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小麦生产技术 郭文善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82416267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6.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小麦生产技术 郭文善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小麦生产技术 郭文善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小麦生产技术 郭文善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小麦生产技术扬州大学农学院 郭文善 一、江苏小麦生产概况与品质区划(一)、自然概况江苏省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区,介于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之间,地居长江、淮河下游,河湖众多,全省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1.05,地形以平原为主,耕地面积500.84万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9%和全国耕地面积的4.5%。人口密度居全国各省第一位,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也是全国人均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江苏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大致以淮河-灌溉总渠一线为界,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以北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全省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具有寒暑变化显著、四季分明的特征,降水充沛,年降水量7241210毫米,但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多于西部,南部多于北部;年日照时数20002600小时,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316,无霜期200240天。光热条件兼有南北之长,降水比较丰富,适于喜温和中温作物的生长。(二)小麦生产概况小麦是我省第二大粮食作物,1990年种植面积曾达3599万亩、1999年总产曾达1071万吨,受国家和江苏省粮食政策、种植业结构调整、小麦市场价格大幅变动以及气候的影响,200年以来,我省小麦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波动幅度较大,年种植面积为万亩,之后种植面积不断下降,面积最小年份在2004年,为240万亩,近年又有所回升, 2007、2008年实际种植面积00多万亩,居全国第五位;单产最低年份在2002年和2003年,均为250 kg /亩,2004年起连续五年增产,最高年份在2008年,为321kg/亩(十三市统计汇总为73kg /亩),单产水平居全国小麦主产省前名之列;总产最低年份在2003年,为608.71万吨,2008年恢复性增长至近千万吨(十三市统计汇总为1202万吨)。由于江苏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以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为界,在全国小麦区划中分属两大麦区,淮北属黄淮冬麦区,淮南属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因地域生态类型、气候、土壤、耕作制度、栽培措施等环境条件以及品种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不同农区间小麦品质存在较大的差异,据南京财经大学粮油品质测试中心汇总近几年的小麦籽粒品质测试结果,表明目前江苏小麦品种以优质中筋小麦为主,其次是优质弱筋小麦,同时可以生产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强筋小麦(表1)。表1 江苏省小麦品种主要品质指标分析品质性状质量指标样品百分比(%)品种百分比(%)容重(g/L)7303.644.6073174915.5617.2475076922.8425.2977078932.7834.4879025.1718.69蛋白质含量(%)11.526.4927.5611.5且14.055.3053.6014.0且15.09.9310.3415.08.288.05湿面筋含量(%)22.06.946.9022.0且32.048.9651.7232.0且35.015.913.7935.028.227.59面团稳定时间(min)2.530.4628.742.5且7.050.0054.017.0且10.010.939.2010.08.618.05 (三)江苏小麦品质区划根据江苏省目前麦作生产中主推品种的品质潜力和各生态农区温、光、水、肥、土等资源分析,江苏淮北麦区可生产制作面包等食品的优质强筋小麦;里下河农区的中筋红粒小麦品质优势尤为突出,适合作为配麦原料;沿江、沿海麦区适合于生产制作饼干、糕点等食品的优质弱筋小麦,是全国最具优势的优质弱筋小麦生产区域。为此江苏省小麦品质区划是依据生态条件和品种的品质表现将小麦产区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品质类型区,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和品种的遗传潜力,实现优质小麦的高效生产,以利于因地制宜培育优质小麦品种和生产品质优良、质量稳定的商品小麦,实现产业化经营。(1)淮北中筋、强筋白粒小麦品质区该区位于淮河和灌溉总渠一线以北,东濒黄海,西接安徽,北连山东,南与里下河麦区毗邻。全区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市全部以及淮安和盐城市的苏北灌溉总渠以北部分。土地面积35801.58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4.89%。常年小麦种植面积1500万亩左右,单产350公斤/亩左右,是江苏省小麦高产区。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春季气温上升快,秋季降温较早;春秋两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夏季炎热而雨水集中,冬季寒冷而干燥。本区光照条件为全省最好:年太阳辐射总量114126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22332631小时,年日照百分率5059。本区热量为全省最低:年平均温度13.214.4,小麦生育期日平均温度78,比淮南麦区低12,在小麦生长的中后期温度比淮南地区略高,灌浆期平均温度为1920,日较差较大,达10.512.8,有利于灌浆物质的积累,有利于作物高产优质。本区年降雨量7821015毫米,雨量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50%以上,小麦生育期间降雨量为250400毫米,以干旱为主,小麦拔节至成熟阶段降雨量为130160毫米,适当偏旱有利于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提高。 本区种植品种以半冬性为主,白粒,适当搭配偏冬性或春性品种。本区在全国小麦品质区划中属北方强筋、中筋白粒冬麦区的南缘,由于区内土壤类型、肥力水平、气候条件差异较大,根据土壤类型、肥力水平、气候条件可分为三个专用小麦种植亚区:微山湖洼和沂沭运洼面包、方便面(含精制级饺子、煎炸食品等)小麦亚区,丘岗蒸煮小麦亚区,黄泛平原蒸煮、啤酒小麦亚区(2)里下河中筋红粒小麦品质区该区是江苏省腹部地区的碟形洼地平原,自然生态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生产条件好,产量水平与淮北相当。本区种植品种以春性、红粒为主,北部搭配弱春性品种。所产小麦的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比淮北麦区低,但高于江苏省其他麦区,是生产蒸煮类小麦的理想区域。本区亦分为三个蒸煮类小麦亚区。串场河沿线优质饺子小麦亚区:该区位于里下河北部、东北部,主要包括盐城市的阜宁、建湖、大丰、东台的一部分和淮安市的青州区沿串场河的一部分以及洪泽、金湖等县(市)洪泽湖以东的低洼平原,小麦面积220万亩左右。沿运优质面条小麦亚区:该区位于里下河西部,主要包括宝应、高邮、邗江等县(市)沿大运河沿线的一部分,小麦面积30万亩左右。里下河南部优质馒头小麦亚区:该区主要包括兴化、宝应、泰州市区的全部、海安、高邮、江都、姜堰等县(市)的一部分,小麦面积250万亩左右。(3)沿江、沿海弱筋红(白)粒小麦品质区该区为江苏省沿长江两岸和沿海一线,沿江以江北为主,沿海以中部、南部为主,沿海北部部分地区与淮北麦区相重叠。该区种植品种以春性、红粒为主,沿海北部种植部分弱春性和半冬性的白粒品种。小麦生长后期温度偏低,温差偏小,降水相对较多,土壤沙性强,盐分含量高,蓄水、保肥供肥能力差,小麦粗蛋白、面筋含量、沉降值等均较低,弱筋优势明显,是江苏省和全国优质弱筋小麦生产的优势区域。本区亦分为四个弱筋小麦亚区。高沙土优质酥性饼干、糕点小麦亚区:该区主要包括泰兴、如皋、如东、通州等县(市)的大部,海安、姜堰、江都、邗江等县(市)的一部分,小麦总面积200万亩左右。沿江沙土发酵饼干、蛋糕小麦亚区:该区主要包括靖江、扬中、启东、海门县(市)的全部、如皋、泰兴、江都、邗江、仪征、丹徒、丹阳、张家港、常熟、太仓等县(市)滨临长江沿线的一部分,小麦面积180万亩左右。沿海南部酥性饼干、糕点小麦亚区:该区包括通榆运河以东、盐城以南及南通少部地区,包括大丰、东台、如东等县(市)的大部,盐都、海安、通州等县(市)的部分乡镇,共种植小麦面积180万亩左右。沿海北部发酵饼干及啤酒小麦(白粒)亚区:沿海盐城以北至灌河附近,包括建湖、阜宁、射阳、响水大部和滨海、灌云的部分乡镇,小麦种植面积150万亩左右。(4)苏南太湖、丘陵中筋、弱筋红粒小麦品质区该区位于江苏省最南部,小麦生育期间热量资源和降水最为丰富,但小麦面积急剧下降,目前仅300多万亩。该区春性品种,品质介于里下河和沿海、沿江麦区之间,在品种的选用和栽培措施上应根据用途而有所侧重。太湖麦区土壤条件好,但小麦生长中后期地下水位高,降水较多,湿害严重。太湖麦区历史上精耕细作,技术措施和田间管理水平较高,较适合蒸煮类小麦的生产,丘陵麦区粗放种植,土壤肥力较差,加之投入不足,小麦生育后期易脱力早衰,适合饼干、糕点小麦的生产。本区可分为二个亚区。丘陵饼干、糕点小麦亚区:该区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又称宁镇扬丘陵地区,包括六合、江浦、江宁、溧水、高淳、盱眙、句容等县(市)和南京、镇江两市的郊区,丹徒、仪征两县(市)大部,邗江、高邮、金湖、丹阳、金坛、溧阳、宜兴的一部分乡镇。该区气候温暖,但冬季温度变幅较大,冻害、湿害较重。全区地貌比较复杂,低山、丘陵、岗地、冲沟和河湖平原交错分布,土壤类型也比较复杂,低产土壤面积大,不利于小麦产量和蛋白质、面筋含量的提高,适宜于生产饼干、糕点小麦。太湖蒸煮类小麦亚区:该区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为长江下游太湖平原的稻麦区,北和东北部以长江及沿江麦区为界,西和西南以10米等高线与宁镇丘陵毗邻。境内包括江阴、锡山、吴县、吴江、昆山、武进等县(市)的全部,常熟、张家港、太仓、金坛、溧阳、宜兴和丹阳等县(市)的部分乡镇。该区是江苏省纬度低、气候温暖的麦作区,气候特点是秋季温度下降较慢,越冬期不明显,雨量充沛,热量条件好,土壤比较肥沃,但小麦生长中后期多阴雨,日照不足,易遭湿害和赤霉病,适宜发展抗病耐湿的蒸煮类小麦。二、江苏省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一)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措施原理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不仅依品种、环境和生态条件而异,而且与栽培措施有密切关系,栽培措施和管理方法是通过改善植物生长环境或直接作用于植物体而对其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改进耕作栽培技术、合理施用肥料及改进施肥方法、节水灌溉技术等都是提高小麦产量和改善品质的有效途径。(1)播种技术播期:扬州大学研究表明,在相同的密肥调控措施下,适期播种小麦产量最高;在适宜播期范围内,播期推迟,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呈上升趋势,超出适宜播期,籽粒产量、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下降,播期过晚则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又有所上升(表2)。因此在大面积生产中,弱筋小麦实现优质高产,则应在适期范围内适当早播,中、强筋小麦要实现优质高产,宜适期播种。表2 播期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年 度品种播期(月/日)产量(kg/ha)蛋白质(%)湿面筋(%)淀粉(%)形成时间(分)稳定时间(分)2002-2003苏徐2号9/259528.014.7442.2972.496.79.8(徐州)10/29535.515.6140.4070.787.710.910/98185.515.9438.8168.726.711.410/166790.515.2237.5271.668.012.110/235232.014.5237.6672.806.810.210/304228.514.9037.9371.366.79.51998-1999扬麦158(扬州)10/266023.4012.6626.5166.78/11/105368.2013.3827.7268.72/11/254881.1515.3629.1668.01/2003-2004扬麦13(扬州)10/226212.8511.8422.1775.91/10/296809.1010.2519.7676.56/11/55608.8011.3622.9175.03/11/124886.8511.6423.0271.75/播量(密度):扬州大学研究表明,在少免耕机条播或稻田套播条件下,密度过高或过低,籽粒产量下降,适宜密度条件下籽粒产量最高;在一定范围内,随密度增加,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下降,密度过高,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又上升,但不同类型专用小麦品种实现产量和品质协调发展,种植密度要求不同(表3、表4)。少免耕机条播,弱筋小麦基本苗一般掌握在210240万/ha,行距2025cm,中筋小麦150180万/ha,行距25cm左右,强筋小麦120180万/ha,行距2530cm;稻田套播,弱筋小麦基本苗一般掌握在240300万/ha,中筋小麦210270万/ha,强筋小麦240万/ha左右。表3密度对免耕机条播小麦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地点品种密度产量粗蛋白质湿面筋(万/ha)(kg/ha)(%干基)(%)扬州扬麦13 105 7006.38 12.76a26.23a 150 7334.04 12.39b25.80a 195 7355.39 12.04c23.07b 240 7512.18 11.62d21.91bc 285 7227.00 11.83cd22.68c 扬州扬麦9号105 7269.42 11.78 22.36 150 7444.21 11.47 21.10 195 7720.43 11.09 18.95 240 7751.70 10.55 17.17 285 7581.88 11.05 18.38 扬州扬麦12 105 7914.25 14.13 32.13 150 8208.86 13.06 31.07 195 7985.61 12.58 28.29 240 7696.12 12.50 27.35 285 7592.26 12.50 29.89 徐州苏徐2号1208574.916.4841.551808778.815.0842.272408129.314.1437.553007564.514.2237.313607506.914.5339.31注:扬麦9号和扬麦13号施氮量为180kg/ha, N肥运筹为7:1:2;扬麦12号施氮量为180kg/ha,N肥运筹3:1:3:3;苏徐2号施氮量为180kg/ha, N肥运筹为5:1:2:2。表4密度对稻田套播小麦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密度 (万/ha)穗数 (万/ha)每穗粒数 千粒重 (g)理论产量 (kg/ha)实收产量 (kg/ha)蛋白质含量 ()120347.42 c31.06 a49.77 a5363.56 d5165.0814.90 a180513.51 b29.41 ab48.10 b7261.46 c6250.6214.56 b240562.76 b28.21 abc48.06 b7627.38 ab6695.8514.36 b300660.83 a26.09 bcd45.62 c7924.33 a6800.0714.33 b360695.35 a24.81 cd45.25 c7796.22 a6770.8814.40 b420710.36 a23.80 d44.52 c7457.37 bc6551.6114.43 b(供试品种:烟农)(2)施肥技术 肥料是影响小麦品质最活跃的因子,肥料种类、用量及施用时期和比例都对小麦籽粒品质产生显著影响。氮肥施用氮肥能显著影响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扬州大学等单位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氮肥施用量,籽粒产量提高,超过一定范围后,籽粒产量下降,二者呈二次曲线关系,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二者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施氮量与籽粒蛋白质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图1)。因此在大面积生产中,弱筋小麦应适当降低氮肥施用量,总施氮量应根据地力水平确定,一般掌握总施氮量180210kg/ha,中筋和强筋小麦应适当增加氮肥施用量,中筋小麦一般掌握220270kg/ha,强筋小麦一般为240300kg/ha。图1 施氮量与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的关系(2000-2001年,扬麦10号,扬州)由于不同生育期施用氮肥对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不同,因此在小麦整个生育期中采用不同的氮肥运筹比例对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亦很大。采用强筋小麦皖麦38、中筋小麦扬麦10号和弱筋小麦宁麦9号,研究不同专用型小麦品种的适宜氮肥运筹方式结果表明,同一施氮量水平下,前期施氮与中后期施氮比例不同对产量影响较大,产量排序为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施用比例为3:1:3:35:1:2:25:1:4 7:1:29:1,即小麦产量水平欲进一步提高,需适当增加中后期施氮比例。不同专用型小麦籽粒品质均表现为随中后期施氮比例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呈上升趋势,有利于中、强筋小麦改善品质,在施氮量180240kg/ hm2条件下,中、强筋小麦氮肥施用比例宜采用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为3:1:3:3或5:1:2:2的运筹方式,可实现优质高产,若施氮量270kg/ hm2,宜采用5:1:2:2的运筹方式。弱筋小麦应适当降低中后期施氮比例,在150万/ hm2基本苗条件下,生产符合国家弱筋专用小麦标准的优质高产小麦较为困难,在240万/ hm2基本苗条件下,施N量采用180kg/ hm2,可生产出筋力较弱的小麦,在施氮量240kg/ hm2条件下则以基肥:壮蘖肥:拔节肥为7:1:2的氮肥运筹方式可以生产出符合国家弱筋专用小麦标准的小麦籽粒产品,实现优质高产(表5、6)。磷肥在缺磷的土壤上,施磷能增产,但对小麦品质的影响许多研究不一致。扬州大学农学院在沿江高沙土地区(土壤低磷,5mg/kg左右)泰兴试验研究表明,强筋小麦以施磷量(P2O5) 144kg/hm2处理产量最高,中、弱筋小麦以施磷量(P2O5) 108 kg/hm2处理籽粒产量最高,可以实现高产目标(表7)。8表5 氮素对强筋、中筋专用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和面筋含量的影响1)品种类型施氮量氮肥运筹方式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 (kgha-1) (kgha-1) (%, 干基)(%,14% 水分基)强筋小麦皖麦381809:17196.1e11.324.67:1:27379.1de12.927.95:1:47868.7bcd12.931.25:1:2:27983.9bc14.037.33:1:3:38373.9ab14.537.92409:17176.9e12.525.87:1:27735.7cd13.230.35:1:48026.7bc13.335.95:1:2:28073.0bc14.439.13:1:3:38830.2a15.040.3标准差521.521.105.78变异系数6.638.2117.49中筋小麦扬麦10号1809:17098.0c10.521.97:1:27376.0c11.625.25:1:48085.6b12.227.95:1:2:28230.5ab12.528.73:1:3:38675.9a12.929.42409:17566.5c11.330.37:1:28111.1b11.830.55:1:48362.2ab12.632.25:1:2:28382.2ab12.932.73:1:3:38542.7ab13.335.9标准差524.2812.1629.47变异系数6.520.863.941)表中同列不同小写字母数值间差异显著(P0.05)。表6 氮肥和密度对弱筋专用小麦宁麦9号籽粒产量、蛋白质和面筋含量的影响1)密度施氮量氮肥运筹方式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104ha-1)(kgha-1)(kgha-1) (%, 干基)(%,14% 水分基)1501809:17770.2d10.022.27:1:28383.4c10.922.45:1:49051.9b10.723.15:1:2:28963.1b11.323.73:1:3:39154.4ab11.426.12409:18161.2cd10.618.87:1:28941.1b11.426.45:1:49013.5b11.327.55:1:2:29369. 5ab11.727.63:1:3:39523.5a11.828.4标准差553.780.553.07变异系数6.274.9912.462401809:16225.0f8.218.37:1:27294.7d8.719.85:1:48285.2c9. 922.55:1:2:28151.5c10.122.52409:17086.8e9.219.57:1:28570.3b10.321.55:1:49519.2a12.124.85:1:2:29344.2a11.925.0标准差1133.761.402.44变异系数14.0713.9111.241)表中同列不同小写字母数值间差异显著(P0.05)。9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9页 共19页表7 施磷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品 种 施磷量 (kg/hm2)穗数 (万/hm2)每穗粒数千粒重 (g)籽粒产量 (kg/hm2)中 优 95070465.79b25.45b48.21c5524.43c72 488.30ab26.05b49.87b6228.01b108510.20a27.05a 51.05ab 6657.99ab144511.44a27.40a51.51a6870.43a180507.53a 26.75ab 51.01ab 6583.62ab扬 麦 12 0457.13b30.80b39.62c5418.37c72 480.15ab32.65a40.92b6393.73b108504.53a33.66a42.77a6992.16a144502.36a33.25a42.41a6581.77b180497.81a33.11a42.35a6443.70b徐 麦 856 0435.87b30.75b48.80b6299.48c72455.51a 31.13ab 49.40ab6755.38b108476.10a32.65a51.02a7504.75a144472.30a 32.31ab 50.62ab7319.32a180468.14a 32.17ab 50.42ab7201.93a扬 麦 9 号0459.90b30.82b39.36c5393.36c72 482.36ab32.21a41.19b6385.37b108504.15a33.69a42.84a6923.79a144503.76a33.27a42.76a6554.83b180496.02a33.16a42.50a6438.03b宁 麦 9号0457.95b30.86b38.96c5332.00c72 479.52ab32.25a40.73b6190.66b108502.20a33.71a42.31a6822.08a144501.44a33.25a42.14a 6489.01ab180497.86a33.12a41.89a6310.30b扬 麦 13 0459.51b30.50b39.19c5123.99c72 483.52ab31.88a40.97b6235.35b108508.56a33.35a42.82a6927.80a144504.42a33.26a42.70a 6473.12ab180502.58a33.19a42.44a6391.03b在底施磷肥基础上,拔节期追施磷肥可以提高小麦产量,但品种不同,基追比应有所差异。中筋小麦扬麦12以基追比7:3的处理产量最高,弱筋小麦扬麦9号以5:5处理产量最高。施磷能提高强筋小麦中优9507与中筋小麦扬麦12醇溶蛋白、谷蛋白含量、总蛋白含量,表明施磷可以改善中、强筋小麦籽粒品质;施磷虽提高弱筋小麦扬麦9号籽粒蛋白质含量,但各个处理均低于11.5%,符合优质弱筋小麦品质指标(国家标准GB/T17893-1999)(表8)。可见在缺磷土壤上适量施磷并采用适宜的基追肥比例,可提高强、中、弱筋三类专用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小麦单产在65007000kg/km2,专用品质符合国标,强筋小麦以施磷量144kg/hm2、中、弱筋小麦以施磷量108kg/hm2,磷肥基追比例以7:3或5:5,配合适宜的N、K施用量和施肥技术,可以实现优质高产。表8 施磷量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蛋白质及组分含量的影响品 种施磷量(kg/hm2)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蛋白质(%)中 优 9507 01.84b 1.39a 3.78b 4.01d 12.92c 72 1.87ab 1.25b 4.21a 4.73c 13.73b 1081.91a 1.22b 4.19a 5.07b 14.07ab 144 1.86ab 1.28b 4.24a 5.30a 14.22a 1801.91a 1.22b 4.12a 5.13b 13.96ab 扬 麦 12 01.76b 1.36a 3.24c 3.54c 11.43c 721.82b 1.31b 3.55b 4.58a 12.68b 1081.99a 1.18c 3.79a 4.63a 13.02a 1441.93a 1.36a 3.75a 4.52a 12.95a 1801.97a 1.39a 3.72a 4.21b 12.78ab 扬 麦 9 号 02.03a 0.98d 2.93ab 2.80c 10.46c 721.95a 1.34a 2.86b 3.52b 10.93b 1081.72b 1.09c 3.09a 3.81a 11.32a 1441.78b 1.06c 2.99ab 3.78a 11.24a 1801.97a 1.17b 2.65c 3.48b 11.09ab 钾肥在氮磷供应较充足时,适量增施钾肥可以提高籽粒产量和改善品质。扬州大学农学院试验表明,在土壤速效钾达136.9mg/kg的条件下,中筋小麦增施90kg/ha的钾肥,增加产量、提高营养品质,继续提高施钾量,籽粒产量继续上升,但籽粒蛋白质含量下降,过量施钾肥,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均下降(表9)。说明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随着施钾水平的提高存在不完全同步性,大面积生产上中筋和强筋小麦其产量增加与品质改善相协调的施钾量(K2O)以90135kg/ha为宜,弱筋小麦亦应注意适量施用。钾肥运筹比例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亦有一定的调节效应。扬州大学农学院研究表明,中、强筋小麦应适当增加小麦生育中期施钾量,有利于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共步提高,生产上以基:追5:5为宜;弱筋小麦则应适当增加前期施用量,减少后期追施比例,一般地力水平可采用基:追7:3的钾肥运筹比例(表10)。表9 不同施钾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干基,%)(扬州大学农学院,1998-1999)品种K2O(kg/ha)产量(kg/ha)蛋白质(%)湿面筋(%)总淀粉(%)沪95-806568.9513.15bc29.6066.24907105.0514.39a29.7466.611357391.2513.75ab29.8067.091807117.2012.72c30.5166.34扬麦15805681.5512.85a30.7865.11906312.3012.28a29.1566.081355501.2512.59a29.0864.791804874.5513.55b27.3664.28表10 不同钾运筹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扬州,沪95-8,1998-1999年)施钾量(K2O,kg/ha)钾肥运筹(基:追)籽粒产量(kg/ha)蛋白质(干基,%)湿面筋(干基,%)总淀粉(%)903:75892.57 b13.84a33.3365.295:56290.68 b13.75a32.7466.617:37105.05 a13.23a30.5866.011353:76374.88 b13.46a31.9865.91 5:56427.54 b13.15a29.8067.557:37391.20 a12.79a28.8164.821803:76598.05 b13.49a34.3567.415:56938.70 ab12.72ab30.5166.347:37117.20 a12.48b31.3265.34生产实践中,氮、磷、钾配合使用对小麦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有十分显著的作用。据扬州大学农学院研究,根据土壤基础地力水平,中筋、弱筋小麦宜采用氮磷钾配比为1:0.40.6:0.40.6,强筋小麦宜采用氮磷钾配比为1:0.60.8:0.60.8,品质、产量协调性较好,经济效益较高。(3)、灌排技术灌水与排水技术对小麦品质的影响水分对小麦品质的影响是复杂的,一般情况下灌水能增加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而由于增加了籽粒产量对蛋白质的稀释作用,蛋白质含量可能会略有下降;干旱在多数情况下会使蛋白质含量有所提高。在肥料充足的条件下或在干旱年份,适当灌水可以使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同步提高。在较干旱时,肥料充足可使蛋白质含量提高,肥料不足时,干旱或湿润都使蛋白质含量降低。灌溉对小麦品质的影响与灌水时期及次数有关,扬州大学农学院在徐州试验点采用强筋小麦试验结果表明,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和赖氨酸含量以冬前和孕穗期灌二次水达最大值,处理间相比拔节期灌水,蛋白质、湿面筋和赖氨酸含量均下降,而孕穗期灌水蛋白质、干湿面筋和赖氨酸含量均有所上升,以冬前和孕穗期两次灌水产量和品质最优(表11)。表11 灌水对烟2801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扬州大学农学院,试验地点徐州,2002-2003年)处理实际产量kg/ha)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赖氨酸含量(%)冬前灌水6910.514.834.515.7652.970.34冬前+拔节期灌水7059.014.333.514.7357.060.37冬前+孕穗期灌水7219.514.934.616.3355.040.38冬前+拔节+孕穗期灌水7240.514.534.114.0851.630.34不灌水6439.514.834.513.1747.710.33灌水对品质的影响与降雨量有很大关系,欠水年灌水可提高产量和蛋白质含量,丰水年适当少灌也可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但灌水过多对产量和品质均不利。不同地区专用小麦的灌排水技术江苏小麦生育期间土壤的水分管理,淮北麦区是灌排结合、以灌为主。主要是由于淮北地区小麦生长期间常出现严重干旱天气,生产优质面包等中、高筋力小麦,适时适量灌水抗旱,能促进产量和品质的同步提高。但轻微干旱不应灌水,适当偏旱有利于提高小麦蛋白质、面筋、氨基酸含量。江苏省的淮南麦区,土壤水分管理是灌排结合、以排为主。主要是由于该区域河网发达,常年降水偏多,因此应排水降渍,提高根系活力,促进物质吸收和运转,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在生产上要搞好麦田一套沟建设,麦作生长期间要注重清沟理墒,加强土壤水分监测与管理,从而改善小麦的综合品质。 (4)、生化制剂应用技术目前,生化制剂在小麦生产上应用比较普遍,但多以控制株型、调节生理、提高产量为目的,在提高品质方面还基本上处于研究和示范阶段。徐州的研究表明,使用生化试剂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提高有一定的效应,喷施生化试剂产量均高于对照,其品质也符合强筋小麦标准,所以矮壮丰2号可以在强筋小麦生产中推广应用(表12)。表12 生化试剂(矮壮丰2号)对烟2801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处理(月/日)实际产量(kg/ha)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赖氨酸含量(%)3/1喷施5767.514.538.213.9557.880.30403/19喷施6075.014.335.614.5052.220.29824/15喷施6175.514.036.013.9155.940.29783/1+4/15喷施5892.014.135.415.3158.490.30043/1喷清水5832.014.335.914.0861.060.2975江苏省农科院研究表明,喷粉锈宁不仅能防治宁麦9号病害的发生,提高其光合生产能力,提高产量,同时影响品质的形成,除在抽穗期喷施一次常规用量的粉锈宁处理外,其它处理能降低籽粒面筋含量,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缩短,对弱筋小麦籽粒品质形成有利,既起到了防病的作用,又起到了改善品质的作用,在生产中应注意施用。 (5)、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病虫草害不仅影响小麦的产量,而且严重影响小麦的品质。小麦感染赤霉病、白粉病会使籽粒皱缩,降低制粉品质和面筋强度。倒伏降低了容重和千粒重,也使制粉品质和烘烤品质恶化。病虫草害的防治如果选用药剂不当,也会造成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在优质小麦的生产上,要以小麦丰产、优质、保健栽培为基础,结合农业防治,坚持病虫害防治指标、科学使用农药、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控制作用的麦作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选用安全、无(低)残留农药防治小麦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粘虫、蚜虫和麦田杂草,在农药、化肥使用种类、浓度、时间、残留量方面按照生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保证产品安全性,确保符合A级绿色食品标准。(二)不同类型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1、弱筋小麦品质调优栽培技术要点(1) 选用适合当地生态和生产条件的优良品种江苏沿江高沙土和沿海砂土优势生态区目前可选用扬麦15、扬麦13、扬辐麦2号、宁麦13等优质弱筋小麦品种。(2) 适期播种弱筋小麦在保证麦苗安全越冬的适播期内适当早播,有利于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淀粉含量,改善品质,如江苏沿江地区宜在10月25日11月5日播种。(3) 适量播种弱筋小麦基本苗要求在比同期播种的中、强筋小麦适当增加,一般以 240万/ha(16万/亩)为宜。(4) 适当降低氮肥施用量,增磷钾,减少生育中后期施氮比例弱筋小麦总施氮量应根据地力水平确定,在江苏沿江、沿海优势生态区一般掌握总施氮量180kg/ha210kg/ha(1214 kg/亩),氮(N)、磷(P2O5)、钾(K2O)配比为1:0.40.6:0.40.6,氮肥运筹比例基肥:壮蘖肥:拔节肥为7:1:2, 拔节肥追肥时间为倒3叶期,磷、钾肥运筹比例基肥:拔节肥为5:5或7:3。(5) 排水降渍,节水灌溉弱筋小麦在江苏沿江、沿海地区种植要注意排水降渍。(6) 全调全控,无害化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弱筋小麦要求适期早播,在播种时可采用生长延缓剂矮苗壮播种或苗期喷施,中期注意应用防倒剂,后期注意施用增粒增重剂。病虫草害要求按无公害小麦农药和除草剂标准施用。 2、中筋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1)品种选用江苏省推广应用的中筋小麦淮北麦区主要有淮麦19、淮麦23、淮麦22、淮麦24、徐麦856、邯6172、济麦21、苏徐1号、连麦1号、连麦2号、郑麦9023、华麦1号、百农AK58等半冬性品种,淮南麦区主要有扬麦16、扬麦11、扬麦12、扬麦14、宁麦11、宁麦14、扬辐麦3号、镇麦5号、镇麦4号、镇麦6号等春性品种,(2)播期:淮北麦区半冬性品种播种适期为10月上中旬,淮南麦区春性品种播种适期在10月25日至11月初。(3)基本苗: 1015万/亩(其中穗数型品种1012万/ 亩,大穗型品种1215万/亩)。(4)肥料运筹:施N量1416kg/亩,N:P2O5:k2O=1:0.40.6:0.40.6,即施磷、钾肥812kg/亩。N肥基肥:追肥=5:5,追肥中平衡接力肥占10%15%,拔节肥占20%25%,追肥时间为倒3叶期,保花肥占1520%,追肥时间为倒2叶末至剑叶露尖。在基础地力和和产量水平较高条件下,氮肥基追比可采用3:7方式。P、K肥基肥:拔节肥=5:5,提倡施用多元复合肥。(6)化学防治:前中期注意除草,对麦田杂草达标田掌握在杂草23叶期用药防治。在麦田中后期注意防治纹枯病、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及虫害。 3、强筋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1)品种选用江苏省目前推广应用的强筋小麦主要是淮麦20、烟农19、华麦3号等半冬性品种。(2)播种适期:10月上中旬。(3)基本苗:1012万/亩。(4)肥料运筹 每亩施纯氮1820公斤,氮肥基追比控制在55,追肥中壮蘖肥(或作平衡肥于冬前施用)用量占一生总施氮量的1015%,拔节肥(倒3叶期施用)施用量占一生总施氮量的1015%,孕穗肥(倒1叶施用)施用量占一生总施氮时的2025%。在基础肥力较高、总施氮量1416kg/亩条件下,氮肥基追比可釆用3:7方式。N: P2O5: K2O施用比例为1: 0.60.8: 0.60.8,磷、钾肥作基肥和拔节肥用量各占总施用量的50%。(5)综合防治病虫草害。4、套播小麦品质调优栽培技术要点套播小麦与常规机条播或撒播麦因播种方式不同,在栽培措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是:(1) 适时套种:淮北麦区掌握在水稻收获前1012天套种,淮南麦区掌握在水稻收获前710天套种。套种前12天稻田应先灌跑马水,及时排干,保持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90100%,田面无渍水时套种。(2) 合理播量:套播小麦苗期低位分蘖发生少,实现足穗是取得优质高产的关键,因此基本苗比常规栽培要增加1020%,保证足穗。淮北麦区套播小麦基本苗1618万/亩,播量一般为1012公斤/亩。淮南麦区套播小麦基本苗1416万/亩,播量一般为810公斤/亩(具体播量根据千粒重和发芽率、田间出苗率等指标确定)。(3) 合理肥料运筹:强筋和中筋小麦总施氮量1618kg/亩,N:P2O5:k2O为1:0.60.8:0.60.8,即亩施磷(P2O5)、钾(K2O)肥1014公斤。氮肥基追比控制在37,追肥中苗肥或壮蘖肥用量占一生总施氮量的30%左右,拔节肥(倒3叶期施用)施用量占一生总施氮量的1520%,孕穗肥(倒1叶施用)施用量占一生总施氮量的2025%。磷、钾肥作基肥和拔节肥(倒3叶期施用)用量各占总施用量的50%,最好用高效多元氮、磷、钾复合肥。淮南麦区弱筋小麦总施氮量1214kg/亩,N:P2O5:k2O为1:0.40.6:0.40.6,即亩施磷(P2O5)、钾(K2O)肥58公斤。氮肥中基苗肥和中后期追肥比例为7:3,追肥在倒3叶期施用,磷、钾肥作基肥和拔节肥(倒3叶期施用)用量各占总施用量的50%,最好用高效多元氮、磷、钾复合肥。(4) 及时开沟覆盖:水稻收获后根据土壤墒情,结合施用苗肥及时开沟覆土,畦面宽2.53m,沟宽2025cm,沟深30cm,要求土块细碎,盖好畦面的种子和肥料,防止露籽或深籽,并保持土壤墒情。或者采用秸秆还田覆盖。(5) 适时化控:根据相关要求进行种子处理、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生长调节物质控制等,实现无公害优质高产。5晚播小麦独秆栽培技术要点淮北地区 11月初后播种、淮南地区11月15日后播种应采用晚茬小麦独秆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其技术要点是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壮苗、高效施肥以充分发挥主茎穗的生产潜力实现足穗大穗。产量目标淮北地区 450公斤/亩、淮南地区400公斤/亩。(1)晚播小麦播种技术根据播种期确定基本苗,淮北地区 11月初后播种基本苗以25-30万、淮南地区11月15日后播种基本苗以20-24万为宜,要特别注重提高播种质量尤其是均匀播种,尽可能机条播,行距淮北地区15cm,淮南地区20cm。2、晚茬麦稳氮后移技术淮北地区亩施纯氮1516公斤,淮南地区亩施纯氮14公斤, N:P2O5:k2O均为1:0.6:0.6;氮肥中基肥占30%,分蘖平衡肥(3/0-4/0叶期施用)占15%20%,拔节肥(倒3叶施用)占20-25%,孕穗肥(剑叶露尖施用)占30%。P、K肥的基肥:追肥为5:5,追肥在倒3叶期施用,追肥宜用多元高效复合肥。3、晚茬麦抗逆应变技术近年来农业气象灾害明显,突发性的灾害时有发生。(1)要加强沟系配套,提高防涝防渍水平和抗旱能力。(2)中期须特别注意应用防倒剂,有效地防止倒伏等。(3)病虫草害要求按无公害小麦农药和除草剂标准施用。(4)后期注意施用增粒增重剂,增粒增重。思考题:(1)请分析本单位制约小麦单产提高的主要障碍因子(政策、市场、生态生产条件、技术等)。(2)请编制本市(乡、镇)小麦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并作简要说明。第 19 页 共 1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