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诊断和治疗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1472349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PPTX 页数:58 大小:461.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疟疾诊断和治疗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疟疾诊断和治疗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疟疾诊断和治疗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疟疾诊断和治疗疟疾诊断和治疗 钟祥市疾控中心 史晓华疟疾诊断和治疗 钟祥市疾控中心 史晓华1内内 容容 1 1、疟疾症状、疟疾症状 2 2、诊断及鉴别诊断、诊断及鉴别诊断 3 3、治疗、治疗内 容 1、疟疾症状2感染疟疾的途径感染疟疾的途径1.按蚊叮刺;感染疟疾的途径1.按蚊叮刺;32.输血 一些低原虫血症者虽常规血片检查阴性,但输血后仍可使受血者感染发病。此种感染者无红细胞外期,受染后潜伏期短,抗红细胞内期药物疗效好,与蚊叮咬感染有所不同2.输血43.胎盘 带虫或患疟孕妇的疟原虫可通过有损伤的胎盘进入胎儿,或在围产期通过羊水、产道损伤进入有损伤的胎儿体内,引起早产,流产,死产或新生儿疟疾3.胎盘5一、临床症状一、临床症状 潜伏期潜伏期 疟疾的潜伏期一般为9-30天。潜伏期患者一般不表现症状。前驱期前驱期 1-3天,患者自觉畏寒,发热伴疲劳、头痛、头昏、畏寒、低热、四肢酸痛、全身不适等。一、临床症状 潜伏期 6 发作期发作期 典型的疟疾发作包括周期性的寒颤、发热和出汗退热三个连续的阶段,整个发作历时6-10小时,发作多见于午后和傍晚。发作的基本动因是患者血液中的疟原虫需达到一定数量,即发热阈值。发热阈值因疟原虫种、株、患者的免疫力的差异而不同。间日疟原虫为10-500个/l血,恶性疟原虫为500-1300个/l血。发作期 典型的疟疾发作包括周期性的寒颤、7 寒颤期寒颤期 常延续数分种至2小时不等。患者始感四肢和背部发冷,轻者畏寒,重者寒颤。面色苍白、口唇等发绀,同时伴剧烈头痛、肌肉和关节酸痛,恶心、呕吐常见,体温开始迅速上升。寒颤期 常延续数分种至2小时不等。患者始感四肢和8 发热期发热期 发冷、寒颤消失,口唇等发绀亦随之消退,脸色潮红,周身燥热,结膜充血,口渴,头痛加剧,常伴恶心、呕吐,呼吸急促,脉宏大,体温常可达40以上。患儿,特别是5岁以下的患儿甚至出现谵妄,惊厥等症。此期一般持续2-4小时。发热期 9 出汗期出汗期 患者大汗淋漓。始为面颊部和双手微汗,继而波及全身,衣被尽湿,体温迅速下降,甚至有降至35者。发热时的各种症状随之消失,患者顿感通体舒适,惟乏力疲劳,常安然入睡。此期一般持续1-4小时。出汗期 10 反复发作患者 症状较轻,发作二、三次后症状趋重,但在多次、反复发作后症状又渐次减轻,甚至仅出现周期性的微寒、低热伴头痛、四肢酸痛等症状。反复发作患者11 间歇期间歇期 前一次发作结束至后一次发作开始之间的时期为间歇期,其长短主要取决于所感染的疟原虫种完成一次裂体增殖周期所需时间(间日为1天)。此外,双重或多重感染、患者的免疫力等可影响间歇期的长短。在间歇期中,患者自感良好,体温正常,偶见低热。间歇期 前一次发作结束至后一次发作开始之间的12 复燃复燃 患者经一定的治疗或在机体免疫的作用下,发作停止,体内仍存少量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在无新感染且条件适宜时,残存的疟原虫再次大量增殖,一旦原虫数量超过发热阈值,又可出现疟疾发作,称为复燃。四种疟原虫均可出现复燃。复燃13 复发复发 患者在治疗后,停止发作,症状消失,外周血中已检不出原虫,在并无新感染的情况下,经过一段潜隐期后,再次出现疟疾发作,称为复发。复发见于间日疟或卵形疟患者,恶性疟或三日症患者并无复发。在初发后8-10周出现复发者称为近期复发,30-40周出现复发者称为远期复发。复发 患者在治疗后,停止发作,症状消失,外周血中14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蛋型疟潜伏期(天)I型 1230II型 1230III型 69个月727平均11天1840平均28天1116发作周期48h244872h48h主要症状冷、热(间歇热)、汗冷、热(驰张热)、汗冷、热(间歇热)、汗冷、热(间歇热)、汗复发I型 有潜隐期甚短的频繁复发II型 近期复发(3个月内)者约占8%,远期复发(810个月)约占90%以上III型 有潜隐期短和长的复发无复发无复发有复发预后极少发生脑型疟,一般预后好易发生脑型疟,不及时治疗而死亡预后好预后颇佳四种疟疾临床特点比较四种疟疾临床特点比较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蛋型疟潜伏期I型 123072715二、诊断及鉴别诊断二、诊断及鉴别诊断 在全球因病死亡的患者中,约有5%是由疟疾所造成的;在罹患各种疾病的儿童中,约有5%是疟疾患者;在赴疟区旅游回国的因疟疾死亡者中,约有2/3是因延误治疗或仅因未明确诊断而造成的。在疟疾的控制策略中,早期诊断是降低发病率,死亡率的关键之一。二、诊断及鉴别诊断 在全球因病死亡的患者中,约有5%16诊断依据、原则、标准和方法诊断依据、原则、标准和方法 1.诊断依据诊断依据 1.11.1流行病学史流行病学史 曾于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住宿、夜间停留或近二周内有输血史。1.21.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1.2.1 典型的临床表现呈周期性发作,每天或隔天或隔两天发作一次。发作时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发作多次后可出现脾大和贫血。重症病例出现昏迷等症状。1.2.2 具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但热型和发作周期不规律。1.3 1.3 假定性治疗假定性治疗 用抗疟药作假定性治疗,3天内症状得到控制。诊断依据、原则、标准和方法 1.诊断依据17 1.41.4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 1.4.1 显微镜检查血涂片查见疟原虫。其虫种有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等4种。1.4.2 疟原虫抗原检测阳性。2.2.诊断原则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予以诊断。1.4 实验室检查18 3.3.诊断标准诊断标准3.1 3.1 带虫者带虫者 无临床症状,符合1.4.1。3.2 3.2 疑似病例疑似病例 应同时符合1.1和1.2.2。3.3 3.3 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 具备下列之一者:3.3.1 应同时符合1.1和1.2.1;3.3.2 应同时符合1.1、1.2.2和1.3。3.4 3.4 确诊病例确诊病例 具备下列之一者:3.4.1 应同时符合1.1、1.2.1和1.4.1;3.4.2 应同时符合1.1、1.2.1和1.4.2;3.4.3 应同时符合1.1、1.2.2和1.4.1;3.4.4 应同时符合1.1、1.2.2和1.4.2。3.诊断标准19诊断方法诊断方法 病原学检查病原学检查 镜检疟原虫是确诊疟疾的最好方法。免疫学检测免疫学检测 检测抗体:主要用于评估疟疾的传播强度、地方性流行水平、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检测抗原:是确诊疟疾的方法之一。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 应用PCR方法检测疟原虫DNA。诊断方法 病原学检查 20 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不典型患者约有1/3以上,需与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其他疾病相鉴别。日本血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 早期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常见发热,呈弛张热或间歇热,少数呈稽留热。发热前有畏寒,甚至寒颤,体温下降时大量出汗,有肝、脾大。鉴别要点如下:(1)发病前数周在流行区有疫水接触史。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不典型患者约有21(2)肝大多见,时可见脾大;(3)血常规可见白细胞总数增加,嗜酸性粒细胞总数增加;(4)粪检可查见日本血吸虫虫卵;(5)血清环卵沉淀试验阳性,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阳性。(2)肝大多见,时可见脾大;22n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感冒、咽炎等综合征。在疟疾流行区,门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常误诊为疟疾。鉴别要点:(1)常在各类季节发病,有时呈明显的突发性和群体性;(2)发热伴咳嗽、有痰或无痰、鼻塞和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3)多次血涂片镜检疟原虫均呈阴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3n 假性急腹症假性急腹症 在恶性疟患者或间日疟患者中,因腹腔神经丛受累可致腹痛。此类患者以腹痛为主诉而就诊,易与阑尾炎、胆囊炎、胃穿孔等急腹症混淆。鉴别要点:血涂片镜检疟原虫阳性,白细胞正常或偏低;腹痛呈弥漫性且与疟疾发作相关,在以抗疟药进行假定性治疗后腹痛消失。对于多次血检阴性或虽检出疟原虫但抗疟药治疗后腹痛仍不见减轻者,宜进一步进行外科学检查。假性急腹症24 伤寒伤寒 在部分恶性疟患者中,脉象相对缓慢,与热型不成比例,易与伤寒混淆。伤寒热型常呈稽留热,血清肥达氏反应阳性,且抗体滴度渐次增高,血检疟原虫阴性。伤寒 25 回归热回归热 常骤然发病,发热与无热期交替出现。发热时常伴寒颤、出汗、关节酸痛和肝脾大等临床表现,易与疟疾混淆。高热呈持续性,较少波动,可持续约1周,继而进入间歇期,高热骤降,大量出汗,患者可呈虚脱状,约1周后又回复高热状态。血涂片或暗视野检查可检出螺旋体,但疟原虫呈阴性。回归热 26 败血症败血症 因高热伴寒颤,大汗和头痛,部分患者甚至出现谵妄、昏迷等症状,易与脑型疟混淆。发热无规律,常可在一天内波动数次,临床体检往往可查见炎症的原发灶或感染原因。血培养可发现病原体,以化脓性细菌多见,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和嗜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但血涂片镜检疟原虫始终阴性。败血症 27 急性粟粒型结核急性粟粒型结核 常呈高热,可出现贫血,白细胞下降,肝、脾大、剧烈头痛或嗜睡、神志不清等全身衰竭症状。X-线检查可见两肺均匀布满小米粒状阴影,抗结核治疗有效。血检疟原虫阴性。急性粟粒型结核 28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 发病初期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心、厌食、肝区疼痛及压痛,可有黄疸或仅有发热、全身不适、头痛等不典型症状而与疟疾相混淆。主要靠血检疟原虫或检查肝功能试验区别。病毒性肝炎 29 艾滋病(艾滋病(AIDSAIDS)以进行性CD4+T淋巴细胞的消耗、日趋加重且不可逆的免疫功能缺损为特征。感染初期,可见头痛、发热、出汗、全身关节酸痛及一过性皮疹等症状和体征。由于AIDS病流行区常与疟区交叉,因而时可与疟疾混淆。艾滋病(AIDS)30三、疟疾治疗三、疟疾治疗 红内期裂殖体杀灭剂红内期裂殖体杀灭剂 红内期裂殖体杀灭剂在临床上可控制症状,用以治疗现症病人,称治疗药。如氯喹、奎宁、甲氟喹、哌喹、咯萘啶、青蒿素类等。三、疟疾治疗 红内期裂殖体杀灭剂 31 红前期裂殖体杀灭剂红前期裂殖体杀灭剂 红前期裂殖体杀灭剂可以阻断红前期裂殖体发育,使疟原虫进入红细胞前就已受到抑制,用以保护人群,称病因性预防药。如乙胺嘧啶等对各种疟原虫配子体虽无直接杀灭作用,却可影响配子体在蚊体内发育,起到防止传播的作用,也是孢子增殖抑制剂,或称孢子体杀灭剂。红前期裂殖体杀灭剂32 组织期裂殖体杀灭剂组织期裂殖体杀灭剂 组织期裂殖体杀灭剂作用于潜隐体和休眠体,与杀灭血内裂殖体药物配合应用,可根治间日疟和卵型疟,也用为间日疟的抗复发治疗,通称间日疟根治药。如伯氨喹。该药同时又能杀灭配子体,常用于杀灭恶性疟原虫配子体,也是配子体杀灭剂。组织期裂殖体杀灭剂33 抗疟药的副作用 氯喹氯喹 一般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昏、视力模糊、头痛、耳鸣、皮疹、皮炎、皮肤瘙痒,个别病例出现颜面急性水肿等。通常服用治疗量的副反应较轻,停药后可自行消失。氯喹偶有引起急性心原性脑缺氧综合征,抑制心肌兴奋和房室传导,剂量过大或患者伴有心脏病时,可产生异位节律,甚至引起室颤,对心脏病患者给药时宜加小心。抗疟药的副作用 氯喹 一般有恶心34 咯萘啶咯萘啶 口服后有头昏、头痛、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泻等;偶见皮疹、左心室高电压、窦性心动过缓,个别的为窦性心律不齐;停药后均可恢复。蒿甲醚蒿甲醚 口服后有呕吐、皮肤烧灼感、心动过缓或窦性心动过速、网织红细胞数下降等。少数病例在疟疾退热后仍有体温短暂上升现象。孕妇慎用,严重呕吐者及怀孕3个月内的孕妇禁用。咯萘啶 口服后有头昏、头痛、恶心、呕吐、上腹不适、35 青蒿琥酯青蒿琥酯 用药后外周血液可出现嗜中性粒细胞数减少,偶见网织红细胞数下降,尿素氮及谷丙转氨酶升高。鉴于青蒿素类抗疟药在鼠致畸试验中,即使在很低剂量下,也呈现对胎儿的毒性。有骨骼发育迟化现象,主要表现在胸骨与肋骨骨化迟缓,还有不同程度胸骨缺损和脐疝畸形。可发现死胎及胚胎吸收。故孕妇慎用,怀孕3个月内的孕妇禁用。青蒿琥酯 用药后外周血液可出现嗜中性粒细胞数减少,36 双氢青蒿素双氢青蒿素 用药后有腹痛、恶心、腹泻等,偶有皮疹、网织红细胞下降、尿素氮及谷丙转氨酶升高、窦性心动过缓、心律不齐或室性早搏等,14天后可消失。孕妇慎用,怀孕3个月内的孕妇禁用。乙胺嘧啶乙胺嘧啶 口服乙胺嘧啶的推荐剂量是安全的,副反应轻微。如果儿童或幼儿误服成人剂量或成人服用过量乙胺嘧啶时,均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食欲减退、呕吐、腹痛、腹泻、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双氢青蒿素 用药后有腹痛、恶心、腹泻等,偶有皮疹、37 伯氨喹伯氨喹 一般为胃肠道反应,如厌食、上腹部难受、呕吐、腹痛、痉挛,头晕等。对骨髓有抑制作用,出现嗜中性粒细胞减少。G6PD缺乏的患者,受其氧化作用,呈现高铁血红蛋白症,临床上即发生口唇和皮肤发绀、胸闷等缺氧症状,直至引起溶血等毒副反应,若不及时停药和采取急救措施,可造成死亡。孕妇禁用,因为有的胎儿与G6PD缺乏有关。伯氨喹 一般为胃肠道反应,如厌食、上腹部难受、呕38二、治疗疟疾的原则与疗法二、治疗疟疾的原则与疗法 治疗原则治疗原则 对疟疾病人必须早发现、早治疗,特别是对无免疫力的恶性疟患者,更应及时处理,以免转为重症疟疾。进行正规治疗,可以较彻底地杀灭疟原虫、治愈病人和阻断疟原虫传播。所以及早发现病人、及早治疗,是控制疟疾、减少死亡的重要措施。二、治疗疟疾的原则与疗法 治疗原则 对疟疾病人必须39 1.1.间日疟治疗间日疟治疗 氯喹氯喹+伯喹伯喹8 8天疗法天疗法 1.1 1.1氯喹氯喹 间日疟流行地区,较多采用口服总剂量1.2g的疗法。首日顿服0.6g,第2及第3天每日各服一次,每次服0.3g。恶性疟流行地区以及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感染地区总剂量1.5g,首日顿服0.6g,第2及第3天每日各服一次,每次服0.45g。1.2 1.2伯氨喹伯氨喹 口服总剂量180mg,在服氯喹的第1天即加服伯氨喹,每天1次,每次服22.5mg,连服8天。1.间日疟治疗 氯喹+伯喹8天疗法40 恶性疟的治疗恶性疟的治疗 敏感性和低度耐药性恶性疟的治疗(任选其一)敏感性和低度耐药性恶性疟的治疗(任选其一)氯喹氯喹 口服总剂量1.5g3天疗法,首日服2次,每次服0.3g,间隔6-8小时;第2和第3天每日各服一次,每次服0.45g。同时加服伯氨喹45mg,分2次服,每天1次,每次服22.5mg,连服2天。磷酸喹哌磷酸喹哌 口服总剂量1.5g3天疗法,首剂0.6g第2和第3天每天1次,每次服0.45g。同时加服伯氨喹45mg,分2次服,每天1次,每次服22.5mg,连服2天。恶性疟的治疗 敏感性和低度耐药性恶性疟的治疗(41 抗药性恶性疟的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的治疗 (任选下列一种)(任选下列一种)蒿甲醚蒿甲醚 口服总剂量克600mg,每天1次,每次100mg,连服5天,首剂加倍;肌注总剂量480mg,每天1次,每次80mg,连注5天,首剂加倍。青蒿琥酯青蒿琥酯 口服总剂量克600mg。每天1次,每次100mg,连服5天,首剂加倍。双氢青蒿素双氢青蒿素 口服总剂量克640mg,7天疗程。每天一次,每次服80mg,连服7天,首剂加倍。抗药性恶性疟的治疗(任选下列一种)42 磷酸咯萘啶磷酸咯萘啶 口服总剂量1.2g,3天疗程。首日服2次,第2、3天各服一次,每次0.3g。目前能彻底杀灭恶性疟原虫配子体的药物,仅伯氨喹一种,所以在治疗恶性疟和抗药性恶性疟时,仍需加服伯氨喹(45mg,分2次服,每天1次,每次服22.5mg,连服2天)杀灭恶性疟原虫配子体,才能有效地阻断传播。磷酸咯萘啶 43孕妇疟疾的治疗孕妇疟疾的治疗 孕妇疟疾反复发作,对孕妇和胎儿均不利。必须用药时,可降低剂量或延长服药时间。孕妇若患间日疟,采用口服氯喹三天疗法,待分娩恢复后,再进行伯氨喹根治。孕妇患抗药性恶性疟,一般可选择无胚胎毒的抗疟药的联合应用。对有胚胎毒的抗疟药,应用要慎重。孕妇疟疾的治疗 44 婴幼儿疟疾的治疗婴幼儿疟疾的治疗 婴幼儿疟疾发作,特别是抗药性恶性疟,往往发作迅猛,治疗时应考虑应用青蒿素类药物为主的抗疟药的联合用药,也可选用抗药性恶性疟的治疗药物。婴幼儿间日疟,选用氯喹三天疗法,一般不宜加服伯氨喹,若要防止反复发作,必要时,对无家族溶血史者,应在医生监护下,将要加服的伯氨喹延长原有的疗程进行根治。应注意儿童用药的剂量。15岁及15岁以下儿童剂量,应将成人(成人体重一般按50kg计)剂量折算成每kg体重的剂量后,再按儿童实际体重的剂量给药;或按儿童年龄的不同剂量给药 婴幼儿疟疾的治疗 45 1岁以下:1/10-1/8成人剂量;1岁-3岁:1/6-1/4成人剂量;4岁-6岁:1/3成人剂量;7岁-12岁:1/2成人剂量;13岁-15岁:3/4成人剂量;16岁及以上:成人剂量。1岁以下:1/10-1/8成人剂量;46 重症疟疾的治疗重症疟疾的治疗 重症疟疾的各种重症表现,都可见于脑型疟,脑型疟是重症疟疾的主要致死原因。要降低脑型疟或重症疟疾的病死率,必须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措施。因此,重症疟疾的治疗,包括抗疟治疗、支持治疗、对症处理、并发症治疗以及加强护理,防止合并感染。重症疟疾的治疗 47抗疟药中毒的处理抗疟药中毒的处理 目前所用抗疟药的治疗剂量都比较安全,治疗中常见的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轻度腹泻或胃区不适等均为一般反应,在疟疾发病期间,也会出现以上某些症状,所以无需停药,治后可自行消失。对于一些有神经毒的或对心脏有作用的或引起过敏性反应的新药,治疗中应注意观察这方面的副反应。抗疟药中毒,多数是误服过量所致。抗疟药中毒的处理48 抗疟药中毒的一般处理抗疟药中毒的一般处理 当发现服用过量抗疟药中毒时,应立即停药,并作以下处理。催吐催吐 用皮下注射催吐剂盐酸阿朴吗啡5mg。洗胃洗胃 用高锰酸钾溶液或温开水洗胃至洗出液变清为止,并灌注适量导泻剂,排尽药物。休息与补液休息与补液 卧床休息,多饮糖水或静脉滴注5%葡萄糖生理盐水,并加强护理。49 氯喹中毒的处理氯喹中毒的处理 口服氯喹中毒时,约在服药后1小时内即可出现头昏、心跳、气短、脸色苍白、发绀、出冷汗、说话困难、失语、抽搐、昏迷、呼吸抑制等中毒症状。还可检查到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心音微弱、心律不齐、心率减慢以至停搏。对氯喹的急性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可酌情采用以下措施对症处理。氯喹中毒的处理 50 异丙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 异丙肾上腺素1mg-2mg,溶于5%葡萄糖250ml-500ml溶液中,静脉滴注或舌下含10mg,每2-4小时1次。阿托品阿托品 阿托品0.5mg-1mg皮下注射,必要时2小时重复应用。严重时可用1mg-2mg溶于10%-25%葡萄糖溶液中缓慢静脉注射,每0.5-1小时注射1次,连给2-3次。普鲁卡因胺和氯化钾普鲁卡因胺和氯化钾 如出现房室纤维颤动,可静脉注射盐酸普鲁卡因胺和氯化钾,注射时需注意患者的血压。氢化可的松氢化可的松 氢化可的松100mg溶于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2次。异丙肾上腺素 异丙肾上腺素1mg-2mg,溶于51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若心音消失,立即进行心脏复苏术,包括在心脏停搏后1-2分钟内用拳叩击心前区,并用0.1%肾上腺素1mg,注射于心室腔内,进行心脏复苏,经1-2分钟不见效者,可重复注射,必要时可加大剂量至5-8mg。起搏器起搏器 对出现急性心原性脑缺血综合征者,应立即使用人工起搏器。给氧及人工呼吸给氧及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给氧和其它对症治疗的措施可酌情应用。肾上腺素 若心音消失,立即进行心脏复苏术,包52 伯氨喹中毒的处理伯氨喹中毒的处理 伯氨喹可引起变性血红蛋白血症,急性溶血。由于对骨髓有抑制作用,也可引起嗜中性粒细胞减少。若与乙胺嘧啶合用,会增加毒性。美蓝美蓝 出现严重发绀或伴有头昏、胸闷、心悸及呼吸急促等缺氧症状时,给予美蓝(亚甲蓝)1mg-2mg/kg,溶于葡萄糖溶液中静脉缓慢注入。也可口服美蓝,每天服150mg至300mg。小儿每岁喂10mg,可使症状缓解,但尿液暂时性呈蓝色。氢化可的松氢化可的松 出现血红蛋白尿时,氢化可的松100mg-300mg溶于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每4-6小时1次,以减轻溶血反应和改善微循环。溶血严重时必须输血。维生素维生素C C 用于补液、碱化尿液和防止肾功能衰竭的对症疗法。伯氨喹中毒的处理 53 乙胺嘧啶中毒的处理乙胺嘧啶中毒的处理 乙胺嘧啶的中毒症状,常出现于服药后0.5-6小时,轻者有恶心、呕吐、胃部烧灼感、胃痛、口渴和烦躁不安,严重者可出现头昏、眩晕、视力模糊、心悸、抽搐、昏迷、发热、呼吸困难,某些病例可出现心动过速、过缓或心律不齐,可于12小时内死亡。儿童对乙胺嘧啶比成人敏感,5岁儿童的最低致死剂量为顿服75mg;3岁儿童为顿服50mg。全身抽搐时,可用4mg/kg硫苯妥钠溶于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中,使稀释成1.25%或2.5%溶液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每隔30分钟注射1次,直至不再抽搐为止。也可采用阿米妥钠300-500mg,用注射用水配制成5-10%溶液,以每分钟约注射1ml的速度静脉注射。应及早肌内注射四氢叶酸钙,每次肌注2-4ml。若中毒4小时后才应用,则解毒作用减弱或无效。此外,还应补给大量的维生素C或复合维生素B。必要时给予可拉明、咖啡因等呼吸兴奋剂。乙胺嘧啶中毒的处理 54 奎宁中毒的处理奎宁中毒的处理 奎宁对心肌可产生抑制作用。静脉注射可致血压下降,注射过快或剂量过大,可导致死亡,因此奎宁一般不宜用作静脉注射。高剂量奎宁可引起视网膜损害、听神经节细胞或视神经的严重损害。中毒剂量可发生明显溶血,出现血红蛋白尿,G6PD缺乏的患者用治疗量奎宁,即可导致血管内急性溶血和血红蛋白尿,必须及时对症处理。胃的液体中,加入高渗硫酸钠溶液,以加速未吸收药物的排泄。必须维持血压,保护肾功能和减少对中枢神经的抑制。奎宁中毒的处理 55 呼吸衰竭时,可用呼吸兴奋剂,如用洛贝林36mg静脉注射,或用可拉明375mg,每1020分钟注射1次,或回苏灵8mg静脉注射1次,咖啡碱、麻黄碱和氧气吸入等均可酌情应用。如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或气喘,可用肾上腺素、抗组织胺药及激素等治疗。一旦出现视觉障碍,用血管扩张剂可能有效。如出现心搏骤停,可参考氯喹中毒的处理。如出现血红蛋白尿,可参考伯氨喹的中毒处理。视觉障碍者,用亚硝酸盐类及醋甲胆碱等血管扩张剂可能有效。疟疾诊断和治疗课件56p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pStudyConstantly,AndYouWillKnowEverything.TheMoreYouKnow,TheMorePowerfulYouWillBe写在最后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写57感谢聆听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结束语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感谢聆听结束语讲师:XXXXXX 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