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鹰大厦前广场改造项目施工测量方案范本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63275361 上传时间:2022-03-18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2.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鹰大厦前广场改造项目施工测量方案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金鹰大厦前广场改造项目施工测量方案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金鹰大厦前广场改造项目施工测量方案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鹰大厦前广场改造项目 金鹰大 厦前广场改造项目施工测量方案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施工测量方案 目 录 一、编制依据与参考文件2 二、工程概况2 2.1、工程基本信息2 2.2、结构设计概况2 三、工程测量、监测主要内容3 四、测量、监测施工组织3 4.1、测量、监测管理体系3 4.2、人员组织3 4.3、设备配置及管理3 五、控制点的设置及各施工阶段测量3 5.1、施工准备阶段测量5 5.2、土方、支护及抗拔锚杆阶段测量、放样7 5.3、地下室结构、地上结构及砌体施工阶段测量8 5.4、机电安装及装饰装修阶段测量10 5.5、室外工程阶段测量11 5.6、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及观测11 5.7、基坑监测12 六、测量技术资料编制、管理20 七、质量控制21 7.1、施工测量质量过程控制21 7.2、质量保证体系流程21 八、安全管理22一、编制依据与参考文件 1.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2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1.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14) 1.4金鹰大 厦前广场改造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设计图纸 1.5建设单位指定的坐标控制点和水准点二、工程概况 2.1工程基本信息 表2-1:工程名称、性质、地理位置、建设规模序号内容说明与要求1项目名称金鹰大 厦前广场改造项目2使用功能停车、就餐、休闲娱乐、职工活动、人防于一体的下沉式广场3工程地点长沙市开福区三一大 道与会展路交汇处西北角4工程规模总建筑面积107982.39,地块净用地面积100亩5工程性质公用建筑 表2-2: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单位序号责任主体名称1建设单位湖南广播电视台2勘察单位湖南省勘测设计院3设计单位湖南化工地质工程勘察院(基坑支护工程设计单位)、清华大 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主体结构工程设计单位)4监理单位湖南省长顺项目管理有限公司5总承包单位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2.2结构设计概况 本工程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三层,地上局部一层.地下三层层高分别为负三层3.9米(局部3.45米)、负二层3.9米(局部10.4米)、负一层5.1米(局部6米、6.5米),地上局部一层层高5.2米.地下室东西向约为290米,南北向123172米,地下室占地面积约3.7万米2,基坑面积39236米2.设计地坪0.00=40.70米,基坑底标高为24.60米,基坑开挖深度 约8.416.1米.三、工程测量、监测主要工作内容施工阶段测量主要工作内容监测主要工作内容施工前准备城市坐标点复测校核;一级控制网的建立与复测;平面和高程二级控制网布置.监测专项方案编制及审批;监测控制点设置.土方、支护及抗拔锚杆阶段基坑支护桩、帷幕桩、拉锚定位、标高及尺寸测量;抗拔锚杆定位放线,标高及尺寸等测量控制;土方开挖边线、坡度 、标高及测量定位.1、支护结构、基坑周边、周边道路、周边建(构)筑物监测点布设;2、支护监测;3、支护外侧土体沉降与位移监测;4、周边道路监测;5、周边建(构)筑物监测.地下室结构、地上结构及砌体施工阶段地下结构施工轴线、标高、临时控制线、垂直度 测量等测量控制.1、建筑物沉降观测;2、支护监测;3、支护外侧土体沉降与位移监测;4、周边道路监测;5、周边建(构)筑物监测.机电安装及装饰装修阶段轴线、标高、垂直度 测量.沉降观测.室外工程阶段轴线、标高、垂直度 测量.沉降观测.四、测量、监测施工组织 4.1测量、监测管理体系测量、监测管理体系见下图.项目经理生产经理安全总监技术总工物资设备部工程管理部安全监督部技术管理部测量小 组安全员材料员施工员安全检查及巡视;安全隐患记录及报告.提供测量、监测相关物资,应急物资储备.测量轴线分线、细分尺寸、分区标高.应急响应.城市坐标点校核,建立一、二级控制网与水准点,建立场内外监测点,建筑物沉降观测,监测点预警.统计分析、制定应急预案.测量、监测管理体系 4.2人员组织 根据本工程测量放线的工作量,本工程的测量人员安排如下: 施工测量小 组组长:龙翔 电话:18807474517 组员:王伟、王东明、黄文 技术总工根据项目技术复核计划组织人员对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核,其余由测量小 组在施工过程中自行复核或相互复核.定位放线须复核合格后方可请监理及业主代表复核,并做好定位记录等资料,三方签字后归档. 4.3设备配置及管理 4.3.1测量与监测仪器配置 本工程使用仪器如下表(表中包含施工现场常用测量仪器,但施工中使用的仪器不局限于表中所列仪器).仪器名称型号数量精度 检定周期用途电子全站仪中纬ZT-201台2+2PP米1年控制网的测设、变形观测水准仪B321台2米米/千米1年高程测量控制钢尺30米、50米各2把已检定1年距离测量塔尺5米3根已检定1年标高测量钢卷尺5米15把已检定1年距离测量激光垂直水平仪1台垂直、水平线放样对讲机4台通讯联络手提式充电电筒强光3台夜间测量照明线锤1千克、7.5千克各1个垂直测量木桩0.5米若干用作控制桩红油漆1公斤作标点用墨斗3个弹线用 4.3.2测量、监测仪器管理及维护 1)测量仪器必须按规定周期进行校准,并做好校准状态标识,使用中的测量仪器在检定有效期内,处于合格状态. 2)测量仪器由项目测量小 组组长统一管理. 3)测量过程中,若发现测量仪器偏离校准状态,必须对已测结果进行追踪评定,确定测量结果的有效性. 4)测量仪器在搬运和贮存期间,应确保符合仪器保养规则,使其处于良好状态.5)测量仪器出现故障时,使用人不得随意拆卸,应由计量员送到有相应资格的单位检修.五、控制点的设置及各施工阶段测量 5.1施工准备阶段测量 5.1.1测控网的建立 1)平面坐标测控网的建立 a.开工前,会同监理、建设单位共同对建设单位提供的城市坐标控制点进行闭合复核,经复核达到精度 要求后将其作为本工程内网测控的引测点.控制桩用采取有效的保护,防止施工机具车辆碰压.详见下图:说明:1、首级(即为一级)控制点H值为60mm;2、轴线(即为二级)控制点高度为60mm。 b.根据工程总平面图并结合施工实际需要,本工程拟布设6个坐标内网测控点,分别布设在拟建场区的六个角,点位建立后按一级坐标控制点进行保护和校核,经闭合检查复核,内网测控点的角度 、距离精度 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报请监理、建设单位代表审查复核,经监理、建设单位代表签认后作为该工程的内部坐标测量控制网.设置点位与基坑距离大 于2米,位置与现场临建或道路发生冲突时,可适当调整点位位置,但前提条件是不易被施工破坏和保持至少两个点可通视.一级平面控制网示意图如下:一级平面控制网示意图 二级平面控制网示意图如下:二级平面控制网示意图 c.平面控制网的精度 技术指标须符合下表的规定:等级测角中误差(米)边长相对中误差(k)一级51/250002)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对建设单位提供场区水准基点,用水准仪进行闭合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将水准引测到内网坐标测控点上,使之成为坐标、高程共用控制点.经高程闭合检查复核精度 符合要求后,报请监理、建设单位代表审查复核,经监理、建设单位代表签认后作为该工程的内部高程测量控制网.一级水准控制网示意图如下:一级水准控制网示意图 5.2土方、支护阶段测量、放样 5.2.1平面控制测量 1)支护桩中心点定位 首先根据基坑支护设计图,计算出支护桩桩位坐标;放样采用平面直角坐标法.在二级控制网点放出轴线上两端的桩位,在中间加上24个桩,作为轴线的控制点,并在两侧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设护桩,采用钢筋头定点,混凝土砼或砂浆固定. 2)土方开挖放样 a.基坑(槽)开挖线放样 首先根据二级控制网点用全站仪放出各构件轴线位置,然后测出每个构件处土方原始地面标高,根据设计垫层底标高算出开挖深度 ,再根据土质情况选定边坡放坡系数,确定好基坑或基槽底的工作宽度 后,即可算出基坑或基槽上口宽度 ,据此放出基坑或基槽开挖边线.每条轴线应在延长线上打木桩,并钉钉子做标记,以便开挖线被破坏后能及时恢复.挖土边坡坡度 控制采用坡度 尺. b.基坑(槽)底面开挖线放样 土方开挖接近基坑底面时,测量人员应根据轴线引线桩再次放出轴线位置,然后放出基坑或基槽底位置线,注意要考虑工作宽度 ,对开挖不够的地方进行修整,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5.2.2高程控制测量 1)支护桩基准点的引测及标高控制 根据本工程高程控制网最近的水准点将标高引测到支护桩并用水平仪、塔尺及卷尺控制高度 .2) 基坑(槽)标高基准点的引测:基坑或基槽土方开挖前,首先根据本工程高程控制网最近的水准点将标高引测到每个基坑或基槽边,并打木桩做标记,木桩顶标高统一.木桩桩头露出地面30米米.3)基底土方开挖标高控制:测出每个基坑或基槽的自然地面标高,根据设计基坑或基槽底标高,算出开挖深度 ,机械开挖要预留200300米米厚的土方,人工清基,以免超挖.快要挖到基坑或基槽底时,在基坑或基槽底打木桩标示最终开挖深度 ,作为清基的依据.开挖过程中操作人员要对开挖深度 进行实时测量. 5.3地下室结构、地上结构及砌体施工阶段测量 5.3.1地下室施工阶段测量 5.3.1.1平面放样测量 1)轴线投测:现场测量人员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全站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控制轴线投测到作业面上.然后以控制轴线为基准,以设计图纸为依据,放样出其他轴线和柱边线、洞口边线等细部线. 2)基础开挖时,将全站仪架在轴线控制点上,对准基坑对面的同一轴上控制点,放出下柱墩轴线,根据轴线确定下柱墩开挖边线.当地下室基础防水保护层完成后,将各轴线引测到保护层上,并用红油漆描三角形进行标记,作为墙柱插筋施工的依据. 3)当每一层平面测量放线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放线记录表、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并报监理验线,验线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4)验线时,允许偏差如下表: 距离测量允许偏差主轴间距允许偏差(米米)L30米530米L60米1060米L90米15 5.3.1.2细部测量 1) 墙、柱及模板的放样 根据控制轴线位置放样出墙、柱的位置、尺寸线,用于检查墙、柱钢筋位置,及时纠偏,以利于模板位置就位.再在其周围放出模板线控制线.放双线控制以保证墙、柱的截面尺寸及位置.然后放出柱中线,待柱拆除摸板后把此线引到柱面上,以确定上层梁的位置. 2)梁、板的放样 待墙、柱拆模后,进行高程传递,立即在墙、柱上用墨线弹出+1.00米线,不得漏弹,再据此线向上引测出梁、板底、模板线. 3) 门窗、洞口的放样 在放墙体线的同时弹出门窗洞口的平面位置,再在绑好的钢筋笼上放样出窗体洞口的高度 ,用油漆标注,放置窗体洞口成型模体.外墙门窗、洞口竖向弹出通线与平面位置校核,以控制门窗、洞口位置. 4)楼梯踏步的放样 根据楼梯踏步的设计尺寸,在实际位置两边的墙上用墨线弹出,并弹出两条梯角平行线,以便纠偏.如图: 楼梯踏步的放样 5.3.1.3标高控制 1) 高程控制点的联测.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2)基坑标高基准点的引测方法:以现场高程控制点为依据,将高程引测到基坑施工面上.标高基准点用红油漆标注在基坑侧面上,并标明数据. 3) 施工标高点的测设.施工标高点的测设是以引测到基坑的标高基准点为依据,施工标高点测设在墙、柱外或者塔吊标准节侧上,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 4)标高抄测的精度 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如下表所示: 标高允许偏差高度 H允许偏差(米米)每层3H30米5 5.3.20.000以上放样 0.000以上轴线由二级控制网直接放出相关构件位置轴线;高程传递采用水准仪直接标在结构柱上,用红油漆以三角形式标识. 5.3.3砌体工程放样 砌体工程施工时以原有各层平面控制轴线为准,引放填充墙、隔墙、门窗洞口尺寸.各施工层墙体砌筑到一步架高度 后,应测设1000米米水平线,作为二次结构、装修施工的标高依据,相邻标高点间距不大 于4米. 5.4机电安装及装饰装修阶段测量 5.4.1轴线的恢复和引测 1)轴线恢复前对每条轴线的相对距离、角度 进行校核,方法为:用钢尺直接丈量距离,用全站仪测量轴线、轴线控制线之间的角度 . 2)在施工中被浮浆覆盖和因为时间久而模糊的轴线、轴线控制线,把面层的附着物清理干净,用墨线重新弹出,用于隔墙的平面位置控制. 3)柱立面的轴线由恢复后的轴线进行引测,并弹出墨线用红油漆标识. 4)根据恢复后的轴线及图纸上隔墙线与轴线的关系依次放出各楼层的隔墙线,用墨线弹出. 5.4.2标高的抄测 装饰线定在1.000米,为施工时定标高提供方便. 1)楼层+1.000米抄测前先校测结构施工从标高控制点,取其平均高程引测水平线. 2)楼层+1.000米线抄测时,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采用水准仪、塔尺抄测高程控制点的标高,各标高点之间用墨线连接并用红油漆标明数据. 5.5室外工程阶段测量 室外工程通过控制网引测道路中心、排水管线中心,引测临时水准点工程施工时全段每隔2025米设置一组中心桩,曲线段必须做好起、中、终点的桩点控制,曲线中间点按510米间隔做好加密桩;每100米设置一临时水准点. 室外附属、室外环境过控制网引测相关轴线,设置临时水准点.5.6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及观测5.6.1为了 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施工阶段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按设计图纸埋设在最能反应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均匀的分布在建筑物周围.5.6.2沉降基准点布设:降观测基准点采用内网测量控制埋设的控制点.5.6.3沉降观测点的布设1)布设位置:设置在-3F外剪力墙角部、沿外剪力墙1015米处及首层结构柱上.2)埋设方法:采用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3)沉降观测点的布置:首层结构完成后在沉降观测点埋设在首层标高+0.5米处.5.6.4观测次数:沉降观测从底板完成后开始.-3F顶板施工完毕即观测1次,以后每施工完一层观测一次,直至竣工验收.当出现不均匀沉降、大 的沉降量及建筑物出现裂缝等异常情况时,应增加观测频次,做每日或隔日观测,并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基础周围大 量积水、挖方、降水及暴雨后必须观测;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米米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连续两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2米米时,每六个月观测一次;外界发生剧烈变化时必须及时观测;交工前观测一次;竣工后,第一年观测2次,以后根据实际情况及按照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决定观测次数.直至建筑物达到基本稳定(1米米/100d)时,停止观测. 5.6.5沉降资料的提交:沉降观测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连续观测两次,取平均值作为沉降观测点的初始值,并编写首次技术报告,报监理和建设单位代表.正常观测过程中,每观测一次,提供作业说明、沉降观测记录、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沉降观测工作完成后,向建设单位、监理及公司项目主管部门提供汇总分析报告. 5.7基坑监测 本工程由湖南省勘测设计院作为第三方监测单位对基坑支护工程实施现场监测,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需经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省质安部门等认可,必要时还要与基坑周边环境涉及的有关单位协商一致后方可实施. 5.7.1坑顶水平位移监测 (1)监测目的观测和掌握基坑顶部水平位移,确保基坑施工期和使用期的安全. (2)监测仪器全站仪:中纬ZT-20,精度 2+2PP米. (3)监测实施 测点埋设基点应埋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并且应埋设在视野开阔、通视条件较好的地方;基点数量根据需要埋设,基点要牢固可靠,组成平面控制网,坑顶水平位移监测过程中将适当选用第三方监测单位现场点位.监测点埋设,用冲击钻在桩顶钻孔,然后放入刻有“+”字标记的钢制强制归心螺纹测量标志预埋件,便于直接安置棱镜,四周用水泥砂浆填实.测量监测点的埋设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观测方法:采用极坐标法,如图5-7-1所示,A为基准点,B为工作基点,米为监测点.即用水平度 盘的盘左、盘右测量出监测点的水平角,求出监测点方向的方位角,再用竖直度 盘的盘左、盘右测量出监测点的竖直角,斜距需加气象条件改正,计算出水平距离,最后计算出监测点的坐标,作为变形监测的原始值.AM(X,Y)D图5-7-1 极坐标法测量示意图 数据分析与处理主体施工后:A、绘制时间水平位移曲线图,据以判定施工措施的有效性.B、当时间水平位移曲线趋于平缓时,可选取合适的函数进行回归分析,预测墙顶水平位移最终值,并及时采取保证施工安全的对策.5.7.2坑顶竖向位移监测 (1)监测目的 观测和掌握基坑顶部的竖向位移,确保基坑施工期和使用期的安全. (2)测量仪器水准仪:B32,精度 2米米/千米+塔尺. (3)测点埋设与5-7-1坑顶水平位移监测点使用同一测量标志. (4)监测网的布设要求与测量方法 在沉降监测前至少一周埋设不少于3个水准基点,基准点设3倍于基坑深度 的影响范围之外,组成水准控制网,定期对水准点进行校核,防止其本身发生变化,以保证沉降监测结果的正确性.监测点尽可能和基准点一起布设成附合或闭合水准路线,以便进行平差处理,提高观测精度 .水准点的埋设要求外界影响小 、不易扰动或震动影响、通视条件好,以保证监测精度 . 根据监测对象性质、允许沉降值、沉降速率、仪器设备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量测精度 ,沉降监测采用精密水准仪按二等水准精度 要求进行监测. 沉降监测的技术措施:a、观测前对所用的水准仪和塔尺进行校验,做好记录,在使用过程中不随意更换;b、首次进行观测,适当增加测回数,一般取3次的数据作为初始值.C、定期对水准点进行校核、测点检查和仪器校验,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D、记录每天测量的气象情况、施工进度 和现场工况,以供监测数据分析时参考.E、确定沉降监测控制标准值,作为监测数据分析时的对照数据,测量数据超出允许值时及时反馈信息. (5)沉降计算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监测点尽可能和基准点一起布设成附合或闭合水准路线,水准线路闭合差应小 于1.0(米米)(n为测站数),然后按照测站进行平差,求得各点高程.施工前,由基点通过水准测量测出地表沉降观测点的初始高程,在施工过程中测出的高程为.则高差即为地表沉降值. (6) 数据分析与处理 A、绘制时间竖向位移曲线图,根据沉降规律判断其稳定状态和施工措施的有效性.B、当时间竖向位移曲线趋于平缓时,可选取合适的函数进行回归分析.预测最大 沉降量. 5.7.3周边建筑沉降与倾斜观测 (1)监测目的:监测基坑开挖时邻近建筑物沉降的变化情况. (2)监测仪器:全站仪:中纬ZT-20,精度 2+2PP米;水准仪:B32,精度 2米米/千米+塔尺. (3)监测实施 测点埋设在地表下沉的纵向和横向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应进行建筑物下沉及倾斜监测,基点的埋设与地表沉降观测相同.沉降测点埋设,用冲击钻在建筑物的基础或墙上钻孔,然后放入长直径200300米米,2030米米的半圆头弯曲钢筋,四周用水泥砂浆填实.测点的埋设高度 应方便观测,对测点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受到破坏.测点的布设如图5-7-1所示.观测方法:建筑物沉降监测为二等水准测量,观测方法与地表沉降观测相同.建筑物下沉及倾斜计算,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布设导线网,以便进行平差处理,提高观测精度 .施工前,由基点通过水准测量测出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的初始高程,在施工过程中测出的高程为.则高差即为建筑物沉降值.图5-7-2 建筑物沉降测点图在建筑物沉降值后,进行倾斜计算,如图5-7-2所示倾斜度 :为所求建筑物水位移产生的倾斜角数据分析与处理a、 绘制时间位移曲线散点图b 当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可选取合适的函数进行回归分析.预测最大 沉降量.根据所测建筑物倾斜与下沉值,判断建筑物倾斜是否超过安全控制标准及采用的工程措施的可靠性.图5-7-3 建筑物倾斜计算示意图 5.7.3周边建筑物裂缝监测 (1)监测目的 监测基坑开挖时邻近建筑物裂缝的变化情况,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2)监测仪器裂缝宽度 观测仪,游标卡尺等. (3)监测实施测点埋设如图5-7-3用两块白铁皮,一片取150米米150米米的正方形,固定在裂缝的一侧,并使其一边和裂缝的边缘对齐.另一片为50米米200米米,固定在裂缝的另一侧,并使其中一部分紧贴相邻的正方形白铁皮.当两块白铁皮固定好以后,在其表面均涂上红色油漆. 图5-7-4 裂缝测量示意图监测方法a 首先了 解建筑物的设计、施工、使用情况及沉降观测资料,以及工程施工对建筑物可能造成的影响;记录建筑物已有裂缝的分布位置和数量,测定其走向、长度 、宽度 及深度 ;分析裂缝的形成原因,判别建筑物的发展趋势,选择主要裂缝作为观测对象.b当裂缝继续发展,两白铁片将逐渐拉开,露出正方形白铁片上原被覆盖没有涂油漆的部分,其宽度 即为裂缝加大 的宽度 ,可用尺子量出.c定时进行观测.5.7.4巡视检查对基坑本体、施工工况、基坑周边环境和监测设施等应每天进行巡视检查, 现场巡视检查对象及内容见表5-7-5. (1)支护体系巡视检查内容包括:支护结构体系成型质量、冠梁有无裂缝出现、土体有无沉陷、裂缝及滑移、基坑有无涌土、流砂、管涌. (2)施工工况巡视检查内容包括: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基坑开挖分段长度 及分层厚度 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有无超长、超深开挖、)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是否运转正常、基坑周围地面堆载情况,有无超堆荷载. (3) 基坑周边环境巡视检查内容包括:地下管道有无破损、泄露情况、周边建(构)筑物有无裂缝出现、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邻近基坑及建(构)筑物的施工情况. (4)监测设施巡视检查内容包括:基准点、测点完好状况、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 表5-7-5 现场巡视检查对象及内容表序号类别巡视检查对象及内容一、基坑本体1基坑本体支护体系成型质量;冠梁的裂缝;土体沉陷、裂缝及滑移;基坑涌土、流沙、管涌;地表水、地下水状况;土质情况等.二、周边环境2周边建(构)筑物周边建筑物有无裂缝、倾斜、沉陷等.3周边地表、管线基坑周边堆载;周边地表裂缝、沉陷及周边管线的破损、渗漏、沉陷等;邻近施工情况.三、监测设施4监测设施基准点、测点完好状况;监测元件完好情况. 5.7.5监测频率 现场仪器监测的监测频率如下表:基坑边坡类别施工进程基坑设计深度 5米510米1015米15米一级段号EF、FG、GA段1次/1d1次/1d1次/1d1次/1d其余段1次/1d1次/2d1次/2d1次/2d底板浇筑后时间(d)71次/1d1次/1d2次/1d2次/1d7141次/3d1次/2d1次/1d1次/1d14281次/5d1次/3d1次/2d1次/1d281次/7d1次/5d1次/3d1次/3d注:各段的位置详见“基坑支护施工方案”中“支护桩分段平面示意图”.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加强监测,提高监测频率,并及时上级部门报告监测结果: 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2)监测数据变化量较大 或者速率加快; 3)存在勘察中未发现的不良地质条件; 4)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未按设计施工; 5)基坑及周边大 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 6)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 或超过设计限值; 7)支护结构出现开裂; 8)周边地面出现突然较大 沉降或严重开裂; 9)邻近的建(构)筑物出现突然较大 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开裂; 10)基坑底部、坡体或支护结构出现管涌、渗漏或流砂等现象; 11)基坑工程发生事故后重新组织施工; 12)出现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 5.7.6监测报警 1)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测报警值 基坑工程监测报警值以监测项目的累计变化量和变化速率值两个值控制.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测报警值如下表:监测项目支护结构类型及各段基坑类别:一级累计值变化速率(米米d-1)绝对值/米米相对基坑深度 (h)控制值墙(坡)顶水平位移灌注桩AB、CD、DE、FG及GA段200.2%2墙(坡)顶竖向位移100.1%2围护墙深层水平位移300.4%2墙(坡)顶水平位移BC及EF段100.2%1.5墙(坡)顶竖向位移80.1%2围护墙深层水平位移250.4%2基坑周边地表竖向位移25/2注:1、h为基坑设计开挖深度 ;2、累计值取绝对值和相对基坑深度 (h)控制值两者的小 值;3、当监测项目的变化速率达到表中规定值或连续3d超过该值的70%,应报警.各段的位置详见“基坑支护施工方案”中“支护桩分段平面示意图”. 2)基坑工程周边环境监测报警值监测对象累计值(米米)变化速率(米米/d)邻近建(构)筑物201裂缝宽度 建筑2持续发展地表10持续发展管线位移刚性管道压力101非压力103柔性管线204地下水位变化1000500 3)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立即停工并通知建设及设计单位 a、当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b、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出现异常情况或基坑出现渗漏、流砂、管涌、隆起或陷落等; c、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索体系出现过大 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的迹象; d、周边建(构)筑物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可能发展的变形裂缝或较严重的突发裂缝; e、出现其他必须报警的情况. 5.7.7监测当日报表及阶段性监测报告 1)当日报表主要内容 a、当日的天气情况和施工现场的工况; b、仪器监测项目各监测点的本次测试值、单次变化值、变化速率以及累计值等,必要时绘制有关曲线图; c、巡视检查的记录; d、对监测项目应有正常或异常的判断性结论; e对达到或超过监测报警值的监测点应有报警标示,并有原因分析及建议; f、对巡视检查发现的异常情况应有详细描述,危险情况应有报警标示,并有原因分析及建议; g、其他相关说明. 2)阶段性监测报告主要内容 a、该监测期相应的工程、气象及周边环境概况; b、该监测期的监测项目及测点的布置图; c、各项监测数据的整理、统计及监测成果的过程曲线; d、各监测项目监测值的变化分析、评价及发展预测; e、相关的设计和施工建议. 5.7.8施工险情应急措施 施工前先探测基坑周边地下管线的埋深线、尺寸,以便对设计方案及时修正.在基坑开挖施工前,制定基坑安全警示牌或标志,制定人员与设备安全撤离措施和环境保护措施.施工前我司编制详细的专项施工方案,包括安全文明施工及基坑支护应急预案.其中应急预案包括但不限于: 1)成立应急处理领导小 组,职责与分工明确,随时对现场应急情况正确处理; 2)可能出现的应急处理措施,如:位移、沉降过大 区域,根据产生的原因,采取坑内堆载,或坡顶卸荷,或避后小 压力注浆加固坡体;对局部坡面剥落坍塌部位,采用土钉挂网喷射混凝土固定、注浆等; 3)根据可能的处理措施准备足够的抢险物资,包括花管、水泥、砂、纺织袋、彩条布4) 当出现大 风、大 雨、大 雪等恶劣气象因素时的处理措施.六、测量技术资料编制、管理测量资料数据来源真实、编制需及时,本工程施工测量资料包括: 1、基坑监测记录2、工程定位测量记录3、建筑物垂直度 、标高观测记录4、建筑物沉降观测资料5、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7、 质量控制 7.1施工测量质量过程控制 7.1.1测量要按照施工进度 和测量方案要求,安排现场测量放线工作,作好施工测量日志. 7.1.2 现场使用的测量仪器设备应根据测量仪器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检校维护、保养并作好记录,发现问题后立即将仪器设备送检. 7.1.3 测量放线作业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三检制” 自检:测量在每次测量放线完成后立即进行自检,自检中发现不合格项立即进行改正,直到全部合格,并填好自检记录.互检:由施工负员或质量员组织进行质量检查,发现不合格项立即改正至合格.交接检:由施工员或质量员组织进行,上道工序合格后移交给下道工序,交接双方在交接记录上签字,并注明日期. 7.2质量保证体系流程质量保证体系流程图8、 安全管理 1)施测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 2)在基坑边投放基础轴线时,确保架设的仪器稳定性. 3)操作人员不得从轴线洞口上仰视,以免掉物伤人. 4)轴线投测完毕,须将洞上防护盖板复位. 5)操作仪器时,同一垂直面上其他工作要注意尽量避开. 6)施测过程中,要注意旁边的模板或钢管,以免仪器碰撞或倾倒. 7)所用线坠不能置于不稳定处,以防受碰被晃掉落伤人. 8)测量人员持证上岗,严格遵守仪器测量操作规程作业. 附件:工程施工现场应急预案及安全保证措施一、编制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原则。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作为首要任务。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在本项目部领导统一组织下,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3、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作用,依照行业安全生产法规,规范应急救援工作。 4、预防为主,防止结合原则。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坚持突发事件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重点做好预防、预测、预警、预报和常态下风险评估、应急准备、应急队伍建设、应急演练等项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二、编制目的1、应急预案应针对那些可能造成企业、系统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设备和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突发性灾害,如触电事故、泥石流灾害、火灾、环境破坏等。2、应急预案是对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补充,应急预案应以完善的预防措施为基础,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3、应急预案应以努力保护人身安全、防止人员伤害为第一目的,同时兼顾设备和环境的防护,尽量减少灾害的损失程度。4、应急预案应结合实际,措施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5、应急预案应经常检查修订,以保证先进科学的防灾、减灾设备和措施被采用。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应急组织机构为加强安全领导,进行系统化、网络化管理,项目部成立应急预案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总工程师、常务副经理、安全总监、项目副经理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安全环保部安全员、各施工队专职安全员、施工队队长为组员,负责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见应急预案组织机构图)项目经理 常务副经理 项目副经理安全环保部总工程师安全总监施工技术部财务管理部计划合同部物资设备部综合办公室应急预案组织机构图2、应急领导小组职责负责重、特大事故的现场应急抢险救援指挥,对施工现场突发性情况进行技术、资金和设备支持,在施工现场发生重特大事故时以最快的时间达到现场,分析紧急状态和确定风险事故级别,负责分部和有关地方管理部门、组织、机构联络和报告事故情况,制定抢险救援的方案措施,领导现场应急抢险救援工作,确定紧急状态的解除,协助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在上级和有关地方部门进入的情况下,参与制定抢险救援方案措施,做好应急抢险救援配合工作。四、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1、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后,施工现场应急处理措施一般规定 当发生事故时,负伤人员或者最先发现事故的人,应立即报告项目经理或专项安全负责人,并应马上组织人力现场抢救伤害者,根据伤情需要,协助医务人员运送伤者到医院或拨打“120”,请求协助抢救。 1.1事故发生后,各级人员应保镇静及冷静,切实负起本身责任,主动控制局面。要有组织、有指挥和结合实际进行妥善处理。 1.2 第一时间进行“救死扶伤”,采取措施救护受伤(害)人员,对必须在现场进行紧急抢救的,应采取应急方法如止血、人工呼吸等进行施救。否则必须立即用工地的交通工具或截出租车将伤者送到就近医院进行抢救。同时应采取有效措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1.3 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及善后工作。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并划出保护区禁止闲人进入。 1.4 因抢救受伤(害)人员,以及疏导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记、拍照、录像或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 2、 发生火警、火灾事故时,施工现场应急处理措施一般规定。 2.1 应立即了解起火部位及燃烧的物质,积极抢救伤者及使用施工现场所有消防器材进行灭火自救工作。 2.2 迅速准确地拨打119报警。在拨打119时,做到镇静拨号,说清火灾单位的名称、地址、电话号码、燃烧部位、燃烧物质的性能等。 2.3报警后,派专人到约定的路口迎接消防队。 2.4 在消防部门到达前,对易燃、易爆的物质采取正确有效的隔离。根据火场情况,机动灵活地选择灭火工具。 2.5 在扑救现场,应行动统一,如火势扩大,一般扑救不可能时,应及时组织撤退扑救人员,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3、 利用一切可行的通讯工具按规定时间内将事故情况进行层级上报。 4、发生事故层级上报时限。 4.1 轻伤事故,应在24小时内报告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部门和基层工会组织。 4.2 重伤事故,一般情况下,事故单位应在24小时内报上级主管单位,由上级主管单位分XX市有关部门。对涉外有影响的,事故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4小时内如实报上级主管单位。 4.3 重伤3人或死亡1至2人的事故,事故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4小时内如实报上级主管单位,由上级主管单位分XX市有关部门。 4.4 死亡3人以上重大、特别重大死亡事故应在事故发生后2小时XX市人民政府,同时报上级主管单XX市劳动行政部门、工会组织、公安部门。 4.5 发生急性中毒、中署事故,除报上级主管单XX公司安质部、办公室)外,应同时XX市卫生行政部门。 4.6 发生爆炸物品爆炸事故和火灾事故,除报报上级主管单XX公司质安部、办公室)外,应同时XX市公安部门。5、防止违章和事故的安全规定 5.1 未经三级安全教育的新工人,复工换岗的人员未经岗位安全教育,不得进入施工现场的工作岗位进行操作。 5.2 不正确佩戴安全帽及佩戴超过使用年限(2年半)的安全帽,不准进入施工现场。 5.3 严禁赤脚或穿高跟鞋、拖鞋进入施工现场。 5.4 严禁酒后及带小孩进入施工现场。 5.5 不得到禁止烟火的地方吸烟、动火。 5.6 不得攀登脚手架。 5.7 特种作业人员、机械操作工未经专门安全培训,无有效专业上岗操作证,不得上岗操作。 5.8 脚手架及所有机械设施设备和现浇混凝土模板支撑,搭设安装后,未经验收合格,不得使用。 5.9 电源开关箱不准一闸、一漏电、一箱多用。 5.10 未经指派批准,未经作业安全交底或安全交底不清和无安全防护设施,不得盲目操作。 5.11 不得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对违章作业的指令有权拒绝,并有责作制止他人违章作业。 5.12 对各种安全检查防护装置、防护设施及警告、安全标志等不得随意拆除和有意挪动。五、高处坠落事故的预防及其应急救援预案桥梁施工过程中,高处作业的机会比较多,经常在四边临空的高处进行作业,施工条件差,危险因素多。多年来,高坠伤亡事故占全部事故的比例较高,这种事情对社会影响较大,要作为安全预防等大事来工作。要避免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必须加强监控管理。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预防高处坠落的技术知识教育,使他们熟悉操作时必须使用的工具和防护用具。同进,在技术上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1、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基本要求 以预防坠落事故为目标,对于恐怕要发生坠落事故等事故的特定危险施工,在施工前制定防范措施,并应在日常安全检查中加以确认。 1.1 凡身体不适合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得从事高处作业。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要按规定进行体检和定期体检。 1.2 严禁穿硬塑料底等易滑鞋、高跟鞋。 1.3 作业人员严禁互相打闹,以免失足发生坠落危险。 1.4 不得攀爬脚手架。 1.5 进行悬空作业时,应有牢靠的立足点并正确系挂安全带。 1.6 作业层上部周边、基坑周边等,必须设置1.2m高且能承受任何方向的1000N外力的临时护栏,护栏围密目式安全网。 1.7 各种架子搭好后,项目安全负责人必须与架子工和使用的班组共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准上架操作。 2、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预案 2.1 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马上组织挽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尺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2.2 出现颅脑损伤时,必须维持呼吸道畅通。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往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2.3 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中,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2.4 发现伤者手足骨折者,不要盲目搬动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的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子等,在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腱侧下肢缚在一起。 2.5 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底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正确的现场止血处理措施: 2.5.1 一般伤口的止血法:先用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冲洗伤口,涂上红汞水,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 2.5.2 加压包扎止血法:用纱布、棉花等作成软件垫,放在伤口上再加包扎,来增强压力而达到止血。 2.5.3 止血带止血法: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结扎在上臂1/2处(靠近心脏位置),下肢出血结扎在大腿上1/3处(靠近心脏位置)。结扎时,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纱布棉垫。每隔25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钟。 2.6 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是真实性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六、物体打击事故的预防及其应急救援预案 物体打击伤害是建筑行业常见事故的四大伤害的其中一种,特别在施工周期短,劳动力、施工机具、物料投入较多,交叉作业时常有出现。这就要求在高处作业的人员对机械运行、物料转接、工具的存放过程中,都必须确保安全,防止物体坠落伤人的事故发生。1、 防止物体打击事故的基本要求 1.1 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佩戴安全帽。应在规定的安全通道内出入和上下,不得在非规定通道位置行走。 1.2 安全通道上方应搭设双层防护棚,防护棚使用的材料要能防止高空坠落物穿透。 1.3 临时设施的盖顶不得使用石棉瓦作盖顶。 1.4 边长小于或等于250的预留洞口必须用坚实的盖板封闭,用砂浆固定。 1.5 作业过程一般常用工具必须放在工具袋内,物料传递不准往下或向上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所有物料应堆放平稳,不得堆在临边及洞口附近,并不可妨碍通行。 1.6 高空安装起重设备或垂直运输机具,要注意零部件落下伤人。 1.7 吊运一切物料都必须由持有上岗证人员进行绑码,散料应用吊篮装置好后才能起吊。 1.8 拆除或拆卸作业要在设置警戒区域、有专职安全人员监护的条件下进行。 1.9 高处拆除作业时,对拆卸下的物料、建筑垃圾要及时清理和运走,不得在走道上任意乱放或向下丢弃。 2、发生物体打击的应急预案 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2.1 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应马上组织挽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认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尺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2.2出现颅脑损伤时,必须维持呼吸道畅通。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往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七、触电事故的预防及其应急救援预案触电事故与其他事故比较,其特点是事故的预兆性不直观、不明显,而事故的危害性非常大。当流经人体的电流小于10mA时,人体不会产生危险的病理生理效应;但当流经人体的电流大于10mA时,人体将会产生危险的病理生理效应,并随着电流的增大、时间的增长将会产生心室纤维性颤动,乃至人体窒息(“假死”),在瞬间或在两三分钟内就会夺去人的生命。因此,在保护设施不完备的情况下,人体触电伤害得极易发生的。所以,施工中做好好感防工作,发生触电事故时要正确处理,抢救伤者。 1、防止触电伤害的基本安全要求根椐安全用电“装得安全、拆得彻底、用得正确、修得及时”的基本要求,为防止发生触电事故,在日常施工(生产)用电中要严格执行有关用电的安全要求。 1.1 用电应制定独立的施工组织设计,并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盖有企业的法人公章。必须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敷设,竣工后办理验收手续。 1.2 一切线路敷设必须按技术规程进行,按规范保持安全距离,距离不足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隔离防护。 1.3 非电工严禁接拆电气线路、插头、插座、电气设备、电灯等。 1.4 根椐不同的环境,正确选用相应额定值的安全电压作为供电电压。安全电压必须由双绕组变压器降压获得。 1.5 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之间、工作人员与带电体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距离不足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隔离防护。 1.6 在有触电危险的处所或容易产生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