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总结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1138824 上传时间:2022-03-10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西方经济学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西方经济学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考研专业课总结一第一部分 绪论常考知识点 第二部分 微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微观经济学主要探索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决策,考察单个产品、生产要素的价格和相对价格的决定。通过对经济当事人最优化行为的分析,揭示经济体系中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基本要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市场机制概述市场是包括买者和卖者,并有可能导致交易发生的有形或无形的场所。市场是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中心,也是理解价格机制运作的关键。市场主体一般由需求者和供给者构成,客体则是市场上的产品。在一定条件下,市场上的消费者在所有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形成该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需求可以由需求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各个因素之间关系的需求函数加以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把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之间关系的需求函数用图形表示出来就是需求曲线。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体现了市场上的需求规律。 不过,需求规律有例外。在一定条件下,市场上的生产者在所有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形成该生产者对这种商品的供给。供给可以表示为供给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即供给函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把供给量与商品价格之间关系的供给函数用图形表示出来就是供给曲线。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曲线体现了市场上的供给规律。同样,供给规律也有例外。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价格由该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在某种商品的市场上,供给等于需求、价格不再变动的状态就是市场的均衡状态。均衡状态是通过价格的自发波动来实现的。供过于求 时价格下降;供不应求 时价格上涨。市场均衡时的价格和数量可以由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表示出来。当影响需求或供给的因素发生变动时,该市场的均衡状态也随之变动,形成新的均衡。在市场上一个经济量的变动可以引起其他经济量的变动,后者相应于前者的变动做出反应的程度通常由弹性加以衡量。弹性定义为一种经济量变动1%时,另一个经济量变动的百分比。依照于考察的经济量不同,弹性可以分为需求的价格弹性、收入弹性、交叉弹性,以及供给的价格弹性等。弹性值可以采用点弹性或弧弹性的形式加以计算。弹性的大小取决于所考察的经济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本身的特性。弹性经常被用来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其中,需求弹性与收益之间的关系经常被引用。(二)效用理论从理论上来看,利用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行为的目的在于寻求需求曲线的基础。有关消费者的理论假定。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者通常是指一个独立的决策单位,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家庭。消费者使用既定的收入进行消费,目的是为了获得效用最大化效用。效用描述了消费者对所消费商品的主观评价。对消费者判断消费效用能力的假定形成。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假定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获得的效用可以用基数加以度量,从而效用也就是消费数量的函数。在选择消费数量时,消费者依据的是边际效用而不是总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量增加一个单位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增加量。通常假定边际效用服从递减规律。在基数效用论的假设条件下,消费者的行为可以由以下最大化问题加以描述:在既定收入m的约束下,消费者选择n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使得效用为最大。当消费者获得最大满足时,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条件为每单位货币购买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由以上消费者对均衡条件可以得到该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使得消费者最大满足的消费数量变动,变动的价格与最大满足的消费数量之间的关系即为消费者的需求函数。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成立,那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需求曲线的另一种推导?序数效用论。假定效用只能用序数加以度量,即消费者对所有的商品组合具有偏好次序。同时假定,偏好具有完备性、传递性、非充分满足性等。在此基础上,可以用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者的效用等级。无差异曲线具有斜率为负、两两不相交、凸向原点凹的,扩散经济等特征。其中,边际替代率递减是可以代替边际效用递减的一条心理规律。与基数效用论一样,消费者在既定的预算约束条件下寻求最大的效用等级。在图形上,消费者的最大满足点表现为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切点,条件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的价格比公式?图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通过消费者的均衡条件,可以得到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一系列最优消费量。根据定义,商品的价格与最优消费量之间的关系就是这一消费者的需求函数。在这里,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对解释需求曲线是否向右下方倾斜起了重要的作用为什么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证明!。把市场上所有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曲线沿横向相加,得到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三)生产理论生产理论分析的目的在于说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在技术上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有关生产者的理论假定。微观经济学中的生产者也是指一个个体决策单位,它可以是公司或个体生产者。通常假定生产者在既定的技术等条件限制下,通过合理选择生产要素投入的种类和数量,力争实现产量最大或成本最低。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技术水平状况下,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与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经常作为例子的生产函数有固定比例的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数学推导及课后补充和替代弹性不变的生产函数。一种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在假定其他要素投入数量不变的条件下,可以定义一种生产要素的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根据产量曲线的特征,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确定在平均产量大于边际产量并且边际产量大于零的范围内。两种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分析所使用的理论工具是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方程。等产量曲线表示生产同一产量的不同生产要素组合。它具有的斜率为负、两两不相交、凸向原点等特征,具有明显的经济涵义。其中,斜率为负表明要素合理投入区应是一种要素在生产中可以代替另一种要素,凸向原点蕴涵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也经常在理论分析中被用到。等成本方程表示既定成本下的不同生产要素组合。既定成本下最大产量或既定产量下最小成本的生产要素组合使得生产者处于均衡,条件为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要素的价格比。生产者均衡确定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这一组合与生产者的利润最大化是一致的。相应于生产者均衡点的变动,有生产扩展线和价格扩展线的概念。规模收益问题。生产要素投入比例既定条件下的扩大生产规模是厂商另一方面的决策。随着规模的扩大,收益的扩大呈现递增、不变和递减三种情形自己画出图形。(四)成本理论成本理论分析的目的在于建立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其基础是生产理论。短期和长期的概念。微观经济学中区分短期和长期依据于进行生产要素调整时间的长短。短期成本:在短期内,生产者使用的生产要素有可变与不可变之分,因而成本也有固定和可变之分。相应地,有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不变成本,以及边际总成本、边际可变成本和边际不变成本的概念注意这些概念的表达符号,图形并且在图形中反映几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几种关系的数学推导。注意:这些成本概念是相对于产量而定义的。由于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产量、边际成本与边际产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关系,所以根据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平均可变成本和边际成本是型曲线考试题,并且二者交于平均可变成本的最低点。长期成本:在长期中,厂商使用的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所以总成本等于可变成本。相应于长期总成本,有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的概念。长期边际成本与长期平均成本交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长期成本与短期成本之间的关系。长期总成本和平均成本是相应的短期成本按在短期内不变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求其最小而得到的,即长期成本是短期成本线的下包络。长期边际成本根据长期总成本得到,相应于长期总成本与短期总成本从而长期与短期平均成本的切点,长期边际成本与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相交。相交与相切成本与收益分析。厂商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收益与成本的比较决定厂商的最优产量。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是厂商的利润最大化条件。(五)市场理论市场的类型:依照于市场上厂商的数量、厂商所提供产品的差异、对价格的影响程度以及进入障碍等特征,市场被划分为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四种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被假定为厂商数目众多、厂商所提供的产量相对于市场规模而言只占很小的份额,并且厂商进入和退出自由。在此假设下,每个厂商面临既定的市场价格,从而边际收益等于平均收益,二者都等于市场价格P=mc=MR。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与所有的其他厂商一样,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按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利润最大化原则选择均衡的产出数量。受需求的限制,企业处于下面三种均衡状态之一:获得超额利润、获得正常利润或亏损。对亏损厂商而言,按高于平均变动成本的最低点以上的均衡价格和数量继续生产比停止营业更有利。所以,完全竞争厂商的平均变动成本的最低点被称为停止营业点或关闭点。关闭点以上的边际成本曲线就是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亲手画图!,并辅以文字解释。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是行业中所有厂商的供给曲线沿横向相加得到的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在长期内,厂商调整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以便使得成本为最低;同时,厂商依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决定产量。与短期分析一样,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平均成本以上的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决定产量与是否进行再生产行业中所有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沿横向相加得到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行业的长期均衡。长期内厂商可以进入或者退出某一行业。厂商的进入或退出不仅影响行业的市场供给曲线,而且影响厂商的成本。厂商的进入使得供给增加,一般会减少行业中其他厂商的超额利润;同时也可能使得行业中所有厂商的成本不变、递增或递减。依此可以定义成本不变、成本递增或成本递减的行业类型。在长期中,市场需求的变动也会引起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的移动。随着市场需求曲线的移动,成本不变、递增或递减行业的长期均衡点的变动轨迹分别呈现水平、向上或向下的形状。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在长期均衡状态下,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市场价格等于厂商的边际成本,或在行业中厂商的成本曲线相同的假设条件下等于平均成本,因而厂商以现有技术提供的最低的成本生产社会最需要的产品数量注意几类市场的比较。垄断市场:只有一家厂商提供所有供给的市场是垄断市场。垄断厂商面临着市场上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其边际收益曲线位于平均收益曲线之下。这就决定了垄断厂商在产品市场上不仅要决定如何生产和生产多少,而且要决定索要多高的价格。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按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垄断厂商决定生产多少,并索要到市场需求曲线上相应的价格。在短期内,垄断厂商可以处于获超额利润、获正常利润或亏损状态的均衡。对处于亏损状态的垄断厂商而言,只要均衡价格高于相应的平均变动成本,它就会继续生产。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在长期中,垄断厂商调整生产要素投入,使得在每个产量下成本为最低。与短期均衡相类似,垄断厂商根据长期的需求曲线所对应的边际收益与厂商的边际成本相等来决定均衡产量和价格,处于亏损状态的厂商在长期内会退出该行业。无论是在短期还是在长期,垄断厂商都没有明确的供给曲线。价格歧视几类价格歧视的分析见范书:垄断厂商可以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或在不同的市场上制定不同的价格,以增加利润。垄断厂商借助垄断的市场支配力对需求弹性小的消费者或在需求弹性小的市场上索要较高的价格。垄断厂商制定歧视价格的一般原则是,不同市场上的边际收益分别等于厂商的边际成本。只有当厂商能够区分不同消费者的类型并具有分割的市场,而且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又具有不同的需求弹性时,厂商才有条件施行价格歧视。垄断市场的效率:在垄断市场处于均衡时,市场价格高于厂商的边际成本,这意味着增加产量还可以增加社会福利,表明垄断市场上提供的产量不足。垄断厂商提供的产量所对应的平均成本一般高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这表明厂商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此外,完全竞争市场均衡价格通常高于平均成本,均衡数量少于完全竞争,因而效率最低。垄断竞争市场:众多的厂商提供同一种产品的供给,并且没有进入障碍,但每个厂商提供的产品又有差异,所以垄断竞争行业兼有完全竞争和垄断的特征。垄断竞争厂商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的弹性小于完全竞争而大于垄断。在短期内:垄断竞争厂商的均衡与垄断厂商一样。在长期中:由于厂商的模仿和其他行业中的厂商进入该行业等原因,垄断竞争厂商倾向于处于无超额利润的均衡。与垄断厂商一样,垄断竞争厂商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都没有明确的供给曲线。垄断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介于完全竞争与垄断市场之间。寡头垄断市场:该市场的典型特征是只有少数几家厂商控制着行业的大部分供给。各个厂商对市场具有某种程度的支配力。单个厂商的行为取决于它对于行业中其他厂商反应所作出的判断。有关厂商行为的假定决定了不同的理论。经常引用的两种相互对立的假定是:寡头厂商通过勾结谋求获得垄断的超额利润;单个厂商在其他厂商不做出反应的条件下,通过违反协议获取超额利润。相应地,有寡头理论的勾结和竞争模型。卡特尔和价格领导反应了某些相互勾结的寡头厂商的价格和产量决策。在具有代表性的相互竞争模型中,其需求曲线模型从某种程度上反应了寡头市场价格的相对稳定性;伯特兰模型以寡头厂商相互削价为前提,描述寡头市场的竞争性价格的形成;而古诺模型则描述了一种稳定的市场均衡。寡头垄断市场的效率。通常认为它介于垄断竞争与垄断市场之间。但是,由于寡头厂商所表现出来的策略性行为有很大的差异,因而准确地评价寡头市场的经济效率并不容易。(六)分配理论厂商对于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引致需求,它源于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厂商依照边际收益产品价值等于边际要素成本的原则决定生产要素的使用量。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对于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由该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所决定。这里须注意:在长期内,如果一家厂商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产要素,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将因其价格变动对其他生产要素使用量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和产出效应而偏离短期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这时,厂商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为该要素的价格与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所决定的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把厂商对于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沿横向相加得到要素的市场需求曲线。这里,生产要素使用量的变动,可能引起厂商提供的产品价格的变动,从而引起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的移动。对产品需求的变动、生产的技术水平的变动以及厂商使用其他生产要素数量的变动也会从另外一些方面引起生产要素需求曲线的移动。生产要素的供给来源于家庭部门的行为。劳动供给曲线的背后是劳动者在生产要素市场上按效用最大化准则选择消费商品(从而需要收入)和闲暇的结果。劳动工资率变动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可以使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图形。所有劳动者的供给曲线沿横向相加得到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劳动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相互作用决定劳动的均衡工资率。资本是经济体系本身生产的、被用于生产其他产品和劳务的一种生产要素投入。资本品在一定时间内提供一种有价值的生产性劳务,因而资本的所有者得到收入。厂商往往通过金融市场来筹措资本,所以资本的价格通常由利息率反应出来。资本的供给是家庭按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就现期消费和未来消费进行选择的结果。利息率的高低按相同的方向决定资本供给的数量。资本需求与资本供给的相互作用决定均衡的利息率和资本数量。 利息和利润都是支付给资本所有者的收入,但对其来源的解释存在几种不同的说法。土地是大自然提供给人类的一种生产要素。土地具有固定的供给的性质使得土地的租金主要由需求所决定。在土地具有多种竞争性用途时,土地倾向于按边际产品价值从高到低的次序而被加以使用。其他具有固定供给的生产要素的超额收入被称为准租金。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如果生产处于规模收益不变状态,那么,依照边际产品获得收入的要素所有者恰好把产品分配完毕。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如果产品市场垄断而要素市场完全竞争,那么单个厂商依照要素价格等于边际收益产品价值来决定生产要素使用量;如果产品市场完全竞争而要素市场买方垄断,那么厂商根据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边际要素成本来决定生产要素使用量,而把价格确定在要素供给曲线上;如果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均为垄断,则厂商按边际收益产品价值等于边际要素成本来决定生产要素使用量,而把价格确定在要素的供给曲线上。三种情况下的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价格决定(七)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在以上讨论的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价格决定的基础上,一般均衡理论分析整个系统中相互联系的所有市场的同时均衡。一般均衡分析通常以完全竞争为条件。在只有两个经济当事人的纯交换的经济中,两个交易者效用最大化的叫价相互重合时决定一般均衡的价格。在埃奇沃斯框图中,一般均衡的状态表现为两个交易者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这一模型有助于理解瓦尔拉斯定律、拍卖者假设等概念。具有生产的经济系统的一般均衡分析的简单例子是线性化的一般均衡模型。理论上可以证明,在完全竞争的经济体系中,如果经济当事人的行为满足连续性条件,并且预算约束也得到满足,那么市场经济系统可以实现一般均衡。效率分析:帕累托最优标准。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系统是以最小的成本生产人们最需要的产品和劳务的经济。理论上经常使用帕累托最优标准为判断经济效率的依据。帕累托最优的必要条件有若干个:在纯交换经济中,每个消费者交易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在生产上,任何两种生产要素用于任意两种产品生产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等;交换和生产同时进行时,既可以作为消费品又可以作为生产要素的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它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以帕累托最优为标准,一般均衡的状态使得市场效率是最优的。在正常条件下,完全竞争的市场可以实现一般均衡,因而也是帕累托最优的。社会福利函数。这是分析社会福利最大化问题的有效工具,它以影响社会成员福利水平的经济因素为变量。社会福利函数的存在性是福利经济学关注的一个问题,对经济当事人作出严格的界定可以保证其存在性,但阿罗不可能性定理也指出了建立社会福利函数的困难?概念。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在福利经济学的基础上,论证社会主义可以利用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在计划部门的统一引导下,消费者自由选择消费品和职业,生产者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按照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组织生产,并在市场上购得所需的生产要素。通过模拟的完全竞争市场,计划部门不断地调整商品和要素的价格,使得市场处于一般均衡。这时,经济体系实现了帕累托最优。(八)微观经济政策微观经济政策如何弥补市场的不足?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可以证明,消费者消费的商品组合可以达到最优、生产者使用资源的数量为最优,并且生产者提供消费者最需要的产品组合。然而,现实经济条件并不总能满足完全竞争的假设条件。由于垄断、公共物品、外部经济效果以及信息不完全等因素的存在,市场机制转移资源的能力不足,从而出现市场失灵。同时,市场运行的结果也未必是社会的福利最大,因为帕累托效率是在既定初始条件的前提下得到的。垄断:垄断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人为因素和自然条件。自由的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垄断。垄断行业缺乏效率,垄断企业的产量低于社会最优产量,其市场价格高于成本。同时,垄断行业中的技术停滞、寻租等现象,会造成更大的社会成本。但是,垄断对于一些行业来说可能比过度竞争更有益,例如大多数自然垄断行业就不适合多企业竞争。 对垄断采取的微观政策:政府利用经济的、行政的和法律的手段限制垄断行为,其中包括行业的重新组合、经济和行政处罚以及实施反垄断法。对垄断行业进行管制,其中包括价格管制、价格和数量的同时管制以及直接经营,也是解决垄断问题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政策。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或)非竞争性,使得这些物品的市场供给不足。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主要依靠政府。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量由社会成员对公共物品的偏好与生产成本的均衡所决定。与私人物品的需求不同,社会对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由既定数量下所有的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之纵向加总而得到。公共选择:为了决定公共物品的供给量,社会不得不借助于非市场的公共决策。公共决策往往依据一定的规则作出。然而,集体决策经常使用的多数票规则并不一定导致有效率的公共物品的生产和分配。外部经济效果:一个经济单位的经济决策在给自己带来收益和成本的同时,经常也给他人增加收益和(或)成本。外部经济效果的存在使得个人最优决策与社会最优行为不一致,导致资源的配置不当。解决外部经济效果的政策:基本思路是外部影响内在化,主要政策手段包括:税收和补贴、直接调节以及来源于科斯定理的明确产权和谈判科斯定理的完整阐述。前两个政策强调政府的作用,而后一个政策则强调依靠市场本身解决外部经济效果问题。不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最近常被列为市场失灵的第四大原因。买者和卖者对产品的特征、可能的价格等不完全的信息可以导致缺乏效率的交易。解决的方案可能包括政府规定“真实信息”规则、政府提供廉价信息和资助私人信息企业等。收入分配不公和贫穷:劳动者生产能力和生活负担的差异、所拥有的财产和资本的收益以及某些政府的转移支付可能导致收入分配不公,甚至引起贫穷。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经常被用来分析和衡量不平等的程度。关于收入分配公平问题在伦理和经济的意义上存在着广泛的争论。再分配政策:累进的税收、社会保障、政府资助、失业救济、医疗保险、住房计划等都被用来消除不平等和贫穷。总之,西方微观经济学的目的在于论证“看不见的手”原理。即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消费者获得最大化的效用;生产者为了最大利润,依照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组织生产,按最低的平均成本索要价格,并获得最大的利润;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按照要素的边际贡献取得收入,并恰好把产品分配完毕。依靠价格的自由波动,经济系统可以实现一般均衡。在均衡状态下,社会达到帕累托最优。某些因素可能导致市场失灵,不过微观经济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修正市场的不足。第三部分 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参考答案第二部分单元过关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由于考察的对象和分析的着眼点不同,西方经济学大体上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消费者、生产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国民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总产量和资源的总利用量的决定及其变化。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有机联系的整体。一方面,总量是由个量构成的,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另一方面,个量总是在一定的总量中运行的,只有了解了宏观经济学,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微观经济学。但二者都是在假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不变的条件下分析总量或个量的变化。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并不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两个流派,它们都有着不同学派的经济理论。现代宏观经济学是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1936年)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微观经济学的产生则可追溯到古典政治经济学。2、需求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在一系列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需求表示了消费者在每个价格下消费商品数量的计划。一般说来,随着商品价格的提高,消费者消费商品的数量减少。消费者消费商品的数量不仅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也受到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偏好程度、消费者对未来情况的预测等因素的影响。消费者的需求可以由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函数等形式加以表示。所有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构成该商品的市场需求,它由一系列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总量所决定。3、供给供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生产者在一系列可能的市场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供给表示了生产者在不同商品价格下供给商品数量的计划。一般来说,生产者供给商品的数量与该商品的价格同方向变动。此外,这一供给量也受到其他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的技术水平、生产者的预期、政府的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生产者的供给可以由供给表、供给曲线和供给函数等形式加以表示。一种商品的所有供给构成了该商品的市场供给,它由一系列价格下所有生产者的供给总量所决定。4、均衡价格使得供给量恰好等于需求量时的市场价格水平。在市场上,由于供给和需求力量的相互作用,市场价格趋向于均衡价格。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那么,供给数量大于需求数量,一部分生产者就会因商品卖不出去而被迫降价,从而市场价格下降;反之,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那么需求数量大于供给数量,一部分消费者因购买不到所需求的商品而愿意出高价,结果市场价格提高。因此,市场竞争的结果是市场稳定于均衡价格。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它是因市场竞争而给消费者所带来的一种满足程度的度量。由于在不同的消费数量下,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不同,消费数量越小,愿意支付的价格水平就越高,所以在低于市场价格限定的消费数量下,消费者每消费一单位的商品就获得一定的剩余,这一剩余等于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额。这样,消费者会选择消费数量直到愿意支付的价格恰好等于市场价格,此时,消费者增加消费数量不再增加剩余。因此,消费者剩余是需求曲线与市场价格线之间的面积。6、生产者剩余实际价格与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给生产者带来的福利水平。由于生产者在不同的供给量下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随着供给量的增加而提高,所以在既定的市场价格水平下,只要生产者提供低于市场价格所对应的供给量,那它就会获得恰好等于市场价格与愿意接受的价格之间差额的剩余,这一部分剩余构成了生产者的经济福利。从数量上来看,生产者剩余所度量的福利等于实际价格与生产者供给曲线之间的面积。7、需求弹性相应于影响需求量的某一因素的变动,为需求量变动的反应程度。对应于不同的影响因素,需求弹性可以区分为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和需求的交叉弹性等。需求弹性的大小通常由弹性系数加以表示。弹性系数定义为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影响需求的因素变动的百分比之比。以需求的价格弹性为例,需求的价格弹性反映了商品价格变动1%时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依照于所考察的需求曲线上的区间范围的不同,弹性系数可以由点弹性和弧弹性系数来界定。影响需求的因素都从另一方面影响弹性值的大小,尤其是替代品的多少、考察弹性的时间长短对弹性系数有重要的影响。8、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一样,可以相应于影响供给量的各个因素分别定义供给的各种弹性。作为例证,通常以供给弹性表示供给的价格弹性,其数值以弹性系数来表示。供给弹性系数定义为供给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供给弹性也有点弹性和弧弹性之分。生产的技术特征,如生产产品所需的机器设备、生产的周期、各种投入的替代性等,以及考察供给量变动的时间长短等对一种产品的供给弹性的大小起决定性影响。9、效用人们消费或拥有某种商品一定数量时所获得的满足程度。一种商品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不同于该商品的使用价值。效用是消费者给予该商品的评价,它具有主观性。不同的消费者在相同的时间、地点消费相同数量的商品组合,可以分别获得不同的效用;即使同一个消费者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点消费同样数量的商品组合,也可以获得不同的效用满足程度。效用的大小通常由效用函数所表示,它是消费商品数量的函数。效用值可以基数地,也可以序数地加以度量,这取决于效用理论的假定。10、基数效用论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它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1)假设。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即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而且每个消费者可以准确地说出消费各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多少。因而,只要效用函数可导,就可以求得边际效用值。边际效用具有递减规律。(2)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是对消费所能获得的效用最大化的追求,即在既定的收入约束下追求最大的效用满足。因而,消费者均衡可以按照以下方法求得_公式?均衡条件为:_(3)由边际效用MU递减,以及均衡条件,可以推导出个人需求曲线MUP=向右下方倾斜如何推导。然后将个人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就可以得到市场需求曲线。1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某消费者在消费某种商品时,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新增加的一单位该商品所带给该消费者的效用的增加量,即边际效用将递减。多数商品具有这一规律,但也有例外。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基数效用论的一个重要假设。12、序数效用论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它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1)假设。序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只能用序数来表示,它怀疑基数效用论的关于个人之间效用值的比较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认为消费者所能知道的只是满足程度的排序情况。关于效用或偏好的特征反映在无差异曲线上,而预算约束则使用预算约束线来表示。(2)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是在既定的收入约束下对消费所能获得的效用最大化的追求。消费者均衡可以表示为消费者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切点,此时的均衡条件为_公式(3)任何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预算约束线变动,从而使得消费者的均衡点随之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使得消费者按效用最大化选择的该商品的消费量也随之变动,得到消费者在这一系列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即个人需求曲线.(4)需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大小。对于正常物品而言,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导致的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导致的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同样也增加。只有在收入效应为负,并且绝对值超过替代效应时,才会出现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斯勒茨基方程。(5)由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沿横向加总可以得到市场需求曲线。13、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者对某两种商品的组合的偏好情况,其上任意一点都表示相应的商品组合对该消费者而言具有相同的效用水平,是没有差异的。根据偏好的一些假设,可得出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性质:具有负斜率;位置越高的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效用水平越高;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相交;无差异曲线族具有密集性;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相反数即边际替代率MRS是递减的。无差异曲线作为消费者偏好的体现,在消费者行为分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4、预算约束线表示消费者进行消费决策的预算约束条件,因为一定时期内消费者的收入是一定的。预算约束线方程为_,在只消费x1和x2两种商品时,预算约束线的斜率为-P1/P2,其位置取决于两种商品的价格及收入水平。预算约束线上的点以及预算约束线以内的点都表示消费者的收入所允许的消费数量,而预算约束线以外的点,消费者则不可能达到。15、消费者均衡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并维持其不变的一种状态。在基数效用意义下,当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约束下实现了效用函数值最大,那么消费者处于均衡,条件为MU/P,其中为货币的边际效用,在序数效用意义下,当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相切时消费者处于均衡,条件为MRS1,2=P1/P2。只要消费者面对的商品价格和收入不发生变动,那么由消费者均衡所决定的商品组合的均衡消费量不变。如果其中某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那么消费者均衡点将沿价格消费扩展线变动。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动,消费者均衡点将沿收入扩展线变动。16、边际替代率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相反数,它表示某两种商品对某消费者的替代关系,即一单位商品X可以替代多少单位商品Y,并且保证所获得的效用水平保持不变。MRS一般具有递减趋势(但不排除有例外),表示消费者拥有某商品越少,就越不愿意用它来换取另外相对富足的商品。17、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因收入和相对价格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以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为例,例如第一种商品价格P1下降,那么,因价格下降使得消费者的收入相对增加,从而可以购买到的商品组合数量增加,当然价格下降商品的需求量一般而言也会相应地增加。另外,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使得该商品相对于其他商品而言变得便宜,从而在保持原有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多购买降价商品以代替其他商品的消费,这就是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结果如图:18、吉芬商品以经济学家吉芬(Giffen)命名的一种特殊商品,随着价格的上升,市场对它的需求量增加。对于这种违反需求规律的商品,经济学家利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给予了解释。对于收入相当低的消费者来说,一种在生活中占重大份额的商品价格提高所产生的收入下降的效应是非常大的。这时,消费者用没有降价的商品替代涨价商品的效应远远小于收入减少而造成的对未涨价商品减少需求的效应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从而不得不用尽管涨价但仍比较便宜的商品代替未涨价商品,结果使得涨价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即吉芬现象出现在价格上升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符号相反,并且后者绝对值大于前者的情况。在现实经济中,吉芬商品是少见的,因而被看成是违反需求规律的特例。19、生产函数在特定时间范围内和既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一定的生产要素数量组合与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生产函数反映了一个生产过程的生产要素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技术关系,它与生产者所选择的生产技术有直接的关系,并随技术水平的变动而变动。20、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由美国数学家科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共同设计出来的一种生产函数。其形式如下:_式中:A为技术系数;L为劳动的投入量;K为资本的投入量;和分别表示劳动L和资本K的产出弹性系数,并且0,MC,表明还有潜在利润没有得到,厂商增加生产是有利的。在边际益既定(至少不增加)的条件下,厂商增加生产的结果是边际成本增加。但是,只要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厂商就会增加生产,直到两者相等;反之,如果MRAVC;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MR=MC=AC=AR。在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的长期和短期均衡条件都是:MR=MC,但此时一般会存在着超额垄断利润。在垄断竞争条件下,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是MR=MC,这与完全垄断条件下的短期均衡相同;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C=MR,AC=AR,不存在超额利润。在寡头垄断条件下,由于任何一家厂商的价格和产量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寡头市场的变化。所以,寡头垄断条件下不存在一般的均衡条件。(寡头垄断条件下价格和产量的决定参见“古诺解”、“折弯的需求曲线 ”。)33、完全竞争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完全竞争的条件是:(1)对单个厂商而言价格既定。市场上有大量互相独立的买者和卖者,他们是既定价格接受者而不是决定者。(2)产品同质。所有卖者向市场提供的产品都是同质的、无差异的产品,对买者来说没有任何差别。(3)要素自由流动。所有要素都可以自由流动,进入或退出市场。(4)信息充分。卖者和买者都可以获得完备的信息,双方不存在相互的欺骗。除此之外,还有完全竞争者都具有理性的假设。事实上,这种理想的完全竞争市场很难在现实中存在。但是,完全竞争市场的资源利用最优、经济效率最高,可以作为经济政策的理想目标,所以,西方经济学家总是把完全竞争市场的分析当做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并把它作为一个理想情况,以便和现实比较。34、P=MC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这是完全竞争厂商实现均衡的基本条件。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边际收益等于价格,即MR=P,此时厂商均衡也就可写为MR=MC。当P=MC时,厂商获得最大利润,其经济行为处于稳定状态,一般不再变动其产量和要素的投入量及投入方向。此时,社会给予厂商所生产的最后一单位的评价为价格P,它恰好等于厂商生产该单位产出所花费的成本MC。因此,社会评价等于社会成本,厂商的产量对社会而言实现了最优。35、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供给曲线有短期和长期之分。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只是位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最低点以上的那一部分边际成本曲线。这是因为为了取得最大利润,在给定的价格下,厂商会按照边际成本曲线上相应的数量提供产出,但有理性的生产者决不会在平均可变成本亏损的情况下进行生产。在长期中,由于厂商能够调整生产规模,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因此只有在市场价格大于或等于平均成本时,厂商才会进行生产。所以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位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以上的那一部分长期边际成本曲线。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的,都符合MR=MC原则,厂商利润达到最大化。36、完全竞争厂商的关闭点又称停止营业点。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该点为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最低点与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如果边际收益恰好在这一点上,那么平均收益AR,即价格P等于平均可变成本AVC所对应的产量为q。厂商出现亏损,亏损额为平均总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的差乘以产量,或平均不变成本乘以产量。如果不生产,厂商也会出现这样的亏损。因此,价格为P时,厂商生产和不生产是一样的。如果价格高于这一点,那么即使出现亏损,也不会超过固定成本的损失,所以厂商会继续生产。如果价格低于P,厂商就会停止生产,因为这时亏损大于不变成本。因此,平均可变成本的最低点成为厂商在短期是否生产的关键之点。37、完全垄断完全垄断市场是理论中假设的与完全竞争相对立的另一种市场类型。它是指一家厂商控制一个行业的全部供给的市场结构。它具有如下特征:(1)厂商就是行业。完全垄断市场只有一个厂商,它提供整个行业的产销量。(2)产品不能替代。在完全垄断市场上,不存在产品相近的替代品的竞争,其需求的交叉弹性为零,厂商不受任何竞争性威胁。(3)独自决定价格。厂商是价格的制定者,可以利用各种手段决定价格,以达到垄断的目的。(4)实行差别价格,以攫取最大的超额利润。完全垄断市场的形成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1)规模经济;(2)自然垄断;(3)原料控制;(4)特许专利。同完全竞争一样,完全垄断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存在的。但西方经济学家却把完全垄断理论作为分析各种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的重要基础。完全垄断也称为垄断或纯粹垄断。38、产品差别垄断竞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仅指不同质的产品,而且还指同质产品中存在商标、款式、颜色、包装或销售条件等区别。产品差别的主观特性和客观特性是同等重要的。由于存在着产品差别,消费者对不同厂商的产品产生不同的偏好。所以西方经济学认为,产品差别是垄断形成和存在的原因。一方面,垄断竞争市场的每一厂商提供的产品都存在某种差别,因而都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垄断程度取决于产品差别程度。产品差别越大,垄断程度越高。另一方面,有差别的产品之间又存在替代性,因而存在着竞争。产品差别在垄断竞争条件下是厂商进行品质竞争的重要手段。39、垄断竞争一四为垄断因素,二三为竞争因素又称不完全竞争,介于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之间的一种市场结构。西方经济学认为,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只是两种极端情况,比较现实的是垄断竞争。它是指一种既有垄断因素又有竞争因素的市场结构。介于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之间。它有四个基本条件: (1)存在产品差别。(参见“产品差别”。)(2)市场上有许多卖主和买主,他们是市场价格的影响者,但不互相勾结控制市场价格。(3)买卖双方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即厂商规模较小,因而进出市场没有多大障碍。(4)在垄断竞争条件下,生产近似产品的厂商组成生产集团。在一个生产集团中各个厂商具有相同的需求曲线和成本曲线。垄断竞争厂商在大城市的各种零售业、手工业、印刷业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40、寡头垄断市场介于垄断竞争与完全垄断之间的另一种比较现实的混合市场。它是指少数厂商完全控制一个行业的市场结构。它的基本特征是:(1)厂商为数不多。每个厂商在市场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其产品价格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当厂商数为两个时,叫双头垄断,是寡头垄断市场的极限。(2)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任一厂商进行决策时,必须把竞争者的反应考虑在内,因而既不是价格制定者,更不是价格接受者,而是价格的寻求者。(3)这种依存影响关系使寡头厂商产品的需求曲线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寡头厂商无法精确找到自己产品的需求曲线。寡头垄断市场的情况非常复杂。按照是否存在产品差别可分为差别寡头和纯粹寡头;按照厂商是否勾结可分为有勾结行为的寡头和独立行为的寡头。41、折弯的需求曲线又称斯维齐模型。折弯的需求曲线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需求曲线,斯维齐用该曲线分析寡头垄断市场的价格与产量的决定。其假设条件是:一家寡头厂商提高价格时,竞争对手为了增加销售量不提高价格;当它降低价格时,竞争对手为了不减少销售量也降低价格。因此,寡头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是折弯的图形?。42、差别价格亦称歧视价格。指垄断企业为了榨取更多的消费者剩余,而就同一成本的产品对不同的消费者规定不同的价格,或者就不同成本的产品对不同消费者规定同一价格以获得更大的利润。实行差别价格必须在完全垄断市场条件下才能进行,否则,竞争者会以竞争价格来破坏差别价格;同时,这种完全垄断市场还必须能够分割为许多互相独立的分市场。实行差别价格的主要依据是消费者和产品的不同特点。差别价格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等级差别价格,也叫完全差别价格;第二等级差别价格;第三等级差别价格三类价格歧视。在纯粹理论分析中,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季节因素所造成的价格差异冰山原理,冰山交易技术,这种价格差异不属于差别价格。43、串谋寡头厂商以某种方式勾结在一起,使其共同利润最大化。串谋的目的是使共同的利润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串谋者即寡头厂商通常就价格、产量、市场等内容达成协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