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黔东南苗族服饰的艺术特色分析研究服装设计专业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71307016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黔东南苗族服饰的艺术特色分析研究服装设计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论黔东南苗族服饰的艺术特色分析研究服装设计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论黔东南苗族服饰的艺术特色分析研究服装设计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黔东南苗族服饰的艺术特色摘 要苗族是我国分布范围最广泛的少数民族之一,苗族人民通过辛勤的劳动创造了绚丽的苗族文化,而对于苗族服饰“穿在身上的史书”这一描述来说,苗族服饰文化更是苗族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于过去苗族迁徙频繁,没有固定文字,所以苗服便成为了他们用来记录历史文化的特殊符号。本文章笔者将以黔东南苗族服饰的起源变迁为起点,通过实地考察以及搜集的材料,并借鉴专业学术内容对黔东南苗族服饰的文化概况、艺术特色、制作工艺等做了客观的研究评述,另外,本文章也对黔东南苗族服饰的传承和保护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对苗族服饰进行全面的保护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让世人更进一步了解黔东南苗族服饰。关键词:苗族服饰;艺术特色 ;传承与保护AbstractThe Miao minority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distributed in our country the scope of Miao people created the brilliant culture of Miao nationality through hard work, and for the Miao costumes dressed history book this description, Miao dress culture is part of the Miao culture is indispensable. Due to the frequent migration of the Miao people in the history, there is no written record of the culture, so the Miao dress has become a symbol of their unique, it records the history of the Miao origin, change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rack.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he times, the traditional art has also been installed seedlings declined gradually, the reason is because the modern culture deconstruction and replace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Miao nationality itself, therefore, in order not to make the demise of Miao dress has become a historical necessity, we must curb this form of culture lack at present.In this article the history of the Qiandongnan Miao dress as a starting point,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data acquisition, combined with professional academic works,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culture of Qiandongnan Miao nationality clothing production process to do a review on research objective. In addition, this article also th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Qiandongnan Miao dress put forward some ideas and suggestions,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protection and comprehensive study on Miao dress, let the world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Qiandongnan Miao costumes.Keywords: Miao costumes;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第一章 黔东南苗族服饰的起源与变迁1.1苗族服饰的历史起源苗族从刀耕火种时期迁延于此,经历了几千年。在原始农耕游牧社会,人类还尚处于衣不裹体,食不果腹的时代,他们用石器从事生产活动,妇女也开始采集大自然中的天然植物经过简单地加工成为早期原始的“衣服”,当时的人类没有规模的语言,更谈不上编辑文字,因此早期的苗族先民便将所要表达的信息用一些奇形怪状地符号写在这些简陋的衣物上,这便是早期衣服纹饰的由来。在涿鹿大战中战败的蚩尤作为苗族的祖先当时便掌握了一定的纺织技术,使得在后世流传的神话中都将蚩尤及其81部将设定为怪兽,吞云吐雾,说明当时作为苗族前身的九黎族在科技水平已经达到了同时代的高级水平。在4000多年前,当时的人们在黄河流域广泛种植了小麦,棉花对等农作物,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遗址和良渚文化中也发现了水稻和麻类的制品,这些文物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时的先民已经可以制作麻布粗衣,黄帝的妻子嫘祖被称为中国纺织最早的鼻祖,而在此时,苗族的纺织技艺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元朝时期,中国南方的纺织技术又达到了一个划时代的水平,黄道婆作为元朝纺织行业的泰山北斗广为世人尊崇,而在此时的苗族,银饰开始大规模地出现在苗族的服饰之中,因此这个时候已经形成了苗族现代服饰的大体构型!1.2 苗族服饰的变迁从古至今,苗族经过了四次规模较大的迁徙,从而形成了当下广泛分布的局势。第一次分布在古代,在五帝本纪中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1。经过尧舜禹三代的不断征战,“窜三苗于三危”,包括苗族先民在内的“三苗”集团被分化瓦解, 向西进入川南和贵州等地,有的经川南和黔西北开始迁入云南,向南迁入湘北和广西,有的又由桂北进入黔东南2。第二次发生在西周战国时期,西周对蛮荆的多次用兵和楚国势力的扩展,苗族先民大部被迫离开江汉平原,迁入五溪,武陵地区,第三次发生在秦汉与唐宋之间,这时期苗族主要的流向是从五溪,武陵地区向西向南迁徙3。苗族民歌跋山涉水描述了大规模的迁徙状况,因此便形成了黔东南苗族服饰兴起的基础,在迁徙的道路上,苗族先民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精华,逐渐形成了黔东南绚丽而又富有特色的服饰体系!第二章 黔东南苗族服饰的文化概况苗族历史悠久,自祖先蚩尤沿袭至今已有4000多年,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孕育出了内容丰富的文化体系,在中国文化的璀璨星辰中绽放着自己灿烂的光华。苗族拥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史学家们只能从一些古文献,歌谣以及神话传说中去窥见它的古文化。在中国早期的氏族社会中,女性占据了家庭和生产力的主体,苗族妇女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在苗族文化中开始扮演着自己独特的角色,用双手将苗族文化历史集成于一块块布匹上,从而逐渐形成了苗服。苗族服饰更像是一本记载着本民族历史的百科全书,里面蕴藏了底蕴深厚的文化信息。首先我们可以从中读到古代神话的杰作,伏羲女娲,神农歂顼,刑天共工,各类神话人物就包容在这一身身的服饰之中,跃动的飞禽,古老的遗迹也能从中寻觅。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苗族的服饰就像古代的遗物簿,或者现代的记事本,成为苗族先民对于众神崇拜的标志录。众所周知,苗族的巫术非常盛名,在贵州省丹寨县发现的苗族成衣上面就有在代表巫文化和傩戏特点的神秘纹饰,从侧面也印证了苗族服饰浓重的文化渊源。其二,从苗族服饰上我们能寻找到古老工艺的绵延,众多文献都有记载,在古代蜡染,扎染技艺在中原广为流传,但现在我们在中原地带却已寻觅不到他们的踪迹,然而现在在湖南湖北贵州三省苗族同胞身上所穿的各种染料服装,他们大多生产于手工作坊,在当今古典技艺保护不力,濒临灭绝之际,苗族服饰依然坚守着这些技艺的传承,它们已不单纯的是件衣服,它们是文化“化石”,穿过历史的长河,它们在经历了岁月的沧桑之后依然存在。其三,透过这些服饰今人得以看见古代绘画的珍品,这是任何经济价值都难以比拟的,在黔东南山区的偏远苗寨,人们惊讶的发现一些古老的苗族服饰上面的纹饰竟然和中原出土青铜器的纹饰极其相似,例如在台江县施洞发现的苗服上的苗绣,在主图案之间还绣有密密麻麻的涡型曲线,就像青铜器的云龙纹一样。由于黔湘鄂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楚国的地界,苗族服饰自然也带有几分楚地的特色,出土的楚国漆器的图案,纹样,颜色和苗族服饰的绣饰如出一辙。还有苗族的披肩更是代表了苗族服饰的炉火纯青的技艺,整个披肩看起来就像一幅中原地区的图画,灵动自然,其中镶嵌着苗族的建筑,文化的交融便造就了如此精美的艺术品。其四,可以一窥古代服饰的风采,在苗族的重大节日中我们能看到身着一身银饰翩翩起舞的苗族妇女,她们头戴的牛角形的银饰不正和西周晚期中山王夫妇的装饰风格一样吗,我们并不知道苗族在历史上和中山王有什么关联,但服饰却已向我们说明它们肯定存在联系,其次苗族同胞用羽毛装饰裙子和头饰,也在侧面反映了古代先民对于鸟图腾的信仰和推崇。其五,苗族服饰流传下来的并不仅仅只是简单地纹饰绣法,还有与之配套的发艺,可以让我们领略到古代人民的匠心独具。苗族的发艺在春秋时期广为流传,起先为苗民所独有,后来又传到了汉人和吴越之地,一度成为时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族文化的创造力和人们对美的追求。其六,可以通过苗族服饰分辨古代的文字,中国的历史经历了千年,历经了王朝的历代更迭和民族大融合,少数民族能保留下来的文化少之又少,现在流传下来的苗族服饰还能看到“山”“田”“水”等古文字的痕迹,不过遗憾的是目前这些文字尙没有统一的编译和收集,可能随着时光的流逝也会消失在茫茫岁月里,值得我们反思和保护!第三章 黔东南苗族服饰的艺术特色3.1 黔东南苗族服饰的造型分析黔东南苗族服饰类型丰富,在黔东南,每个不同年龄阶段的服饰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中,黔东南苗族服饰主要分为以下五种样式:1. 台江式。主要分布于贵州台江、镇远、凯里等地苗族,其女装大部分为交领、右衽,简袖半体衣,前襟稍微长于后襟,下半身穿百褶裙4。围腰、绑腿、脚穿花鞋、头上佩戴银饰。2. 雷公山式。主要分布于贵州凯里、丹寨、雷山、台江等雷公山周围地区,此样式的盛装为大领对襟衣,平日里的便装为圆领大襟短衣,多几何图案,下半身穿短裙,围腰、头帕、盛装银衣、项圈、耳环、头戴银冠5。3. 丹寨式。主要分布于丹寨县龙泉区。此样式主要是丹寨式青色大襟衣和宽脚裤,结婚以后身着枇杷襟短衣,盛装为大领对襟衣,衣短袖肥,有花饰。4. 丹都式。主要分布于贵州三都和丹寨等地区。妇女的便装为大襟右衽短衣,袖口镶花边,盛装以亮布为料,领口绣花6。领襟、后腰系以红布为底的飘带。戴手镯、项圈。5. 融水式。主要分布于贵州榕江,从江等地区。该款式女装为大领对襟衣,藏青色百褶裙,常装穿宽脚裤,挽发髻,戴银饰。3.2 黔东南苗族服饰的色彩分析苗族服饰的颜色是通过当地人民, 尤其是妇女的形象体现出来,它的主要特征是用冷色为底,头包青帕,身着蓝布衣,花纹也擅长用冷色调来表现。每当遇到盛大节日,所有人都会穿上华丽的衣服,其色调大多都是以暖色调为主,红,紫,黄等颜色,色彩鲜明强烈,把苗族人追求热烈、富丽的审美情感体现得淋漓尽致。她们的服饰多为黑 、绿 、红,黄等颜色,裙装用蚕丝织成,非常注重人体感受。褶裙颜色的纯度与明度较高,多为青蓝褐色等颜色,并有万、寿、喜等字纹。而苗族青少年则常喜用银角,银冠,银项链等饰品作为装饰,使其在蓝色布衣上产生一种鲜明的色彩对比。3.3 苗族服饰的纹样分析3.3.1 几何纹样苗族刺绣中的几何纹样是由几何线条组成的实物具象,这些线条图纹的组合常常会给人一种强烈的空间感,一般几何纹饰包括圆点纹、月亮纹和回形纹等。在黔东南地区,大多苗族妇女的衣服披肩上都绣着两条横纹,这两条横纹分别代表黄河和长江,在横纹中间还绣有许多山林树木的图纹,而这些大都是通过简简单单的几何纹样所表现于服装上的。苗族人们常以三角形纹样来表示大树,波浪形的纹样表示河流,因此这些由几何纹样穿插组合而成的图案就成为了她们较为常用的搭配方式,以此来表现苗族当地人民所特有的文化特质7。3.3.2 动物纹样苗族刺绣中的动物纹样是由神话和现实中的动物所组成。常见的动物纹样有龙凤纹、蝴蝶纹、鸟纹等。其中龙凤纹是最常用的纹饰,黔东南地区的部分苗族更是将龙视为氏族象征,在他们的帽子、围裙、裤边、袖口和鞋子上都绣着龙凤纹样,二十多种龙的种类充分体现出了苗族人民对龙的崇拜和信仰。此外,在黔东南地区,蝴蝶妈妈一直以来都被苗族人看作是世界万物的创始者。在她们的衣裙上绣着大大小小的蝴蝶,还有各种用蝴蝶纹样绣制的装饰品。黔东南地区对于鸟纹的使用,一般由喜鹊、鸳鸯、燕子等动物组成,当地人将燕子看作是她们的吉祥物,认为最初也是在燕子的带领下他们才能快乐的定居于此。3.3.3 植物纹样苗族刺绣中的植物纹样是由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组成。常见的植物纹样有荷花和石榴花,这些纹样主要用于服饰的领口和袖边。日常生活中,石榴花可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石榴的籽多,苗族妇女特将其绣于衣服上,表现出了她们祈求多子多福的愿望。3.4 苗族服饰的特征分析贵州东南地区拥有140多万的苗族人口,占到了整个中国苗族总人口的1/6还要多,不同于其他地区苗族散乱分布的局面,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分布呈现一个多元集中的模式,邻近的村寨,乡镇都是以苗族居民作为主体,这样的民族分布情况自然就孕育了悠久的民族历史和文化习俗,苗族服饰也在这群体聚居的环境中应运而生,除此之外,由于苗族周边还生活着布依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因此现在的苗族服饰也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这些民族的服饰特色自成一体,这也就是为什么只有黔东南的苗族服饰盛名海外。在刺绣装饰和银饰佩戴两个方面,通常以繁为美作为其整体审美特征。而这些称谓和服装风格都体现出了苗族服饰的地域特征与族群之间的差异性和地方性。苗族体系内派系众多,有白苗,大小花苗,红苗之分,这些不同的派系都是在战争年代或者民族融合的过程中迁徙至此的,他们本身就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自身早期的服饰内容也受到了其他地区的影响,因此仔细看其实苗族的服饰更像是多元文化综合的产物,既有本民族的特色,又能从中看到其他文明的闪光!第四章 黔东南苗族服饰的手工艺4.1 刺绣工艺刺绣是苗族服饰的重要装饰手法之一,在黔东南较为常用的苗族刺绣技法有:平绣:平绣一般是指在布或是锦缎面料上画好纹样之后,再以平针走线的技法,在苗族刺绣中被广泛运用8。挑花:挑花又称为挑纱和数纱,主要针法有十字挑花和平挑两种,挑花是以平布作底,先用线勾出主要轮廓,再按图案插针,这类绣法使用最巧妙的是在黔东南地区9。贴花与堆花:它是一种用布料剪出图案,然后用线缝在衣服上用于一般装饰的技法,刺绣时与其他针法配合着使用,最后拼接成单独饰品的针法10。4.2 染色工艺苗族的染色工艺大致可分为浸染、扎染和蜡染,其中蜡染在苗族服饰中用的较多11。蜡染一般是用自己家里种的火麻和苎麻经过多道工序加工纺织成布匹,再将蜡放入锅内加热,等蜡完全溶化时,用铜笔蘸满蜡汁,便可在白布上绘染出各种纹样,画完之后,需等蜡汁干透,把布在染缸中用靛料多次浸染,有蜡汁的地方不会被染色,经多次漂洗晾晒,再将布放入沸水中煮泡,漂清蜡质,便会形成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各种图案了。除此之外还可以用各色染料加上牛血,画在白花之上,色彩更加鲜明,放很久都不会落色,具有浓厚的装饰趣味。4.3 银饰工艺苗族服饰中银饰的铸造也十分重要,在苗族地区,重要节日或婚嫁日都必须穿戴银饰。苗族银饰品类型极其丰富,大抵可分为银冠、银项圈、银手镯等,银饰制作的内容往往取于大自然,大部分是以苗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动植物为主,在加工方面,以家庭手工作坊的方式进行,通常需要历经吹烧、锻打、镶嵌、擦洗和抛光这五个工序12。由于这是一个复杂且精细的制作过程,所以很考验工匠的技术功底。苗族银饰不但是民族的象征,还是年龄、性别和婚否的标志同时也承担着为青年男女之间传递情感信物的重任。第五章 黔东南苗族服饰的保护与发展任何文化遗产都是经历了历史大浪淘沙般的洗礼才流传到现在,迸发着顽强的生命力,这其中自然有其独特的地方,或是满足了人类的需求,或是在一个时代中独领风骚,但今时不同往日,科技更迭的速度是这些当年的“翘楚”们渐渐地被大机器,人工智能取代,但机器终究只能是刻板式的模仿,缺乏了匠人手下的神韵,也难以使它们得到创新和发展。对于苗族服饰的保护,已经不能单纯地依靠传统地“薪火相传”,在新的时代更需要有新的主题。在黔东南地区,政府加强了对苗族服饰资料的搜集,整理,研究和保存;制定了苗族服饰的发展保护战略,以法律的形式推动了傩舞服饰的保护。此外,政府更应该将苗族的传统技艺与当地的文化教育结合起来,运用最新的多媒体技术将苗族服饰的纯粹至美传播出去,打开市场来促进这一文化遗产的复兴和繁荣,在非物质遗产大量流失的情况之下,保护苗族服饰技艺已是迫在眉睫。总 结现代的发展日新月异,物质和生产力的进步也将人们的生活推向多元化,电脑,机器人,3D打印技术将广泛占据人们的日常生活,足不出户我们就可以收到世界五花八门的信息,真正做到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以及长期经济发展带来的急功近利风气也使人们更多着眼于当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那些经历了千年历史蕴含着古人一片匠心的传统文化,苗族服饰便是其中之一,现在能掌握全套服饰织绣技术的人都已年过花甲,年轻一代对于这门技术没有太大的追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传承的“断篇”,照此下去大概几十年后我们只能到博物馆欣赏这些雕刻着岁月沧桑的艺术品了。苗族服饰的文化价值不言而喻,它所蕴含的那种人类对于美的追求,对于万物的崇拜足以令今人感慨几许!参考文献1刘萍. 苗族银饰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价值D. 湖南师范大学, 2013.2王亚力. 南方长城与凤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形成与开发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04.3王安慧. 苗族服饰元素在手提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5.4梁恒. 湘黔苗绣装饰图案元素研究D. 湖南大学, 2007.5何圣伦. 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 西南大学, 2011.6常征江. 魃在涿鹿之战中的作用J. 华夏文化, 2006(4):15-18.7程文钰. 黔东苗族百褶裙考析及设计应用研究D. 北京服装学院, 2013.8周易华. 论苗族传统图案在现代旅游商品设计中的开发及运用J. 艺术科技, 2013(3):193-1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