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员李良潘磊雷学荣王贤伍红梅王利利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4312273 上传时间:2022-04-13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员李良潘磊雷学荣王贤伍红梅王利利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组员李良潘磊雷学荣王贤伍红梅王利利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组员李良潘磊雷学荣王贤伍红梅王利利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员组员: : 李良李良 潘磊潘磊 雷学荣雷学荣 王贤王贤 伍红梅伍红梅 王利利王利利教育投资体制改革问题研究综述教育投资体制改革问题研究综述 基本框架基本框架 一、问题的提出一、问题的提出 二、我国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革概述二、我国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革概述 三、我国教育投资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应对三、我国教育投资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应对 教育投资体制是为解决教育经费的来源和负担的主体,教育经费的筹措,有效配置与管理使用的制度规范,是为保证教育事业发展,是教育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它既是教育体制、也是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立和完善要与经济体制、教育体制、财政体制相适应。它不仅要规范教育经费从何而来,由谁负担,而且还应规范教育经费合理有效地分配、管理与使用。 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专家、学者们对教育投资机制改革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围绕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和义务教育投资体制这两个方面来展开的,主要研究的角度是分析我国教育投资机制主要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所应采取的措施或途径。 因此,我们通过网络搜索,从中国知网上搜索到发表在各学术刊物上的专门论述关于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问题的文章共78篇,义务教育投资体制改革问题的文章共30篇,我们以这108篇文章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梳理和分析,简要概述了研究的主要成果。我国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革概述我国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革概述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教育投资体制也有了深刻的变革,集中表现在由政府单一投资体制转变为多元化投资体制的形成。一、改革的背景一、改革的背景 1、“穷国办大教育”客观上要求教育投资多元化。 2、随着从计划走向市场的经济体制改革,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城乡居民和企业收入份额不断上升,财政收入份额不断下降,这就为居民和企业分担教育经费,实行多元化教育投资体制提供了可能。 3、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为多元教育投资体制形成提供了制度条件。 4、人们对教育支出观念的改变,刺激了教育需求,也激发了多元教育供给,促进了多元化教育投资体制的形成。 在这种背景下,党和政府从不自觉到自觉,从局部到整体,从倡导、政策到制度规范,逐步对教育投资体制进行了改革。1985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6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义务教育法,199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制定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5年全国人大通过了教育法,1998年12月全国人大通过了高等教育法,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还制定了有关的法规或有关教育投入的条款,使多元教育投入纳入法制规范,形成了以财政拨款为主,城乡教育费附加,学杂费、校产和社会服务收入、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赠、教育基金等多元的教育投资体制。二、改革的基本内容二、改革的基本内容 (一)财政拨款体制的改革(一)财政拨款体制的改革第一,财政对教育拨款实行了中央与地方分担,以地方财政分担为主的制度。 第二,明确规定了多元教育经费来源中,以财政拨款为主,规定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和教育财政拨款增长的原则和数量。 第三,政府教育经费支出在国家预算中的单列。第四,对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实施了项目管理。 第五,开始探索对高等学校拨款制度的改革。 (二)城乡教育经费附加的开征(二)城乡教育经费附加的开征1986年国务院决定开征教育费附加,凡缴纳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的企业都必须缴纳,附加率为2%,1994年税制改革后,三税改为消费税、增值税和营业税,附加率为3%。农村也开征教育费附加,附加费不超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1.5%。 (三)非义务教育的学费制度(三)非义务教育的学费制度 受教育可以获得预期经济与非经济的收益,受教育者或其家庭应付出一定代价,缴纳一定学费,作为获得回报的投资。同时,非义务教育、尤其高等教育目前还是选择性而非普及性教育,只有少数人才能接受,如采取免费政策,等于多数人纳税,少数人受益,有悖于公平。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非义务教育的受教育者负担一定的学费也是可能的。这也是缓解教育经费短缺的有力保证。我国从1989年开始对高等教育象征性地征收学费,并于90年代中期,对非义务教育普遍实行收费制度。 (四)校办产业和学校有偿服务收入(四)校办产业和学校有偿服务收入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教育经费的不足,将发展校办产业和有偿社会服务,作为筹措教育经费的一项重要制度确立下来。为支持校办产业,尤其高等学校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在贷款和税收方面都给予了优惠。目前,勤工俭学、校办产业、社会服务收入中的一部分用于教育发展,已成为中国特色的、筹措教育经费的重要途径之一。 (五)社会捐资、集资(五)社会捐资、集资动员各种社会力量为教育发展捐资,在自愿原则下为教育集资,是教育融资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已逐步形成为一种制度。此外,国家还鼓励非政府机构的团体和个人举办学校,发展民办教育,经费自行筹集。 我国还在探索通过教育银行、教育储蓄、教育基金等金融手段为教育融资。还利用世界银行教育贷款等外资来发展我国教育。我国教育投资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教育投资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应对与应对 一、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教育总体投入不足,政府总体投资规模(一)我国教育总体投入不足,政府总体投资规模仍然偏低仍然偏低 (二)(二) 传统的教育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传统的教育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等教育经费的充分利用等教育经费的充分利用 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与教育经费的低效益使用与浪费 ( 尤其是经费的结构性浪费)同时并存。教育的结构性浪费主要体现在高等院校的类似经济领域的重复建设, 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和办学成本高昂化。(三)现行的教育投资体制在资金投入上存在着严重(三)现行的教育投资体制在资金投入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公的不公 在教育资源低投入和低利用率的情况下,这造成人为的教育投资垄断,与市场经济很不适应,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 (四)(四) 高校学费收取标准不够科学合理高校学费收取标准不够科学合理 关于收学费是高等教育法明文规定的, 但关键的是如何确定收费标准。有研究显示, 我国目前高校学费比例已经居于世界前列, 超出了相当一部分贫困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 另外,学生个人及家庭成本分担与补偿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 ,主要体现在: 1、收费标准没有反映出差别性原则 2、 配套的学生资助体系不完善 (五)(五) 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机制落后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机制落后 我国目前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实行“综合定额+专项补助”的公式拨款机制,这种拨款机制比较以往的“基数加发展”模式有所改进,但它仍然没有摆脱计划体制的条框。具体表现在 :(1)拨款依据单一,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高等教育成本行为。(2)拨款程序缺乏公正、有效、透明的原则。(3)政府直接控制拨款,高校难以自主办学。 (马佳宏、周会娟,2007) (六)社会捐赠尚未形成规模,缺乏规范化、制度(六)社会捐赠尚未形成规模,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的捐赠机制化的捐赠机制 我国高校的社会捐赠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巨大差距不只是表现在捐赠的数量和规模上,更重要的是我国规范化、制度化的社会捐赠机制的缺失。这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从宏观上即国家政策的角度看,缺少鼓励社会捐赠的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的支持以及规范社会捐赠行为的法律法规 ;二是从微观上即高校自身来看,大多数高校对社会捐赠缺乏规范化的管理体制和健全的管理机构,普遍缺少主动策划、积极募捐的意识,存在捐赠筹措方法单一、被动,缺少专业专职的管理人员以及宣传技巧贫乏等问题。(马佳宏、周会娟,2007)(七)我国在教育投资管理体制上还存在着较严重的(七)我国在教育投资管理体制上还存在着较严重的越位、缺位和不到位问题越位、缺位和不到位问题(八)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渠道单一,高校办学积极性(八)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渠道单一,高校办学积极性难以充分发挥难以充分发挥 在高等教育投入方面,个人投资已经达到极限,而民间投资严重不足,加之校办产业发展乏力,学校资金来源困难重重。(王翊,2007) 二、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存在问题的应对二、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存在问题的应对 针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存在的问题,专家、学者们提出了不少具有现实可行性的应对措施。 有学者提出, 改革的应对措施首先要遵循教育投资的充足性和合理性两大基本原则。学者们提出的具体应对措施主要包括: (一)是依法增加政府对教育经费投入,(一)是依法增加政府对教育经费投入, 真正兑真正兑现教育法关于经费投入的现教育法关于经费投入的“三个增长三个增长”, 尽快达到尽快达到经费支出占经费支出占 的的 的投资目标;的投资目标; 多渠道筹多渠道筹措教育基金;措教育基金; 在教育投资的来源方面,在教育投资的来源方面, 应实行投资应实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主体的多元化。 (二)(二) 加大高校经费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加大高校经费管理体制改革力度, 提高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经费使用效益。“盘活存量盘活存量”, 对现有教育资源进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避免教育经费的结构性浪费。资源重组行优化配置,避免教育经费的结构性浪费。资源重组应采用适应市场体制的、具有机制创新的新方式。应采用适应市场体制的、具有机制创新的新方式。 (三)(三) 打破高等学校的垄断格局,进一步开放教打破高等学校的垄断格局,进一步开放教育市场,构建由私立或民办高校、国立普高和入境办育市场,构建由私立或民办高校、国立普高和入境办学的外资高校组成的所谓学的外资高校组成的所谓“三足鼎立三足鼎立”的办学体制。的办学体制。不是单靠政府大力扶持,不是单靠政府大力扶持, 而是学习国外的做法,利而是学习国外的做法,利用名牌高校的科研和人才优势吸引投资。用名牌高校的科研和人才优势吸引投资。(四)完善财政拨款机制,四)完善财政拨款机制,引导高校提高教育经费的引导高校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采取措施防范教育投资管理中的越位、缺使用效率,采取措施防范教育投资管理中的越位、缺位和不到位现象。位和不到位现象。 1、建立多政策参数的拨款模式。 2、成立高等教育基金会。 3、实施教育经费预算单列,把教育经费从国家财政预算的款级分配升格为类级分配。 4、改进“综合定额+专项补助”的单一政策拨款模式,把教员及其结构、行政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学生数以及建筑面积等纳入到拨款公式中来建立多政策参数的拨款公式。 (五)(五) 完善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机制,完善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机制,不断增加高等教育经费的来源不断增加高等教育经费的来源 政府要为大学提供必要和稳定的办学经费。由于不同的拨款方式可以带来不同的大学行为,在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之际,政府为大学拨款应该采取不同的途径和方式: 1、成立政策性教育发展银行。 2、发行教育债券,并辅之以高校债券。 3、发行教育彩票。 4、借鉴国外筹资经验,努力开拓国际教育市场。 5、推行校企股票上市和高校股份制。 6、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七)设立介于政府与高校之间的专门拨款机构作(七)设立介于政府与高校之间的专门拨款机构作为一个缓冲机构,它不隶属于政府和高校任何一方,为一个缓冲机构,它不隶属于政府和高校任何一方,按照事先确立的规则独立运作,接受社会各方面的按照事先确立的规则独立运作,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监督。(六)(六) 根据根据“利益获得利益获得”和和“能力支付能力支付”原则,科原则,科学确定学费标准,学确定学费标准, 实行加权学费制。实行加权学费制。(八)改进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建立健全大学生(八)改进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建立健全大学生资助体系资助体系1. 建立高等院校的成本核算制度。2. 建立合理有效的国家助学贷款回收机制。 3. 完善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等辅助性资助方式。(九)(九) 强化法律政策强化法律政策 1、强化政府投入的法律政策保障体系。 2、完善高等教育的拨款制度。 3、完善高等教育捐赠的法律法规。(十)完善新的教育投资体制(十)完善新的教育投资体制 首先要完善产权多元化的体制;其次要改革高校内部的资金和财务管理体制。 从总体上看,我国教育投资是偏低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既低于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规定的4%,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7%。国家财政支出用于教育支出的比例过低,国家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分税制改革时的1994年的16.17%开始连续六年下降,至2000年为12.40%。这说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不够,其主渠道地位弱化。 2 2、投资主体重心偏低、投资主体重心偏低 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投资体制是一种以分散管理为主、多渠道筹资的投资管理体制,经费来源主要由县、乡等地方政府负责筹集提供。 有资料显示:1995年,我国各地初中预算内生均经费平均值507元。最高的达到1595元(上海) , 最低的为322元(安徽) ,最高地区为最低地区的4.95倍。我国各地小学预算内生均经费, 最高的1248元(上海) , 最低的145元(河南) , 最高的地区是最低的地区8.61倍。可见, 在现行义务教育投资体制下, 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在城乡和地区之间严重不足。 3.3.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结构不合理 我国目前的教育投资结构形成了高等教育发展快,中等教育发展不足,初等教育没有能得到基本保障的不尽合理的局面,三级教育呈现倒三角形结构,而且,城乡教育投资也不合理,过于倾向城市教育。 4、义务教育公共投资资金利用率不高、义务教育公共投资资金利用率不高(1) 义务教育阶段生师比明显偏低。(2) 中小学内部管理层次过多,机构设置繁杂,行政后勤人员占用了大量教师编制,致使有限的教育经费没有最大限度的调动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分布比例不平衡导致教师配置的不均衡。二、二、 义务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存在问题的应对教育投资体制存在问题的应对 1.增加投资总量增加投资总量 (1)加大教育立法力度,增立教育投资法,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的“我国的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为4%”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中央政府应保证这一比例的实现。 (2)应该提高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认识,高度重视我国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一现实对我国国民素质、综合国力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影响,中央政府应力争在义务教育经费投资中的比重达到或超过50%,各级地方政府也应尽最大可能加大义务教育的投资数量。 2.2.投资主体上移投资主体上移 我国义务教育应该以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作为义务教育公共投资的投资主体,以县级政府作为义务教育管理的主体,改革现有财政管理体制,依照财权、事权相统一的原则,教育经费在预算中单列,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的经费分配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3.3.调整投资结构调整投资结构 我国应合理地调整教育投资中的资金结构安排,适当调低财政资金中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资比例,政府教育资金应优先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义务教育的政府投资份额应在60%以上,改变教育投资中的倒三角结构,使教育经费的使用趋于合理,使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趋于均衡。 4 4、大力提高社会捐资办学、大力提高社会捐资办学 吴开俊、范先佐先生都提出应广泛号召全社会重视义务教育、支持义务教育、调动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助学,同时应在政策上鼓励民间和社会开办一些非义务教育性质的学校,合理吸收社会上的一些闲散资金。 郭睿等还提出了提高社会办学的具体措施:试行毕业生有偿录用制度;建立教育银行,运用金融手段融通教育资源;发行福利彩票,吸引社会资金;因地制宜,发展校办产业,开展勤工俭学,为学校增添办学资金。 5. 5. 建立规范的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规范的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财政转移支付是政府间的财政资源转移, 主要是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 其目的是使各地区都达到一定的教育标准。 中国各地教育发展水平、教育经费水平差异巨大, 客观上急需通过转移支付来进行平衡。 6 6、调整学校设置、加大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调整学校设置、加大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努力提高义务教育公共力度,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努力提高义务教育公共投资的整体效益。投资的整体效益。 (1)各级政府根据学龄人口的变化趋势,对教师培养和招聘进行科学的需求预测和整体规划,实行总量控制。 (2)加大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简化学校内部管理层次和行政机构,严格核编控编,精简非教学人员,优化教师队伍。 结束结束谢谢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