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75273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72789897 上传时间:2022-04-09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3.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75273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75273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75273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 气 信 息 学 院 电 气 信 息 工 程 专 业 中 心 实 验 室实验二二、三阶系统动态分析一实验目的:1学习二、三阶系统的电模拟方法及参数测试方法;2观察二、三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参数变化对动态特性的影响;3学习虚拟仪器(超抵频示波器)的使用方法;4使用MATLAB仿真软件进行时域法分析;5了解虚拟实验的使用方法。二实验设备及仪器1模拟实验箱;2低频信号发生器;3虚拟仪器(低频示波器);4计算机;5MATLABL仿真软件。三实验内容1二阶系统 G(s)=k1k2/(T1s+1)(T2s+1) 其中:K1分别为1, 5, 7, 10 K2=1 T1=T2=0.1SK1=K2=1 T1分别为0.01S, 0.1S, 1S 2三阶系统 G(S)=K/(S(0.1S+1)(S+1)其中:K分别为1, 5, 7, 103自行设计系统的模拟电路,并根据时间常数,放大倍数要求选择合适的电阻和电容;4用模拟实验箱,虚拟仪器(低频示波器)组成测试系统;5纪录和观察每个频率点对应的系统输入和输出信号的变化。四实验方法及步骤1请同学根据传函自行设计摸拟电路,参数变动可采用改变电阻或电容方式实现;2在摸拟实验箱上按设计摸拟电路自行接线,并组成测试系统;3输入信号采用阶跃信号,注意记录输出波形和有关数据 (%,k,ts,N,tp);4使用MATLAB仿真软件,重复上述过程并注意记录输出波形和有关数据。五实验报告要求1请将自己设计的摸拟电路和系统组成图绘出;2请将参数组成的电阻 电容以表格形式列出;3请将记录的波形绘出,测试数据以表格形式列出;4比较两种仿真的结果进行误差分析。附1: MATLAB仿真已知一个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试绘制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并计算系统的性能指标MATLAB程序如下所示:%计算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峰值时间、调节时间(可以选择5%或者2%的误差带)Gc=tf(1.25,1,1,1.25); %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step(Gc);y,t=step(Gc);mp,tf=max(y); %系统的最大峰值输出cs=length(t);tm=max(t); %仿真最大时间yss=y(cs); % 系统的稳态输出sigma=100*(mp-yss)/yss %超调量tstp=t(tf); %峰值时间tp%计算调节时间tsi=cs+1;n=0;while n=0 i=i-1; if i=1 n=1; elseif y(i)1.05*yss %选择5%的误差带 n=1; endend;t1=t(i);cs=length(t);j=cs+1;n=0;while n=0 j=j-1; if j=1 n=1; elseif y(j)0.95*yss %选择5%的误差带 n=1; end;endt2=t(j);if t2t2 ts=t1 endelseif t2tp if t2t1 ts=t2 else ts=t1 endend附2:电动机速度/位置控制系统的虚拟实验演示进入MATLAB运行环境,将当前工作路径设置为“虚拟实验/电动机系统”;运行main.m程序,出现主窗体(图(a),单击各按钮进入相应的控制窗体,若单击“闭环速度控制”按钮,进入图(b)所示窗体;单击“电动机参数“部分的“修改”按钮,在文本框中进行电动机参数的重新设置;在“输入信号”或“干扰信号”的列表框中,选择信号类型以及参数最大值的设置,调节滑动条可改变参数大小;保持PID控制参数的缺省设置P=1、I=0、D=0;单击“运行”按钮,在三维虚拟场景和示波器中观察电机转速方向和大小的改变;改变电机参数,输入信号和干扰信号的类型与大小,观察电机转速方向和大小的改变。单击“退出”,返回主窗体。实验三频率特性测试一实验目的1掌握一种频率特性测试方法2根据测试的数据和计算结果绘制波特图3掌握使用MATLAB仿真软件绘制波特图4进一步熟悉仪器使用二实验设备及仪器1模拟实验箱2低频信号发生器3虚拟仪器(低频示波器)4计算机5MATLABL仿真软件三实验内容1被测三阶系统传递函数G(s)= 2请同学自行设计三阶系统(一个惯性环节与一个震荡环节串联)的模拟电路,其中(T1=0.1S T2=0.01S K=5 =0.5.)3请同学用低频信号发生器, 模拟实验箱,虚拟仪器(低频示波器)组成频率特性测试系统(其中低频信号发生器输出为A1,(A1也是三阶系统的输入) 三阶系统输出为A2).4纪录和观察每个频率点对应的系统输入和输出信号的变化.四实验方法及步骤1用低频信号发生器, 模拟实验箱,虚拟仪器(低频示波器)组成频率特性测试系统2低频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由低到高,每调整一次记录一次测试数据,特别是两个转折频率点的附近 (低频端, 转折频率点可根据传函确定).3测试数据方法,幅频特性上db可由AI与A2的比求出db=20Lg A1/A2 相频特性的相位点相位值=(T1/T2)*1804测试数据范围可先确定低频端,其次再根据两个转折频率点的位置,选择十到十二个点即可.5使用MATLAB软件仿真记录图形,和上述测试数据点的db和,6用计算方法和实测方法,确定WC和相对应的相位值.五实验报告要求1完整的将自己设计的模拟电路图和频率特性测试系统接线图画出,2将自己测试的数据和计算结果以表格形式列出,并根据计算结果绘制波特图3将自己测试的数据和计算结果和用MATLAB仿真的结果进行比较,误差分析4了解用李蕯育图形频率特性测试法的原理和方法.(使用频率特性测试仪)附:连续系统Bode图的函数bode( )函数命令调用格式:(1) mag,phase,w=bode(num,den):绘制出以连续时间多项式传递函数表示的系统的Bode图,其中频率范围由函数自动选取,输入变量:num是系统的分子多项式;den是系统的分母多项式。输出变量:mag是系统Bode图的振幅值,可转换为分贝单位:magdb=20log10(mag);phase是系统Bode图的相位值,单位为度;w是系统Bode图的频率点。(2) mag,pha,w =bode(a,b,c,d):绘制出连续状态空间系统表示的系统的Bode图。输入变量:连续状态空间系统的a,b,c,d矩阵;输出变量:同上。系统幅值裕量与相位裕量的函数margin( )函数命令调用格式:(1) Gm,Pm,Wcp,Wcg=margin(num,den) :计算出连续系统传递函数表示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输入变量:num是系统的分子多项式;den是系统的分母多项式。输出变量:Gm是系统的幅值裕度;Pm是系统的相角裕度;Wcp是Gm对应的角频率;Wcg是Pm对应的角频率;(2)Gm,Pm,Wcp,Wcg=margin(a,b,c,d):计算出连续状态空间系统表示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输入变量:连续状态空间系统的a,b,c,d矩阵输出变量:同上。(3)Gm,Pm,Wcp,Wcg=margin(amag,phase,w): 由幅值mag、相角phase及角频率w矢量计算出系统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 输入变量:mag是由bode求出的幅值;phase是由bode求出的相位;w是角频率。输出变量:同上。已知一个三阶系统传递函数为:G(s)= 试绘制Bode图并计算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MATLAB程序如下所示:num=10; %系统分子多项式;den1=0.2,1; %惯性环节;den2=0.012,0.014,1; %震荡环节;den=conv(den1,den2); %运用多项式乘积函数conv( ),求出系统的分母多项式;mag,phase,w=bode(num,den); %求出系统在各角频率点w的幅值mag与相位phase;bode(num,den); %绘制Bode图grid on; %绘制网格线 Gm,Pm,Wcg,Wcp=margin(num,den) %计算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实验四三阶系统串联校正一实验目的知道系统开环放大倍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根据要求,设计串联矫正环节.并适当地调整控制系统参数。通过对控制系统参数的调整,熟悉控制系统中校正装置的作用二实验设备及仪器1模拟实验箱2虚拟仪器(低频示波器)3计算机4 MATLAB仿真软件三实验内容设一单位反馈系统的结构图如下图所示:Gc(S)其中 k是开环放大倍数,Gc(S)为串联校正环节。当该系统出现近似等幅震荡现象时(既系统出现不稳定现象),试采用下列三种校正方案时,分别以串联的形式加入系统,再测试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是否稳定并加以比较。(要求%T2滞后校正方案(摸拟电路图)用MATLAB仿真软件完成 ,T2T1滞后超前校正方案(摸拟电路图),用MATLAB仿真软件完成。 ,T1T2 ,T3T4四实验方法及步骤1, Gc(s)=1 观测并记录该系统K=5时的阶跃响应是否稳定,记录波形和有关数据.2, 逐渐增大K值,直到系统出现近似等幅震荡为止,记录Km值.3, 将设计的超前校正环节加入, 观测并记录该系统阶跃响应是否稳定,记录波形和有关数据。4,若系统测试指标不满足要求,则可通过控制参数修改适当调整,(基于频率法)4, 使用MATLAB仿真软件设计滞后校正环节, 滞后-超前校正环节.分别加入该系统观测并记录该系统阶跃响应是否稳定,记录波形和有关数据。重复第4步。五实验报告要求原系统及各校正环节的模拟线路图,(或传递函数),各测试数据及响应曲线。对实验结果加以讨论:3,在开环放大倍数K等于原系统的临界Km情况下,采取哪种校正方案使得系统的动态性能最好?4,在%=25%的情况下,采取哪种校正方案可使系统在斜坡信号作用时,稳态误差最小?实验五采样系统分析一实验目的了解采样开关,零阶保持器的原理及过程。学会环采样系统特性分析。掌握学习用MATLAB仿真软件实现采样系统分析方法。二实验设备及仪器1模拟实验箱2低频信号发生器3虚拟仪器(低频示波器)4计算机5 MATLABL仿真软件三实验内容观察采样开关,零阶保持器工作过程(验证香农定理)。对二阶闭环连续系统和采样系统进行比较。分析无保持器时,二阶闭环采样系统的稳定性、稳态误差、瞬态响应分析。当采样开关位置不同时,分析其脉冲传递函数和瞬态响应的不同。加入零阶保持器以后,系统瞬态响应分析。用MATLAB仿真软件实现采样系统分析。四实验方法及步骤对低频正弦信号进行采样(采样频率应为原信号的两倍以上),观察其输出波形,再加入零阶保持器,观察其输出波形。设计一个二阶闭环连续系统,分别观察加入采样开关前后的阶跃响应。进行分析。改变采样开关在系统内的位置,(输入端,输出端),重复上述内容。在二阶闭环采样系统输出端加入零阶保持器,重复上述内容五实验报告要求各种情况下的模拟线路图,各种测试波形,数据及响应曲线 简单描述香农定理验证情况。简单叙述零阶保持器加入前后系统动态特性变化。实验六典型非线性环节与非线性系统一实验目的了解和掌握典型非线性环节的原理观察和分析典型非线性环节的输出特性了解和掌握典型非线性系统的原理,学会用相轨迹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瞬间响应和稳态误差了解和掌握相平面法,学会用相平面法分析非线性三阶系统二实验设备及仪器自动控制原理教学模拟机一台双踪示波器或虚拟示波器一台计算机和数字万用表各一台三实验内容典型非线性环节的特性实验(包括继电型、饱和型、死区、间隙)继电型非线性系统实验(包括不带速度和带速度负反馈)继电型非线性三阶系统实验四实验方法及步骤1、典型非线性环节 此实验以运算放大器为基本元件,在输入端和反馈网络中设置相应元件(稳压管、二极管、电阻和电容)组成各种典型非线性的模拟电路。(1)、继电特性:实验电路如下图所示在自动控制原理教学模拟机上按上图搭接好电路,再把模拟电路中的输入Ui和输出U0接至示波器的X轴和Y轴的输入通道,经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然后调节电位器W(即调节输入电压)就可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继电特性曲线并记录曲线及数据。理想继电特性如下图所示:图中M值等于双向稳压管的稳压值。(2)、饱和特性:模拟实验电路如下图所示在自动控制原理教学模拟机上按上图搭接好电路,再把模拟电路中的输入Ui和输出U0接至示波器的X轴和Y轴的输入通道,经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然后调节电位器W(即调节输入电压)就可在示波器上观察到饱和特性曲线并记录曲线及数据。理想饱和特性如下图所示:在理想饱和特性图中特性饱和值等于稳压管的稳压值,斜率K前一级反馈电阻值与输入电阻值之比,即:K=Rf/R,在实验中可改变Rf的值,即可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特性曲线的在变化。(3)、死区特性:模拟实验电路如下在模拟机上按上图搭接好电路,再把模拟电路中的输入Ui和输出U0接至示波器的X轴和Y轴的输入通道,其中Ui输入电压电路采用继电特性的输入电压电路,经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然后调节电位器W(即调节输入电压)和Rf的值就可在示波器上观察到不同的饱和特性曲线并记录曲线及数据。死区特性如下图所示:在死区特性图中斜率K的值为:K=Rf/R0 ,死区=R212/30=0.4R2(V),实际还要考虑二极管的压降值。(4)、间隙特性:模拟实验电路如下在模拟机上按上图搭接好电路,再把模拟电路中的输入Ui和输出U0接至示波器的X轴和Y轴的输入通道,其中Ui输入电压电路采用继电特性的输入电压电路,经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然后调节电位器W(即调节输入电压)和R1、R2、Ci、Cf的值就可在示波器上观察到不同的饱和特性曲线并记录曲线及数据。间隙特性如下图所示:在间隙特性图中:(OA)= R212/30=0.4R2(V),式中R2的单位为K,特性区线的斜率 tg=CiRf/CfR0,由此可知改变R2和R1可改变间隙特性的宽度,改变Rf/R0或Ci/Cf的比值可调节特性曲线的斜率。2、继电型非线性系统实验(包括不带速度和带速度负反馈)(1)、不带速度负反馈继电型非线性系统,其系统结构图和模拟电路图如下:在模拟机上按上图搭接好电路,再把模拟电路中的输入Ui和输出U0接至示波器的X轴和Y轴的输入通道,经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然后调节电位器W(即调节输入电压),并分别施加及撤去幅值为5V、4V、3V、2V、1V电压时,用示波器观察并记录系统在e-平面上的相轨迹。测量在5V阶跃信号下系统的超调量Mp及振荡次数。(2)、带速度负反馈继电型非线性系统,其系统结构图如下:其模拟电路图为:在模拟机上按上图搭接好电路,再把模拟电路中的输入Ui和输出U0接至示波器的X轴和Y轴的输入通道,经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然后调节电位器W(即调节输入电压),并分别施加及撤去幅值为5V、4V、3V、2V、1V电压时,用示波器观察并记录系统在e-平面上的相轨迹。测量在5V阶跃信号下系统的超调量Mp及振荡次数。综合以上两项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可得,当继电型非线性系统加上速度负反馈可以减小超调量,即平稳性加大,缩短调节时间,减小振荡次数,系统的快速性得到提高。3、继电型非线性三阶系统实验其系统结构图和模拟电路图如下:在模拟机上按上图搭接好电路,再把模拟电路中的输入Ui和输出U0接至示波器的X轴和Y轴的输入通道,经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然后将信号接入r(t)端,用示波器观察并记录系统在e-平面上的相轨迹。测量自激振荡(极限环)的振幅和周期。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和理论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并在示波器观察继电型三阶系统的自激振荡,可读出其周期T和振幅Em,也可在实验中适当减小线性部分的增益,就可使线性部分的曲线(G(jw)向右缩小,将与-1/N0(X)线不相交,则自振荡消失,由于线性部分的曲线(G(jw)不再包围-1/N0(X)线,闭环系统能够稳定工作。从示波器上可以看出系统的输出为衰减振荡,自激振荡随着线性部分增益的减小而消失。实验七控制系统数字仿真实验八控制系统综合设计项目一步进电机综合控制一实验目的:1巩固开环控制系统的有关知识; 2加深对步进电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3学习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法;4掌握步进电机的速度调节和方向控制等技术;5进一步加强控制软件设计能力。6了解和学习工程软件设计规范。二实验项目:1控制步进电机的运转速度;2控制步进电机的旋转方向;3控制步进电机的旋转角度;三预习要点:概念:开环控制系统,步进电机,错齿,步距角,驱动节拍,电机正反转方向。判断:步进电机由驱动脉冲按节拍驱动,速度由脉冲变化速率控制,方向由脉冲顺序控制,一个有效脉冲产生一个步距的移动。推理:需限制驱动脉冲的最高变化速率,步进电机转角可用步数确定。相关知识点:计算机控制技术基础;MASM编程方法;工程化程序设计规范。四实验说明:本实验中采用的步进电机为4相步进电机,此步进电机参数为:Pe=5W,Ue=12V,Ie=0.6A,aps=1.8o/step,max=0.5/s。控制脉冲可采用4相单4拍、4相双4拍、4相8拍方式,相应的脉冲分配表见附表13。步进电机的转速由脉冲变换速度控制,且具有最高转速限制,如果脉冲变换速度高于步进电机单步最大速度,步进电机将无法正常运转,高得不多时步进电机会失拍走动,或抖动,高得很多时步进电机会没有反应。步进电机的转向由脉冲变换顺序控制,按表1、2、3正序施加脉冲,步进电机正转(逆时针方向),若逆序施加脉冲,步进电机反转(顺时针方向)。电路的实现已在实验箱上完成,涉及个电路模块,首先是CPU板,它是系统的控制中心,实验扩展板上的步进电机模块为控制对象,通过DB15接头与主实验板相连,主实验板上的C1模块是与CPU板的接口及步进电机驱动模块,模块B5(AD转换模块)和模块C4(电位器模块-提供输入电平信号)可用于电机调速。各模块电路原理图见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附图8、附图9。读图时需弄清楚74LS237的CLK信号的作用,系统怎样产生这个信号,ADC0809工作时需要哪些信号,这些信号是如何配合和协调的,以及这些信号是怎样施加在ADC0809的相应引脚上的(施主:8088,转换:逻辑电路,受主:0809)。特别是弄清楚片选信号(端口地址)和通道选择信号的形成(需参照CPU系统图)。注1:ADC0809的典型采样时间为10Os。注2:实验报告的“实验电路工作原理分析”中要求包含以上内容。五仪器设备:Aedk-ACT实验箱1套(附电源线1根、通信线1根、实验插接线若干、跳线子若干);开发平台为:PC机1台;软件一套:Windows98+LcaACT(IDE)。六实验接线:本实验由实验箱提供现成的电路,实验所涉及的临时接线只有在用电位器调速时会用到1根插接线,2只跳线子。七实验步骤:1构建控制系统:虽然实验箱提供了现成的电路,但必须理清楚本实验项目所涉及的系统电路结构、连接关系,各信号实现方法,这样才能合理地规划和设计控制程序。2编写程序:首先规划好控制方案,然后设计程序结构,接下来绘出程序流程图,这三步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待正确周全之后再往下进行。用PC机在Windows98+LcaACT(IDE)下编写好控制程序,并通过编译链接,程序无误后加载到实验系统进行调试。3调试运行:通过调试使程序满足设计要求,记录调试过程中的现象、问题、处理方法、最后的结果。八实验报告:报告正文内容:1实验电路工作原理分析;2控制方案说明,程序结构说明;3数据记录表和有关曲线;4调试分析及总结;附件:1程序流程图;2程序清单(须注释);3异常情况记录;项目二直流电机综合控制一实验目的:1巩固闭环控制系统的有关知识;2学习闭环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法;3掌握直流电机的速度调节和方向控制等技术;4掌握PID算法的数字化方法。5进一步加强控制软件设计能力。6加深对软件规范化的认识和理解。二实验项目:1以数值控制方式控制直流电机的运转速度和旋转方向;要求:速度可调;方向可变;运行稳定。2以PID控制方式控制直流电机的运转速度和旋转方向;要求:速度可调;方向可变;运行稳定。三预习要点:概念:闭环控制系统;数值控制;PID控制。判断:闭环控制是利用负反馈来减小系统的误差,具有自动修正被控量偏离值的作用,能够实现较高的控制精度。数值控制是计算机根据要求直接算出控制量施加于被控对象的控制方式。PID控制是根据被控量偏差的比例、积分和微分同时作用于控制量,并将其施加于被控对象的控制方式。推理:闭环控制可以抑制内外部干扰,提高控制精度;闭环控制参数确定很重要,若不当,将破坏系统的稳定。数值控制是较简单直接的控制方式,实现容易。PID控制适用于对连续系统的控制,参数易于调解,能够较好地适应被控对象的特性。相关知识点:计算机控制技术基础;MASM编程方法;8253定时器编程和8259中断控制器编程等。四实验说明:本实验中采用的直流电机参数为:Pe=5W,Ue=12V。直流电机的转速由施加在电极间的电压确定,施加的电压越大,速度越快;启动时必须超过启动电压,启动电压对应的稳态转速不是最小转速;施加的电压小于最小转速电压后电机将停转。直流电机的转向由施加在电极间的电压极性确定,正极性正转,负极性反转。运用PID控制方式时,可以采用位置式PID控制算法,也可以采用增量式PID控制算法。位置式PID控制算法的数字化公式为:增量式PID控制算法的数字化公式为:其中:、位置式PID控制算法的积分累积效应容易使系统产生较大的累积误差,并且不适于切换。电路的实现已在实验箱上完成,涉及5个电路模块,首先是CPU板,它是系统的控制中心,实验扩展板上的直流电机模块为控制对象,含转速采集器,通过DB15接头与主实验板相连,主实验板上的C2模块是直流电机驱动模块,其中包括双极性控制电压输入接口,直流电机驱动电路,零点调节电路,以及转速脉冲整形电路,模块B5(AD转换模块)和模块C4(电位器模块-提供输入电平信号)可用于电机调速。B1模块是DA转换模块,用于产生控制电压。各模块电路原理图见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5、附图7、附图8、附图9。读图时需弄清楚DAC0832的CS、WR、XFER信号的作用,系统怎样产生这个信号,ADC0809工作时需要哪些信号,这些信号是如何配合和协调的,以及这些信号是怎样施加在ADC0809的相应引脚上的,特别是弄清楚片选信号(端口地址)和通道选择信号的形成(需参照CPU系统图)。注1:ADC0809的典型采样时间为10Os。注2:实验报告的“实验电路工作原理分析”中要求包含以上内容。五仪器设备:Aedk-ACT实验箱1套(附电源线1根、通信线1根、实验插接线若干、跳线子若干);开发平台为:PC机1台;软件一套:Windows98+LcaACT(IDE)。六实验接线:本实验由实验箱提供现成的电路,实验所涉及的临时接线只有在用电位器调速时会用到1根插接线,2只跳线子。七实验步骤:1构建控制系统:虽然实验箱提供了现成的电路,但必须理清楚本实验项目所涉及的系统电路结构、连接关系,各信号实现方法,这样才能合理地规划和设计控制程序。2编写程序:首先规划好控制方案,然后设计程序结构,接下来绘出程序流程图,这三步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待正确周全之后再往下进行。用PC机在Windows98+LcaACT(IDE)下编写好控制程序,并通过编译链接,程序无误后加载到实验系统进行调试。3调试运行:通过调试使程序满足设计要求,记录调试过程中的现象、问题、处理方法、最后的结果。八实验报告:报告正文内容:1实验电路工作原理分析;2控制方案说明,程序结构说明;3数据记录表和有关曲线;4调试分析及总结;附件:1程序流程图;2程序清单(须注释);3异常情况记录;项目三炉温综合控制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闭环控制系统的理解; 2学习闭环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法;3掌握温度采集和控制等技术;4掌握PID算法的数字化方法;5进一步加强控制软件设计能力;6认识和理解工业控制软件的完整性;6认识和理解工业控制软件的规范性;7进一步学习编写工程软件设计文档。二实验项目:1以数值控制方式使炉温稳定在设定值。要求:炉温设定值可调。运行稳定。2以PID控制方式使炉温稳定在设定值。要求:炉温设定值可调;PID参数可调;运行稳定。三预习要点:概念:闭环控制系统;数值控制;PID控制。判断:闭环控制是利用负反馈来减小系统的误差,具有自动修正被控量偏离值的作用,能够实现较高的控制精度。数值控制是计算机根据要求直接算出控制量施加于被控对象的控制方式。PID控制是根据被控量偏差的比例、积分和微分同时作用于控制量,并将其施加于被控对象的控制方式。推理:闭环控制可以抑制内外部干扰,提高控制精度;闭环控制参数确定很重要,若不当,将破坏系统的稳定。数值控制是较简单直接的控制方式,实现容易。PID控制适用于对连续系统的控制,参数易于调解,能够较好地适应被控对象的特性。相关知识点:计算机控制技术基础;MASM编程方法;8253定时器编程和8259中断控制器编程等。四实验说明:本实验中采用的电炉为单路模型电阻炉,参数为:Pe=3W,Ue=5V。主电路开关采用TIP41C,开关量驱动,正逻辑,“0”断“1”通。温度检测元件为热敏电阻,采用桥式电路经放大器检出,输出为与温度相关的模拟电压,温度/电压换算关系见附表4。根据温度/电压换算表关系采用分段直线拟和可以得到当前温度。由于热敏电阻和温度测量系统的放大部分存在非线性,在测量过程中,会带来系统测量误差。为了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可以采用软件进行校正。运用PID控制方式时,可以采用位置式PID控制算法,也可以采用增量式PID控制算法。位置式PID控制算法的数字化公式为:增量式PID控制算法的数字化公式为:其中:、位置式PID控制算法的积分累积效应容易使系统产生较大的累积误差,并且不适于切换。电路的实现已在实验箱上完成,涉及个电路模块,首先是CPU板,它是系统的控制中心;实验扩展板上的电炉模块为控制对象,含温度传感器,通过DB15接头与主实验板相连;主实验板上的C3模块是炉温检测模块;电炉的控制由C1模块74LS237的Q5提供,经过2003反相后驱动开关TIP41C,从而控制电炉通断;模块B5(AD转换模块)和模块C4(电位器模块-提供输入电平信号)可用于温度调节;模块B5还要用于读取温度值。各模块电路原理图见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附图8、附图9。读图时需弄清楚74LS237的CLK信号的作用,系统怎样产生这个信号,ADC0809工作时需要哪些信号,这些信号是如何配合和协调的,以及这些信号是怎样施加在ADC0809的相应引脚上的(施主:8088,转换:逻辑电路,受主:0809)。特别是弄清楚片选信号(端口地址)和通道选择信号的形成(需参照CPU系统图)。注1:ADC0809的典型采样时间为10Os。注2:实验报告的“实验电路工作原理分析”中要求包含以上内容。五仪器设备:Aedk-ACT实验箱1套(附电源线1根、通信线1根、实验插接线若干、跳线子若干);开发平台为:PC机1台;软件一套:Windows98+LcaACT(IDE)。六实验接线:本实验由实验箱提供现成的电路,实验所涉及的临时接线根据系统搭建的不同自行确定。七实验步骤:1构建控制系统:虽然实验箱提供了现成的电路,但必须理清楚本实验项目所涉及的系统电路结构、连接关系,各信号实现方法,这样才能合理地规划和设计控制程序。2编写程序:首先规划好控制方案,然后设计程序结构,接下来绘出程序流程图,这三步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待正确周全之后再往下进行。用PC机在Windows98+LcaACT(IDE)下编写好控制程序,并通过编译链接,程序无误后加载到实验系统进行调试。3调试运行:通过调试使程序满足设计要求,记录调试过程中的现象、问题、处理方法、最后的结果。八实验报告:报告正文内容:1实验电路工作原理分析;2控制方案说明,程序结构说明;3数据记录表和有关曲线;4调试分析及总结;附件:1程序流程图;2程序清单(须注释);3异常情况记录;附图和附表:1附图:附图1aCPU板原理图基础电路附图1bCPU板原理图时钟电路附图1cCPU板原理图地址及读写逻辑附图1dCPU板原理图外围电路附图1eCPU板原理图接口插件(DB50插件) 附图2 AEDK-ACT实验扩展板 附图3 AEDK-ACT实验扩展板接线图附图4 步进电机控制接口及驱动电路(C1)和电炉控制及驱动电路(74LS237.132003.12)原理图附图5 直流电机驱动电路原理图附图6 温控单元电路原理图附图7 数模转换单元原理图附图8 模数转换单元(B5)原理图附图9. 电位器模块(C4)原理接线图2附表:附表1:4相单4拍脉冲分配表 附表2:4相双4拍脉冲分配表相顺序ABCDn1000n+10100n+20010n+30001相顺序ABCDn1100n+10110n+20011n+31001 附表3:4相8拍脉冲分配表相顺序ABCDn1000n+11100n+20100n+30110n+40010n+50011n+60001n+71001附表3:温度/电压换算表|温度T点电压V|温度T点电压V00401.9250.15452.27100.32502.64150.52553.02200.7560339251.01652.77301.29704.16351.61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