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谈小学语文考试现状及转变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5979839 上传时间:2022-04-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谈小学语文考试现状及转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谈小学语文考试现状及转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谈小学语文考试现状及转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考试之 “本色回归”谈小学语文考试现状及转变在今年的全国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中,语文考试被上海4所高校完全或部分排除在考试范围之外。与此同时,有的高校明确规定报考考生不分文理,必须进行英语、数学考试。此事在社会上引起热议,作为国内所有升学考试必考科目的语文,为何遭到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拒绝”? 面对当今语文考试“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内,轻课外;重量评,轻质评;重结果,轻过程;重甑别,轻发展”的现状,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思考的是:语文考试如何能真正能反映出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让语文考试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理论学习及反复思索,笔者认为我们该还语文考试以本色,从考试目的、考试内容、考试方式、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六个方面,让其回归到真正有益于学生语文学习的轨迹上。一、由“定位”转向“发展” 考试目的回归【现状分析】:对照课标,语文考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但当今语文考试往往是统一命卷,统一标准,统一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现在的小学语文考试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使语文考试发挥不了应有的导向、检测、激励、改进等作用。使得语文考试的最终目的停留在了“定位”,固定好学生的地位,只有所谓的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之分。一些学生只能在每次考试之后等着接受批评,而那些优秀的学生总是高高在上,不再勇往直前。【转变措施】:1调整目的意识,呵护主体差异。2建立学生个体发展曲线,关注学生个体的纵向发展。3强化考试评价的激励导向。4结合反思,促进个体语文素养的发展。二、由“点”及“面” 考试内容的回归【现状分析】:语文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 在考试内容上应避免把知识点分成细碎的、枯燥的去考查学生,可以使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的现状,从整体上来考查学生所掌握的语文知识及能力。以往的考试往往侧重于各类知识点及字词句等书写、及死记硬背的积累能力,试题常常局限于某一个方面能力的考察,忽视了语文综合能力的考察。语文综合能力是指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言,应该是全面的语文能力、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而不是语文知识点的掌握多少。【转变措施】:我们应将考察烦琐的知识点向考察语文综合能力转化。1. 知识与能力的整合 知识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掌握语文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形成语文能力。恰当的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重视知识的积累,突出能力的考察是语文考试努力的方向。2积累与运用的整合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能力。而积累是基础,是前提,是手段;运用才是目的。我们在考试内容的确定上应该顾及彼此,让两者相辅相成,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例:古诗词的积累运用: 直接积累:( ),西出阳关无故人。 理解型运用: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中,表现作者与友人依依惜别的诗句 是: , 。 情境型运用:当我们面临分别时,也许会有岑参“ , 。”的依依不舍,也许会有王维“ , 。”的殷切劝告。 归类积累运用:诗言志。曹操在观沧海中表达了“老骥伏枥, 。”的心声,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表达了“人生自古谁无死, ”的心志,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表达了“ , 。”的心愿。此类考试内容,体现学生思维过程,即促进积累的迁移。3过程与方法的整合 考试应关注学生语言感受到过程及理解的方法。在阅读理解的试题中,应当在这一方面有所整合,关注对学生学习、阅读方式方法的引导。让考试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检验,更是学习方法的导向。4课内与课外的整合 课标提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要“链接生活”, 我们的语文考试内容也应关注学生的生活,加强试题和学生生活及社会的联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选择合适的材料,题目尽量以生活中出现的实际情景为背景,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可以与人进行情感沟通、思想交流,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三下册保护环境主题单元学了本单元的课文你对环保有什么新的认识吗?结合本单元的语文综合性学习,选择你身边的一个与环境有关的事例谈一谈。请选择:垃圾分类、尾气排放、废水排放、绿化比例再如:我能为“书香班级”创建设计两条宣传语。三、由“格式化”到“个性化” 考试方式的回归【现状分析】:一般的语文考试仅仅是指纸笔测试,偶尔进行的口试往往也只留于形式。作为单一的考试形式让语文考试显得有些格式化。一方面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缺乏情趣;另一方面,纸笔测试也往往不能全面显现学生语文能力的掌握情况。往往笔试成绩优异的学生却是不善言谈;而有些学生口若悬河,遇到作文却是草草了事。如何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考试方法,综合应用多种手段让语文考试的真正体现学生已经具备的语文素养呢?【转变措施】:1.“因才施考”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采取不同的考试方式。针对善说不善写的学生,我们可以允许他们作文进行口述,教师让其通过口答的考试方式,对其进行评价。试后给他时间,请他回忆着写下来。针对学困,教师可以允许他们在考试时适当使用工具书辅助完成答卷。针对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教师可以允许他们不做基础题。2. 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口试可以复述课文片段;可以进行一个场景交际;可以先听后说,如听录音片段,谈自己的理解及感受;可以先做后说,如语文综合性学习后的汇报展示;可以即兴演讲等等。在此过程中,考察评定学生语言积累、表达能力、参与态度、是否善于倾听等语文能力。3提倡“选考”。语文考试也要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特点选择发展方向,积极主动的发展自己的语文特长。例如语言表达比较欠缺,而书面表达时思维严谨的学生可以选择口试,以提高表达能力,当然也可以反过来选择笔试,体验成功的快乐。近期成绩比较出色的同学可以选择免试,利用省下的时间多看书补充课外知识。当然,教师也可以每一次考试出不同形式、难易不等的两到三份不同的试卷A卷、B卷、C卷,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一份试卷来答,获得相应的分数,得到成功的体验。四、由“单一化” 到“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回归【现状分析】: 一般,考试结束后的评价权就完全掌握在老师的手里。学生只能干等着老师的“评判“。即使考完了,仍旧忧心忡忡。特别是自知发挥不好,已经考砸了的学生更是希望老师永远改不完那份试卷,就不用面对考砸的分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备。因此,惧怕考试、视考试为畏途是绝大部分学生都具有的普遍心理。我们应该思索如何让学生来评价自己的考试,让学生自主评价的过程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一个“被动参与”的考试过程。让评价主体回归本色,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转变措施】:由单一的教师评价向师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语文考试应建立起自评、互评、共评的多元立体反馈机制。 传统的语文考试,总是由教师作为“判官”,学生考完后,忐忑不安地等待老师批阅的结果,接着就是批评、订正,学生始终处在被动的位置上。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语文考试也同样如此,作为学生辅助者、引导者的教师不该主观地以简单的对错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应帮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对待考试,让考试成为学习的方式之一。可以由独立自评、生生互评、小组评价、师生共评等等,当然也可以把以上形式相互整合,例如:考试结束后,学生自己先进行分析、总结,查找资料,剖析考试中的优劣得失;其次,可安排小组进行相互批阅、评价;接着,教师对卷内题目进行分析讲解,学生可以随时质疑;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考试的得失及原因,再次进行自我评价;最后教师进行综合评价,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进一步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把握其清晰的脉络,获得更具指导意义的考试评价信息,从总体上把握考试。具体流程如下:自我评价、批阅 再次考试(原卷) 小组批阅、评价再次进行自我评价 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评价、分析五、由“束”到“放”评价标准的回归【现状分析】:新课程要求我们的语文考试应鼓励学生具有独立思维、独立见解、勇于创新的精神,避免使学生如同生产车间制造的“标准件”一样被“格式化”。中低年级,语文考试求同思维的因素较多,诸如读标准音,写规范字、词等等,但是随着语言文字训练的深化,高年级的语文考试求异思维的因素越来越多。语言文字的独创性、多样性、模糊性、答案的不唯一性将会在未来的考试中越来越得到重视,读书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鉴赏要有自己独特的品位,写作要有自己独有的风格等等。同时,语文考试评价还应让所有学生能够体验自己语文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所有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尽情地展示自己的语文才能,从而发挥创造力,发展个性。因此我们语文考试的评价标准应该由“束”到“放”。【转变措施】:1.从“标准答案”转向“正确答案”。教师的评价标准应不被“标准答案”所束缚,只要学生能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都应该认为他正确。语文的评价标准不是唯一的,而应该是多元的。2.从“答对”转向“答好”。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往往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很多语文考试题目高段和低段有类似性,而学生的答案往往是相似的,没有因年级的升高而有所质量上提升。 如,要求学生照样子写词语“AABB ABAC” 等,学生低年级写的是“快快乐乐、平平安安、一心一意、自由自在”。再如,让学生写比喻句。 一二年级写:弯弯的月亮像香蕉。落叶像蝴蝶在空中飞舞。(老师表扬。)四五年级还是这几句。(老师仍旧只以对错来判定。)适问: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所提高吗?这样的考试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吗?就同样的内容,学生能造出:深蓝的夜空中挂着一弯金黄的月亮,多像只熟透了的香蕉,似乎还能闻到它的香味呢!这样的句子老师评价为:造得好!我们的语文评价标准就应该由“对”转为“好”。3.从“唯一”转向“专属”。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我们的评价标准不能是唯一的、统一的,而是每个人有各自专属的标准。如同样的答案,对于后进生而言可以加分,而对于优生而言则不能加,让他们有各自奋斗的目标。六、由“静”到“动”评价方式的回归【现状分析】:现行的评价方式往往是 作为小学生语文学习生命的最初权威指引者,我们应该理解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淡化语文考试对小学生的甄别评价方式,呵护孩子生命的健康发展。【转变措施】:1.静态评价向动态发展转变。为每个学生制定各自发展的框架结构,让他们有各自发展的目标,体验成功的欣喜。这个框架结构可以以分数为标准,也可以以达成的能力为标准。当然,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特别是中差生,这个目标可以是易达成的。例如:“爬格子”框架图蒋杭杰钱宇磊茹益晨陈泽楷傅宇航姚梦倩张一茅烨琳陈恬陆梦溪方式一:分类评定 把以上框架图制作为若干个,作为语文测试的分类评定,如:读音掌握、字词书写、句段积累、阅读感受、修辞方式、习作能力等,只要自己哪一方面有了进步,就可以前进一格。把以上内容分类分框架进行评定,可以看出自己在各方面的发展情况。方式二:综合评定 各项内容都反映在同一张表格中。能反应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状况。2分数、等级评价向评语转变。教师亲切的话语比冰冷的分数、等级更能触动孩子的心灵。如:“孩子,虽然这次分数不高,但看得出,你做题时的态度很认真,这一点你进步了。”“看,又被粗心盯上了吧?加油,甩掉它!”“你还没和生字宝宝成为朋友哦,多去看看它们吧!”“再把这段话读几遍,你能做得更好。”“你得好好努力喽!”3终结评价向选择评价转变在具体评价过程中,教师不作单一的终结性评价,而是允许学生同一份试卷多次考试的要求,以最好的成绩给学生记分,将考试的过程变为不断激励学生上进和发展的过程。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对提高学生考试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非常有效。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教学要从单纯地传授语文知识转变为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而我们现今的教学、考试模式一直背其道而行之。只有改变现今的考试模式,才能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让语文考试回归本色,让语文教育的原点回归到生命的轨道吧!参考文献: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3、浅析目前课程评价及考试制度2005年第6期4、小学语文教学2008-2009年刊5、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69C6.语文考试研究2009年刊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