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三节行为科学理论

上传人:每**** 文档编号:60391522 上传时间:2022-03-07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三节行为科学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三节行为科学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三节行为科学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节第三节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2l国内较好的行为科学教科书国内较好的行为科学教科书之一。之一。l内容全面,富有启发性、很内容全面,富有启发性、很有趣味,有助于从多学科的有趣味,有助于从多学科的视角,全面了解和掌握行为视角,全面了解和掌握行为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向大家推荐一本书3一、行为科学概述一、行为科学概述4(一)行为和行为学概述(一)行为和行为学概述行为科学行为科学:研究人类行为的交叉性、综合性的学科。 人类行为学研究要回答的基本问题人类行为学研究要回答的基本问题: :行为是什么?人类行为的基本规律是什么?个体行为群体行为行为科学5(二)行为科学的理论来源和研究方法(二)行为科学的理论来源和研究方法判断二是它是否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一是它是否以行为作为其研究对象;研究是否属于行为科学两条标准:6观察法测验法实验法典型个案法文献调查法数学模型法统计调查法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生物学和医学行为科学研究方法来源行为科学行为科学行为科学直接理论来源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7许多学科都把揭示人类行为的秘密作为自己的任务。n 哲学哲学是力图说明人的行为同世界观、人生观的密切关系;是力图说明人的行为同世界观、人生观的密切关系;n 心理学心理学着重揭示人类心理活动产生、发展、变化与行为着重揭示人类心理活动产生、发展、变化与行为的相关性;的相关性;n 人类学人类学则说明人类起源、体质差异、种族的分化组合、则说明人类起源、体质差异、种族的分化组合、语言文化沿革变迁等;语言文化沿革变迁等;研究人类行为的各门学科研究人类行为的各门学科8n 经济学经济学论证物质利益的追求如何化为不同的行为取向;论证物质利益的追求如何化为不同的行为取向;n 法学法学阐述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对行为的引导和制约;阐述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对行为的引导和制约;n 历史学历史学是努力溯及以往的人类行为过程,探求其内在的行是努力溯及以往的人类行为过程,探求其内在的行为规律;为规律;n 文学文学艺术借助各种形象手段概括各层面人的社会生活状况艺术借助各种形象手段概括各层面人的社会生活状况和行为个性。和行为个性。n 生物学生物学分析了生理构造对行为的影响;分析了生理构造对行为的影响;n 医学医学集中揭示各种病态行为的客观依据,提供使行为回归集中揭示各种病态行为的客观依据,提供使行为回归正常的各种诊治途径。正常的各种诊治途径。9 人类行为的动机与组织,即人类行为是由什么原因引起和推动的,行为的发展变化受哪些因素支配?有什么规律?以求对人类的行为进行预测和控制。n 研究内容包括研究内容包括个体行为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群体行为与与组织行为组织行为三个三个部分。支配个体行为的理论有需要理论、双因素理部分。支配个体行为的理论有需要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成熟理论和挫折理论等;支配群体论、期望理论、成熟理论和挫折理论等;支配群体行为的理论主要有群体分类理论(人与人之间的关行为的理论主要有群体分类理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结合起来的理论)和系是如何结合起来的理论)和 群体冲突理论(人群体冲突理论(人与人之间发生冲突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的理论);支与人之间发生冲突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的理论);支配组织行为的理论主要有领导效率的理论。配组织行为的理论主要有领导效率的理论。行为科学的主要内容行为科学的主要内容10 行为科学汇聚了多学科成果,既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也包括自然科学; 行为科学以揭示人类共同的行为特征和依据为主要内容,其研究对象是行为规律而不是具体行为本身;行为科学的目的是预测、引导和调控个人及至社会行为,旨在服务社会发展,这是行为科学的价值所在。 行为科学主要特点:11n 行为科学的前科学阶段:医学和心理学n 行为科学的形成:霍桑实验n 行为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生物学和医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共同参与和合作。包括应用于企业管理的组织行为学,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等多个领域等。n 现代行为科学:常用两条标准来衡量一门科学是否是行为科学。(1)这门科学是否以行为作为其研究对象;(2)它是否用科学的方法收集材料和进行研究。行为科学发展简史行为科学发展简史12二、行为科学的主要理论二、行为科学的主要理论13个体对当前情境和其他先行原因作出的反应,是所有人类行为的基础行为。个体行为个体行为(一)个体行为理论(一)个体行为理论研究个体行为的理论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激励需求理论X-Y理论需求理论14n 行为科学理论,重视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等高效率行为科学理论,重视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等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影响作用。这些研究,起源于以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影响作用。这些研究,起源于以梅奥(梅奥(G.E.MayoG.E.Mayo)为首的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与西)为首的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与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的霍桑实验(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的霍桑实验(1924192419321932)。)。该实验的结论是:该实验的结论是:职工是职工是“社会人社会人”而非而非“经济经济人人”,企业中存在着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新型的领导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霍桑效应引起了管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霍桑效应引起了管理学者对人的行为的兴趣。该理论主要研究个体行理学者对人的行为的兴趣。该理论主要研究个体行为、团体行为与组织行为,从而促进了行为科学理为、团体行为与组织行为,从而促进了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论的发展。1 1梅奥的梅奥的“社会人社会人”:霍桑实验:霍桑实验15n 该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分为该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的需求、安定或安生理的需求、安定或安全的需求、社交和爱情的需求、自尊与受人尊重的全的需求、社交和爱情的需求、自尊与受人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等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等5 5个层次个层次,当某一层,当某一层次的需求满足之后,该需求就不再具有激励作用。次的需求满足之后,该需求就不再具有激励作用。在任何时候,主管人员都必须随机制宜地对待人们在任何时候,主管人员都必须随机制宜地对待人们的各种需求。的各种需求。2 2马斯洛(马斯洛(A AH HMasloMaslow w)的需求层次理论)的需求层次理论16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美国心理学家,1943年出版人类动机的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17人人们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饭、穿衣、居住、穿衣、居住、医疗医疗等。等。要求要求劳动劳动安全、安全、职业职业安全、生活安全、生活稳稳定、希定、希望免于灾望免于灾难难、希望未、希望未来来有保障等有保障等 物物质质上;上;经济经济上;上;心理上。心理上。也叫也叫归属与爱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的需要,是指个个人渴望得到家庭、人渴望得到家庭、团团体、体、朋友、同事的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关怀爱护理解,是理解,是对对友情、信任、友情、信任、温温暖、暖、爱爱情的需要。情的需要。 社交欲;社交欲;归属归属感。感。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社交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生理的需求生理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自我实现的需实现的需求求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也分价以及尊重别人。也分渴望实力、成就、适应性和面渴望实力、成就、适应性和面向世界的自信心及渴望独立与自由向世界的自信心及渴望独立与自由;渴望名誉与声望渴望名誉与声望18社交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生理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保养老保健待遇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生理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19n生理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生理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这就是说,它是住宅、医疗等。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这就是说,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动力。n显然,这种生理需要具有自我和种族保护的意义,以饥渴为显然,这种生理需要具有自我和种族保护的意义,以饥渴为主,是人类个体为了生存而必不可少的需要。主,是人类个体为了生存而必不可少的需要。n当一个人存在多种需要时,例如同时缺乏食物、安全和爱情,当一个人存在多种需要时,例如同时缺乏食物、安全和爱情,总是缺乏食物的饥饿需要占有最大的优势,这说明当一个人总是缺乏食物的饥饿需要占有最大的优势,这说明当一个人为生理需要所控制时,那么其他一切需要都被推到幕后。为生理需要所控制时,那么其他一切需要都被推到幕后。(1 1)生理需要)生理需要20n安全的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安全的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具体表现在: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具体表现在:n物质上的:如操作安全、劳动保护和保健待遇等;物质上的:如操作安全、劳动保护和保健待遇等;n经济上的:如失业、意外事故、养老等;经济上的:如失业、意外事故、养老等;n心理上的:希望解除严酷监督的威胁、希望免受不公心理上的:希望解除严酷监督的威胁、希望免受不公正待遇,工作有应付能力和信心。正待遇,工作有应付能力和信心。n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较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较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要保障这种需要。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的实力的欲望。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的实力的欲望。(2 2)安全需要)安全需要21n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社交的需要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情的需要。社交的需要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n它包括:它包括:社交欲。社交欲。希望和同事保持友谊与忠诚的伙伴关系,希望和同事保持友谊与忠诚的伙伴关系,希望得到互爱等希望得到互爱等;归属感。归属感。希望有所归属,成为团体的一员,希望有所归属,成为团体的一员,在个人有困难时能互相帮助,希望有熟识的友人能倾吐心里话、在个人有困难时能互相帮助,希望有熟识的友人能倾吐心里话、说说意见,甚至发发牢骚。而爱不单是指两性间的爱,而是广说说意见,甚至发发牢骚。而爱不单是指两性间的爱,而是广义的,体现在互相信任、深深理解和相互给予上,包括给予和义的,体现在互相信任、深深理解和相互给予上,包括给予和接受爱。接受爱。n社交的需要与个人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社交的需要与个人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这种需要是难以察悟,无法度量的。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这种需要是难以察悟,无法度量的。(3 3)社交的需要)社交的需要22n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与自尊有关的,如自尊心、自信心,对独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与自尊有关的,如自尊心、自信心,对独立、知识、成就、能力的需要等。立、知识、成就、能力的需要等。n尊重的需要也可以如此划分:尊重的需要也可以如此划分:渴望实力、成就、适应性和面向渴望实力、成就、适应性和面向世界的自信心、以及渴望独立与自由;世界的自信心、以及渴望独立与自由;渴望名誉与声望。声望渴望名誉与声望。声望为来自别人的尊重、受人赏识、注意或欣赏。为来自别人的尊重、受人赏识、注意或欣赏。n满足自我尊重的需要导致自信、价值与能力体验、力量及适应性满足自我尊重的需要导致自信、价值与能力体验、力量及适应性增强等多方面的感觉,而阻挠这些需要将产生自卑感、虚弱感和增强等多方面的感觉,而阻挠这些需要将产生自卑感、虚弱感和无助感。无助感。n基于这种需要,愿意把工作做得更好,希望受到别人重视,借以基于这种需要,愿意把工作做得更好,希望受到别人重视,借以自我炫耀,指望有成长的机会、有出头的可能。显然,尊重的需自我炫耀,指望有成长的机会、有出头的可能。显然,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这种需要一旦成为推动力,就将会令人具有持久的干劲。这种需要一旦成为推动力,就将会令人具有持久的干劲。(4 4)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23n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需要成为所期望的人物。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的人,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n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贯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成就感与成长欲不同,成就感追求一定的理注地体验生活。成就感与成长欲不同,成就感追求一定的理想,往往废寝忘食地工作,把工作当是一种创作活动,希望想,往往废寝忘食地工作,把工作当是一种创作活动,希望为人们解决重大课题,从而完全实现自己的抱负。为人们解决重大课题,从而完全实现自己的抱负。(5 5)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4n人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人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n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在高层次的需要充分出现之前,低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在高层次的需要充分出现之前,低层次的需要必须得到适当的满足。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层次的需要必须得到适当的满足。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它的激励作用就会降低,其优势地位将不再保持下去,以后,它的激励作用就会降低,其优势地位将不再保持下去,高层次的需要会取代它成为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高层次的需要会取代它成为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n高层次的需要比低层次的需要具有更大的价值。热情是由高层高层次的需要比低层次的需要具有更大的价值。热情是由高层次的需要激发。人的最高需要即自我实现就是以最有效和最完次的需要激发。人的最高需要即自我实现就是以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现他自己的潜力。整的方式表现他自己的潜力。25n人的五种基本需要在一般人身上往往是无意识的。对于个体人的五种基本需要在一般人身上往往是无意识的。对于个体来说,无意识的动机比有意识的动机更重要。对于有丰富经来说,无意识的动机比有意识的动机更重要。对于有丰富经验的人,通过适当的技巧,可以把无意识的需要转变为有意验的人,通过适当的技巧,可以把无意识的需要转变为有意识的需要。识的需要。n马斯洛还认为: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产生出一种马斯洛还认为: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所谓的“高峰体验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是人处于最激荡人心的情感,这个时候是人处于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销魂的感觉。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销魂的感觉。n试验证明,当人呆在漂亮的房间里面就显得比在简陋的房间试验证明,当人呆在漂亮的房间里面就显得比在简陋的房间里更富有生气、更活泼、更健康;一个善良、真诚、美好的里更富有生气、更活泼、更健康;一个善良、真诚、美好的人比其他人更能体会到存在于外界中的真善美。当人们在外人比其他人更能体会到存在于外界中的真善美。当人们在外界发现了最高价值时,就可能同时在自己的内心中产生或加界发现了最高价值时,就可能同时在自己的内心中产生或加强这种价值。总之,较好的人和处于较好环境的人更容易产强这种价值。总之,较好的人和处于较好环境的人更容易产生高峰体验。生高峰体验。26n 该理论把影响人员行为绩效的因素分为该理论把影响人员行为绩效的因素分为“保健因素保健因素”与与“激励因素激励因素”。前者指。前者指“得到后则没有不满,得得到后则没有不满,得不到则产生不满不到则产生不满”的因素;后者指的因素;后者指“得到后则感到得到后则感到满意,得不到则没有不满满意,得不到则没有不满”的因素。主管人员必须的因素。主管人员必须抓住能促使职工满意的因素。抓住能促使职工满意的因素。3 3赫次伯格(赫次伯格(FHerzbergF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的双因素理论27n 这一理论指出,任何一个组织,都代表了实现某种这一理论指出,任何一个组织,都代表了实现某种目标而集合在一起的工作群体,不同层次的人具有目标而集合在一起的工作群体,不同层次的人具有不同的需求,因此,主管人员要根据不同人的不同不同的需求,因此,主管人员要根据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来激励,尤其应设法提高人们的成就需要。需求来激励,尤其应设法提高人们的成就需要。4 4麦克莱兰(麦克莱兰(D DC CMaclelandMacleland)的激励)的激励需求理论需求理论28n 它是专门研究企业中人的特性问题理论。理论是它是专门研究企业中人的特性问题理论。理论是对对“经济人经济人”假设的概括,而理论是根据假设的概括,而理论是根据“社会社会人人”、“自我实现人自我实现人”的假设,并归纳了马斯洛及的假设,并归纳了马斯洛及其他类似观点后提出的,是行为科学理论中比较有其他类似观点后提出的,是行为科学理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随着对人的假设发展至代表性的观点。随着对人的假设发展至“复杂人复杂人”,又有人提出了超理论。又有人提出了超理论。5 5麦格雷戈(麦格雷戈(DMMCGrelgorDMMCGrelgor)的的理论理论29n “Z Z理论理论”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乌契于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乌契于2020世世纪纪7070年代提出来的,他通过对美国企业管理实况的年代提出来的,他通过对美国企业管理实况的分析,他指出美国多数企业仍然是分析,他指出美国多数企业仍然是X X性管理,强调性管理,强调个人竞争、强制性明显、全力以赴地追求报酬,造个人竞争、强制性明显、全力以赴地追求报酬,造成了利己主义的恶性发展,人际关系恶化,不利合成了利己主义的恶性发展,人际关系恶化,不利合作,反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美作,反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出现了一部分既不是国出现了一部分既不是X X性的也不是性的也不是Y Y性的企业,性的企业,而而是采取了是采取了X X性与性与Y Y性相结合的人事管理方式,性相结合的人事管理方式,以争取以争取既追求效率又尽可能减少当局与职工的对立,尽量既追求效率又尽可能减少当局与职工的对立,尽量取得行动上的统一。乌契将这种方式概括为取得行动上的统一。乌契将这种方式概括为“Z Z理理论论”。6 6Z Z理论理论30(二)群体行为理论(二)群体行为理论群体群体: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的集合体。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是否有明确的组织结构和目标31研究群体行为的理论群体分类理论群体竞争理论群体冲突理论研究群体行为的理论关于群体如何构成及其性质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群体可以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也可以分为命令型群体、任务型群体、利益型群体和友谊型群体等。关于群体之间的竞争及其对群体影响的学说。群体冲突理论,是关于群体内部(包括同一群体中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和群体间发生冲突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的理论。32三、行为科学在环境管理学三、行为科学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中的地位和作用33(一)人类作用于环境的行为及其特点(一)人类作用于环境的行为及其特点环境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作用于自然环境的行为。特点二特点二 特点一特点一这种行为特点:这一种行为必须是以一定的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作为其物质基础的,不存在不产生物质流动而作用于环境的行为。人类作用于环境的行为可以是微观行为,也可以是宏观行为。间接的、不易明确察觉的直接的、具体的、显而易见的 34(二)从行为科学角度看人类社会(二)从行为科学角度看人类社会 的环境需要的环境需要“需要”是理解人类行为的一把钥匙,需要理论是行为科学中最基础的理论之一。在环境管理中,我们有时会想到或碰到一个最根本性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环境?保护环境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这一类似终极提问的问题讲得就是人类社会的环境需要。只有真正理解了人类社会的环境需要,才能更好的根据这些环境需要及其满足程度来调整和控制人类社会作用于环境的行为,才能为环境管理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35 资料来源:左玉辉编著,环境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6人与环境的和谐1. .适应生存适应生存2.环境安全环境安全3.环境健康环境健康4.环境舒适环境舒适: 是一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类与环境和谐的最低层次。5.环境欣赏环境欣赏过去:天文、地质、气象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因素形成的环境灾害。目前:大量人为的环境灾害。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环境系统功能正常/环境质量良好/人类身心健康/生命质量有保障。需要比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良好的环境和生态作为基础。物质需求已经得到相当充分满足,精神需求成为主要内容。37(三)行为科学在环境管理中的意义和作用(三)行为科学在环境管理中的意义和作用理论方面理论方面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环环 境境 管管 理理 学学 行为科学 成熟的概念理论比较规范和系统的行为研究方法38成熟的概念理论理理论论方方面面消费者的环境意识、鼓励消费绿色产品和服务、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等方面消费者行为的管理多以主观说教过去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对消费者消费绿色产品和服务的行为进行系统和科学的研究,从消费需要、消费动机的角度入手,研究鼓励绿色消费的激励机制、研究绿色消费与传统消费的冲突及其解决办法等一系列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政策措施。39规范和系统的行为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消费者的环境意识、鼓励消费绿色产品和服务、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等方面消费者行为的管理用行为科学的行为观察、行为评估和现场实验方法,研究在超市提供布袋代替塑料袋的各种方案的有效性,结合前面的理论研究成果,提出更加切实可行的方案。 40n 一些环保主义者的偏执行为一些环保主义者的偏执行为n 环境科学专业人员的环境知识与环境意识的不一致环境科学专业人员的环境知识与环境意识的不一致n 企业的环境行为与经济行为企业的环境行为与经济行为n 政府的环境行为的政治行为政府的环境行为的政治行为n 超市为什么不能取消塑料袋?超市为什么不能取消塑料袋?n 节水中的环境行为分析?节水中的环境行为分析?以上这些问题,都需要开展环境行为科学的研究。以上这些问题,都需要开展环境行为科学的研究。一些环境行为的分析一些环境行为的分析41第四节第四节环境管理的基本原理环境管理的基本原理42一、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原理一、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原理43环境社会系统发展(一)环境社会发展原理的基本内涵(一)环境社会发展原理的基本内涵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原理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原理指在环境管理中所要面对的系统指在环境管理中所要面对的系统实质是实质是“环境社会系统环境社会系统”,而这,而这个系统又不断地处于个系统又不断地处于发展变化发展变化之之中。中。管理科学管理科学权变原理权变原理环境管理学系统原理系统原理44(二)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原理的主要内容(二)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原理的主要内容系统: 指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指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环境管理学系统主要内容环境社会系统强调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环境社会系统强调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的统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及其构成的复杂巨系统的及其构成的复杂巨系统的整体性整体性。 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原理强调环境社会系统的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原理强调环境社会系统的动态性动态性。环境社会系统具有环境社会系统具有一般系统的特征一般系统的特征,如整体性、,如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涌现性、目的性、综合性等层次性、相关性、涌现性、目的性、综合性等。45(三)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原理的应用(三)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原理的应用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原理的应用主要有解决环境管理问题的解决环境管理问题的基本途径基本途径是对环境是对环境物质流的控制物质流的控制,因为这是环境社会系统运行的基础。因为这是环境社会系统运行的基础。研究环境社会系统的进化、演替等现象的规律与机制,重研究环境社会系统的进化、演替等现象的规律与机制,重新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更好地新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更好地说明环境系统与社会系说明环境系统与社会系统互动演变、协同发展的过程统互动演变、协同发展的过程。可以可以制定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行为战略和对策环境行为战略和对策。46二、共赢原理二、共赢原理47(一)共赢原理的基本内涵(一)共赢原理的基本内涵在制定处理涉及环境利益冲突的双方、多方关系的方案时,必须注意使各方的合理利益都能得到尊重和照顾,而不是牺牲一些方面的利益去保障另外一些方面的利益。共赢原理48(二)共赢原理的主要内容(二)共赢原理的主要内容共赢原理要求在具体环境共赢原理要求在具体环境管理活动中能使管理活动中能使政府、企政府、企业和公众业和公众达到达到共赢共赢。 共赢原理共赢原理是环境社是环境社会系统发展中各个会系统发展中各个行为主体的行为主体的根本行根本行为准则为准则。环境管理学从物质流动的角度,一般性从物质流动的角度,一般性的共赢原理还可以具体化为的共赢原理还可以具体化为“三生共赢三生共赢”原理原理。49就是将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定位于生活、生产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具体来讲,就是生活提高、生产发展与生态改善。“三生共赢”传统意义的经济危机生活生活生产生产生态生态环境危机50(三)共赢原理的内部机制与外部环境(三)共赢原理的内部机制与外部环境生产生态技术规则资金政治的经的济的术技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生活观念的共赢51资金技术规则共赢的内部机制规则,实际上就是法律、标准、政策和制度总称。 技术和资金在体现共赢原则时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共赢外部环境观念历史法律经济政治社会自然52 5354国家财政总投入多亿元1800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制定了退耕还林条例。1 1退耕还林的决策、实施和效果概述退耕还林的决策、实施和效果概述从1999年至2005年:国家共安排退耕还林工程任务2.27亿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08亿亩,宜林荒山造林1.19亿亩,其中西部地区总任务为1.44亿亩,占全国的63.3%,国家累计投入495.8亿元,其中种苗造林补助费等基建投资118.2亿元,补助退耕农户生活费39.2亿元、补助农民粮食折合338.4亿元(粮食241.7亿kg)其中,西部地区累计投入341.2亿元,占全国的68.8%。55社会社会经济经济生态生态生态面貌得到改善,退耕还林地区林草覆盖率平均增加2个多百分点,先期开展退耕还林的地区,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减轻,输入江河的泥沙量减少。增加了农民收入,退耕还林使2000多万农户9700多万农民从补助中直接受益,人均获得生活费补助40元、粮食补助494斤。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探索生态经济型模式,一些地区走上了“粮下川、林(草)上山、羊进圈”的良性发展轨道。562 2退耕还林的行为主体及其共赢策略退耕还林的行为主体及其共赢策略退耕还林退耕还林森林生态环境森林生态环境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投入产出效益财政补贴近3000亿元获得整体上的生态效益;帮助农民脱贫;传统林业转型生态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投入失去了粮食收益改种地为种树、管树,不用种地;领取国家补贴退耕还林的经济收益明显大于种地收入管理成本通过组织协调退耕还林项目获得项目管理费等收益地方多了一条财路;本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自然力自然力由于森林覆盖率的增加得到明显改善57n 制定以“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为核心的退耕还林条例;n 制定了合理的共赢规则,使所有的参与主体,国家、农民、地方政府都得到了合理的经济利益;同时也都享受到了一定的环境和社会效益。这种政策的结果对于生态环境而言,则是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n 避免以前有人种树、有人砍树,没有人管树的问题。n 积极落实资金、技术和管理,防止出现口惠而实不至的问题。3 3退耕还林共赢策略的内部机制分析退耕还林共赢策略的内部机制分析58n 多年来的绿化造林声势浩大但没有成效,反而森林资源大量破坏,特别是天然林的破坏,逐渐加重;n 中国总体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恶化、98年长江流域大洪水引起并强化的全国人民特别是中央领导的生态环境危机感;n 传统以木材砍伐加工为主体的森林工业举步惟艰,陷入困境,不彻底改革没有出路;n 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n 中央正在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国债项目;n 中国粮食产量的持续增长,使中国有史以来可能是第一次从心理上消除了对粮食短缺问题的担心,因此才可以下决心大规模退耕;所有这些外部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合力,推动了1999年中央退耕还林决策和政策的出台。4.4.退耕还林共赢策略的外部环境条件分析退耕还林共赢策略的外部环境条件分析59三、界面活动控制论原理三、界面活动控制论原理60(一)界面(一)界面是相互作用、相互联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事物或系统之间系的事物或系统之间共同的部分或联系渠共同的部分或联系渠道,它可以是空间上道,它可以是空间上的、也可以时间上的,的、也可以时间上的,甚至可以是其他形态甚至可以是其他形态上的;可以是直接的,上的;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界面界面界面只存在于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它是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发生作用关系的产物。 界面是相互作用事物之间的通道,它是相互作用的事物或系统所共有的。 特征一特征一61(二)界面上的活动(二)界面上的活动一一环境问题人口生产环境生产物质生产物质流物质流本章第一节下一级界面上活动不和谐活动不和谐人类在界面人类在界面上的活动上的活动环境问题主要源自:人类在界面上的活动62人类在界面人类在界面上的活动上的活动主要原因主要原因1界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事物或系统之间界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事物或系统之间最最活跃、最容易发生变化活跃、最容易发生变化的部分。界面是不同系统的部分。界面是不同系统的物质、能量或信息的交汇场所。的物质、能量或信息的交汇场所。2界面上的界面上的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常常是产生环境问题的常常是产生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重要原因之一之一淮河淮河流经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四省,是四省界面,是四省人民的生活资源,也是四省经济生产资料和联系通道。四省皆对它有免费使用权、却无需承担其保护义务,这就是淮河被严重污染的根本原因。63(三)界面活动控制的意义和方法学原则(三)界面活动控制的意义和方法学原则环境管理工作应当把注意力首先集中在界面上的活动,而不是去代替相关部门去具体地管理它们各自系统的内部行为。环境管理工作应当把注意力首先集中在界面上的活动,而不是去代替相关部门去具体地管理它们各自系统的内部行为。环境管理工作应当把注意力首先集中在界面上的活动,而不是去代替相关部门去具体地管理它们各自系统的内部行为。界面活动控制论正是指明了在各种人类社会行为中,首先要加以综合协调的主要是各方在界面上发生的社会行为。界面活动控制的意义界面活动控制的意义64全面掌握不同系统在边界上的活动及其价值目标。 准确把握协调的“度”正确判定界面。期望能供应木材的年限材积成熟林和原始林的木材年允许采伐量界面活动控制的方法学原则界面活动控制的方法学原则65四、四、冲突冲突协同原理协同原理66(一)冲突协同原理的内涵(一)冲突协同原理的内涵1冲突冲突2协同协同3冲突和协同冲突和协同内内 涵涵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面对同一个有限的利益目标,追求的各方都想以最小的支出获得最大的份额。博弈论协同理论认为,任何一个系统,在无外界干预的情况下,系统中各要素的运动、变化呈现出一种被称之为“自组织”的规律。冲突和协同是系统中同时存在的两种现象。冲突竞争、对立;协同统一整合。67(二)冲突协同原理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二)冲突协同原理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区区域域上上组组织织上上时时间间上上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冲突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冲突人口生产环境生产物质生产不和谐不和谐冲突协同理论冲突协同理论指在人类社会理性行为的作用下,子系统之间的协同。68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政府排污许可证削减污染物量企业企业企业企业市市场场排污总量的分配和可交易量的地域限制是两个极为重要的关键环节,也是调节全地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的杠杆。实际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