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解决问题知识体系整理和教学目标解决16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72792071 上传时间:2022-04-09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2.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解决问题知识体系整理和教学目标解决16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新教材解决问题知识体系整理和教学目标解决16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新教材解决问题知识体系整理和教学目标解决16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解决问题知识体系整理和教学目标解读S 3 S新教材解决问题知识体系整理和教学目标解读一年级上册类型内容1、P47做一做的蝴蝶图2、P51第13题的金鱼图。3、P52第14题的第一幅兔子图教学要点这节课是解决问题起始教学,教材集中安排了一组以“金色的秋天”为题的“用数学”,用6、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问题。教材在这里岀现了大括号 “”和问号“?” 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号所表示意义(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 合起来,用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加强学生“用数学”过 程的指导,怎样在问题情境中去选择有用信息解决问题。1、P58做一做猴子图2、P62第13题蜗牛图和第14题第 二幅企鹅图。3、P68第7题第二幅图4、P79第五题熊猫图5、P80第三题猴子图6、P100第四题和第五题1、P101做一做南瓜图2、P102第一题猴子图3、P105第四题贝壳图4、P106第八题螃蟹图5、P102聪明题:我前面有9人,我后面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1、P107 做一做2、P103第一题公鸡图3、P109第四题游泳图4、P121第11题和第12题5、P117第7题汽车图6、P111表格式求总数应用题1、P47做一做的石榴图2、P51第13题天鹅和青蛙图3、P52第14题第二幅兔子图本节课“用数学”是在学习 8、9加减法之后所安排的, 内容与6、7加减安排的“用数学”略有不同。图中的某些 已知数量不通过数数得岀,而改为直接告诉已知数量,这有 利于学生通过分析数量间的关系而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 决问题。教材中的“用数学”编排在计算当中,比如“ 9加几”中 的例3与“8、7、6加几”中的例4均是“用数学”的内容。 教材中“用数学”的呈现形式不同。例 3既可以从图中获取 信息,也可以从文字叙述中猎取信息,提出问题,理解单位 名称的意义。(本节课单位名称首次出现)这一部分内“问题”是以完整句子的形式岀现的,教学中让学生诵读, 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会如何规范简洁地用语言表达问题。例4是首次呈现完整的解决问题形式,即2个信息、一个问题都已明确,还可以分类的角度从去思考。增加了观察、 收集信息的难度,并注意使学生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 的解决办法。明白大括号下面的数表示两部分的总数,用问号表示所 求的另一部分,能够借助图画理解“总数-部分数=另一部分 数”这一数量关系。让学生说图意,原来有7个向日葵,摘走了 3个,还剩下几个向日葵?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尽量完 整地叙述图中所给的信息并提岀相应的问题,并组织学生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叙说,尽量多给学生说的机会)求 部 分 数1、P58做一做鸭子图。2、P62第13题小鸡图和第14题 一幅企鹅图。3、P68第7题第一幅图4、P79第五题书包图5、P80第三题饮料图6、P108第三题小鱼图页第由于学生会提数学问题。因此,在这次“用数学”的教 学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图,并完整提岀:本来有9只小鹿,跑走了 3只,还剩下几只?这样的数学问题,然后分析 数量关系。知道什么?求什么?列式以后再请学生说算式的 意思。并板书:总数-部分数=另一部分数。在教学完例题后, 再进行拓展,呈现岀三种,求总数的提问法,求一部分的提 问法,求另一部分的提问法。特别是:求跑走了几只小鹿? 这样的情况,学生起先比较难理解。但是经过比较以后,大 部分孩子都明白:把总数去掉还剩下的部分等于逃走的部 分。两 步 复 合 连 加5-2+1 - & b I1、P72做一做小棒图2、P73第一题跳绳图和第 二题燕子图3、P77第五题第一幅公交车图根据直观图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能看图用四句话把图 意表达清楚并掌握连加的计算顺序。能将算式和图有机结 合,清楚解释每个数字的意义。会根据这种问题在生活中找 情境,如买苹果、停车问题等。教会孩子在算式中用线标明 计算顺序,并注上第一步的得数。如果学生不能较好地理解 图意时,可以出现5+3或44的错误列式以便于进行剖析。连 减& |1、P72做一做三角形图2、P74第五题汽车图和猪八戒吃西 瓜图1根据直观图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能看图用四句话把图 意表达清楚,能将算式和图有机结合,清楚解释每个数学字 的意义。教会孩子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并注上第一 步的得数,并加强口算训练。加减 混 合右丫十曲1 111、P75做一做2、P77第五题第二幅公交车图P76第一题小鸭子图根据直观图初步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能看图用四句话 把图意表达清楚,能将算式和图有机结合,清楚解释每个数 学的意义。会根据这种问题在生活中找情境,如上下车问题 等。难点:原来有几只?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实例,帮助孩子 突破难点。教学目标一年级第一册,学生第一次接触“用数学”,本册涉及的就是关于“部分数和总数之间最简单解决问题。”本册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用数学的思想去解决身边的问题。由于低段孩子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都比较弱。教师在本册教学中最该注意的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并从图中能够抽象出简短的数学信息,会提出数学问题。从而学会自己分析部分和总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新教材注重算用结合,完全脱离老教材分块、分单元教学的体系,有时以算为主,有时 以用为主,算用结合。因此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是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最原史的知识铺垫。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从用数学的角度理解去教学,一方面让学生根据直观图理解连加、连减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另一方面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连加、 连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1、“用数学”最基本的目标: 认真审题,仔细观察,找出已知的数学信息,知道数学问题是什么?新教材解决问题知识体系整理和教学目标解读 能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知道已知数学信息和问题之间存在的关系,会初步分析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能够正确列式解决问题。教材中一年级“解决问题”呈现方式大都以“情境图”为主,这样有利于学生从直观形 象的图画理解题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小学数学教材中不再独立设置“应用题” 单元,把这些“应用题”安排在引入计算内容的起始位置,题目包含了九年义教材中的例题,并增加了新知识点,但题量较少。将解决问题分散到每一个单元中,确实能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也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初步学习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并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但是,分散的教学不能 及时形成系统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时可能存在学一点丢一点,加上训练量大大减少,学生学完后巩固练习的机会少,就更难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了。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资源,特别是利用和挖掘好教学内容与生活相关的教学资源;同时也要概括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系统。低年级“用数学”是整个“用数学”教学的基础,而一年级“用数学”教学是奠定整个“用数学”教学基础的基石,是整个“解决问题”教学的基础。2、“用数学”的发展性目标:分析数量关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教学和复习时,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各种呈现方式,培养学生善于从各种生活情境中捕捉数学 信息、寻求数学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 决数学问题。在教学时要进行正确引导,要让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三、教学建议号,学生第一次接触解决问题,这节课是起始教学,所以先举例明 白大括号,和小问号的意义。让学生找数学信息,并用数学语言简 短地说明两部分:左边有 4人在捉蝴蝶,右边有2人在捉虫子/玩石 头,再尝试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人?要学生同桌之间采取各 証图的意思,并提出问题。老师再问:从图里可以知道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4人捉蝴蝶和2人加进来,问我们什么问题? 一共有几人?要求一共有多少人怎么办?算式:4+2=6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求两部分合起来是多少人?就是求什么?从而渗透数量关系。部分+部分=总数。让学生说图意,明白告诉我们的数学信息是什么?原来有7个向日葵,摘走了 3个。问我们要求什么问题?还剩下几个向日葵? 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去陈述图中的数学信息,然后提出数学问题。P47我们原来一共有 7个向日葵,就是告诉我们总数是几?从总数里面去掉了几?因为摘下了3个,所以是去掉了 3个。所以剩下的部分是 4。从而渗透数量关系“总数-部分=另一部分”。 老师在教学中再把求总数和求部分的两种情况进行比较,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关系。做一做练习,让学生独立观察,并尝试用数学语言叙述图中的 数学信息与相应的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列算式,然后讲解。 引导学生完整地讲清图意思。能把各个数学信息说出来以后再提数 学问题。P47同桌互相提,个别提等形式,让学生多说。要求还剩下几个向日葵, 怎么算呢? 7-3=4.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减法计算?这题告诉S # s新教材解决问题知识体系整理和教学目标解读S 9 SP52P51巩固练习,提高学生理解题意,提出问题的能力。看到题目先提数学问题,进而独立分析,已经知道了什么?求什么?怎么计算?由于学生会提数学问题。因此,在这次“用数学”的教学中, 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图,并完整地提出:本来有9只小鹿,跑走了 3只,还剩下几只?这样的数学问题,并且全班大约80%勺孩子能够提出问题。然后分析数量关系。知道什么?求什么?列式以后再请学生说算式的意思。并板书:总数-部分=另一部分。在教学完例题后,再进行拓展, 呈现出三种,求总数的提问法,求一部分的提问法,求另一部分的提问法。特别是:求跑走 了几只小鹿?这样的情况,学生起先比较难理解。但是经过比较以后,大部分孩子都明白: 把总数去掉还剩下的部分等于逃走的部分。L町-丄l I”丄 尽 I”丿r L J ,卜1P107例题中:图文并存,没有了大括号,而且问题已经不是简单 的一个问号,而是一句话了。要让学生在解读图意思的同时,能够结合文字信息去理解题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问:一共有几只兔?可以从不同的信息中来提出同一个数学 问题。把总数分成两部分, 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分法: 按照颜色分 白兔和黑兔,或者按照左边右边来分。 并能够明白即使没有大括号,也能知道所有的兔子是总数。求总数就是把相关的两部分合起来。做一做中可以根据单位名称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单位“只”提的是小鸟的问题。而单位“个”解决的是小松鼠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根据单位名称能够准确地寻找相应的数学信息并107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 onon nP68O OLZJ = 口rnon - rP79I :r .| i :I :P80on =匚P105 0口 = 口P105P121练习巩固,这些“用数学”都在练习中呈现出来, 有大括号表示,用问号代替文字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然后自己解决问题。在学生解决了一些问题以后,能够心里 明白部总关系“用数学”的解决方法。纵观解决部总关系问题的难点一类是求部分数,如P62页的小鸡图,学生会错误的列成:5+4=9 (只)。另一类是求原来有多少?如:树上飞走了3只,还剩下8只鸟,原来树上有几只?学生也会错误列成 11 3=8,由此说明学生基本上都是顺向思维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在 教学时一定要加强对逆向思维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附:教学范例美丽的森林教学片断实录:你在森林里看到了什么?导入:今天呀老师要带小朋友到美丽的森林里去, 生1 :看到了小鹿。生2 :看到了猴子。生3 :还看到了白鹅。生4 :还看到了蘑菇。生5: ”师:小朋友的眼睛真亮, 在森林里发现了这么多东西,森林里还有许多数学问题等着我们去 发现,我们先来看一看小蘑菇。1、教学蘑菇图。(课件出示:6朵蘑菇,再长出2朵蘑菇。如图2。) 师:你看到了什么?生1:看到了 8只小蘑菇。生2 :看到了左边有7只小蘑菇,右边有2只小蘑菇。生3 :左边不是7个,是6个。师:你看得真仔细,这是什么?(出现大括号)生:大括号,合起来。(课件出示“?” )师:问号又表示什么意思? 生:问号表示问你一共有几个。师:这里一共有几个小蘑菇?请小朋友把算式写在蘑菇这里。(练习纸)生1 :我写的算式是6+2=8 (板书)师:你是怎样想的?生:因为左边有6朵蘑菇,右边有2朵蘑菇,合起来是8朵蘑菇。师:说得真好,其他小朋友有不同的吗?生2 :我的算式是2+6=8(板书)师:你的算式跟他的不一样,你又是怎样想的? 生:右边有2个蘑菇,左边有6个蘑菇,合起来有8个蘑菇。【这是教材中第二次出现“用数学”的内容(6、7的认识后有一课时的“用数学”),因此教学中运用多媒体采取动画方式呈现,使学生直观地看清图意,动态地理解图意。并同时复习旧知“ 一 一、”和“? ”的意义】2、教学梅花鹿图。(课件出示一棵大树挡住了一些鹿,树外面跑远了3只鹿。如图3。)师:小朋友真能干,在小蘑菇这里发现了数学问题,瞧,向小蘑菇走来的是”生:(齐)梅花鹿。3只小鹿跑走了)师:你看到了什么?生1:大括号。生2 :看到一棵树。生3 :看到小鹿在跑。生4 :大括号下面写着 9只。师:这表示什么意思?生:表示一共有 9只。师:你真行,请小朋友继续看(课件演示: 师:你又看到了什么?生:又看到3只小鹿跑走了。师:猜一猜,树后面有几只小鹿?生1 : 2只。生2: 1只。生3: 6只。生4: 5只。生5: ”梅花鹿的9 3=6师:到底树后面有几只呢?小朋友能不能用算式算出来?请把算式写在纸上, 下面。师:动作最快的小朋友在这里。谁来说一说你的算式?生1 :我的算式是9 3=6。生2 :我的也是93=6。(板书)师:你是怎样想的?先说给你的同桌听。师:谁来说给全班小朋友听?生1:我是这样想,知道一共是 9只,还知道3只,树后面是不知道的,就用 来算。师:你是用已经知道的 9和已经知道的3去求“?”。就用93=6。生2: 一共有9只梅花鹿,又跑掉了 3只梅花鹿,求树后面有几只梅花鹿,师:说得真棒,同意这个算式的小朋友请举手!大家的算式都是一样的。那树后面到底 是不是有6只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一、二、三(课件中树变小,露出藏在树后面的梅花 鹿。)生:(齐数)1、2、3、4、5、6,吔!1、【与教材相比,原图直接明示求的部分的数量,造成学生本能地用最原始的方法直接数 出求的部分的数量,这样就失去了思考的环境与机会,本图也会达不到教学预定目标; 课例中用一棵大树挡住求的部分后,正好迎合小学生好奇的心理,自然而然地去想树后 面到底有几只呢?这一探研过程也正是应用题的解题思路。】3、教学鸭子图。(如图4)师:问号小精灵看到小朋友这么能干,高兴地在森林里蹦蹦跳跳, 跳到小河边看到”3只(生:白鹅。)一下子就跑到白鹅那里去了,我们赶快去找一找。1、(出示图4)师:问号小精灵在问我们什么?生1:问号小精灵在荷叶这里,问我们这里有几只。生2 :问号小精灵问我们荷叶后面有几只白鹅。师:小朋友说得真不错,能把算式写下来吗?把算式写在白鹅这里。师:已经有7位小朋友把手高高地举起来了。生:我的算式是 8 5=3 (板书)师:你的算式呢?生:我的是5 8=3。师:小朋友来说说他的算式?生1 :不对,5不能减8。生2 :这算式不能回答问号小精灵的问题?【把学生出现在问题踢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收到的效果不知比教师单纯的讲解好多少倍。】师:继续看,问号小精灵跑到了哪里,又问我们什么问题。请小朋友把算式写在纸上。 (如图5)生:8 3=5。师:你的算式呢?生:8 3=5。致通过。刚才小朋友的表现 (如图6)师:你的也是 83=5,请小朋友用手来表示。都打 真不错,现在你还能解决问号小精灵的问题吗?赶快写下去师:哪个小朋友来说一说你的算式?生:5+3=8。师:还有哪么多手举着,还有不同的吗?生:3+5=8。(图3)师:现在又出现了两个算式,请小朋友用手表示一下。(生举手表示两个算式都同意)师:小朋友真行,两个算式都是对的。【可爱、顽皮的“? ”小精灵在鸭子群里跳来跳去,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也让 学生的思维一直处在兴奋状态。这时的学习是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一种乐趣。同时,通 过图中的“?”搬家,把求部分数与求总数的三种情况紧紧地联结在一起,发挥了一图多用 的作用,让学生在解题中不断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程度,最终达到学会知识并融会贯通的境界。】一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疏理类型内容教学要点求 部 分 数P14第6题小免收萝卜图、第8题小猴吃桃图1、P21第1题兔子图、第2题写字图2、P22 第4题春游图3、P24第4题折纸船图4、P25第6题松鼠采松果图第7题汽车岀租情况(统计表形式)5、P26第11题小狗图20以内的退位减法其中就是以“用数学”出现。在 这课教学时,由于学生在一册已经会搜集数学信息,并会提 数学问题,本节课重在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岀自己喜欢的减 法数学问题,即已知总数和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问题。首 次给岀条件问题完备的应用问题,借助情景让学生理解意义 进行“十几减九”的计算。本节课是一节以算为主的课,教学要重点落在算理的分 析。给岀条件问题完备的应用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1、P20做一做:热闹的小河边2、P22第7题小鸭图元 角 分 部 总 关 系例3 “放学以后”用一幅公园的大情境图提供了许多数学信息,为教学准备了丰富的背景材料。其中有13个小朋友捉迷藏,6个小朋友是捉方,求藏起来几人。还有8个男同学和6个男同学做丢手绢游戏和 16人踢球,来了 9人的语 言交流场面,让学生自己提岀问题再计算。此幅综合情境图 实际是按三个层次安排的: 一是给岀条件问题完备的应用问 题,借助情景让学生理解意义进行计算;二是给岀明确的信 息、数据,由学生提岀问题后,理解意义进行计算;三是由 学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根据信息提岀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看着这幅图从多角度收集信息、提岀问题、解决 问题,从综合情境图中搜集信息,编完整的数学问题。教会 学生明确关键词的理解,如:一共、还剩、还有、现在,并 能在提问时学以致用。_教学关于元、角的减法计算。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使学 生综合应用人民币的知识和 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解决一些 简单的减法计算问题。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认识用小数标的物品单价、加法含义及元、角之间的换算) 解决简单的购小件商品的问题,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首次岀 现多条件的问题,同时也使学生知道如何有条理地选择信 息,培养积极探索的习惯。列式时注意不要混淆数据信息以及元、角单位的转化。1、P55第10题买文具和第11题买 粮食2、P54第5题,第6题观察、用不同思路思考,得到不同计算方法。并在保证学生 自由选择计算方法的前提下,重视引导学生学习“想加算减” 的方法,又能同时计算岀两道算式的结果,明确两道减法算 式之间的内在联系。部 总 混 合P59第6题买球图在百以内数的加减法中,编入学生已经学过的用加减法 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 岀来的、是如何解决的。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加深对数量关 系的理解,并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H 旳 I H 1、P63第3题学生人数图2、P64第7题兔子图3、P65第11、14题蚂蚁图飞机图4、P66第15题旧电池图学生能认真观察情境图,说清图意,弄明白要解决什么 问题。能从画面上找岀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数据。通过 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算 理和方法。求 部 分 数能从画面上找岀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数据,正确列 式解决。学会知识迁移,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 数的减法,通过小棒操作突破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 的难点。注意:算理的理解和表达,口算的速度。求 相 差 数P69第3题学生人数图1、P70第7题椅子图2、P71第11、13题足球图划船图3、P60第9题图书室借书图4、P76第9题买书图5、P99第7题蝴蝶蜻蜓图6、P102第6题折纸鹤图7、P104第12、14题皮球鸟图1、P72做一做松果图2、P74第1题跳绳图第3题盆花图3、P75第5题家禽(统计表形式)4、P76第11题小猫钓鱼图5、P78动物产奶图(自由提问解 决)P80第7题射球图第8题植树图(统计表形式)6、P99第7题蝴蝶蜻蜓图7、P103第7题兴趣小组图第 10题乐器图& P73做一做连环画图9、P75擦桌图10、P77第14题球图(第一小题先 巩固求总数)在学习求相差问题之前,教材在第一册就安排比一比的 内容,如比长短、比高矮、比多少。 例3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而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 一个数多几的问题,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解决这类问 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解决这 类问题的方法,教材设计了一个“作业评比”的情景图。图 上画岀了小雪、小磊、小华等人在作业评比中所得到的红花, 并根据各自所得红花的不同朵数,很自然地引岀“小雪比小 磊多得几朵红花”的问题。提岀问题以后,教材给岀了两种 解决的办法:一是用减法直接算岀答案;二是用摆学具的方 式摆出12朵比8朵多4朵。在摆红花的过程中,教材利用 了学生在第一册第二单元“比一比”中初步认识的“同样多” 的概念,把小雪所得的红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小磊得 的同样多的8朵,另一部分是比8朵多的4朵,这里的4朵 也就是小雪比小磊多得的朵数。教材在图中还提供了小华等 人得红花朵数的信息(如下图),这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提 岀更多的数学问题,从而促进他们主动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 能力的更好发展。图下面两排红花的朵数相对于例 3所提出 的问题来说是多余的条件,教材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主动选 用图中有用的信息解决问题。注意:混淆两种口算。新教材解决问题知识体系整理和教学目标解读昼jftJL直十替峯? 严-两 步 复 合出育 予 ME. *t ?P59第6题、P60第9题P66第17题中国奖牌榜(统计表形学生在第一册已学过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对加 减两步式题的计算顺序已经初步掌握。这里的教学内容,仅 是参加运算的数由20以内扩大到100以内。S #s、教学目标本册教材注意结合各部分教学内容,提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例题或练习。当然主要的是结合计算教学安排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体现在计算教学从实际问题引入,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以后,出现现实的问题情境,通过探索提出问题,再应用计算知识来解决。这样 就使解决问题与计算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上半学期中的“用数学”都是巩固一上的“部总”关系问题。主要是以学生独立审题, 理解题意为主,并能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只不过本册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 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例如“20以内退位减法”从小朋友参加游园活动碰到的各种计算问题引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的进位加法的知识探索、 理解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下半学期开始出现相差关系的“用数学”要求学生能够理解题意, 知道了大数,和小数,比较的时候,会提出:“大数比小数多多少、小数比大数少多少”的数学问题。同时明确数量关系:大数-小数=相差数,并知道各部分所代表的意义。1、“用数学”最基本的目标: 收集、整理数学信息,再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明确已知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关系,会分析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能够正确列式解决问题。2、“用数学”的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最主要的目标之一。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包括会用数学解决现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发现或者提出问题,并能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它。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是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有利于学生逐步获得数学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本册教材安排了训练学生发现问 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内容,例如第1920页的例题和练习,第 22页、第7577页的一些练习题等,这里一般都展示了一个含有数学问题的现实情景,提示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三、教学建议P10并提出相关数学问题了, 即求已知道总数和一部分,因此在这课教学中。 开放学生求另一部分的问题。并的日卒.XP15jP18P18O on - rnIESy. P.Ft I::-: - - .乱 I * b 禹:,P14. OQ=口.口0三口.P14is-6-n 加13-s-D r*-i练习中出现部总关系的“用数学”,要求学生在分析已经知道的数学信息后,根据数学 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能正确地解决。P19学生对于还剩下多少?还有多少?这样求部分的问题已经了然于胸。但是对于现在求:藏起来几人?还没有来的是几人? 这样求部分数的理解还不熟练。因此,本节课教学,要求学生结 合图,说清楚各部分的关系,然后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解决。 知道求藏起来几人?还没有来的是几人?就是求什么?就是把谁 看做总数?从总数里去掉哪个部分?P20P20.做一做中,学生最难理解的是:跑了几只小鹿?这样逆 向思维的数学问题不容易提出来,很容易和求“剩下几只小鹿?” 混淆。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安排提出三个问题,进行比较,从而 得出“跑了的部分+剩下的部分=总数。总数-剩下的部分=跑了的 部分,总数-跑了的部分=剩下的部分。”明确各个数量关系之间的 本质联系。井啟出卄也闻题丹* T *.口 Qd .T.d. A rSA JO 口口二 口P26书本P20、P21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其中就是“用数学”出现。在这课教学时,由 于学生在一册已经会搜集数学信息, 的思维,提出自己喜欢的减法数学问题, 列式解决。P26聪明题是一个植树问题, 教材是在4年级才开始以例题的形式进行教学,但是这里间隔问题开始出现,虽然在动脑筋里面,但是老师在教学时该用讲解例题的方法去教学,新教材解决问题知识体系整理和教学目标解读图文并存去分析,也可以按照图中的人数让班里的小朋友进行实际模拟训练,这样可以降低中下学生理解的难度。药小HT轟童百为奉八 敢事站*槪出坯) 本,旺制萝少本?P60P60S 12s简单的两步求总数问题在一册的教学中是以图画式,并借助大括号和小问号而呈现的, 而这里是第一次用文字的形式出现完整的应用题,讲解时需要详细讲解。从21页到60页,教材中没有出现“用数学”的例题,但是在练习中穿插了“用数学”的题目。所以在平时练习中,有些题目如果学生不能很好理解,就可以像上新课那样上。P72O O O - O + 1P73先请小朋友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问题 的时候要求先说出相关联的两个数学信息。如:小雪得了12朵小红花,小磊得了 8朵,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小红花?结合图,学生肯定会说:小雪比小磊多得了 4朵花。该怎么列算式? 12-8=4,算式中,12代表什么? 8代表什么? 4代表什么? 12表示小雪得12朵花,8 代表小雪和小磊同样多的8朵花,从12里面去掉和小磊同样多的 8朵花后,最后等于知道多出来的4朵花。同时会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另一个问题:小磊比小雪少得几朵花?知道算式:12-8=4 ,4代表小磊比小雪少得的 4朵花。最后总结出求相差数的问题的数量关系: 大数-小数=相差数。7: -p74-fl+rP7421辛还曲铤出片也闻世屿*远-*-P75P76:C21审花岀月卓衣梦7盘?14样* fl】筑塔和业疽多P斗?-(1)川伞九3夕处?;G1休Wit/由卄;1柯JS?P77P77,14题练习,先培养学生选择数学信息,提出相关数学问题的能力,并解决问题。 特别是要找对比较的两个量。新教材解决问题知识体系整理和教学目标解读P78:口)小即比小塞歹妬中丁瓦木扌P80巩固练习,学生会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求相差数的两种不同问题,并解决。理解算理, 知道各部分所代表的意义。然后抽象出算法,大数减去小数等于相差数,P86S 17s,在数学活小小商店是在学生认识人民币以后学习的关于生活中的人民币的“用数学”动中,让学生经历问题的产生,然后通过数学知识解决它。如小林买了1个小熊,还剩下P87元钱,小林原来有多少钱?首先学生先要去搜集相关的数学信息,小熊的价格,再要明白这题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求总数就需要知道哪两部分?在老师的引导下需要孩子自求还剩下几元钱?要找回几元钱?它们跟什么数学信息有关系。己去探索,发现,并总结出来。在一次一次的模拟买东西的数学情景中,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乐趣。$ 1)箱代$扌爭出舟i 20出少養夕?k粗和二也冏学半折T 5E ft击,二圮:M-T30X,i (1)戋岸小爼比音釆卜鈿爭(入 i棣運龍棗出什也闹題?P102 O =刖百04P103P103总复习的“用数学”是本单元里两种类型的解决问题的综合。图和文字并存的题目,让 学生自己分析题目,并知道这个题目涉及的知识是部总关系的,还是相差关系的,从而能正确解答出来。1、“用数学”的一般教学流程是怎样的?一年级教学“用数学”的一般教学流程:学生看图找数学信息一一再根据相关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一一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一一列式计算一一口答一一结合图理解算式意义。2、一年级中的“用数学”的重点与难点是什么?你有何突破难点的方法?、学生理解题意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面对这一教材,我思考的是:教材中呈现的精彩生动的情境图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但是作为老师如何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挖掘出题目中蕴含着的数量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三个有一定关系的数量的理解对于学生今后用数学来解决问题是最基础的部分,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是通过大量的生活事实及学具的操作中的观察开始思维活动的。因此,基于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起点,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看图能力要重点进行培养和训练,特别是从看图的顺序、 看图的角度上加以辅导。同样教师要用自己透彻、清晰、简洁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第一次接触“解决问题”,当老师呈现出一副生动有趣的情境图,让学生去理解题意,提出数学问题, 显然使学生显得束手无策。 先由学生找出数学信息,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去说一说,看懂图的意思,可以从一副复杂的情境图中提炼出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情境,教师再通过提问来指导看图的过程,便会给学生的思维起到相应的拐杖作用,要培养学生自己搜集数学信息,找出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的能力,明确题目的数量关系,求出问题。女口:问你们看到了树上有几只小鸟?飞走了几只?你们可以提什么问题呢?再用简洁的 语言阐述出来:树上有5只鸟,飞走了 2只鸟,原来一共有几只鸟?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逆向思维的数学问题的解决是难点。在一年级教学“用数学”,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知道了什么信息,求的是什么?如:树上有5个石榴,篮子里有2个石榴的情境图,问号打在大括号下面。学生潜意思里的数量关系是:树上原来一共的石榴一篮子里的石榴=树上的石榴,所以很容易列式:7-2=5.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要由扶到放,先根据顺向思维,发现一些基本的数量关系式,然后转变到逆向思维的问题里,进行比较, 学生就能够解决出数学问题。3、学生在“用数学”易错的地方有哪些?为什么?有什么好的预防措施?学生的实际能力与教材编排意图有一定的差距,也就是说,教材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如:框里有 8个芒果,地上有2个芒果,大括号下面打个“?” 。学生很容易列 式:10-2=8,从简单的生活经验去理解:以为从框里拿走2个,用减法计算,而没有对情境作具体的数量关系分析:问号在大括号的下面表示两部分合起来,该求总数。求总数该把两部分加起来。如原来有 10只小鹿,剩下6只。跑了几只?学生生活经验就是把原来的部分-跑了的部分=剩下的部分,算式很容易列成10-4=6.而没有去搞清楚未知的是什么?跟已知量 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所以在教学中,利用一题多问的方式,让学生在比较中进行理解。如: 一共有10只小鹿,剩下的6只,跑走的4只,其中知道2个量以后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总 共有三种提法,并列出算式。因此,培养学生善于从各种生活情境中捕捉数学信息、寻求数学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数学”的各种呈现方式,还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附:教学范例解决问题一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教学环节设计:(一)提出数学问题。1、 通过动令游戏,如:第三组第3个起立。随机分散叫起 9个男生,6个女生。2、引发问题请你们看一看这些站着的同学,你能很快地说出男生几人?女生几人吗?【设计意图:创设一种无序的情景, 让学生经历从无序数到有序数的过程,为下一环节 做好铺垫】3、提取数学信息:男生 9人,女生6人。(师板书)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A、 女生和男生一共有多少人。(这是学过的内容,当时口答解决)B、男生比女生多几人?C|、女生比男生少几人?(二)建立 对应的比较思想1、通过数数我们知道了男生比女生多,那你们转过头来看一看(观察无序站立的男生 女生),像他们这样站着我们能够一眼看出男生比女生多几人吗?【设计意图:使学生切身感受到这样无序的排列,既不利于观察,也不利于比较】2、想想看,怎样站就能够让我们一眼看出来男生比女生多几人呢?学生可能回答:男生站一排,女生站一排。一个男生一个女生对着站。【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类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愿望】3、动手操作:掌握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1)言语激趣排队确实是个好办法,相信你们每个人都有排队的好方法, 你想不想当一个小老师,指 挥这些同学排排队?那就给你们每个人一个展示的机会,可是教室前面的地方太小,没地方让这么多人来进行排队,我们可以用手中的学具来代替,给他们排排队。【设计意图:学具操作给每个孩子一个展示参与的机会。能够当一个小老师, 指挥同学排队从心理上也能够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2)动手操作用O代表男生,用代表女生,想一想男生和女生怎样站,就能一眼看出男生比女生多几人,想好就开始摆,摆完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的想法。【设计意图:提出操作要求,培养学生良好操作习惯】(3)对比择优 展示有代表性的两种摆法:生1:O O O O OO O O O 生2 :OOO OOO OO O 反馈交流这两种摆法,你们认为哪种摆法能够更明显的一眼看出男生比女生多几人?为什么?【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交流,感受到一一对应的方法更直观,利于比较】(4)借助直观图理解数量关系 提问: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摆?请你指一指多出来的3人在哪?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个男生对着一个女生, 一个男生对着一个女生, 最后的3个男生没 有女生对着,就说女生比男生多3人。(板书:3)(老师板书连接0和厶) 建立同样多的概念提问:请你们仔细观察(边说边板书:在同样多的部分后面画“1”),“1 ”把男生的人数怎样了?(分成了两部分)分成了哪两部分?(教师手势助教)A、师带说:一部分是男生和女生同样多的,一部分是男生比女生多出来的。新教材解决问题知识体系整理和教学目标解读B、指名让学生到前面边指图边说。C、全班学生指着自己的图说一说。(5)师小结:一个男生对着一个女生,一个男生对着一个女生。像这样一个对一个的 比较方法叫做一一对应的方法。【设计意图:充分借助直观图,除不理解数量关系,建立一一对应的比较思想】(三)理解算理,正确解答问题。1、 提问:我们用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知道了男生比女生多3人,那要求男生比女生多 几人你会列式吗?学生可能列的算式是:9-6=3 (人)9-3=6 (人)2、通过辩论得出:9-6=3 (人)是正确的。3、算式和图形结合说算理。 提问:通过看图你知道算式中的 9表示什么意思? ( 9表示男生的人数)那3呢?(表 示男生比女生多出来的 3人) 请仔细观察示意图,想一想:算式中的6”表示什么意思呢?【设计意图:算式中的“ 6”表示和女生同样多的部分,是本课的难点,因此要给学生 留出思考的时间,通过观察直观的图来进行思考,当学生认为“6”表示女生的人数时,教师可以用手臂挡住黑板上的表示女生的,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 9个男生去掉6个女生还剩6个男生,“6”表示的不是女生的人数,而是和女生同样的男生的人数】 师带着学生说算理:要求男生比女生多几人时,也就是从9个男生的人数去掉和女生同样多的6个男生,剩下的就是比女生多的部分。(辅助手势教学) 学生看着自己的图说一说。4、师小结:求男生比女生多几人,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四)理解相差概念1、指名在示意图上指一指:女生比男生少的部分,男生比女生多出来的部分各在什么 位置。你发现了什么?2、 要求女生比男生少几人?列式:9-6=3 (人)(板书算式)3、提问:这两个算式怎么一样呀?【设计意图:观察两个相同的算式,进一步感知求多的部分和少的部分就是求两数相差 多少。】4、 延伸:如果男生比女生多 4人,女生就比男生少()人。如果女生比男生多 5人,男生比女生呢?【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两数相差的概念】5、揭示课题:你们想的、说得都非常正确,看来求男生比女生多几人和求女生比男生少几人,就是求男生的人数和女生的人数相差几人,今天我们解决的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S 16s新教材解决问题知识体系整理和教学目标解读S 21s类型部总关系求总数相差关系 求相 差数部总 关系 求部 分数相差 关系 求较 大数 和较 小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份总关系求总数乘加乘减一、教学内容疏理1、P8例1参观博物馆乘车图二年级上册2、P12海洋馆购票3、P15第9、10题1、P17 例 12、P18 例 23、P35第6题1、P20-树上有32个桃子,摘了11个,还 剩多少个?2、 P22买一把雨伞付给营业员50元,找 回38元,雨伞多少钱一把?3、P24 第2题 4、P30 第6题1、P23例1全校卫生评比图、做一做2、P24 第 1 题 3、P25 第 6、7 题4、P35 第 7 题 5、P107 第 10 题1、P26 例1西瓜丰收图2、P27 例 23、P28 例 31、P47 做一做 2、P48 第 1、4 题3、P49 第 5、9 题4、P51 做一做 5、P53第8题6、P59例6小象搬木头7、P60 第 1、2、3 题8、P64 第 11 题 9、p66 第 2 题10、p73 第 4 题 11、P75 第 14、15 题12、P81 第 4 题 13、P83 第 13、14 题14、P86第 & 11 题15、P87 第 13 题 16、P107 第 11 题1、P56例5小熊掰玉米2、P58第4、5、6题3、P83聚餐图教学要点求和问题一年级大部分是图式求和问题,而二年级 则改为文字应用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这种类型 的题目要把握好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题中求和就是求 哪几部份的和。但本单元的求和问题侧重于计算,如例 1要解决列竖式时如何对位,例 2重点解决计算顺序、 对位及计算方法的理解。相差问题在学生一年级的时候已经接触过,相对来 说不是很难,但这个学期不同的是侧重于计算是两位数 退位减法,在教学时要突岀对算理的理解,在解决问题 方面重点要明白谁比谁多(少)多少,其实就是求两数 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并学会看线段图与画线段图。求剩余问题这部分知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因已经 学过。但部分学生一看到剩余这两个字,就用减法计算, 这样的理解方式不对,所以在教学时应根据具体的题目 理解是从总数减去一部分就是剩余的这个数量关系。例题是教学求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而求比一个 数多几的应用题(人工野鸭岛去年有 35只野鸭,今年比 去年多28只,今年几只?)是放在练习里面出现的所以 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在教学中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分 析数量关系,让各种形式的变式题在练习中交插岀 现。可以通过先要学生找到关键句,然后进行找谁多谁 少一一写大小数一一画线段图等方法,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与比较,两者的不同与相同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是在一年级图画应用题的基 础上进行教学的,不同的是要掌握笔算连加的计算方 法。所以在教学时要结合情景图的教学,让学生用各种 方法来解决,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计算时注意 学生的书写格式,并注意进位和退位。这块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用乘法解决问题。因 此,在引导学生分析乘法应用题时,要让学生发现问题 -提岀问题-解决问题,重点是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 境提岀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并能根据图中的数量关系, 明白为什么用乘法计算的道理。学生对图画题目准确率高,但对于文字题目确定是加法应用题还是乘法应用题 容易混淆不清如:“小朋友做操,一排有7人,一排有6 人,一共有几人? ”和“小朋友做操,一排有 7人,有 6排,一共有多少人?”第一次出现乘和加减混和。书本是以图画的形式表 示的,教学时借助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文信息,寻找解 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在解题时,结合图形具体形象地说 明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顺序,使学生理解其含义并能 正确计算。不懂的可以先让学生用铅笔圈岀相同的每 份,然后再数一数有这样的几份,再看多(少)岀了几 个。倍数F书二时極:关系求一个数1、P77 例 42、P77做一做的几3、P78 第 1、2、3、6、7、8题/立曰4、P90第2题 5、P91第4题倍是6、P107第12题多少本节课第一次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情景图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 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可借助多媒体、板书、线段图或 学生自己亲手画画线段图, 明白一个数里有几个相同的 另一个数,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然后根据求几 个几是多少的方法,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计算。、教学目标本册有4类题目是一年级的时候出现的,部总关系求部分数、 部总关系求总数、 相差关系求相差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这个学期主要是结合“算用”解决“算”的问题,明白算 理,同时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与哪些条件有关,与哪些条件无关,不能像一年级的时 候看到一共就用加法, 还剩就减,要学会处理的信息的能力,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题目的意思,要学会分析数量关系。还有4类题目是第一次出现的, 如相差关系求较大数和较小数、份总关系求总数、 乘加乘减、倍数关系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时训练孩子语言的表达能力,能教清晰地表达题意。并能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如:将静态的画面动态化或者利用框架结构)以帮助了解解 决问题的基本结构,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具体题目的数量关系。初步渗透解决方法的指导,如会看线段图,会将简单情景用画图的方法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善于从各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参照图片,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三、教学建议(一)、求和问题的教学建议:1、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加例1. 36+30例2 35+34主题图是p9、10乘车图)(1 )、对主题图教学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是教师的把握与引导的技巧。如何让学生自主地将生活问题“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转换成数学问题“哪两个班的人数合起来小于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