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案例教学在高职商贸类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上传人:dream****gning 文档编号:70068686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案例教学在高职商贸类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案例教学在高职商贸类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案例教学在高职商贸类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目 录一、课题背景.二、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1(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2三、课题的研究方法2四、课题研究的相关分析2(一)职业院校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现状2(二)目前职业院校质量监控与评价中主要存在的问题3五、课题研究的过程4(一)“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质量评价的研究和评价分析4(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研究7(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开放性多元化评价9六、课题研究的结果11七、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12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研究课题类型: 中国电子教育学会电子分会科研项目课题主持人: 童遵龙摘 要:本课题以教育研究方法论、系统论、现代教育管理学、ISO9000质量管理理论为研究基础,针对当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力图构建适合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开展专题研讨,参与校际交流,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质量标准、教学信息的收集与反馈、教学过程的管理与质量控制、教学质量评价、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初步构建了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监控体系,编写较为完整的学院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促进了学院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一、课题背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近十年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数量已经达到近1200所,占据了全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这十年的大发展中,除了院校数量和在校生人数上的变化之外,教育模式的探索与改革一直未曾停步,目前,在进行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的推动下,掀起了探索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改革的热潮。这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课程体系和人们习惯了的学校教学组织模式,使得原有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遇到严峻的挑战,现有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已不能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例如: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的质量评价问题,对工学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的质量监控问题,对生产性实训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与保障问题,对顶岗实习质量的监控与保障问题,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开放性(政府、学校、学生、企业、社区等共同参与的)评价问题,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问题等等,这些都是我国职业教育由点到面深化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具有鲜明的职业岗位针对性,这一点在培养模式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但很多高职院校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模仿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搞本科压缩型,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片面强调学科的系统性,没有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致使高职教育特色不明显。由于本科压缩型高职教育模式的存在,导致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存在着一些弊端。结合职业院校的特点,融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和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课程要求,创建新时期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对于促进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提高职业院校的教育质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职业教育模式,是十分必要的。二、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目的,在于及时地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效地加以解决。监控与评价都是促进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手段和工具,最终的目的是切实提高学院教育教学质量。本课题所构建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主要是基于我院日常教育教学的、一种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质量监控与评价。它力求使质量监控与评价更具有实际效果,同时尽可能降低成本,能够及时反映出学院办学过程中的问题;使管理部门能够较全面地掌握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情况,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诊断,并及时采取防范的措施。努力使我院的质量监控和评价工作从外在的推力转化为学院内驱的动力。(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课题属于应用研究范畴。通过考察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现状来分析影响高职教学质量的主要因子,研究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主要模式,并据此制订出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考核方案和运行机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下:1、“工学结合”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质量评价的研究;2、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教学的组织保障、教学运行、教学过程监测、教学工作评价、教学质量反馈的运行机制研究。3、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开放性(政府、学校、学生、企业、社区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三、课题的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拟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座谈等方式,全面了解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中“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质量评价、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质量监控、教学质量评价信息收集和处理等方面的现状,收集学校管理人员及教师对构建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议,广泛听取教育研究专家对建立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意见。2、经验总结法。根据我院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实际经验,进行理论提升和实践创新,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基础。3、行动研究法。通过对我院质量监控工作的反思与研究,发现、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拟定改进计划,强化“教师即研究者”的思想,引导一线管理人员和教师参与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工作,使课题的研究工作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四、课题研究的相关分析(一)职业院校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现状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进行:1、听课制度:由有关领导、教学管理部门、教学系(部)主任及教研室主任组成听课小组,进行听课、评课等活动。主要目的是对青年教师、新聘任教师开展开课资格认定、进行常规教学检查、开展公开课、教学观摩等活动。2、督导制度:由学校选调经验丰富的教师(主要是离退休领导、教师)组成教学质量督导组,主管教学副校长负责,以抽查听课形式,检查教师教学质量。3、教学检查制度:一是对各教学部门执行教学文件、落实学校规章制度情况进行检查;二是由教务处提出教学检查意见,对教师阶段教学工作各环节情况进行检查。检查一般在期中进行,检查结束后,写出书面总结,交教务处备案。这是目前各高职高专院校进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主要形式之一。4、学生评教制度:由教务处组织实施,采用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给教师打分等方式,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业务水平、教学方法、教育手段、育人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价。5、其他质量评价 :包括根据上级教育教学总体建设规划及学校工作实际开展的重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阶段检查等质量评价工作,通常采用实践(实习、实训)教学内容、学生作业抽查等方式进行。另外,有的学校组成了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组织,主要由学校领导、各相关部门领导和教师组成,不定期地召开教育教学质量工作会议,针对高职高专培养目标进行宏观调控,对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控制的不利因素,如资金、设备、师资等予以调控和解决。(二)目前职业院校质量监控与评价中主要存在的问题1、监控和评价体系不健全多数职业学院理论教学环节质量的监控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监控和评价体系,而实践教学及其各环节上尚缺乏规范的、可行的、符合实践教学要求的监控制度,缺乏系统的评价组织和科学地分析和处理信息的手段,难以形成制度化、经常化的评价体系。2、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结构不合理目前的高职质量监控和评价,对理论教学过程涉及较多,对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方面还不够完善、系统、规范,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重视,而对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测评缺乏有效的依据和办法。从外部来讲,主要受办学条件和设施等方面的局限,无法按照实践教学的要求进行监控和评价,从内部来讲,主要局限于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评价,一般采用学生评教和少量的听课等方式进行,而对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众多相关因素及其作用方式都较少关注,导致评价范围不够深入和全面。评价过程中没有注重吸收行业从业人员的参与,没有建立一套合理的、符合其职业特点的质量评价体系。3、监控和评价效果不明显对监控、评价工作重视不够,只求其有,不求其质,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走过场的现象。对实践学监控与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缺乏及时反馈、跟踪验证和有效的解决措施,经常导致上一年检查和评估出现的问题在下一年依然存在,难以做到“监有标准,控有效果”。因此,构建一套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可以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更是促进高职教育持续发展和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关键。如工学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的质量监控问题,生产性实训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与保障问题,顶岗实习质量的监控与保障问题,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开放性(政府、学校、学生、企业、社区等共同参与的)评价问题等等,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高职教育教学的质量。其表现为:(1)重理论轻实践。管理制度相对健全,重视理论教学的监控,而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监控颇轻。实践性教学的监控多为随机性的教学检查和对教学突发性实践的管理,缺乏制度化的全过程监控。(2)教学质量的评价结构不完善。评价过程中没有注重吸收行业从业人员的参与,没有建立一套合理的、符合其职业特点的质量评价体系。(3)教学质量监控的范围相对狭窄。对教学秩序监控严格,而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教学的方式方法与社会的紧密联系程度重视不够;对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较重视,而对教师实践能力的素养较忽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重视,而对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测评缺乏有效的依据和办法。因此,对以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职业院校来说,其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尤为突出,探索建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全程实时控制和制度化的质量保障体系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五、课题研究的过程“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是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一部分,是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落脚点,对“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质量的评价应从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入手,完整的分析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指导思想,环节设计、论证过程、预期效果等全过程;评价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过程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可行性;验证课程体系是否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向,是否符合工学结合课程设置要求,是否处理好了课程间的衔接关系,是否很好的体现了“必须、够用”的原则,是否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能够满足专业培养要求和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要求等等。(一)“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质量评价的研究和评价分析1、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过程的研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分为专业发展调研、职业分析、教学分析、培养方案分析四个环节,即通过专业发展调研了解相应行业的人才结构状况、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等,从宏观上把握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和职业院校的培养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专业发展思路;通过职业分析明确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从业人员的“工作职责”及其相应的“工作任务”,并将其分解成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通过教学分析,将专项能力进行排序和解析,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生成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通过培养方案分析,在已生成的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从教育规律出发,加入其它素质类课程,形成最终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具体流程是: 专业发展调研任务:依据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调研本专业人才需求、职业能力要求、就业现状与趋势、专业办学现状等,形成专业发展调研报告。 职业分析任务:分析本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即一系列的“工作职责”及其相应的“工作任务”,最后生成职业分析表。 教学分析任务:围绕职业分析表,分析和设计一组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这些“核心课程”和“方向课程”能够覆盖职业分析表中的“综合能力”及其相应的“专项能力”。 培养方案分析任务:由“核心课程”和“方向课程”即得到了专业教学方案,在此基础上,加上“通用平台”基础课程,构成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案)。3、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评价分析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内容包括专业发展调研、职业分析、教学分析、人才培养方案分析等四个环节,(1)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过程的评价在设计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过程的评价体系时,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指导思想的科学性评价。指导思想是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灵魂,指导思想评价包括:专业格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制定(典型工作任务、学习活动)等方面。 开发环节的完整性评价。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过程由专业发展调研、职业分析、教学分析、人才培养方案分析等四个环节组成,每个环节又由多个步骤组成,若其中一个步骤出现偏差,则该环节完成的质量就要打折扣。 过程论证的有效性评价。论证过程是专业教学标准制定过程中的必要环节,为了确保结果的客观性,应研究分析影响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过程质量的关键因子,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 开发成果的可行性评价。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开发四个环节的开发成果分别为专业发展调研报告、职业分析表、专项能力排序表、专项能力解析表、专项能力分级表、专业课程列表、人才培养方案等,这些成果之间环环相扣,因此,每一个环节均需要进行可行性评价,以确保最终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其关系如图所示:(2)专业发展调研过程的评价专业发展调研的目的是从宏观上把握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的培养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专业发展思路。所以,从专业的角度来说,专业发展调研是宏观的,战略性。因此,我们在对专业发展调研过程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重点评价以下几方面内容: 调研范围的广泛性。调研的行业、企业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们的观点能够代表本行业、企业的主流。 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在调研和资料收集过程中,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如地区发展规划、人才结构状况、人才需求状况、产业发展趋势等。 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在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过程中,分析方法应科学,分析结果应有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专业发展报告对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形成有效支撑。(3)职业分析过程的评价职业分析过程是专业培养方向的定位过程,通过分析,明确职业方向、工作岗位、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并以此为基础,确定综合能力要求、专项能力要求。因此,我们在对职业分析过程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重点评价以下几方面内容: 参与职业分析的职业分析委员会成员的构成是否合理?众所周知,为了便于就业,我国职业院校设置的专业口径往往比较大,适合就业的岗位比较多,使得参与职业分析的职业分析委员会成员组成比较负责,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的学生不但可以面向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还可以面向信息技术。所以,专业在聘请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参与职业分析时,应认真分析职业分析委员会成员的企业类别、承担的工作、专业的理解、表达能力等,并由相关机构进行审核评价。职业分析是课程体系开发和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的基础,是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重要一步。 职业分析过程规范情况。职业分析过程包括人员培训、资源准备、职业分析会等。专业在组织开展职业分析活动前,应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明确培训内容、资源需求、主持人等,并由相关机构进行审核评价。 职业分析结果契合度情况。职业分析委员会成员通过头脑风暴、研讨的方式生成了职业分析表,职业分析表内容包括工作任务、综合能力、专项能力等。应对职业分析结果的契合度进行评价,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4)教学分析过程的评价教学分析过程是以职业分析结论为依据,将工作职责转化为综合能力,工作任务转化为专项能力,通过对专项能力的解析,形成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因此,在对教学分析过程进行评价时,应重点评价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专业能力排序的合理性。 专项能力解析的准确性。 专业课程分类的科学性。 课程间知识的衔接性。(5)人才培养方案分析过程的评价人才培养方案分析过程就是按照教育部关于人才培养方案编制的指导意见,确定专业人才定位、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等,将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素质类课程、实践类课程进行整合,科学合理的分配课程时间,形成最终的人才培养方案。因此,在对人才培养方案分析过程进行评价时,应重点评价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素质类课程体系结构。 课时分配情况。(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研究1、“四阶段”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框架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律和特点的分析,我们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定位成“四阶段”阶梯式结构。所谓“四阶段”阶梯式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专业知识学习与职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以“职业能力和技术思维”培养为主线,建立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育教学体系,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和职业能力培养的科学安排与深度融合,有效地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第一个阶段是指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二个阶段是通过校内外仿真训练、全真培训,实现专业理论与生产操作的“0”距离。第三个阶段表示学生有针对性地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完成专业技能和职业岗位适应性综合训练,使学生获得职业核心能力和岗位就业能力,学生毕业时通过技能鉴定,获取职业技能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一毕业就能顺利就业到位。第四个阶段表示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在专业技能和职业岗位上,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和岗位就业能力获得显著的提高,实现职业核心能力和岗位就业能力的自主创新。如下图所示:2、 建立适应“四阶段”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环节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1)实践教学管理质量评价体系 以“四阶段”阶梯式实践环节教学质量参数作为控制对象,在职业教育理论、教学评价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学院的教学实际,把实践指导教师作为教学评价对象,运用教育统计学知识来开展教学评价。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在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中,要注意指标的区分度、指标的信度、指标的效度及指标的权重(层次分析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应包含以下内容: 教学管理状态(规章制度及执行、教学管理水平及效率、服务态度及作风、教学文件完备及执行); 教学过程(课堂及实践 环节教学、考试环节、毕业环节); 教学效果(考试结果监测、职业技能测试、毕业实践结果、综合评价)。实践教学管理质量评价体系分为评教与评学,包括同行评教、学生评教与教师评学,根据评价问卷调查表的原始数据,形成评价等级矩阵(M1)、教学评价矩阵(M2)、评价指标权重矩阵(M3),构造教学评价数学模型,运用矩阵计算法就准确、快捷地求解评价的综合结果,增强了评价的可操作性。通过评教来严格监控教师实践教学质量,通过评学来测量学生的职业能力与技术思维阶梯式上升的程度。 (2)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重视实践教学,促进实践教学质量快速提高,加强宏观管理的主要手段。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都要加强指导和管理,具体评价应包含以下内容:1)每次实训都有实训报告或成果,由专业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并作好记载,按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数的比例记入课程成绩。2)对学生参加实验、实习的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制定考核标准,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次单独记入成绩档案。3)突出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考评,制定综合实验能力考评方案,确定考评内容与方法,提出考评成绩的学分比重,通过笔试、口试、操作考试及实验论文等多种形式考评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4)于实习考核可通过实习报告、现场操作、理论考试、设计和答辩等形式进行,可以由学校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联合考核,不仅考核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水平,而且考核学生的工作实绩。 (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开放性多元化评价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评价是多角度、多层面的,从广义来说,学校的职责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从具体的来说,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为政府、企业、家长、学生等提供合格和满意的教育服务。因此,我们在制定教学质量评价时,应从政府、企业、家长、学生对教育服务的期望出发,分析和确定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影响因子,建立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1、政府、企业、家长、学生对教育服务的期望分析(1)政府对教育服务的期望 依法治校,认真遵守、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 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2)企业对教育服务的期望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操守; 具有满足企业需要的职业技能; 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 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3)家长对教育服务的期望 校园环境:包括学习环境、学术环境、人文环境等; 治安环境:包括校园治安、宿舍安全等 生活条件:包括住宿条件、食堂服务等; 公平的受教育环境(4)学生对教育服务的期望 对学习环境的期望:包括校园环境、教学场地环境、教学仪器设备、图书馆环境、网络服务等;对教学服务的期望:包括教师水平、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科技普及等;对后勤保障服务的期望:包括住宿条件、食堂服务、校园安全等;对毕业就业的期望:包括就业培训、就业推荐等。2、政府、企业、家长、学生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我们在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应从政府、企业、家长、学生对教育服务的期望出发,以教学服务和质量是否满足政府、企业、家长、学生的期望落脚点,通过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满意度测评、毕业生跟踪调查等多种方式实现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可分为“三类七套”,“三类”是指师生互评、满意度测评、毕业生跟踪调查;“七套”是指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职工满意度评价、学生满意度评价、家长满意度评价、毕业生跟踪调查、企业跟踪调查。(1)师生互评 学生评教学生评教是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评价方式,评价的内容包括课堂管理、课堂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教学组织、师德等方面。通过评价,及时收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情况的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评学教师评学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阶段质量监控,重点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和学习纪律进行评价。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只有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下,才能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转化以及素质的提高。学习效果是教学质量客观指标,学习态度、求知欲望、刻苦精神、学习方法等是学生学习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2)教育服务质量满意度评价教育服务质量满意度测评主要是针对行政、后勤、教辅部门等管理部门进行的一种评价方式,参与评价的范围包括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其目的是评价管理部门的服务质量是否满足家长、学生、教师的教育服务期望。 教职工满意度评价参与教职工满意度评价的主体是学校的教师、行政后勤工作人员,测评的对象是行政、后勤部门,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等内容。 学生满意度评价参与学生满意度评价的主体是学生,测评的指标包括:1) 学习环境:包括校园环境、教学场地环境、教学仪器设备、图书馆环境、网络服务等; 教学服务:包括教师水平、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科技普及等;3) 后勤保障服务:包括住宿条件、食堂服务、校园安全等;4) 毕业就业:包括就业培训、就业推荐等。 家长满意度评价参与家长满意度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家长,测评的指标包括:1) 校园环境:包括学习环境、学术环境、人文环境等;2) 治安环境:包括校园治安、宿舍安全等3) 生活条件:包括住宿条件、食堂服务等;(4)毕业生跟踪调查实施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的目的是,了解毕业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的思想品德,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综合运用以及适应工作程度等情况内容,达到了解教学质量水平,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对象是毕业生和相关就业企业。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走访两种形式。调查过程应关注以下内容:1)毕业生跟踪调查:主要调查毕业生对学校教学、管理、就业服务等方面的评价。2)企业跟踪调查:主要调查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综合素质五个方面的评价。六、课题研究的结果本课题属于应用性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影响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实践教学等方面的主要因子,研究其质量监控和评价的主要模式,为后期制订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考核方案和运行机制提供研究依据。1、通过对“工学结合”专业标准开发过程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对专业便准开发过程中各环节质量的评价要点,为后期专业标准开发过程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2、从“四阶段”人才培养研究入手,提出了以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基本构想和主要指标。3、突破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出了建立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架构,体系分为“三类七套”,“三类”是指师生互评、满意度测评、毕业生跟踪调查;“七套”是指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职工满意度评价、学生满意度评价、家长满意度评价、毕业生跟踪调查、企业跟踪调查。形成了政府、企业、家长、学生多方参与的、开放式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式。课题完成了既定的研究目标。七、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经过两年研究,我们认为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今后进一步探索:1、本课题研究成果还处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有一个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2、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很不平衡,具有多元的特点。因此,它的质量监控体系也应是多元的。针对不同的类型学校,应该有不同的质量监控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销售管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