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63124626 上传时间:2022-03-17 格式:PPTX 页数:52 大小:607.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结构的国际比较与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产业结构的国际比较与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产业结构的国际比较与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会计学产业结构的国际比较与启示产业结构的国际比较与启示二、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本节内容:一、几个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一)、美国产业结构调整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产业结构在调整过程呈现出了很多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第一,三次产业的结构调整发生了重大变化: (1) 农业科技和管理进步,农业更加高效多产,从而更多的劳动力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中。 (2) 制造业更新换代,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在缩小,传统产业在改造中焕发生机;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继续提高,就业人口加速向服务部门转移。 (3)服务行业高度发展,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经济服务化已成为基本趋势。 第二第二,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动美国产业结构调整并使国际竞争力得以提高 。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信息技术产业成为推动美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部门。在美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中,信息技术起到了支点作用。 战后美国工业生产中劳动率的提高有40% 70% 是因为科技水平的提高而取得的。到了70年代, 美国国民经济中第三产业已在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中占有支配性地位; 在第二产业内部, 新兴的高技术产业也成为物质生产部门的主导产业。第三,第三,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在资源配置上无所作为,为了保持美国科技领先的地位,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美国政府在大力发展知识经济,特别是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制定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重要计划。 (2)加大了政府对高科技的投入。 (3)运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4)鼓励并扶持企业的技术创新,大力扶植高技术企业的成长。主要有:一是税收优惠政策;二是提供市场支持政策;三是对高科技小企业进行政策支持。 (5)重视教育,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特别是重视企业职工的再培训。图一为美国三次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 美国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第一产业2111111.21.31.211.11.21.11.2第二产业252424232221.821.62222.222.22221.119.620第三产业737575757777.277.276.676.676.776.977.679.378.8表为:19972010年美国三次产业占GDP比重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的三次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差别十分明显: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始终在1%左右,对GDP的贡献不大;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持续下降,但始终在20%左右;第三产业在GDP中的份额最大,超过70%并且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事实上,美国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呈现向三、二 、一深化发展的趋势,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了主要地位,三次产业体系出现产业结构服务化的特征。(二)、英国产业结构调整(三)、德国产业结构调整 德国政府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 开始明显加速调整产业结构。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主导了这场以发展新经济产业为核心的最具革命性的世纪产业结构调整。 1、生物技术产业是德国传统的优势产业。联邦政府加大投入生物技术研发, 通过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生物园区竞争计划”以及随后德支持计划, 全力推进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 进而推动新经济产业的迅速成长。 2、德国政府把促进创新研发看作重中之重, 研发部门的资金增长迅速。德国研究政策的重点是新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开发、生物技术前沿领域、健康与医学研究、分子医学与基因研究。研究与开发, 培育了新经济产业的技术源。 3、德国政府通过富有特色的支持系统来促进中小企业的创新。通过合作项目、引导项目和人员交流着力改进中小企业与研究机构的网络化。一系列小企业政策, 激活新经济产业的创业动力。另外, 政府也通过简化税收以及进一步克服官僚作风减轻中小企业的行政管理负担。 西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经验及启示: (一)发挥市场在产业结构变迁中的指引功能,营造宽松的创新环境。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发挥市场的诱导,通过市场机制来指引产业调整的发展方向。同时政府的适当干预也必不可少。(市场和政府互相补充) (二)选择高新技术作为主导产业,通过其扩散作用和极化作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带动) (三)大力发展教育,搞好人才培养,促进产业结构的发展与提升。发展知识经济的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 。(提高劳动力素质,注重人才培养) (四)要重视技术创新、建立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创新是前进的动力) (五)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传统产业需要高新技术) (六)积极利用世界产业转移带来的机会来调整与提升国内产业。当今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所引起的这种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发挥后优势以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良机。(抓住机遇)(四)、日本产业结构调整 日本50 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实践中的经验主要有: 产业政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合理的产业政策培育起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企业,通过对处于不利竞争地位的产业给予适当的保护,传递了产业企业所需要的重要信息,完善了产业基础设施,保证了资金供应,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产业政策的体系性。日本的产业政策基本上是一个以产业结构政策为核心的完整的政策体系。 它主要包括产业民主化政策、产业保护政策、产业扶植及振兴政策、中小企业政策、产业技术政策、竞争秩序政策、产业用地政策、海外市场开发资助政策、衰退产业合理化及调整政策、流通政策、高技术产业政策、防止公害政策、消费者保护政策等。 各产业的协调发展。日本政府 十分重视产业的协调原则,主要包括要确保没有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瓶颈”因素以及产业整体素质的协调。日本的“倾斜生产方式”就是针对当时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而展开的,去除瓶颈因素,经济的健康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中小企业政策”则是针对产业整体素质的协调,保证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具备公平的起点。 19501993年日本三次产业产值结构的变化 日本的产业结构调整也提供了一些教训: 如产业政策的目标常常与为了增进社会福利的政策目标发生冲突;国内宽松的竞争环境使得企业产生惰性,当经济陷入萧条时,不是内部挖潜或主动调整,而是谋求政府行为,以限制(国内外) 市场竞争等。简言之,日本的产业政策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效地利用价格机制在资源分配方面的职能,促成了快速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它也干涉了价格机制的调节职能,企业的市场活动被政策和规制所扭曲。(五)、韩国产业结构调整1、1950 年代中后期,以内向型经济发展为主。 这一时期,韩国主要依靠美国援助物资来支撑经济,从而只能走内向型经济发展,即通过销售美援物资积累资金,再大量投入电力、煤炭、水泥、运输、通讯等骨干产业部门以带动内需,取得经济复兴的成果。 2、1960 年代初期,从进口替代工业化转向出口导向工业化。 由于韩国自身缺乏原材料、资金和技术,大部分依靠进口,而且出口不振,于是韩国政府自1958 年起,开始实施从“进口替代”逐步转向“出口导向”的工业化政策。在政府贸易推动政策支持下,韩国首先实现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推动的经济增长,继而完成了资本密集型原材料工业产品的进口替代,并使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3 、1970 年代,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韩国的产业政策从鼓励出口转向优先发展重化工业,特别是第三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19721976 年) 中,大幅度增加投资促进重化工业部门的发展和成立综合贸易商社以扩大出口成为政府产业政策的重点。确立了钢铁、机械、石化、造船、电子和有色金属六大战略产业,并在金融支持、税收和相关法律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旨在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4 、1980 年代以后,提出“科技立国”,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韩国从1982 年开始实行以稳定、效率、均衡为基调的产业政策调整,同时进一步强化出口。产业发展的重点确定为对外竞争力强的造船、电子、机械、钢铁等产业。 对那些在发达国家已属夕阳产业,但在韩国仍具有优势的产业(如纺织、家电、汽车、造船等) 进行技术升级,试图提高国产化率与附加值,以形成出口“主力产业”; 对那些在发达国家正处于成长期,而在韩国尚处于引进、吸收阶段的产业(如精密化学、精密仪器、计算机、产业用电子机械、航空航天等) ,作为本国的“战略产业”,予以重点扶持; 对那些在发达国家处于开发阶段,而在韩国则处于萌芽阶段的“新兴产业”(如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等) ,作为积极发展的“未来产业”。 5 、1990 年代的经济危机和结构调整。 1993 年金泳三政府执政以后,积极推行新经济政策。加速政府主导型经济向市场主导型经济的过渡,全面实施科技立国战略,实施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但由于长期以来积淀的矛盾,继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韩国也陷入了经济危机,出现了经济的负增长。政府转而实行以企业为中心的结构调整。一方面对规模过大的企业进行分割,使其向小型化发展,减少垄断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限制企业从事过多领域的经营活动,力求避免无序竞争。 韩国在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中积累了一些值得研究的经验,如树立外向型产业经济结构的目标、重视科技进步的作用以及选择合理的主导产业和战略产业,优化资源配置等。 韩国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教训: 第一,过分依赖大企业的作用。 韩国的大企业和西方国家的跨国公司不同,它们主要是依靠政府的扶植而非自由竞争成长起来的,竞争力也没有随着规模扩张而得到相应的提高; 其次,政府给予大企业太多的金融支持,优惠利率与市场利率甚至相差近10 个百分点,支持已经超过了合理的限度,加上大量低息贷款和高负债多角化经营,形成了大量的重复性投资和局部领域的恶性竞争。 再次,外向型战略下的韩国大企业对国际市场尤其是美国和日本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另外,韩国少数大企业对经济的高度垄断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第二,过分强调出口的重要性。 韩国政府在推进“出口导向”政策中,对企业过度干预,甚至对企业的保护制度化,最终既造成企业的“虚胖”,又使政企关系过于密切,导致腐败。再有,过度地强调发展出口产业,有可能导致内需产业和出口产业的“二重结构”现象加剧,使国内的经济结构内在联系松散而降低抗干扰性,影响国家经济安全,一旦遇到世界经济危机,国内经济就会随之震荡,这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已经有所显露。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战略涉及到一系列产业政策,其中较有特色的是“电信港”计划、软件人才政策及知识产权保护:1 、“电信港( Teleport ) ”计划: 所谓“电信港”就是由高宽带通信设施、跨国通信网络、数字交换与传输设施、卫星地面站所组成的网络系统。为实施这一计划,印度政府打破了几十年由国营电信企业垄断的体制,取消了电信设备的特许生产制度,除了向外资开放电信产业以外,并逐步实施电信部门私有化的计划。印度的信息高速公路从此起步。(六)、印度产业结构调整2 、软件人才政策。印度拥有规模巨大的科技人才群体,其中相当比例的人具有熟练运用英语的能力,而这一点正是印度软件产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独特优势;其次,印度在国内各正规理工大学以及大专院校和中学开展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教育;第三,印度开放私人资本和外资从事电脑软、硬件的专业教育,使人才培训渠道多样化;第四,印度给海外归国人才尤其是信息产业方面的人才许多优惠政策,这部分人才也构成了印度包括软件产业在内的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中坚力量。3 、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对软件业极为重要,甚至可以说是生死攸关的事情。印度也曾深受盗版困扰,到1995 年印度议会对版权法进行了彻底的修订,该法是世界上最严格也是最接近国际惯例的版权法之一,该版权法对侵犯版权的行为规定了严厉的民事与刑事指控,经过立法与执法的不懈努力,印度软件的盗版比率降低了30 % ,不仅使印度软件产品免受美国301 条款的制裁,出口畅通无阻,更提高西方跨国软件企业到印度投资设厂及建立软件研发机构的意愿。 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启示日、韩、印都属于二战后快速发展的国家,可以称之为“后发国家”,分析其演变得出以下几点启示:1、产业结构是动态变化的, 它的升级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2、主导产业均经历了劳动密集型一资本密集型一 技术密集型的更替过程3、 制定恰当的产业政策4、高新技术产业是各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5、外贸结构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高度总体偏低,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各地区之间产业结构高度略有差异; 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三次产业结构偏差严重; 产业结构不协调问题依然存在。二元结构下,农业物质技术基础薄弱,生产率低;工业一般性产品生产能力过剩,高新技术产品发展不足,工业生产的规模效益低下;基础产业发展滞后;服务业发展缓慢。 1、中国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图二:19972010年中国三次产业占GDP比重中国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第一产业181816151413.712.813.412.111.110.810.710.310.1第二产业484646464544.84646.247.447.947.347.446.246.7第三产业343638394041.541.240.440.540.941.941.843.443.2表为:19972010年中国三次产业占GDP比重中国三次产业占GDP比重: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持续下降,从1997年的18%到2010年的10.1%;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最大,基本维持在47%左右;第三产业发展比较快,所占比重从1997年的34% 到2010年的43.2%。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呈现出此起彼伏的状况,这是由于近几年我国的第二产业投资增长过快,使得资金流向偏向于第二产业部门。相比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仍处在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比重大是正常现象,但是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很多方面还很落后,还有待进一步调整和完善。v中国第一产业产值的部门比例与就业的部门比例比较中国第一产业产值的部门比例与就业的部门比例比较注:注:AGAG表示第一产业表示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例;注:注:AEAE表示第一产业表示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数的比例。v中国第二产业产值的部门比例与就业的部门比例比较中国第二产业产值的部门比例与就业的部门比例比较注:注:IGIG表示第一产表示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的比例;注:注:IEIE表示第一产表示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业人数的比例。v 中国第三产业产值的部门比例与就业的部门比例比中国第三产业产值的部门比例与就业的部门比例比较较注:注:TGTG表示第一产表示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的比例;注:注:TETE表示第一产表示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业人数的比例。v(1)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工业化过程是基本一致的,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几乎不变,第三产业迅速上升;v(2)产业结构中各产业变化过程曲折,具有不平衡性,从整个演变过程看,三大产业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尤其是在有的阶段,第二产业发展迅速,而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甚至停滞;v分分 析析2 2、中国产业结构的国际比较、中国产业结构的国际比较中国产值结构的国际比较中国产值结构的国际比较人均人均GDPGDP美元美元产值结构产值结构第一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低收入低收入430430252538383535中下等收入中下等收入16701670131336364949中等收入中等收入23902390111135355252中上等收入中上等收入426042609 937375353发达国家发达国家24930249302 232326666中国(中国(20052005)1700170012.612.647.547.539.939.9中国(中国(20072007)11.311.348.648.640.140.1v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推移,产业结构的重心先是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然后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产业结构趋向高级化。v产业结构渐趋于合理化和高度化,但与其它国家相比,依然存在着实现高度化的问题,如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劳动力比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中低收入国家同期的水平; 2、中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农业内部结构有待优化:一是农产品总量、品质不能满足工业化需求;二是农产品加工业尚处于初级阶段,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三是农产品区域布局不合理,未能形成有鲜明特色的农产品区域布局结构;四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 (二)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大而不强”。第二产业总量规模扩张,但产业结构调整较慢,增长质量不高:一是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产业升级面临困难;二是产品研发投入不足,高端研发人才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三是产品结构不合理,一般产品相对过剩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品短缺并存。(三)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占GDP比重明显偏低。目前绝大部分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比重占70%左右,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在50%左右,而中国仅在40%左右。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美国等发达国家主要以信息、咨询、科技和金融等新兴产业为主,而中国的商业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比重较大。此外,中国服务业产品创新不足, 服务品质和技术水平不高, 在组织规模、管理水平与营销技术上与国外服务业都存在较大差距,难以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四)各类产业发展模式粗放,高能耗、高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使得经济发展以牺牲环境福利为代价,究其根本在于第二产业比重过高。这给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调整造成极大的挑战。 3、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启示1、 加快产业调整。加快农业的现代化、机械化,将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三产业,同时优化第二产业,提升第三产业。2、重视技术创新,增强创新能力。一方面要下大力气改革教育体制,努力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 另一方面要加强与新兴产业发展关联度大的基础研究3、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4、制定适合我国国情有利于我国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5、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6、 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协调作用。 第二第二,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动美国产业结构调整并使国际竞争力得以提高 。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信息技术产业成为推动美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部门。在美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中,信息技术起到了支点作用。 战后美国工业生产中劳动率的提高有40% 70% 是因为科技水平的提高而取得的。到了70年代, 美国国民经济中第三产业已在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中占有支配性地位; 在第二产业内部, 新兴的高技术产业也成为物质生产部门的主导产业。 1、生物技术产业是德国传统的优势产业。联邦政府加大投入生物技术研发, 通过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生物园区竞争计划”以及随后德支持计划, 全力推进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 进而推动新经济产业的迅速成长。 2、德国政府把促进创新研发看作重中之重, 研发部门的资金增长迅速。德国研究政策的重点是新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开发、生物技术前沿领域、健康与医学研究、分子医学与基因研究。研究与开发, 培育了新经济产业的技术源。 3、德国政府通过富有特色的支持系统来促进中小企业的创新。通过合作项目、引导项目和人员交流着力改进中小企业与研究机构的网络化。一系列小企业政策, 激活新经济产业的创业动力。另外, 政府也通过简化税收以及进一步克服官僚作风减轻中小企业的行政管理负担。 2、1960 年代初期,从进口替代工业化转向出口导向工业化。 由于韩国自身缺乏原材料、资金和技术,大部分依靠进口,而且出口不振,于是韩国政府自1958 年起,开始实施从“进口替代”逐步转向“出口导向”的工业化政策。在政府贸易推动政策支持下,韩国首先实现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推动的经济增长,继而完成了资本密集型原材料工业产品的进口替代,并使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 、软件人才政策。印度拥有规模巨大的科技人才群体,其中相当比例的人具有熟练运用英语的能力,而这一点正是印度软件产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独特优势;其次,印度在国内各正规理工大学以及大专院校和中学开展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教育;第三,印度开放私人资本和外资从事电脑软、硬件的专业教育,使人才培训渠道多样化;第四,印度给海外归国人才尤其是信息产业方面的人才许多优惠政策,这部分人才也构成了印度包括软件产业在内的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中坚力量。中国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第一产业181816151413.712.813.412.111.110.810.710.310.1第二产业484646464544.84646.247.447.947.347.446.246.7第三产业343638394041.541.240.440.540.941.941.843.443.2表为:19972010年中国三次产业占GDP比重中国三次产业占GDP比重: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持续下降,从1997年的18%到2010年的10.1%;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最大,基本维持在47%左右;第三产业发展比较快,所占比重从1997年的34% 到2010年的43.2%。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呈现出此起彼伏的状况,这是由于近几年我国的第二产业投资增长过快,使得资金流向偏向于第二产业部门。相比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仍处在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比重大是正常现象,但是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很多方面还很落后,还有待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