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流行病学培训ppt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1472342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疟疾流行病学培训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疟疾流行病学培训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疟疾流行病学培训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疟疾流行病学疟疾流行病学疟疾流行病学1疟疾疟疾l疟疾在非洲是头号杀手,每年全世界有疟疾在非洲是头号杀手,每年全世界有5 5亿人疟疾发病,亿人疟疾发病,90%90%在非洲,在非洲,l每年死亡的人数超过每年死亡的人数超过200200万,一半以上是万,一半以上是5 5岁以下的儿童,岁以下的儿童,在非洲疟疾所致儿童的死亡率很高。在非洲疟疾所致儿童的死亡率很高。l疟疾平均每疟疾平均每3030秒钟死亡一个儿童,疟疾是一个非常严重秒钟死亡一个儿童,疟疾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的问题。l疟疾对非洲的疟疾对非洲的GDPGDP,每年损失,每年损失1.31.3个百分点个百分点l疟疾在非洲不仅仅是一个卫生和健康的问题,也是经济疟疾在非洲不仅仅是一个卫生和健康的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有的时候还是政治问题,问题、社会问题,有的时候还是政治问题,(非洲总统大非洲总统大选,一般都要承诺对疟疾的治疗,他下一个任期应该怎选,一般都要承诺对疟疾的治疗,他下一个任期应该怎么做,应该采取哪些新的措施,更有效的措施来做疟疾么做,应该采取哪些新的措施,更有效的措施来做疟疾防治,所以疟疾在非洲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防治,所以疟疾在非洲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2疟疾流行病学疟疾疟疾在非洲是头号杀手,每年全世界有5亿人疟疾发病,90%2疟疾流行病学和流行现状我国和我省疟疾流行现状我国和我省疟疾流行现状全球疟疾流行现状全球疟疾流行现状我国疟区分层及其流行特征我国疟区分层及其流行特征流行形势流行形势流行因素流行因素3疟疾流行病学疟疾流行病学和流行现状我国和我省疟疾流行现状全球疟疾流行现状3流行因素传染源传染源自然自然因素因素流行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加快或减慢流行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加快或减慢传播速度,构成不同的流行形式。传播速度,构成不同的流行形式。易感易感人群人群传播传播媒介媒介社会社会因素因素Text in here基本基本基本基本环节环节环节环节两个两个两个两个因素因素因素因素相素影响相互作用4疟疾流行病学流行因素传染源自然流行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加快或减慢传4流行因素流行因素一、传染源一、传染源 现症病人和带虫者,当其末梢血液中存在配子体时即具现症病人和带虫者,当其末梢血液中存在配子体时即具有传染性,成为传染源。有传染性,成为传染源。现症病人是指有临床症状者,有明显的疟原虫血症。现症病人是指有临床症状者,有明显的疟原虫血症。带虫者是指无临床症状,但血液中可查出疟原虫。带虫者是指无临床症状,但血液中可查出疟原虫。在疟疾传播过程中,传染源具有传染性的时间(配子体在疟疾传播过程中,传染源具有传染性的时间(配子体存在的时间)和感染的持续时间(疟原虫寿命)有重要存在的时间)和感染的持续时间(疟原虫寿命)有重要意义。意义。5疟疾流行病学流行因素一、传染源5疟疾流行病学5流行因素流行因素一、传染源一、传染源传染性时间传染性时间 末梢血液中配子体出现时间,各虫种不同。末梢血液中配子体出现时间,各虫种不同。l间日疟原虫配子体一般在无性体出现间日疟原虫配子体一般在无性体出现2 23 3天后出现,但天后出现,但复发病例出现更早复发病例出现更早l恶性疟原虫配子体在无性体出现恶性疟原虫配子体在无性体出现7 71010天后出现。天后出现。l配子体在末梢血液中存在的时间比无性体短,无免疫力配子体在末梢血液中存在的时间比无性体短,无免疫力患者的存在时间约占整个病程的患者的存在时间约占整个病程的4040。6疟疾流行病学流行因素一、传染源6疟疾流行病学6流行因素流行因素一、传染源一、传染源传染性时间传染性时间 影响配子体传染性的因素影响配子体传染性的因素1.1.蚊媒吸入配子体的数量蚊媒吸入配子体的数量 一般认为,蚊媒吸入配子体数量愈多,一般认为,蚊媒吸入配子体数量愈多,感染性愈强。为了确定在末梢血液中有多少配子体才能使按蚊获得感染性愈强。为了确定在末梢血液中有多少配子体才能使按蚊获得感染,每感染,每ll血中配子体数在血中配子体数在1010个至几百个之间均可使按蚊感染,只个至几百个之间均可使按蚊感染,只查见查见1 1个配子体亦可感染。个配子体亦可感染。2.2.配子体的成熟程度配子体的成熟程度 恶性疟原虫配子体在血液中存在恶性疟原虫配子体在血液中存在2 2天后才能天后才能成熟,间日疟原虫则需成熟,间日疟原虫则需3 3天。复发病人往往在临床症状出现的当天,天。复发病人往往在临床症状出现的当天,甚至在症状出现之前,血液中就出现了成熟的配子体。甚至在症状出现之前,血液中就出现了成熟的配子体。3.3.雌雄配子体的比例雌雄配子体的比例 一般认为雌雄配子体的比例为一般认为雌雄配子体的比例为8 8比比1 1时,蚊媒时,蚊媒受感染的机会较大。受感染的机会较大。4.4.配子体的配子体的“素质素质”7疟疾流行病学流行因素一、传染源7疟疾流行病学7流行因素流行因素一、传染源一、传染源疟原虫寿命疟原虫寿命 恶性疟原虫的寿命平均为恶性疟原虫的寿命平均为1 1年,少数可达年,少数可达3 3年年间日疟原虫通常为间日疟原虫通常为2 2年,有的可长达年,有的可长达5 5年或年或1010年年三日疟原虫一般为三日疟原虫一般为3 3年,个别甚至长达年,个别甚至长达5050年。年。8疟疾流行病学流行因素一、传染源8疟疾流行病学8流行因素流行因素二、传疟媒介二、传疟媒介 按蚊是传播疟疾的唯一媒介,但并非所有按蚊都能按蚊是传播疟疾的唯一媒介,但并非所有按蚊都能作为媒介。作为媒介。400400多种按蚊中有多种按蚊中有6767种可自然感染子孢子种可自然感染子孢子疟疾传播中起重要作用的按蚊只有疟疾传播中起重要作用的按蚊只有2727种,每个地理区域种,每个地理区域一般有一般有1 1种媒介,最多有种媒介,最多有3 34 4种。种。在我国,在我国,6060余种按蚊中较重要的传疟余种按蚊中较重要的传疟媒介有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媒介有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和大劣按蚊等蚊和大劣按蚊等4 4种。种。能够作为传播媒介的按蚊,首先能够作为传播媒介的按蚊,首先必须吸人血,对疟原虫有一定的敏必须吸人血,对疟原虫有一定的敏感性,其次必须有相当的密度和足感性,其次必须有相当的密度和足够长的寿命。够长的寿命。9疟疾流行病学流行因素二、传疟媒介9疟疾流行病学9流行因素流行因素10疟疾流行病学流行因素10疟疾流行病学10流行因素流行因素二、传疟媒介二、传疟媒介叮人习性叮人习性:叮咬频率叮咬频率 嗜血习性嗜血习性l叮咬频率:取决于温度,一般每叮咬频率:取决于温度,一般每2 2天吸血天吸血1 1次完成次完成1 1个生个生殖营养周期殖营养周期l嗜血习性分为嗜吸人血、嗜吸动物血和兼吸人、动物嗜血习性分为嗜吸人血、嗜吸动物血和兼吸人、动物血三种类型血三种类型l越嗜吸人血越可能成为高效的传疟媒介越嗜吸人血越可能成为高效的传疟媒介l中华按蚊的人血指数一般为中华按蚊的人血指数一般为0.050.05左右左右l海南省微小按蚊的人血指数曾达海南省微小按蚊的人血指数曾达0.800.80以上,而大陆各以上,而大陆各地则较低,一般在地则较低,一般在0.100.10左右,且有越向北越低的趋势。左右,且有越向北越低的趋势。l按蚊吸血的趋向性是比较稳定的,但当按蚊嗜好的吸按蚊吸血的趋向性是比较稳定的,但当按蚊嗜好的吸血对象明显减少或寻觅不到时,趋性有可能发生改变。血对象明显减少或寻觅不到时,趋性有可能发生改变。11疟疾流行病学流行因素二、传疟媒介11疟疾流行病学11流行因素流行因素二、传疟媒介二、传疟媒介敏感性敏感性 l按蚊对疟原虫感染率的高低,由按蚊本身的敏感性来按蚊对疟原虫感染率的高低,由按蚊本身的敏感性来确定,亦受疟原虫的传染性所影响确定,亦受疟原虫的传染性所影响l不同按蚊对疟原虫的敏感性有差异,而同种按蚊对不不同按蚊对疟原虫的敏感性有差异,而同种按蚊对不同种疟原虫的敏感性也有差别。另外,某些按蚊在实同种疟原虫的敏感性也有差别。另外,某些按蚊在实验条件可感染疟原虫,但受嗜血习性、寿命等因素所验条件可感染疟原虫,但受嗜血习性、寿命等因素所影响,在自然界并不能成为传疟媒介。如华北地区的影响,在自然界并不能成为传疟媒介。如华北地区的帕氏按蚊人工感染率可高达帕氏按蚊人工感染率可高达81.881.8,但因其与人接触,但因其与人接触少或不接触而没有流行病学意义少或不接触而没有流行病学意义。12疟疾流行病学流行因素二、传疟媒介12疟疾流行病学12流行因素流行因素二、传疟媒介二、传疟媒介种群数量种群数量 种群数量大、分布广泛的按蚊,即使对疟原虫的敏种群数量大、分布广泛的按蚊,即使对疟原虫的敏感性较低,有时也可以对流行起着主导作用,如中华感性较低,有时也可以对流行起着主导作用,如中华按蚊由于偏吸畜血,一般认为不是高效的传疟媒介,按蚊由于偏吸畜血,一般认为不是高效的传疟媒介,但其种群数量大,依然是我国北纬但其种群数量大,依然是我国北纬3333o o以北地区的传疟以北地区的传疟媒介,且常造成疟疾大流行。媒介,且常造成疟疾大流行。一个地区传疟媒介的数量变动,常是决定当地疟疾一个地区传疟媒介的数量变动,常是决定当地疟疾流行盛衰的重要因素。海南省疟疾流行高峰明显地随流行盛衰的重要因素。海南省疟疾流行高峰明显地随着主要传疟媒介密度高峰而转移。在大规模抗疟之前,着主要传疟媒介密度高峰而转移。在大规模抗疟之前,微小按蚊微小按蚊4 45 5月份密度高峰后,出现月份密度高峰后,出现5 56 6月的发病高月的发病高峰。微小按蚊基本消灭以后,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媒峰。微小按蚊基本消灭以后,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媒介数量可用叮人率来表示,叮人率愈高,媒介的传疟介数量可用叮人率来表示,叮人率愈高,媒介的传疟作用愈大。作用愈大。13疟疾流行病学流行因素二、传疟媒介13疟疾流行病学13流行因素流行因素二、传疟媒介二、传疟媒介寿命寿命 l按蚊寿命是影响其传疟能力的重要因素。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成具有感按蚊寿命是影响其传疟能力的重要因素。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成具有感染性的子孢子需要一定的时间,即孢子增殖期。所以蚊种寿命必须长于染性的子孢子需要一定的时间,即孢子增殖期。所以蚊种寿命必须长于疟原虫的孢子增殖期才能具有传播作用疟原虫的孢子增殖期才能具有传播作用l个体寿命可以存活天数来计算,但在流行病学上有意义的是种群寿命。个体寿命可以存活天数来计算,但在流行病学上有意义的是种群寿命。种群寿命可用按蚊每天存活率来衡量。每天存活率越高,越是高效的媒种群寿命可用按蚊每天存活率来衡量。每天存活率越高,越是高效的媒介,因为每天存活率高,即具有传染性寿命的蚊数亦多,假定孢子增殖介,因为每天存活率高,即具有传染性寿命的蚊数亦多,假定孢子增殖期为期为12天,当每天存活率为天,当每天存活率为90时,存活到具有传染性寿命的蚊数为原时,存活到具有传染性寿命的蚊数为原先总数的先总数的28;而每天存活率为;而每天存活率为50,能活到起传播作用的蚊数仅为原,能活到起传播作用的蚊数仅为原先总数的先总数的0.02l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其目的不仅是减少按蚊种群数量,更重要的是降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其目的不仅是减少按蚊种群数量,更重要的是降低按蚊的每天存活率,即缩短其寿命,对于嗜吸人血的蚊种,每天死亡低按蚊的每天存活率,即缩短其寿命,对于嗜吸人血的蚊种,每天死亡率达到率达到40%50才能认为滞留喷洒有效,而对非稳定性疟区嗜吸动物才能认为滞留喷洒有效,而对非稳定性疟区嗜吸动物血的蚊种,每天死亡率只要达到血的蚊种,每天死亡率只要达到20%25即认为有效。即认为有效。14疟疾流行病学流行因素二、传疟媒介14疟疾流行病学14流行因素流行因素三、易感性和免疫力三、易感性和免疫力不同种族、性别、年龄和职业的人,对不同种族、性别、年龄和职业的人,对4 4种疟原虫都是种疟原虫都是易感的易感的疟疾的免疫只是带虫免疫,即随着体内疟原虫的消失,疟疾的免疫只是带虫免疫,即随着体内疟原虫的消失,免疫力亦告消失。现已查明,即使机体内疟原虫消失之免疫力亦告消失。现已查明,即使机体内疟原虫消失之后,抗体在体内还能保持一段时间,并证明有保护性抗后,抗体在体内还能保持一段时间,并证明有保护性抗体存在体存在疟疾的免疫有种、株的特异性,如从外地输入同种异株疟疾的免疫有种、株的特异性,如从外地输入同种异株疟原虫,也有可能引起暴发流行疟原虫,也有可能引起暴发流行疟疾免疫力随疟区性质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别。疟疾免疫力随疟区性质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别。15疟疾流行病学流行因素三、易感性和免疫力15疟疾流行病学15流行因素流行因素三、易感性和免疫力三、易感性和免疫力配子体的产生受机体免疫力的限制。在高疟区儿童是主要传染源,配子体的产生受机体免疫力的限制。在高疟区儿童是主要传染源,低疟区各年龄组配子体率常无显著差异。低疟区各年龄组配子体率常无显著差异。妊娠期的妇女免疫力较低,对疟疾易感。而母亲通过胎盘传递给妊娠期的妇女免疫力较低,对疟疾易感。而母亲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的免疫力只能维持胎儿的免疫力只能维持6 69 9个月。个月。脾肿率也是疟疾免疫应答的一种表现,高、中疟区儿童脾肿率均脾肿率也是疟疾免疫应答的一种表现,高、中疟区儿童脾肿率均高于成人,而低疟区成人和儿童脾肿率没有显著差别。高于成人,而低疟区成人和儿童脾肿率没有显著差别。个体遗传素质对疟原虫感染的反应程度,有很大差异。镰状红细个体遗传素质对疟原虫感染的反应程度,有很大差异。镰状红细胞症患者(即胞症患者(即HbASHbAS,具有异常等位基因者)、地中海贫血患者、,具有异常等位基因者)、地中海贫血患者、6-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G-6PDPD)缺乏者亦不易感染恶性疟或感染)缺乏者亦不易感染恶性疟或感染后表现的症状轻微。后表现的症状轻微。不同性别和职业的人感染率差异不同性别和职业的人感染率差异16疟疾流行病学流行因素三、易感性和免疫力16疟疾流行病学16流行因素流行因素四、自然因素四、自然因素地形地形气温气温 气温条件决定疟原虫在蚊体内孢子增殖期的长短。在气温条件决定疟原虫在蚊体内孢子增殖期的长短。在1630之间,之间,气温愈高,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愈快。低于气温愈高,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愈快。低于16或高于或高于30时,其发育时,其发育速度均变慢。间日疟原虫子孢子在临界气温速度均变慢。间日疟原虫子孢子在临界气温14.5时发育成熟需要时发育成熟需要105天,天,恶性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子孢子的临界气温均为恶性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子孢子的临界气温均为16,其成熟时间分别,其成熟时间分别为为111天和天和144天天湿度湿度 相对湿度在相对湿度在60以上,按蚊都能发育,以上,按蚊都能发育,60%85为最为适宜,太高或为最为适宜,太高或太低均不利于按蚊生存,在相对湿度低而气温高时,按蚊较易干燥致死。太低均不利于按蚊生存,在相对湿度低而气温高时,按蚊较易干燥致死。雨量雨量 17疟疾流行病学流行因素四、自然因素17疟疾流行病学17流行因素流行因素五、社会因素五、社会因素 经济水平、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经济水平、文化教育、科学技术 行为因素行为因素 l经济开发、工程建设、社会动乱,大批无免疫人群进经济开发、工程建设、社会动乱,大批无免疫人群进入疟区或从外地输入传染源;入疟区或从外地输入传染源;l旱田改水田,水库的兴建,蚊虫孳生地扩大,使按蚊旱田改水田,水库的兴建,蚊虫孳生地扩大,使按蚊数量增加;数量增加;l农业机械化使牲畜大量减少,增加按蚊叮人机会,这农业机械化使牲畜大量减少,增加按蚊叮人机会,这些原因都可以加速疟疾传播,甚至引起暴发流行。些原因都可以加速疟疾传播,甚至引起暴发流行。l另一方面经济水平的提高、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另一方面经济水平的提高、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可加快疟疾流行的控制和消除。展,可加快疟疾流行的控制和消除。l此外,住房和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卫生知识的普及,此外,住房和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卫生知识的普及,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对控制疟疾流行都有一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对控制疟疾流行都有一定的作用。定的作用。18疟疾流行病学流行因素五、社会因素18疟疾流行病学18流行形式流行形式地方性流行地方性流行指疟疾经常存在于一定的地区,发病虽有季节性波动,但年指疟疾经常存在于一定的地区,发病虽有季节性波动,但年度变化不大。度变化不大。暴发性流行暴发性流行指在一定地区内,发病在短期内成倍增加,超过常年的水平。指在一定地区内,发病在短期内成倍增加,超过常年的水平。如果暴发性流行规模很大,超出原有的地方性疟区的范围,使原来无疟如果暴发性流行规模很大,超出原有的地方性疟区的范围,使原来无疟区出现了流行,称为大流行。区出现了流行,称为大流行。19疟疾流行病学流行形式19疟疾流行病学19流行形式流行形式暴发性流行暴发性流行l流行种类:流行种类:暴发性流行是剧烈的疫情波动,有暴发性流行是剧烈的疫情波动,有周期性周期性和和非周期性非周期性两种。前者两种。前者是指每经一定间隔时间(是指每经一定间隔时间(5 52020年不等)发生一次暴发流行;后者年不等)发生一次暴发流行;后者是指由任何原因偶尔引起的暴发流行。是指由任何原因偶尔引起的暴发流行。l流行原因流行原因1.1.输入传染源输入传染源2.2.无免疫力人群进入疟区无免疫力人群进入疟区 3.3.传播媒介输入传播媒介输入 4.4.媒介按蚊数量增加媒介按蚊数量增加 5.5.按蚊嗜血习性改变按蚊嗜血习性改变6.6.气象条件的改变气象条件的改变 20疟疾流行病学流行形式暴发性流行20疟疾流行病学20流行形式流行形式暴发性流行过程暴发性流行过程l流行前期(疫势增进期)流行前期(疫势增进期)一般为一般为12个月,在温带或亚热个月,在温带或亚热带可断续绵延数年,新感染病例逐渐增多。带可断续绵延数年,新感染病例逐渐增多。l高峰期高峰期 病例骤然成倍增加,疟原虫率急剧上升,但脾肿率上升病例骤然成倍增加,疟原虫率急剧上升,但脾肿率上升较慢。较慢。l流行后期(疫势衰退期)流行后期(疫势衰退期)病例多系复发,人群有一定免疫病例多系复发,人群有一定免疫力,疟原虫率下降,但脾肿率常较高。力,疟原虫率下降,但脾肿率常较高。l流行间歇期流行间歇期 此期可短至数年,长至此期可短至数年,长至10余年,居民发病率、疟余年,居民发病率、疟原虫率和脾肿率逐渐降到较低水平,人群免疫力也逐渐减退。原虫率和脾肿率逐渐降到较低水平,人群免疫力也逐渐减退。21疟疾流行病学流行形式暴发性流行过程21疟疾流行病学21流行形式流行形式地方性流行地方性流行地方性流行是指疟疾在一个地区经常存在,发病虽有季节性波动,但地方性流行是指疟疾在一个地区经常存在,发病虽有季节性波动,但年度间疫情处相对稳定状态。年度间疫情处相对稳定状态。疟区划分方法疟区划分方法l年发病率划分年发病率划分 5为低度疟区为低度疟区520为中度疟区为中度疟区20为高度疟区为高度疟区l按疟区性质划分按疟区性质划分 稳定性疟区:指某些流行因素如按蚊密度或自然条件的一般变动,对稳定性疟区:指某些流行因素如按蚊密度或自然条件的一般变动,对流行过程不产生重大影响,此类地区流行程度高,即使媒介密度很流行过程不产生重大影响,此类地区流行程度高,即使媒介密度很低也能维持传播,但居民免疫力高,不容易出现暴发性流行;低也能维持传播,但居民免疫力高,不容易出现暴发性流行;非稳定性疟区:可出现有按蚊而无疟疾现象,媒介数量常常是流行程非稳定性疟区:可出现有按蚊而无疟疾现象,媒介数量常常是流行程度轻重的决定性因素。度轻重的决定性因素。22疟疾流行病学流行形式地方性流行22疟疾流行病学22当前我国疟区分层及其流行病学特征当前我国疟区分层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根根据据当当前前我我国国各各地地的的疟疟疾疾流流行行现现状状,卫卫生生部部发发布布2006200620152015年年全全国国疟疟疾疾防防治治规规划划中中将将我我国国疟疟区区划划分分为为高高传传播播地地区区、疫疫情情不不稳稳定定地区和疫情基本控制地区。地区和疫情基本控制地区。23疟疾流行病学当前我国疟区分层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根据当前我国各地的疟疾流行23当前我国疟区分层及其流行病学特征当前我国疟区分层及其流行病学特征高传播地区高传播地区l云南的边境地区、海南的中南部山区是高传播地区。云南的边境地区、海南的中南部山区是高传播地区。l除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外,偶尔还有卵形疟报除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外,偶尔还有卵形疟报告告l恶性疟比例高,混合感染亦多。恶性疟比例高,混合感染亦多。l传播季节传播季节912个月。个月。l微小按蚊和大劣按蚊为主要媒介。微小按蚊和大劣按蚊为主要媒介。l当前疟疾流行仍较严重,间日疟、恶性疟混合流行当前疟疾流行仍较严重,间日疟、恶性疟混合流行l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等抗疟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等抗疟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24疟疾流行病学当前我国疟区分层及其流行病学特征高传播地区24疟疾流行病学24当前我国疟区分层及其流行病学特征当前我国疟区分层及其流行病学特征疫情不稳定地区疫情不稳定地区l安徽、湖北、河南、江苏等省的部分地区是疫情不安徽、湖北、河南、江苏等省的部分地区是疫情不稳定地区。稳定地区。l历史上属于非稳定性疟区,以间日疟流行为主,在历史上属于非稳定性疟区,以间日疟流行为主,在北纬北纬3333o o以南地区有恶性疟流行以南地区有恶性疟流行l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l经长期防治,各地的发病率已降至历史的低水平,经长期防治,各地的发病率已降至历史的低水平,恶性疟的流行己消除,但近年来疫情尚不稳定,时恶性疟的流行己消除,但近年来疫情尚不稳定,时有局部或点状暴发。有局部或点状暴发。25疟疾流行病学当前我国疟区分层及其流行病学特征疫情不稳定地区25疟疾流行病25 疟疾的分布疟疾的分布26疟疾流行病学疟疾的分布26疟疾流行病学26u据WHO报告,全球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流行疟疾,约21亿人受疟疾威胁每年有3-5亿人感染每年死亡人数达270万,90%在非洲27疟疾流行病学据WHO报告,全球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流行疟疾,约21亿人受2728疟疾流行病学28疟疾流行病学28(一)非洲地区非洲大部是高疟区,非洲大部是高疟区,80%80%以上为恶性疟以上为恶性疟肯尼亚每年约肯尼亚每年约30.730.7万病例万病例马达加斯加每年约马达加斯加每年约35.435.4万病例;万病例;贝宁每年约贝宁每年约68.568.5万病例;万病例;布隆迪每年约布隆迪每年约179.4179.4万病例;万病例;喀麦隆每年约喀麦隆每年约63.763.7万病例;万病例;乌干达每年约乌干达每年约198.2198.2万病例。万病例。29疟疾流行病学(一)非洲地区非洲大部是高疟区,80%以上为恶性疟29疟疾流2930疟疾流行病学30疟疾流行病学30马达加斯加疟疾马达加斯加疟疾l疟疾是威胁马国人民身体健康的第一号疾病,每年有疟疾是威胁马国人民身体健康的第一号疾病,每年有100100多万例门诊患者,占门诊总数的多万例门诊患者,占门诊总数的16%16%。l按照马全国按照马全国20002000万人口计算,疟疾门诊病例占全国人口的万人口计算,疟疾门诊病例占全国人口的5%5%,这个数据并未包括那些远离卫生医疗中心、无法得到,这个数据并未包括那些远离卫生医疗中心、无法得到及时治疗的偏远地区患者。及时治疗的偏远地区患者。l据马有关机构统计,马国每年用于治疗此项疾病的费用支据马有关机构统计,马国每年用于治疗此项疾病的费用支出和其他损失高达出和其他损失高达5205200 0万万美元美元。31疟疾流行病学马达加斯加疟疾疟疾是威胁马国人民身体健康的第一号疾病,每年有31马达加斯加疟疾马达加斯加疟疾l首都塔那那利佛,位于马岛中部,为热带高原气候,温和凉爽,年平均气温18.3C,马国人均预期寿命仅为56.14岁。l经济:马达加斯加是联合国认定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财政连年赤字。服务业是主要经济支柱。l马达加斯加为岛国,海岸线约5000公里。东南沿海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年平均气温24度。l中部为热带高原气候,温和凉爽,年平均气温18度。西部虽亦属热带高原气候,但干旱少雨,年平均气温约26度。l沿海地区时常遭受飓风和暴雨袭击。南部干旱地区时有蝗虫灾害。l马卫生条件落后,一些非洲大陆的常见病,如阿米巴痢疾、疟疾等随时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32疟疾流行病学马达加斯加疟疾首都塔那那利佛,位于马岛中部,为热带高原气32非洲疟疾特点非洲疟疾特点l非洲疟疾疫情非常严峻,是造成非洲儿童死亡的主要杀手 l2005年5月4日健康报报道“全球每年上百万人死于疟疾,非州抗疟工作任重道远”。非洲每年有100万名5岁以下儿童死于疟疾,相当于每半分钟就有一名儿童被夺去生命。l据肯尼亚卫生部门统计,在医院治疗病人中有40%是疟疾患者,平均每天有90名5岁以下儿童死于这种疾病。33疟疾流行病学非洲疟疾特点非洲疟疾疫情非常严峻,是造成非洲儿童死亡的主要杀33非洲疟疾特点非洲疟疾特点l2007年“第60届世界卫生大会”报告,全球每年有超过30亿人面临感染疟疾的危险,并且有5亿多人罹患急性疾病,导致100多万人死亡。l每年有超过1.25亿无免疫力的旅行者访问疟疾流行国家,其中13万人感染该病。l疟疾是儿童和孕妇贫血以及低出生体重,早产和婴儿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l在非洲流行国家所有门诊人次的25%35%,住院人次的20%45%和医院死亡的15%35%是疟疾造成的 34疟疾流行病学非洲疟疾特点34疟疾流行病学34非洲疟疾特点非洲疟疾特点l文献报道非洲疟疾绝大多数是恶性疟 恶性疟原虫存在于85%95%的非洲疟疾感染者,而三日疟、间日疟和卵形疟单独感染则非常少见。l必须多次血检查找疟原虫:恶性疟疾的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多在内脏微血管内进行,这既导致内脏损害、器官组织缺氧坏死,也引致恶性疟外周血疟原虫检出率必然较低.l很多病例23次镜检后,疟原虫才阳性的,不能以一次血检阴性除外疟疾诊断。放弃多次查血会使近20%疟疾漏诊。35疟疾流行病学非洲疟疾特点35疟疾流行病学35非洲疟疾特点非洲疟疾特点l非洲加逢统计显示四年平均疟疾占内科门诊病例比率的17.5%,发病比率很高,而且全年各月均有发病。l文献报道疟疾在儿科就诊病例所占比率更高,可达50%。l我们赴非洲工作的医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疟疾,对相关就诊者应作疟疾的有关检查,以防止漏诊,误诊。另外,随着我国国际交往增多,流动人口剧增,有关部门必须加强疟疾的国际监测,预防输入性疟疾在国内的传播 36疟疾流行病学非洲疟疾特点36疟疾流行病学36非洲疟疾临床特点非洲疟疾临床特点l 热型不规律 非洲疟疾其热型不呈现寒战、发热、大汗等典型的、有规律的间歇发作,而常常是连续的持续高热数天。经验不足的医生对此很难理解,极易误诊,治疗不及时。l非洲疟疾热型不典型,不规则的原因是:恶性疟疾热型本身就不规则;患者在重疫区可能为同种疟原虫的二重甚至三重感染;患者是不同疟原虫的混合感染;疟疾同时合并其他感染;新感染者由于疟原虫发育先后不齐;患者多次感染后机体产生了一定的免疫力等等诸多因素所致 37疟疾流行病学非洲疟疾临床特点37疟疾流行病学37非洲疟疾临床特点非洲疟疾临床特点l临床表现多样化:由于恶性疟引起多脏器损害,因此临床表现多样化。恶性疟在发热期表现为血管扩张,周围血管扩张常伴有低血压,中心静脉压降低与醛固酮的排出量增加,这些均提示血管通透性增加,并可导致血液浓缩,血黏度增加,毛细血管阻塞和血管内凝血,从而减少脑、肾、肝、脾的血液灌注量;造成这些器官组织缺氧和坏死。缺乏对恶性疟因多脏器损害而临床表现多样化的认识,也是非洲疟疾误诊的常见原因。l选择正确的联合用药治疗 联合用药是非常必要的。世卫大会文件中明确指出,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药物现已被推荐为,无并发症恶性疟疾目前最佳的治疗。l迄今为止,67个国家已采纳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药物治疗,并且16个国家不允许单一药物抗疟疾治疗的市场营销 38疟疾流行病学非洲疟疾临床特点38疟疾流行病学38(一)东南亚地区有有8 8个国家流行疟疾:个国家流行疟疾:孟加拉、不丹、印度、印尼、缅甸、孟加拉、不丹、印度、印尼、缅甸、尼泊尔、斯里兰卡和泰国尼泊尔、斯里兰卡和泰国总人口中有总人口中有86%86%(12.1212.12亿)受疟疾亿)受疟疾威胁,报告威胁,报告337337万例镜检确诊疟疾患万例镜检确诊疟疾患者,者,41%41%为恶性疟,其中为恶性疟,其中84%84%来自印来自印度度,其次为斯里兰卡其次为斯里兰卡(8%)(8%)39疟疾流行病学(一)东南亚地区有8个国家流行疟疾:39疟疾流行病学39(二)西太区有有9 9个国家存在疟疾传播:个国家存在疟疾传播:柬埔寨、中国部分地区、老挝、马来柬埔寨、中国部分地区、老挝、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所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和越南罗门群岛、瓦努阿图和越南其中其中1.121.12亿亿(7.1%)(7.1%)住在疟区。住在疟区。共有共有300300万临床病例,其中所罗门群岛、柬万临床病例,其中所罗门群岛、柬埔寨、瓦努阿图、巴布亚新几内亚发埔寨、瓦努阿图、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病率较高。病率较高。40疟疾流行病学(二)西太区有9个国家存在疟疾传播:40疟疾流行病学4041疟疾流行病学41疟疾流行病学41(三)中国1970年全国疟疾发病年全国疟疾发病2 400余万。余万。1972年后,持续防治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成年后,持续防治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成效。效。1980年,全国发病数减少到年,全国发病数减少到300万万1990年为年为11万,万,2000年后每年报告发病数在年后每年报告发病数在5万例以内。万例以内。目前,流行区目前,流行区90%以上的县(市)的发病以上的县(市)的发病率控制在率控制在1/万以下,其中半数以上在万以下,其中半数以上在1/10万以下,病例呈高度散发状态。万以下,病例呈高度散发状态。42疟疾流行病学(三)中国1970年全国疟疾发病2400余万。42疟疾流42(三)中国2121个省、市(区)有疟疾疫情报告。个省、市(区)有疟疾疫情报告。1616个省有疟疾传播。个省有疟疾传播。云南、海南、河南、安徽,湖北、江云南、海南、河南、安徽,湖北、江苏、四川、广东、广西、贵州和西藏苏、四川、广东、广西、贵州和西藏1111个省、区有疟疾暴发流行。个省、区有疟疾暴发流行。云南和海南有恶性疟流行,从非洲,云南和海南有恶性疟流行,从非洲,东南亚地区和云南和海南返回的流动东南亚地区和云南和海南返回的流动人口中常有恶性疟感染和死亡病例报人口中常有恶性疟感染和死亡病例报告。告。43疟疾流行病学(三)中国21个省、市(区)有疟疾疫情报告。43疟疾流行病43Malaria distribution in Chinamalaria freeincidence 1/ten thousand incidence 10/ten thousand Incidence 100/ten thousand44疟疾流行病学MalariadistributioninChina44大劣按蚊和微小按蚊:大劣按蚊和微小按蚊:主要分布于海南、云南山区,传疟能主要分布于海南、云南山区,传疟能力较强,是高传播地区的主要媒介。力较强,是高传播地区的主要媒介。Anopheles Dirus and Anopheles Dirus and Anopheles minimusAnopheles minimus.In Hainan and Yunnan.In Hainan and Yunnan.嗜人按蚊:嗜人按蚊: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北、江苏、安徽、四川、广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北、江苏、安徽、四川、广东等地,其传疟能力较强,是我国疟疾发病不稳定地区的主东等地,其传疟能力较强,是我国疟疾发病不稳定地区的主要媒介;要媒介;Anopheles anthropophagasAnopheles anthropophagas In Henan,Hubei,In Henan,Hubei,Jiangsu,Anhui,Sichuan and GuangdongJiangsu,Anhui,Sichuan and Guangdong中华按蚊:中华按蚊:广泛分布于中原地区,传疟能力相对较弱,是目广泛分布于中原地区,传疟能力相对较弱,是目前我国疟疾基本控制地区的主要媒介;前我国疟疾基本控制地区的主要媒介;Anopheles sinensisAnopheles sinensis in Under-control Areas in Under-control Areas同一地区往往存在多种传疟按蚊,使疟疾防治工作更加困难。同一地区往往存在多种传疟按蚊,使疟疾防治工作更加困难。More than 1 species of Anopheles in one area make More than 1 species of Anopheles in one area make the control difficult.the control difficult.传播媒介传播媒介 Transmission Vector45疟疾流行病学大劣按蚊和微小按蚊:主要分布于海南、云南山区,传疟能力较强,45全国疟疾疫情及防治形势46疟疾流行病学全国疟疾疫情及防治形势46疟疾流行病学46全国疟疾疫情47疟疾流行病学全国疟疾疫情47疟疾流行病学47我国重点省份我国重点省份疟疾疫情得到有效遏制,全疟疾疫情得到有效遏制,全国疟疾发病逐年国疟疾发病逐年大幅大幅下降下降。48疟疾流行病学我国重点省份疟疾疫情得到有效遏制,全国疟疾发病逐年大幅下降。48当前全国疟疾发病情况20092009年,年,共共3030个省(区、市)报告疟疾病个省(区、市)报告疟疾病例例1414014140例,其中间日疟例,其中间日疟1069110691例,恶性疟例,恶性疟10411041例,未分型疟疾例,未分型疟疾24082408例,死亡例,死亡1010例。例。20102010年年1-401-40周(周(1 1月月1 1日日-10-10月月1010日),日),3131个个省(区、市)共报告疟疾省(区、市)共报告疟疾59555955例,其中间例,其中间日疟日疟40004000例,恶性疟例,恶性疟10221022例,未分型疟疾例,未分型疟疾933933例,死亡例,死亡1212例。例。49疟疾流行病学当前全国疟疾发病情况2009年,共30个省(区、市)报告疟疾49分类分类20092009年年(1-401-40周)周)占总占总病例病例数数%20102010年年(1-401-40周)周)占总占总病例病例数数%20102010年较去年年较去年同期同期%总病例数总病例数1215712157-59555955-51.02-51.02间日疟间日疟9308930876.5676.564000400067.1767.17-57.03-57.03恶性疟恶性疟8498496.986.981022102217.1617.16+20.38+20.38未分型疟疾未分型疟疾2000200016.4516.4593393315.6715.67-53.35-53.352010年1-40周疟疾发病与上年同期比较50疟疾流行病学分类2009年占总病例数%2010年占总病例数%2010年较502006-20102006-2010年全国疟疾疫情趋势年全国疟疾疫情趋势 51疟疾流行病学2006-2010年全国疟疾疫情趋势51疟疾流行病学5120102010年年1-401-40周,周,59555955例疟疾病例主要集中在云南、例疟疾病例主要集中在云南、安徽、河南、湖北、江苏、四川、贵州、湖南等省安徽、河南、湖北、江苏、四川、贵州、湖南等省局部地区。局部地区。52疟疾流行病学2010年1-40周,5955例疟疾病例主要集中在云南、安徽5220102010年年1-401-40周,内蒙、天津、江西、湖南、四川、新疆、周,内蒙、天津、江西、湖南、四川、新疆、广西、广东、西藏等省区病例数较上年同期增加。广西、广东、西藏等省区病例数较上年同期增加。甘肃、海南、安徽、贵州、河南、山西、浙江、湖北、上甘肃、海南、安徽、贵州、河南、山西、浙江、湖北、上海、陕西、云南、辽宁、河北、吉林、山东、北京、黑龙海、陕西、云南、辽宁、河北、吉林、山东、北京、黑龙江江 、福建、江苏等省区病例数有不同幅度减少。、福建、江苏等省区病例数有不同幅度减少。53疟疾流行病学2010年1-40周,内蒙、天津、江西、湖南、四川、新疆、广532010年恶性疟发病情况20102010年年1-401-40周恶性疟:周恶性疟:2525个省、市、区网个省、市、区网络直报络直报10221022例,较上年例,较上年849849例上升例上升20.3820.38。其中其中90%90%的病例分布在云南、江苏、四川、的病例分布在云南、江苏、四川、河南、湖南、浙江、安徽、山东、福建、河南、湖南、浙江、安徽、山东、福建、湖北湖北1010省。省。死亡死亡1010例,分布在河南、湖北、江苏、四例,分布在河南、湖北、江苏、四川、广西、重庆和福建川、广西、重庆和福建7 7省。省。54疟疾流行病学2010年恶性疟发病情况2010年1-40周恶性疟:25个省542002-2009年我国恶性疟病例感染来源构成年我国恶性疟病例感染来源构成2002年年2003年年2004年年2005年年2006年年2007年年2008年年2009年年云南海南当地恶性疟病例云南海南当地恶性疟病例37634106317715141372638254125云南省输入恶性疟病例云南省输入恶性疟病例372468154324131866975454441其他省输入恶性疟病例其他省输入恶性疟病例1841531712192312173264510%10%20%30%40%50%60%70%80%90%100%构构成成比比55疟疾流行病学2002-2009年我国恶性疟病例感染来源构成2002年2055局部地区疫情仍较严重虽然全国疟疾发病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虽然全国疟疾发病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但仍有但仍有2020多个省近千个县有疟疾流行。在多个省近千个县有疟疾流行。在某些省份的局部地区,疫情尚不稳定,疟某些省份的局部地区,疫情尚不稳定,疟疾流行程度仍处在较高水平。疾流行程度仍处在较高水平。56疟疾流行病学局部地区疫情仍较严重虽然全国疟疾发病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但仍56输入性病例的挑战当今国际交往频繁,外出经商、旅游、务当今国际交往频繁,外出经商、旅游、务工的流动人口日益增多,境外输入性疟疾工的流动人口日益增多,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明显增加;同时,周边国家疟疾疫情病例明显增加;同时,周边国家疟疾疫情仍较严重,随时存在因输入性传染源造成仍较严重,随时存在因输入性传染源造成本地传播的潜在威胁,给我国消除疟疾工本地传播的潜在威胁,给我国消除疟疾工作带来更大的压力。作带来更大的压力。57疟疾流行病学输入性病例的挑战当今国际交往频繁,外出经商、旅游、务工的流动57正确诊断与规范治疗能力有待提高确诊病例比例较低。确诊病例比例较低。未分型病例比例较高。未分型病例比例较高。消除疟疾要求每一例病例需经实验室确诊。消除疟疾要求每一例病例需经实验室确诊。输入性和本地感染区分工作薄弱。输入性和本地感染区分工作薄弱。低流行地区疟疾治疗欠规范。低流行地区疟疾治疗欠规范。58疟疾流行病学正确诊断与规范治疗能力有待提高确诊病例比例较低。58疟疾流行58全国疟疾防控工作59疟疾流行病学全国疟疾防控工作59疟疾流行病学59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启动启动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2010-2020年)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项目(每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项目(每年500500万元万元40004000多多万元,覆盖万元,覆盖2424省、市、区)。省、市、区)。全球基金国家疟疾策略项目(五年全球基金国家疟疾策略项目(五年1.681.68亿美元,覆亿美元,覆盖盖2020个省、市、区)。个省、市、区)。湄公河地区疟疾防治及中缅边境地区疟疾联防联控。湄公河地区疟疾防治及中缅边境地区疟疾联防联控。中部五省、南方三省疟疾联防联控。中部五省、南方三省疟疾联防联控。60疟疾流行病学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启动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60疟疾流行病学培训ppt课件61制定标准,出台规范已经制定已经制定控制与消除疟疾标准消除疟疾考核方案消除疟疾基线调查方案消除疟疾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疟疾防治手册输入性疟疾诊治与管理 计划编制计划编制消除疟疾技术方案全球基金项目执行指南消除疟疾数据收集规范消除疟疾参比实验室建设方案与操作规范消除疟疾督导评估方案 62疟疾流行病学制定标准,出台规范已经制定62完善网络,加强监测规范完善网络直报。规范完善网络直报。开发、培训和推行网络专报。开发、培训和推行网络专报。建立全国消除疟疾实验室网络。建立全国消除疟疾实验室网络。整合国家监测点监测工作。整合国家监测点监测工作。加强三类县疫情监测和输入性疟疾监测工加强三类县疫情监测和输入性疟疾监测工作。作。63疟疾流行病学完善网络,加强监测规范完善网络直报。63疟疾流行病学63开展试点,深化联防消除疟疾试点工作(消除疟疾试点工作(6 6省、市省、市1212县)。县)。中部五省和南方三省疟疾联防。中部五省和南方三省疟疾联防。利用国际项目新老结对联防指导。利用国际项目新老结对联防指导。多部门协调与参与。多部门协调与参与。64疟疾流行病学开展试点,深化联防消除疟疾试点工作(6省、市12县)。64疟64加强培训,提升能力三类、四类县重点工作是能力提升和技术三类、四类县重点工作是能力提升和技术储备。储备。整合资源开展各级各类培训。整合资源开展各级各类培训。65疟疾流行病学加强培训,提升能力三类、四类县重点工作是能力提升和技术储备。65科技攻关,技术支持消除疟疾仍存在一些关键技术难题,如疟消除疟疾仍存在一些关键技术难题,如疟疾病原追踪溯源技术、消除后疟疾传播风疾病原追踪溯源技术、消除后疟疾传播风险的预测预警技术等,需要进一步加快科险的预测预警技术等,需要进一步加快科研攻关的步伐。研攻关的步伐。充分利用国际项目和合作中心加强技术交充分利用国际项目和合作中心加强技术交流和支持。流和支持。66疟疾流行病学科技攻关,技术支持消除疟疾仍存在一些关键技术难题,如疟疾病原66甘肃省疟疾流行情况20世纪中期疟疾曾在甘肃省陇南和陇东的世纪中期疟疾曾在甘肃省陇南和陇东的武都、成县、康县、文县、泾川、宁县、武都、成县、康县、文县、泾川、宁县、镇原、天水等数十个县市流行。镇原、天水等数十个县市流行。目前在陇南市和邻近的甘南州部分地区有目前在陇南市和邻近的甘南州部分地区有疟疾病例散发,属疟疾低度流行区。疟疾病例散发,属疟疾低度流行区。19902009年,甘肃省共报告疟疾年,甘肃省共报告疟疾229例,例,分布在分布在21个县(市、区)。个县(市、区)。陇南和甘南部分地区存在当地感染的间日陇南和甘南部分地区存在当地感染的间日疟病例,其它地区为输入性疟疾病例。疟病例,其它地区为输入性疟疾病例。67疟疾流行病学甘肃省疟疾流行情况20世纪中期疟疾曾在甘肃省陇南和陇东的武都67甘肃省疟疾流行情况68疟疾流行病学甘肃省疟疾流行情况68疟疾流行病学68甘肃省疟疾当地发病情况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合计武都区74OO11O114舟曲县OOOO1O01康县O1111OO04文县OO1OOO01宕昌县2OOOOO02合计952122O12269疟疾流行病学甘肃省疟疾当地发病情况2003200420052006200692009年发病情况恶性疟间日疟未分型Title古浪县24O630天祝县2OO2凉州区OO22崆峒区1O34安宁区O1O1秦城区1001合计281114070疟疾流行病学2009年发病情况恶性疟间日疟未分型Title古浪县24O6702009年发病情况自2008年5月22日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防制科确诊1例恶性疟疾,患者系武威市古浪县裴家营镇来自于安哥拉务工返乡人员,属于输入性恶性疟。至2009年1月6日,共报告武威市输入性疟疾病例7例,均系安哥拉务工返乡人员。71疟疾流行病学2009年发病情况自2008年5月22日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712009年发病情况至2009年2月24日,武威市报告来自于安哥拉务工返乡人员中输入性疟疾病例30例,其中恶性疟22例,未分型疟疾8例30例疟疾病例中古浪县26例、凉州区2例、天祝县2例。住院治疗12例,其中死亡1例72疟疾流行病学2009年发病情况至2009年2月24日,武威市报告来自于安722009年发病情况73疟疾流行病学2009年发病情况73疟疾流行病学732009年发病情况外出劳务人员中年龄最大外出劳务人员中年龄最大5454岁,最小岁,最小2525岁,岁,平均年龄平均年龄3838岁岁在国外务工期间有在国外务工期间有65.42%65.42%(123/188123/188)的)的人患过疟疾人患过疟疾其中患病次数最多的其中患病次数最多的2020次,最少次,最少1 1次次74疟疾流行病学2009年发病情况外出劳务人员中年龄最大54岁,最小25岁,742010年发病情况发病总数发病总数当地病例当地病例输入恶性输入恶性疟病例数疟病例数甘肃省913武都区110宕昌县100康县000文县200舟曲县000城关区200七里河区101金川区101凉州区10175疟疾流行病学2010年发病情况发病总数当地病例输入恶性甘肃省913武都区75谢谢 谢谢76疟疾流行病学谢谢76疟疾流行病学7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