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68011425 上传时间:2022-04-01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重点专业建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重点专业建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重点专业建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重点专业建设方案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二一一年十月十日目 录一、建设背景1二、专业建设的基础2三、专业建设目标4四、专业建设内容7五、改革举措26六、保障措施28七、预期成效29八、项目经费预算与进度计划31九、预期目标及验收要点32一、建设背景电力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加快大型煤电、水电、风电基地外送电工程建设,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依托信息、控制和储能等先进技术,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切实加强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增强电网优化配置电力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国家电力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要优先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煤电,高效发展核电,积极推进新能源发电,适度发展天然气集中发电,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发电。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加快发展风电、太阳能光伏整机及配套设备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业,2015年全省风电装机规模达到1700万千瓦以上,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00万千瓦以上,新能源装机占全省电力装机比重达到36%。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纲要指出,要加大高中低压输配电网改造,以750千伏高压电网建设与周端地区形成联网结构,发挥西北枢纽电网作用。对330千伏电网优化调整,补强电站布点,完善双环网结构,增强供电网络安全性。国家2000-2015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中指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为:到201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年开发量达到4300万吨标准煤,占我国当时能源消费总量的2% (如果包括小水电,则将达到3.6%);提供近50万个就业岗位,为500多万户边远地区农牧民(约2500多万人口)解决无电问题。综上所述, 未来1015年,全国电力行业预计新增电力人才10万人以上,电力后备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随着电力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对电力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电力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迫切的需求和更高的标准。二、专业建设的基础我校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技术专业始办于2001年,是甘肃省迄今为止唯一开办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校。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6人,中级职称2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13人,有8名来自电力公司生产一线的专家和技术骨干兼职教师,其中2名为省级技术拔尖人才,2名来自企业的能工巧匠,团队专任教师中14人参加企业工作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双师率”达到77.8%,形成了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完成科研项目31项,其中,科研项目获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1人获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获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荣誉称号;1人次被评为甘肃省“园丁奖”;1人次被评为甘肃省师德标兵;校优秀教师3人;校级学术带头人4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2010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较早实施了校企合作、产学结合、订单式培养、注重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在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完成,教改项目21项,教改项目获国家二等奖一项、省级一等奖1项、教育厅级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17项;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3门、校级6门。主参编教材27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技术专业现有校内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机、继电保护、测控技术、PLC、自动控制和单片机8个实验室及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和工业控制、自动控制、电气控制与PLC、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等8个实习实训基地(室),总面积达1123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达885.58万元;2003年成立了“电气信息类专业产学合作委员会”,建成许继集团等校外实训基地10个;设有电工、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等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站一个。为专业实践环节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撑。先后为电力行业培养了10届共计1000余名专科层次的电力人才,学生就业率达98%以上;专业教学团队长期与企业合作,主动为企业服务,完成横向课题和技术改造10项;为企业举办小水电培训班2期,培训学员近100人次;参编了国家标准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14285-200X)、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题库(送电线路架设工、送电线路工、配电线路工、电力电缆工、电工、电工仪器装配工等)工作,积累了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三、专业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根据教育部、财政部教职成201111号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基本要求的精神,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2000-2015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纲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能源、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以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以校企合作为特色,以产学结合、社会培训服务为标志,以建立高职人才质量监控体系为保障,推进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为全省能源、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和兰州地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二)总体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创新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集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能力训练、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形成一支“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以企业真实生产环境为背景、体现专业技术主要发展方向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具有完善管理规程及运行机制的校外实习基地;充分发挥专业资源优势,大力拓展社会服务功能,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技能培训和技术服务。通过重点专业建设,把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成专业特色更加鲜明,在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起示范作用、实训基地建设辐射本地区职业教育领域的国家示范重点专业。(三)具体目标1.人才培养模式以电力系统的设计与实验分析,电力系统的运行、控制、安装、调试及与维护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为基础,参照职业鉴定、行业资格、企业培训与考核标准,基于工作过程重构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建设符合电力行业要求的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实施“行业主导、校企互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课程建设以电力系统的设计与实验分析,电力系统的运行、控制、安装、调试及与维护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建设优质核心课程2门,建设课程标准6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特色校本教材4本,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3.师资队伍建设按照“积极引进、内部挖潜、有效培养、聘请兼职”的建设思路,建成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通过学校“名师”工程、培养2名在本专业教学与科研开发等方面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的带头人。通过采用赴国内外进修、企业挂职、专项技术培训、参与科研项目、参与或主持课程开发等多种途径,培养5名在本专业教学与科研开发等方面发挥骨干作用的教师。通过“双师”工程,使专业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或取得相应证书、岗位技能培训、教师出国进修、参与企业项目设计与开发等途径建设一支优秀的“双师”教学团队,并从企业中聘请电气设备行业专家8名,兼职教师总数达16人,建成拥有50名兼职教师的师资库;通过“师德”工程,树立教书育人标兵,形成敬业爱岗的优良教风;通过“人事制度改革”工程,形成教师培训、评价和激励的机制。4.实训基地建设以学校现有资源基础,加强与企业合作,按照“资源优化、实践为主、工学结合”的思路,根据电力系统的运行、控制、安装、调试及与维护等工作过程,建成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产学研为一体的具有企业真实生产环境为背景、体现专业技术主要发展方向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技能要求上,能确保本专业每一位学生有足够的训练时间和操作次数,达到真正掌握各项专业技能的目的,并体现出基地建设的先进性、生产性、综合性、开放性和示范性。扩建1个生产性实训基地;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2个、共建校外实训基地6个;建立校企双赢的长效机制,创新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同时,注重引进企业文化,加强实训基地环境和制度建设。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开放教学和科研资源,积极开展面向社会实际需要的应用技术研究与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等科技创新,通过纵向和横向课题(项目)等形式解决区域内电力企业中技术难题。结合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的要求,不断提升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提高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能力。通过向企业开展技术培训等形式推广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新技术的应用,提升企业职工技术水平,为我省电力工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四、专业建设内容依据电力行业特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 “工学交替”、“产品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专业培养目标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是我校的骨干专业及特色专业,也是甘肃省高校中面向电力行业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核心专业。该专业毕业学生的从业单位主要有电力设计院、发电厂、变电站、电力设备生产、安装、施工等单位,专业面向的岗位群有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运行岗位、电气检修岗位、电气安装调试岗位、电气试验岗位、电气设计岗位、继电保护岗等。考虑甘肃电力能源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分析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工作任务,确定本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电力工程领域需要的,掌握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电力系统设备的运行、监控、维护与管理等技术应用能力,能在发电厂、电力系统等行业从事电力系统的电气设计、检修、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通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发电厂与电力系统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应获得的知识、能力、素质如表1、2、3所示。表1 知识结构与要求序号模块名称知识结构与要求1文化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原理、法律、思想道德修养等必要知识。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必备的体育能力与知识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英语基础知识具有必备的使用计算机办公软件知识具有必备较强的高级语言编程能力2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应用数学、机械原理与金工等基础知识掌握电路、电子技术及自动控制方面基础知识掌握微机软、硬件及其应用的基本知识掌握电机、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等专业基础知识3专业技术知识掌握发电厂电气部分、继电保护、发电厂及变电所自动化、高电压技术等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电网调度及运行、电力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表2 能力结构与要求序号模块名称能力结构与要求1文化基础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外文阅读能力和计算机办公软件知识和应用软件与开发软件的能力2专业基础能力掌握电路、电子技术及自动控制方面基础知识,微机软、硬件及其应用知识,电机、电力电子、电力系统等专业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3专业技术能力掌握发电厂电气部分、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发电厂及变电所自动化、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网调度及运行、电力企业管理等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表3 素质结构与要求序号模块名称素质结构与要求1基本素质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身心素质和文化基础,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2专业素质具有基本的英语应用和计算机应用的素质;具有一定的识图素质具有较强的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技术的素质具有电力系统的电气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管理等技能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实践意识和质量意识具有应用新系统、新技术的创新精神(2) 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分析近几年我校专业建设委员会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单位及职业岗位进行广泛的调查,根据专业建设委员会对行业的调查,确定了专业面向的岗位群有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运行岗位、电气检修岗位、电气安装调试岗位、电气试验岗位、电气设计岗位、继电保护岗等岗位,见图1。总结相应岗位职业描述,分析归纳相应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并确定各岗位对应的职业资格标准,见表4所示。电气运行值班岗电气检修岗电气安装与调试岗电气试验岗继电保护岗电气设计岗专 业岗位群图1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岗位群表4 专业岗位对应职业资格标准职业岗位典型主要工作任务职业资格证书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运行值班岗发电厂变电站运行值班;发电厂变电站运行交接班;发电厂变电站设备运行巡视检查。电气运行的“两票”“三制”即“两票”中的工作票、操作票、“三制”中的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设备定期轮换制度的执行电气值班员电气检修岗熟练掌握电气设备、配电装置的名称、型号、构造和工作原理,能根据电气设备、配电装置的故障现象,进行电气检修变电检修工、电工维修工电气安装与调试岗熟悉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规程,按规程要求进行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安装,并进行相关设备的调试电气安装工电气试验岗进行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的正常运行试验;绝缘试验、耐压试验等电气试验员电气设计岗根据设计任务,完成中小型发电厂、变电站、企事业单位变电所电气部分的设计电气设计员继电保护岗常用继电器的检验;二次回路故障排除;继电保护配置、整定及现场调试;继电保护运行规程;继电保护反事故措施继电保护工(3)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专业建设;以能力为本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以技能为中心,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以职业道德为核心,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根据人才需求和职业岗位要求的调查分析,结合行业专家所提出的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参照就业岗位的职业标准,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界定人才培养规格,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以人才培养的信息反馈系统为依托,把握市场人才需求动向,及时与企业沟通,调整专业教学内容和招生计划,支持专业教学改革。培养方案思路如图2所示。2143校企合作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企业调研需求分析 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制定培养方案6 评价改进循环进行持续改进 5组织实施 图2 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4) 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服务的职业岗位群及职业岗位能力,坚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甘肃省电力生产企业、供配电公司、地方企业电力公司及电气设备装置生产企业等,建立“校企结合、课岗合一”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基本技术构成的基础上,设置三个柔性方向选修方案,即发电厂设备方向、电网运行方向、用电管理方向,从而形成系统化的基于电力系统运行与维护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具体做法为:根据就业岗位确定对人才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将它分解为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用相应的课程体系、实习实训、思想品德培养予以保证。通过灵活严谨的专业建设和现场环境的职业道德教育,实现符合就业岗位要求的技术岗位型应用性人才。人才培养方案见图3所示。 图3人才培养方案本项目资金预算为20万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投资规划项 目经费(万元)2012年2013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合 计202.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围绕就业岗位(群),通过参照职业标准建设课程标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学中练,练中学;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贯穿课程教学始终;实施学校、行业和企业结合的课程开发办法;搭建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平台,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围绕职业活动的工作任务,开发项目课程或任务导向课程,构建集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能力训练、专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1) 课程体系建设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根据确定的职业岗位群,先分析其典型工作任务(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工作手段、工作组织、工作产品等),得出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按照职业成长规律与学习规律将职业能力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进行整合,归纳出相应的行动领域,再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如图4所示。课程设置紧贴从业岗位的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要求,打破学科性的束缚,建立与实践教学体系相互渗透、紧密结合的“实用型”理论教学体系。专业基础课实行宽基础,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实行核心课程加专业方向。同时,结合行业特色注重人文科学知识体系的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打破原有课程之间的界线,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养成为目标分为四个模块,即基本技能模块、专业核心技能模块、岗位综合技能模块、职业技能模块,调整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学时的比例,充分发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习工厂和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实践教学遵循以电力职业的工作内容为导向,以电力职业所必需的能力为核心,直接与电力职业活动和就业需要相联系,直接为电力生产和发展需要服务的原则,建立以“技能系统、实现系统、支撑系统”为基本框架的“四模块、五路径、二支撑”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5(a)(b)(c)所示。图4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运行值班岗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岗位群 电气检修岗电气安装与调试岗电气试验岗电气设计岗继电保护岗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资格标准专业基础电气工程CAD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力系统分析专业课发电厂电气部分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电力仿真软件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用电管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职业技能实践技能专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课程技能模块核心能力 技 能 系 统基本技能 综合技能 职业技能 专业技能 岗位、工种操作能力安装调试操作能力 技术维护能力 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生产管理能力社会能力技术开发改造能力技术综合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应能力基本素质养成能力文献检索查询能力 数学运算能力构成要素 图5(a) 技能系统四个模块 技能实现系统实 验课外实践 实 训设 计实 习 教学实习、实训 生产实习、实训 毕业实习、实训 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 创新设计 社会实践 各类竞赛 科技制作演示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 工艺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实现路径实现形式实践项目图5(b) 技能实现系统五路径 硬 件 质 量 监 控 组 织 结 构 软 件 规 范 管 理 队 伍 建 设 技能培养支撑条件硬 件 件质 量 监 控组 织 结 构软 件 件 件 规 范 管 理队 伍 建 设 实 验 室 实 习 基 地 实 训 基 地 实 验 室 实 习 基 地 实 训 基 地 实 验 室 实 验 室 实 习 基 地 实 训 基 地实 习 基 地实 训 基 地工 学 基 地实 验 室 图5(c) 技能培养二支撑系统实践教学的思想:针对发电厂、变电所、电能管理的具体工作要求,从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职业技能的逐步获取着手,将理论教学的每个模块与着力于实践的课程设计、实现课程设计内容的实训以及工作情境下的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实现了从验证性实验到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从课堂到工作岗位现场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过程;通过参加甘肃省创新杯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技能大赛和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等创新活动,开拓了视野,锻炼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通过就业技能实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使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资格,具备顶岗工作的能力。实践教学内容的选取:按照电力技术类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电力行业 “电气运行与检修专业”、“变电运行与检修专业”、“发电厂电气安装专业”、“送变电安装专业”的“技能要求”,参照甘肃省电力公司岗位培训标准中“变电运行” 和“变电检修”的“技能要求”和甘肃省电力公司岗位技能考核标准中 “变电运行”和“变电检修”的“操作技能考核模块”,开展实训教学,尽量使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保持一致性。(2)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将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结合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相应职业岗位对应的职业资格的要求,归类为行动领域,将行动领域转换成对应的学习领域课程,再学习领域分为为主题学习情境。其核心课程建设方案如图6所示。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工作过程六要素专业学习领域基于工作过程的情景性教学方案设计项目教学方案2项目教学方案1项目教学方案n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由基本能力到综合能力学习情景1学习情景n学习情景2。教学实施。核心课程1核心课程2 . . 核心课程n .图6 核心课程建设方案遴选企业的典型项目和典型产品,引入教学环节,以企业实际项目和实际产品制造为内容组织课程教学内容。根据工作过程中涉及的工作对象、工具方法、工作组织、工作要求,与企业技能型专家共同研讨,选择反映石油装备制造过程中的典型加工过程为载体,或选择典型的石油装备产品为载体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或任务驱动式教学。以培养完成职业岗位工作必须的知识、技能与素质为中心建设课程内容。核心课程的教学组织与实施采用项目教学或任务驱动的形式来完成,以产品或过程为载体组织课程教学。将职业资格标准引入课程教学内容,学生获证率达100%。建设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电子技术3门优质核心课程;建成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3)配套教学材料建设在选用优秀教材的同时,加强自身特色工学结合教材建设,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标准,按照工学结合、项目驱动原则,引入企业标准、工作规范和实际工作案例,严格参照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所必需的知识和核心能力,改革和重构课程体系,编写3门工学结合的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式核心课程校本教材。(4)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以5门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建立规范的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实训、教学指导、考试考核体系等教学文件,仿真实训软件、案例教学素材库、数控加工典型零件实例库、电子图书、光盘课件、网络课件、视频流课件等教学参考资料,以文本、图片、视频、音频、动画、课件等载体形式,形成多层次、多功能、交互式的教学资源体系。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建专业技术标准资源库、专业资料库、电力系统自动化与专业前沿信息库,针对企业的实际状况和需求,开发培训项目,2013年实现全部教学资源上网,在同类院校推广应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5)教学方法改革采用“理论和实践一体化” 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在实施过程中,贯穿“案例教学法”或“项目专题”教学法等方式,挖掘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和潜能,促进学生积极自主、自行发力,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突出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培养逻辑与抽象思维。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来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高效率。(6) 考核方式改革改革考核方式,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开卷考试与答辩相结合,笔试与操作考核相结合,突出学生的能力考核和技能考核。在项目课程中,参照企业的评价方式,推行等级评价方式。生产性实习和顶岗实习的评价由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完成。本项目资金预算为58万元。重点课程模块教学资源库建设投资规划项 目经费(万元)2012年2013年3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1073门精品课程建设7104门特色校本教材571个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75合 计29293.师资队伍建设(1)专职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学校“名师”工程,在现有教师中选拔23名有10年以上本专业工作经验、副高以上职称、具备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通过国内外进修考察;主持专业建设及开发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主持实训基地建设;主持科技服务和社会培训项目等形式进行重点培养,逐步形成在本专业教学与科研开发等方面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的带头人。选择5名有5年以上丰富实践工作经验、有较深的理论基础、具备硕士学位、并能独立承担生产项目的教师给予重点支持,通过采用赴国内外进修、企业挂职、专项技术培训、参与科研项目、参与或主持课程开发等多种途径,培养成为本专业教学与科研开发等方面发挥骨干作用的教师。建立健全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锻炼制度,两年内选派15名中青年教师到电力生产企业参加不少于3个月的实践轮训,强化实际操作能力。力争二年内“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2)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双师”工程,使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化,培养 “双师”素质教师。从电力研究所、电力设计院、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装置生产企业等聘请掌握前沿技术的高级技术人员及能工巧匠,建成拥有50名兼职教师的师资库,形成一支稳定的、高质量的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参加专业培养计划修定、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以及专业实践教学、现场实习指导、毕业设计指导等教学环节。两年内力争校内实训有50%的兼职教师参加指导,校外基地实训80%由兼职教师指导,顶岗实习全部由兼职教师指导。(3)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师德”工程,树立教书育人标兵,形成敬业爱岗的优良教风;通过“人事制度改革”工程,形成教师培训、评价和激励的机制。 本项目资金预算为100万元。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投资规划项目名称人数经费(万元)合计(万元)2012年2013年专业带头人2202040骨干教师10151530专任教师“双师型”素质提升15151530合计2750501004.实践教学条件建设(1)校内实训条件建设校内基地建设坚持以学生实训、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为主,兼顾企业员工与社会人员培训、教师实践锻炼、科技服务等原则,完善职业能力训练功能,成为“生产车间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20KV变电站仿真实训基地建设 投入20万购置“220kV变电站仿真机(常规站)软件”和计算机及相关附设,建设“20KV变电站仿真实训基地”。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变电站的运行操作,运行维护及事故后处理,也可以任意设置输电线路上的故障位置,可以灵活设置故障类型、故障性质,继电保护的动作与继电保护的定值关联与故障类型、故障性质关联。该基地除了能完成我系电力系统自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学习、实训外,还可为电力企业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本项目资金预算为20万元。20KV变电站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投资规划实验实训场所名称拟添购典型设备型号/配置数量合计(万元)投资(万元)2012年2013年20KV变电站仿真实训基地操作员站软件常规变电站40点1818 教练员站软件控制软件、模型软件1点附设22合 计20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训基地”扩建结合电力系统工业现场运行实际情况,在现有“电力系统及其综合自动化实训基地”基础上,拟再投入22万添置2台发电机动模实验台,使原单机无穷大电力系统变成3机无穷大系统,以实现发动机并网实训,使学生接受到最真实的发电厂、变电站、供配电系统及电气设备运行技能训练和当今先进的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技术培训。本项目资金预算为22万元。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训基地建设投资规划实验实训场所名称拟添购典型设备型号/配置数 量合计(万元)投资(万元)2012年 2013年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训基地发变机组动模实验台WDJS-800022222 合 计22工厂供电实训基地建设投入100万购置“WGJS-800工厂供电实训装置”,建立工厂供电实训基地。该基地设备能逼真的模拟工业现场实际的电气投切操作、倒闸操作、投入运行操作及各种运行方式的调整操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验实践平台。本装置综合智能测量、微机继电保护等微机智能检测控制的相关技术,构建成集控制、保护、测量和信号为一体的综合自动化实训平台。本项目资金预算为100万元。工厂供电实训基地建设投资规划实验实训场所名称拟添购典型设备型号/配置数量合计(万元)投资(万元)2012年2013年工厂供电实训基地工厂供电教学训装置WGJS-80008100100合 计100主要硬件配置(单套配置)序号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品牌单位数量备注1微机线路保护测控装置WXH-820许继套1电力系统现场运行装置2微机备自投保护测控装置WBT-820许继套1电力系统现场运行装置3微机电动机保护测控装置WDH-820许继套1电力系统现场运行装置4异步电机变频器ATV31HU15N4ASchneider套1工业级现场运行5加载刹车控制器许继套1实验定制系统6无功功率补偿器JKFC-12许继套1工业级现场运行7智能电量仪表GR80格锐电子台2工业级现场运行8有功、无功电度表台2工业级现场运行配电实训基地结合电力系统配电运行实际情况,投入50万购置“配电实训设备”,建立配电实训基地,学生通过实训能够掌握配电系统的主要电气设备,配电系统的一、二次接线和一些操作机构的结构和原理以及继电保护装置及二次系统的安装与维护等。本项目资金预算为50万元。实验实训场所名称拟添购典型设备型号/配置数 量合计(万元)投资(万元)12年13年配电实训基地配电实训设备KYN28A-121650配电实训设备GGD522操作实训设备GGD522合 计50(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甘肃省电力公司下属企业实训基地资源、生产现场,依托许继集团、甘肃长城集团,在现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校企共同新建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使总数达到10个,并将其建设成为与实际工作任务相结合的校外顶岗实习、毕业综合实习基地,充分发挥其产学研和社会培训服务功能。通过与企业开展深入持久的合作,签订协议,共同完成制定实训计划、落实实训任务、检查实训效果等工作,形成专业与企业共同管理、共同指导、共同评价的运作机制。同时制定有效的保障措施来保证教学的持续稳定。本项目资金预算为10万元。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投资规划实验实训场所名称数 量合计(万元)投资(万元)2012年2013年校外实习基地61055合 计105.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以“能本管理”为核心,构建“教学质量组织系统”、“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教学服务评价系统”和“教学质量调控系统”闭环式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健全顶岗实习管理机制,制订工学结合开放环境下的“四评价”制度(校内联系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评价,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员工行为评价,企业对学生的工作业绩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双证率大于90%;初次就业率85%以上,年底就业率达到95%以上;教学工作评估结果达到优秀。6.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开放教学和科研资源,积极为区域内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通过纵向和横向课题(项目)等形式解决区域内电力企业中技术难题。结合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的要求,不断提升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提高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能力。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培训,完成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200人次,通过向企业开展技术培训等形式推广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新技术的应用,提升企业职工技术水平,为我省电力工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7.共享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建立由所有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典型案例和工学结合项目教材构成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网站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授课教案、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习题及答案、试题及实验指导、立体化教材、课程录像、工程应用图例、专业技能标准、实践教学文件、试题库、网络资源的利用等内容。通过教学资源库网,使学生以自主的方式进入教学资源库,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信息系统进入课程网页讨论区,交流学习经验和心得,快捷方便地得到教师的答疑;教师通过系统对学生进行远程指导,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五、改革举措(一)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校企合作不深入,不典型的问题;课程体系与区域产业主流技术、企业需求不对接的问题;职业能力培养中技术成分多,素质成分少的问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求经历、职称多,关注能力提高少的问题;教学过程中理实、知能二元分离的问题,主要解决以下问题:1.创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2.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3.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4.“双师”型专兼职教学团队建设。5.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体系建设。6.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二)采取点的主要办法1.以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为基础,实施“行业主导、校企互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围绕职业活动的工作任务,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3. 通过学校“名师”工程、“双师”工程、国内外进修、企业挂职、专项技术培训、参与科研项目、参与或主持课程开发等多种途径,建设一支“双师”型专兼职教学团队。4.多方筹措资金,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5.以“能本管理”为核心,构建“教学质量组织系统”、“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教学服务评价系统”和“教学质量调控系统”闭环式教学质量管理体系。6.开放教学和科研资源,面向社会和电力企业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六、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为了配合教育部、财政部“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的实施,按照校企合作的原则,成立由主管校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企业组成的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和论证项目建设的建设方案、总体目标的先进性、生产性、可行性和持续性,进行阶段性建设目标的检查和验收,加强项目建设的领导、控制和监督。同时,系部成立以系主任为组长、各相关负责人组成的项目建设工作小组,在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和指导下,负责项目建设的方案的制定,项目的管理、组织和实施。(1)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魏军(主管教学副校长)副组长:李贵山(校长助理、教务处长)王多兴(总会计师、财务处长)周逢权(许继电气股份 总工程师)成 员:闫东赟(纪委副书记)高瑞春(国资处长)牛广文(人事处长)严慧萍(教务处副处长)(2)项目建设工作小组组 长:李双科成 员:周 征、李瑞生、陈金鹏、王峰、吴守尊、魏 涛陈天生、万国华(二)管理及制度保证制定学校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将重点专业建设中的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财务管理、招投标管理、设备管理、考核与奖惩、监督与管理等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以加强项目管理、协调和检查。按照项目建设任务书要求,具体划分任务,落实项目责任人,并纳入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和个人年度考核,保证每个项目均有专人负责,严格按照各个项目的进度进行实施。使每项工作有制度、有计划、有步骤、有检查、有记录、有考核、有奖惩。(三)建立动态调控机制为确保项目建设方案的顺利实施,实现建设目标,项目建设小组将通过每月自查、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半年检查、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论证、教育部和财政部年度验收等途径,对项目计划进行监测和绩效考核,根据检查结果和论证意见,不断修订、改进和完善建设方案,形成项目建设持续改进的动态调控机制。七、预期成效本项目实施以后,可以为本地区乃至全国同类院校电力类相关专业提供一套具有借鉴价值的“行业主导、校企互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和一个开放的教学资源库;为学生和社会提供一个开放的高水平实训基地;为该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可以面向社会各阶层开展各种形式的的技术培训与服务;可以为区域内的广大企业提供形式多样的技术支持。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实施对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办学水平,对提高区域行业电力企业的自动化技术应用水平,对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声誉,对于构建和谐社会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 八、项目经费预算与进度计划 单位:万元重点专业名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编号建设内容资金预算及来源国家财政投入举办方投入院校自筹企业投入2012年度2013年度小计2012年度2013年度小计2012年度2013年度小计2012年度2013年度小计合计合计1551453004119602020380校内实训基地建设20KV变电站仿真实训基地10101020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训基地10121222工厂供电实训基地8010101010100配电实训基地505050校外实习基地551010小计7080150275322020202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带头人10102010102040骨干教师151530230专任教师“双师型”素质提升15153030小计404080101020100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2020优质核心课程建设1071717精品课程建设7101717特色校本教材33624612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555227小计45257044878九、预期目标及验收要点重点专业名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建设负责人李双科建设内容2012年10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2013年10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120KV变电站仿真实训基地预期目标:投入40万元,与许继集团等企业合作,完成20KV变电站仿真实训基地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和人员操作培训,可以开展实训教学,开展对外培训和技术服务。验收要点:具有完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实训大纲、实训计划、实训指导书、考核办法等文件资料、实践教学日志。针对新增实训项目,与企业开发的实习标准。10人次以上接受合作企业培训,取得相应证书(学员名册)。责任人:周征 王峰 预期目标:完善20KV变电站仿真实训基地,完成相应开发教材,开展对外培训和技术服务。验收要点:修订11级电力系统仿真教学大纲。开发电力系统仿真一体化教学教材1 部。开展校内专业技能培训,不低于100 人次/年责任人:陈金鹏2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训基地预期目标:投入32万元,与许继集团等企业合作,完成2台发变机组动模实验台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及基地扩建工作。可以开展实训教学,开展对外培训和技术服务。验收要点:开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一体化教学和实训,编写实训指导书。教学文件齐备,有理论、实践教学日志制定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一体化教学教材大纲。开展校内外内专业技能培训培训,不低于100 人次/年(学员名册)。责任人:王峰 陈金鹏预期目标:完善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训基地基地,并完成相应教材的开发。开展对外培训和技术服务。验收要点: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一体化教学教材1 部。开展校内专业技能培训,不低于100 人次/年(学员名册)。开展校内专业技能培训,不低于200 人次/年(学员名册)。责任人:陈金鹏(续表)重点专业名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建设负责人李双科建设内容2012年10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2013年10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3工厂供电实训基地预期目标:完成工厂供电实训基地设备调研、建设方案等工作。验收要点: 确定实训室建设方案及合作企业;完成实训室所购设备清单及联合开发设备的开发方案;完成相关调研报告。责任人:周征 王峰预期目标:完成工厂供电实训基地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培训等工作。可以开展实训教学,开展对外培训和技术服务。验收要点:具有完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实训大纲、实训计划、实训指导书、考核办法等文件资料、实践教学日志。开展校内外专业技能培训,不低于100 人次/年(学员名册)。责任人:程航4配电实训基地预期目标:完成配电实训基地设备调研、建设方案等工作。验收要点:确定实训室建设方案及合作企业;完成实训室所购设备清单及联合开发设备的开发方案;完成相关调研报告。责任人:周征 王峰预期目标:完成工厂供电实训基地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培训等工作。可以开展实训教学,开展对外培训和技术服务。验收要点: 具有完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实训大纲、实训计划、实训指导书、考核办法等文件资料、实践教学日志。开展校内外专业技能培训,不低于100 人次/年(学员名册)。责任人:边玉国(续表)重点专业名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建设负责人李双科建设内容2012年10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2013年10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5校外实习基地预期目标:建设3家校外实训基地,成为为学生提供相关电气设备的认知实习、生产、安装、调试、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的基地。验收要点:共建实训基地协议。开展行业订单培养。不少于30 人。学生按照企业的岗位工作流程和工作手册进行工作,不少于50 人学生进行顶岗实习6 个月。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完成3个基地的实训课程开发。责任人:周征预期目标:建成3 家校外实训基地,形成稳定提供相关电气设备的认知实习、生产、安装、调试、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的基地。验收要点:共建实训基地协议。开展行业订单培养学生不少于50 人。学生按照企业的岗位工作流程和工作手册进行工作,不少于100 人学生进行顶岗实习6 个月。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完成3 个基地的实训课程开发。责任人:周征6.实验实训软环境预期目标:制定校内实训基地、实训项目、实训教学等管理规程。验收要点:项目简介汇总材料。项目管理规范集。安全操作规程。项目实训教学大纲汇总材料。实训教材或指导书。项目教学实施细则。项目测试题库。顶岗实习管理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