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

上传人:jkl****17 文档编号:66303339 上传时间:2022-03-27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8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1、 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2、 培养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3、 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教学难点: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 挂图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谈话: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吗?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发现特征1、研究长方形的特征猜想谈话: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仔细观察黑板面、课桌面以及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你发现了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学生汇报。验证谈话:同学们的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办法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互相讨论,想办法验证一下长方形是不是真的具有这些特点。问:你打算用什么方法验证?分组活动。交流、总结问:你发现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讲述:我们把相对着的边叫做对边,相邻的两条边叫做邻边。问:你是怎样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指名回答。小结:刚才同学们用折、量、比的方法说明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讲述: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问: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呢?指名回答并板书。 问:你是怎样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小结:我们通过自己动手发现了长方形的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方形的特征。2、研究正方形的特征师呈现正方形,指出:长方形的长缩短到和宽相等时,这样就成了一个正方形。引导学生依照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讲述:正方形的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3、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谈话:我们已经发现并验证了长方形的特征和正方形的特征,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小组讨论后在班级内交流,使学生认识到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不同点在边上,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而正方形是四条边都相等,也就是说正方形不仅对边相逢,而且邻边也相等。三、应用拓展1、 用长方形纸折出正方形,并说明折出的为什么是正方形。小结: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2、动手测量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先量一量,再填一填。先估计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大约各是多少,再量一量。3、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展示部分学生课堂作业,要求说出所画图形的每条边的长度。四、全课总结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进一步认识、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堂作业:补充习题板书设计:边 角长方形 有四条边,对边相等 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 有四条边,都相等 有四个角,都是直角认识周长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2、 能利用对图形周厂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3、 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教学难点: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观察操作,感知周长(导入)1、摸一摸 出示数学书,谈话:同学们,数学课本我们天天都在用,它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好伙伴,现在你能不能很块指出课本封面的边在哪里吗? 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四条边,并说一说,指一指。 谈话:课本封面的四条边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 出示数学课堂作业本,让学生独立摸一摸、找一找课堂作业本封面的周长,再互相看看说说,集体交流。2、找一找 出示瓷砖、手帕等物品的实物图,让学生指出这些物品的周长。 出示例题图,让学生观察哪里是儿童游泳池池口的周长。 指名说一说。 谈话:游泳池池口黑色的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 组织学生先独立指出课桌面、三角板的边线,再在小组、班级中交流,分别指出它们的周长。 让学生举例说一说一些物体的面的周长。3、围一围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片树叶(或用别的常用物品代替),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知道树叶的周长。分组操作,围出树叶的周长,并量一量。 组织学生交流做法。二、量量算算,理解周长1、描一描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中的各种形状的图形。说明题目要求是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让学生说一说在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然后独立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2、量一量 出示“试一试”中的两个图形,问:你能知道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吗?学生独立量一量,算一算,做好后在小组中交流算法。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讨论,明确应先量出每个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然后将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相加算出周长。3、算一算 “想想做做”4,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并思考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做好后,学生先在小组中交流算法,再在班级中说一说,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 “想想做做“5,说明题目要求,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做好后让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地交流想法与做法,教师参与交流,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进行交流,反馈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师生共同评析。课堂作业:补充习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目标:1、 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2、 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难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 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出示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会提出数学问题吗?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学习例题篮球场是什么形状?请指出篮球场的周长。求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为什么?怎样才能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呢?学生尝试练习。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并说明这样算的理由,然后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问:你喜欢哪一种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什么?你认为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些条件?怎样计算?2、学习“试一试”出示题目:一条正方形手帕才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学生尝试练习。小组交流“你是怎样做的?”。班级交流“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1、想想做做3 独立做题,在班级内共同订正。2、想想做做1、2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问:做这两题时,都要先怎样?再怎样?从这里可以看出求长方形的周长时需要什么条件?求正方形的周长呢?3、想想做做4、5 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问: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分别求长方形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4、想想做做6 指名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动手拼图形,拼好后在小组内互相检查,并口答题目中的问题。 在班内交流不同的拼法。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练习六教学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正确判断长方形或正方形;掌握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教学重点: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含义教学难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正确计算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练习指导1、练习六第1、2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评讲小结。 长方形的特点: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2、练习六第3、4题 自由读题,明确题意。 尝试独立解答,再班级交流讨论。 启发:第3题:沿操场的边跑一圈,跑的米数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第4题:因为正方形是用这根线围成的,所以这根线的长度就是正方形的周长。3、练习六第5题 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知道每张书签的周长? 小结:对于不同的实际问题我们可以针对实际情况找出不同的解决策略。4、练习六第6题 事先发给学生如题中规格的长方形两个。 要求学生先量出数据,再尝试拼出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思考:拼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5、练习六第7题 理解题目要求。 学生尝试自主设计。并把自己的设计方案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 班级内再进行欣赏和评价。6、思考题 先引导学生指出这个图形一周的边线,再要求学生独立计算,最后组织对不同方法的交流。二、拓展练习1、 一个长方形操场,长65米,宽25米,小红沿着操场的边跑了3圈,她一共跑了多少米?2、 李大爷靠墙用竹篱笆围了一个长方形菜地,这块菜地的长是20米,宽是15米。李大爷至少要围多长的篱笆才行?课堂作业:补充习题周长是多少教学目标:1、 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和对图形周长含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2、 在操作实践、交流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及合作交流能力。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正确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操作实践,情境导入1、围一围谈话出示一根线,明确围成的图案的要求。问:你想用这根丝线围成什么美丽的图案?学生活动。评析:你围成的图案的周长是多少?怎样量最方便?2、摆一摆 谈话:刚才同学们用最方便的方法量出了自己围出的图案的周长,下面你能用尺量出小棒的长度吗? 你能从中选出几根小棒摆成正方形或长方形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如果学生摆出的不是长方形、正方形,及时提醒注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问:你是怎样摆的?周长是多少?3、拼一拼 谈话:请每位同学拿出12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用这些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你能拼出几种?你能算出你拼出的大长方形的周长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 问:比较这三个长方形的周长,哪个最长,哪个最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4、量一量 谈话: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求出了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老师这有两个图形,你能想办法求出它们的周长吗? 学生尝试练习。 问:你分别量了它们的几条边就能知道它的周长了?5、估一估 谈话:同学们真聪明,你们通过围、摆、拼、量求出了不同图形的周长,老师手里的这块手帕你能估计出它的周长吗? 指名学生进行估计,并将估计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动手测量,计算周长。 问:你还想估计哪些物体的面的周长呢?自己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 学生自由活动:估计、测量、计算。二、全课总结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学目标:1、 经历探索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算法的过程,会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2、 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算法的过程教学难点:正确口算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 挂图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出示挂图,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图中的两位小朋友正在干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搜集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二、自主探究 谈话: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现在我们先来一起解决其中的两个问题。1、解决“小女孩要跑多少米”的问题问:求小女孩要跑多少米怎样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算式。谈话: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怎样计算4002,结果是多少?再在小组里交流。方法一:2 个400米相加得800米方法二:4个百乘2得8个百,8个百是800方法三:42=8, 4002=800班级交流。谈话:谁来给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学生说出算法,教师板书。(引导学生选择你认为最简单的算法进行口算)2、尝试解决“小男孩要跑多少米”的问题问:怎样列式?谈话: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结果是多少?小组讨论交流算法。4003=1200班级交流,总结算法。3、小结,问:观察上面两题的乘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三、组织练习1、想想做做1 先让学生一组一组地算,再比较每组中两道题算法上的联系,从而促进算法的有效迁移。2、想想做做3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每组的三道题之间的联系。3、想想做做4引导观察图意,搜集信息,明确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想的。4、想想做做5 出示图画,引导搜集信息,明确要求问题。 问:“沿着四周走一圈”是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班级交流评讲。5、想想做做6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中插图,搜集图中的信息。 独立思考,解答题目。 小组交流后指名汇报,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四、全课总结 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又是怎样学道这些新知识的?课堂作业:补充习题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教学难点:正确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 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多观察,多留心,就能发现许多关于数学的知识。(出示文中挂图)二、自主探究,体会领悟、学习例题观察图中小华从家道学校的场景,说说小华在做什么。问:根据刚才看道的,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怎么解决?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谈话:你能列竖式计算出它的得数吗?学生尝试笔算,小组交流。班级汇报:列竖式计算时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积的百位止应该写几?为什么?(因为十位上5和4相乘,得20应该向百位上进2)问:看一看这道题的计算过程,联系以前学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想一想,三位数乘一位数在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运算顺序等方面你发现了什么?(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积满十向前一位进1)2、学习“试一试” 出示大生骑车从家道体育场的场面,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一人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班级交流,由板演的同学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问:这一题的计算和上一题比,复杂之处在哪里?(连续进位)、 小组讨论: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三、巩固应用,深化发展1、想想做做1 学生在书上将竖式补充完整。 做完后,同桌互相检查,统计做对的人数。2、想想做做2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订正。3、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班级交流订正。 让学生数一数每题的积各有几位,问:为什么积的位数不一样? 问:根据刚才的观察和思考你发现了什么?(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三位数或四位数)4、想想做做4 指名说一说这道题要我们做什么,要求口算哪些题,口算给同桌听,一人口算乘2的题,一人口算乘3的题。5、想想做做5 让学生说图意,说说从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用竖式计算得数,然后口头回答问题。 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6、想想做做6 独立完成,集体评讲。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练习课1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同时能合理地运用口算、估算、笔算的多样性计算策略。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教学难点:正确进行计算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挂图教学过程:一、练习指导1、练习七第1题 分组出示估算题。要求学生估算出积是几十多,再独立进行口算。 小结归纳每组中两道题的区别。要提醒学生把口算与估算结合起来,先估算,再口算;口算后再对照估算的结果想一想,看得数是否合理。2、练习七第2题(1)让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学生板演(2)集体订正,说说你的笔算方法3、练习七第3题读题,了解题意后独立列式解答,(绕一周的时间是114分,那么绕9周就是相当于几个114分?)4、练习七4指导看图,弄清题里各是什么物品,重量分别是多少。同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小结归纳,指导学生合理选择条件进行解答。二、课堂练习1、先估计积是几位数,再进行计算 6137 3352 2844 13542、判断 3、解决问题每辆卡车运水果891千克。5辆这样的卡车能运多少千克的水果?680个同学乘9辆车去郊游,前8辆车各坐75人,第9辆车要坐多少人?工厂运来2000千克黄豆,平均每天用125千克做豆腐。8天后用掉多少千克的黄豆?还剩多少千克黄豆?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练习课2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同时能合理地运用口算、估算、笔算的多样性计算策略。能合理地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教学重点:进一步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教学难点:正确进行笔算练习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 挂图教学过程:一、练习指导1、练习七第5题 以组出示每题,要求学生进行口算,再比较每组中两题之间的联系。2、练习七第6题 出示题目,要求学生进行估算,并指名说出估算方法。 再进行计算,并将估算结果与计算结果进行对照。3、练习七第7题可以联系“上午有3批学生来参观,每批169人”这两个条件想到先算出上午有多少学生来参观。4、练习七第8题独立审题,自己列式解答分析:要求“西红柿比萝卜少多少千克?”必须要先求出什么?5、练习七第9题重点要帮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沿菜地四周有一条小路”的含义,知道要求这条小路长多少米,就是求长方形的周长。二、课堂练习1、苹果每筐200千克 ,梨每筐300千克, 香蕉400千克 5筐苹果一共重多少千克?2筐香蕉呢?几筐苹果的重量正好是一筐香蕉的重量?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课堂作业:补充习题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目标:1、通过有趣的童话情境,自主探索出“一个数与0相乘得0”。2、经历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重点: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教学难点:正确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 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你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今天有3只小猫去钓鱼,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有什么收获。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1、探索“0和一个数相乘得几”出示小猫钓鱼场景图问: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你是怎样看出来的?“3只小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可以怎样列式?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出结果。问:你能改写乘乘法算式吗?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个0相加等于0,改写乘乘法算式还可以怎样写?想一想:07 80指名口答。问:你还能说出几个类似的算式吗?从中你有什么发现?2、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出示看台图 问:这个看台一共有几排?每排有几个座位?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求出这个看台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吗?学生独立列式计算。一个看台102个座位,学校体育馆有4个这样的看台,估计一下,学校体育馆大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小组交流,并说说估计的方法。算一算,到底有几个座位?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班级交流评讲。 问:积的十位上的0十位怎样得到的?与刚才估算的结果接近吗?试一试:1044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1、想想做做1 在书上计算,同桌检查计算结果并改正。2、想想做做2 独立完成在书上,做完后小组里交流订正。3、想想做做3 独立检查,在书上订正,然后全班交流。 问:你认为做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最容易发生哪些错误?怎样避免这些错误?4、想想做做5 看图说一说,4个书架各有多少本书?你有什么发现?你能估计4个书架大约一共有多少本书?说说你的估计理由。课堂作业:补充习题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其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地计算这类算题。2、在研究算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点: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 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 出示:32 72 132 320 7200 214口算后讨论:你是怎样口算的?说说你的口算方法。二、教学新课1、学习例题出示例题: 4个文队表演团体操,每个方队有120人,一共有多少人?提问:你从题中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列出算式吗?让学生独立口算或列竖式计算。指名说出口算方法和结果。因为41248, 所以4120480指导竖式的另一种写法。说说这种竖式写法中要注意什么? 2、教学“试一试”让学生在书上计算,指名板演。指名板演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让学生说说每道题各是当作哪两个数相乘的?问:第一题中乘数250末尾有一个0,积1500的末尾为什么有两个0?第二题算过79得63后,为什么积的末尾要添写2个0?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1 独立完成在书上,并进行评讲。注意写结果时不能漏掉算式中数字末尾的0。2、想想做做2 让学生用简便的写法列出竖式进行计算。注意计算的正确率。3、想想做做3 独立完成。 组织讨论:每组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计算方法有什么区别?4、想想做做4 组织学生口算,体会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几百几十和几相乘的口算方法。5、想想做做5、6 仔细审题,让学生说说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再独立列式解答。6、想想做做7 引导学生读题。问:你能看懂表的内容吗?让我们计算什么?学生填表。问:观察这张表,你有什么发现?。课堂作业:补充习题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点:分析用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 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1、出示题中挂图2、提问:说说图中一共有几袋乒乓球,每袋有几个,每个乒乓球的价格是多少元?3、启发: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4、出示例题中的问题:买6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组织探究: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同桌讨论。2、汇报交流。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随机引导学生看图理解,提问:5表示什么?2呢?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求出什么?知道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就可以求出什么? 问:谁能说说这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出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再算出6袋要多少元。) 5210(元) 10660(元) 继续引导理解方法二的思路: 6表示什么?5呢?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求出什么?知道6袋乒乓球一共的个数就可以求出什么? 问:这种方法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出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再算出6袋乒乓球要多少元) 6530(元) 30260(元)3、小结:虽然解答方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都可以求出所要解答的问题。三、尝试应用,拓展深化1、想想做做1收集信息,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说说解答问题时你第一步是先算出什么的?2、想想做做2、3 先指导学生看懂图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说清楚你是先算什么的?3、想想做做5引导学生理解出要求苹果树有多少棵?先要求出什么?(梨树的棵数)4、想想做做6帮助学生理解图意后独立计算,再集体交流5、想想做做7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要求“他们5天一共组装多少台?”可以先求出“1人5天组装多少台?”也可以先求出“4人1天组装多少台?”。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练习八1教学目标:熟练掌握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运算方法,能将估算与计算有机结合,并会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掌握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运算方法教学难点:正确计算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 挂图教学过程:一、练习指导1、练习八第1题 要求学生进行口算,并选择其中几题说出口算过程。2、练习八第2题 出示题目,教师口述本题要求。 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 注意正确列出竖式,计算要仔细3、练习八第3题 5048 9064 7704 5790 6802 6803 分组完成各题,并进行评讲。 小结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运算方法。4、练习八第5题 理解表格含义。 独立完成表格。 组织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出:单价数量总价二、课堂练习1、口算下面各题,你发现了什么? 411 332 214 4110 3302 2104三、拓展练习 李强每分钟走60米。有一次,李强从家到学校,走出25米,因有事又回家。然后再从家到学校,走了15分钟,李强家离学校有多远?四、全课总结课堂作业:补充习题 练习八2教学目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考,提高有条理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正确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正确熟练解答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课堂练习1、口算 232 333 422 2302 3303 4202 9400 2006 48002、比一比,算一算 7405 4805 5704 54083、 4、饲养场有公鸡85只,母鸡120只,鸭的只数是鸡的总只数的2倍,鸭有多少只?二、练习指导1、练习八第6题 分组计算后同桌交流:题目的特点及规律。 让学生根据找出的规律再接着写一些相应的算式。2、练习八第7-9题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场景图,仔细阅读题中提供的信息。 学生质疑并提出解决方案。 (重点引导学生解决第9题)3、思考题 出示题目,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指导学生根据要求做出合理的假设,并进行相应的试验和调整。 小组讨论解决,集体评讲。课堂作业:补充习题单元复习1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能正确快速口算,能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能估计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教学难点:正确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练习指导1、复习题第1题 出示口算题,学生独立进行口算后指名随机口算得数,并要求说出口算方法。2、复习题第2题 分三个组完成本题。 完成后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完成的一组题中的算法,进行交流,体会相互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3、复习题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重点要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计算和比较,再次体会每组两道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组织交流,说说自己在计算中的感受。4、复习题第4题 独立进行估算。 组织交流估算方法。二、课堂练习1、用竖式计算 4644 8630 50254 7508 3057 324162、解决问题(1)食堂每天吃掉70千克,照这样计算,9个星期吃掉多少千克大米?(2)水果店运来418千克梨,运来的苹果比梨的8倍还多256千克,水果店运来多少千克苹果?(3)学校买来4包同样的书,每包120本,每本7元,一共要付多少钱?课堂作业:补充习题 单元复习2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用所学过的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分析相关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运用所学过的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激趣练习:我们学过了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以及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与估算,今天我们就运用所学过的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愿意吗?二、进行练习:1、复习第5题:看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上获得了哪些信息,你是怎样理解“来回”的?师讲解“来回”的意思。学生解答,然后集体交流答案。2、复习第6题:看图,说说你从“小华中午不回家;小芸中午回家吃饭”了解到什么信息?学生独立进行估算和比较,然后集体交流答案。3、复习第7题:让学生看懂图意。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集体交流说说两种方法 列式的理由及思考过程。4、复习第9题:指名读题,然后让学生一题一题的解答,提醒学生可以运用估算做第1小题。逐题讨论。 你还能提出其他的问题并解答吗?学生自提问题并解答。 三、解答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图,看一看从第1棵树到第2棵、第3棵树各相距几个5米?你有什么发现?(段数比棵数少1)学生解答。集体校对,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四、巩固练习1、学校跑道长100米,小明在这条跑道上跑了3个来回,他一共跑了多少米?2、每组有6人,每人做8朵花。5组人一共做了多少朵花?3、草地上有18只公鸡,母鸡比公鸡多9只,小鸡的只数是母鸡的4倍。小鸡有多少只?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教学目标:1、 通过实际观察、比较,能正确指出被观察物体的 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面的个数是不同的。2、 在观察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判断、辨认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教学重点:正确指出被观察物体的 正面、侧面和上面教学难点:正确辨认被观察物体的 正面、侧面和上面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 挂图 正方体、长方体模型教学过程: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1、认识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谈话: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个调查,你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老师讲台上的这个长方体,你能看到它的哪几个面?注意:观察的时候人要坐端正,头不能移动。学生观察后互相交流。讲述:观察长方体时,正对着我们的这一面叫做它的正面,它的左侧和右侧的面都叫做侧面,顶上的一面叫上面,请小朋友们介绍一下你观察到哪几个面?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猜一猜,你知道从老师所站的这个地方观察到了几个面?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说说依据。2、出示图书柜图,问:这两幅图分别时谁看到的?各看到了几个面?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3、小结:观察者站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物体的面也会不同。老师的个子高,她站的位置可以看到图书柜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而学生个子矮,她只能看到图书柜的正面和侧面,看不到图书柜的上面。二、组织练习1、想想做做1问:你能指出洗衣机和冰箱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吗?学生在小组内指一指,说一说。2、想想做做谈话:请同学们把文具盒放在桌子上,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看,然后告诉同桌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学生活动指名口答。3、想想做做3出示正方体、长方体模型,谈话:请小朋友们从各个方位进行观察,什么位置只能看到一个面?什么位置能同时看到两个面?什么位置能同时看到三个面?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学生观察、讨论,小组交流, 请一组在班级内交流,其它组补充。讲述:因为正方体、长方体每两个是相对的,看到了上面就看不到下面,看到了正面就看不到后面,看到了左面就看不到右面,所以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请小朋友说说图中的正方体、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各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回答。4、想想做做4指名读题。谈话:想一想正方体的形状,你不看正方体能回答这两个问题吗?指名回答。谈话:把正方体拿出来,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看看回答对不对。学生活动。5、想想做做5指名读题,说出题目要求。各自动手把两个小正方体照书上的样子摆在桌上。各自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自己摆成的物体。指名口答书中的问题。课堂作业:补充习题观察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物体教学目标:1、 观察3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能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不同形状,并能画出看到的图形,能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能根据从某一面看到的图形用3个正方体把物体摆出来。2、 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教学重点:能根据从某一面看到的图形用3个正方体把物体摆出来教学难点:在观察物体的过程进行直观的思考。教具学具准备:挂图 正方体教学过程:一、操作引入1、谈话:同学们喜欢搭积木吗?你能用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拼搭搭吗?2、小组合作,指名学生上讲台拼搭一组。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观察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物体揭示课题。二、教学新课1、学习例题出示图形要求每人按照这幅图的样子,先摆一摆,摆好后相互检查摆法对不对。教师巡视,发现摆错的及时纠正,以达到每个学生都摆对。谈话:请同学们从正面观察这个物体,把看到的形状用纸片在桌上摆一摆,同桌互相说一说每张纸片表示的是哪个正方体的哪个面。全班交流。再从侧面和上面分别观察这个物体,把看到的形状用纸片摆一摆,同桌互相交流。问:为什么从侧面纸看到2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图形?从上面看到了几个小正方体?摸一摸物体上面的这2个小正方体,它们在同一个平面内么?你看的时候有什么感觉?(把高低不同的两个正方体看成在同一平面上,或设想把高的正方体压下去,压得和低的正方形在同一平面上。)问:你能在书上连一连吗?2、教学“试一试”指指名读题。问:题目要求我们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谈话:每人尝试用3个正方体摆出符合要求的物体。摆好后从正面看一看,看到的图形是不是题目中图形的样子?再同桌互相检查。让学生画出从侧面看到的图形,再画出从上面看到的图形,画好后展示部分学生画出的图形,集体评讲。指名口答。问:你从侧面看的时候有什么感觉?从上面看呢?三、练习巩固1、想想做做1指名读题,说出题目要求。学生各自按要求摆物体,并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在书上连线。在小组内互相检查订正。2、想想做做2自由读题,指名说出题目要求。独立把3个正方体横着摆成一个长方体,摆好后同桌互相检查。问:书中的两幅图分别是从哪一面看到的?3、 想想做做3读题,指名说出题目要求。学生动手摆,摆好后互相检查。谈话:从正面和侧面分别看到了怎样的形状?把看到的图形画下来,画好后在小组内相互检查。4、想想做做4指名读题,问:这道题要求我们做什么?它与前几题有什么不同?学生动手摆放物体,先自己摆一摆,再在小组内交流。5、想想做做5出示题中的图形谈话:你知道上面的物体各是由几个正方体拼成的吗?小组内交流,重点讨论第三幅图里为什么有4个小正方体。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统计与可能性1教学目标:1、 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2、 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能对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做出简单判断,并做出适当的解释,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教学重点: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教学难点:正确运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 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谈话:老师带来了一个袋子,你们能猜出袋子里有什么吗?2、打开袋子验证:3个红球,3个黄球。二、活动体验,探索新知1、想一想问:如果让你们闭上眼睛从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可能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为什么?说明:袋子里有红球、黄球。摸到红球和黄球都是有可能的。2、猜一猜问:如果让你们闭上眼睛从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摸出后把球再放会口袋,一共摸40次,红球、黄球可能各摸到多少次?学生各抒己见。讲述:同学们的意见各不相同,这仅仅是我们的估计和猜测,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知道红球和黄球各摸到多少次呢?引出课题,并板书。3、说一说。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记录数据的方法?讲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记录。你知道“正”字是由几笔写成的吗?教师讲解示范画“正”示范的书写格式。3、 摸一摸。讲解游戏规则:请学生上台摸球,摸球前要先把口袋摇一摇,然后闭上眼睛任意摸一个球,如果摸到红球,教师就在红球的后面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摸过以后要把球放回口袋,要摇动口袋。学生活动。教师负责记录,并把记录结果填在统计表里。交流摸球结果。问:统计的结果和你开始的估计差不多吗?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内说一说。讲述:在袋子里红球和黄球的个数同样多的情况下,从袋子里每次摸一个球,摸球的次数又比较多,那么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次数是差不多的,这就说明了在这种情况下,任意摸一个球,默祷红球的机会和摸到黄球的机会是相等的,也就是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三、玩中交流,内化提高1、想想做做1观察小正方体。问:知道这个小正方体有几个面吗?在6个上都有写数字,学生们一起看一下有哪些数字?各出现了几次?活动规则:把小正方体抛30次,组长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字1、2、3朝上的次数。其它同学统计并填表格。学生活动,并填写表格。小结:通过观察合计栏里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抛的次数越多,数字1、2、3朝上的次数就越接近,那么抛一次,向上的数字有几种可能?这三种可能性的大小怎样?(相等的)2、想想做做2谈话:在布袋子里放4枝铅笔,怎样放才能分别达到下面的要求?任意摸一枝,不可能是红铅笔。想想口袋里该装什么铅笔?小组同学合作装铅笔,问:你为什么这样装?任意摸一枝,可能是红铅笔。问:你是怎样想的?每次任意摸一枝铅笔,摸50次,摸到红铅笔和蓝铅笔的次数差不多,应该怎样装铅笔?为什么?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统计与可能性2教学目标:1、 通过活动,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2、 初步学会用条形图描述数据,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3、 通过积极参与猜想、实验、验证、分析的过程,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实践能力。教学重点:学会用条形图描述数据教学难点:正确填写统计图教学过程:一、引入活动1、谈话:老师想在这个布袋里放一些红球和黄球,你能出个注意,怎么放使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若干次,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次数差不多?2、学生交流并反馈。3、小结:当布袋里放入同样多的红球和黄球时,摸到两种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4、谈话:如果布袋里放入的两种颜色的球的个数不一样多,摸到的结果又会怎么样呢?二、开展活动1、摸球活动 问:如果在布袋里放3个黄球,1个红球,摸10次,摸到哪种球的次数可能多一些?猜想同桌猜一猜。实验师生一起做实验,记录摸球结果。分析数据:统计的记过和你的估计差不多嘛?你发现了什么?你能分析一下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吗?如果我从这个布袋里任意摸一个球,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小?问:每次涂一个方块做记录的方法和每次涂一个方格做记录涂成一个条形图的方法哪一种更好?为什么?推测问:如果要使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怎么办?练习 如果老师在袋子里按下面的数量放球,你能很快判断摸球结果吗? 袋子里8个全是黄球。 4个红球,4个黄球。 7个红球,1个黄球。2、掷小正方体活动 问:一个小正方体,四个面写“1”,一个面写“2”,一个面写“3”,把小正方体抛30次,猜一猜哪个面朝上的次数多一些?哪两个面朝上的次数差不多? 猜想。实验验证。分析:在条形图里你发现了什么?3、装铅笔活动(想想做做2) 出示课本图片,谈话: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 提出活动要求:玩两次,第一次的要求是装好后,从袋子里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红铅笔的次数比蓝铅笔多。第二次装好后从袋子里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红铅笔的次数比蓝铅笔少。 每次活动都按下面的程序进行:同桌进行操作;交流,说一说是怎么装的?怎么想的?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练习九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知识的综合练习课,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简单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做出判断,并做出适当的解释,能正确使用“经常”“偶尔”“差不多”等词语描述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学重点:能对简单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做出判断教学难点:正确使用“经常”“偶尔”“差不多”等词语描述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 挂图教学过程:一、练习指导1、练习九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统计图并填表,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认识条形统计图的不同形式。 评讲:图中每一格表示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要求学生将“经常”、“偶尔”等表达方式与统计图表中的数据特点紧密联系在一起,有根据地使用“经常”、“偶尔”描述事件发生的情况,从而发展数学思考。2、练习九第2、3题 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使“经常”、“偶尔”等词的含义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之间建立相应的联系,让学生在获得个人感受的基础上,学会使用相应的词语。问:看了这几个转盘后,你有什么想法?你能用“经常”、“偶尔”来说明转盘的转动情况吗?在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经常出现的?哪些事情是偶尔出现的?3、练习九第4题 出示题目图画,要求学生观察思考问题,再用线连一连。 交流:你是怎么连的?为什么这样连?你是怎么想的?4、练习九第5题 出示统计图表,观察图表,了解题目要求。 提出小组活动要求及分工合作情况。 讨论活动步骤,教师及时给予纠正与帮助。 小组活动。汇报活动结果。 评讲:从统计表中你看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如果在你们组开展一项体育竞赛,你认为组织什么项目比较合适? 如果我们班想开展一项体育竞赛,你认为组织什么项目比较合适?5、练习九思考题 明确题目要求。 问:这道题中的要求是什么意思?你打算怎么涂色? 学生活动。 组织交流讨论。课堂作业:补充习题认识几分之一教学目标:1、 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2、 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分数教学难点: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谈话: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同学们每两个人分成一组来分食品。小强和小红他们俩准备了哪些食品?这么多好吃的食品怎样分才能让他们俩都满意呢?(板书:平均分),什么叫平均分?2、问:你愿意帮他们分一分吗?3、指名分食品,并贴出相应图画。4、分蛋糕: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能分到几个?5、师:要表示“半个”,就要学习新的数,就是分数。二、认识分数,操作探究1、认识二分之一谈话:我们先来看看半个蛋糕师什么羊的?(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现在我们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半个,这半个用分数表示就是二分之一。(板书:二分之一),二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