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的病原学诊断技术培训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41472345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9.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疟疾的病原学诊断技术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疟疾的病原学诊断技术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疟疾的病原学诊断技术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疟疾的病原学诊断技术疟疾的病原学诊断技术1(优选)疟疾的病原学(优选)疟疾的病原学诊断技术诊断技术(优选)疟疾的病原学诊断技术2血膜的制作血膜的制作用于检查疟原虫的血用于检查疟原虫的血涂片有两种一种是将涂片有两种一种是将血液涂呈薄膜状,称血液涂呈薄膜状,称薄血膜;一种是血液薄血膜;一种是血液涂成圆盘,称厚血膜。涂成圆盘,称厚血膜。无特殊要求的可厚薄无特殊要求的可厚薄血膜分载玻片涂制。血膜分载玻片涂制。发热病人血片发热病人血片标本片标本片血膜的制作发热病人血片标本片3薄血膜的制作l薄血膜薄血膜 取一小滴血(约取一小滴血(约11.5微升的血量),将微升的血量),将血滴置于载玻片中部,将推玻片的边缘紧贴载玻血滴置于载玻片中部,将推玻片的边缘紧贴载玻片血滴前,使血液沿推玻片边缘散开约片血滴前,使血液沿推玻片边缘散开约 2cm宽时,宽时,使推玻片与平置的载玻片形成使推玻片与平置的载玻片形成25350夹角,平夹角,平稳、均匀由右向左推片,形成舌型、头体尾分明稳、均匀由右向左推片,形成舌型、头体尾分明的薄血膜(约的薄血膜(约2.02.5cm宽宽 2.53.0cm长)。长)。l影响因素速度快慢、血滴大小、推片与载玻片夹影响因素速度快慢、血滴大小、推片与载玻片夹角大小等影响血膜的厚薄、大小。角大小等影响血膜的厚薄、大小。l要求制成的薄血膜外观厚薄均匀,无划痕,无起要求制成的薄血膜外观厚薄均匀,无划痕,无起伏,边缘整齐光滑舌状血膜;在镜下看伏,边缘整齐光滑舌状血膜;在镜下看RBC平铺平铺互相接触而不重叠。互相接触而不重叠。l薄血膜位置薄血膜位于载玻片左薄血膜位置薄血膜位于载玻片左1/2处。处。薄血膜的制作薄血膜 取一小滴血(约11.5微升的血量),将4 厚血片制作l厚血膜厚血膜 用推玻片的一角,从取血部位刮取约用推玻片的一角,从取血部位刮取约4微升左右血量,使血滴与平置的载玻片接触,微升左右血量,使血滴与平置的载玻片接触,接着用推玻片角由里向外一个方向旋转接着用推玻片角由里向外一个方向旋转24圈,圈,涂成直径涂成直径0.81cm大小、圆形厚血膜。大小、圆形厚血膜。l厚血膜要求外观圆形厚薄均匀,无划痕。镜下厚血膜要求外观圆形厚薄均匀,无划痕。镜下观察其厚度,以每油镜视野观察其厚度,以每油镜视野510个个WBC为宜。为宜。过厚易于脱落,过薄达不到检出率要求。过厚易于脱落,过薄达不到检出率要求。l厚血膜位置位于玻片右半部分左厚血膜位置位于玻片右半部分左1/2处处 厚血片制作厚血膜 用推玻片的一角,从取血部位刮取约4微5血膜编号血膜编号 血膜制成后,立即在玻片面上写上受检者的个人编号,以防差错;待薄血膜干后玻片头可粘贴患者信息,亦可用铅笔在薄血膜头写上血片种类的代号,依次顺序插入标本盒内。血膜编号6制片时机掌握(取血时间)l采采血血时时间间 现现症症病病人人和和流流调调普普查查时时可可不不考考虑虑取取血血时时机机。但但在在诊诊断断或或需需要要某某期期疟疟原原虫虫作作标标本本时时,则则应应掌掌握握适适宜宜的的取血时机。取血时机。l疟疟疾疾典典型型的的临临床床表表现现分分前前驱驱期期、发发冷冷(寒寒战战)期期、发发热热期期、出出汗汗期期和和间间歇歇期五期。期五期。制片时机掌握(取血时间)71.采血时间采血时间 P.v 发作后发作后10小时内采血,小时内采血,各期(各期(R、T、S、G)疟原虫均可)疟原虫均可查见。查见。P.f 发作时采血可查到发作时采血可查到 R;发作;发作后后10天左右采血可查见天左右采血可查见 G。采血时间 P.v 发作后10小8间日疟(取血时间)l在前驱期(相当于肝内期疟原虫发育)因原虫密度太低,镜检多为阴性。l发热期外周血中以环状体(小滋养体)为主,也可见到裂殖体;l发冷寒战期(相当于红内期,成熟裂殖体涨破红细胞期),镜检多为裂殖体和环状体。l出汗期因原虫密度太低,镜检多为阴性。l发作后数小时,间歇期外周血中以大滋养体为主,形态较易辩认,为诊断的有利时机。发作3648h,可检出裂殖体。l发作12次后,配子体出现较多。间日疟(取血时间)在前驱期(相当于肝内期疟原虫发育)因原虫密9恶性疟(取血时间)l恶性疟较理想的取血时间是在发作后至20h内。l初发患者退热后常查不到原虫。l末梢血中检出恶性疟配子体,是在末梢血出现环状体之后的10天左右。恶性疟(取血时间)恶性疟较理想的取血时间是在发作后至20h内10 制作血膜的注意事项 1.玻片清洗时,避免玻片碰撞、磨损。制作血膜的载玻片必须完全清洁而毫无油渍或污垢。制片时,手指只能持载片的边缘,不能接触玻片表面,以免油污使薄血膜产生空白区以及厚血膜脱落。作为推片的玻片边缘一定要平滑,才能使推出的血膜均匀一致。制作血膜的注意事项 1.玻片清洗时,避11制作血膜的注意事项l 2.刚涂制的血膜要平放在标本盒内,厚血膜未干前勿使标本盒倾斜,以免血膜倾向一侧,造成血膜厚薄不均,厚处不一溶血和着色而影响检查结果;晾干血膜时应注意防尘、防止苍蝇、蟑螂等昆虫吮吸血膜,干后应及时装入标本盒并盖严,新的木制标本盒需敞开放置一段时间,让木醇挥发后才能使用,以免厚血膜红蛋白被其固定,不能溶血或染色效果不佳。制作血膜的注意事项 2.刚涂制的血膜要平放在标本盒内,厚血12制作血膜的注意事项l 3.血膜让其自然干燥,切忌用太阳晒或火烤,干透后才能用甲醇固定薄血膜。夏天标本尽可能2448小时内固定染色;冬天也不能超过72小时。放置时间越久,厚血膜越不易脱血,染色效果也差。若不能及时染色,膜血膜宜先用甲醇固定(13分钟)然后用过滤清水对厚血膜溶血,晾干固定后装入盒内盖严,待以后染色。制作血膜的注意事项 3.血膜让其自然干燥,切忌用太阳晒或火13厚薄血膜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薄薄血血膜膜用用血血量量少少11.5ul,疟疟原原虫虫的的形形态态完完整整,便便于于疟疟原原虫虫虫虫种种的的鉴鉴定定。为为保保证证检检测测的的敏敏感感性性,常常耗耗时时较较多多,不不适适用用于于大大规规模模调调查查,常出现漏诊。常出现漏诊。厚厚血血膜膜用用血血量量较较多多45ul,疟疟原原虫虫胞胞浆浆和和核核有有一一定定程程度度的的固固缩缩,较较难难识识别别;但但须须查查范范围围小小,节节省省时时间间,阳性检出率较高。阳性检出率较高。厚薄血膜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薄血膜用血量少11.5ul,疟原虫14血片的镜检原则血片的镜检原则1.1.镜检疟原虫,必须对正常厚薄血膜中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染色性质能够识别。2.镜检疟原虫,首先要会看薄血膜,在基本上掌握薄血膜中疟原虫形态后,才镜检厚血膜。3.镜检疟原虫一般只查厚血膜,薄血膜仅作为原虫分类时参考和血片编号之用。4.镜检疟原虫必须用油镜头配合5X低倍目镜镜检,当发现疑难问题时可调换10X目镜进行观察。5.检查时应从厚血膜的上缘开始,使血膜从上而下,自左至右,由右至左,一行接一行,一个视野稍叠一个视野顺序地查完整个血膜。血片的镜检原则1.镜检疟原虫,必须对正常厚薄血膜中各种血细15放置时间越久,厚血膜越不易脱血,染色效果也差。间日疟原虫的配子体呈圆形或卵圆形,除虫体略缩小且着色深外,均与薄血膜相似。制片时,手指只能持载片的边缘,不能接触玻片表面,以免油污使薄血膜产生空白区以及厚血膜脱落。小滋养体大小较大,约占红细胞直径的1/3胞浆小环状体纤细,大环状体与间日疟原虫相似采血时间 P.间日疟雄(小)配子体形态1、疟原虫要有核有浆(红核蓝浆)。红细胞大小正常,颜色恶性疟原虫大滋养体与薄血膜形态相似,常呈圆形,体小结实,疟色素细小,金黄色,结成块状后,呈黑褐色。一个红细胞内可有几个环状体镜下观察其厚度,以每油镜视野510个WBC为宜。制片时机掌握(取血时间)虫体大小:不超过被寄生红细胞的3/4卵圆形滋养体,蓝色较深,核较大虫体较小,占满胀大的红细胞形状新月形,两端稍尖。发冷寒战期(相当于红内期,成熟裂殖体涨破红细胞期),镜检多为裂殖体和环状体。虫体大小较大,约为红细胞直径1/3。各发育阶段的基本特点薄血膜中常见的血液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放置时间越久,厚血膜越不易脱血,染色效果也差。薄血膜中常见的16疟原虫的生活史疟原虫的生活史及其及其 各发育阶段的基本特点各发育阶段的基本特点疟原虫的生活史17疟原虫生活史l人疟原虫完成其生活史需要人和按蚊两人疟原虫完成其生活史需要人和按蚊两个宿主。个宿主。l 1.在按蚊体内进行有性繁殖,按蚊在按蚊体内进行有性繁殖,按蚊是疟原虫的终末宿主。是疟原虫的终末宿主。l 2.在人体内进行无性增殖,人是疟在人体内进行无性增殖,人是疟原虫的中间宿主。原虫的中间宿主。疟原虫生活史人疟原虫完成其生活史需要人和按蚊两个宿主。18传播媒介传播媒介l中华按蚊传播媒介中华按蚊19疟原虫生活史 含成熟疟原虫子孢子按蚊 叮咬人 子孢子随唾液进入人体血液 约30分钟 侵入肝细胞 裂体增殖 成熟裂殖体(含数以万计裂殖子)肝细胞破裂 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开始红细胞内期红细胞内期发育)发育 小滋养体(环状体)摄食营养、发育 大滋养体 核分裂、发育 未成熟裂殖体 核进一步分裂 裂殖体(成熟)被寄生红细胞破裂 裂殖子释放入血流 一部分被巨噬细胞吞噬。一部分再侵入红细胞,开始新的一轮发育。一部分裂殖子在红细胞内不再进行裂体增殖,而发育成雌、雄配子体。在蚊体内进行有性生殖。疟原虫生活史 含成熟疟原虫子孢子按20疟原虫生活史示意图疟原虫生活史示意图疟原虫生活史示意图21疟原虫生活史示意图 (红内各期原虫形态)疟原虫生活史示意图 (红内各期原虫22 疟原虫生活史示意疟原虫生活史示意 疟原虫生活史示意23由生活史看出由生活史看出疟原虫对人体的主要致病阶段疟原虫对人体的主要致病阶段 是红细胞内期的裂体增殖期;主要是指是红细胞内期的裂体增殖期;主要是指红细胞内期的无性体红细胞内期的无性体小滋养体到成小滋养体到成熟裂殖体,而不是红细胞内期的无性体熟裂殖体,而不是红细胞内期的无性体配子体;配子体;具有流行病学意义的疟疾传染源具有流行病学意义的疟疾传染源 是外周血内有配子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是外周血内有配子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者。可见早期诊断治疗的重要性。可见早期诊断治疗的重要性。复发由肝内期迟发型子孢子引起。复发由肝内期迟发型子孢子引起。由生活史看出疟原虫对人体的主要致病阶段24人类疟原虫的 基本特征人类疟原虫的 基本特征25人体疟原虫的基本结构人体疟原虫的基本结构l人体疟原虫的基本构造胞人体疟原虫的基本构造胞核、胞质和包膜核、胞质和包膜人体疟原虫的基本结构人体疟原虫的基本构造胞核、胞质和包膜26疟原虫的结构与镜检疟原虫的结构与镜检l 疟原虫形态检查三要素疟原虫形态检查三要素l 胞核、胞质和疟色素胞核、胞质和疟色素l1、胞、胞 核核 即细胞核或染色质粒。在正常情况下核呈鲜即细胞核或染色质粒。在正常情况下核呈鲜红色,呈圆形或不规则的颗粒状。核的结构致密,只有红色,呈圆形或不规则的颗粒状。核的结构致密,只有在个别发育阶段较为疏松。在个别发育阶段较为疏松。l l 2、胞、胞 质;质;被染成蔚蓝色或深蓝色,随着虫体发育长被染成蔚蓝色或深蓝色,随着虫体发育长大,细胞浆逐渐增多。大,细胞浆逐渐增多。l l 3、疟色素;颜色和颗粒的形状,因疟原虫种类而异。、疟色素;颜色和颗粒的形状,因疟原虫种类而异。疟原虫的结构与镜检 疟原虫形态检查三要素27感染人的疟原虫有四种:l恶性疟原虫恶性疟原虫 P.falciparum l间日疟原虫间日疟原虫 P.vivaxl三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 P.malariae l卵形疟原虫卵形疟原虫 P.ovale 感染人的疟原虫有四种:恶性疟原虫 P.falcipar28核 红色,分裂为二个以上。裂殖子832个,通常818个,排列不规则红细胞胀大,褪色,可有薛氏小点。1、胞 核 即细胞核或染色质粒。6-12平均=8呈菊花状采血时间 P.81cm大小、圆形厚血膜。色素黄褐色,均匀散在f 发作时采血可查到 R;胞浆不规则,浅蓝色,出现阿米巴伪足,有空泡。薄血膜间日疟大滋养体形态恶性疟雌(大)配子体形态阿米巴样滋养体,浅蓝色,活泼虫体大小较小,约为红细胞直径1/51/6。间日疟原虫的环较大,常呈分号“;采血时间 现症病人和流调普查时可不考虑取血时机。胞浆和核裂殖子832涨大,可达正常的 1.色素黑褐色团块状雄配子体核大,疏松,圆形或呈星状,胞浆较少,着色淡,疟色素颗粒大,数量较多,散在分布。核红色,一个,偶有二个。恶性疟 P.falciparum 分布热带、亚热带,是非洲的重要疾病分布热带、亚热带,是非洲的重要疾病 我国流行区域为云南省和海南省我国流行区域为云南省和海南省 四种疟原虫中致病力最强,无免疫力者四种疟原虫中致病力最强,无免疫力者 感感染后出现急性症状染后出现急性症状,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核 红色,分裂为二个以上。恶性疟 P.falciparu29间日疟 P.vivax 间日疟原虫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主要是中部间日疟原虫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主要是中部地区。地区。病程良性病程良性,有复发。有复发。遍布全球温带地区及大片热带地区。在热遍布全球温带地区及大片热带地区。在热带非洲,特别是西非则很少见。带非洲,特别是西非则很少见。间日疟 P.vivax 间日疟原虫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30三日疟 P.malariae l遍及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特别是东、西非洲,圭亚那及印度部遍及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特别是东、西非洲,圭亚那及印度部分地区,呈片状、块状分布分地区,呈片状、块状分布l三日疟在我国非常少见,只在南方广西有过散在报告三日疟在我国非常少见,只在南方广西有过散在报告l无复发无复发卵形疟 P.ovale又称蛋形疟原虫又称蛋形疟原虫,主要分布非洲。太平洋地区、缅甸、东南亚有主要分布非洲。太平洋地区、缅甸、东南亚有散在报告散在报告l在我国已基本消灭在我国已基本消灭l症状与间日疟相似症状与间日疟相似,有复发有复发三日疟 P.malariae 遍及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特别311.红细胞通常涨红细胞通常涨大大 2.薛氏点明显薛氏点明显 3.成熟环状体粗成熟环状体粗大大4.滋养体胞浆有滋养体胞浆有阿米巴样伪足阿米巴样伪足5.血片中可见各血片中可见各期的原虫形态期的原虫形态6.成熟裂殖体约成熟裂殖体约含含12-24个裂殖个裂殖子子 间日疟(间日疟(P.vivaxP.vivax)鉴定要点)鉴定要点间日疟(P.vivax)鉴定要点321.红细胞不涨大红细胞不涨大2.环状体钎细环状体钎细,一个红一个红细胞内可有几个环细胞内可有几个环状体状体,环状体内可有环状体内可有2 2个核个核 3.3.环状体可贴在红细环状体可贴在红细胞边缘胞边缘 4.血片中没有其他发血片中没有其他发育期滋养体育期滋养体 5.配子体呈新月形或配子体呈新月形或腊肠形腊肠形6.成熟裂殖体约含成熟裂殖体约含6-32个裂殖子个裂殖子7.可出现茂氏点可出现茂氏点恶性疟(恶性疟(P.falciparum)鉴定)鉴定 要点要点红细胞不涨大恶性疟(P.falciparum)鉴定 要点331.红细胞不涨红细胞不涨大或略小大或略小2.环状体可呈环状体可呈方形方形3.胞浆不活跃胞浆不活跃呈带状形呈带状形 4.成熟滋养体成熟滋养体呈菊花状呈菊花状,内内含含6-12个裂个裂殖子殖子 5.核可能出现核可能出现在环状体边在环状体边缘缘 三日疟(三日疟(P.malariaeP.malariae)诊断要点)诊断要点红细胞不涨大或略小三日疟(P.malariae)诊断要点34卵形疟(卵形疟(P.ovaleP.ovale)诊断要点)诊断要点1.红细胞涨大红细胞涨大 2.常见慧星状常见慧星状(也称齿轮状也称齿轮状)3.环粗大环粗大 4.薛氏点明显薛氏点明显 5.成熟滋养体类成熟滋养体类似三日疟原虫似三日疟原虫但更粗大但更粗大6.成熟裂殖体约成熟裂殖体约含含4-12个裂殖个裂殖子子 卵形疟(P.ovale)诊断要点红细胞涨大 35种种周周 围围 血血中中 发发 育育阶段阶段红细胞形态红细胞形态疟原虫形态疟原虫形态大小大小点彩点彩胞浆胞浆疟色素疟色素裂殖子数裂殖子数恶恶性性疟疟原原虫虫环状体环状体配子体配子体正常正常常常 见见茂茂 氏氏点点环环状状体体钎钎细细,常见个核常见个核粗粗黑黑,配配子子体中明显体中明显6-32平平均均=10-24间间日日疟疟原原虫虫各各 期期 滋滋养体养体裂裂 殖殖 体体和和配子体配子体涨涨 大大,可可 达达正正常常的的 1.5-2 倍倍薛薛 氏氏点点 可可出现出现阿阿米米巴巴样样滋滋养养体体,浅浅蓝蓝色色,活泼活泼金棕色金棕色不明显不明显12-24平均平均=16卵卵形形疟疟原原虫虫各期滋各期滋养体养体裂殖体裂殖体涨涨 大大,可可 达达正正 常常 的的1.25-1.5倍倍薛薛 氏氏点点 可可出现出现卵卵圆圆形形滋滋养养体体,蓝蓝色色较较深深,核核较大较大深棕色深棕色明显明显4-12平均平均=8三三日日疟疟原原虫虫各期滋各期滋养体养体裂殖体裂殖体和和配子体配子体正常正常西西 门门氏氏 点点少见少见圆圆形形,蓝蓝色色深深,核核紧紧缩缩,滋滋养养体带状体带状深棕色,粗深棕色,粗明显明显6-12平平 均均=8呈菊花状呈菊花状种周围血中发育阶段红细胞形态疟原虫形态大小点彩胞浆疟色素裂殖36 薄血膜中薄血膜中 P.v 的形态的形态环状体环状体(P.v.R)(P.v.R)P.v.RP.v.R 约占寄生红细胞的约占寄生红细胞的1/31/3,很少见到一个红细胞寄生,很少见到一个红细胞寄生2 2个环状体和一个环状体有个环状体和一个环状体有2 2个核。个核。P.v.RP.v.R 薄血膜中 P.v 的形态P.v.R 约占寄生红细胞的37大滋养体(P.v.T)经经8 81010小时,虫体增大,胞质增多,伸出伪足。小时,虫体增大,胞质增多,伸出伪足。出现黄褐色的疟色素。出现黄褐色的疟色素。红细胞胀大,变形,颜色变淡,并出现数量较多,淡红色的小点,红细胞胀大,变形,颜色变淡,并出现数量较多,淡红色的小点,称薛氏小点称薛氏小点大滋养体(P.v.T)经810小时,虫体增大,胞质增多,伸38成熟裂殖体成熟裂殖体(P.v.SP.v.S)红细胞红细胞:胀大,褪色,可见薛氏小点。胀大,褪色,可见薛氏小点。大大 小小:个体较大。个体较大。胞浆和核胞浆和核:裂殖子:裂殖子12241224个平均个平均1616个,排个,排 列不规则,核红色,胞浆浅兰色。列不规则,核红色,胞浆浅兰色。色色 素素:黄褐色常集于疟原虫的一边。黄褐色常集于疟原虫的一边。成熟裂殖体(P.v.S)红细胞:胀大,褪色,可见薛氏小点39薄血膜位置薄血膜位于载玻片左1/2处。制片时,手指只能持载片的边缘,不能接触玻片表面,以免油污使薄血膜产生空白区以及厚血膜脱落。间日疟环状体(薄血膜)核1个,较大,淡红色,位于中央厚血膜位置位于玻片右半部分左1/2处采血时间 现症病人和流调普查时可不考虑取血时机。色素黑褐色,紧密分布于核周围人体疟原虫的基本构造胞核、胞质和包膜 四种疟原虫中致病力最强,无免疫力者 感染后出现急性症状,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间日疟原虫雌配子体(P.核可能出现在环状体边缘成熟滋养体类似三日疟原虫但更粗大发作12次后,配子体出现较多。形状大小圆形或椭圆形,较大。红细胞胀大,褪色,可见薛氏小点。色素黄褐色,细小,结成团块后,呈黑褐色.制片时,手指只能持载片的边缘,不能接触玻片表面,以免油污使薄血膜产生空白区以及厚血膜脱落。发作后数小时,间歇期外周血中以大滋养体为主,形态较易辩认,为诊断的有利时机。间日疟原虫雄配子体(P.v.G)间日疟原虫雌配子体(P.v.G)虫体较小,占满胀大的红细胞虫体较小,占满胀大的红细胞胞质浅蓝胞质浅蓝核大疏松,淡红色,多位于虫体的核大疏松,淡红色,多位于虫体的中央。中央。疟色素分散疟色素分散 虫体较大,占满胀大的红细胞虫体较大,占满胀大的红细胞胞质致密,色深蓝胞质致密,色深蓝核小致密,深红色,多位于虫体核小致密,深红色,多位于虫体一侧一侧疟色素分散疟色素分散 薄血膜位置薄血膜位于载玻片左1/2处。间日疟原虫雄配子体(P40间日疟大滋养体间日疟大滋养体(T)(T)与配子体与配子体(G)(G)的区别的区别 T G虫体:较小较小 较大较大胞浆:边缘不规则可见空泡边缘不规则可见空泡 边缘规则无空泡边缘规则无空泡 核:较小、不规则较小、不规则 较大有不染色带较大有不染色带色素:较少、分布不匀,较少、分布不匀,色素分布均匀色素分布均匀TG间日疟大滋养体(T)与配子体(G)的区别 T41P.V 与与 P.f 鉴别报告鉴别报告1、当血膜中发现环状体时,且数量较多,环纤细,此时应、当血膜中发现环状体时,且数量较多,环纤细,此时应注意观察全血膜有无间日疟的其他期原虫,如无可判定为恶注意观察全血膜有无间日疟的其他期原虫,如无可判定为恶性疟。性疟。2、当血膜中发现间日疟原虫时,此时应注意观察全血膜有、当血膜中发现间日疟原虫时,此时应注意观察全血膜有无恶性疟的配子体,如无可判为间日疟,如有可判为此两型无恶性疟的配子体,如无可判为间日疟,如有可判为此两型疟原虫混合感染。疟原虫混合感染。3、当全血膜中出现少数环状体时,且形态不典型,则最好、当全血膜中出现少数环状体时,且形态不典型,则最好间隔数小时后再取血检查,如此时无间日疟则可判为定恶性间隔数小时后再取血检查,如此时无间日疟则可判为定恶性疟。疟。P.V 与 P.f 鉴别报告1、当血膜中发现环状体时,且数量42镜检镜检 (1)一般只查厚片,薄片仅作为疟原虫分类)一般只查厚片,薄片仅作为疟原虫分类参考和编号用。参考和编号用。(2)可先以油镜头配合)可先以油镜头配合5X低倍目镜镜检,有低倍目镜镜检,有疑问时可调换疑问时可调换10X目镜进行观察。目镜进行观察。(3)检查时应从厚血膜的上缘开始,按下图)检查时应从厚血膜的上缘开始,按下图示意的顺序方向,视野稍叠视野地查完整个血示意的顺序方向,视野稍叠视野地查完整个血膜。膜。疟疾的病原学诊断技术培训课件43薄血膜疟原虫形态间日疟间日疟 环状体环状体感染的红细胞胀大不感染的红细胞胀大不明显,基本正常。明显,基本正常。虫体大小较大,约为虫体大小较大,约为红细胞直径红细胞直径1/3。胞浆环状,浅蓝色。胞浆环状,浅蓝色。核红色,一个,偶有核红色,一个,偶有二个。二个。疟色素无。疟色素无。薄血膜疟原虫形态间日疟 环状体44间日疟间日疟环状体(薄血膜)间日疟滋养体(薄血膜)间日疟间日疟环状体(薄血膜)间日疟滋养体(薄血膜)45薄血膜间日疟大滋养体形态感染的红细胞胀大褪色,出感染的红细胞胀大褪色,出现形状大小相等、分布现形状大小相等、分布均匀、数目较多、鲜红均匀、数目较多、鲜红色的薛氏小点。色的薛氏小点。虫体大小较大。虫体大小较大。胞浆不规则,浅蓝色,出现胞浆不规则,浅蓝色,出现阿米巴伪足,有空泡。阿米巴伪足,有空泡。核核 红色,一个。红色,一个。疟色素有,细小杆状,黄褐疟色素有,细小杆状,黄褐色,分布不均匀。色,分布不均匀。薄血膜间日疟大滋养体形态感染的红细胞胀大褪色,出现形状大小相46间 日 疟 大 滋 养 体 虫体不规则,较大;阿米巴虫体不规则,较大;阿米巴样空泡明显;疟色素细小,样空泡明显;疟色素细小,黄褐色。黄褐色。间 日 疟 大 滋 养 体 虫体不规则,较47红细胞胀大,褪色,可有薛氏小点。胞浆较不规则,空泡小或消失,浅蓝色。核 红色,分裂为二个以上。色素黄褐色,分布不均匀。间日疟间日疟未成熟裂殖体未成熟裂殖体红细胞胀大,褪色,可有薛氏小点。间日疟未成熟裂殖体48薄血膜疟原虫形态间间日日疟疟未未成成熟熟裂裂殖殖体体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间49间日疟成熟裂殖体间日疟成熟裂殖体红细胞胀大,褪色,可见薛红细胞胀大,褪色,可见薛氏小点。氏小点。大小个体较大。大小个体较大。胞浆裂殖子胞浆裂殖子1224个,通常个,通常为为1618个,排列不规则,个,排列不规则,胞浆浅蓝色。胞浆浅蓝色。核;核红色。核;核红色。疟色素黄褐色,常集于疟原疟色素黄褐色,常集于疟原虫的一边。虫的一边。间日疟成熟裂殖体红细胞胀大,褪色,可见薛氏小点。50间日疟雄(小)配子体间日疟雄(小)配子体形态形态形状大小圆形,虫体形状大小圆形,虫体较大。较大。胞浆浅蓝色。胞浆浅蓝色。核一个,较大,疏松,核一个,较大,疏松,位于中央,浅红色,位于中央,浅红色,周围有明显不着色周围有明显不着色带。带。疟色素黄褐色,散在疟色素黄褐色,散在分布。分布。间日疟雄(小)配子体形态形状大小圆形,虫体较大。51 间日疟雌(大)配子体形态间日疟雌(大)配子体形态形状大小圆形或椭圆形,较形状大小圆形或椭圆形,较大。大。胞浆深蓝色。胞浆深蓝色。核一个,较小,深红色,常核一个,较小,深红色,常偏于一边,核周可见明显偏于一边,核周可见明显不染色带。不染色带。疟色素黄褐色,均匀散在,疟色素黄褐色,均匀散在,数目较多。数目较多。间日疟雌(大)配子体形态形状大小圆形或52间日疟原虫雌配子体间日疟原虫雌配子体间日疟原虫雌配子体53间日疟原虫雄配子体间日疟原虫雄配子体间日疟原虫雄配子体54间日疟原虫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厚血膜厚血膜集中视野集中视野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厚血膜55各各期期疟疟原原虫虫形形态态比比较较各期疟原虫形态比较56薄血膜中恶性疟恶性疟各期疟原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各期疟原虫的形态结构特点薄血膜中恶性疟57薄血膜疟原虫形态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恶性疟环状体感染的红细胞大小正常,颜色较深。虫体大小较小,约为红细胞直径1/51/6。胞浆蓝色,环状纤细,有时位于红细胞的边缘。常见多个原虫同寄生于一红细胞的现象。核红色一个,常有二个。疟色素无。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恶性疟环状体58恶性疟原虫环状体环纤细,约为RBC直径的1/6,RBC不胀大核1个,但2个常见,红细胞常含2个以上原虫恶性疟原虫环状体环纤细,约为RBC直径的1/6,RBC不胀大59恶性疟大滋养体受感染红细胞大小正常,受感染红细胞大小正常,颜色较深,可出现较粗、颜色较深,可出现较粗、大小不一、分布不匀、大小不一、分布不匀、数目较少红色茂氏小点。数目较少红色茂氏小点。虫体大小较小。虫体大小较小。胞浆蓝色,圆形,坚实,胞浆蓝色,圆形,坚实,体积小。体积小。核一个,红色。核一个,红色。疟色素较细的黑褐色颗粒,疟色素较细的黑褐色颗粒,常集成块。常集成块。恶性疟大滋养体受感染红细胞大小正常,颜色较深,可出现较粗、大60恶性疟大滋养体恶性疟大滋养体61恶性疟未成熟裂殖体红细胞大小正常,颜色较深,红细胞大小正常,颜色较深,可有茂氏小点。可有茂氏小点。大小大小 较小。较小。胞浆规则,圆形或卵圆形,蓝胞浆规则,圆形或卵圆形,蓝色。色。核分裂为二个以上,红色。核分裂为二个以上,红色。疟色素黄褐色颗粒,常集成黑疟色素黄褐色颗粒,常集成黑褐色团块。褐色团块。恶性疟未成熟裂殖体红细胞大小正常,颜色较深,可有茂氏小点。62恶性疟成熟裂殖体红细胞大小正常,颜色红细胞大小正常,颜色 较深,可见茂氏小点。较深,可见茂氏小点。大小虫体较小。大小虫体较小。胞浆和核裂殖子胞浆和核裂殖子832 个,通常为个,通常为818个,个,排列不规则,核红色,胞排列不规则,核红色,胞浆蓝色。浆蓝色。色素黑褐色,集中于中央或色素黑褐色,集中于中央或一侧。一侧。恶性疟成熟裂殖体红细胞大小正常,颜色 63恶性疟成熟裂殖体 l裂殖子裂殖子8 83232个,通常个,通常8 81818个,排列不个,排列不规则规则l疟色素集中成疟色素集中成团块状团块状l虫体占红细胞虫体占红细胞体积的体积的2/32/3至至3/4 3/4 恶性疟成熟裂殖体 裂殖子832个,通常818个,排列不规64恶性疟雌(大)配子体形态形状新月形,两端形状新月形,两端稍尖。稍尖。胞浆深蓝色。胞浆深蓝色。核一个,较小,致核一个,较小,致密,深红色,位密,深红色,位于中央,核周可于中央,核周可见透明不染色带。见透明不染色带。疟色素黑褐色,密疟色素黑褐色,密布于核的周围。布于核的周围。恶性疟雌(大)配子体形态形状新月形,两端稍尖。65恶性疟雄(小)配子体形态形状腊肠形,两端钝形状腊肠形,两端钝圆。圆。胞浆浅蓝色或淡紫红胞浆浅蓝色或淡紫红色。色。核一个,较大,疏松,核一个,较大,疏松,位于中央,浅红色,位于中央,浅红色,核周可见不染色带。核周可见不染色带。疟色素黑褐色,松散疟色素黑褐色,松散分布于核周围。分布于核周围。恶性疟雄(小)配子体形态形状腊肠形,两端钝圆。66(未)成熟雌配子体与成熟大滋养体的形态鉴别虫体大小:几乎充满被寄生的红细胞l核:一个,较大且致密,周围有一圈空白的不染色带l胞浆:边缘清楚,不含空泡l疟色素:颗粒较多较粗,均匀散在虫体大小:不超过被寄生红细胞的3/4l核:一个,延长呈带状,周围无明显的不染色带l胞浆:边缘不整齐,多有空泡l疟色素:颗粒较少较细,分布不均匀(未)成熟雌配子体与成熟大滋养体的形态鉴别虫体大小:几乎67厚血膜中疟原虫的形态 厚血膜由于用血量较多,涂制的血膜小,红细胞重叠且干燥慢,致使虫体皱缩,空泡消失,胞浆变形,各期疟原虫的体积都略微缩小,其中只有大、小滋养体的形态有较大改变,而裂殖体和配子体的形态则无明显变化。厚血膜中疟原虫的形态 厚血膜由于用血量较多,涂68厚血膜环状体体形态 环状体环状体 胞浆呈环胞浆呈环状或向核的一侧状或向核的一侧或两侧收缩,使或两侧收缩,使环的中间断裂,环的中间断裂,或围绕核。间日或围绕核。间日疟原虫的环较大,疟原虫的环较大,常呈分号常呈分号“;”和感叹号和感叹号“!”状;恶性疟原虫状;恶性疟原虫的环纤细,常呈的环纤细,常呈冒号冒号“”、飞鸟、飞鸟“.”、V状状和断环状。和断环状。间日疟小滋养体恶性疟小滋养体厚血膜环状体体形态 环状体 胞浆呈环状或向核的一侧或两侧收69恶性疟原虫厚血膜恶性疟原虫厚血膜恶性疟原虫厚血膜70厚血膜间日疟大滋养体形态 间间日日疟疟大大滋滋养养体体呈阿米巴样运动,胞浆常断裂几块或缩成圆形,核和疟色素均被包在胞浆之中,着色深,只隐约可见红色的核和黄绿色的疟色素。胞浆可皱缩断裂成几个块状,大小不一,似互不连接。核位于胞浆之中或外边。疟色素分布不均匀。有些仅见胞浆和疟色素而核看不清楚。大滋养体厚血膜间日疟大滋养体形态 间日疟大滋养体呈阿米71厚血膜恶性疟大滋养体形态 恶性疟原虫大滋养体恶性疟原虫大滋养体与薄血膜形态相似,常呈圆形,体小结实,疟色素细小,金黄色,结成块状后,呈黑褐色。厚血膜恶性疟大滋养体形态 恶性疟原虫大滋养体与薄血膜72厚血膜厚血膜间日疟配子体形态l间日疟原虫的配子体间日疟原虫的配子体呈圆形或卵圆形,除虫体略缩小且着色深外,均与薄血膜相似。雄配子体雄配子体核大,疏松,圆形或呈星状,胞浆较少,着色淡,疟色素颗粒大,数量较多,散在分布。l雌配子体雌配子体与圆形成熟的大滋养体相似,但配子体疟色素颗粒粗大,多而散在分布。厚血膜间日疟配子体形态间日疟原虫的配子体呈圆形或卵圆形,除虫73厚血膜厚血膜恶性疟配子体形态 配子体配子体呈新月形或腊肠形,如血膜干燥较慢,则可缩成圆形,核居中,疟色素围在核周,外围一圈胞浆。此外,还可见配子体的胞浆部分或全部消失,只留下核和疟色素,或核和胞浆均消失,只留下一些疟色素。厚血膜恶性疟配子体形态 配子体呈新月形或腊肠形,如血膜干燥741.红细胞通红细胞通常胀大常胀大 2.薛氏点明薛氏点明显显 3.成熟环状成熟环状体粗大体粗大4.滋养体有滋养体有阿米巴样阿米巴样伪足伪足5.可见不同可见不同发育期的发育期的原虫原虫 间日疟(间日疟(P.vivaxP.vivax)鉴定要点)鉴定要点间日疟(P.vivax)鉴定要点751.环状体钎细环状体钎细,红红细胞不涨大细胞不涨大2.一个红细胞内一个红细胞内可有几个环状可有几个环状体体 3.3.环状体内可有环状体内可有2 2个核个核 4.4.环状体可贴在环状体可贴在红细胞边缘红细胞边缘 5.血片中没有其血片中没有其他发育期滋养他发育期滋养体体 6.配子体呈新月配子体呈新月形或腊肠形形或腊肠形 7.可出现茂氏点可出现茂氏点恶性疟(恶性疟(P.falciparum)鉴定要点)鉴定要点环状体钎细,红细胞不涨大恶性疟(P.falciparum)76间间日日疟疟原原虫虫形形态态 间日疟原虫形态 77恶恶性性疟疟原原虫虫形形态态 恶性疟原虫形态 78两种疟原虫薄血膜形态鉴别两种疟原虫薄血膜形态鉴别(吉氏染色吉氏染色)l间日疟原虫l被寄生红细胞大小形状胀大l颜色褪色l斑点薛氏点出现稍晚,红色,细小数多l小滋养体大小较大,约占红细胞直径的1/3l核1个l胞浆较薄l色素无l大滋养体大小较大l核多见1个l胞浆阿米巴样,常含空泡l色素黄褐色,细小,杆状,散在分布l未成熟裂殖体l大小较大l核2个以上l胞浆圆形或不规则,空泡消失l色素黄褐色,分布不匀l成熟裂殖体大小大于正常红细胞l裂殖子1224个,常为1618个,排列不规则,较大l色素黄褐色,常聚集一侧l雌配子体大小形状大于正常红细胞,圆形l核 1个,较小,深红色,位于一侧l胞浆深蓝色l色素黄褐色,均匀散在l雄配子体大小 形状 大于正常红细胞,园形l核1个,较大,淡红色,位于中央l胞浆浅蓝色l色素黄褐色,均匀散在两种疟原虫薄血膜形态鉴别(吉氏染色)间日疟原虫79两种疟原虫薄血膜形态鉴别两种疟原虫薄血膜形态鉴别(吉氏染色吉氏染色)l恶性疟原虫l被寄生红细胞大小形状正常l颜色正常或稍紫l斑点茂氏点红色,粗大数少l小滋养体大小小环状体较小,约占红细胞直径1/6,大环状体与间日疟原虫相似核1或2个l胞浆小环状体纤细,大环状体与间日疟原虫相似l色素无l大滋养体大小较小l核1或2个l胞浆圆形,空泡不显著.l色素黄褐色,细小,结成团块后,呈黑褐色.l未成熟裂殖体l大小较小l核2个以上l胞浆圆形,空泡消失l色素黑褐色团块状l成熟裂殖体大小小于正常红细胞 l裂殖子826个,常为818个,排列不规则,较小l色素黑褐色团块l雌配子体大小形状较大,新月形,两端尖锐l核 1个,较小,深红色,位于中央l胞浆深蓝色l色素黑褐色,紧密分布于核周围l雄配子体大小形状较大,腊肠形,两端钝园l核1个,较大,淡红色,位于中央l胞浆浅蓝色或淡红色 l 色素 黑褐色,松散分布于核周围l 两种疟原虫薄血膜形态鉴别(吉氏染色)恶性疟原虫80小结疟原虫形态辨认的技术要点五条原则及三要素五原则1、疟原虫要有核有浆(红核蓝浆)。2、疟原虫各期(除环状体外)均含有疟色素。3、疟原虫自然形态;疟原虫呈半透明状态。4、体积最大的疟原虫也不能超过中性粒细胞大。5、数量极少,似是而非者判为可疑,应重新选择时机重新制片检验,结合临床并交上级鉴定。三要素疟原虫的基本结构为核、浆、疟色素。小结疟原虫形态辨认的技术要点五条原则及三要素五原则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