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评价实施方案与评价标准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64615716 上传时间:2022-03-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评价实施方案与评价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课堂教学评价实施方案与评价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课堂教学评价实施方案与评价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评价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和汾 阳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意见的要求,大力推进我校课堂改革实验工 作,探索我校课堂教学评价新的指标体系,促进我校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深 入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 制定此课堂评价实施方案。一、课堂教学评价实施目标课堂教学评价改革行是新课程实施的难点和关键,新课程实施的成败取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速度和程度。如果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对旧的教学理 念、目标、行为、方式习以为常,学生的学习方式、态度、习惯依然如故, 那么课程改革必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我校旨在通过新的 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促进课堂教学的理念转变。1 .在教学目标上:促进教师由一维的课堂教学目标向三维的课堂教学 目标转变。老师在完成知识、技能目标同时更要关注学习过程、 方法、态度, 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 生思考、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引导下 主动和谐地、富有个性地学习。2 .在学生要求上:促进教师过分强调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教育转变。教师不仅要承认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 而且要把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作为一 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来开发,采取分层教学,因人而异,分别对待,以体现因 材施教、各有发展的要求。3 .在教学内容上:促进教师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学生知识的获得单靠教师的灌输,单靠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教师还要 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生活实际社会热点及科技发展,适当拓宽 知识面,根据学情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方案,从而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4 .在教学方法上:促进教师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转变。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法。 积极探索有利于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趋向的新教学方法,尝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研究式教法,注重多法结合、灵活运用。主动引 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教学的发展功能和育人的功能。5 .在教学活动上:促进教师过分重视结果教学向重视过程教学转变。 教师要凸显新课程关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 目标整合的价值追求,实现课堂教学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全面发展本位的转 移。教师要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及处理信息的方法, 引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学习,营造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6 .在师生关系上:促进教师由不够民主、不够和谐向平等融洽的新型 师生关系转变。教学过程中师生要优化合作,使学生在平等对话心态下主动 参与,个性得到发展,创造性得到解放;使上课成为师生共同分享和理解体 现生命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7 .在教学手段上:促进教师由不够重视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向 积极主动运用何许为,尝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化教学环境,实现教学 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老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8 .在学生评价上:促进教师评价过于强调学生成绩,甄别考试选拔的 功能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转变。构建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多元评 价体系(过程性评价、质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等),改变以学生学习成绩作为 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传统评价观念和做法。通过上述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从而达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 把学习变成自主性、探究性、互动性和合作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学习现任感,为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二、课堂教学评价原则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 过程中,情意交往是教学的活力,互动是教学的核心,发展是教学的目的。 我校课堂教学评价实施注意体现以下原则:1 .整体性原则:从整体出发,综合动作,实现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协 同、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的协同、课堂实施与课堂开发的协同、教学方式与 学习方法的协同,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2 .主体性原则: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 导,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评价课堂教学的焦点也应从教师的“教”转移 到学生的“学”方面。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情绪体验、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 作等方面。教学中要把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学内 容和教学活动都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而设计,使学生激情和活 力。3 .发展性原则: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要关心每一个8学生的健康成长,注重每一个学生个性特长。并不失时机地给予关照和偏爱,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各有所长。要注意挖掘隐含在课程中和 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智力和非智力资源, 精心创设一些对智慧和意志有挑战性 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的勇气与热情。4 .过程性原则:教学过程要加强知识产生发展过程的教学,训练学生 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应急能力等;要加强认 知过程教学,实现知识经验与原有认知结构的有效“同化”与“顺应” 。5 .开放性原则:教学过程中应做到课程内容的开放,课程目标的开放, 课程实施的开放。教师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的心态保持开放和自由。要加强开放性的思维训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 敢于标新立异,尤其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教学中, 更应注意在这方面引导和培养。6 .体验性原则: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和体验情境,使学生 在充分参与的基础上获得个体生命的体验,在体验的基础上充分参与,在参 与中得到充分发展。7 .激励性原则:学生的学习动力一方面来源于外在的激励,即他人的 肯定:另一方面来源于内在的激励,即学习者本身的成功体验。从学生的学 习发展来看,学习的评价应让学生充分得到尊重,使学生的主体得到充分发 挥,个性得到发展;评价强调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引发、提高学生的学 习欲望;评价应让学生品尝到学习成功的愉悦,体会到学习的魅力,促进学 习不断深入和可持续发展。8 .可操作性原则:课堂教学评价是评价人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在有 限的时间内,依据评价指标要素可同步做出价值判断。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要符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评价标准是期待实现的目标,但又必须是目标条件下能够达到的,以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要点必须是可观 察、可感受、可确定、可测量的,便于评价者进行判断;评价办法要注重质 性评价和综合判断,力求简单、易于操作。姓名班级等得分学科时间课题评价指标分值ABCD教学目 标(8分)教学目标合理、明确、具体,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 本理念,符合学生实际。88642教学内 容(8分)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容量适度,注意教材的处理 与知识的拓展,能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并能 有机渗透思想与道德教育。88642教学设 计与实施(38 分)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能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 激 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注重学生发展。88642教学设计能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学 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师生、生生交流渠道畅 通,双边活动性强。88642学生学习情趣饱满,思想积极,敢于表达和质疑, 课堂气氛活跃,能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相互评 价,体现教师的宽容和激励。12121086教学方法选用恰当、 灵活、有创造性,课堂指导具 有针对性、启发性、实效性,能为学生的学习活动 设计并提供合理的学习资源。1010864教学效 果(22 分)能突岀重点,分解难点,注重反馈、矫正,使学生 对教学目标有较高的达成度。1010864使学生在学会学习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有一定 程度的提高。12121086教师素 养(24 分)教态自然、大方、亲和力强,语言表达流畅、规范、 精练,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66543有较强的组织与协调能力,能正确使用现代教育手 段,应用自如,示范效果突出。66543教学课件设计能结合学生实际,合理,具有创新意识,并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理。66543对传统教学媒体能合理地传承使用,对现代教学媒 体运用适时、适度,操作熟练。66543教学建议合计(等级)评课人小学 课 堂 教 学 评 价 表附、课堂教学评价表的操作使用说明1.等级评定办法本评价表采用等级量化评价办法,总分 100分。评价等级分为优、良、中、 差。各学科课获总分90分以上为优,89 80为良,79 60为中,60分 以下为差。一人评课可以根据听课实况,按等级评定办法给出恰当的分值及相应的等 级:多人评课,则采用多数人总的平均分在定相应的等级,或者以多数评价 者确定的等级为依据,再通过评价给集体评议确定等级。2 .使用操作程序(1) 评课前,评课人认真阅读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熟悉评价指标体系(要点) 的特征描述及评价权重。(2) 评课前,评课人一般要对被评教师的教案进行阅读分析,做到心中有 数。(3) 评课人在评课过程中,根据评价要点指标和相应的分会及时作好听课 记录和评分。(4) 被评教师根据评价指标自我评价,并就教学条件、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等方面作简要说明(5) 评课人按照评定等级办法。根据自评的分数的结合学生反馈的意见以 及教师自我评价等,评定等级,再写出简要的、有针对性的评语。但必要时 评课人可按自评的分数评定等级,写出评语。2016.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