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90977347 上传时间:2022-05-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典复兴建筑: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流行的复古思潮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可分为罗马复兴和希腊复兴两种倾向。在建筑方面,古罗马的广场、凯旋门、纪功柱等纪念性建筑成为效法的榜样。但他们没有简单地抄袭古典建筑式样,古典复兴建筑体形单纯、独立、完整,细部处理朴实,形式合乎逻辑,纯装饰构件较少。采用古典古典复兴建筑风格的主要是国会、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浪漫主义建筑: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一些国家在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同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这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发展的第一阶段,又称先浪漫主义。出现了中世纪城堡式的府邸,甚至东方式的建筑小品。19世纪307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的第二阶段,它已发展成为一种建筑创作潮流。由于追求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又称为哥特复兴建筑。折衷主义建筑:19世纪上半叶在欧美兴起的一种建筑创作思潮。折衷主义为了弥补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在建筑创作中的局限性,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故有“集仿主义”之称。折衷主义建筑师不讲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刻意求新,立足于创造丰富多彩的建筑。他们将罗马、希腊、拜占廷、中世纪、文艺复兴和东方情调的各式各样融会于自己的建筑作品里,以求摆脱一脉相承的谱系,创造本时代的建筑风格。一、新材料生铁结构1775-1779年 英国塞纳河第一座生铁桥1793-1796年 伦敦单跨拱桥森德兰桥1786年 巴黎法兰西剧院的铁结构屋顶1801年 英国曼彻斯特索尔福德棉纺厂的7层生产车间(生铁梁柱和承重墙混合结构)布莱顿的英国皇家别墅(铁柱支撑铁制大穹窿)铁和玻璃的配合1829-1831年 巴黎老王宫的奥尔良廊中的透光顶棚1833年 巴黎植物园的温室(第一座完全由钢和玻璃构成的建筑物)向框架结构过渡(以生铁框架代替承重墙)1854年 纽约哈珀兄弟大厦1883-1885年 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十层大厦(第一座现代钢框架结构高层建筑)二、新技术蒸汽动力升降机 奥蒂斯发明水力升降机 贝德文 1889年应用于埃菲尔铁塔电梯三、新建筑类型图书馆法国建筑师 拉布鲁斯特1850年巴黎圣吉纳维夫图书馆(法国第一座完整的图书馆建筑)1858-1868 巴黎国立图书馆(地面与墙体均用铁架与玻璃制成,既解决采光问题,又保证防火安全;根据功能布置,建筑内容开始与旧形式决裂,在阅览室等其它部分仍受折衷主义的影响)市场空间形式的转变:一间间封闭铺面生铁结构大空间百货商店在仓库建筑的形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1845年 纽约华盛顿商店(外观保持仓库建筑的简单形象)1876年 巴黎廉价商场( 第一座以铁和玻璃建造的具有全自然采光的百货商店)博览会与展览馆博览会的历史分两段:第一阶段(1798-1849年),在巴黎开始和终结,范围是国家性的;第二阶段(1851-1893年),国际性的。国际博览会时代的两次突出建筑活动:一次是1851年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行的世界博览会的“水晶宫”展览馆,另一次是1889年法国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中的埃菲尔铁塔与机械馆。一、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的矛盾原因:工业城市人口剧增城市规模增大,布局混乱城市环境、面貌遭到破坏,公共设施配套不足新建大量房屋,形成小街坊城市交通混乱(铁路线引入加剧)二、对于城市的新探索(了解)巴黎改建新协和村田园城市工业城市带形城市美国的方格网城市艺术与工艺运动起源:19世纪50年代的英国。背景(原因):1.工业发展为城市带来各种问题;2.粗制滥造的工业用品取代高雅、精致的手工艺用品特点:提倡用手工艺生产表现自然材料,以改革传统形式,反对粗制滥造的机器产品。在建筑上主张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建筑的束缚。因建筑风格打破传统手法,根据功能需要自由设计平面与造型,又得名为“自由建筑运动”。代表人物:拉斯金和莫里斯。代表作品:魏布设计的莫里斯的住宅红屋:平面根据需要布置成L型,用本地产的红砖建造,不加粉饰体现材料本身的质感。 积极性:将功能、材料和艺术造型结合的尝试消极性:把机器看成是一切文化的敌人,他们向往过去和主张回到手工艺生产,逆历史潮流。高层建筑的发展与芝加哥学派高层建筑发展的条件:1、社会需求;2、业主的意愿;3、相关技术的完善。(结构技术的进步、防火技术的完善、垂直交通)芝加哥学派 19世纪后期,美国芝加哥急速发展起来。经济的兴旺发达、人口的快速膨胀刺激了建筑业的发展。而1871年10月8日发生在芝加哥市中心的一场毁掉全市1/3建筑的大火灾,更加剧了对新建房屋的需求。在当时的这种形势下,芝加哥出现了一个主要从事高层商业建筑和办公楼的建筑师和建筑工程师的群体,后来被称作“芝加哥学派”。兴盛期:1883-1893年,技术上创造高层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建筑设计上肯定功能和形式之间的关系,建筑造型上趋向简洁、明快与适用的独特风格。芝加哥学派在技术与艺术风格上的先驱詹尼 1879年在芝加哥设计的第一莱特尔大厦,7层,砖墙与铁梁柱混合; 家庭保险大厦(1883-1885),10层,生铁柱、熟铁和钢梁; 曼哈顿(MANHATTAN)大厦,16层,钢框架。理查森 芝加哥马歇尔菲尔德百货批发商店(1885-1887),砖石墙承重,形式摒弃折衷主义的装饰。伯纳姆与鲁特 莫纳德诺克大厦(1891),16层,芝加哥最后采用砖墙承重的高层建筑; 卡皮托大厦(1892),22层,金属框架结构,折衷主义、东方屋顶。芝加哥学派对现代高层建筑的探索集中表现在对新旧结构方法与新旧形式的取舍上。代表建筑:伯纳姆与鲁特,里莱斯大厦(1890-1894),框架结构与大玻璃窗; 霍拉伯德与罗希,马凯特大厦(1894),90年底芝加哥优秀办公楼的典型,芝加哥式窗。 内部空间按照需要分隔,框架结构的特点之一;“E”字型平面,正面是一整体,背面体现平面形式; 内院向一面开放有利于办公室的采光、通风。芝加哥学派的进步性:突出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结构应利于功能,形式追随功能;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建筑艺术反映时代特征(新技术)。德意志制造联盟 为了使德国人赶超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德国人对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1907年,由企业家、艺术家、技术人员等组成了全国性的成立了“德国制造联盟”。其基地设在德累斯顿郊区赫拉劳。它的目的在于提高工业品的质量,达到国际水平能够竞争。同盟认为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物,工业设计师是社会的公仆,而不是以自我表现为目的的艺术家,在肯定机械化生产的前提下,把批量生产和产品标准化作为设计的基本要求。它努力向社会各界推广工业设计思想,介绍先进设计成果,促进各界领导人支持设计的发展,以推进德国经济和民族文化素养的提高。(建筑必须和工业结合)创始人:德国著名外交家、艺术教育改革家和设计理论家穆特休斯、现代设计先驱贝伦斯、著名设计师威尔德等人。代表建筑师及作品贝伦斯以工业建筑为基地来发展真正符合功能与结构特征的建筑1909年 柏林 德国通用电气公司的透平机制造车间与机械间,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格罗皮乌斯、A迈尔1911年 阿尔费尔德的法古斯工厂格罗皮乌斯1914年 德意志制造联盟科隆展览会办公楼(结构构件外露、材料质感对比、内外空间沟通)五大师格罗皮乌斯建筑教育思想:大建筑观念 人民至上 重视环境建筑作品:19111912年 法古斯鞋楦厂(和A.迈耶合作设计)1914年 德意志制造联盟科隆展览会办公楼1923年 耶那市立剧场(和A.迈耶合作设计)1927年 德绍市就业办事处192526年 包豪斯校舍192728年 丹默斯托克居住区1929年 德国柏林西门子住宅区1936年 英国英平顿地方乡村学校1937年 格罗皮乌斯自用住宅1949年 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1954年 马萨诸塞州西水桥小学1957年 西德西柏林汉莎区国际住宅展览会公寓1977年 何塞昆西公立学校包豪斯的办学特点包豪斯的教学中谋求所有造型艺术间的交流,他把建筑、设计、手工艺、绘画、雕刻等一切都纳入了包豪斯的教育之中,包豪斯是一所综合性的设计学院,其设计课程包括新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展览设计、舞台设计、家具设计、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等,甚至连话剧、音乐等专业都在包豪斯中设置。1、在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陈规;2、将手工艺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3、强调各门艺术之间的交融;4、培养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5、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钩包豪斯的建筑特点:1、注重满足实用要求;2、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能和美学性能;3、造型整齐简洁,构图灵活多样;4、便于机器生产和降低成本。包豪斯的贡献1、强调集体工作方式,用以打败艺术教育的个人藩篱,为企业工作奠定基础。2、强调标准,用以打破艺术教育造成的漫不经心的自由化和非标准化。3、设法建立基于科学基础上的新的教育体系,强调科学的、逻辑的工作方法和艺术表现的结合。以上几个要点,已经将教学的中心从比较个人的艺术型教育体系转移到理工型体系的方向上来了。4、把设计一向流于“创作外型”的教育重心转移到“解决问题”上去,因而设计第一次摆脱了玩形式的弊病,走向真正提供方便、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体系,为现代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5、在比利时设计家亨利凡德威尔德的试验基础上,开创了各种工作室,如金、木、陶瓷、纺织、摄影等。团结了一批卓有建树的艺术家与设计家介入到设计中来,将设计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6、打破了陈旧的学院式美术教育的框框,1920年包豪斯重要教员、色彩专家约翰尼伊顿创立“基础课”,在此以前是没有所谓基础课之说。同时创造了结合大工业生产的方式,为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7、培养了一批既熟悉传统工艺又了解现代工业生产方式与设计规律的专门人才,形成了一种简明的适合大机器生产方式的美学风格,将现代工业产品的设计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包豪斯学派局限性 1、包豪斯虽然对现代设计运动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包豪斯风格一度被称为国际主义风格。但是由于他不能体现民族文化特征,而被称为没有国界的设计语言。 二战以后,随着西方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各国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国际风格。 2、任何设计都是社会整体文化系统中的一部分,它与其他部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因此,风格流派样式的形成和发展,就必然地受到所处时代科技水平和学术思想的影响。 贡献与影响力主用机械化大量生产建筑构件和预制装配的建筑方法。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参加发起组织现代建筑协会,传播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创立包豪斯对现代建筑学教育的贡献勒柯布西耶建筑理论1923年走向新建筑的核心思想:激烈否定十九世纪以来的因循守旧的建筑观点、复古主义的建筑风格,激烈主张创造表现新时代的新建筑。歌颂现代工业的成就。提出“我们的时代正在每天决定自己的样式”,称颂工程师的工作方法,“工程师受经济法则推动,受数学公式所指导,使我们与自然法则一致,达到了和谐。”提出“住房是居住的机器”,鼓吹以工业的方法大规模地建造房屋。“建筑的首要任务是促进降低造价,减少房屋的组成构件。”在建筑设计方法上提出由内而外的设计方法,在建筑形式上强调“原始的形体是美的形体”,赞美简单的几何形体。同时又强调建筑的艺术性,强调建筑师不是一个工程师而是一个艺术家。“轮廓线是纯粹精神的创造,它需要有艺术造型家”,“建筑师用形式的排列组合,实现了一个纯粹是他精神创造的程式。”勒柯布西耶既是理性主义者,又是浪漫主义者。1926年柯布西耶就自己的住宅设计提出著名的“新建筑五点”,它们是:* 底层架空:即用细柱抬高建筑离开地面,让连续的绿地在建筑下面通过; * 屋顶花园:由于城市中地面已经被建筑充满了,将把公园抛向天空作有效的屋顶花园; * 自由平面: 由大柱距的空间结构体系必然带来开敞式的平面布局,其中可以安装隔断来划分空间; * 横向长窗:矩形窗不受柱距开间尺寸的限制,采光面积更为有效; * 自由立面:外墙不承重,自由开闭的幕墙和隔断满足功能与美观的需要。勒柯布西耶将工业化思想大胆地带入城市规划,他提出了“光明城市”理论,描绘出城市生活的高级状态。“光明城市”理论主张用全新的规划思想改造城市,设想在城市里建高层建筑,现代交通网和大片绿地,为人类创造充满阳光的现代化生活环境。他认为,大城市的主要问题是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过大;城市中机动交通日益发达,数量增多,速度提高,但是现有的城市道路系统及规划方式与这种要求产生矛盾;城市中绿地空地太少,日照通风、游憩、运动条件太差。因此要从规划着眼,以技术为手段,改善城市的现有空间,以适应这种情况。他主张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建筑高度,向高层发展,增加人口密度。他还认为,交通问题的产生是由于车辆增多,而道路面积有限,交通愈近市中心愈集中,而城市因为是由内向外发展,愈近市中心道路愈窄。他主张中心空地,绿地要多,并增加道路宽度和停车场,以及车辆与住宅的直接联系,减少街道交叉口或组织分层的立体交通。 建筑作品:巴黎郊区萨伏伊别墅(1928-1930年) 理性主义巴黎瑞士学生宿舍 (1930-1932年)理性主义马赛公寓(1947-1952年)粗野主义 浪漫主义印度昌迪加尔行政中心(1951-1957年)粗野主义 浪漫主义朗香教堂 (1950-1953年)象征主义 浪漫主义【光辉城市规划(印度昌迪加尔城市规划)萨伏伊别墅是现代主义建筑的经典作品之一,位于巴黎近郊的普瓦西。由勒.柯布西耶于1928年设计,1930年建成。地段为12英亩,宅基为矩形,长约22.5米,宽为20米,共三层。底层三面透空,由支柱架起,内有门厅、车库和仆人用房。二层有起居室、卧室、厨房、餐室、屋顶花园和一个半开敞的休息空间。三层为主人卧室和屋顶花园,各层之间以楼梯和坡道相联,建筑室内外都没有装饰线脚,用了一些曲线形墙体以增加变化。】机器美学 其含义有三方面:其一,建筑应象机器一样符合实际的功用,强调功能和形式之间的逻辑关系,反对附加装饰;其二,建筑象机器那样可以放置在任何地方,强调建筑风格的普遍适应性;其三,建筑应象机器那样高效,强调建筑和经济之间的关系。柯布什耶的“房屋是居住的机器”就是基于这种思想而提出的。萨伏伊别墅建筑在设计上主要有如下特点: 1、简单的装饰风格相对于之前人们常常使用的繁琐复杂的装饰方式而言的,其装饰可以说是非常的简单; 2、纯粹的用色建筑的外部装饰完全采用白色,这是一个代表新鲜的、纯粹的、简单和健康的颜色;(勒柯布西耶曾在自己的一本书中这样写道) 3、开放式的室内空间设计; 4、专门对家具进行设计和制作; 5、动态的、非传统的空间组织形式尤其使用螺旋形的楼梯和坡道来组织空间; 6、屋顶花园的设计使用绘画和雕塑的表现技巧设计的屋顶花园; 7、车库的设计特殊的组织交通流线的方法,使得车库和建筑完美的结合,使汽车易于停放而又不会使车流和人流交叉;8、雕塑化的设计这是勒柯布西耶常用的设计手法,这使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一种雕塑感。马赛公寓:柯布西耶认为这种带有服务设施的居住大楼应该是组成现代城市的一种基本单位,于是把这样的大楼叫做“居住单元”。郎香教堂坐落在法国东部毗领瑞士边界附近的一座小山顶上,周围是河谷和山脉,取代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毁的以前的教堂。朗香教堂的设计中,勒柯布西耶把重点放在建筑造型上和建筑形体给人的感受上。他摒弃了传统教堂的模式和现代建筑的一般手法,把它当作一件混凝土雕塑作品加以塑造。勒柯布西耶在次运用了许多象征手法,卷曲的南墙东端挺拔上升,有如指向上天;房屋沉重而封闭,暗示它是一个安全的庇护所;东端长廊开敞,意味着对广大朝圣者的欢迎;墙体的倾斜、窗户的大小不一、室内光源的神秘感与光线的暗淡、墙面的弯曲与棚顶的下坠等等,都容易使人失去衡量大小、方向、水平与垂直的判断。这对于那些精神上本来就浮游于世外的信徒来说,起着加强他们的“唯神忘我”的作用。密斯德罗密斯德罗的建筑理论:建筑形式与时代的关系:强调建筑要符合时代特点,要创造新时代的建筑而不能模仿过去。“必须了解,所有的建筑都和时代紧密联系,只能用活的东西和当代的手段来表现,任何时代都不例外。”建筑形式与功能的关系:在建筑功能问题上,主张功能服从空间,他说“房屋的用途一直在变,但把它拆掉我们负担不起,因此我们用沙利文的口号形式追随功能颠倒过来,即建造一个实用和经济的空间,在里面我们配置功能”(先空间、后功能);至于建筑形式问题,他说“我们不考虑形式问题,只管建造问题。形式不是我们工作的目的,它只是结果”(先结构、后形式)。在创作方法上坚持“条理性”。少就是多,(“less is more”) 1928年提出:内容主要寓意两方面内容:一是简化结构体系,精简结构构件,使产生诺大的、没有屏障或屏障极少的可作任何用途的建筑空间;二是净化建筑形式,精确施工,使之成为不附有任何多余东西的只是直线、直角组成的规整、精确和纯净的钢和玻璃盒子。流通空间。与二十世纪其他三位建筑大师中的赖特不同的是,密斯从头到尾根本就没显露过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与向往。但“流通空间”概念和中国传统造园艺术有惊人的共通性。中外流通空间的异同:密斯的流通空间是理性的,秩序的,室内的空间,还有重要的一点,它是静止的,其目的是实用性;而中国园林的流通空间是有意营造的随意的,自由的,室外的,它是流动的,其目的是观赏性。抛开它们的表象,二者又的确在本质上是共通的,在为人营造的这些空间中,二者都成功了。 全面空间。在“流通空间”中,大的空间被划分为几个互相联系贯通的小空间,当我们把其中的隔墙移走,留下来的将是一大片空间整体。在这片空间中,我们可以随意布置,将其改造成任何我们想要的形式。这种空间密斯将其成为“全面空间”。密斯德罗的建筑作品:巴塞罗那德国馆(1929年)图根德哈特住宅(1930年)范斯沃斯住宅(1945-1951年)芝加哥的湖滨公寓(1951-1953年)西格拉姆大厦(1954-1958年) 伊利诺工学院克朗楼(1955年)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1962-1968年)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所占地段长约50M,宽约25M。其中包括了一个主厅,两间附属用房,两片水池和几道围墙。特殊的是这个展览建筑除了建筑本身和几处桌椅外,没有其他陈列品。实际上,这是供人参观的亭榭。它本身就是展览品。建筑有两大特点:一是流动空间的运用。室内各部分之间,室内和室外之间相互穿插,没有明确的分界。另一是建筑形体简洁,结构逻辑清晰。芝加哥湖滨公寓位于美国芝加哥密歇根湖畔,建于1951年1953年,由建筑师密斯设计,是早期高层建筑的代表作。公寓由两幢26层高的“方盒子”组成,全部由钢和玻璃标准件构成。居住单元除了当中的集中服务设施外,从进门到卧室是一个只用片段的矮墙或家具来划分、隔而不断的一体大空间,密斯称之为“全面空间”(Total Space)这种形式的建筑成为以后美国以至全世界所流行的玻璃盒子式摩天楼的“样板”,被人们称为“密斯风格”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建筑设计理念:1.崇尚自然的建筑观。赖特的草原式的住宅反映了人类活动、目的、技术和自然的综合。它们使住房与宅地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花园几乎伸人到了起居室的心脏,内外混为一体,就如同人的生命。他认为“我们的建筑如果有生命力,它就应该反映今天这里的更为生动的人类状况。建筑就是人类受关注之处,人本性更高的表达形式,因此,建筑基本上是人类文献中最伟大的记录,也是时代、地域和人的最忠实的记录”。 2.属于美国的建筑文化。“我们不应该无视后代的要求,但更应该寻求现时的欢乐和丰富的生活,革命不能无视过去的创造,但我们应该努力消化吸收使之进入我们的思想”。赖特首先立足于吸收民间传统有价值的东西去创立美国自己的文化 ,如住宅的门廊、十字行平面的运用。3.活的有机的建筑。建筑师应与自然一样地去创造,一切概念意味着与基地的自然环境相协调,使用木材,石料等天然材料,考虑人的需要和感情。 4.技术为艺术服务。5.表现材料的本性。6.连续运动空间。赖特并不认为空间只是一种消极空幻的虚无,而是视作为一种强大的发展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推开墙体,穿过楼板,甚至可以揭开屋顶,所以赖特越来越不满足于用矩形包容这种力量了,他摸索用新的形体去给这种力量赋形,海贝的壳体给他这样一种启示,运动的空间必须有动态的外壳一种无穷连续的可朔性。 7.有特性和诗意的形式。赖特对“简洁”的看法是受到了日本的影响,他也十分赞赏日本宗教关于“净”的戒条,即净心和净身,视多余为罪恶,明显地对日本传统建筑发生过影响,主张在艺术上消除无意义的东西而使一切事物变得十分地自然有机,反朴归真。“浪漫”是赖特有机建筑语言,他说:“在有机建筑领域内,人的想象力可以使粗造的结构语言变为相应的高尚形式,而不是去设计毫无生气的立面和炫耀结构骨架,形式的诗意对于伟大的建筑就象绿叶与树木,花朵与植物。肌肉与骨头一样不可缺少。”赖特的有机建筑1)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有机:对待环境,应与大自然和谐,就像从大自然生长出来一样,是优美环境中的一部分,与周边环境结合紧密,力图把空间向室外伸展。2)整体与局部的有机:设计每一个建筑,都应该根据各自特有的客观条件形成一个理念,把这个理念从内到外,贯穿于建筑的每一个局部,使每一个局部都互相关联,成为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3)实体与空间的有机:他认为建筑的实质在于内部空间,它倡导着眼于内部空间效果来进行设计,“有生于无”,屋顶、墙和门窗等实体都属于从属地位,应服从所设想的空间效果,这就打破了过去着眼于屋顶、墙和门窗等实体进行设计的观点,为建筑学开辟了新的境界。4)材料与建筑的有机:对待材料既要从工程角度出发,又要从艺术角度理解各种材料的不同天性,发挥每种材料的长处。5)装饰与建筑的有机:认为装饰不应该作为外加于建筑的东西,而应该是建筑上生长出来的,像花从树上生长出来一样,他主张力求简洁,但不像*些流派那样认为装饰就是罪恶。广亩城市“ 广亩城市” ( Broadacre City) 是他的城市分散主义思想的总结,充分地反映了他倡寻的美国化的规划思想,强调城市中的人的个性,反对集体主义。突出地反映了本世纪初建筑师们对于现代城镇环境的不满以及对工业化时代以前人与环境相对和谐的状态的怀念。他的广亩城,实质上是对城市的否定。他呼吁城市回到过去的时代。而他的社会思想的物质载体就是广亩城市了。他相信电话和小汽车的力量,认为大都市将死亡,美国人将走向乡村,家庭和家庭之间要有足够的距离以减少接触来保持家庭内部的稳定。他认为大城市应当让其自行消灭。他认为现有城市不能应付现代生活的需要,也不能代表和象征现代人类的愿望,建议取消城市而建立一种新的、半农田式社团广亩城市。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建筑作品1902年 芝加哥威利茨住宅1904年 纽约州布法罗市拉金公司办公楼1907年 伊利诺州罗伯茨住宅1908年 芝加哥罗比住宅1911年 威斯康星州普林格林建造居住与工作总部“塔里埃森”1915-1922年 东京帝国饭店1936年流水别墅1936年约翰逊公司总部1938年亚利桑那州斯科茨代尔“西塔里艾森”1959年 古根海姆博物馆流水别墅,1936年建成,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Pennsylvania,USA)。流水别墅是赖特设计的现代建筑的杰作之一,它位于美国匹兹堡市郊区的熊溪河畔。别墅主人为匹兹堡百货公司老板德国移民考夫曼,故又称考夫曼住宅。别墅共三层,面积约380平方米,以二层(主入口层)的起居室为中心,其余房间向左右铺展开来,别墅外形强调块体组合,使建筑带有明显的雕塑感。两层巨大的平台高低错落,一层平台向左右延伸,二层平台向前方挑出,几片高耸的片石墙交错着插在平台之间,很有力度。溪水由平台下怡然流出,建筑与溪水、山石、树木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象是由地下生长出来似的。1915年,赖特被请到日本设计东京帝国饭店(lmperial Hotel)。这是一个层数不高的豪华饭馆,平面大体为H形,有许多内部庭院。建筑的墙面是砖砌的,但是用了大量的石刻装饰,使建筑显得复杂热闹。帝国饭店从建筑风格来说它是西方和日本的混合,而在装饰图案中同时又夹有墨西哥传统艺术的*些特征。这种混合的建筑风格在美国太平洋岸的一些地区原来就出现过。特别使帝国饭店和赖特本人获得声誉的是这座建筑在结构上的成功。日本是多地震的地区,赖特和参与设计的工程师采取了一些新的抗震措施,连庭园中的水池也考虑到可以兼作消防水源之用。帝国饭店在1922年建成,1923年东京发生了大地震,周围的大批房屋震到了,帝国饭店经住了考验并在火海中成为一个安全岛。阿尔瓦阿尔托 阿尔瓦阿尔托的创作风格阿尔托主要的创作思想是探索民族化和人情化的现代建筑道路。他认为工业化和标准化必须为人的生活服务,适应人的精神要求。阿尔瓦阿尔托最初的计划是在不使用任何工具的情况下进行随意的勾勒,因此,在保证功能性关系和细节问题的前提下,无论在不规则的形状上还是在结构上,他所设计的作品都表现出其创造性和随意性。阿尔托使用诸如木材、砖块、石头、铜以及大理石等天然资源,同时也利用自然光线进行自然的衔接,风格实在而且连贯。鉴于他对土地的轮廓、光线的角度和方向的敏感性,因此他需要自然环境和与自然环境相通的社会环境之间直接的联系,并能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景观。他们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考察、自然资源的使用以及对景观和植被环境的利用等,在建筑设计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大自然、树木以及空气等都在自然与人类和谐与平衡之间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和勒柯布西耶的观点相反,阿尔托认为自然不是机器,不应该为建筑的模式服务,这种观点与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不谋而合。同时他还强调:“建筑不应该脱离自然和人类本身,而是应该遵从于人类的发展,这样会使自然与人类更加接近。” 他说:“标准化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房屋都一模一样,而主要是作为一种生产灵活体系的手段,以适应各种家庭对不同房屋的需求,适应不同地形、不同朝向、不同景色等等。他所设计的建筑平面灵活,使用方便,结构构件巧妙地化为精致的装饰,建筑造型娴雅,空间处理自由活泼且有动势,使人感到空间不仅是简单地流通,而且在不断延伸、增长和变化。阿尔托热爱自然,他设计的建筑总是尽量利用自然地形,融合优美景色,风格纯朴。芬兰地处北欧,盛产木材,铜产量居欧洲首位。阿尔托设计的建筑的外部饰面和室内装饰反映木材特征;铜则用于点缀,表现精致的细部。建筑物的造型沉着稳重,结构常采用较厚的砖墙,门窗设置得宜。他的作品不浮夸,不豪华,也不追随欧美时尚,创造出独特的民族风格,有鲜明的个性。 1933年以前接触和学习德国的现代主义思潮;代表作品:维堡图书馆(19271935)和帕米欧肺病疗养院( 19291933)。1934-1939年,使用天然材料,运用传统类型学的设计手法,浪漫地使用各种符号元素,以及引用芬兰本土建筑的典型细部,对现代主义的设计语言进行了补充和修正;之后,学习日本建筑中“人与自然的充满诗意的融合与统一”,研究日本建筑、家具和文化;在建筑体形中引用波浪形状起伏的曲线与图形,将欧几里得的几何模型引入建筑设计,以此来扩展传统的现代主义设计语言。代表作品:玛利亚别墅(19371938)标志阿尔托新现代主义风格的形成,纽约世界博览会芬兰馆(1938)预示阿尔托风格的发展方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阿尔托对住宅产生浓厚兴趣,并投身研究。他的作品从20世纪30年代的工业厂房进入预制木结构体系的新领域。通过运用基于芬兰本土与地中海沿岸典型住宅形式的结构类型学,阿尔托设计了能够根据需要和现有资源进行发展细化的有机体系,该体系还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地形条件。战后进行了大量的建筑实践。战后到地中海进行一系列旅行,阿尔托综合了地中海和芬兰前工业时期的文化,并用一种全新的后现代形象将它表现出来。代表作品:芬兰珊纳特赛罗市政中心(19501952),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宿舍贝克大楼(19461949)1953年以后,阿尔托的理想蕴含丰富的自然主义、芬兰本土的有机现代主义实现。代表作品:伊马特拉附近的伏克塞涅斯卡教堂(19561958)。维堡图书馆是阿尔托在第一时期的作品从分析各种房间的功能用途和相互关系出发,把各部分恰当的组织在紧凑的建筑体量之内整个图书馆由两个靠在一起的长方体组成主要入口朝北,门厅布置得既方便又紧凑,十分妥帖图书馆的出纳和阅览部分在另一个长方形体量内在演讲厅内,用木条钉成波浪形的天花板,以便使每个座位上的人说话的声音都能被大家听到芬兰盛产木材,有木建筑的传统,采用木条拼制的天花,使演讲厅带上芬兰的地方建筑色彩。对建筑照明和声学问题作了细致地考虑,大厅平屋顶上开着圆形天窗,窗口有一定高度,不使光线直射到书桌上。玛丽亚别墅:把梁柱的自由度和传统材料巧妙地结合起来阿尔托的作品充分表现了地域性和民族性格,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几种:1、人、环境和场所;2、空间和光;3、直线与曲线;4、强化与弱化;强化与弱化是阿尔托在处理建筑与环境关系时常用的手法,如伏克塞涅斯卡教堂,阿尔托使用纯净的白色墙面,弱化与天空的界线,而参差不齐的开窗方式,强化与树林的呼应,这一弱一强,就将建筑完美的融到环境里。体量的弱化与秩序的强化在阿尔托的作品也经常使用,他力图把建筑的总体量表现为若干片断,弱化对环境的影响,这些片断再以*种变导的秩序组合,反映建筑的空间是由许多平面或实体所构成,隐喻着建筑发展的观点。 5、材料的运用;6、竖线的抽象;阿尔托把森林中最基本的符号“竖线”抽象出来运用到建筑上 。阿尔托的思想总体来说是支持现代主义的。功能:他强调功能合理,灵巧,使用方便;反对设有必要的装饰,理性的,精致的装饰也应该是结构巧妙转化过来的结果;思想:坚持民主的设计想法,主张建筑是一种社会因素,是为广大民众服务的,应走贫民化的道路;他要求非人性的技术应多与亲近人性的自然相融合,创造充满人性色彩的生活环境。从人性化的角度来考虑建筑材料:强调采用现代的材料,现代技术和工业,标准化的生产,提倡适应经济性的原则。同时,他也有反对现代主义的一些观点:反对国际式的“方盒子”的刻板,千篇一律,机械化。他认为建筑不应该是工业化和标准化的奴役,而应是他们的主人,一切技术手段都应充分为表现建筑的技术风格而服务。但,贯穿始终的是其民族特点的地域特色。现代建筑学派现代建筑派特点:(1)坚决反对复古,要创时代之新,新的建筑必须有新功能、新技术,其形式应符合抽象的几何形美学原则;(2)承认建筑具有艺术与技术的双重性,提倡两者结合;(3)认为建筑空间是建筑的主角,建筑设计是空间的设计及其表现,建筑的美在于空间的容量、体量在形体组合中的均衡、比例及表现。此外,还提出了所谓四向度时间空间构图手法;(4)提倡建筑的表里一致,在美学上反对外加装饰,认为建筑形象应与适用、建造手段(材料、结构、构造)和建造过程一致;其中欧洲的理性主义在形式上主张采用方便建造的直角相交、格子型柱网等等;有机建筑与建筑人情化在这方面是这样做的,但不坚持。自20世纪50年代先后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把满足人们的物质要求与情感需要结合起来的设计倾向。可归为八种: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粗野主义倾向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典雅主义倾向;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人情化与地域性倾向;第三世界国家的地域性与现代性结合;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会议1930年布鲁塞尔会议,讨论主题由居住问题转到城市建筑功能问题,提出有效地使用土地和“合理的建筑朝向”等问题。在这三次会议上由德语国家建筑师组成的新客观主义派成员起较大的作用。1933年雅典会议,分析了欧洲四个城市的状况,提出了关于“功能城市”的雅典宪章,对城市规划颇有影响。1937年巴黎会议,进一步强调功能问题,修改了雅典宪章,讨论了区域规划。在这两次会议上,勒柯布西耶起了主导作用。会议的调子从最初的激进的社会要求转到了建筑本身功能方面。】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是战后“现代建筑”中最普通与最多数的一种。以设计方法来说是属于“重理”的。“理性主义”是指形成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欧洲的“现代建筑”。它因讲究功能而有“功能主义”之称;它因不论在何处均以一色的方盒子、平屋顶、白粉墙、横向长窗的形式出现,而又被称为“国际式”。战后的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是一种相当普通的思潮,其特点是坚持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理性主义”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但对它的缺点与不够的地方作了一些充实与提高。特别是在讲究功能与技术合理的同时,注意了结合环境与服务对象的生活兴趣需要,并在这方面进行了不少创造,其中有些还具有相当的独特性。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力图在新的要求与条件下把同房屋有关的各种形式上的、技术上的、社会上的和经济上的问题统一起来的思想与方法,使它们在功能、技术、环境或形式上均分别做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新经验。代表作品: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皮博迪公寓哈佛大学本科生科学中心何塞昆西社区学校普西图书馆阿姆斯特丹的儿童之家“粗野主义”(Brutalism,又译野性主义)是五十年代下半期到六十年代中喧噪声一时的建筑设计倾向。 以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比较粗犷的建筑风格为代表的一种设计倾向。1、粗野主义同纯粹主义一样,以表现建筑自身为主,讲究建筑的形式美,认为美是通过调整构成建筑自身的平面、墙面、空间、车道、走廊、形体、色彩、质感和比例关系而获得;2、把表现与混凝土的性能及质感有关的沉重、毛糙、粗鲁作为建筑美的标准。粗野主义在建筑材料上保持了自然本色;3、以大刀阔斧的手法使建筑外形造成粗野的面貌。突出地表现了混凝土“塑性造型”的特征。特点概括为:毛糙的混凝土、沉重的构件、粗鲁的组合。 它正式得名是在1954年史密森夫妇提出“新粗野主义”概念之后。史密森夫妇追随柯布西耶粗犷的建筑风格,热衷于对建筑材料特性的表现,并将之理论化、系统化,形成一种有理论、有方法的设计倾向。他们自称是“新粗野主义”,即柯布西耶以前的探索则为“粗野主义”。他们的粗野主义不单是一个风格与方法问题,而是同当时社会的现实要求与条件有关。他们的美学原则是以表现材料、结构与设备为准则。从理论上来说,是同柯布西耶粗野主义和密斯的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一致的。但是由于经济地位与美学标准取向不同,成果各异。代表人物:勒柯布西耶、史密森夫妇、鲁道夫、丹下健三、斯特林代表作品:马赛公寓,昌迪加尔行政中心建筑群,亨斯特顿学校,公园山公寓,耶鲁大学建筑与艺术系大楼,仓敷市厅舍,伦敦的南岸艺术中心、莱斯特大学的工程馆,剑桥大学的历史系图书馆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是战后第一个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占主导地位的设计倾向。它最先流行于美国,在设计方法上属于比较“重理”的,人们常把以密斯凡德罗为代表的纯净、透明与施工精确的钢和玻璃方盒子作为这一倾向的代表。讲求技术精美倾向的特点是全部用钢和玻璃来建造,构造与施工非常精确,内部没有或很少柱子,外形纯净与透明、清沏地反映着建筑的材料、结构与它的内部空间。密斯风格,又称“简素主义”、“纯净主义”由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提倡的,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盛行于美国的一种建筑设计倾向,以“少就是多”为理论根据,以“全面空间”、“纯净形式”和“模数构图”为特征的设计方法与手法,其设计原则是“功能服从空间”。它具有表现主义倾向、提倡忠实于结构和材料,特别强调简洁严谨的细部处理手法。少就是多代表人物:密斯、小沙里宁代表作品:范斯沃斯住宅、湖滨公寓、纽约的西格拉姆大厦,伊利诺工学院克朗楼和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通用汽车技术中心。典雅主义“典雅主义”是和“粗野主义”并进然而在艺术效果上却与之相反的一种倾向,不过两者从设计思想上来说都是比较“重理”的。“粗野主义”主要流行于欧洲,“典雅主义”主要在美国。前者的美学根源是战前“现代建筑”中对材料与结构的“真实”表现,后者则致力于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庄与典雅的庄严感(特点)。这种风格的作品使人联想到古典主义或古代的建筑形式,于是“典雅主义”又称“新古典主义”、“新帕拉第奥主义”或“新复古主义”。“典雅主义”在*些方面很象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一个是讲求钢和玻璃结构在形式上的精美,而“典雅主义”则是讲求钢筋混凝土梁柱在形式上的精美。 代表人物和建筑:约翰逊的谢尔顿艺术纪念馆和纽约林肯文化中心;斯通的新德里美国大使馆和布鲁塞尔世博会美国馆;美籍日裔建筑师雅马萨奇的麦格拉格纪念会议中心、西雅图世博会科学馆和纽约世界贸易中心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High-Tech)是指那些不仅在建筑中坚持采用新技术,而且在美学上极力鼓吹表现新技术的倾向。广义来说,它包括战后“现代建筑”在设计方法中所有“重理”的方面,特别是以密斯凡德罗为代表的讲求精美的倾向和以勒.柯布西耶为代表的“粗野主义”倾向;较确切地是指那在五十年代末才活跃起来的,把注意力集中在超高层建筑、空间结构、幕墙和创新地采用与表现预制的装配标准化构件方面的倾向。特点:1、提倡采用最新材料;2、认为功能可变,结构不变。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主张用最新的材料(如高强钢、硬铝、塑料和各种化学制品),来制造体量轻、用料少,能够快速与灵活地装配、拆卸与改建的结构与房屋。在设计上它们强调系统设计和参数设计。 其具体表现基本有两类:有的努力使高度工业技术接近于人们所习惯的生活方式与美学观;有些比较激进的认为技术向高科技发展是必然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美学观都会随之改变。代表人物和建筑:埃姆斯的“专题研究住宅”(应用预置钢构架);德国E艾尔曼的布鲁塞尔世博会德国馆(把轻质高强的预置装配式钢构架暴露在外);SOM的兰姆伯特银行大楼(用标准化的预置混凝土构件建造承重外墙),美国科罗拉多州空军士官学院教堂;小沙里宁的英国伦敦美国大使馆;日本丹下健三的山梨文化馆;(新陈代谢派)英国的理查得罗杰斯和意大利的伦佐皮亚诺合作的法国蓬皮杜文化中心。讲究人情化和地域性倾向与各种追求个性和象征的倾向,常被称为“有机的”或“多元论”建筑。其设计方法是战后“现代建筑”中比较“偏情”的方面。“多元论”按挪威建筑师与历史学家舒尔茨的解释是“以技术为基础的形式主义”,“其对形式的基本目的是要使房屋与场地获得独特的个性”。可见他们是既要讲技术又要讲形式,而在形式上又强调自己特点的倾向。这些倾向的动机主要是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理性主义”所鼓吹的无条件地采用与表现新技术以及在形式上的雷同反抗。 建筑中的地域性是指对当地的自然条件(气候、材料)和文化特点(工艺、生活方式与习惯、审美等)的适应、运用与表现。代表人物与建筑:阿尔瓦阿尔托的芬兰珊纳特塞罗市政中心、卡雷住宅、沃尔夫斯堡文化中心。 丹下健三的日本香川县厅舍第三世界国家对地域性与现代性结合对现代性与地域性结合的探索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方面同这些国家在建国后民族意识高涨和经济上升相关,另一方面,面对国家的大量需要,迫切需要寻求一条既符合生活实际需要又要在形式上具有不同于以往、不同于他人的可识别性道路。原则:走现代化与地域性结合的道路特点:充分利用地域文化来满足现代生活要求。 代表人物和建筑:埃及法赛 新巴里斯城(用本土最廉价的材料与最简便的结构方法 来建筑大量性住宅的实践与研究);印度柯里亚 国家工艺美术馆,甘地纪念馆,干城章嘉公寓;印度B多西 班加罗尔的印度管理学院;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手段大致有三:运用几何形构图的;运用抽象的象征和运用具体的象征的。在运用几何形构图:赖特的古根海姆博物馆,贝聿明的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运用抽象的象征: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沙龙的柏林爱乐音乐厅;运用具体的象征:小沙里宁的纽约肯尼迪航空港的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伍重的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建筑思潮(背景,特点,代表人物和作品,评价)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Post Modernism)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建筑领域出现的创作思潮之一。后现代主义在现代风格基础上发展新形式的同时,对现代理论加以修正,甚至基本上完全否定。它的特点是注重公众交流和地方性,借鉴历史,以及强调城市文脉、装饰、表象、隐喻、公众参予、公共领域、多元论、折衷主义等等。后现代主义的发展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是对20世纪70年代以后修正或背离现代主义建筑观点和原则的倾向的统称。现代主义建筑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所引发的非现代主义倾向从二次大战前夕阿尔托的“人情化”已经开始了,50年代为筹备现代国际建筑协会(CIAM)第十次会议的“十次会议小组”对现代建筑派的批判导致1959年该协会的解散。此后雅马萨奇、路易康、小沙里宁等人的言论和创作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现代主义建筑进行了批评和修正。连一向推崇现代主义建筑的约翰逊也宣称要同现代建筑派的“老家伙”分道扬镳,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出版了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全面抨击了现代主义建筑的一系列理念,号召“建筑师们再也不要被清教徒式的、正统的现代主义建筑的说教吓唬住了”。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按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中所说的“建筑是带象征性的遮蔽体”,“建筑是带装饰性的遮蔽体”,就要用两方面的装饰因素来丰富建筑:一是历史建筑因素,所有的历史建筑风格均可借鉴,主张兼收并蓄,调和折衷,但并非倡导复古,简单地回到过去;二是美国的通俗文化、波普艺术。正如文丘里在另一部著作向拉斯维加斯学习(1972年出版)一书中所说的,“大街上的东西几乎都很不错”,包括好莱坞、拉斯维加斯那些一向被认为是俗不可耐的商业风格都值得效法。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斯特恩(Robert Stern)则把后现代主义归纳为三种形式:1、文脉主义(Conte*tualism);2、隐喻主义(allusionism);3、装饰主义(Decorationism)。 即建筑要与人文和自然环境相融合,建筑应是“作为历史和文化反映的建筑”,“将传递信息作为重要的建筑要素,重新认识象征的作用”,以及重视墙面装饰在建筑创作中的地位等。共同特征:回归历史,喜用古典建筑元素;追求隐喻的设计手法,以各种符号的广泛使用和装饰手段来强调建筑形式的含义和象征作用;走向大众化与通俗化,戏虐地使用古典元素,如商业环境中的现成品、卡通形象以及儿童喜爱的鲜亮色彩可以一并出现在建筑中;后现代主义的开放性使其并不排斥也将成为历史的现代建筑。代表人物和作品文丘里:费城栗子山,母亲的住宅(1962年),采用传统的坡顶,作为正面入口的宽阔山墙当中断裂,门上方的弧线引喻拱券,使建筑物有一种复杂、暖昧、混乱的美学趣味。约翰逊:纽约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大楼(19781984年),37层的大楼,立面作竖向三段式古典构图,顶部是有圆形缺口的山花,底部券柱廊是文艺复兴的处理手法。格雷夫斯:美国波特兰市政大楼(1982年),15层的立方体形大楼,墙面处理具有浓厚的装饰性,色彩丰富:奶黄色墙面,不同色调的深色“壁柱”、“楔石”、“拱心石”和基座,等等,体现出以非传统的方式利用传统的手法。摩尔:美国新奥良市意大利广场(1984年),广场上采用了与罗马柱式相似的拱券柱廊,表明意大利文化的延续。柱子采用不同材料的变形处理,具有强烈的象征性。斯特林:德国斯图加特市新美术馆(1983年),系旧馆的扩建工程,平面布局复杂。建筑处理把现代主义、古典主义、高技派以及古埃及、古罗马的建筑片断掺杂在一起,兼容并蓄,体现出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其他如西班牙建筑师波菲尔设计的巴黎拉瓦雷新区住宅(1983年),奥地利建筑师霍莱因的奥地利旅行社业务处(19761978年)的日本建筑师矶崎新的筑波中心大厦(19791983年)等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作品。解构主义解构主义建筑的背景 建筑中的解构主义是由哲学上的解构主义演化而来的。哲学上的解构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提出的,其矛头是指向这以前在西方影响很大的结构主义哲学。解构主义的含意就是对于结构主义哲学所认定的事物诸要素之间构成关系的稳定性、有序性、确定性的统一整体进行破坏和分解。解构主义用怀疑的眼光扫视一切、否定一切,对西方许多根本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截然相反意见。一切固有的确定性,所有的既定界限,概念、范畴等等都应该颠覆、推翻。解构主义理论在西方文化界引起一阵解构热,文学、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以至神学各个领域都有人以解构的理论进行揭示、分解,翻掘、否定,作大翻个儿式的研究。建筑学领域也不例外。解构主义建筑理论原则和特征:解构主义最大的特点是反中心,反权威,反二元对抗,反非黑即白的理论。德里达本人对建筑非常感兴趣,他视建筑的目的是控制社会的沟通、交流,从广义来看,建筑的目的是要控制经济,因此,他认为新的建筑,后现代的建筑应该是要反对现代主义的垄断控制,反对现代主义的权威地位,反对把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对立起来的二元对抗方式。建筑理论家伯纳德屈米的看法与德里达非常相似,他也反对二元对抗论,屈米把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引入建筑理论,他认为应该把许多存在的现代和传统的建筑因素重新构建利用更加宽容的、自由的、多元的方式来建构新的建筑理论构架。他是建筑理论上解构主义理论最重要的人物,起到把德里达、巴休斯的语言学理论,哲学理论引申到后现代时期的建筑理论中的作用。另外一个重要的发展了建筑的解构主义理论的人是埃森曼。他认为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建筑设计实践上,建筑仅仅是“文章本体”(TE*T),需要其他的因素,比如语法、语义,语音这些因素使之具有意义。他是解构主义建筑理论的重要奠定基础的人物。他与德里达保持长期的通讯关系。大量的书信往来,加深了解构主义在建筑中的发展,应用的理论探讨水平,奠定了重要的应用基础。他们所研究的中心意义是如何通过建筑构件之间的关系,通过符号来传达的。他们认为,通过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意义是根本没有可能完全充分地表达的。因此他们对于理论研究,对于评论在建筑发展中的作用表示怀疑。 解构主义建筑理论的中心内容之一就是建筑的主要问题是意义的表达,而表达意义的建筑有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