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 课时跟踪监测 兵 车 行 含答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73165200 上传时间:2022-04-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 课时跟踪监测 兵 车 行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语文 课时跟踪监测 兵 车 行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语文 课时跟踪监测 兵 车 行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跟踪检测(七)兵 车 行一、基础巩固1下列选项中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哭声直上干云霄武皇开边意未已A至谷中森然干霄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B刑天舞干戚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C东郭先生将此适中山干仕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D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我闻琵琶已叹息2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确实)知生男恶B烟涛微茫信(的确)难求C低眉信(随意)手续续弹D孤不度德量力,欲信(讲信用)大义于天下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相同的一句是()A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B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C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D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牵衣顿足拦道哭,_。(2)_,武皇开边意未已。(3)安得广厦千万间,_。(4)君不见,青海头,_(5)万里悲秋常作客,_。二、拓展阅读5(北京高考)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注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禁:消受。(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2)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少无赖尚豪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明末王象巽游曲江)(3)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南征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1)联系全诗,简要分析“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的妙处。答:_(2)“百年歌自苦”,诗人在诗中写出了哪些“苦”?在苦中还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答:_三、语言表达7阅读下面的语段,依照画线句的句式和内容仿造三个句子,组成一组排比句,反映杜甫的人格与创作。杜甫爱花,但不拈花惹草,而是借花木葱茏来抒发自己对于春天的喜爱;杜甫爱鸟,_,_;杜甫爱酒,_,_;杜甫爱马,_,_。8将下列语句排列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题后的横线上。杜甫的“自谓颇挺出”,是一句充满自信心的自我评价,它有着历史和现实的依据。杜甫对自己的政治器识和文学才华也是十分自信的,而这两点,也恰好是当时科举考试的两项重要考试内容。历史的是家庭的影响,现实的是个人的秉赋。所以,他在最早的行卷之作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才写下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的自负诗句。顺序:_答 案1选A例句中,“干”:冲,“已”:停止;A项中,干:冲,已:停止;B项中,干:兵器,已:已经;C项中,干:追求,已:医治;D项中,干:河岸,已:已经。2选DD项,“信”同“伸”。3选DA项,妻子:古指妻子、儿女,今指妻子;B项,古指出征士兵,今指行路之人;C项,古指官府,今指县里的官员。4(1)哭声直上干云霄(2)边庭流血成海水(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4)古来白骨无人收(5)百年多病独登台5解析:(1)C项,“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错,五六句通过“钩衣”“刺眼”等细致描写,写出了春光的明媚绚烂,没有“春去夏来”之意。(2)兴亡之感往往从描绘眼前的物是人非而起,“当年燕子知何处”和“韦曲杜陵文物尽”均是在感慨当初的繁华如今已经不再。A项,“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豪家”句借韦曲花讽刺世风;C项,“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句借花喻人;D项,“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句为景物描写。(3)本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解读诗歌的思想感情要抓住直接表现思想感情的词语和诗中的意象。联系诗中前三联表达了对韦曲的喜爱之情,再联系题干对“小乌巾”的解释,可知最后两句“何时”“小乌巾”传达出了归隐之意。答案:(1)C(2)BE(3)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6(1)“春岸”两句用罗列几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成句的手法描写了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江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锦浪浮天;云帆一片,征途千里,极目四望,枫树成林。诗人描写这美妙迷人的春景是为了反衬自己衰老多病时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2)“偷生”两句表达了诗人长年颠沛流离的羁旅悲愁之苦;“老病”两句表现了诗人已是年老多病之身,按理应当北归长安,然而命运却迫使他南往衡湘;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一生苦吟,却不被人理解、赏识之苦,虽然如此,但“君恩北望心”一句表现出诗人渴望报效朝廷的情怀。7但不提笼架鸟而是借百鸟飞鸣来抒发自己对生命的礼赞但不花天酒地而是借酒入热肠来化解心中的千古悲愁但不溜须拍马而是借骏马奔腾来抒发自己对未来的豪情壮志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排序时注意确定中心话题,然后根据句中的关键词理清句间的逻辑关系。比如本题中通读句子后会发现是在论述杜甫的“自谓颇挺出”的自信心之后,分析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进而就“个人的秉赋”进一步论述,最后举例证明上述论断。答案: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