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调查分析-2019年教育文档.docx

上传人:黑** 文档编号:66909809 上传时间:2022-03-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调查分析-2019年教育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在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调查分析-2019年教育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在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调查分析-2019年教育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调查分析一、引言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伴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日趋提 升,高等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世界汉语热蓬勃发展,国外来到中 国学习的人数也与日俱增。本研究旨在对在华留学生在中国的文 化适应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这既具有深刻的理论 意义,又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在提高我国对外高等教育的质量的 基础上,丰富了相关文化适应理论的研究。对于跨文化适应的研究,国内外均有所涉及,尤其是在国外, 该方面的成果己相当成熟。Redfield、Linton、Herskovites (1936)最早指出跨文化适应的内涵;Ward等(1992)将跨文 化适应分为社会适应和心理适应;Lysgaard (I960)提出了 U型 曲线适应模型,GullahornC 1963)提出了 W型曲线模式,Schumann (1978)提出了 “文化适应模式”,这都是跨文化适应模式研究 中的经典理论。但中西方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国外的研究成果不 足以解释在华留学生的适应问题。口在国内,关于跨文化适应问题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 注,但研究对象大部分是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如陈向明(1998) 研究了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的人际交往和跨文化适应。徐光兴 (2000)研究了中国学生以及访问学者在日本的心理健康与适应 问题。然而在诸多研究中也多集中于心理学领域,研究大倾向于 理论,并未对跨文化适应的各因素及其相关性进行数据统计分 析,缺乏从多角度进行实证研究。因此在中国大背景下探究留学 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将会为文化适应研究开启了一个新视角。2二、研究方法2. 1被试被试是就读于天津某高校的留学生,绝大多数为进修部初级 2班的学生,少数为研究生。一共发出问卷70份,共收回56份, 其中有效问卷52份,有效回收率72.3 %o 32调查问卷的设计及内容本调查问卷考虑到被试对目的语的掌握程度,采用中英文书 写形式,在借鉴多个问卷的基础上综合整理而成,具体由以下组 成:(1) 社会文化适应(共24题):留学生在中国的生活状况(8)、学习状况(6)、人际交往状况(10);社会心理适应(共8题):留学生在中国的心理状况(8);(2) 个体因素(共10题):性别、年龄、先前出国经历、 在华居住时间、来华前是否参加过汉语培训、现有汉语水平等;社会因素:价值观及文化习惯2. 3样本的统计分析本文采用定量研究法,以天津某高校的留学生作为被试进行 问卷调查,分别从个人信息、在中国的生活状况、学习状况、人 际交往状况、心理状况五个维度编制调查问卷,请留学生独立完 成问卷。采取里克特五点量表法的方式表示自己对跨文化适应各 项的态度(1完全同意,2部分同意,3不确定/中立,4部分不 同意5完全不同意),对有效数据进行整理并利用SPSS19. 0统 计软件进行分析。三、调查结果及资料分析(一)社会文化适应3. 1在中国的生活适应调查问卷的设计采用五级量表,正向反向相互结合,1代表 各项适应有很大困难,5代表适应没有困难,即得分越高低,说 明在各方面越没有困难,即说明适应得越好。由上表看,留学 生的社会生活适应状况良好。大部分留学生的生活状况各项赋值在3左右,而研究生和进 修生相比,赋值有的为4,可以说研究生比进修生的生活适应情 况更好。其中留学生感到最不适应、存在困难的三项内容依次是 “理解当地人的交流方式”(2.48), “理解中国人的幽默和笑 话”(2.65)和“和中国人交朋友”(2.94),这说明由于文化 差异和语言熟练程度,留学生要理解中国语言的深层含义还需要 一个漫长的过程。而留学生最容易适应的三项是“发现自己喜欢 的食物”(3.73)、“接受这里的陌生事物” (3.54)和“遵 守中国的规章制度”(3.33)。这说明中国饮食文化丰富多彩, 风俗人情大众化,国民态度友好,留学生很容易接受这里的新鲜 事物,融入当地文化,遵守当地制度。2. 2在中国的学习适应该表格的五级量表在赋值时,1代表对此观点完全赞同,5 代表完全反对,即得分越低表示在中国的学习状况越好,适应性 也越好。其中“我愿意学习并使用汉语”“如果有机会,我仍然 会选择在中国读书”这两项的分数分别为1.60、1.73,分数越 低表明越赞成此种做法,即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愿意学习汉语,学 习动机很强;并且继续在中国读书的打算说明了在中国的学习适 应情况较好。而“我在空闲时间说汉语比说母语多”(3. 13) “我 在大学感到学习的压力”(3.60)这两项是留学生相对不太赞成 的,说明在学习适应状况中,留学生还没有完全融入当地语言环 境,使用母语的情况还是较普遍;我们认为一般大学生在学校会 有学习压力,而在留学生中此情况较少存在。3. 3在中国的人际交往适应唐y莹(2012)指出,一个人对社会文化环境的适应是通过人 际交往实现的,上表主要设计10个问题进行调查统计。五级量 表在赋值时,1代表对此观点完全赞同,5代表完全反对,即得 分越低表示在中国的人际交往适应状况越好。从表格3中可以看 出,留学生的总体人际交往适应为中等偏下水平,有些方面表现 出较好的适应性,如“我愿意和中国人交朋友”(1.88), “我 有空的时候到中国各地旅游”(2.44),这表明了外国学生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而且喜欢在中国各地旅游, 也说明交中国朋友和在中国旅游这两种方式能更直接、更迅速的 让自己融入异域文化之中。但同样存在一些适应的障碍,被试者普遍反映较困难的事情是:“在家/宿舍的时候我做中国 菜”(3.81) “参加中国教授主持的科研项目”(3.19),说明 留学生由于受本族饮食文化和习惯的影响,对中国饮食还难以融 入,想真正掌握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参加中国文化学习、参 观中国画展、看中国电视电影以及参加教授主持的研究项目方 面,进修生和研究生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生更多的参加这些中国 文化活动,而进修生参与性不高,这种差异说明了研究生和进修 生又不同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进修生多为单纯进修语言,对 于文化和学术研究关注较少;而研究生是学术性人才,需要多方 面、全方位的学习了解中国,不但要了解,而且需要深入研究, 所以二者关注点不同。(二)社会心理适应上表主要从思想情绪、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三个方面设计 10个问题,五级量表在赋值时,1代表对此观点完全赞同,5代 表完全反对,即得分越低表示在此方面越赞成。思想情绪方面: “我怀念家乡的人” “我想吃家乡的食物”都没有超过3,即留 学生赞同此观点,从而说明留学生在中国存在思念家乡、怀念熟 悉的人和事物的情绪。心理健康方面:所调查项目3中,得分3.31,说明留学生 的心理健康状况基本良好,但是进修生均值3. 15,远低于研究 生4. 5,说明进修部留学生会存在一些焦虑、抑郁等悲观情绪, 这与留学生的年龄、在华时间长短也有很大关系。生活满意度方面:对“在中国的经历对我来说有着积极的意 义,让我受益匪浅”(2. 10)较为满意,2代表“赞同此观点”, 说明外国留学生对自己在中国的学习生活有正面的评价,并认为 此举对自身有积极意义。此外,留学生对中国的服务质量和态度、 中国的不良交通秩序、中国的公共卫生及中国人对外国人盯着看 等都表现出不太满意,这应该是“服务意识”、“公共安全”、 “道德礼貌”等方面的问题。(三)相关分析上表给出了 Pearson相关系数及检验结果。可见,在中国 的心理适应状况和人际交往状况相关系数在0. 05的显著性水 平(双边检验)上非常显著,在中国的生活状况和学习状况的相 关系数在0.01的显著性水平(双边检验)上非常显著。由于各 项之间均为正值,未出现负值,从而推断出:四者之间存在明显 的正相关关系,只是相关的程度不同。四、影响跨文化适应的因素(一)个体因素针对留学生在跨文化适应中所产生的问题,以下我们通过多 元回归分析来研究个体因素对跨文化适应的影响。首先以“留学 生在中国的生活情况”、“学习状况”、“人际交往状况”、“心 理适应状况”作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国籍、来华时间等因 素为控制变量,分别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并 不是所有的个体因素都对留学生适应的情况产生影响,主要集中 在性别、出国经历、来华时间长短、是否参加过语言培训这几个 方面的影响。4. 1性别差异的影响由上图分析可知,在跨文化适应的各部分中,男性在生活状 况、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的适应得分高于女性;而女性在人际交 往方面胜过男性。总体来说,男性的生活适应状况要好于女性, 这与传统认为的男性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生存性观点相一致。4.2出国经历的影响一般观点认为:相对于那些第一次来中国留学的学生,有过 出国经历的留学生对文化差异造成的交往风格和方式差异更有 容忍心、更积极乐观,人际交往情况也就更好。但是从上表看并 非如此,“出国时间大于三个月”的学生只在“心理状况” 一项 中得分高,而“从未出过国”和“出国时间少于三个月”的学生 竟然在中国的生活状况、学习状况以及人际交往状况方面均好于 “出国时间大于三个月”的学生。个人认为,不排除有处理数据 出现错误的原因,但也存在可能,出国经历对跨文化适应的影响 不是很明显,第一次出国的学生由于对异国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和 新鲜感,可能更易于接受新鲜的生活学习状况,而出国时间较长 的学生己经失去的所谓的猎奇、探险和新鲜的刺激,反而觉得生 活在异国没有意思,更想念自己的家乡。63来华时间长短的影响该数据分析通4. 2表格,出现了逆常态现象,“来华时间6 个月- 1年”的学生的各项适应情况均好于“来华2-3年”的学 生,原因同上,不再赘述。4.4是否参加过语言培训的影响上表显示,参加过语言培训的留学生在中国的生活、学习、 人际交往和心理状况均好于没有参加过语言培训的学生,这说明 在来华以前做一些必要的语言培训、知识准备,是相当有必要的, 能够帮助他们更快适应异域文化。(二)社会因素在影响跨文化适应的因素的分析中,个体因素确实存在影 响,但来自价值观和本民族文化习惯的影响更为深刻。价值观及其形成的对待事物态度和处理问题方式的差异会 深刻地影响与异域文化中的人们的交往。Stephen Bochner(1982)提出了 “核心价值观差异假说”,认为价值观的差异 产生了文化距离。而Geert Hofstede认为价值观是文化的基石, 提出了著名的“洋葱文化论”,文化由外到内依次为:象征物- 英雄人物-礼仪-价值观,价值观处于最里层,也是文化中最核心、 最深邃的部分。不同的价值观会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 范。在调查中,留学生认为“理解当地人的交流方式(M=2. 48), 2代表存在困难;“理解当地人的幽默和笑话(M=2. 65) , 2代 表存在困难”;“在和中国人交流时,会遇到文化上的困难(M=2. 98) , 2代表同意此观点”等。可见,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对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文化本身并无好 与坏之分,只有差异。当留学生离开家乡,来到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中时,难免会 遇到文化差异,异域文化要求留学生“入乡随俗”,而其本民族 固有的习惯方式又会在无形中抗拒异域文化的影响,从而使留学 生在异国的生活比在本国困难得多,因而就会产生跨文化不适应 问题:“怀念家乡的人”、“想吃家乡的食物”、“因无法适应 新环境而产生孤独感”等。但习惯也非一成不变,随着留学生对 异域文化的不断了解、接触和适应,留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方 式也会受到该文化的影响,他们的习惯或许发生变化,而跨文化 适应状况也会逐渐变好。五、总结本文主要从社会文化适应和心理适应两方面对外国留学生 的跨文化适应状况进行研究,探索影响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各因 素,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对留学生在跨文化适应方面存在的问题进 行分析。但由于调查问卷数量有限,存在个别数据难以说明问题 的情况,此项调查还会继续深入完善,以期在跨文化适应研究领 域有所建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