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发展建设规划书

上传人:Wo****C 文档编号:66582765 上传时间:2022-03-2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科发展建设规划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科发展建设规划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科发展建设规划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科发展建设规划书学科发展 建设 规划 书( 20_- -0 2022 年)学科名称:畜牧学学科代码:0905学科带头人:秦贵信学科授权级别: :一级学科授权层次: :博士所属学科门类:农学学科所在学院:动物科技学院202_年 十 二 月说明1、一级学科名称及其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 2022 年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填写;涉及到的二级学科名称及代码按照1997 年学科专业目录填写,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纳入学科发展规划。2、本表填写中涉及的人员应为我校的事业编、人事代理或场站全民人员,兼职人员不统计在内,严禁人员学科交叉。3、表中涉及的成果(论文、专著、专利、科研奖项、教学成果等)指本学科人员署名为我校获得的成果,凡署名其他单位所获得的成果不填写、不统计。4、本表中的科研经费应是本学科实际获得并计入我校财务账目的经费,单位为万元。到账经费若为外币,请按拨款时汇率折算为人民币。5、本表的统计范围应确属本学科,内容必须属实。除另有说明外,统计时间段均为 2022 年 1 月 1 日至 20_ 年 10 月 31 日;涉及状态信息的数据(如现有人员结构等),统计时间节点均为 20_ 年 10 月 31 日。6、本表填写内容不涉及国家秘密,并可公开。1.学科基本概况 1 1.1 本学科现已形成的主要研究方向以及优势 特色(包括与国内外有代表性的高校同类学科间的对比分析p ,限 1000 字)本学科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与国内同类先进学科比较,在科学研究上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研究方向与特色,为地方区域畜牧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 ) 比较动物营养学本学科方向是对动物内在的遗传基础特性和外在的饲料营养特性进行系统研究,并通过饲料营养特性方面一些数据信息的应用,揭示动物机体与营养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研究特定动物群体的具体营养需求特点与宏观养殖体系中的饲料资配置,进而提高整个养殖生产体系资转化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本研究方向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促进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对指导畜牧生产的宏观效率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2) ) 地方优 良畜禽种质资保护与利用 本研究方向以数量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地方良种保护与科学利用为目标培育出生产性能高、抗病力强并具有东北特色的鹅、肉鸡、高品质性状猪和羊新品种(品系)是本方向研究的目标。同时,以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新方法为手段来探讨高效分子育种方法,主要围绕家禽、羊和猪等重要经济性状的主控基因的鉴定、性状的分子调控内容开展研究。( (3) ) 动物营养与免疫生长调控本学科方向以动物营养学为基本理论,寻求对动物机体健康免疫及生长等方面有促进作用的新型饲料添加剂来进行系统研究工作,目前已对小肽类物质替代生长激素发挥免疫促生长生理作用以及使用植物免疫激活剂激活肠道免疫细胞而产生免疫作用等方面开展研究。( (4) ) 动物营养与环境控制本研究方向主要针对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废弃物造成的污染问题开展深入研究,通过发酵堆肥以及微肥处理粪便的技术措施,消除粪便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达到粪便科学加工处理,并加以充分利用的目的。紧密结合我国肉牛产业的特点,开展了以菌类发酵处理牛粪尿废弃物解决粪污染问题以及采用益生菌制剂改善牛舍空气质量方面的研究,其成果为我国肉牛企业降低粪尿污染和改善畜舍空气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5) ) 特种经 济动物营养本学科方向是以国家和地方特有的药用动物、毛皮动物以及北方特有的水生生物等为主要对象,研究其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以及提高饲料利用率的饲料加工技术,提高产品质量的综合配套技术以及产品加工与开发,为北方特种经济动物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1.2 本学科现有 人员结构专业技术职务 人数合计 35 岁以下 36 至45 岁 46 至55 岁 56 至60 岁 61 岁以上 具有博士学位 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13 0 2 7 3 1 12 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15 2 8 4 1 0 10 讲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8 6 2 0 0 0 4 助教(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0 0 0 0 0 0 高端人才数 1 引进人才数 (柔性引进数)1.3 本 学科 现有 研究方向及其学术带头人、主要学术骨干学科方向 姓名 出生年月专业技术职务及专家称谓 比较动物营养学 秦贵信 195612 教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吉林省高级专家,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孙 会196201教授 姜海龙197112副教授 地方优良畜禽种质资保护与利用 吕文发 197311 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教育厅新世纪人才,徐日福196608教授,教育厅新世纪人才 姜怀志196806教授 动物营养与 免疫生长调控 郑 鑫 196503 教授,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 厅新世纪人才 杨连玉196510教授 杨文艳197609副教授 动物营养与 环境调控 娄玉杰 195605 教授,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高光195703研究员,吉林省高级专家 孙泽威197406副教授 特种经济动物营养 张爱武 197105 教授 刘忠军196209教授 卫功庆196611教授 1、高端人才指: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入选者、_特聘/讲座教授、万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973 技术首席、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教学名师、吉林省长白山学者。除_、长白山学者和从国外引进的高端人才外,其他人员人事关系须在我校。2、专家称谓是指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入选者、_特聘/讲座教授、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973 技术首席、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跨世纪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长白山学者、教育厅新世纪人才、省学科领军教授、省级教学名师等省部级以上学术称谓。3、人才引进是指与我校实际签订引进合同的校外人员。4 1.4 人才培养项目 2022 20_ 20_ 20_ 招生 人数 博士 3 7 7 6 硕士 45 36 52 55 留学生 0 3 1 5 获学位 人数 博士 3 5 1 5 硕士 37 37 35 31 留学生 0 0 0 3 培养 质量 省优博数 1 0 0 0 省优硕数 0 0 0 0 发表论文 (核心及以上)25 40 19 36 学术 交流 学生国内交流人次 13 27 15 22 学生国际交流人次 2 4 3 5 国家教学成果奖 1 0 0 0 省级教学成果奖 0 0 0 0 省级教材奖励 1 0 0 0 1.5 5 科学研 究项目 2022 年 20_ 年 20_ 年 20_ 年 科研项目 国家级 1 5 5 3 省部级项目 7 11 4 5 横向项目 0 2 3 0 科研经费 到款总额 516 649 708 2654 纵向经费 516 638 651 595 科研获奖 国家级 0 0 0 0 省部级 4 4 4 2 论文与著作 SCI 4 9 6 10 EI 0 0 0 0 CSSCI 0 0 0 0 重要 76 71 76 90 出版学术专著 0 0 1 0 发明专利 授权数 0 3 1 0 应用数 0 0 0 0 转让数 0 0 0 0 科研平台 (与 1.6 一致)国家级 0 0 0 0 省部级 5 5 6 6 1、学术专著不含教材、编著、译著等。2、专利指“发明专利”或“国防专利”,不含“外观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等。3、国家级平台指:国家科技部、国家发改委、总装备部批准的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平台。6 1.6 与本学科 相关的国家 级、省部级 科研平台 名称 批准部门 批准时间 教育部动物生产与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 20_505 吉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 省科技厅 2022_ 吉林省饲料工程研究中心 省科技厅 20_10 吉林省药用动物二级实验室 省中医药 管理局 20_508 吉林省大豆区域技术创新中心 农业部 20_606 农业部参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农业部 1996081.7 省级以上 团队建设情况名称 类别 批准部门 批准时间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省级教学团队 教育厅 2022说明:团队建设是指国家科技部创新团队、自然基金创新群体、_奖励计划创新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省级创新团队、省级教学团队。8 1.8 问题与不足(查找制约本学科发展建设的瓶颈问题,分析p 原因,限 1000 字)目前,本学科发展建设的问题体现在整体科研学术队伍能力不强、基础设备设施不完整、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不强、教学研究成果较弱等方面。尽管本学科已在科研项目及经费、获奖、论文等方面取得一些成绩,但我们在高水平科研论文的发表、解决较深层次的基础科研问题等方面还很薄弱。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进步和迅速发展,迫切需要预防兽医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医学等交叉学科领域的一些先进的科研思维、理论和技术手段来解决本学科深层次的根本科学问题,这有利于畜牧学科科研的空间发展和进一步的延伸。因而,引进具有上述交叉学科科研背景的高端人才或科研人员,来优化现有的科研队伍,才能保证本学科得以持续良好发展。基础设备实施不完整,一是缺少动物试验场,使得开展动物饲养试验场地的选择困难。另外,高端仪器设备仍需补充,如质谱、流式细胞仪等大型仪器,且高端仪器运行管理不明确,在设置专人专管、定期维护维修等方面需要改进。科研成果转化生产实践少。另外,教学研究成果较弱,今后要加强对教学研究的重视,多申报省级课题及奖项。2学科建设规划总体思路及重点研究方向 2.1 1学科发展建设 的 思路与理念(限 500 字)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提升学科优势,学科建设整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按照国家和地方畜牧业发展总体要求,培养和造就具有学科优势的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出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优化资,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和实质性合作;力争将畜牧学学科建设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水平。选拔具备一定条件的优秀人才为对象,重点培养,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科带头人的管理体制。强化大团队、大合作、大效益意识,相对淡化行政分割,按学术要求进行团队的构建,优化团队的结构,有计划补充人员,确保学科团队的延续性。在原有优势和特色学科方向的基础上,加强二级学科之间的交叉整合,拓宽学科方向;根据各学科间发展的趋势,增设学科方向。从科学研究入手,以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和发表高层次科技论文为突破口,建立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以此作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础。在已有学科平台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购置学科研究急需的仪器设备;加强与企业共建基地建设,加强科研合作;建设学科科研基地。鼓励并资助学科成员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2.2 2 施 十三五期间拟发展的重点研究方向或研究领域及相应措施(结合国家及吉林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科前沿,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凝练优势特色,包括主要研究方向的预期进展,以及拟采取的措施等,限 1000 字)重点研究方向在现有的研究方向基础上,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科前沿,在十三五期间拟发展以下六个重点研究方向:( (1) ) 比较 动物营养学本研究方向是对不同动物(不同种属、不同品种、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生理状态等)对饲料养分的消化、代谢、吸收、沉积等特性的差异,以及与其相关的生理生化、遗传、行为等方面的规律和特性进一步进行系统研究,并通过饲料营养特性方面一些数据信息的应用,揭示动物机体与营养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研究特定动物群体的具体营养需求特点与宏观养殖体系中的饲料资配置,进而达到提高整个养殖生产体系资转化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本研究方向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促进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对指导畜牧生产的宏观效率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2) ) 优良畜禽种质资 开发与利用 本研究方向以数量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优良畜禽种质资开发与科学利用为目标培育出生产性能高、抗病力强并具有东北特色的鹅、肉鸡、高品质性状猪和羊新品种(品系)是本方向研究的目标。同时,以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新方法为手段来探讨高效分子育种方法,主要围绕家禽、羊和猪等重要经济性状的主控基因的鉴定、性状的分子调控内容开展研究。在以往的基础上,更加丰富具有地方特性的优良畜禽品种。(3)饲料资开发与利用紧密结合我国东北区域特点,对现有饲料资的充分利用和新资开发进行深入研究,尤其在畜禽饲粮蛋白结构优化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为我国蛋白质饲料科学高效利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 )动物分子营养本学科方向以动物分子营养学为基本理论,分析p 畜禽健康养殖中提高动物生长性能及动物免疫力、改善肠道健康等问题的关键营养技术手段,通过寻求对动物机体健康免疫及生长等方面有促进作用的新型饲料添加剂或改善饲料加工工艺。( (5 5) )动物繁殖生物技术与应用以研究动物繁殖调控机理和调控技术及繁殖障碍病防治为主线,着重开展大家畜生殖内分泌调控机制、卵泡发育的分子调控及繁殖障碍病发生机制等基础理论研究,同时兼顾动物繁殖新技术以及繁殖障碍病防治药物的开发。( (6) ) 特种经济动物 生产以特种经济动物,如梅花鹿、林蛙等药用动物;貂、狐、貉等毛皮动物;乌骨鸡、环颈雉、鹌鹑等珍禽,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营养、繁殖、遗传及产品形成等生理特点、规律及调控机制,在此基础上开发适宜的饲料与配合新技术、繁育新技术等,以提高特种经济动物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为北方特种经济动物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具体措施 组建学科研究团队,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特别是高层次项目;加快学科实验室以及科研基地建设,为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硬件支撑;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为地方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科技支撑。2.3 学科建设经费筹措与使用计划 (单位:万元)经费筹措 国家财政专项 省财政专项 学校投入 学科自筹 社会捐赠 其他 合计 300 35005000 8800 经费使用计划 项目 20_ 年 20_ 年 20_ 年 20_ 年 20_ 年 2022 年 人才引进与团队建设 30 30 25 20 20 20 基础条件与平台建设 600 600 500 500 300 300 人才培养 15 15 15 15 15 15 学科基础研究 900 900 1000 1000 900 900 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 25 25 25 25 25 25 其他 5 4 4 4 4 4 合计 1576 1574 1569 1564 1264 1264 3.学科队伍建设目标与具体措施 项目 20_年 20_年 20_年 20_年 20_年 2022年 队伍总人数 364050 博士人数 26 3545 海外背景人数 10 15 职称结构 正高 13 1520 副高 15 20 中级及以下 8 10 年龄结构 61 岁以上 1 2 56-60 岁 4 10 46-55 岁 11 12 36-45 岁 12 10 35 岁以下 8 8 引进人才数(其中柔性引进)1 0 2 0 0 1 高端人才数 0 0 0 1 1 1 进修人数(其中境外)1 13 13 13 13 13 培养学术骨干人数 2 2 2 2 2 2 团队 建设 国家级 0 0 0 0 0 0 省部级 0 0 1 0 0 1 :拟采取的措施:(含团队建设的措施,限 800 字)学科团队 建设目标 加强学科队伍建设,特别是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加强后备人才的培育;发挥学科带头人对学科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加强学科队伍建设,扩大学科队伍的规模,从现在的 35 人增加到 40-50 人,教授从现在的 13 人增加到 1520 人,博士生导师由 8 人增加到 1012 人,扩大高层次学位人员占有的比例,使 85%以上的学科成员具有博士学位,使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更趋合理。通过强化同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形成在国内外学术界有影响的教学与科研群体。具体措施 ( (1) ) 提高学科成员的 高 学历水平 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及进入博士后流动站深造,以提升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 (2) ) 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 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进行传帮带;鼓励青年教师到国内高水平大学进修深造,提高其整体水平。通过开展及参加学术交流,督促青年教师参与国家、省、校级教学和科研立项和科学研究工作,提高其科研水平。( (3) )强 强 化 学术交流 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本学科进行学术交流及合作研究。积极争取举办国际会议和国内大型会议。通过参加各层次国内外学术会议,进一步扩大本学科在国内外同行的影响以及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说明:1.“海外背景”是指具有境外学历或工作经历(时间超过 3 个月)。2.“进修人数”的进修时间要超过 3 个月。4.科学研究目标与具体措施 项目 20_ 年 20_ 年 20_ 年 20_ 年 20_ 年 2022 年 科研项目 国家级 5 5 6 6 7 7 省部级项目 7 7 8 8 9 10 横向项目 0 1 1 2 2 2 科研经费 到款总额 550 580 580 590 590 610 纵向经费 550 560 560 580 580 600 论文与著作 SCI 8 16 20 23 26 30 EI 0 0 0 0 0 0 CSSCI 0 0 0 0 0 0 重要 80 90 90 100 100 100 出版学术专著 0 1 0 1 0 1 科研获奖 国家级 0 1 0 0 0 1 省部级 1 2 1 2 1 3 发明专利 授权数 2 3 4 3 5 6 应用数 2 3 4 3 5 6 转让数 1 1 2 1 2 2 科研平台 国家级 0 0 0 0 1 1 省部级 0 0 0 0 1 1 拟采取的措施(限 800 字)科学研究目标 本学科遵循科技为生产服务的主导思想,以科技成果为纽带,破解阻碍畜牧生产发展的技术难题,推动地方畜牧业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以及畜牧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在主持承担重大科研项目以及重大标志性成果上取得突破,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对地方畜牧业经济发展的贡献,每年实现社会经济效益 10 亿元以上。争取主持承担更多的国家级科研课题,争取取得国家级的科研成果。主持和承担各层次科研项目 50 项以上,研究经费确保 950 万元以上;通过省级以上鉴定的科研课题 30 项以上,争取获得国家级奖励;发表 SCI 论文 100 篇以上,公开出版著作和教材 3 部以上。具体措施 加强实验平台以及科研基地建设,使之适应开展各层次科研项目的需要。利用各方面投及筹措的资金,购买主要仪器设备,充实到实验室。预期本学科实验室经过“十三五”建设后,使教学、科研设施条件基本达到国内先进的水平,科研基地达到规模,并能满足动物试验的顺利进行。实施对各层次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监管,确保科研经费合理使用;积极申报各层次的科研奖励,特别是国家级奖励;鼓励国家发明专利的申报;发表更多 SCI 论文,并提高其影响因子。5.人才培养目标与具体措施 项目 20_ 年 20_ 年 20_ 年 20_ 年 20_ 年 2022 年 招生 人数 博士 8 8 10 10 12 12 硕士 50 50 55 55 60 70 留学生 5 8 8 10 15 20获学位人数博士 5 5 5 6 6 8 硕士 36 52 55 50 50 55 留学生 1 5 3 3 3 3 培养质量 省优博数 0 0 1 0 0 0 省优硕数 1 0 0 1 0 0 发表论文(核心及以上)37 50 60 55 55 60 学术交流 学生国内交流人次 20 25 30 25 25 30 学生国际交流人次 3 4 5 4 4 5 国家教学成果奖 0 0 0 0 0 1 省级教学成果奖 0 0 1 0 1 0 省级教材奖励 0 0 1 0 0 1 拟采取的措施(限 800 字)博士生培养博士生培养突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自主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未来 6 年预计培养博士生3035 人,争取获得 12 篇省优秀博士论文;对于 20_ 年入学的博士生要发表 1-2 篇SCI 论文,否则延期毕业;未来根据国家及学校的相关规定,对于博士生进行适当的生活补贴;鼓励并资助博士生在读期间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硕士生培养 硕士生培养突出掌握科研工作的开展和增强动手能力,以培养科研意识和创新思维为目标。未来 6 年预计培养硕士生 300320 人,争取获得 12 篇省优秀硕士论文;鼓励并提倡硕士生毕业前发表国家核心期刊以上论文;未来根据国家及学校的相关规定,对于硕士生进行适当的生活补贴。本科 生培养 本科生培养突出宽口径、厚基础、重个性、强能力、求创新,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动手能能力的培养,通过院企董事会办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场所,使其更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6.学科平台和资条件建设目标与具体措施 (学科平台、学科基地、实验室、图书资料以及其它资条件建设等,限 800 字)学科基地与资条件建设目标 进一步加强学科平台建设,在现有 6 个省部级学科平台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吉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使其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争取申报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实验室面积再增加 2500m 2 ,万元以上仪器台件达到 260 余台件,仪器设备总值达 20_0 万元以上;专业图书达到 3 万册。具体措施 成立以学科带头人为组长的学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学科的建设工作;加强与国内先进高校或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共同申报国家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积极争取学校支持,配合学校做好校内实践基地的改扩建工作,争取建成校外科研基地;依托现有学科图书室,做好学科图书资料的采购工作,并争取扩大图书室的面积。7.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目标与具体措施 项目 20_ 年 20_ 年 20_ 年 20_ 年 20_ 年 2022 年 举办学术会议校级 8 12 15 18 20 25 省级 3 4 4 5 4 5 国家级 0 1 0 1 0 1 国际 0 1 0 1 0 1 学术 报告 邀请外校同行专家学术报告 8 10 11 15 16 18 邀请国外同行专家学术报告 3 3 5 5 6 5 学术 合作 接受国内访问学者 3 3 5 4 5 5 接受国际访问学者 1 2 2 1 2 1 合作培养研究生 国内 18 20 22 25 26 25 国外 3 5 3 3 5 3 国际交流项目 1 0 1 0 1 0 其他交流项目 1 0 1 0 1 0 拟采取 的 措施(限 500 字)建设目标:争取举办 36 次全国性的学术会议或国际学术研讨会;进一步增加学科成员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的次数,鼓励并资助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学术会议,增强交流,开阔视野,创造合作研究的机会。具体措施 争取学校的支持和企业的赞助,举办 36 次全国性的学术会议或国际学术研讨会;争取每年派 20 人次以上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争取每年选派 25 名学术骨干和青年教师到国外知名大学进修学习;每年选派 5 名左右的青年教师到国内先进大学进修学习;未来 6 年,争取邀请 56 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学科讲学并开展合作研究。8.其他具有标志意义的项目情况 (限 500 字)计划 20_ 年建成 18000 m 2 实验动物中心, 20_ 年建成畜牧试验养殖场, 20_ 年建成毛皮动物教学实习基地,拟解决动物试验场缺乏的问题。实现国家级科研奖励零突破,争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1 项。通过优良品种引进与地方品种优势杂交,培育鹅新品系 1 个。学科所在学院学术分委员会审核意见主席:学院公章20_ 年月日第 23 页 共 2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