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城市总体规划2035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3118223 上传时间:2022-03-17 格式:DOC 页数:116 大小:5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阳城市总体规划2035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简阳城市总体规划2035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简阳城市总体规划2035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简阳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二一七年十二月1 文本目录第一章 总则4第二章 落实成都市总体规划和东进要求,明确发展定位、目标与发展规模6第三章 落实“东进”战略,构建多中心网络化的城乡空间13第四章 构建现代化的经济体系22第五章 坚持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大幅度提高生态规模与质量27第六章 加强城乡统筹,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34第七章 建设高效、集约、绿色的市域基础设施44第八章 科学配置资源要素,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49第九章 提高城市治理水平,让城市更宜居64第十章 历史文化保护85第十章 转变规划方式,保障规划实施100第十一章 附则103 第一章 总则第1条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按照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十字方针和成都市“东进”总体规划相关要求,找准简阳在成都市“五中心、一枢纽”中的职责担当,主动担当“东进”使命,从全面提升战略定位、打造国际开放新门户、推动产业升级转型、重塑全域空间格局及重构综合交通网络等五个方面,对“东进”总体规划指导下的简阳城市规划进行科学编制,确保简阳城市规划与成都“东进”总体规划的全面落实和高度契合。第2条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4、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5、成都市城乡规划条例(2010)6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2014-2030年)7成都平原城市群规划(2014-2030年)8、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9、成都市东进总体规划(2016-2035)10简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11、 国家、省、市其它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规范第3条 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本次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和城区两个层面:市域范围为简阳市行政辖区,面积2215平方公里。城区范围为:北至石桥、海井片区,南至十里坝片区、东至东溪片区、西至高铁片区,包括简城街道、射洪坝街道、十里坝街道、杨柳街道、东溪镇、石桥镇、新市镇,面积294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65平方公里。第4条 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与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一致,为20162035年。其中近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5年。第二章 落实成都市总体规划和东进要求,明确发展定位、目标与发展规模在成都市全面建设体现新发展理念的背景下,要找准简阳市在“五中心一枢纽”中的职责担当,深刻认识“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差异化发展思路,总结简阳市城市发展的经验,明确发展目标和城市规模,科学规划全域和城市空间布局,推动区域空间布局调整,同时借鉴北京市以及雄安新区规划新理念,提出各项规划要求。第一节 定位、职能和承载功能第5条 简阳市的总体定位为成都对外开放新门户、现代产业新高地、重要战略新支点简阳市应围绕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落实成都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决策,积极响应 “东进”战略,提升成都城市功能、拓展空间结构、完善山水格局。实现: 1、成都对外开放新门户建设成都对外开放窗口,打造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积极对接“蓉欧+”战略,推进双向开放;建设成都综合交通枢纽副中心,形成“空、铁、公、水”网络化系统,提升交通枢纽地位。2、现代产业新高地构筑西部重要的产业基地,以创新发展为引领,推进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建设国际生态休闲旅游城市,保护生态资源,传承天府文化,丰富成都城市形态,打造湖光山色的生态城市。3、重要战略新支点形成成都功能拓展核心区,国家中心城市“五中心、一枢纽”功能的重要承载地,推动成都空间结构优化,形成与龙泉山以东的成都中心城区双核支撑的格局;传递成都对外辐射,推动成渝相向发展,打造成渝发展廊道上的战略支点,辐射带动川东川南的桥头堡。第6条 城市职能承接国家中心城市“五中心一枢纽”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与综合交通枢纽新专业化职能;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取得先行突破,打造成都市新兴增长极核。明确城市发展两大城市职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的国际门户、龙泉山东侧现代化产业基地。第7条 承载“五中心一枢纽”核心功能简阳市应紧密围绕“五中心一枢纽”的核心职能进行建设,形成西部经济中心新基地、西部科技中心新极核、西部对外交往中心新门户、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新支点。1、西部经济中心新基地打造成都承载重大产业功能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地和跨越产业拓展的“主战场”。2、西部科技中心新极核以创新创业为引领,依托临空制造、高新技术、创新研发、智能制造等为载体,打造国家创新创业汇聚区,支撑科技中心的双创基地。3、西部对外交往中心新门户借力天府国际机场和国际铁路港建设,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和合作;打造成都对外开放新窗口。 依托会展博览、文化交往、国际办公、国际旅游等成为成都对外交往新门户。 4、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新支点。借力天府国际机场和国际铁路港建设,构建国际空港门户城市,打造辐射西部、联结全球、涵盖空铁公水的综合运输网络。强化空铁公水联运枢纽建设,支撑成都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和成都市“蓉欧+”战略第二节 发展策略和目标第8条 明确发展战略1、树立新理念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理念,统筹生态、生活、生产三大布局,提升城市能级。2、承载新功能承担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一心两翼”历史使命,承载“五中心一枢纽”的重要职能。3、发展新产业提升产业层级,承接天府国际空港新城航空物流、龙泉山东侧产业走廊的先进制造业基地。4、筑强新网络强化交通、市政、信息等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奠定发展基础。5、打造新名片充分展示山水资源、历史文化等自身特质,传承天府文化、彰显城市魅力。第9条 规划发展目标到2020年,强力实施依港兴市、产业立城、沱东开发、开放合作、改革创新“五大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制造业高地、西部电商物流基地、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综合交通枢纽副中心,初步建成成都对外开放新门户、现代产业新高地、重要战略新支点。到2035年,高水平全面建成成都对外开放新门户、现代产业新高地、重要战略新支点。全面实现重点项目支撑、重点片区形成面貌,初步建成“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门户城市、成渝相向发展的新兴极核、引领新经济发展的产业新城、彰显天府文化的东部家园”。到2050年,全面建成现代化、可持续的未来人居示范城市,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的产业基地。第三节 构建指标体系第10条 建立支撑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借鉴相关规划,结合简阳实际情况,统筹各类规划标和指标,初步建立和谐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共31项指标,并以此按年度对发展目标进程进行评估,实施指标体系定期动态管理。分项指标2020年2035年指标要求坚持创新发展1GDP增速(%)8.58.0预期性2人均GDP(万元)59预期性3高新技术工业主营收入占规上工业主营收入比重(%)2035预期性4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34预期性5集中建设区单位工业用地增加值(亿元/平方公里)1845约束性坚持协同发展6常驻人口规模(万人)175300预期性7中心城区常驻人口规模(万人)4065约束性8常驻人口城镇化率(%)6088预期性9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平方公里)255396约束性10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1.651.45预期性坚持绿色发展11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7685约束性12生态空间占市域用地面积比重(%)7986约束性13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平方公里)880864约束性14森林覆盖率(%)3538约束性15单位GDP用水量(立方米/万元)15060约束性16城乡污水处理率(%)城市88%、镇75%、农村60%城市95%、镇90%、农村85%约束性17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7085约束性18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1016约束性19建成区公园绿地 500 米服务半径覆盖率(%)8095约束性2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100约束性坚持开放发展21年入境游客人次(万人)10001800预期性22文化旅游产业占GDP比例(%)59预期性23博物、展览馆数量(个)1220预期性坚持共享发展24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6.58约束性25千人养老机构床位数(张)7.49.5约束性26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 (平方米)0.390.62约束性27人均公共体育用地面积(平方米)0.420.45约束性28十分钟社区服务圈覆盖率(%)基本实现城市全覆盖实现城乡全覆盖约束性29集中建设区道路网密度(公里/平方公里)810约束性30绿色出行比例(%)6075预期性31人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平方米)22约束性第四节 发展规模第11条 人口规模1、积极落实“东进”要求,合理确定全域人口规模。至2020年,市域总人口175万人,城镇人口105万人,城镇化率60%。至2035年,市域总人口300万人,城镇人口265万人,城镇化率88%。2、分区制定人口发展策略,优化人口分布临空经济都市区城镇化集聚发展,总人口约240万人。沱东片区就地城镇化,总人口约45万人。龙泉山片区人口疏解与重点生态移民,总人口约15万人。3、优化人口结构、改善人口服务管理、完善调控政策机制提高城市宜居水平,吸引优质劳动力和创新创业高端人才,进而集聚产业,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构建面向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的服务管理全覆盖体系。发挥产业发展对人口发展的带动作用,促进户籍人口数量实现高质量的增长。第12条 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落实成都市总体规划和“东进”要求,坚守建设用地规模底线,严格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促进城乡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到2020年,全市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包括天府国际机场、城乡建设用地、特殊用地、工矿建设用地)控制在255平方公里以内。到2035年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96平方公里以内,其中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279平方公里以内。第13条 降低龙泉山地区开发强度减少西部龙泉山地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调整用地结构,合理保障区域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拓展生态空间,支撑建设龙泉山森林公园。通过生态移民、农村土地整理、撤乡并镇等手段,合理山区城镇村布局,到2035年,山区开发强度由现状7%下降到5%以内。第三章 落实“东进”战略,构建多中心网络化的城乡空间第一节 合理布局空间,实现市域整体功能优化坚持人民的城市为人民,围绕成都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抓住“东进”的契机,统筹考虑承接与协同、提升与疏解的关系,明确简阳城区山水环境提升、空港新城和简州新城的建设、特色镇和田园综合体多点支撑、龙泉山山区生态涵养和沱东区域农业空间保护的规划任务,持续优化功能空间布局、提升绿色发展能级,保持生态宜居的现代化田园城市形态,推动创新驱动、改善民生、产城融合,大力提升城镇品质。形成功能清晰、分工合理、环境优美的城镇形态,为实现简阳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14条 构建“一区、三城、两片”的东部城市发展极核为落实城市战略定位、承担成都市“五中心一枢纽”重要职能、重塑经济地理,完善城乡体系,在简阳市域范围内形成“一区、三城”的分区结构,构建简阳新的经济地理发展格局。1、一区:临空经济都市区联动空港新城、简阳城区、简州新城三大新城协同发展,构建临空经济都市区,提升简阳发展能级,支撑东进战略。2、三城:三个产业新城空港新城发展为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是西部重要的国际化现代空港新城。人口规模105万人,用地120平方公里;简阳城区发展为成都东部城市新区综合服务基地、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基地、“城山相映、人水共生”的活力文明城市。人口规模65万人,用地65平方公里;简州新城发展为先进制造业基地、东进五大组团高品质的生活服务中心、山水生态城。人口规模60万人,用地60平方公里。三城之间实现功能互补、产业一体、生态隔离;以产业集聚带动外来劳动力及农村剩余劳动力集中。2、两片:龙泉山森林公园、沱东片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依托优势生态资源,建设国际旅游度假区。现代绿色都市农业发展示范区,以禾丰、三星为引领,重点发展高效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第15条 推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1、功能定位龙泉山脉是成都市域生态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是成都市“双核一区”的生态绿心,是承载国际旅游目的地、国际高端服务业、城市休闲游憩的国际化城市森林公园,同时也是城市跨龙泉山发展的“东进”序曲。2、发展目标强化旅游度假功能,承载高端服务业,彰显生态人文价值。依托自然、人文资源,构建特色鲜明、品牌丰富的“国际旅游城郊游憩乡村旅游”旅游度假体系,并配置相应的服务设施。依据龙泉山门户枢纽优势,打造国际会议、商务休闲等国际旅游产品;从龙泉山自身特有的景观资源入手,挖掘生态养生、户外拓展等城郊旅游产品;依据龙泉山内农业优势,打造农业公园、创意民宿、特色农庄等乡村旅游产品。借鉴国际知名国际小镇的发展经验,结合周边城市功能,建设承载国际高端服务业的产业组团或创新创业空间。在生态不敂感的地区,按照“靠山不进山、近水不临水”原则,打造若干个规模适宜的国际高端服务业小镇,并建设相应的国际配套设施。3、管控要求严守生态红线,筑牢成都东部生态屏障。坚持生态保育、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并重。在生态保育用地内,严格保护森林植被,维护生态涵养功能,提升风景资源质量,除必要的维护不生态工程之外,禁止开发建设,推进生态移民。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民生活改善相协调、与山区乡镇生态化发展相促进。创新区域管理、资源保护、社区发展和资金投入模式,推动文化遗产、自然生态保护和文化旅游开发相互促进。积极推进简阳与龙泉驿、青白江、金堂等其他“龙泉山”区域生态人文协作,共同建设成都东部的生态屏障和国际旅游目的地。 落实生态补偿,缩小城乡差距。强化乡村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共同责任,将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作为促进山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重点支持水资源保护、生态保育建设、污染治理、危村险村搬迁安置、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切实改善乡村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第二节 构建梯次城镇体系第16条 破解单中心难题,构建网络城镇体系改变传统的“中心外围”属性的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路径,建设中心多节点且互相联系的网络化城乡结构。第17条 塑城造极,全域形成“3、4、10、N”的梯次城乡体系格局1、一级产业新城(3个)空港新城(含芦葭、草池、三岔、石板凳、坛罐、海螺、玉成、清风、福田、董家埂);简州新城(含石盘、养马、周家、灵仙、壮溪);简阳城区(含简城、东溪、石桥、新市、射洪坝街道、十里坝街道、杨柳街道)。2、二级重点特色镇(4个)梳理城镇发展格局,整合镇乡资源,适当撤乡并镇,突出生态资源和文化特色建设,重点打造贾家(贾家镇、高明乡)、禾丰(禾丰镇、平武镇、普安乡)、三星(三星镇、新星乡)、施家(施家镇、平息乡、安乐乡)四个重点特色镇,带动片区发展。3、三级一般特色镇(10个)、田园综合体(16个)彰显资源特色,打造功能完备、主题鲜明的平泉、青龙、云龙、武庙、五指、镇金、三合、老君井、江源、石钟十个特色镇,是完善市域城镇体系结构,主要承担都市休闲、特色农业、旅游集散功能的重要承载地。建设涌泉、金马、太平桥、踏水、五合、宏缘、丹景、望水、永宁、五星、飞龙、新民、同合、老龙、雷家、平窝十六个田园综合体,作为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休闲观光、体现现代田园生活的重要区域。4、四级幸福美丽新村(260个)推动全域新村高品质建设,实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田园综合体。坚持产村融合,完善公共配套,发展集休闲农业、旅游观光、新农村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农业电子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以特色产业发展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第三节 实现城乡协同发展、互补发展,东中西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第18条 空港新城、简阳城区、简州新城三城协同发展统筹考虑产业协作和城镇协调发展,实现“空港之都(核心)、简州之业(基地)、简阳之城(配套)”,形成成都东进战略的核心。坚持生态优先,确保适度生态隔离,统筹考虑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配置、农业生产及休闲旅游功能。空港新城(核心):依托天府国际机场,形成以临空制造、临空服务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西部乃至内陆的对外交流门户,打造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西部重要的国际化现代空港新城。简阳城区(配套):加强与空港的产业及交通联系,形成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集中区。打造航空都市的重要服务基地,成都市郊区新城、现代山水生态城市。简州新城(基地):依托“大车城”工业板块,打造汽车制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新城。其中,简州新城和简阳城区相向发展、功能互补,为整个航空都市区提供产业和配套服务支撑。第19条 城乡互补发展加强城乡产业的关联与互动、促进公共资源共享。其中,区域中心(空港新城、简阳新城、简州新城)应强化区域服务带动功能,主要发展现代产业,成为 “五中心、一枢纽”功能的主要承载地;重点特色镇应依托资源优势,塑造特色产业,重点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一般特色镇、田园综合体,幸福美丽新村应重点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现代农业和关联产业。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要素整合和优势互动,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第20条 东中西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有效整合资源,统筹城乡一体发展,针对市域不同片区的区域发展特色,强化不同的区域功能,从自然禀赋、产业发展、城镇化路径等方面入手,制定分区差异化发展路径,进一步引导人口与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聚集。立足于临空经济都市区,构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休闲度假区、河东现代绿色都市农业发展示范区两大片区,实现与临空都市区功能错位、互动发展。积极推进区域生态、产业协作,加强西部山区整体生态保育、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等生态修复建设,大力支持山区生态屏障建设,制定配套政策机制,实现历史文化、生态景观和旅游资源跨区域统筹,提升生态涵养区综合发展效益。同时,应以临空都市区建设为依托,带动优质要素在中部地区集聚,建立完善转移支付机制,创新建设用地指标合理转移和利益共享机制。第五节 加强与大成都空间格局的对接,重视简阳作为成都“东进”核心地位的作用第21条 形成与成都市域一体的生态安全格局 延续成都市域生态格局,对接成都中心城区生态绿隔,形成五条市域生态廊道: 沱江生态廊道:延续成都平原生态架构,沟通龙泉山两侧生态格局; 天府新区简州新城生态廊道:隔离简州新城、金堂大智造片区、形成简州新城北侧生态绿隔; 天府新区简阳城区生态廊道:隔离简阳新城、简州形成、避免两城粘连发展; 天府新区空港新城廊道:有效隔离简阳新城与空港新城,形成沱西区域的生态动脉; 天府新区资阳生态廊道:联系简阳三岔湖与老鹰水库生态联系、保证下游生态安全。 第22条 协同周边区域构筑显山露水、品质优良的生态体系与“东进”区域和成都市中心城区、天府新区携手开展区域环境污染的联防联控联治,推动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着力扩大区域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推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统一规划、统一行动,完善跨区域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和应急协调联动机制。 加强水源涵养建设,推进重要河流、湿地、湖泊等的生态修复。推进沱江、环溪河等跨界河流的综合治理,加强上游来水水质监测,明确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逐步建立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第23条 促进经济产业区域共谋简阳协同淮州、中江,大力促进军民优势资源双向流动、相互转化,合作共建成德军民融合装备产业基地;空港新城协同仁寿,重点发展高端研发、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合作共建成眉高技术 产业合作区;简阳和空港协同资阳,重点发展临空指向性强、附加值高的先进制造业以及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合作共建成资泛临空经济区。第24条 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国际门户之城。加快天府国际机场建设,加快蓉昆高铁、成达万城际铁路建设,规划预留规划成都城际外环线,沿龙泉山东侧敷设,串联空港新城、淮州新城、简州新城,对外联系眉山、德阳等城市,实现机场与高铁的便捷换乘,形成国际空港+骨干高铁+城市快轨的“空铁协同”枢纽模式。加快环成都经济区高速、新机场高速建设,规划预留成宜高速(新机场高速支线),强化与重庆、川东北、川南等重要功能中心的直达联系,形成以天府机场组织全省城际网络的格局。第25条 积极融入大都市区一体化交通网络,提升对外联通及辐射能力。以高速公路、快速路、城际铁路为骨架,通过优化完善区域城市轨道快线、城市快速路,形成内联外通、高效转换的一体化快速交通网络,重点强化与成都中心城区、淮州新城、天府新区的快速联系。突出轨道交通引领作用,加快18号线、13号线、优化调整24号线线路走向,新增29号线延长线,强化临空片区北部、简阳、简州与成都中心城区的联系;建设互联互通的快速道路体系,加快实施驿都大道、成龙简快速、双简快速、仁简乐快速、中金简快速、东进南北中轴线、简淮快速、金简仁快速、金简黄快速、金简东线、沱东环线快速。第四章 构建现代化的经济体系第一节 构筑产业生态圈,支撑西部经济中心建设第26条 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重点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发展现代绿色都市农业。建设空港、简州、简阳三个产业生态圈。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000亿元左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以上。经济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2020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12:53:35 。到203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200亿元左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15%,经济总量明显提升。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第一产业比重明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大幅提高。形成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第27条 打造“临空、临港、生态”三大产业生态圈以创新、创智、创业联动发展为理念,照产城融合,协同发展,对接“东进”战略,以创智带动产业升级、创新带动城市提升、创业带动区域发展。重点形成完整产业价值链,打造吸引人才、企业的发展环境,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着力打造高端装备及智能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商务等产业,培育3个千亿产业集群。第28条 产业发展策略1、推动产业全球化(区域化)转型以价值链高端竞争为目标,推动产业全球化(区域化)转型;整合园区资源,合理集聚产业,构建简阳市临空、智慧、生态三大产业体系,积极对接成渝,服务全国。突出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和园区,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逐步融入全球产业链。以创新驱动为主导,推动产业知识化转型;以循环经济和永续大发展为基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服务、生态旅游、推进清洁生产引导工业园区生态化转型。实现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方法由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向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的转变。以产业非物质化主导,推动产业服务化转型;充分发挥高新技术的渗透作用,改造和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以绿色经济为基准,推动产业生态化转型;改组改造传统服务业,由生产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现代物流业,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2、依托空铁核心功能区,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天府国际空港,聚焦新兴消费、创新经济、航空产业、国际交往、高端农业功能,大力发展临空型枢纽经济、都市型服务经济、创新型新经济。发挥国际和区域枢纽型铁港带动作用,集聚贸易和制造功能,进而发展金融和服务产业,重点发展物流商贸、智能制造、商务服务。落位成都重点产业园布局,重点发展以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新经济产业为主导的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以高端装备、汽车制造为主导的简州新城现代装备产业园,以电子商务、智慧商贸、航空物流、文化创意为主导的简阳西部电子商务集聚发展区,以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及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的简阳空天产业园。第二节 产业布局以建设高端制造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为目标,做好简阳与周边城镇、临空与市域两个协调,以产业新城为支撑,全市形成“三极、一带、三区”的总体产业布局,服务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培育简州新城、 空港新城、 简阳新城三个产业增长极 ;打造龙泉山国家森林公园休闲度假区、 临空经济发展示范区 、河东都市农业发展示范区三个产业类型区。落实成都市重点产业园布局,建设天府国际空港新城、简州新城现代装备产业园、简阳西部电子商务聚集发展区、简阳空天产业园。第29条 农业空间布局提升农业层次与水平,建设特色农业园区,形成“六园两带”农业布局结构: 六园指:一个都市创意农业产业园,即空港都市创意农业产业园;一个国家农业主题公园,即河东国家农业主题公园;四个农业产业基地园区,即以“高效、生态、科技、外向”为目标,打造双古井、青龙三星、董家镇金、禾丰云龙四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两带指: 一山三湖农业产业带、河东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带第30条 工业空间布局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依托临空产业、汽车制造和传统装备制造业优势。形成空港新城、简州工业园、简阳集中工业发展区。促进全域工业合理布局、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形成贾家工业集中发展点、平泉精细化工产业园。 市域形成“三区两点”工业布局结构:三区指分别依托临空产业、汽车制造和传统装备制造业优势,形成空港新城(工业区)、简阳集中工业发展区、简州工业区;两点指促进全域工业合理布局、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形成贾家工业集中发展点、平泉精细化工产业园。第31条 服务业布局构建简阳市服务业发展的“一轴两区”总体结构,形成层级结构分明、功能完整的服务业空间布局。 一轴:简阳市区天府国际机场天府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轴,向西延伸与天府新区高端服务功能集聚带相连接,沿线布局临空服务、电子商务、金融商务、技术研发等现代高端服务业,与天府新区产业空间布局相融合。 两区:依托天府国际机场的空港新城服务业片区、依托简阳新城的简阳卫星城服务业片区,形成两个服务业功能区。 第32条 休闲旅游业布局处理好旅游产业发展与其他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围绕一、三产业互动,积极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产业,使其成为推进简阳经济结构升级、人居生态环境改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助推产业。全面打造世界级山地湖泊型休闲度假与会展旅游目的地、主题化的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有效整合市域旅游资源,打造联系龙泉、天府新区的休闲旅游大环线;西部旅游产业与龙泉进行有机整合,统一打造现代农业休闲品牌;结合片区重要节点城市,构建完善的旅游配套服务体系: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服务中心、旅游服务基地。 形成“一城一环两带、五园三中心两基地”的休闲旅游业布局结构:一城指简阳休闲文化名城,依托古镇遗迹,发展乡土风情,利用老城风貌,挖掘老味道,利用滨江公园、鳌山公园,完善休闲设施,开发休闲项目,打造休闲文化名城;一环指休闲旅游大环线(联系龙泉、天府新区);两带指一山三湖国际休闲旅游带、沿江城市休闲旅游带,以沱江河为依托,充分考虑休闲旅游用地需求,统筹安排沿江景观用地 沿途打造水景休闲系列产品,布置十里桃花源、十里莓乡约、十里樱花溪等特色旅游项目,营造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水域风情休闲带;四园指国家农业主题公园、都市创意农业旅游产业园、 禾丰云龙现代农业旅游产业园、青龙三星现代农业旅游产业园、董家镇金现代农业旅游产业园、双古井现代农业旅游产业园;三中心指西部国际旅游集散中心、空港新城旅游服务中心、贾家旅游服务中心;两基地指禾丰现代农业旅游服务基地、青龙现代农业旅游服务基地。第五章 坚持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大幅度提高生态规模与质量第一节 坚持生态优先、维护永续发展本底第33条 严格执行成都市各项生态保护规划积极参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强化龙泉山生态安全屏障的保护,积极提升简资、金简两大浅丘区生态建设。推进区域重点绿化工程,落实并补充延伸天府绿道系统,顺应简阳的自然山水肌理和城市人文景观,构建多层次的市域绿道体系。结合市域内的河流水系廊道、旅游公路,形成简阳内部龙泉山绿道、沱江绿道、绛溪河绿道、赤水河绿道、简阳环城绿道等主干绿道487公里,倡导与大成都一体的绿色出行系统。对接成都中心城区风道系统。严格划定简阳中心城区、空港新城、简州新城新城开发边界,确保三城之间生态隔。执行成都市总体规划(2016-2035)对一级风廊控制要求,简阳城区城区和空港新城新城之间村庄用地建筑高度不超过12米。落实成都市总体规划(2016-2035)和成都市生态守护规划要求,以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重要生态绿隔区、一般生态绿隔区为基础,将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山体、森林、河流湖泊等现状生态用地和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法定保护空间划入生态控制线。到 2035 年全市生态控制区比例提高到38%以上。第34条 划定市域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1、生态空间将法律法规规定的各类保护要素以及自然斑块面积大、生态服务功能高、生态适宜性好的山、水、林等区域划定为生态保护空间。全市生态空间854.21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38.59%。生态空间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导原则,其中将水源保护地、自然保护区等划定为生态红线。2、农业空间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规模底线,加强耕地质量建设。落实国家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要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完善,因地制宜优化基本农田布局。划定市域农业空间(基本农田保护)864.59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39.06%。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内用地不得改变用途,禁止破坏农业生产的活动,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 (控制农业用水的总量,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总量,解决畜禽污染处理、地膜回收、秸秆焚烧问题) 要求,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3、城镇空间综合城镇建设的因素,在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基本农田、地质灾害影响后,划定城镇空间。确定市域城镇空间455.20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20.56%。城镇空间内,以集约节约为原则布局各类产业,引导用地结构优化、完善城镇功能。 其中,在确定城镇人口终极规模和相应的用地规模后,保留一定弹性空间,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市域城镇开发边430.40平方公里。 第35条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区. 以生态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与脆弱性评价为基础,划定全市生态保护红线,将张家岩水库保护区、老鹰水库保护区。全市生态保护红线区59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3%左右。生态保护红线区应通过立碑定界明确范围,强化刚性约束,保障落地。区域内强化生态保护功能、严格管控建设行为,实施分类管控,严格落实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意见各项保护要求;进行用地总量实行减量控制,实行“拆二建一”。第36条 保护生态空间,划定重要生态绿隔区。落实成都市城镇及村庄管理技术规定及成都市生态守护规划要求,将龙泉山、重要水体和交通干线两侧、城市环城控制带和其他生态敏感性较高的区域划定为重要生态绿隔区,共计874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40%左右。其中,龙泉山按照地理空间解译数据,明确边界范围;沱江、绛溪河蓝线外侧非城镇段200米、城镇段50米,赤水河、环溪河蓝线外侧非城镇段50米、城镇段30米,成都第二绕城高速两侧500米、其他高速两侧50米,铁路两侧各30米,除特殊要求外重要干线按道路两侧各50米,国道两侧20米,省道两侧15米;简阳城区、空港新城、简州新城按照开发边界向外扩展2000米范围,贾家、禾丰、三星、施家重点特色镇城按照开发边界向外扩展1000米范围进行管控。重要生态绿隔区内,地总量实行减量控制,在保障农村居住用地的前提下,其余现状村庄建设用地实行“拆二建一”,拆除与建设统筹挂钩;确定建设项目负面清单,禁止建设各类工业、村庄生产用地(不含村庄仓储用地)、仓储物流、采矿项目、除农村新型社区以外的所有居住项目、与生态绿隔区功能无关的办公和教育科研设施和没有特殊隔离要求的医疗卫生设施;禁止在主要河流、水库控制带内布局除水利工程、市政交通基础设施以外的建设用地。第37条 提升生态功能,管控一般生态绿隔区。落实成都市生态守护规划要求,将除生态保护红线区、重要生态绿隔区和城镇空间之外的区域划定为一般生态绿隔区。市域一般生态绿隔区面积785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36%左右。一般生态绿隔区以农业生产、旅游休闲为主导功能,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现状村庄建设用地实行“拆一建一”,拆除与建设统筹挂钩,禁止建设各类工业、仓储物流、采矿项目以及除农村新型社区以外的所有居住项目,同时推进农村风貌和综合环境整治和农村散居院落的改造提升,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第二节 健全市域绿色空间体系构建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成网络的高质量绿色空间体系。建立与大成都区域一体的生态保护格局,形成全域生态景观化,建立市域公园群,实现全域增绿;构建简阳五级绿化体系,增强游憩及生态服务功能,重塑城市和自然的关系,让市民更加方便亲近自然。第38条 构建市域生态保护格局延续成都市域生态格局,形成“两片、一心、两带、四廊”的生态结构。两片:龙泉山生态片区、河东生态片区;龙泉山生态片区要充分发挥成都生态屏障作用,加强生态保育和生态修复,坚决取缔各种破坏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非法开发建设活动,充分发挥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河东生态片区要促进现代都市农业绿色高效发展,实施生态修复,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一心为河西生态绿心,防止城镇粘连发展,承担郊野公园功能。两带:沱江生态带、绛溪河生态带。形成河湖水系绿色生态走廊。逐步改善河湖水质,保障生态 基流,提升河流防洪排涝能力,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系统,加强滨水地区生态化治理,营造水清、岸绿、安全、宜人的滨水空间。四廊:市域四条东西向生态廊道。 第39条 构建由五级公园体系,优化绿地布局将自然生态公园、城乡郊野公园、绿道系统、城镇公园、街头绿地纳入全市公园体系,形成全域生态景观化,建立市域公园群,实现全域增绿;构建简阳五级绿化体系。依托自然生态资源,建设生态公园群,展现简阳山水环境;结合城镇近郊优质田林水网,打造郊野公园群,实现“城绿相融”;建成区按照500米见园的标准,建设改造公园绿地,按照300米见绿的标准,加快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均衡的街头绿地系统。 第40条 构建由五级公园体系,优化绿地布局按照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的原则,构建市域主干和绿道网络两大体系。主干体系按照3大主题、5大主线:以龙泉山为主题,按照生态环境游赏、人与自然共融的目标,建设龙泉山绿道60公里;以滨水为主题,突出江滩运动健身功能、映衬城乡风貌,建设沱江绿道168公里,突出民宿休闲度假功能、彰显区域特色,绛溪河绿道146公里,突出都市农业景观、农耕文化展示功能,建设赤水河绿道56公里;以展现简阳城区为主题,展现古城流连追忆、江畔醉赏美景,建设简阳环城绿道 57公里。在主干体系的基础上,建设市域绿道网络,串联各产业新城、特色小镇、生态区、公园、小游园、微绿地等,形成简阳全域绿道网络体系。第41条 打造湖光山色的生态城市打造龙泉山森林公园为成都“城市中央公园”、“城市近郊型旅游区”、“天府文化体验特色展示区”、“城市双修示范区”。保护生态资源、植入精品旅游项目、丰富游赏设施体系、塑造特色城镇。 依托河流水体,结合城镇近郊优质林田水网,打造四大郊野公园和11处湿地公园。第六章 加强城乡统筹,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第一节 强化多点支撑,打造功能完备、主题鲜明的特色小镇第42条 特色镇功能定位1、重点特色镇集中投放资源,实施撤乡并镇,建设贾家、三星、禾丰、施家四个重点特色镇,合并周边乡镇,带动片区发展。应当坚持集约高效发展,控制建设规模,提升特色镇发展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依托优势资源壮大特色产业,提高城乡综合治理能力,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示范。贾家:范围包括贾家镇、高明乡,共同打造为以生态休闲、文化旅游为特色的综合型重点特色镇。限制贾家镇现有工业规模,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现代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禾丰:范围包括禾丰、平武、普安,共同打造为以现代农业、观光农业为特色的综合型重点特色镇。三星:范围包括三星镇、新星乡,共同打造为以现代农业、都市休闲农业为特色的综合型重点特色镇。施家:范围包括施家、平息、安乐,共同打造为以都市休闲农业、体验农业为特色的综合型重点特色镇。2、一般特色镇彰显资源特色,选取具有区域辐射能力的小镇,采取特色城镇化发展模式,特塑十个一般特色镇。根据特色镇区位、功能、规模和特色等,进行分类指导,特别结合龙泉山森林公园建设一批高端服务业小镇。其中平泉为综合服务、加工制造型小镇,武庙、五指、老君井为旅游休闲型小镇,青龙、云龙、镇金为现代农业型,江源、石钟、三合为休闲农业型。第43条 特色镇发展目标与管控要求1、景镇一体,产镇融合重点特色镇布局应依托山水脉络及田园风光,让城镇融入自然,充分利用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产业开发等要素,做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以及向旅游休闲产业延伸,实现全域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构筑独具魅力的“一镇一特色”,体现“景镇一体”理念。通过游线串联特色村镇;“靠山不进山、进水不临水”,打造多主题的龙泉山国际高端服务小镇,采取特色城镇化发展模式,发展休闲度假、文化旅游和其他衍生的金融服务、会议博览、科技教育等产业。2、严控城镇开发边界和发展规模,增加绿色空间,改善环境品质通过环境整治和腾退镇区集中建设区外的低效集体建设用地,建设小城镇外围连片绿色生态空间。调整农业结构,更加注重农业生态功能,提高现代农业和旅游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强平原地区农田林网、河湖湿地的生态恢复构建滨河森林公园体系,为居民提供宜人的绿色休闲空间;因地制宜,加强山区城镇建设的多样性,注重城镇与山体之间的缓冲空间,保障特色镇安全。3.提升城镇化水平,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环境应对农村人口城镇化的任务,着力推进人口、产业、居住、服务均衡发展。强化分工协作,发挥比较优势,做强特色镇特色产业,做优特色镇公共服务圈。推动公共服务从按行政等级配置向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转变,根据小城镇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和空间分布,统筹布局建设学校、医疗卫生机构、文化体育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大力提高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使群众在特色镇能够享受更有质量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要聚焦居民日常需求,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加快构建便捷“生活圈”、完善“服务圈”和繁荣“商业圈”。第二节 建设融合性田园综合体,培育美丽乡村新模式第44条 田园综合体功能定位推动全域新村高品质建设,坚持产村融合,实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田园社区“四位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具备农业生产、文明生活、休闲旅游和综合服务等功能。建设太平桥、金马、五星、飞龙、雷家、永宁等十六个田园综合体,以特色产业发展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实现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新模式。第45条 田园综合体发展目标与管控要求1、坚持产村融合,多元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村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形成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农事体验等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现代农业科技与艺术、文化、田园的融合,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构架,现代城市文明与传统乡村文明的融合,开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原住民与新村民的融合,形成多元互动的新型农村社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通过现代高新技术的引入提升农业附加值,提倡多方共建的“开发”方式,让企业参与,创新乡村发展,形成产业变革、带来社会发展。提倡一三产业互融互动,通过产业间相互渗透融合,把休闲娱乐、养生度假、文化艺术、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农耕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使传统的功能单一的农业及加工食用的农产品成为现代休闲产品的载体。创新融资模式,坚持农民合作社的主体地位,整合社会资本,激活市场活力。2、推进“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 田园综合体建设,优化形态布局田园综合体应按照“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原则,建设规模上不贪大求全,坚持“保护、改造、建设”相结合;采用组团式布局,既适当集中归团,又相对比较独立;充分利用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产业开发等要素,保留传统农村的文化、建筑、农田、树木、森林、鱼塘等元素,保留自然优美的生态系统和田园风光,凸显山水脉络及田园风光,让城镇融入自然。3、实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按照“1+21”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设施建设标准配套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构建“十分钟生产生活圈”,提高农民现代生活品质,让城市的基础设施要延伸到农村,城市的公共服务要覆盖到农村。第三节 幸福美丽新村规划建设第46条 幸福美丽新村功能定位按照 “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基本要求,把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成为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乐园,打造丘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典范。第47条 幸福美丽新村发展目标与管控要求1、秉承“成片连线” 理念,推进特色镇村及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依托交通廊道、产业集群、河流水系和旅游景区,成片连线推进特色镇、特色村及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促进镇村集约发展和联动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产业协调发展。按照生态安全、因地制宜地原则科学确定村庄选址,落实“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理念,保护和重塑田园风光,建设美丽乡村。引导人口向交通通道沿线聚集,按照“成片推进、连续发展”的布局,建设第三绕城高速公路、成安渝高速公路、国道318、金简县道4条产业示范带,打造260个林盘社区。2、考虑产业协同、文化传承、生态共保、风貌协调、设施共享、交通互通、基层治理七大要素坚持产村融合,构建产村单元,形成“镇-中心聚居点-一般聚居点”三级镇村体系,实现镇村统筹、村村统筹、协同发展。 推动3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制订农业产业发展优惠政策。 形成休闲农业、旅游体验、农业生产、农业科技示范、农业电子商务复合的产业形态,实现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农村设施配套均等化。大力推进镇村商业服务业发展;逐步减少乡村与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大力推进灌溉、施肥等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努力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天然气、排水入污水厂。优化形态,传承天府文化。注重因地制宜,自由布局,打造与自然景观融合的美丽新村,形成“生态廊道+组团居住”的格局。注重社区公共空间,形成交往场所,以“城市的方式居住”,延续“农村的方式生活”。第四节 构建覆盖城乡、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民生保障 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第48条 建成公平、优质、创新、开放的教育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配置。完善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市。大力兴办标准化幼儿园,保障建设资金的落实,逐步实现幼儿园教师同工同酬,规范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实现城乡儿童就近入园、方便入园。优化中小学布局。各特色镇区设置1所小学。临空经济都市区和沱东片区人口分散的农村地区按服务半径2.5 公里、辐射人口1-1.5 万人/所设小学,在校生宜600人以上,鼓励农村小学生进入城、镇小学就读,相应完善寄宿设施或专门的公交体系。适当调整中学布局,规范办学,提高教学质量,高标准实施初中段义务教育,保证初中入学率达100%。重点镇应设置一所中学,辐射周边乡镇和农村地区。积极发展职业技术学校,建成适应简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中等职教体系,形成具有简阳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各特色小城镇要重视农业转移人口职业培训和就业保障,向居民提供免费就业信息服务,鼓励农民创业,鼓励企业、教育机构积极参与职业培训。第49条 构建覆盖城乡、服务均等的健康服务体系健全以区域医疗中心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重点,以专科、康复、护理等机构为补充的完整有序、公平可及的诊疗体系。加强预防保健机构建设,市疾病控制中心成为全市疾病控制监测中心,拓宽预防疾病的范围,在确保严格控制计划免疫的相关传染病的发病的基础上,开展对人群中不健康的行为进行干预。建立、完善三级预防、保健和疾病监测网络,对各种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老年病进行监测、预防和控制。特色镇在完善基本医疗的基础上,向社区养老、保健康复等特色医疗服务转型。田园综合体和新兴社区重点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标准化建设。实现医药县、镇、村一体化管理,推广医疗人员“县管镇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市域力争到规划期末医疗卫生床位数达到平均8张/千人、卫技人员数达到平均12人/千人。根据需要,调整各病种床位数比例,增加老年病、慢性病康复和临终关怀床位数比例。第50条 建成医养结合、服务均等的养老服务体系立足“9064”养老服务发展目标(90%居家养老、6%社区养老、4%机构养老),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设施宜布局于居住区中心位置,便于利用周边的生活、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宜临近绿地、公园、河流等环境优美区域,避开有污染的工业区;叠建的小型养老机构宜布局在二类住宅用地、服务设施用地、医院用地内,鼓励与社区综合体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叠建。到 2035 年提高到9.5 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按照指标要求配置到位。第51条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均衡发展、供给丰富、服务高效、保障有力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和发展文化市场,推进文化产业进程,扶持和鼓励大企业和社会团体以及人民群众进入文化市场,把更多健康、格调高雅、通俗可看,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投入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管理网络和信息监管系统,强化文化市场的硬、软件建设,依法管好文化市场。全市文化设施按中心城区、特色镇、田园综合体和型社区三级进行配置,城乡并举,合理布局,促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