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重点赏析及练习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59449594 上传时间:2022-03-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读书》重点赏析及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谈读书》重点赏析及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谈读书》重点赏析及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谈读书语言赏析1.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起长才也,最见于出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这句话从正面说明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长才。重点阐述读书的好处。2. 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过多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云,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这几句话从反面指出读书中的三种偏向,并论述了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3.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需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为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这几句话主张对不同的书采取不同的读法,或选读,或浏览,或通读,或精读,有的书可只读摘要。4.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人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需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效可医。这一段话说明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5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非议。本段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课外阅读读书三境界读书有三境界:“吞”“啃”“品”。“吞”乃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是充满饥饿感的发奋的青春初期的标志。虽然广收博采难免盲目,进食过速导致肿胀但这个过程毕竟是日后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必不可少的前奏。古今中有许多人都是进入中年以后凭“反刍”青春岁月里的泛读而成名成家的。“吞”虽为知识累积的必经之路,但毕竟是读的最低阶段。“啃”乃咀嚼消化,强行吸收是志存高远的人必经的头晕脑胀、寝食不安的砥砺智慧的夜路。咬烂嚼碎骨头,获取钙质,这当然谈不上享受但却是峥嵘人生必须付出的艰辛。“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如何一位学有所成的人都不能 免的里程。“啃”是在“咬”之基础上的知性提高这是将死的知识化为活的血肉的过程。“品”乃焚香沐浴,如饮醍醐是成熟聪颖的心灵和星空的娓娓絮语。月下折枝,花前怜玉,豁然贯通的人生不胜惋惜地告别了青春光阴庄严地踏上了奉献岁月。浮躁尽除,功利淡化,读书成了颐养灵性的乐事“蓦然回首”,天机消融于慧心。“品”是在“啃”之基础上的悟性升华这hi进入人生创造之园的门票。读书人多如牛毛,但大多数都停留在第一境界,仅少数人不甘人生庸碌者可进入第二境界。进入第三境界,非意志坚强着不能。但能进入第三境界者,必是成功地穿越了第一与第二境界的人。“吞”至其博,“啃”至其深,“品”至其灵性若无博与深,则灵性无其根本。举凡大家鸿儒,书读到“品”的分上后,往往将“吞”“啃”“品”三字当成进一步治学用的相济并用的三种方法:“吞”文字,“啃”新意,“品”韵致。或者是:泛读的“吞”之,精读的“啃”之,需细细体悟的则“品”之。对一般的读书人而言,不谈三境界,如同将“吞”“啃”“品”三字当作对待不同读物的不同阅读方法:用于消遣的书“吞”,有用的书“啃”,启心益智的书不妨“品”那么人生同样会受益无穷。1. 请简要概括这篇短文的内容。 2.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论证方法是什么? 3. 用文中的词语概括达到每一境界的结果。 4. 对于文中“咬烂磨碎骨头,获取钙质”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1. 通过对读书三境界的阐述,说明达到“三境界”,或者把“吞”“啃”“品”当作对待不同读物的阅读方法,那么人生会受益无穷。2. 读书有三境界:“吞”“啃”“品”。 道理论证。3. (1)知识积累;(2)知性提高(或:死知识化为活的知识);(3)悟性升华。4. 示例:下功夫咬文嚼字,读懂文字,领悟精神,吸取养分。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