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玻璃项目财务管理分析【参考】

上传人:芭蕉 文档编号:93024337 上传时间:2022-05-19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79.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伏玻璃项目财务管理分析【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光伏玻璃项目财务管理分析【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光伏玻璃项目财务管理分析【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光伏玻璃项目财务管理分析光伏玻璃项目财务管理分析目录一、 销售收入的概念及其分类3二、 税金的分类与销售税金的计算8三、 利润的预测8四、 利润管理的要求12五、 杠杆效应13六、 资本结构18七、 销售百分比法25八、 因素分析法26九、 应收款项的日常管理27十、 应收款项的管理政策30十一、 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34十二、 现金概述39十三、 技术环境40十四、 法律环境41十五、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财务管理体制的一般内容42十六、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一般模式47十七、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49十八、 财务管理原则56十九、 产业环境分析60二十、 必要性分析63二十一、 公司简介63二十二、 进度规划方案65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65二十三、 投资估算67建设投资估算表68建设期利息估算表69流动资金估算表71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72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73二十四、 经济效益74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75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76利润及利润分配表7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80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82一、 销售收入的概念及其分类(一)销售收入的概念销售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而从事的所有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活动。因此,收入属于企业主要的、经常性的业务收入。收入具有以下特点:(1)收入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有些交易或事项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不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其流入的经济利益是利得,而不是收入。例如出售固定资产,因为固定资产是为使用而不是为出售而购入的,将固定资产出售并不是企业的经营目标,也不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出售固定资产取得的收益不能作为收入核算。(2)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如增加现金、应收账款等;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如以商品或劳务抵偿债务;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如商品销售的货款中部分抵偿债务,部分收取货币资金。(3)收入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如上所述,收入能增加资产或减少负债或二者兼而有之。因此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公式,企业取得收入一定能增加所有者权益。这里仅指收入本身导致的所有者权益的增加。(4)收入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如增值税销项税额、代收利息等。代收的款项,一方面增加企业的资产,一方面增加企业的负债,因此不增加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也不属于本企业的经济利益,不能作为本企业的收入。(二)销售收入的确认企业销售商品时,能否确认收入,关键要看该销售是否能同时符合或满足以下5个条件(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全部转移给购买方。风险主要指商品由于贬值、损坏、报废等造成的损失;报酬是指商品中包含的未来经济利益,包括商品因增值以及直接使用该商品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如果一项商品发生的任何损失均不需要本企业承担,带来的经济利益也不归本企业所有,则意味着该商品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已转移给购买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商品实施控制。(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收入能否可靠地计量是确认收入的基本前提。企业在销售商品时,售价通常已经确定,但销售过程中由于某些不确定因素,也有可能出现售价变动的情况,则在新的售价未确定之前,即使款项已经收到,也不应确认收入,而应将其实际收到的款项作为预收账款处理。等新的售价确定后,再按预收款销售产品的有关规定,进行确认收入、补收或退回多收款项的账务处理。(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流入企业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在销售商品的交易中,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即为销售商品的价款。很可能是指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可能性超过50%,销售商品的价款能否有把握收回,是收入确认的一个重要条件。企业在销售商品时如估计价款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即使收入确认的其他条件均已满足,也不应当确认收入。(5)相关已发生或将发生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根据收入和费用相配比的原则,与同一项销售有关的收入和成本应在同一会计期间子以确认。因此,如果成本不能可靠地计量,即使其他条件均已满足,相关的收入也不能确认,如已收到价款,收到的价款应确认为一项负债。(三)销售收入分类企业的收入按经济内容分,可以分为业务收入、劳务收入、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股利收入等。按其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1)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在其主要的业务活动中所取得的收入,也称基本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在企业的营业收入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利益,是企业组织收入的重点。主营业务收入的范围随着企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如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商品流通企业的商品销售收入、施工企业的承包工程价款结算收入等,均属于主营业务收入。(2)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在其次要或者附带的业务活动中所取得的收入,亦称附营业务收入,与企业的基本业务收入相比,在企业中相对处于次要地位。如一般企业固定资产的出租、无形资产的转让、包装物的出租和出售等,均属于其他业务收入范畴。把营业收入划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目的是为了指明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使企业能够按主次顺序有重点地实施管理工作。(四)销售收入管理的要求销售收入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综合体现,加强收入的管理也就是要加强企业生产经营各部门、各环节的管理,做到以市场为导向,高效、协调、有序、高质量地组织好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达到企业人、财、物的最佳配合,才能使企业以准确的市场定位、高水准的运行效率以及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来扩大销售数量和市场份额,巩固自身的市场地位。销售收入管理具有如下要求:(1)识别市场机会。识别市场、抓住机会,投放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增加销售收入,扩大市场占有份额,这是营业收入管理的目标和重要要求,同时还要提高服务意识,巩固市场地位,通过开发新的产品,不断满足顾客需求,不断扩大销售量和增加销售收入。这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方向与条件。(2)准确的市场定位。由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条件和地位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有不同的竞争策略和准确的市场定位,了解对手,把握自身,扬长避短,主动出击,寻找和大自己生存发展的空间,不断增加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保证营业收入的稳定和不断提高,使企业得到发展。(3)合理的价格定位。价格定位是企业参与竞争的一种有效手段,合理的价格通常能使企业保持市场地位并获取满意的利润,实现营业收入的最优化。价格策略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市场供求情况、竞争程度、消费倾向和消费心理状态、产品质量及经营实力等综合因素。(4)明察市场动态。企业的生存环境及市场状态是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的,而企业又必须适应环境、把握市场,这就需要进行经常的市场调查,分析可变因素,进行有效的预测和决策,适时地调节行为动向,使得企业市场占有量巩固和发展,使企业保持住旺盛的竞争态势。对市场动态的把握,一是要明确企业产品所处的不同寿命周期;二是要了解企业竞争对手的动向和实力;三是要洞悉需求和技术的发展方向;四是要储备竞争优势力量,这里既包括产品,也包括人才优势和资金优势。二、 税金的分类与销售税金的计算(一)税金的概念与分类税金,企业所得税法术语,指企业发生的除企业所得税和允许抵扣的增值税以外的企业缴纳的各项税金及其附加,即企业按规定缴纳的消费税、营业税、城乡维护建设税、关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教育费附加等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销售税金是根据商品买卖或劳动服务的流转额征收的税金,销售税金及附加包括:消费税、营业税、城建税、资源税、教育费附加、商品及服务税(又称销售税)(二)销售税金的计算(略)三、 利润的预测利润预测是企业收入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对销售量、商品或服务成本、营业费用以及其他对利润发生影响的因素分析和研究,对企业在未来某一时期可以实现的利润的预计和测算。正确的利润预测可以为企业未来的经营找到利润目标,便于按利润目标对企业经营效果进行考核。在利润总额中,营业利润占的比重最大,因而营业利润和预测当然是利润预测的重点,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可以采用较为简便的方法进行预测。(一)营业利润的预测营业利润预测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本量利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全称为“成本一业务量一利润分析法”,它主要根据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分析某一因素的变化对其他因素的影响。运用本量利分析法预测企业利润,关键是要解决成本和销售量之间关系。成本按其形态可以划分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变动成本是指随业务量增长而成正比例增长的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的业务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影响的成本;混合成本介于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之间,是指随业务量的增长而增长,但不成正比例增长的成本,可以将其分解成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部分。成本、销量和利润的关系中,利润一般是指未扣除利息和所得税以前的利润,即为息税前利润。它可用来预测企业盈亏平衡点、目标利润以及各有关因素变动对利润的影响。(1)盈亏平衡点预测。单一产品盈亏平衡点的确定。盈亏平衡点也称为保本点,在这点上销售利润等于零,即销售净收入总额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加固定成本总额)相等,它是区分盈利和亏损的分界点。多产品盈亏平衡点的确定。如果企业生产经营多种产品,在采用本量利分析法预测盈亏平衡点时,可先求出各种产品的综合边际贡献率,然后,计算出企业综合的盈亏平衡点的销售收入,最后,再计算出各产品盈亏平衡点的销售收入。盈亏平衡点作业率与安全边际。盈亏平衡点作业率是指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占企业正常销售量的比重。所谓正常销售量,是指正常市场和正常开工情况下企业产品的销售数量或销售额。这个比率表明企业保本的业务量在正常业务量中所占的比重由于多数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是按正常销售量来规划的,生产经营能力与正常销售基本相同,因此,盈亏平衡点作业率还表明保本状态下的生产经营能力的利用程度。安全边际是指正常销售额超过盈亏平衡点销售额的差额。它表明销售额下降多少企业仍不致亏损。安全边际率是安全边际与正常销售额(或当年实际订货额)的比值。安全边际和安全边际率的数值越大,企业发生亏损的可能性就越小,企业就越安全。安全边际率是相对指标,便于不同企业和不同行业的比较。(2)实现目标利润销售量及销售收入的预测。本量利分析法不仅可以预测保本点,而且可以进行目标利润的预测。目标利润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企业通过本量利分析法,可以预测出在一定销售水平下的目标利润,也可以预测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所需要实现的目标销售额或目标销售量。通过这种分析,企业就可以比较分析现有的钱售水平与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水平的差距,以研究提高利润的各种方案。预测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和销售收入,只需在盈亏平衡点销售量或销售额计算公式的分子中加上目标利润即可。(3)各有关因素变动对利润影响的预测。企业利润额的增加或减少,是各有关因素变动影响的结果。根据本量利的关系可知,影响利润的因素有销售量、销售单价、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等。在采用因素测算法进行本量利分析时,首先必须对影响利润的各种因素进行测算,然后将变化了的各种因素代入本量利公式,测算出对利润的影响结果。通常,销售量和销售价格与利润是正相关,销售量的增加与销售价格的提高,都会使利润增加;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与利润是负相关的,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增加,会使利润减少。如果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诸因素中的一项或多项同时变动,都会对利润产生影响。(二)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的预测(1)投资净收益的预测。投资净收益的预测是对未来时期企业投资所实现的净收益进行的预测。进行投资净收益的预测,首先必须对过去投资净收益的实现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投资净收益与投资总额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根据未来时期对外投资总额以及可能引起投资收益发生变化的因素,对投资净收益做出综合判断。(2)营业外收支净额的预测。营业外收入和支出的项目一般由国家统一规定,非经财政部门批准企业不得自行变更。因此,对营业外收支净额的预测,主要是指对其中可以事先预计的项目进行测算。一般可以采用按上期实际发生额作为预测数的方法确定。四、 利润管理的要求利润既是生产经营成果的反映,又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起着一定的作用。为了加强利润管理,在坚持正确的生产经营方向的前提下,要把效益放在应有的位置上;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盈利水平,开展利润预测,制定切合实际的利润目标。企业采取各种措施增加利润必须从全局利益出发,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财经法规。同时,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利润必须首先用以纳税,然后才能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和企业各项福利支出。五、 杠杆效应财务管理中存在着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杠杆效应,表现为:由于特定固定支出或费用的存在,导致当某一财务变量以较小幅度变动时,另一相关变量会以较大幅度变动。财务管理中的杠杆效应,包括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总杠杆三种效应形式。杠杆效应既可以产生杠杆利益,也可能带来杠杆风险。(一)经营杠杆效应1.经营杠杆经营杠杆,是指由于固定性经营成本的存在,而使得企业的资产报酬(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大于业务量变动率的现象。经营杠杆反映了资产报酬的波动性,用以评价企业的经营风险。当产品成本中存在固定成本时,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产销业务量的增加虽然不会改变固定成本总额,但会降低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从而提高单位产品利润,使息税前利润的增长率大于产销业务量的增长率,进而产生经营杠杆效应。当不存在固定性经营成本时,所有成本都是变动性经营成本,边际贡献等于息税前利润,此时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与产销业务量的变动率完全一致。2.经营杠杆系数只要企业存在固定性经营成本,就存在经营杠杆效应。但不同的产销业务量,其相应杠杆效应的大小程度是不一致的。测算经营杠杆效应程度,常用指标为经营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是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与产销业务量变动率的比。3.经营杠杆与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企业由于生产经营上的原因而导致的资产报酬波动的风险。引起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和生产成本等因素的不确定性,经营杠杆本身并不是资产报酬不确定的根源,只是资产报酬波动的表现。但是,经营杠杆放大了市场和生产等因素变化对利润波动的影响。经营杠杆系数越高,表明资产报酬等利润波动程度越大,经营风险也就越大。在企业不发生经营性亏损、息税前利润为正的前提下,经营杠杆系数最低为1,不会为负数;只要有固定性经营成本存在,经营杠杆系数总是大于1。影响经营杠杆的因素包括:企业成本结构中的固定成本比重;息税前利润水平。其中,息税前利润水平又受产品销售数量、销售价格、成本水平(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额)高低的影响。固定成本比重越高,成本水平越高,产品销售数量和销售价格水平越低,经营杠杆效应越大,反之亦然。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额越小,经营杠杆系数越大,经营风险也就越大,反之亦然。(二)财务杠杆效应1.财务杠杆财务杠杆,是指由于固定性资本成本的存在,而使得企业的普通股收益(或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财务杠杆反映了股权资本报酬的波动性,用以评价企业的财务风险。影响普通股收益的因素包括资产报酬、资本成本、所得税税率等因素。当有固定利息费用等资本成本存在时,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息税前利润的增加虽然不改变固定利息费用总额,但会降低每一元息税前利润分摊的利息费用,从而提高每股收益,使得普通股收益的增长率大于息税前利润的增长率,进而产生财务杠杆效应。当不存在固定利息、股息等资本成本时,息税前利润就是利润总额,此时利润总额变动率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完 全一致。如果两期所得税税率和普通股股数保持不变,每股收益的变动率与利润总额变动率也完全一致,进而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一致。2.财务杠杆系数只要企业融资方式中存在固定性资本成本,就存在财务杠杆效应。如固定利息、固定融资租赁费等的存在,都会产生财务杠杆效应。在同一固定的资本成本支付水平上,不同的息税前利润水平,对固定的资本成本的承受负担是不一样的,其财务杠杆效应的大小程度是不一致的。测算财务杠杆效应程度,常用指标为财务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是每股收益变动率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资本成本固定型的资本所占比重越高,财务杠杆系数就越大。3.财务枉杆与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筹资原因产生的资本成本负担而导致的普通股收益波动的风险。引起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是资产报酬的不利变化和资本成本的固定负担。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当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下降时,企业仍然需要支付固定的资本成本,导致普通股剩余收益以更快的速度下降。财务杠杆放大了资产报酬变化对普通股收益的影响,财务杠杆系数越高,表明普通股收益的波动程度越大,财务风险也就越大。只要有固定性资本成本存在,财务杠杆系数总是大于1。从公式可知,影响财务杠杆的因素包括:企业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比重;普通股收益水平;所得税税率水平。其中,普通股收益水平又受息税前利润、固定资本成本(利息)高低的影响。债务成本比重越高、固定的资本成本支付额越高、息税前利润永平越低,财务杠杆效应越大,反之亦然。(三)总杠杆效应1.总杠杆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可以独自发挥作用,也可以综合发挥作用,总杠杆是用来反映两者之间共同作用结果的,即权益资本报酬与产销业务量之间的变动关系。由于固定性经营成本的存在,产生经营杠杆效应,导致产销业务量变动对息税前利润变动有放大作用;同样,由于固定性资本成本的存在,产生财务杠杆效应,导致息税前利润变动对普通股收益有放大作用。两种杠杆共同作用,将导致产销业务量的变动引起普通股每股收益更大的变动。总杠杆,是指由于固定经营成本和固定资本成本的存在,导致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产销业务量的变动率的现象。2.总杠杆系数只要企业同时存在固定性经营成本和固定性资本成本,就存在总杠杆效应。产销量变动通过息税前利润的变动,传导至普通股收益,使得每股收益发生更大的变动。用总杠杆系数表示总杠杆效应程度,可见,总杠杆系数是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的乘积,是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相当于产销量变动率的倍数。3.总杠杆与公司风险公司风险包括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总杠杆系数反映了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之间的关系,用以评价企业的整体风险水平。在总杠杆系数一定的情况下,经营杠杆系数与财务杠杆系数此消彼长。总杠杆效应的意义在于:第一,能够说明产销业务量变动对普通股收益的影响,据以预测未来的每股收益水平;第二,揭示了财务管理的风险管理策略,即要保持一定的风险状况水平,需要维持一定的总杠杆系数,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可以有不同的组合。一般来说,固定资产比较重大的资本密集型企业,经营杠杆系数高,经营风险大,企业筹资主要依靠权益资本,以保持较小的财务杠杆系数和财务风险;变动成本比重较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经营杠杆系数低,经营风险小,企业筹资主要依靠债务资本,保持较大的财务杠杆系数和财务风险。一般来说,在企业初创阶段,产品市场占有率低,产销业务量小,经营杠杆系数大,此时企业筹资主要依靠权益资本,在较低程度上使用财务杠杆;在企业扩张成熟期,产品市场占有率高,产销业务量大,经营杠杆系数小,此时,企业资本结构中可扩大债务资本,在较高程度上使用财务杠杆。六、 资本结构资本结构及其管理是企业筹资管理的核心问题。企业应综合考虑有关影响因素,运用适当的方法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提升企业价值。如果企业现有资本结构不合理,应通过筹资活动优化调整资本结构,使其趋于科学合理。(一)资本结构的含义资本结构是指企业资本总额中各种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筹资管理中,资本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资本结构包括全部债务与股东权益的构成比率;狭义的资本结构则指长期负债与股东权益资本构成比率。狭义资本结构下,短期债务作为营运资金来管理。本书所指的资本结构通常仅是狭义的资本结构,也就是债务资本在企业全部资本中所占的比重。不同的资本结构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后果。企业利用债务资本进行举债经营具有双重作用,既可以发挥财务杠杆效应,也可能带来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必须权衡财务风险和资本成本的关系,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评价企业资本结构最佳状态的标准应该是能够提高股权收益或降低资本成本,最终目的是提升企业价值。股权收益,表现为净资产报酬率或普通股每股收益;资本成本,表现为企业的平均资本成本率。根据资本结构理论,当公司平均资本成本最低时,公司价值最大。所谓最佳资本结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使企业平均资本成本率最低、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优化的目标,是降低平均资本成本率或提高普通股每股收益。从理论上讲,最佳资本结构是存在的,但由于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经常性变化,动态地保持最佳资本结构十分困难。因此在实践中,目标资本结构通常是企业结合自身实际进行适度负债经营所确立的资本结构。(二)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资本结构是一个产权结构问题,是社会资本在企业经济组织形式中的资源配置结果。资本结构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社会资本所有者的利益。1.企业经营状况的稳定性和成长率企业产销业务量的稳定程度对资本结构有重要影响:如果产销业务量稳定,企业可较多地负担固定的财务费用;如果产销业务量和盈余有周期性,则要负担固定的财务费用将承担较大的财务风险。经营发展能力表现为未来产销业务量的增长率,如果产销业务量能够以较高的水平增长,企业可以采用高负债的资本结构,以提升权益资本的报酬。2.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等级企业财务状况良好,信用等级高,债权人愿意向企业提供信用,企业容易获得债务资本。相反,如果企业财务情况欠佳,信用等级不高,债权人投资风险大,这样会降低企业获 得信用的能力,加大债务资本筹资的资本成本。3.企业资产结构资产结构是企业筹集资本后进行资源配置和使用后的资金占用结构,包括长短期资产构成和比例,以及长短期资产内部的构成和比例。资产结构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主要包括:拥有大量固定资产的企业主要通过长期负债和发行股票筹集资金;拥有较多流动资产的企业更多地依赖流动负债筹集资金;资产适用于抵押贷款的企业负债较多;以技术研发为主的企业则负债较少。4.企业投资人和管理当局的态度从企业所有者的角度看,如果企业股权分散,企业可能更多地采用权益资本筹资以分散企业风险。如果企业为少数股东控制,股东通常重视企业控股权问题,为防止控股权稀释,企业一般尽量避免普通股筹资,而是采用优先股或债务资本筹资。从企业管理当局的角度看,高负债资本结构的财务风险高,一旦经营失败或出现财务危机,管理当局将面临市场接管的威胁或者被董事会解聘。因此,稳健的管理当局偏好于选择低负债比例的资本结构。5.行业特征和企业发展周期不同行业资本结构差异很大。产品市场稳定的成熟产业经营风险低,因此可提高债务资本比重,发挥财务杠杆作用。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技术、市场尚不成熟,经营风险高,因此可降低债务资本比重,控制财务杠杆风险。在同一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资本结构安排不同。企业初创阶段,经营风险高,在资本结构安排上应控制负债比例;企业发展成熟阶段,产品产销业务量稳定和持续增长,经营风险低,可适度增加债务资本比重,发挥财务杠杆效应;企业收缩阶段,产品市场占有率下降,经营风险逐步加大,应逐步降低债务资本比重,保证经营现金流量能够偿付到期债务,保持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减少破产风险。6.经济环境的税务政策和货币政策资本结构决策必然要研究理财环境因素,特别是宏观经济状况。政府调控经济的手段包括财政税收政策和货币金融政策,当所得税税率较高时,债务资本的抵税作用大,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种作用来提高企业价值。货币金融政策影响资本供给,从而影响利率水平的变动,当国家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时,市场利率较高,企业债务资本成本增大。(三)资本结构优化资本结构优化,要求企业权衡负债的低资本成本和高财务风险的关系,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优化的目标,是降低平均资本成本率或提高普通股每股收益。1.每股收益分析法可以用每股收益的变化来判断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即能够提高普通股每股收益的资本结构,就是合理的资本结构。在资本结构管理中,利用债务资本的目的之一,就在于债务资本能够提供财务杠杆效应,利用负债筹资的财务杠杆作用来增加股东财富。每股收益受到经营利润水平、债务资本成本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分析每股收益与资本结构的关系,可以找到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所谓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是指不同筹资方式下每股收益都相等时的息税前利润和业务量水平。根据每股收益无差别点,可以分析判断在什么样的息税前利润水平或产销业务量水平前提下,适于采用何种筹资组合方式,进而确定企业的资本结构安排。在每股收益无差别点上,无论是采用债务还是股权筹资方案,每股收益都是相等的。当预期息税前利润或业务量水平大于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时,应当选择财务杠杆效应较大的筹资方案,反之亦然。在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时,不同筹资方案的每股收益是相等的。当企业需要的资本额较大时;可能会采用多种筹资方式组合融资。这时,需要详细比较分析各种组合筹资方式下的资本成本及其对每股收益的影响,选择每股收益最高的筹资方式。2.平均资本成本比较法平均资本成本比较法,是通过计算和比较各种可能的筹资组合方案的平均资本成本,选择平均资本成本率最低的方案,即能够降低平均资本成本的资本结构,就是合理的资本结构。这种方法侧重于从资本投入的角度对筹资方案和资本结构进行优化分析。3.公司价值分析法以上两种方法都是从账面价值的角度进行资本结构优化分析,没有考虑市场反应,也没有考虑风险因素。公司价值分析法,是在考虑市场风险的基础上,以公司市场价值为标准,进行资本结构优化,即能够提升公司价值的资本结构,就是合理的资本结构。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对现有资本结构进行调整,适用于资本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分析,同时,在公司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下,公司的平均资本成本率也是最低的。可以看出,在没有债务资本的情况下,公司的总价值等于股票的账面价值。当公司增加一部分债务时,财务杠杆开始发挥作用,股票市场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公司总价值上升,平均资本成本率下降。七、 销售百分比法(一)基本原理销售百分比法,是根据销售增长与资产增长之间的关系,预测未来资金需要量的方法。企业的销售规模扩大时,要相应增加流动资产;如果销售规模增加很多,还必须增加长期资产。为取得扩大销售所需增加的资产,企业需要筹措资金。这些资金,一部分来自留存收益,另一部分通过外部筹资取得。通常,销售增长率较高时,仅靠留存收益不能满足资金需要,即使获利良好的企业也需外部筹资。因此,企业需要预先知道自己的筹资需求,提前安排筹资计划,否则就可能发生资金短缺问题。销售百分比法,将反映生产经营规模的销售因素与反映资金占用的资产因素连接起来,根据销售与资产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预计企业的外部筹资需要量。销售百分比法首先假设某些资产与销售额存在稳定的百分比关系,根据销售与资产的比例关系预计资产额,根据资产额预计相应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进而确定筹资需要量。(二)基本步骤1.确定随销售额变动而变动的资产和负债项目资产是资金使用的结果,随着销售额的变动,经营性资产项目将占用更多的资金。同时,随着经营性资产的增加,相应的经营性短期债务也会增加,如存货增加会导致应付账款增加,此类债务称之为“自动性债务”,可以为企业提供暂时性资金。经营性资产与经营性负债的差额通常与销售额保持稳定的比例关系。这里,经营性资产项目包括库存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项目,而经营性负债项目包括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不包括短期借款、短期融资券、长期负债等筹资性负债。2.确定经营性资产与经营性负债有关项目与销售额的稳定比例关系如果企业资金周转的营运效率保持不变,经营性资产与经营性负债会随销售额的变动而呈正比例变动,保持稳定的百分比关系。企业应当根据历史资料和同业情况,剔除不合理的资金占用,寻找与销售额的稳定百分比关系。3.确定需要增加的筹资数量预计由于销售增长而需要的资金需求增长额,扣除利润留存后,即为所需要的外部筹资额。销售百分比法的优点,是能为筹资管理提供短期预计的财务报表,以适应外部筹资的需要,且易于使用。但在有关因素发生变动的情况下,必须相应地调整原有的销售百分比。八、 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又称分析调整法,是以有关项目基期年度的平均资金需要量为基础,根据预测年度的生产经营任务和资金周转加速的要求,进行分析调整,来预测资金需要量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计算简便,容易掌握,但预测结果不太精确。它通常用于品种繁多、规格复杂、资金用量小的项目。九、 应收款项的日常管理应收款项的日常管理与控制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对客户偿还能力与信用状况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收集和整理反映客户信用状况的有关资料,掌握客户的财务状况和盈利状况,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根据信用调查得到的有关资料,运用特定方法,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各客户的信用等级;制定给予客户相应的信用条件,确定给予客户的信用期限、现金折扣、折扣期限和信用额度(企业允许客户赊购货物的最高限额)。(二)做好应收账款的日常核算工作企业应在总分类中能够设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坏账损失”等账户,汇总记载企业所有销售产品给客户的账款增减变动情况;同时,另设“应收账款明细分类账”,分别详细地记载各销售产品给客户的账款增减数额,以全面反映客户所赊欠账款多少变动状况以便及时催款。(三)加强应收账款监督企业已经发生的应收账款时间有长有短,有的尚未超过信用期限,已经超过信用期限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拖欠的时间越长,收回欠款的可能性越小,形成坏账的可能性越大,因此,企业必须采取一定的管理方法,对应收账款的收回情况进行监督,加速应收账款的收回。常用的方法有账龄分析法和应收账款收现保证率分析法。1.账龄分析法账龄分析法就是将所有赊销客户的应收账款的实际归还期编制成表,汇总反映其信用分类:账龄、比重、损失金额和百分比情况。账龄分析表是一张能显示应收账款在外天数(账龄)长短的报告。利用账龄分析表,企业可以了解到以下情况:(1)有多少欠款尚在信用期内。这些款项未到偿付期,欠款是正常的,但到期后能否收回,还要待时再定,故及时地监督仍是必要的。(2)有多少欠款超过了信用期,超过时间长短的款项各占多少,有多少欠款会因拖欠时间太久而可能成为坏账。对不同拖欠时间的欠款,企业应采取不同的收账方法,制定出经济、可行的收账政策;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则应提前做出准备,充分估计这一因素对损益的影响。通过应收账款账龄分析,不仅能提示财务管理人员应把过期款项视为工作重点,而且有助于促进企业进一步研究和制定新的信用政策。2.应收账款收现保证率分析法由于企业当期现金支付需要量与当期应收账款收现额之间存在着非对称性矛盾,并呈现出预付性与滞后性的差异特征(如企业必须用现金支付与赊销收入有关的增值税和所得税,弥补应收账款资金占用等),这就决定了企业必须对应收账款收现水平制定一个必要的控制标准,即应收账款收现保证率。应收账款收现保证率是为适应企业现金收支匹配关系的需要,所确定出的有效收现的账款应占全部应收账款的百分比,是二者应当保持的最低比例。其他稳定可靠现金流入总额是指从应放账款收现以外的途径可以取得的各种稳定可靠的现金流入数额。包括短期有价证券变现净额、可随时取得的银行贷款额等。应收账款收现保证率指标反映了企业既定会计期间预期现金支付数量扣除各种可靠稳定性来源后的差额,必须通过应收账款有效收现予以弥补的最低保证程度,其意义在于:应收款项未来是否可能发生坏账损失对企业并非最为重要,更为关键的是实际收现的账项能否满足同期必需的现金支付要求;特别是满足具有刚性约束的纳税债务及偿付不得展期或调换的到期债务的需要。企业应定期计算应收账款实际收现率,看其是否达到了既定的控制标准,如果发现实际收现率低于应收账款收现保证率,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满足同期必需的现金支付要求。十、 应收款项的管理政策应收款项的管理政策又称为信用政策,是企业对应收款项进行规划和控制的一些原则 性规定,它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三部分。(一)信用标准所谓信用标准是指企业提供信用时要求客户达到的最低信用水平。如果客户达不到企业的信用标准,便不能享受企业提供的商业信用。为了有效地控制应收款项,通常采用的评估方法有:1,信用的“5C”分析所谓信用的“5C”,是指品行、能力、资本、担保品和条件。(1)品行。品行即客户履行偿还其债务的可能性。这是衡量客户是杏信守契约的重要标准,也是企业决定是否赊销给客户产品的首要条件。(2)能力。能力即考察客户按期付款的能力,主要通过了解企业的经营手段、偿债记录和获利情况等做出判断,或进行实地考察。(3)资本。资本即通过分析客户的资产负债比率、流动比率等了解其财务状况,分析客户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情况。(4)担保品。担保品即客户为获得信用所能提供担保的资产,这是企业提供给客户信誉的可靠保证。(5)条件。条件即可以影响到客户偿债的一般经济趋势和某些地区或经济领域的特殊因素。以上五个方面的资料,可由以下途径取得:公司以往与客户交易的经验;客户与其他债权人交往的情报企业间的证明,即由其他有声望的客户证明某客户的信用品质;银行的证明;诚信调查机构所提供的客户信用品质及其信用等级的资料;客户的财务报表。2.信用评分法所谓信用评分法是根据有关指标和情况计算出客户的信用分数,然后与既定的标准比较,确定其信用等级的方法。对客户信用进行评分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销售利润率、负债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此外还要考虑其赊购支付历史及企业未来预计等情况。在进行信用评定时,要先将上述各因素打分,然后再乘上一个权数(按重要性而定)确定其信用分数。在采用信用评分法时,企业应先确定一个最低信用分数,若某客户信用分数低于该分数,则不给予信用。分数越高,则表明信用品质越好,信用等级越高。通常分数在80分以上者,表明其信用状况良好;分数在6080分者,表明其信用状况一般;分数在60分以下者则信用情况较差。(二)信用条件信用条件指企业要求客户支付赊销款项的条件,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1.信用期限信用期限是指企业给予客户的最长付款时间。一般来说,企业给予客户信用期限越长,所能增加的销售额也越多,但同时企业在应收款项上的投资也越大,出现坏账损失的可能性也越大。所以企业应当在延长信用期产生的收益与成本之间做出比较,从而确定最佳信用期限。2.折扣期限:折扣期限是指为客户规定的可享受现金折扣的付款时间。3.现金折扣现金折扣是指企业对客户在商业价格上所做的扣减。向客户提供这种价格上的优惠,主要目的是在于吸引客户为享受优惠而提前付款,缩短企业的平均收款期。另外,现金折扣也能招揽一些视折扣为减价出售的客户前来购买,企业借此扩大销售。企业在对是否提供现金折扣做出决策时应该充分考虑现金折扣所带来的收益和成本的增加额,若前者大于后者,则企业就应该提供折扣,否则企业应维持原来的价格,不予提供现金折扣。关于多个方法的比较选优,也可用该方法,但需要对最终的收益进行比较,以选择收益最大的方案作为决策的标准。(三)收账政策收账政策是指当信用条件被违反时,企业应采取的收账策略。若企业采取积极的收账政策,就会增加企业应收款项的投资,反之,企业就会增加应收款项的收账费用。一般企业为了扩大产品的销售量,增强竞争能力,往往在客户的逾期未付款项规定一个允许拖欠的期限,超过规定的期限,企业就将进行各种形式的催还。如果企业制定的收款政策过宽,会导致逾期未付款的客户拖延时间更长,对企业不利;收款政策过严,催款过急,又可能伤害无意拖欠的客户,影响企业未来的销售和利润。因此企业在制定收款政策时必须十分谨慎,掌握好宽严程度。企业对不同的过期账款应采取不同的收款方式。企业对账款过期较短的客户,应不给予过多地打扰,以免将来失去这一市场;对过期稍长的客户,可措辞婉转地写信催款;对过期很长的客户,频繁地信件催款并电话催询;对过期很长的客户,可在催款过程中措辞严厉,必要时提请有关部门仲裁或提请诉讼,等等。催款要发生费用,某些催款方式的费用,如诉讼费,还会很高。一般来说,收账的费用越大,坏账措施越有力,可收回的账款就越大,坏账损失也就越小。因此制定收账政策,应在收账费用和所减少的坏账损失之间做出权衡。如果增加的收账费用高于减少的坏账损失,说明此收账措施是不合适的;如果增加的收账费用低于减少的坏账损失,可继续催款,这时若有不同的收账方案可供选择的话,可根据应收账款总成本进行比较选择,制定有效、得当的收账政策。十一、 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现金管理的目的是提高现金的使用效率,这就需要确定出最佳现金持有量。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方法很多,本章主要介绍成本分析模式、存货模式和随机模式。(一)成本分析模式成本分析模式是通过分析持有现金的成本,寻找使持有成本最低的现金持有量的一种方法。企业持有的现金,将会有三种成本。1.资金成本现金作为企业的一项资金占用,是有代价的,这种代价就是它的资金成本。假定某企业的资金成本率为10%,年均持有50万元的现金,则该企业每年现金的资金成本为5万元。企业持有的现金越多,资金成本越大。企业为了保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必须拥有一定的现金,也必须要付出相应的资金成本代价,但如果企业现金拥有量过多,资金成本代价就会过大,这就需要企业慎重权衡2.管理成本企业拥有现金,就会发生现金的管理费用,如管理人员工资、安全措施费等。这些费用是现金的管理成本。管理成本是一种固定成本,不随企业现金持有量的多少而变动。3.短缺成本现金的短缺成本,是指企业因缺乏必要的现金,不能应付业务开支所需,而使企业蒙受的损失或为此付出的代价。现金的短缺成本随着现金持有量的增加而下降,随着现金持有量的减少而上升。上述三项成本之和为现金的总成本。使上述三项成本之和即现金总成本最小的现金持有量,就是最佳现金持有量。如果把上述三种成本线放在一个图上,就能表示出持有现金的总成本,找出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点:资金成本线向右上方倾斜,短缺成本线向右下方倾斜,而管理成本线为平行于横轴的平行线,总成本线是一条抛物线,该抛物线的最低点即为持有现金的最低总成本。超过这一点,资金成本上升的代价会大于短缺成本下降的好处;这一点之前,短缺上升的代价又会大于资金成本下降的好处;这一点横轴上的量,即是最佳现金持有量。最佳现金持有量的具体计算,可以先分别计算出各种方案的资金成本、短缺成本之和,再从中选取出成本之和最低的,相应的现金量就是最佳持有量。(二)存货模式存货模式是由美国学者鲍莫于1952年提出的,因此又称鲍莫模式。该模型假定,企业在期初取得一定量的现金,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出是均匀发生的。在一定时期后当现金额降至零时,企业就卖出有价证券来补充所需的现金满足下一时期的现金支出。现金和存货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存货经济订货模型也可以被用来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存货模型中,现金余额总成本包括两个方面。(1)现金持有成本,即持有现金所发生的机会成本,通常用有价证券的利息率来反映。通常包括企业因保留一定的现金余额而增加的管理费用及丧失的投资收益,其中;管理费用具有固定成本的性质,与现金持有量的关系不大;而放弃的投资收益,也就是机会成本则属于变动成本,与现金持有量同方向变化。因此,总体来说,企业保持的现金数量越大,现金持有成本也越高。(2)现金转换成本,即现金与有价证券转化的固定成本,如发生交易费用、管理费用等。这些费用中,固定性的交易费用与交易的次数密切相关,因此,在现金需求量一定的情况下,每次现金持有量越少,变现次数越多,转换成本就越大;反之,每次现金持有量越多,变现次数越少,转换成本就越小。可见,现金转换成本与交易的次数成正比,而与现金持有量成反比。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企业保留的现金的余额越大,则现金的持有成本越高,但是现金的转化成本会相对较小。反之,企业保留的现金余额越小,则现金的持有成本越低,但是现金的转化成本会变大。因此,所要制定的最佳现金持有量就是上述两种成本之和最低时的现金持有量。存货模式可以精确地计算出最佳现金持有量。但是,运用该模式计算最佳持有量是在 一定的前提和条件下进行的,即现金流出是均匀发生的,而且现金的持有成本和转换成本 都比较容易确定。只有满足了上述条件,才可以使用存货模型来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三)随机模式随机模式文称米勒奥模式,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该模型适用于现金需求量难以预知的情况下进行现金持有量的控制。该方法要求企业根据自身特点测算出一个企业现金持有量的控制范围,即现金持有的上限和下限,当现金持有量在该控制范围之内,企业不需要对现金持有量进行控制,如果现金持有量超过了上限,企业则需要买入有价证券,降低现金持有量。如果现金持有量低于下限,则要求企业抛售出持有的有价证券以保证企业对现金的需求。该方法的关键在于确定一条最优现金返回线R,当企业的现金持有量一旦超越了上限或下限时,企业需要通过买入或卖出有价证券,正确调整现金持有量,使现金额达到最优现金返回线。该模式假设每日现金净流量是一个随机变量,且在一定时期内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每日现金净流量可能等于期望值,也可能高于或低于期望值。企业的现金存量是随机波动的,当其达到现金控制的上限,企业用现金购买有价证券,使现金量回落到现金返回线的水平;当现金存量降至现金控制的下限,企业则应转让有价证券换回现金,使其存量回升至现金返回线的水平。与存货模式相比,随机模式也依赖于交易成本和机会成本,且每次转换交易成本被认为是固定的,而每期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则是有价证券的日利息率,但是随机模式每期的交易次数是一个随机变量,其根据每期现金流入与流出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因此,每期的交易成本就决定于各期有价证券的期望交易次数。同理,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就是关于每期期望现金额的函数。十二、 现金概述现金的定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现金仅指库存现金,而广义的现金除了库存现金以外,还包括各种现金等价物,即指随时可以根据需要转换成现金的货币性资产,如银行存款、外埠存款和在途现金。本书所指的现金是广义的现金。现金是流动性最强的一种货币性资产,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货币形态存在的那部分资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金包括一切可以自由流通与转让的交易媒介。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外埠存款、银行本票存款、银行汇票存款、在途现金等。根据核算和管理的需要,可以将现金按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现金按形式的不同可分为铸币、纸币、银行存款、支票、本票、银行汇票等;按币种不同可分为本币和外币。企业流入、流出及置存的现金是投资者、债权人和管理当局据以进行经营决策的最基本的因素之一。因此它代表着企业的现实购买力,并且这种现实购买力能够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极易得到实现,具有流动性强的特点。企业为了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拥有一定数额的现金,用于材料采购、支付工资、缴纳税金、支付利息及进行其他投资活动。同时,一个企业拥有现金的多少,又标志着其偿债能力与支付能力的大小,是企业投资人、债权人等分析判断企业财务状况好坏的重要标志。十三、 技术环境财务管理的技术环境,是指财务管理得以实现的技术手段和技术条件,它决定着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目前,我国进行财务管理所依据的会计信息是通过会计系统所提供的,占企业经济信息总量的60% 70%。在企业内部,会计信息主要是提供给管理层决策使用,而在企业外部,会计信息则主要是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服务。目前,我国正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法规体系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包括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分类标准,全力打造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基本实现大型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与经营管理信息化的融合,进一步提升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做到数出一门、资源共享,便于不同的信息使用者获取、分析和利用,进行投资和相关决策;基本实现大型会计师事务所采用信息化手段对客户的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进行审计,进一步提升社会审计质量和效率;基本实现政府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的信息化,进一步提升会计管理水平和监管效能。通过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使我国的会计信息化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全面推进,必将促使企业财务管理的技术环境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十四、 法律环境(一)法律环境的范畴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企业的一些经济活动总是在一定法律规范内进行的。法律既约束企业的非法经济行为,也为企业从事各种合法经济活动提供保护。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对财务管理内容的影响情况可以分如下几类。(1)影响企业筹资的各种法规主要有:公司法、证券法、金融法、证券交易法、合同法等。这些法规可以从不同方面规范或制约企业的筹资活动。(2)影响企业投资的各种法规主要有:证券交易法、公司法、企业财务通则等。这些法规从不同角度规范企业的投资活动。(3)影响企业收益分配的各种法规主要有:税法、公司法、企业财务通则等。这些法规从不同方面对企业收益分配进行了规范。(二)法律环境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法律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力是多方面的,影响范围包括企业组织形式、公司治理结构、投融资活动、日常经营、收益分配等。公司法规定,企业可以采用独资、合伙、公司制等企业组织形式。企业组织形式不同,业主(股东)权利责任、企业投融资、收益分配、纳税、信息披露等不同,公司治理结构也不同。上述不同种类的法律,分别从不同方面约束企业的经济行为,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影响。十五、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财务管理体制的一般内容总结中国企业的实践,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是企业总部应做到制度统一、资金集中、信息集成和人员委派。具体应集中制度制定权,筹资、融资权,投资权,用资、担保权,固定资产购置权,财务机构设置权,收益分配权;分散经营自主权,人员管理权,业务定价权,费用开支审批权。(一)集中制度制定权企业总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的要求,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战略、管理需要,制定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在全企业范围内统一施行。各所属单位只有制度执行权,而无制度制定和解释权。但各所属单位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制定实施细则和补充规定。(三)集中筹资、融资权资金筹集是企业资金运动的起点,为了使企业内部筹资风险最小,筹资成本最低,应由企业总部统一筹集资金,各所属单位有偿使用。如需银行贷款,可由企业总部办理贷款总额,各所属单位分别办理贷款手续,按规定自行付息;如需发行短期商业票据,企业总部应充分考虑企业资金占用情况,并注意到期日存足款项,不要因为票据到期不能兑现而影响企业信誉;如需利用海外筹集资金,应统一由企业总部根据国家现行政策办理相关手续,并严格审查贷款合同条款,注意汇率及利率变动因素,防止出现损失。企业总部对各所属单位进行追踪审查现金使用状况,具体做法是各所属单位按规定时间向企业总部上报“现金流量表”,动态地描述各所属单位现金增减状况和分析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