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文化管理中存在主要问题对策

上传人:ly****51 文档编号:76394642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我国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文化管理中存在主要问题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当前我国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文化管理中存在主要问题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当前我国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文化管理中存在主要问题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前我国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的文化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率先走上了改革的道路, 经过二十多年的建立和开展,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建立取得长足的开展,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的文化根底设施的投入也相应有所增加。例如,在省县,近几年全县仅仅是兴建文体活动场所就投入5.8亿,建成各类图书馆室106个,文化活动是198个,体育活动场所1052个1。在省,有些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甚至到达或者超过大中城市的国民收入水平,涌现出像华西村这样的一些典型。 在加强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物质文明建立的同时,社区文化建立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农村广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及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使得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如市浦东的合庆镇,全镇实行播送和电视光缆传输,播送喇叭和有线电视入户率都在90%以上,教育事业蓬勃开展。近年来,镇政府投入教育经费每年要在800万元以上,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稳固率、普及率、小学升学率均达100%,1998年初中升学率达92%,高中升学率达92%。通过这些措施使得合庆镇的居民素质大大提高。 还有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居民大多数从事非农业生产劳动,思想观念进一步解放,市场竞争意识增强,小农生产者的意识随着市场经济的开展被逐渐荡涤,广阔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逐步提高,并且树立了社会主义道德新观念。在看到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的文化建立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不能无视一个事实: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文化管理和整个精神文明建立的现状令人担忧,存在的问题较多,形势依然严峻、任重而道远。其中,最突出的是,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的文化建立、管理以及整个精神文明建立大大落后于物质文明建立。有的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有意或者无意地无视了精神文明的建立,以为经济上去了,一切就都好办了,导致了在市场经济开展过程中社区文化建立的滞后甚至倒退。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农村文化机构的滑坡。全国有3505个乡镇没有文化站,大局部省的乡镇文化站处于瘫痪和半瘫痪的状态。例如,据中国文化报1994年2月6日报道,省虽然拥有在册农村集镇剧院831个,但能开展活动的仅70个2。有些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在规划建立中,由于在市场经济思想的指导下,大批商业、工业企业建立侵占了文化根底设施的用地。即使现有的文化设施能够运转和发挥功能,也无法适应新的形式。随着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的居民的物质生活日益富裕,人们越来越转向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而目前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中的大局部文化建立根底设施落后,难以满足居民的需要。 第二,社区的观念文化落后,一些人的道德有所颓废。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在近年的开展势头非常迅猛,农村城镇化成为许多农村社区开展的根本模式,大量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参加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居民的行列。但由于农民受传统的小农意识影响,再加上本身的文化等素质不高及缺乏必要的教育,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在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居民中普遍盛行,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居民的集体主义观念越来越冷淡,损人利己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中很多居民被暂时的眼前利益所迷惑,奉行金钱至上的原则,无视了对自身及下一代的教育投资,有些地方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居民的文化素质下降趋势。 第三,对社区文化的监管无力。在全国的大中城市,各级政府部门都设立有专门的精神文明办公室和文化管理部门,指导社区文化工作的开展,但在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中几乎没有统一的组织和机构来领导和管理社区的精神文明建立和文化建立。加上,社区中的居民出生和生长在在农村地区,思想比拟复杂,导致社区稳定、有序的秩序难以形成,造成了社区的精神文明建立出现了真空。 第四,各种落后的丑恶现象孳生蔓延。由于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文化生活贫乏,业余生活比拟单调,集镇上的赌博、行骗、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封建迷信、淫秽录像放映、效劳等不安康的活动乘虚而入;死灰复燃的邪教如+又在社区中蔓延。这些丑恶现象严重泛滥,危害了农村的社会治安。在、等省的一些开放地区,许多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名义上办起了各种度假村,实际上专门提供各种效劳和赌博场所。 第五,不良生活习惯继续存在。对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的居民行为修养的教育和宣传不够,许多居民仍然保存着农村里不文明的生活习惯;不讲卫生、乱倒垃圾等行为频频发生,有的居民随手将垃圾倒入河道、路边等地,村前宅后垃圾成堆,河道污染严重,造成了整个社区的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就拿来说吧,在城郊结合部及一局部地区还比拟突出地存在着村镇布局凌乱、环境脏乱差、管理十分薄弱等问题。从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文明程度和人的生活习惯来看,这与现代化的社区管理目标相距甚远,尽管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它们的习惯、观念、生活方式、修养还没有现代化。 第六,与城市社区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的文化建立和管理的状况令人担忧,与城市社区相比,距离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拉大。例如,郊区的农村有2900多个行政村,200多个乡镇,在农村精神文明建立的创立过程中,第一批被批准为市级文明村镇的仅有71个其中文明镇21个仅占总数的2%左右,也就是说还有98%的村镇还没有进入市级文明村、文明镇的畴。更为突出的是,在文化设施的差距上几乎是天壤之别。各种文化根底设施建立工程,配套的硬件建立都几乎被选择在大中城市,而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文化设施建立根本没有被纳入考虑之中。从目前来看,几乎所有工程,包括国家重大根底设施建立都到县级城市为止,小集镇跟整个农村地区一样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总而言之,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精神文明建立的落后局面是相当令人担忧的,它成了一个很大的盲区。我国8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如果这些社区的文化管理不跟上去,会大影响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如何解决上述这些问题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首先必须解决认识上的问题,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村和小城镇社区的文化建立与管理的重要战略意义。加强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的文化建立和管理,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特别是农村现代化的需要。中国的13亿人口中,有9亿多是农民,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要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必须实现农村现代化,否则现代化宏伟目标无法实现。正如专家所指出的,中国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农村现代化。3而农村要想实现现代化,必须从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建立着手,因为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是乡村城市化、现代化开展的必然之路。 从提高人的素质角度看,加速整个农村社区的文化开展和管理,是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居民,以符合经济开展的要求和适应时代开展的需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开展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对人们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中国80%以上的居民是农民,提高人的素质,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的素质。要提高农民的素质,就必须以抓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的居民素质为突破口。社区文化建立归根到底是人的建立问题,所以应把它当作一门关于人的科学来研究4。在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的精神文明建立中也是如此,应当把它看成是提高小集镇居民素质、提高整个农村居民素质的根底性工作。 第二,农村社区的文化开展应当以小集镇为辐射中心,把小城镇的社区文化开展放在优先位置。也就是说,在开展农村社区的文化时,可以先以农村地区的小集镇为优先开展中心,然后以这些小集镇的文化开展去带动整个农村地区的文化进步。列宁曾说: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5同样,在农村社区的开展过程中,也要以农村地区的城市小集镇为中心。 根据国际社区开展的经历,优先开展农村地区的小城镇社区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全国有成千上万个小集镇,它是连接农村与城市的中介地带,对于维护农村稳定,缩小城乡差异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在农民的心目中,县城、大中城市总是离它们非常遥远。但是,小集镇却是它们身边的城市,赶集、文化消费、承受略高的文化教育初中以上都是在小城镇里。因此,小城镇社区实际上是农村社区的一局部,它对于维系农民的感情,让农民感受改革开放的成就,都是决定性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小城镇的社区文化建立与管理可以为整个农村社区起到示的作用,也有利于农村的稳定。由于经济开展等诸多原因,直接在农村地区进展大规模的文化建立,有很大的困难,或者是不可能的,甚至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农民的文化需求主要是靠小集镇来满足的。特别是,重大文化设施建立,直接放在农村并不适当。所以,70年代以后,许多兴旺国家注重城镇建立,提高小城镇的生活质量,稳定农村人口,阻止农村人口过度涌向城市,优先开展小城镇已成为国际开展的共识。6 第三,应当大力借鉴城市社区文化开展的经历。目前城市社区的文化建立取得很大进展,给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提供了示作用。一方面,由于大量民工涌向城市,亲眼目睹了城市社区文化建立带来的实惠,使得他们对此有了向往和羡慕的倾向;在21世纪的今天,由于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群众媒体的广泛传播以及广阔居民积极参与市场经济,使得居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和意识增强,他们真正成了文化建立的生力军,这些为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的文化建立提供了群众根底。另一方面,城市社区的文化建立取得了丰富的经历,能为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文化建立提供技术指导。在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文化建立过程中可以利用这些经历,减少探索和失败的弯路,以便加快文化开展的步伐。 当然,在开展农村的社区文化时,尽管有城市社区文化建立的经历和现成的模式作为参考,但是由于两种社区本身有差异性,因而我们在加强农村文化建立中不能照搬照抄城市社区的模式,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将城市社区建立的先进经历和模式创造性地运用到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建立中去。现代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是一种比农村社区高一层次的社会实体的存在,这种社会实体是一批并不从事农业生产领导的人口为主体组成的社区,无论从地域、人口、经济、环境等因素看,它们既具有与农村社区相异的特点,又都与农村保持着不可缺少的联系。7一方面要借鉴城市社区的经历,另一方面又必须根据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的特点,走出适合自己的路。而且每个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又都有不同的实际情况,应当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去寻找开展的方式。 第四,现代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精神文明建立,需要加快社区领导和组织体制的变革。目前现代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中的管理模式是那种方案经济时代里的僵化模式,很难适应时代开展的需要。因而可以在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中,根据地域的大小、人口的多少设立一些街区居民或者村民文化工作队等自治性组织,让社区居民参与到这些组织中去,管理自己的文化事务,发挥居民的主动性。乡镇政府转变工作观念,设立专门的社区文化领导部门抓文化建立。例如,奉贤县洪庙镇的经历就值得借鉴,他们组织管理队伍,落实管理措施,建立集镇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把环境卫生、绿化、方案生育、社会治安、文化教育分成五大块,把每块工作的任务落实到具体职能部门,定指标,抓考评。政府工作方式应该由领导转为效劳,即为居民的文化生活提供效劳。 第五,农村各级政府应加大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文化根底设施的投入,进展合理的规划,确保文化根底设施落到实处。省江阴市周庄镇在这方面做得较好,他们根据开展小城镇、城乡一体化的精神,邀请交通大学专家对周庄镇总体规划进展了修订和完善,确定了村镇道路的根本框架,包括划定小区功能,还适当留有公益性建立的空间,全面推进碧水工程。政府还可以引导居民大力开展经济,发动广阔居民与政府共同出资兴办文化根底设施,力争使根底设施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挖掘居民积极参与根底设施建立的潜力。同时加强对根底设施的管理,提高利用效率,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需要。 第六,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文化建立重在管理。政府可以利用中小学校、文化馆、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对社区居民进展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在现时代可以加强居民关于信息网络等先进的科学知识教育,提高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加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对他们进展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提高它们的观念文化水平。农村的小城镇社区局部居民从事非农业生产,比方工业、效劳业等行业,因而有必要加强居民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教育的同时还可以利用法律和制度来加强管理,首先要加强法制建立,做到依法治街,运用法律、法规、街规、民约来规居民的行为。比方奉贤县洪庙镇,他们提出抓制度建立,规人的行为抓社区活动,提高人的素质。并且从制度建立着手,先后制定了洪庙镇居民卫生须知、洪庙镇新风户、文明家庭评比制度、洪庙镇居民须知、精神文明考核细则等一系列规居民行为的制度,深入持久地开展新风户评选和抓家庭建立,建文明家园活动。最终把社区的观念文化、行为文化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 第七,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文化建立的手段要多样化,要讲究艺术,注重实效。可以采取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快社区文明化的进程。江阴市在增强农民的文明意识,引导农民辞别千年陋习的活动中,层层开展教育培训并举行10万人参加的知识竞赛和辞别陋习,走向文明万人签名仪式,这些活动取得的效果非常明显。在精神文明建立中,充分发扬,发挥广阔居民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涌跃地参与到各项文化建立活动中去,使他们在活动中潜意识地去承受文化的熏,提高居民自己的文明素质。浦东合庆镇注重发挥居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组织居民先后建立了民乐队、文艺队、拳操队、腰鼓队、舞蹈队等八支队伍,队员总数到达500多人,还在全镇建立了20多个活动点,不断开展各项活动,形成了大型小型一起开展,干部群众一起参与,组织措施一起落实,两个文明一起提高的良好气氛,这就使得居民的文明素质大大提高。 总之,我们在现代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建立中要更新思想、转变观念,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策略,提高社区文化建立和管理的水平,加快农村现代化建立的进程和步伐,确保中国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顺利实现。 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通鉴,中国方正1997年版,第1169页。2 锋: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人民1994年版,第236页。3 锋: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人民1994年版,第69页。4 社会科学学会联合汇编: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建立,1998年版,第74页。5列宁全集,第19卷,第64页。6 锋: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人民1994年版,第442页。7 费孝通:小城镇、大问题,载小城镇四记,新华1985年版,第4849页。. 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