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泽*** 文档编号:77033694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应用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应用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用心理学复习资料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现象的实质是: 心理是头脑的机能; 是头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二、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行为指机体任何外显的、 可观察的反应动作或活动,广义上也包括机体的生理现象。两者关系: 心理活动是内隐的, 而行为是外显的。 外显的行为受内隐的心理活动所支配, 反过来,心理活动也只有通过行为才能得到发展与表现。 我们力图通过外显的行为来了解内隐的心理。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被认为是研究行为的科学。三、个体心理的结构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心理过程维,想象等( 即 个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体 心 理验过程,喜、怒、哀、乐、活 动 形个体心理爱、恨、惧等。成 及 其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行 为 表现 的 一 过程,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般过程) 决断和坚持等。个性差异心理活动倾向性:需要,动( 即 人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与 人 之间 在 心心理过程的稳定特性:能理 活 动力,气质,性格倾 向 性与 稳 定的 心 理活 动 特性 上 的差异。)1、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差异)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一方面,个性心理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并总是在各种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已经形成的个性心理又影响着心理过程,使人的各种心理过程总是带有个人的色彩。2、生活中“气质” 、“个性”、“性格”、“人格”的用法和其心理学的含义并不一致。气质是表现在人的情绪和行为活动中的动力特征(即强度、速度等 ),无好坏之分;是从神经活动特征描述个体的特性;性格是指行为的内容, 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在社会评价上有好坏之分, 从社会适应功能上来讲的。性格(character )指刻在我们身上的东西犹如刻在骨头上一般,这种特质具有持久性。人格(希腊 persona)指的是“面具”是演员在舞台上使用的。第二节心理学的源流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879 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Wilhelm Wundt, 1832-1920 )在德国来比锡大学创建了 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一事件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冯特因此被称为 心理学之父 。二、心理学的流派(一)构造主义奠基人是冯特 ,代表人物是铁钦纳 。冯特将心理学界定为“研究意识的科学” ,主张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就是了解构成意识的元素, 进而探求这些基本元素如何合成复杂的意识经验。 其方法是内省法。他把人的经验分为 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这些元素通过联想和统觉就构成了所有复杂的意识经验。铁钦纳将构造主义带到美国。(二)机能主义由美国心理学家 詹姆斯开创。功能主义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提出任何物种的特性都必须是为某种目的服务的, 人类的意识是人类最重要的特性,只有通过研究它的功能才能了解它。因此,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 而不是它的结构。詹姆斯提出 “意识流” 的概念。机能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面向实际生活。(三)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是德文“ gestalt”的译音,意为整体或完形。此学派主要研究知觉和意识的组织过程,其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 。格式塔心理学明确指出: 把心理活动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元素研究并不合理, 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人的知觉是有组织的。(四)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 华生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科学的研究只限于以客观的方法处理客观的资料。因此,心理学不应研究意识, 而应研究可观察的外显行为。同时,行为主义反对内省法,主张科学的心理学应当采用实验法。 此外华生强调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行为主义者后期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 斯金纳。他坚持行为主义的基本宗旨, 并明确指出,任何机体当前的行为结果改变了未来的行为。 这一原理不仅适于动物训练, 也适于人类的各种行为包括社会行为的塑造和矫正。 直到现在,行为主义在行为矫正、 心理治疗及教学设计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五)精神分析学派由奥地利精神科医生 弗洛伊德一手创立。弗洛伊德的理论来源于对精神病人治疗的临床经验。 他认为人在童年时期的潜意识经验及其导致的内心冲突是心理障碍的根源。精神分析不仅是心理学中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而且也是 20 世纪影响人类文化最大的理论之一,对哲学、文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什么是精神分析?首先它是关于心理的一种知识体系,其次,“精神分析”这个词是指研究心理的一种方法第三,它是指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精神分析研究的内容:心理结构: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人 格 结 构 : 本 我 (Id) , 自 我 (Ego) , 超 我(Super-Ego)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自由联想释梦(六)认知心理学其代表人物有 奈瑟、皮亚杰、西蒙 。认知心理学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逐渐演变而成的。在广义上,凡是用人的知觉、 注意、记忆、学习、理解、想象以及思维等认知过程来解释人的心理现象的研究,都属于认知心理学,泛称认知理论。在狭义上,认知心理学与旨在解释人接收、 存储和利用信息过程的信息加工论等同, 受计算机科学的影响较大。(七)人本主义心理学其代表人物有 马斯洛、罗杰斯 ,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精神分析与行为主义的偏激观点和决定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当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 研究真正属于人性各种层面的问题, 强调个人的发展潜能及自我成长的需要,促使个人自我实现。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一)描述和测量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对研究对象定质定量。(二)解释和说明(三)预测和控制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二、心理学研究的程序(一)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二)确定研究对象(三)界定概念及其测量工具(四)选择研究方法(五)解释结果并做出推论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1定义: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被试的外部表现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2分类:从观察场所上划分: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从观察者身份上划分: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3优缺点:优点:观察过程一般不被人知晓, 从而保持被试心理表现的真实性;操作简单,简便易行。缺点:易受观察者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只能了解事实,不能解释其发生的原因。(二)调查法1定义:以提问题的形式搜集被试各种有关材料来研究心理的一种方法。2分类:问卷法和访谈法3优缺点:优点:能够同时收集到大量的资料,使用方便,并且效率高。缺点:难以排除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干扰,也只能了解事实现象 “是什么”,不能解释“为什么”。(三)个案法1定义: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2优缺点优点:能加深对特定个人的了解。缺点:收集到的资料往往缺乏可靠性; 所得的结论不能简单的推广到其他个人或团体。(四)实验法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实验法不仅能够有助于研究者揭示“是什么” 的问题,而且能进一步探究问题的根源 “为什么”。研究的内容: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设立实验组和控制组研究的内容:自变量是要解释或预测的关键因素因变量是变化的假设性因素无关变量是一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NLP是 神 经 语 言 程 序 学(Neuro-LinguisticProgramming)(一)神经系统的起源1、原生动物例如,变形虫没有神经系统,由单个细胞组成及执行各种功能。2、多细胞动物开始出现神经系统,如网状神经系统,神经元之间没有突触的连接, 已没有神经中枢, 神经冲动可以向任何方向传导。例如,水螅、水母等形成最初的神经系统(二)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1、环节动物如,蚯蚓链状神经系统,头部有神经节,能对震动、光线等作出反应,初步具有一些感觉能力。(三)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出现管状神经系统, 其前端膨大形成脑泡, 后来发展出五个脑泡:前脑、间脑、中脑、延脑和小脑。两柄类动物的前脑发展成两半球。爬行类动物开始出现大脑皮层。(四)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如,哺乳动物神经系统更加完善,大脑半球开始出现沟回,扩大了皮层的面积。例如,黑猩猩具有初步的简单思维能力, 心理和行为变得更加复杂化。1)脑的相对大小的变化用脑指数来衡量脊椎动物脑的相对大小, 即用脑的实际大小与预期脑的大小的比值来表示。脑重占体重的比例在增加。2)皮层相对大小的变化旧皮层:与嗅觉有关的皮层新皮层:在旧皮层后发展起来的皮层皮层指数:实际皮层的大小与期望的大小的比大脑新皮层的容积在增加。第二节神经元一、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由三部分组成:胞体、树突、轴突胞体:进行维持生命的各种代谢活动树突:接受刺激,将刺激传向胞体轴突:将刺激传导到与之联系的其它细胞几个重要的概念神经元的突起不在中枢神经里,离开中枢神经,成为周围神经,叫神经神经元的胞体不在中枢神经,而离开了中枢神经,叫神经节,神经节包括感觉性和运动性的两类。神经元的胞体在中枢神经中, 颜色呈灰色的, 叫灰质灰质是神经细胞中细胞体的集中部分 ,包括脊髓灰质、脑干灰质、和大脑灰质神经元的突起聚结在中枢神经,颜色发白,叫白质白质是神经细胞中突起的集中部分在大脑中,灰质在外,白质在内,大脑的灰质就是指的大脑皮层(最高司令部)在脊髓中,白质在外,灰质在内,脊髓的灰质也可以作为低级的神经中枢灰质负责接收指令, 发出指令,而白质负责传递指令二、神经元的分类( 1)感觉神经元:也叫传入神经元,直接与感受器联系,将信息由外周传向中枢。 假单极神经元及双极神经元皆属于此类, 如脑和脊髓的神经节细胞。( 2)运动神经元:也叫传出神经元,直接与效应器联系,将冲动由中枢传向效应器。 如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及植物性神经节内的多极神经元。( 3)中间神经元:也叫联合神经元。其机能是接受其他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后, 再将冲动传给另一神经元, 起到联络作用。 中间神经元为分布在脑和脊髓内的多极神经元。 人的神经系统中中间神经元约占神经元总数的 99,三、神经冲动的传导(一)同一神经元内的神经冲动的传导主要是电传导。几个重要的概念 :1、神经冲动:当任何一种刺激作用于神经元时,神经元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动的状态,就是神经冲动。2、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当神经元处于一种静息状态时, 细胞膜内和细胞膜外存在的电位差就是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的产生: 主要与神经元细胞膜的通透性有关,对不同的离子具有选择性的通透性。第二节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由许多神经元构成的一个异常复杂的机能系统,由于结构和功能不同, 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 由脑和脊髓的组成, 是人体神经系统最主体部分。是一部容器巨大的信息加工器,加工的结果可以出现反射活动、 产生感觉或记忆 ,起协调与整合的作用。周围神经系统 是指脑和脊髓以外的所有神经结构,主要由神经纤维形式, 联络中枢神经和其它各系统器官之间的: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12 对)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 31 对)周围神经系统 :也称外周神经系统 ,根据连于中枢系统的部位不同分为连于脑的 脑神经 和连于脊髓的脊神经;还可根据分布的对象不同可分为躯体神经系统 和内脏神经 也叫自主神经系统 或植物神经系统 ;按功能的不同, 分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两种:传入神经(也叫感觉神经)为将外周感受器上发生的神经冲动传到中枢的神经纤维;传出神经(也叫运动神经)为将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传至外周效应器的神经纤维。植物神经系统根据功能不同, 分为由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两部分组成,交感神经系统在紧张时产生兴奋以适应环境 ,副交感神经系统在安静时维持生理平衡。中枢神经系统1、脑大脑两半球的分工与协调大脑又可以分为左右两个半球, 两个半球由胼胝体连接起来。左脑擅长语言、 概念、数字、分析、逻辑推理 ,右脑擅长音乐、绘画、空间几何、综合。左脑和右脑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影响,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功能只有均衡发展,才能使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胼胝体是连接两个半球的神经纤维大脑皮层的分区与机能 :布洛卡区( Broca s area):位于左半球额叶的后下部,又称运动性言语中枢。温尔尼克区( Wernick s area):位于左半球颞叶的后下部,又称听觉性言语中枢。视觉皮层处于枕叶内, 在大脑的正后方, 它与图像的接受和解释有关。听觉皮层位于颞叶。机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在顶叶。接受皮肤、内脏等感觉刺激,产生温度、疼痛等不同感觉。大脑皮层的表面布满深浅不同的沟或裂三个沟:中央沟、外侧裂、顶枕裂两个回: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四个叶:额叶、颞叶、顶叶、枕叶言语区三个重要区域:1) 布洛卡区,在左半球额叶的后下方,靠近外侧裂。功能:主要掌管言语的运动。 若布洛卡区受损就导致运动性失语症,表现为说话费力。2) 威尔尼克区,在颞叶上方、靠近枕叶处。功能:主要与理解I l 头言语有关。威尔尼克区受损将引起听觉性失语症。3)角回,在顶叶与枕叶交界处。功能:是言语的视觉中枢。若角回受损将出现视觉性失语症或失读症。后来的研究表明角回还与口头函言和书面语言的转换有关。2、小脑功能:与大脑皮层的运动区共同控制肌肉的运动,调节身体的姿势,维持平衡。脑干维持个体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等重要生理功能,均与脑干的功能有关。间脑丘脑的功能: 传递感觉信息, 是皮层下高级的感觉中枢,除了嗅觉,各种感觉都要在丘脑交换神经元在传导到大脑。第三章行为的动力一、需要的含义需要(need)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 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二、需要的功能人类行为的一切动力都起源于需要,需要是人动力的源泉。对象性、动力性、社会性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一)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本内容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 Abraham H. Maslow ,1908-1970 )的需求层次论可谓独树一帜,是最富影响力的需要理论。 他将人类多种多样的需要归纳为七个基本的层次。1、生理需要。指维持生存及延续种族的需要。2、安全需要。是指希求受保护与免遭威胁从而获得安全感的需要。 典型的安全需要有: (1)生命安全。(2)财产安全。(3)职业安全。3、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是指在生理、安全、归属和爱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产生的对自己社会价值追求的需要,包括自尊与他尊两个方面。5、求知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又称认知和理解的需要,是指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 理解及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审美的需要是指对对称、秩序、完整结构,以及对行为完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即指个人渴望自己的潜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需要。自我实现需求、 审美需求、求知需求是成长需求;尊东的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安全需求、生理需求是基本要求。(二)马斯洛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1、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2、各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3、七个层次可概括为两种水平。马斯洛认为,前四种需要即从生理需要到尊重的需要属于基本需要,后三种即从求知的需要到自我实现的需要称为成长需要。(三)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简要评价其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注重社会正常人的需要,因此它具有普遍性。 他的理论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的引用。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一个严格组织的层级系统。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比较客观、准确地揭示了人类需要产生的客观规律。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马斯洛脱离现实社会生活实践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去看待人性, 将人的社会性需要也看成是与生俱来的潜能, 将人类的一切需要都看成是由潜能决定的,因此降低了社会生活环境在人的需要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马斯洛强调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但没有充分认识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3、马斯洛是一个人本主义者,他的许多概念是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 而未能顾及这些概念的现实社会内容。一、动机的含义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推动力。动力产生的心理过程失衡需要内驱力动机行为目的均衡新的失衡需要与动机的差别1、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是动力的源泉)2、动机的对象性更强 (需要的对象没有一个特定的指向)3、动机的行动性更强(诱因出现,需要被激活)二、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引导功能、维持和调节功能三、动机的分类1、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根据动机的起源来划分)生理性动机 :又称原发性动机、原始性动机、生物性动机,是以生物性需要为基础的动机。如:饥饿、渴、性、睡眠、母性等动机。社会性动机 :又称继发性动机、习得性动机、心理性动机,是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的动机。如:兴趣、成就动机、权力动机和交往动机等。2、物质性动机和精神性动机 (根据对象的性质)3、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根据影响范围和持续作用时间)4、无意识动机和有意识动机(根据对动机内容的意识程度)5、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根据动机在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大小)6、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根据动机的起因)7、正确动机和错误性动机(根据动机的正确性和社会起因)四、动机冲突动机冲突或动机斗争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出现的彼此不同或相互抵触的动机, 因不可能都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矛盾心理。动机冲突的种类:双趋、双避、趋避动机冲突。一、强化动机理论理论基础: 认为人类一切行为都是由刺激( S)反应( R)构成的,将人类行为的动力归结为强化。外部强化和内部强化; 外部强化过分强调引起行为的外部力量,会忽视甚至否定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强化物是指“是反应发生概率增加或维持某种反应水平的任何刺激” 。4 种行为改造策略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5 种时间强化安排连续强化、固定间歇强化、固定比率强化、可变间歇强化、可变比率强化强化和惩罚的区别强化是提高目标行为的反应频率; 惩罚是降低行为的放映频率二、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有两个成分, 即希望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成就动机的强度等于希望成功的动机与避免失败的动机的强度之和。成就动机在教育中的启示:在教育活动中, 要调动力求成功者的积极性, 就应当提供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 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他们的学习动机;而对于力求避免失败者, 则要安排少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环境, 如果小有成功便立刻给予奖励或强化,评定分数也要适当放宽, 并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指责其错误。应该说力求成功的动机比避免失败的动机具有较大的主动性。 因此,对学生除了尽可能让他们避免失败之外,还应立足于增加他们力求成功的成分,使他们不以避免失败为满足, 而应以获取成功为快乐,这样才能真正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三、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 韦纳(B. Weiner )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同时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归因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1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2根据行为者当前的归因倾向预测他们以后的动机3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4长期消极的归因会导致习得性无助感习得性无助感是指因一系列失败经验而造成的无能为力的绝望心境。习得性无助感的表现: ()动机降低()认知出现障碍()情绪失调自我效能的定义: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1个体成败的经验:直接经验与替代性经验2个体的归因方式学习动机的激发:1、设置合理目标2、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3、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4、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5、科学运用竞争和合作6、向学生表达明确可行的期待7、增强自我效能感8、进行归因训练(一)注意的含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与集中性。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但总是和心理过程紧密联系,作为心理活动的调节机制存在。(二)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主要有: 刺激物的特点, 如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之间的对比、 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新异的刺激物等;人的主观状态,如人的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等。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方法有: 对活动做深入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合理组织活动等。(三)注意的特征1注意的稳定性概念:是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同注意稳定相反的状态是注意分散(分心)。2注意的广度概念:也叫注意的范围, 是指同一时间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 知觉对象的特点、 个人知觉活动的任务和个人知识经验等。3注意的分配概念: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这是注意在效率上的特征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心二用” 。注意分配的条件: 首先,同时并列的两种活动必须有一种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 其次,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 有联系的活动便于分配,如,自弹自唱,边歌边舞 。4注意的转移概念:指注意的中心根据新的任务, 主动地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对象或活动上去。影响因素:注意转移的快慢和难易取决于原来注意的紧张程度和引起注意转移的新对象(新活动)的性质。同时,注意的转移还与个体的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有关。 不同于注意的分散和注意的分配。( 四) 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运用生动的语言和表情尽量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提高板书技巧丰富教学内容运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2、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要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强化课堂调控的手段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一)感觉的含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感觉的特点:感觉必须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感觉反应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而不是整体属性。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二)感觉的意义1、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2、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3、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人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三)感觉的种类: 1、外部感觉:接受外部的刺激,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2、内部感觉:接受身体内部的刺激,运动绝、平衡觉、内脏感觉。1、视觉的适应刺激人只能看到一定范围的光波, 波长为 400-760 毫微米的电磁波, 从长到短,人眼可见光红橙黄绿蓝靛紫。锥体细胞与棒体细胞的特点、功能:锥体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中央窝锥体细胞是昼视器官, 在中等与强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主要用于感受物体的细节和颜色。棒体细胞:主要分布在中央窝周围及视网膜的边缘地带。主要用于感受物体的明暗, 不能感受颜色,分辨细节。夜盲:由于视网膜上缺乏棒体细胞。 昼盲是缺乏锥体细胞2、视觉现象 彩色与非彩色颜色的三属性色调:指颜色的种类和名称 ,取决光波的波长对光源来说,占优势的光波的波长不同则颜色不同。对于物体表面来说, 主要是有物体表面对不同波长的光波的反射来决定颜色。明度:指颜色的深浅、明暗程度 ,主要取决照明的强度和反射系数。饱和度 :指色彩的鲜艳程度 ,原色最纯,颜色的混合越多则纯度逐渐减低。3、听觉听觉的 适宜刺激是频率为 1620000 赫兹的声波 ,最敏感频率为 10004000 赫兹的声波声音的三个 物理属性 :频率、振幅、波形频率:发声物体每秒震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震动的物体偏离起始位置的大小。 决定声音的强度波形:声音最简单的形状是正弦波, 由正弦波得到的声音叫纯音。声音的三个 心理属性 :音调、响度、音色物理属性与心理属性对应关系: 频率音调;振幅响度;波形音色二、感觉的测量(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觉是由刺激物作用于某种感官引起的。 但是人的感官只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作出反应; 只有在这个范围内的刺激, 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 这个刺激范围及相应的感受能力, 我们称之为感觉阈限和感受性。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刚刚能觉察出同类刺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感觉出的两个同类刺激的最小差别量。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差别感觉阈限的计算韦伯定律: K= I/I对不同的感觉来说, 的数值是不相同的, 根据韦伯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某种感觉的敏锐程度,韦伯分数越小,感觉越敏锐。三、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后像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是逐渐减弱, 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叫做 感觉的后效 。视觉的后效叫做视觉后像, 视觉后像有两种: 正后像与负后像。视觉刺激的强度与注视的时间增加,后像出现的可能性增加,持续时间也较长。感觉的适应感受器在刺激的连续作用下(刺激强度不变) ,感觉会随刺激时间的延续而逐渐发生变化 (多数为感受性降低,甚至于消失) ,这种现象叫作 感觉的适应 。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的适应明显,但痛觉、听觉很少有适应现象。视觉适应:明适应(感受性降低) ,暗适应(感受性提高)。感觉的相互作用对比在同一感觉器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 感觉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如视觉对比。刺激的性质相反而在空间或时间上接近, 往往会产生非常突出的对比效应。联觉:一种感受器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一种不同的感觉。一、知觉的含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感觉是对刺激的觉察, 知觉则是将感觉信息组成有意义的对象,是对刺激的解释。二、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 整体性2、知觉的 选择性3、知觉的 理解性4、知觉的 恒常性三、知觉的类型1、空间知觉 :人脑对物体空间特征的反映a、形状知觉 :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射的形状、眼睛观察无提示沿着物体的轮廓进行运动的动觉给大脑提供物体的形状的信息。b、大小知觉 :物体在视网膜上视像的大小c、方位知觉 :物体所处空间位置和方向的知觉d、深度知觉 :又叫距离知觉和立体知觉。 外部世界在视网膜上的投影是平面的二维视像 ,但却能被知觉为三维的图像, 并对图像的远近距离做出正确的判断, 这些使人产生深度知觉的线索叫做深度线索。深度知觉的三个线索:生理线索(肌肉线索)双眼线索双眼视差是深度知觉的主要线索。单眼线索(经验线索)2、时间知觉 :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3、运动知觉 :是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a、真动知觉 b、似动现象 c、运动幻觉4、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错觉的种类:大小错觉、形状和方向错觉、形重错觉、运动错觉四、知觉的组织原则: 邻近性、相似性、对称性、封闭性、朝向相同、简单性一、记忆的含义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指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心理经验的心理过程。二、记忆的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性质:从信息加工的观念来看, 记忆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编码:就是对外界的信息进行形式转换, 以便能很好地存储到头脑中。三、记忆的种类按记忆的内容来划分 :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主要内容的记忆。逻辑记忆:以概念、公式和规律等逻辑思维过程为内容的记忆。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运动记忆: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情节记忆:对个人亲身经历过的, 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发生过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根据事物的性质来划分1、陈述性记忆:对有关事实或事件的记忆,有关是什么的记忆,通过语音的承受可以获得。2、程序性记忆:有关如何做事情的记忆。需要多次尝试和练习才能获得。四、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p126)感觉记忆(又叫瞬时记忆、感觉登记)指当感觉刺激停止后头脑中仍能保持瞬间映象的记忆。该记忆保持的时间以毫秒记, 视觉感觉记忆作用时间约 0.5 秒,一般可保持 300 毫秒。声像瞬时记忆可以保持 4 秒左右。感觉记忆时间虽短, 但为进一步信息加工提供了可能。感觉记忆的编码:按刺激物的物理特征进行编码。感觉记忆的容量视觉感觉记忆,若以字母为材料,其容量约为5-9 个字母。听觉感觉记忆的容量为 5 个字母左右。短时记忆(工作记忆) :是指信息保持在 1 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接受来自感觉记忆中的信息, 并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进行有意识的加工。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 约为 72 个组块。组块:熟悉的认知单元。复述是短时记忆保持及进入长时记忆的重要机制。短时记忆的编码:主要采用听觉编码。短时记忆的遗忘消退理论:遗忘是因为记忆痕迹得不得强化, 记忆是时间的函数。干预理论:遗忘是由于记的材料收到了其他材料的干扰造成的。短时记忆的遗忘主要是由于干扰因素造成的。长时记忆:指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长时记忆是一个真正的信息库, 容量巨大,并可长期保持。长时记忆的容量没有限制。长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主要采用语义编码五、遗忘的规律及原因遗忘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能重现或再认或者是错误地重现和再认的现象。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发展的基本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速度是先快后慢。遗忘的原因有课呢个事记忆痕迹的消退,也有可能是受其他信息的干扰。六、影响遗忘的因素遗忘进程受时间因素的制约。识记材料很重要时,一般不容易遗忘。识记材料的性质对遗忘进程有影响。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对识记效果都有很大影响。过度学习是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背诵后仍继续学习。过度学习 150时效果最好。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对识记也有重要的影响。一、思维的含义及特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间接概括的反映。思维与感觉、知觉、记忆一样,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活动。不过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外部属性和外在联系,属于感性认识阶段; 思维则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利用记忆中介作用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地反映, 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属理性认识阶段。因此,思维是更复杂、更高级的认识活动。思维的基本特征:1间接性2概括性3、对经验的改组二、思维的过程1分析和综合2比较 3抽象和概括 4具体化三、思维的类型1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或思维形态的不同,思维可分为三大类:动作思维是在思维过程中以实际动作为支持的思维。(0-3 岁的小孩)形象思维是用表象 (人头脑中的形象) 来进行分析、综合、概括的过程。 (3-6 岁小孩)抽象思维则是以概念、 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 是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的认识过程。(11-12 岁才发展起来)2根据思维时是否具有或遵循明确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则:形式逻辑思维是指有明确的逻辑形式, 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的思维。非形式逻辑思维是指不具有明确的逻辑形式或不遵循明确的逻辑规则的思维。3根据思维过程中的指向性不同集中思维(也叫辅合思维) 是指思考中信息朝一个方向聚敛前进, 从而形成单一的、 确定的答案的认识过程。主要功能是求同。分散思维是指思考问题时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新信息, 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 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做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 主要功能是求异与创新四、分散思维的测量: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一、概念的含义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关键的、 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最基本的单位。如:铅笔每一个概念都包含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 内涵是概念的质,即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指概念的量,即概念的范围。二、概念的形成与掌握概念的掌握:只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忽的和运用人类已经积累起来的、现成的经验。概念的形成:也成概念学习, 指个体掌握概念本质属性的过程。三、概念形成的策略:保守型聚焦推理:从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 或者根据一般原理推出新结论的思维活动。六、问题解决定义:由一定情景引起,按照一定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和技能, 经过一定的思维操作使问题解决的过程。从信息加工观点来看,一个问题可分3 个部分:(1)初始状态;(2)目标状态;(3)认知操作。问题解决的具体策略:算法策略:随机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启发式策略:人们根据一定的知识经验进行问题解决的方法。八、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问题的表征方式 、原型启发、迁移的作用、定势的作用、功能固着、情绪与动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合、 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合系统。言语:运用符合交流思想的行为, 即理解语言和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过程。语言的结构:1、从低到高包括:音位: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元音和辅音)如 da语素:语言当中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 是词的组成单位,也叫词素词:语言当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词根和词缀)短语:句子:可以独立表达比较完整语义的语言的结构单位。2、语言规则:语音规则、构词规则、句法规则(一)情绪的含义情绪:是人类对于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包括以下含义:(1)是主观的一种态度体验;(2)生理唤醒; (3)伴随外部表现。表情: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二)情绪的功能: (1)适应功能 (2)动机功能 (3) 组织功能 (4)信号功能 (5)影响身心健康(三)情绪的分类1根据情绪的演化过程或刺激类型将情绪分为六类第一类:原始的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四种形式第二类:由感觉刺激引发的情绪:疼痛、厌恶和轻松第三类:与自我评价相关的情绪: 成功感与失败感、骄傲与羞耻、内疚与悔恨第四类:与别人相关的情绪:爱与恨第五类:与欣赏相关的情绪:惊奇、敬畏、美感和幽默第六类:最为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2从情绪的时间序列性或刺激物属性的角度将情绪分为五类情调:伴随着感觉而产生的情感。激情:持续时间短,表现剧烈、失去自我控制力的情绪。心境: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应激: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情操:人对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的东西所怀有的复杂情感。(四)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1)情绪指感情的活动过程; 情感指某种体验和感受,常用来描述稳定的有社会意义的感情。(2)情绪具有一定的情景性、 激动性、暂时性;情感具有一定的深刻性、稳定性、持久性2、联系( 1)稳定的情感在情绪基础上形成,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 2)情绪离不开情感,情绪变化反应情感的深度(五)认知对情绪的影响(一)何以能影响:1感觉是诱发情绪的首要条件。2记忆与想象决定着情绪。3注意与思维也决定着情绪的产生与表现。(二)怎样影响:1、对情绪刺激的评价和解释2、对引起唤醒原因的认知分析3、对情绪的命名以及对所命名的情绪的再评价(六)情绪对认知的影响情绪对认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情绪具有: 1动机性功能 2信号性功能 3感染性功能心境对记忆的两种影响方式:( 1)心境依存性记忆效应( 2)心境一致性记忆效应一、二因素论代表人物 :英国心理学家和统计学家 斯皮尔曼 。主要观点:智力由两种因素组成。 一是一般能力或一般因素( General factor ),简称 G 因素,它是人的基本心理潜能(能量) ,是决定一个人能力高低的因素。一是特殊能力或特殊因素( specific factor ),简称 S 因素,它是保证人们完成某些特定的作业或活动所必须的。二、群因素论主要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主要观点:提出七种平等的基本心理能力( 1)语词理解( 2)语词流畅 (3)计算( 4)空间知觉( 5)记忆( 6)知觉速度( 7)推理三、三维智力结构理论主要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主要观点:智力结构应从操作、 产物和内容三个维度来考虑。智力的第一个维度是操作,即心理活动或过程。操作分为五种:认识、记忆、发散思维、集中思维(聚合思维)和评价。智力的第二个维度是内容, 即活动对象和信息材料的类型。内容有五种:视觉、听觉、符号、语义和行为。智力的第三个维度是产物, 即信息加工所产生的结果。产物有六种: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换和蕴涵。四、多元智力理论主要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主要观点: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符号系统。加德纳所提出的七种智力是( 1)语言智力;(2)逻辑数学智力;(3)视觉空间智力;(4)音乐智力;(5)身体动觉智力;(6)人际智力;(7)自知智力;(8)认识自然的智力五、三元智力理论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主要观点:认得只有是由三部分控制的理论, 即成分智力、背景智力和经验智力一、斯坦福比纳量表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是比纳和西蒙于1905 年编制的,该量表被称为比纳西蒙量表。 1916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推孟修订比纳西蒙量表,称为斯坦福比纳量表。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中的智商( Intelligence Quotient ,简称 IQ )是智力年龄与实足年龄之比,也称比率智商。计算公式为:MA (智力年龄)IQ( 智商 )100CA (实足年龄)二、韦克斯勒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有三种: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WAIS ),评定 16 岁以上成人的智力;韦氏智力量表(WISC ),评定 616 儿童的智力; 韦氏学前儿童智力量表( WPPSI ),用以评定 4 6岁半儿童的智力。韦氏智力量表的重要特点是: 它废除了智力年龄的概念,保留了智商的概念。 但在韦氏量表中的智商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比率智商了, 而是离差智商。离差智商以智力的正态分布曲线为基础, 将人们的智商看做是平均数为 100、标准差为 15 的正态分布。它表明被试的分数相对地处于同年龄标准化样组的均数之上或之下多远。其计算公式为:离差智商 10015Z离差智商克服了比率智商的不足, 即不会再由于一个人的智力年龄和实足年龄的不同步长, 而出现年龄越大智商越低的现象人格定义:是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及其相应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三层含义:第一,人格通常是反映一个人外在的行为模式。第二,人格更是指一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第三,人格就是这样一种蕴蓄于中、 形诸于外的统一体,这种统一体往往由一些特质所构成,如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元认知与智力开发元认知就是对认识本身进行反思的一个知识系统,即对认识的认识。元认识结构包括三个方面: 元认识知识, 元认知体验和元认识监控。 元认知对智力开发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认知活动的监控上, 元认知的培养可以作为智力开发的突破口和关键环节。自我效能感与智力开发( 1)激发智力活动;( 2)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3)控制学习行为。一、人格的界说人格是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及其相应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包含三层含义:第一,人格通常是反映一个人外在的行为模式。第二,人格更是指一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第三,人格就是这样一种蕴蓄于中、 形诸于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各类标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