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桥梁及过渡段沉降控制及观测方案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68640052 上传时间:2022-04-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桥梁及过渡段沉降控制及观测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路基、桥梁及过渡段沉降控制及观测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路基、桥梁及过渡段沉降控制及观测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路基、桥梁及过渡段沉降控制及观测措施1观测内容及测点布设1.1路基工程路基沉降观测根据不同的路基高度及不同的地基条件,主要内容有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路基基底沉降观测、路堤本体的沉降观测。在路基施工过程中要根据设计文件及规范要求,同步布设沉降观测点、网并进行定期观测,提供相应数据文件,指导施工。在工程完工后要将沉降观测网移交设备管理部门。1.2桥涵工程桥涵工程沉降观测主要包括桥代表性墩台沉降变形观测、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上拱变形观测、涵洞沉降观测等。桥梁墩台按设计要求进行沉降观测点布设。一般所有摩擦桩墩位均需预埋;柱桩墩位按10%进行预埋;所有特殊结构孔跨边、主墩均需预埋;岩溶特别发育地段墩柱进行预埋。沉降观测原件埋设在墩身侧面居中位置,预埋高度以便于观测为准。前期沉降观测元件可埋设在承台顶面,后转移到墩身侧面。1.3过渡段路桥、路涵、堤堑过渡段按设计要求进行沉降观测点布设。2观测要求2.1路基工程路基沉降观测原则上不得少于6个月,如出现沉降异常,应综合分析,必要时延长观测期。沉降变形的水准测量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剖面沉降管的测量精度为8mm/30m。单点沉降计观测精度为0.01mm。路基沉降观测频次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填筑一般1次/天沉降量突变23次/天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1次/3天路基施工完毕第1个月1次/周第2、3个月1次/10天3个月以后1次/2周6个月以后1次/月轨道铺设后第1个月1次/2周第2、3个月1次/月312个月1次/3月2.2桥涵工程桥涵主体工程完工后,沉降观测期一般应不少于6个月;岩石地基等良好地质区段的桥梁,沉降观测期应不少于60天。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桥涵基础沉降和梁体徐变变形的观测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墩台沉降观测频次观测阶段观测频率备注观测期限观测周期墩台施工完成/设置观测点墩台混凝土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承台回填时,测点应移至墩身或墩顶预制梁场架梁前全程1次/周预制梁架设全程前后各一次附属设施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桥位施工桥梁制梁前全程1次/周上部结构施工中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附属设施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架桥机(运梁车)通过全程前后各1次至少进行2次通过前后的观测桥梁主体工程完工轨道铺设前6个月1次/周岩石地基的桥梁,一般不宜少于2个月轨道铺设期间全程1次/天轨道铺设后第1个月1次/2周工后沉降观测期第2、3个月1次/月312个月1次/3月注:观测墩台沉降后,应同时记录结构荷载状态、环境温度及天气日照情况。梁体徐变上拱变形观测频次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备注观测期限观测周期梁体施工完成/设置观测点预应力张拉期间全程张拉前后各一次测试梁体弹性变形桥梁附属设施安装全程安装前后各一次测试梁体弹性变形预应力张拉完成轨道铺设前60天1次/1、3、5天,后期1次/周轨道铺设期间全程1次/天轨道铺设完成后第1个月1次/2周残余徐变变形长期观测第2、3个月1次/月312个月1次/3月注:测试梁体徐变上拱变形时,应同时记录梁体荷载状态、环境温度及天气日照情况。涵洞沉降观测频次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备注观测期限观测周期涵洞基础施工完成/设置观测点涵洞主体施工完成全程荷载变化前后或1次/周观测点移至边墙两侧洞顶填土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或1次/周架桥机(运梁车)通过全程前后至少进行2次通过前后的观测涵洞完工轨道铺设前6个月1次/周岩石地基的涵洞,一般不宜少于2个月轨道铺设期间全程1次/天轨道铺设完成后24个月03个月1次/月工后沉降长期观测412个月1次/3个月1324个月1次/6个月注:测试涵洞沉降时,应同时记录结构荷载状态、环境温度及天气日照情况。5.3过渡段过渡断沉降观测应以路面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观测为主,沉降观测期与路基相同,不少于6个月。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数据异常时应及时并加强观测。沉降观测水准的测量精度不低于1mm,读数取位至0.1mm。3观测结果的分析、评估3.1.路基工程路基铺设轨道前,应对路基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路基的工后沉降和变形符合设计要求。路基填筑完成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时,应继续观测;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措施。评估内容主要为:进行计算和实测沉降的比较、推导各观测断面沉降变形拟合曲线、各观测断面工后沉降预测。对每个路基工点应以三个月为周期根据最新推导的沉降拟合曲线进行工后沉降预测至少两次以上,并检查路基工点所有观测断面的预测工后沉降满足以下要求,可以铺设轨道。(1).对路基和刚性结构过渡段。同时审核其预测工后沉降差异是否5mm,折角1/1000。(2).检查同一个观测断面前后两次工后沉降预测值的差异,如果其差值8mm,预测的工后沉降具有足够的可信度。(3).设计预计总沉降量与通过实测资料的总沉降量的差值不宜大于10mm。3.2桥涵工程(1).桥涵基础沉降分析评估采用曲线回归法。对于预制梁桥,基础沉降应按架梁前、后两阶段进行;对于原位施工的桥梁及涵洞,基础沉降应根据实际施工状态及荷载变化情况,划分多个阶段。(2).处于岩石地基等良好地质地质的桥梁,当墩台沉降值趋于稳定且沉降总量不大于5mm时,可判定沉降满足轨道铺设条件。(3).对于一般的桥梁墩台工后沉降20mm,相邻墩台的沉降差5mm;对于连续梁等特殊结构其相邻墩台均匀沉降差的允许值满足设计允许值。(4).预应力混凝土梁在轨道铺设跨中徐变上拱:L50m时,不应大于7mm;L50m时,不应大于L/7000或14mm。(5).涵洞工后沉降量与路基一致且15mm。3.3过渡段工程过渡段沉降的预测、评估参照路基。过渡段不同结构物间的预测差异沉降不应大于5mm,沉降引起沿线路方向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在对路基、桥梁、过渡段等不同结构物的基础沉降变形预测评估完成后,应绘制区段或全线的沉降预测变形曲线,进行综合评估,确认其满足铺设轨道的要求。4资料整理及提交(1).观测资料应齐全、详细、规范,符合设计及相关规定要求。(2).人工测试数据必须在观测当天及时输入计算机,核对无误后在计算机内备份;自动采集测试数据应及时在计算机内备份。沉降观测资料及时输入沉降观测管理信息系统,以保证各相关单位在观测过程中实施监控。观测中有沉降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有关各方及时处理。(3).资料及时整理、汇总、分析,按有关规定编制成册。资料内容主要由沉降观测资料表、观测点的平纵横断面布置图、平面控制网图、标石标志规格及埋设图、观测频率及观测量、仪器检测及校正资料、观测记录本(薄)、平差计算测量成果、质量评定资料等组成。在观测第3个月末、6个月末及轨道铺设前以书面和电子文件将沉降观测资料、沉降观测结果分析报送建设、设计、监理及评估单位,工程竣工后移交设备管理单位。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