打气时,瓶内的水是没有内能的B.往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瓶内气体内能减小C.塞出跳出时,瓶口有白雾出现,是汽化现象D.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内能减小5.许多房间都有如图所示的玻璃窗,在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房间,玻璃窗上都会 出现“水雾”,下列关于“水雾”是在玻璃窗的哪一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内表面B.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外表面C.甲房间的“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的“水雾”在内表面D.甲房间的“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的“水雾”在外表面6.下列事例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现象的是( ) A.从水中出来的人感觉冷B.河水中的冰逐渐消融C.夏天,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D.从冰箱取出的鸡蛋上出现水珠7.下列热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深秋的早晨是,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秋天的清晨,许多叶子的表面有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汽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8.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D.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9.如图是牙科医生用金属小平面镜观察诊断牙病的情景.在环境温度较低时,医生总是先将平面镜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稍微烤一烤,然后才放入口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给平面镜消毒B.把镜面的水雾蒸发掉C.以免镜面上产生水雾而影响观察D.以免镜子太凉而对口腔产生刺激10.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11.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下面有关形成“白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放热升华现象B.打开盖子的热水瓶口处会出现“白气”,这是瓶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C.清晨能看到河面上有一团团的“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蒸发现象D.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冰箱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12.冬天的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C.“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13.下面是关于电冰箱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冰箱内的温度之所以比较低,是因为冰箱中制冷剂汽化吸热造成的B.冰箱内的温度之所以比较低,是因为冰箱中制冷剂升华吸热造成的C.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雾”是冰箱内食品蒸发产生的水蒸气D.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雾”是冰箱内食品凝华造成的14.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衣柜中的卫生球“不见了”B.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罐“出汗”C.寒冬河水结冰D.深秋草叶上结出“白霜”15.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下列关于“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的“白气”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B.打开盖子的热水瓶口处出现的“白气”是瓶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C.清晨河面上一团团的“白气”是河面上水蒸气的蒸发现象D.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的“白气”是冰箱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16.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叙述正确的有( ) A.冬天,玻璃模糊属于液化现象B.夏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C.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要吸热D.夏天,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应该用干抹布在驾驶室内擦拭17.手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等质量的开水烫伤要严重些,这是因为() A.100的水蒸气的实际温度比100的开水的实际温度高B.100的开水容易与手充分接触C.100的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变成100的水后继续烫人D.水蒸气向上冲时,有冲力,把手冲伤再烫伤18.我们身边随处都有热现象出现,下列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初春,湖面上的薄冰层开始融化;B.盛夏,打开冰箱门形成的“白气”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隆冬,教室的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19.冬季,在家里洗澡时会发现浴室墙壁上的镜子很快模糊起来,洗澡结束一段时间后,镜子又变得清晰这个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液化,镜面上水滴的汽化B.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附近空气中的凝华,冰晶的熔化和水滴的汽化C.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凝华,镜面上冰晶的升华D.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凝华,镜面上冰晶的熔化和水滴的汽化20.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A.B.C.D.二、填空题21.如图所示,针筒中充满了气态乙醚,当向下压活塞时,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是_现象(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使气态乙醚发生这种物态变化的另一种方法是_(选填“降低”或“升高”)温度22.如图所示,玻璃瓶内装有少量水,用塞子塞紧瓶口,通过塞子上的开口往瓶里打气,当塞子从瓶口跳起来时,瓶内有雾出现,这是由于瓶内气体对_做功时,气体内能_,温度_,使瓶内水蒸气液化。23.如图所示,向装有少量水的烧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内能 _(填“增大”或“减小”),温度_(填“升高”或“降低”),瓶内水蒸气发生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从而出现“白气”. 24.某同学做“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如图所示,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观察图中情景可知该同学主要研究蒸发快慢与_的关系。该实验采用了_的物理研究方法。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用_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罐里的。25.如图所示,用注射器吸入一些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先向外拉动活塞,针筒中的乙醚液体逐渐失,再推压活塞,发现注射器内又逐渐出现了液态乙醚,实验中,乙醚先后发生了_和_两个物态变化,实验说明了_可以使气体液化.26.“热管”是20世纪80年代研制出来的一种导热本领非常大的装置,它比铜的导热本领大上千倍.“热管”的结构并不复杂,它由一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管内衬了一层多孔的材料,叫做吸收芯.吸收芯中充有酒精或其他容易汽化的液体.当管的一端受热时,这一端吸收芯中的液体就_成蒸气,并_热量,蒸气传到另一端,由于另一端温度低,蒸气就在这一端又_成液体,并_热量.这样就把受热那一端的热量迅速传递到另一端. 27.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提纯酒精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提纯的原理是根据酒精和水的_不同 (2)要用水浴法加热的优点是可以使酒精_ (3)此实验中涉及物态变化先后有_、_ 28.北方寒冷的冬天,刚洗完的湿衣服晾在室外,衣服中的水分很快结冰,这是_现象;而结冰的衣服过了一段时间也会干,这是_现象;有时为了让湿衣服干得快些,我们把湿衣服摊开挂在火炉旁烤,这样做增大了 _,并提高了液体温度,从而使水分蒸发加快;在烤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冒“白气”,这些“白气”是_形成的. 29.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用摄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 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产生大量气泡,水面上方出 现了白雾缭绕的景象,内部气泡是_选填“水蒸气”、“二氧化碳”或“空气”), 这“白雾”是_(选填“水蒸气”或“小水珠”)。 30.如图,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 小孔堵住。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然后推压活 塞,观察到又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_ 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使气 体液化的另外一种方法是_31.如图所示,夏天里把一大块冰放在塑料袋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_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在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一层水珠,这是_现象,其中放热的物态变化主要发生在_(填“袋内”“袋外”或“袋内和袋外”)表面。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液态氮的沸点最低,则最容易沸腾;而二氧化碳的沸点最高,较难沸腾,相反最容易液化。所以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C。【分析】解决此题需要知道沸点越低,越容易汽化;沸点越高,越容易液化。2.【答案】C 【解析】【解答】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是呼出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故C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3.【答案】D 【解析】【解答】A. 打开雪糕包装纸,看到有“白气”生成是水蒸气遇冷液化造成的,A选项不符合题意;B. 吃雪糕时感到凉爽,主要是熔化造成的,B选项不符合题意;C.晶体融化时,持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C选项不符合题意;D. 北方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属于凝华现象,D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中的吸热放热情况。4.【答案】D 【解析】【解答】A、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故A说法错误;B、往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瓶内气体内能增加,故B说法错误;C、塞出跳出时,瓶口有白雾出现,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故C选项错误;D、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小,故D选项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会减小;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称为液化。5.【答案】C 【解析】【解答】 (1)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房间里,由于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所以外面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就会发生液化现象,在外表面出现水雾;(2)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所以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玻璃的内表面形成水雾;故答案为:C.【分析】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6.【答案】D 【解析】【解答】A. 从水中出来的人感觉冷,是因为身体表面的水分蒸发,而蒸发是吸热过程,A不符合题意;B. 河水中的冰逐渐消融,即熔化,熔化为吸热过程,B不符合题意;C. 夏天,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是汽化华现象,汽化过程吸热,C不符合题意;D. 从冰箱取出的鸡蛋出现水珠,是水蒸气遇冷而发生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7.【答案】C 【解析】【解答】A. 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 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糕液化成的小水滴, 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 秋天的清晨,许多叶子的表面有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D. 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丝在高温下升华后遇冷凝华的结果,该选项说法 不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8.【答案】A 【解析】【解答】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烧杯液化形成的;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是因为杯中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液化形成的。故答案为A。【分析】判断液化现象出现在哪一面就看哪边温度高,水珠都出现在温度高的那一面。9.【答案】C 【解析】【解答】把金属小平面镜放到火焰上烤一下,平面镜的温度上升,比人体正常体温稍高一点放进口腔,液化现象就不会发生,使医生的检查能顺利进行。故答案为:C。【分析】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10.【答案】D 【解析】【解答】甲杯的温度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附着在外壁上,乙杯的温度较高,水蒸气上升的过程中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出现在内壁上。故答案为:D【分析】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11.【答案】B 【解析】【解答】A. 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变成小水珠,形成“白气”,A不符合题意。B. 打开盖子的热水瓶口处会出现“白气”,这是瓶内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B符合题意。C. 清晨能看到河面上有一团团的“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液化现象,C不符合题意。D. 夏天,打开冰箱门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变成小水珠,形成“白雾”,不是冰箱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12.【答案】C 【解析】【解答】A选项,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正确,与题意不符;B选项,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与题意不符;C选项,冬天,室内温度高,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内表面,C不符合题意,与题意相符;D选项,冬天,室内温度高,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凝华成小冰晶附在玻璃内表面,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与题意不符。故答案为:C。【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13.【答案】A 【解析】【解答】制冷剂液体进入蒸发器,就会蒸发吸收周围热量,从而使冰箱内温度降低,A选项说法正确,B选项错误;打开冰箱门后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滴,即白雾现象,C、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制冷剂在冰箱内部的蒸发器里面汽化,吸收冰箱内的内能.携带有冰箱里面内能的制冷剂,到了冰箱外面的冷凝器里液化,液化放热,将冰箱内部的内能转移到冰箱的外面.14.【答案】A 【解析】【解答】A. 衣柜中的卫生球“不见了”是升华现象; 需要吸热,符合题意;B. 饮料罐“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放出热量,不合题意;C. 寒冬河水结冰是凝固,此过程要放出热量,不合题意;D. 深秋草叶上结出“白霜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15.【答案】B 【解析】【解答】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的“白气”是干冰在常温下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A不正确。打开盖子的热水瓶口处出现的“白气”是瓶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B符合题意。清晨河面上一团团的“白气”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液化现象,C不符合题意。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现象,不是冰箱内水蒸气的液化,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16.【答案】A 【解析】【解答】ABC.因为玻璃模糊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时放出热量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附着在玻璃造成的,故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D.液化过程需要放出热量,所以应该是温度较高侧的水蒸气才能放热液化,附着在温度较高侧的玻璃上,而夏天,车内开空调时车内温度较低,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车外玻璃表面形成白雾,所以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应该用干抹布在驾驶室外擦拭,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水蒸气遇冷时会发生液化现象;液化过程需要放出热量。17.【答案】C 【解析】【解答】手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等质量的开水烫伤要严重些,这是因为100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手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变成100的水后继续烫人,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液化过程需要放出热量。18.【答案】B 【解析】【解答】A、薄冰层开始融化是由固态的冰变成液态水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打开冰箱门形成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液态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B选项符合题意;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选项符合题。故答案为:B。【分析】熔化指的是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液化是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华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19.【答案】A 【解析】【解答】洗澡的时候,水大量蒸发,有许多水蒸气遇到冷的镜子液化形成小水滴,镜子变得模糊不清;过一段时间,镜面上的小水滴又汽化成水蒸气,镜子又变得清晰了;此过程经过了先液化后汽化的过程,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20.【答案】D 【解析】【解答】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水蒸气液化成的水滴,需要放出热量;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中的蒸发,需要吸收热量;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需要放出热量故答案为:D【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二、填空题21.【答案】液化;降低 【解析】【解答】推活塞,使气态乙醚的体积被压缩,分子间的距离拉近,体积变小,变成了液态,这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另一种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是降低温度。故答案为:液化;降低.【分析】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22.【答案】塞子;减少;降低 【解析】【解答】用打气筒往瓶里打气,当瓶塞被崩起时,瓶内的空气对瓶塞做功,空气的内能转会化为塞子的机械能,空气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现象,凝结成小水滴,这就是在瓶口看到的“白气”.故答案为: 塞子;减少;降低.【分析】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23.【答案】减小;降低;液化 【解析】【解答】用气筒向装有少量水的烧瓶里打气,瓶内气压增大,当气压把瓶塞从瓶口推出时,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使气体自身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受温度降低的影响,瓶口周围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就是看到的白气.故答案为:减小;降低;液化.【分析】向装有少量水的烧瓶里打气,瓶内气压增大,当气压把瓶塞从瓶口推出时,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使气体自身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瓶口周围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看到的白气.24.【答案】温度;控制变量;压缩体积 【解析】【解答】左图和右图的不同在于有无用酒精灯加热,故探究的是温度对蒸发快慢的影响;该探究实验过程中,水滴的质量、表面积都相同,不同的是温度,故采用控制变量法;液化石油气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速。使气体液化的方法主要有两种:降温和压缩体积。25.【答案】汽化;液化;压缩气体 【解析】【解答】向外拉动活塞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变成了气态,这是汽化现象;再推压活塞,发现注射器内又逐渐出现了液态乙醚,这是液化现象;推活塞,使气态乙醚的体积被压缩,分子间的距离拉近,体积变小,变成了液态,这表明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故答案为:汽化;液化;压缩体积.【分析】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26.【答案】汽化;吸收;液化;放出 【解析】【解答】解:“热管”里面的液体会吸热从液态变成气态而汽化;当蒸气跑到温度低的一端时遇冷从气态变成液态而液化,而且会放出热量.故答案为:汽化,吸收;液化,放出.【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27.【答案】(1)沸点(2)受热均匀(3)汽化;液化 【解析】【解答】(1)提高酒精的纯度,说明酒精中有水等其他的液体,根据不同液体沸点不同,可以分离不同的液体。 (2)水浴加热的温度是使试管内试剂受热温度均匀,若试管底部接触到烧杯底部,受热就不均匀了。 (3)酒精从液体变为气体,再由气体变为液体,是先汽化后液化的过程。【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科技活动中对实验的原理(根据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可以分离液体)、操作过程(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和物态变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的掌握情况,.28.【答案】凝固;升华;液体表面积;水蒸气液化 【解析】【解答】北方寒冷的冬天,刚洗完的湿衣服晾在室外,衣服中的水分很快结冰,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结冰的衣服过了一段时间也会干,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把湿衣服摊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挂在火炉旁烤提高了液体的温度,从而使水分蒸发加快;在烤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冒“白气”,是湿衣服汽化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液滴,即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答案为:凝固;升华;液态表面积;水蒸气液化。【分析】根据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判断物态变化种类;加快液体蒸发的方法:(1)提高液体温度;(2)增大液体表面积;(3)加快液面上方空气流动。29.【答案】二氧化碳;小水珠 【解析】【解答】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后,干冰吸热升华变成气态二氧化碳,所以水里内部的气泡是二氧化碳气体;水面上方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答案为:二氧化碳;小水珠。【分析】干冰吸热升华变成气态二氧化碳.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30.【答案】压缩体积;降低温度 【解析】【解答】推活塞,使气态乙醚的体积被压缩,分子间的距离拉近,体积变小,又变成了液态,这表明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另一种液化的方法是降低温度。故答案为:压缩体积;降低温度。【分析】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31.【答案】熔化;液化;袋外 【解析】【解答】冰变成了水,固态变成了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塑料袋外面出现的水珠,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所以放热的物态变化主要发生在袋外表面。故答案为:熔化;液化;袋外.【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