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论文《浅析新形势下农村中学历史教师教学方式变化》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80625638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浅析新形势下农村中学历史教师教学方式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浅析新形势下农村中学历史教师教学方式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浅析新形势下农村中学历史教师教学方式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浅析新形势下农村中学历史教师教学方式变化 内容摘要: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各门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各门学科的学科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改革必须以“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要求,全面提高教学的质量效益”的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农村中学历史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方式,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关键词:新形势农村中学历史教师教学方式变化正文:教育在本质上是开放的、多维的,学生具有多种潜能、且具有差异性。与此相对应,我们所实施的教育就应该是对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以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和个性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这正是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之所在。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先导,是在课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先导。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深入学习了素质教育的理论,使这一科学的理念成为了自己课堂教学实践的指导思想,成为了自己开展课堂教学的行动指南,自己的教学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封闭式单一的传统教学转变为开放式多元化的素质教学,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角”。一、弘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 素质教育的理论认为,“合格加特长”就是有用之才。弘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我认真分析了每一位学生的智力、非智力因素和潜能特点,正视学生中客观存在的发展的差异性,充分尊重各种思维层次和能力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尽可能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例如,在学习新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时,有一位同学在掌握基本要求后,对于问答题“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回答不好,但他制作了秦长城模型,被评为“优”;而另一位同学虽未制作模型,但其问答题回答得条理、准确、全面,同样被评为“优”。对不同的评价主体,从教育内容、形式、要求,到评价指标都趋于多元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重视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兴趣。历史教育最基本的功用应该是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探索、学会交往、学会创造、学会做人,以学生个人的发展来促进社会的发展。以往的历史教学往往只重结果,不看过程,结果造成了学生缺乏探索,只是对结论进行机械记忆,根本就谈不上能力养成,更谈不上如何去“学会”和“会学”。这种把教与学的过程简单化的做法,由于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否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境地,使他们对历史知识的学习索然无味,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对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加强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潜能实施动态评价。尤其是对课堂提问,采用鼓励性评语,使学生不仅了解了当前自己的水平,而且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潜力和努力方向,使学生明确了如何在原有基础上做得更好,把评价变成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这样做,不仅改变了原来课堂教学中牵着学生走,且根本牵不动的局面,也使大批原来对历史学习失去了兴趣的学生重新树立了信心,吸引他们走上了正常的发展轨道,效果十分明显。三、让学生成为评价者,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历史辨析能力。让学生扮演评价者的角色,对历史现象或现实问题展开评价,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洞察能力,实现自我教育的有效方法。例如,在学习新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时,让学生评价:有人认为秦始皇功不可没,是个伟人;有人认为秦始皇过失巨大是个暴君。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秦始皇?同学们分成甲、乙两方,各抒己见,相互辩论,在辩论中提高了学生的历史辨析能力。今天是明天的历史,因此对今天现实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评价,同样能够实现我们的历史教学目标。据此,我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每人都要对自己感触深刻的一件事做出自己的评价。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判断,部分同学对现实中一些人的道德堕落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对策提出了鲜明的观点,其深刻程度大大出乎老师的预料。同学们的历史辨析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德育得到了内化。学生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得到启迪,使学生心灵受到强烈振撼,取得了课堂上难以达到的效果。这件事也使作为教师的我得到了深刻启发,进一步理解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内涵。四、注重反思完善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减少教学中的遗憾。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只有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提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艺术和水平。每一节课,教师都要指导学生并且与学生一起反思课标的落实情况,检查遗漏,弥补缺陷。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起相应、有效的知识结构,得出某些规律性的认识。反思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再创造的沃土和新型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注入了活力,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老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反思,只有在同步反思中,教师才能和学生一同成长,才能更有效、更迅速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五、正确运用考试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应试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围着升学转,老师围着分数转,学生围着题海转”。现行素质教育形势下,一部分人错误地认为素质教育不需要考试。其实,素质教育也需要考试。只是素质教育下的考试,要求评价内容要与我们所要求的“素质”的内容要相符,要真正达到考素质的目的;要把素质教育与评价的选拔功能和谐统一起来,而不是将两者对立起来。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造就人。历史教育也不例外,这就决定了历史考试必须服从于“造就人”的宗旨,必须要体现“素质”的内涵。如果考试只评价历史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并且把对这一部分的评价当做业绩的全部,就必然会引导甚至可以说是强迫师生们只去强化这一部分,而丢弃更多的内容。世界的丰富性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以及学生个性的差异性,决定了教育内容的丰富多彩,也决定了我们的考试应着眼于对学生的身心各方面素质的科学评价。以纸笔为工具对学生认知水平进行单向测量所得出的分数,并不能代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水平,只是素质教育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之一。它首先是引导学生向更高目标发展的手段,然后才是区别人与人之间素质高低或全面与否以及是否具备某方面特长的方法,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绝对不是教与学的全部。实践中,我特别强调对学生的综合历史能力的全面评价,例如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历史表述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讲历史故事能力、制作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价,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从而避免了将历史教学内容窄化到以往应试教育评价体系上的极端做法,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历史教师要善于抓住各种时机,用灵活有效的方法,变封闭式单一的传统教学为开放式多元化的素质教学,利用我们的历史课堂,培养现代化的高素质的人才。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