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代田园城市”理念引领新型城市化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62666576 上传时间:2022-03-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现代田园城市”理念引领新型城市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以“现代田园城市”理念引领新型城市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以“现代田园城市”理念引领新型城市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以“现代田园城市”理念引领新型城市化展望“十二五”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发展模式和区域空间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的背景下,全省将进入以推进都市圈和小城镇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战略时期。作为杭州都市圈北部门户,推进新型城市化将成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以新型城市化带动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人居生态化、外向国际化,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转型,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为进一步探讨城市定位,笔者认为以“现代田园城市”理念引领我县新型城市化发展,能够全面概括我县发展实际、凝练我县发展优势,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县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一、“田园城市”的内涵分析从理论来源、文化意涵和现实需要来看,“田园城市”与德清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需要相吻合。(一)“田园城市”的理论来源。“田园城市”由英国著名城市规划师霍华德于1898年针对英国快速城市化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城市病”提出的一种生态城市模式。其特征是以宽阔的农田林地环绕城市区域,把城市生活的便利高效与乡村生活的优美宁静相结合。“田园城市”理论,对后来广为流行的“城市有机疏散”、“卫星城镇建设”等城市规划理论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田园城市”理念,虽然是一个多世纪前提出的,但针对工业化社会提出的城乡融合化、环境生态化发展模式,符合当前我国发达地区推进新型城市化、促进城乡融合的发展需要。(二)“田园城市”的文化解读。城市定位既需要理论上的正确性,也需要文化上的契合性。“田园城市”虽然是外来理论,但“田园”却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内涵和久远的中国文化渊源。对比“山水”、“园林”、“田园”三个经常用于城市定位的名词,我们认为“田园”比另两个名词更好。通常情况下,他们都可以形容一个城市的美丽,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唯有“田园”成了具有人文意境的形容词。如“田园生活”,“田园牧歌”、“田园诗般的生活”,这说明“田园”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代表了人们对自然、闲适、宁静生活的追求。“园林”传统主要源头是魏晋时代的江南,是当时达官显贵对“田园”生活的附庸风雅,是对“田园”的一种“模拟”。“山水文化”则来自“山水诗”和“山水画”。但“山水诗画”也只是知识分子将精神寄托于大自然的一种表现,并未形成一种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所以说,从中国文化看,“田园城市”一词比我们常用的“山水城市”、“园林城市”更具有文化契合性。(三)“田园城市”的现实需要。城市定位除了理论上的适用性、文化上的丰富性之外,还要符合本地发展现实和当前发展需要。从本地实际看,“现代田园城市”高度概括和有效提炼了我县“强工业、精农业、扩城市、兴三产”工作重点,有助于我县推进“开放带动、接轨沪杭”主战略。“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新型城市化将成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以新型城市化带动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人居生态化、外向国际化,符合我县“富民和谐为基、生态人居优先、城市经济引领、创新创业驱动”的战略方针,加快实现城市功能提升、产业基地建设、科技人才集聚、城乡统筹发展四个方面实现有效突破,确保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从当前发展需要看,“田园城市”能够将田园牧歌、自然清幽的绿色生态理念和现代城市生活的便捷高效、时尚前卫结合起来,成为真正的兼有两利的最佳城市形态。二、我县打造“长三角现代田园城市”的基础分析我县具有打造“长三角现代田园城市”的良好基础,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城镇布局。形成了以武康、乾元为中心城市,新市为副中心城市,中心镇和中心村四级的县域总体规划体系,整个中心城市形成了“三区一湖”(武康城区、站场新区、临杭工业区、下渚湖)总体结构的发展格局。同时,我县农村通过“两规合一”的实施和“中国和美家园”推进后,农村城镇化、农民居民化的水平进一步提升,使整个县域作为城市经营成为可能、“现代田园城市”具备现实基础。(二)生态环境。我县是国家级生态县,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11个乡镇全部成功创建为省级以上生态乡镇,其中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0个。全县生态村76个,占全部行政村45%,莫干山镇高峰村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生态村,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我县山水、田园、城市融为一体,有山在四旁,有水在城中,规模不大的城镇散布在广大田园上,这是田园城市的自然条件基础。(三)历史人文。从历史来看,我县文化资源丰富。拥有农耕文明源头之一的良渚文明、瓷器鼻祖的青瓷文化,拥有耕读传家的古代儒家士大夫传统、幽静恬淡的隐逸文化,有以民间节会为代表的农村民间文化、采摘节和户外运动为代表的现代生态休闲生活方式,具备“田园”所需要的文化元素。茶文化、桥文化、宗教文化、游子文化等也都与“田园”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人文来看,“田园”能够有效概括我县的“游子故里”、“休闲”、“名山湿地古镇”、“中国和美家园”、“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竹茶之地、名山之胜”、“江南水乡”等人文元素。(四)地理地缘。我县地貌有“五山一水四分田”之说,具有河汊湖港、山地丘陵自然生态景观和竹园桑地、果林稻田农业生态景观等多样化的田园风貌。作为杭州都市区的北部新城,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已将我县规划为杭州都市区重要组成部分。地处长三角腹地、享有丰富生态资源,也使得我县能够通过打造“田园城市”,呼应杭州主城区“东方休闲之都 生活品质之城”的发展定位,有利于我县进一步发挥地缘优势、加快实现融合发展。(五)经济基础。我县2009年人均GDP达到4.73万元,城市化水平达到57%,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中期,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城市型经济初露端倪。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工业“4+1”产业加速向集群化发展,三大工业平台拓展提升,德清经济开发区成为省级高新区。三产服务业加速发展,全县三产比重已经达到30.9%。合理的产业结构为我县“现代田园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产业基础和经济支撑。“现代田园城市”不同于传统农村,也不同于传统工业城市,只有进入工业化中后期、服务加速发展的区域才能建设现代田园城市。作为杭州都市经济圈紧密层的首位县和杭州都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现代田园城市”是一个恰如其分的高端定位,能够体现我县强劲的综合实力。三、“现代田园城市”定位的效果分析以“长三角现代田园城市”为定位,有“高、新、优、强”四个方面的好处。(一)层次高。作为杭州都市经济圈紧密层的首位县和杭州都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田园城市”的定位,有利于明确发展定位、凝炼发展优势。“现代田园城市”高度概括了德清的发展优势、生态优势、区位优势,有助于促进我县发展主战略、发展方式、发展路径、发展目标、发展抓手、发展战略的有序化和体系化,有助于深入把握我县的发展规律,提升工作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二)理念新。目前国内真正在城市定位上将“乡村”和“城市”并置在一起、落实城乡融合理念的不多见。在城乡融合发展不断加速、都市区逆城市化趋势逐步显现的情况下,“现代田园城市”理念的提出有助于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加快县域城市化步伐、丰富城镇化建设内涵,加快实现城乡与乡村融合发展、人与社会和谐共处、人与自然共生共融,体现了我县推进新型城市化的科学性、时代性和前沿性,展现了我县城乡建设的中国元素、世界眼光和德清特色。因此,“现代田园城市”是一个恰到好处、适逢其时的“新理念”,能够体现我县发展的超前理念。(三)生态优。“田园”能够代表我县丰富的山水、森林生态资源,体现生态文明创建水平、彰显我县生态特色。在城市定位方面融合“生态优先”理念,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凸显我县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未来一个时期,随着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加速发展,生态优势逐步成为地区竞争的核心优势,“现代田园城市”的定位能进一步突显我县的核心竞争力。(四)辐射强。“田园”因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本身具有美好的意象,能够与我县“名山、湿地、古镇”的自然人文景观和“孟郊故里”等人文历史资源形成联系,容易被社会公众和本地居民接受。从而能够总结发展资源,统摄县域品牌体系,形成县域名片。“现代田园城市”的内涵非常广,能够发挥城市定位的应有功能,可以与融杭的“杭州北区、创业新城”、新农村建设的“中国和美家园”、旅游业发展的“名山湿地、休闲德清”、文化上的“孟郊故里”、“瓷之源”等县域名片有效衔接、功能互补,从而有力支撑起层次分明、相互衔接、互为支撑的城市品牌体系。四、加快推进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一)以接沪融杭为先导,走融合发展的城市化路径。切实落实“开放创新、接沪融杭”战略,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区,深入接轨上海大都市,着力提升都市区一体化、区域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1、编制都市区规划,深化区域开放合作。主动对接“杭州都市区”概念,整合都市区轻轨、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杭德快速路、交通枢纽、乡镇通杭公路、德清航道及内河港口等都市区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工作,积极争取启动编制杭州都市区(德清)发展规划(或杭州德清都市区一体化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深化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对接,切实落实规划一体化,加快金融同城、信息互通、交通互联、社会共享步伐。推进县域交通建设,完善县域交通网络,健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深化都市区公交一体化。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促进杭德两地信息共享。大力推进临杭工业区建设,打造产业融杭主战场。提升城市东西两翼,加快接轨上海步伐。落实“中强东兴西闲”空间开发策略,加快实现城市“两翼齐飞”。精心组织实施新市小城市试点,推进德清工业园建设,高效开发新市古镇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接轨上海桥头堡。激活莫干山品牌效应,开发莫干山在上海文化中的影响力,编制实施莫干山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规划,推进山上山下联动发展,打造莫干山“风情小镇”,加快筏头“中国国际休闲旅游第一乡”建设,做精做强城市西翼,形成接轨上海的重要突破口。2、完善城市空间格局,加快中心城市整合提升。按照全域城市化理念,大力实施城市“东扩、南延、北拓、中心提升”,提高城市开发强度,加快城市功能提升。实施城市深度开发,提升开发区(产业新城)、城南新区(科技新城)在城市功能中的支撑作用,形成武康城区、产业新城、科技新城、站场新区、临杭工业区、下渚湖旅游度假区为一体的“三城三区”中心城市格局。按照“中强东兴西闲”空间开发策略,将新市小城市(县域副中心城市)、西部莫干山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纳入城市规划范围,形成“三城三区”为中心、“四城四区”为主干、中心镇组团发展的城市网络。深度开发中心城区,着力经营城市中心。根据城市深度开发需要,编制实施中心城市开发和旧城改造规划。以市民新广场建成和金融集聚区建设为契机,整合开发行政中心市民新广场永安街的城市中心地段,推进旧城改造,提升中心城市品位,打造繁华、现代、生态的城市新中心。逐步改变“三区一湖”中心城市的规划建设分属四个乡镇和一个开发区管辖的现状,重点加快武康城区和乾元城区融合发展,切实推进武康城区与开发区联动发展。3、建设“中国和美家园”,促进城乡一体发展。围绕“山水美、农家富、社会和、机制新”要求,以农户集聚和中心村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投入,高标准推进“中国和美家园”建设,切实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大力实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计划,推进城乡供水、公交、垃圾和污水处理四个“一体化”建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转变农村生活方式,深入实施“两规合一”,推动农村人口集聚。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建设“产业集群、人口集中、要素集约、功能集成”的农村新社区。大力推进安置小区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改善被征地农民、外来务工人员和城市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条件。大力推进3830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加快发展都市型高效生态农业。(二)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走创新发展的城市化路径。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新型工业化支撑新型城市化,夯实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经济基础。1、着力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城市型经济。大力实施工业“3131”工程,重点打造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装饰建材三大主导产业。围绕“3+X”产业体系,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全面完成节能降耗任务指标,推进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发展通航、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现代服务业为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构建发展旅游业、物流业、商贸业、房地产业四个服务业工作重点和新兴服务业组成的“4+N”现代服务业体系。推进站场新区、城东新区建设,着力完善城市功能。以省级金融创新示范县试点为契机,推进金融集聚区建设,打造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后台服务区,建设金融特色城市,加快杭德金融同城化步伐。2、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产业新城。以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契机,启动编制德清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发展规划,推动开发区与城区联动发展,着力将开发区打造为集生产研发、休闲旅游、人口承载等多元功能为一体的产业新城。加快开发区邻近城区地块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高标准规划提升连接莫干山和下渚湖两个高品质景区的城市景观道路,参照德清大道标准建设提升北湖东街,推进北湖东街德清大道连接处的酒店业建设提升,在沿线规划布局酒店、培训中心等现代服务业态。编制开发区和武康工业功能区企业和产业标准,淘汰落后产能,启动部分企业搬迁或自行改造工作。鼓励优强企业剥离、转移生产加工基地,大力提升服务制造业,推进开发区通航产业园建设。3、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县域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金融创新和品牌创新,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标准战略和品牌战略,建设高水平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工程实验室和博士后工作站,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科技新城建设,加快引进名校大院分支机构,发展科技研发产业。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打造“政产学研金”相结合的新“德清模式”。强化人才资源开发,树立“人才投入优先保障、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人才结构优先调整”的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切实将人才资源作为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加以经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快人才资源向发展资本转变。(三)以生态文明为基础,走绿色发展的城市化路径。深入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耕地、森林、绿地和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综合效益,加大城乡绿化推进力度,强化污染治理和环境修复,大力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1、大力实施城乡绿化美化,着力提升城市品位。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强西部生态保护区和下渚湖风景区的区域生态保护。推进“2050平原绿化行动”,提升森林覆盖率和城区林木覆盖率。强化生态公益林养护,大力发展碳汇林业。加快实施县域主要道路景观、城市公园和平原绿化建设,建设“村在林中、城在景中”的绿化环境,营造“三季有花、四季有绿,遍地是花、满眼是绿”的美化效果。加大对河口水库等水源地周边环境污染整治力度,确保饮用水源安全。建设生态型工业园区和生态型开发区。2、繁荣休闲旅游产业,大力打造休闲城市。完善城市休闲功能,加快建设休闲城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巩固提升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以中心城市建设特别是城市新区建设为重点,做深做透中心城区“山水”文章,彰显城市人文特色,着力打造高端城市景观和城市景区。积极推进现有4A级景区向5A级景区提升,将有潜力的景点、街区、古镇、村庄和遗址区打造为国家4A级景区。争创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大力推进下渚湖高品质开发,编制实施下渚湖综合旅游开发规划,加快启动实施开元森泊旅游综合体项目,推进熊猫馆筹备工作。3、强化城乡污染治理,加快提升环境质量。加快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提升城乡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开展土壤修复和土地污染治理,推进“绿色矿山”创建,加大矿山企业关闭力度,开展矿山复绿和废弃矿山综合治理。实施全县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扎实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严格环境执法,强化工业污染防治,严控农业面源污染,积极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大力推进清洁生产,着力发展循环经济。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促进资源要素节约集约利用。(四)以文化资源为内涵,走特色发展的城市化路径。丰富城市文化内涵,突显城市文化特色,彰显城市文化魅力,塑造独特文化韵味和田园城市风貌,打响城市品牌,促进城市特色发展。1、发展特色文创产业。挖掘“瓷之源”、“舞之源”文化资源,加快建设文化产业集聚区。借助县内景区、遗址区资源优势,规划布局文化创意产业园。打造中国“瓷之源”文化遗址公园产业区,建设高品位、综合性主题文化旅游休闲区。提升国际钢琴研发制造产业基地,加快推进“中国钢琴音乐谷”建设,加大“钢琴文化”的包装推广力度,在城乡营造“钢琴文化”氛围。2、建设特色城市文化。推进德清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完善城标、城花、城树、城雕等多位一体的城市形象识别系统。深入挖掘“人有德行、如水至清”的城市品格和思母孝亲、恋土怀乡的游子文化,营造开放包容、文明和谐的现代城市文化氛围。提升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大力开展企业文化、社区文化、乡土文化建设,加大文联、书画院、学会、剧团等文化团体建设力度,着力保护开发德清特色乡土文化、民间艺术、历史人物、饮食文化(茶文化)和考古遗址。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发展活力。构建高水平、有特色的现代化县域教育体系,促进杭德两地文化事业交流,提升德清城市文化品位。3、打造特色城市品牌。以长三角“秀美、富裕、和谐”的现代田园城市为品牌核心,以“中国钢琴音乐谷”、“中国钢琴之乡”、“江南湿地之乡”、“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为主干,以“杭州北区 创业新城”、“名山湿地古镇 休闲度假德清”、“中国和美家园”等品牌为支撑,以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等城市名片为基础,形成城市品牌体系。参照“景区+城市”的城市旅游宣传模式,开展节会营销、媒体营销、影视营销、申遗营销,持续开展城市营销。加大城市和景区在中央电视台等强势媒体的广告投放力度。深入开展国家级园林县城、国家示范文明县城等城市名片的创建工作。 (五)以城市经营为保障,走科学发展的城市化路径树立“城市经营”理念,完善城乡治理结构,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推进城市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城市科学发展。1、完善城乡治理结构。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政府、效能政府、责任政府。围绕决策、执行、监督三个关键环节,提升权力运作效率。加强政策研究、政策咨询机构建设,强化服务决策的职能作用;进一步深入解放思想,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推进机关作风转变,切实提升机关执行力;进一步发挥人大、政协的监督、督促作用,强化纪检(监察)、督查机关建设,强化政策执行督查,健全权力运行机制。做好县乡换届工作,抓好村级班子建设,形成适应转型升级需要的领导班子。加强城乡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加快“数字德清”建设,推进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 2、推进城市发展研究。借鉴杭州城市经营经验,整合全县有关单位和社会机构的优质资源,成立德清县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研究中心(都市区一体化研究中心),提升城市研究的能力和水平,为县委、县政府在县域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方面提供决策参考。提升研究中心开展大课题研究的能力,加快启动实施“德清县城市经营”和杭州都市区(德清)发展规划前期研究等课题。3、强化城市规划建设。发挥县规划管理委员会在全县规划建设中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作用,推进杭州都市区(德清)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形成都市区同城化发展的龙头和先导效应;加强“三区一湖”中心城市规划的统筹协调,加快城市东西两翼规划建设步伐。建立城市规划咨询委员会,为县规划委员会决策做好咨询。引入城市战略运营商、高端开发商和顶级规划设计团队,培育提升县内有关城市规划设计机构和城市建设工程公司。 (特约研究员毕文俊供稿)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