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原因介绍

上传人:B****n 文档编号:59311390 上传时间:2022-03-0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原因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浅议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原因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浅议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原因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议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原因完成日期:*学生姓名:*指导老师:*答辩小组成员:*摘要风险管理是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变化, 国有企业日益面临更加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更多的风险因素、更为激烈的竞争和生存发展的严峻挑战,企业风险管理问题由此应运而生。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已把企业风险管理同战略管理、运营管理视为构成现代经济组织的三个核心管理职能之一, 并成为未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 决定了国有企业中风险管理对各个环节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 , 研究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原因 , 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论文在借鉴国内外风险管理研究的基础上 , 紧密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和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现状和风险管理需求 , 对涉及企业风险的有关理论、风险管理的分类、风险管理的问题等 , 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并针对我国国有企业风险管理问题的成因进行深入探讨。关键词: 国有企业 ; 风险管理;问题;成因AbstractRisk managemen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ssues in th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development. Rapid changes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the state-owned enter -prises are increasingly facing more uncertainty in the operating environment, the more risk fa -ctors, more intense competition and severe challenges of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problem by this came into being. Developed Western countries,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has been regarded as one of the three core management functions constitute the modern economic organization with strategic management, operationsmanagement, and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future of the enterprises core competitiveness.The status and role of state -owned enterprises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decision in the risk managemen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have a decisive influence on all aspects of. Therefore, to study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has a very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This paper, drawing on the basi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isk management research, in close connection with the reality of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situation and risk management needs of, involving enterprise risk theory, the classific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and risk management problems from the angle of multi-level systems analysis and research;-depth discussion and for a number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giving rise to the risk of China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respectively.Key Words: State-owned enterprises;Risk Management;Problem; Causes目录1绪论.11.1研究背景及目的 .11.1.1研究背景 .11.1.2研究目的 .11.2研究意义 .21.3国内外文献综述 .21.3.1国外文献综述 .21.3.2国内文献综述 .32风险管理基本理论分析 .42.1风险管理概念 . .42.2风险管理特点 . .42.3风险管理要素 . .53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83.1企业风险意识淡薄 . .83.2企业风险管理程序不科学 . .93.3企业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 . .93.4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脱离 . .103.5企业风险管理缺乏专业人才 . .104国有企业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 .124.1企业外部原因 .124.1.1外部环境不断变化 .124.1.2外部监督缺乏力度 .124.2企业内部原因 .124.2.1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存在弊病 .124.2.2企业风险管理缺乏文化氛围 .134.2.3企业内部监控机制不健全 .134.2.4风险管理人才与技术保障不足 .135结论.155.1结论 . .155.2政策建议 . .15致 谢.16主要参考文献 .17浅议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原因1 绪论1.1研究背景及目的研究背景随着各国经济联系的不断增强,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和内部交易活动越来越复杂,这也致使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企业所面对的风险数量及其复杂性也与日俱增。近年来,国内外大公司各类重大风险事件频发日本八百伴公司因战略风险而倒闭、巴林银行因运营风险而破产、中航油事件因风险管理失效而发生、安然事件起因于财务风险控制的失败、香港百富勤事件则因市场风险控制失效等。分析这些企业的失败案例,发现他们失败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从风险官理的角度分析,这些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普遍存在严重缺陷或不足。正是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助推了企业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进程,并催生了一些里程碑式的政府监管立法。 1992 年,美国的发起机构委员会 COSO出台了一个概念全新的 COSO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尽管这一框架并没有立即取代内部控制框架,但是它拓展和延伸了后者,更为详尽地阐述了企业风险管理这一更加宽泛的主题,在社会各界都得到了广泛认可和接纳。对于企业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的建设,我国相关部门在近几年也开始了的积极尝试。 2005 年以来,中国证监会、沪深证券交易所和国资委分别针对上市公司和中央企业,出台了多部法规,要求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尽早确立风险管理长效机制。 2006 年 6 月,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更是首次对中央企业风险管理问题出台技术性指导建议。 2007 年相继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征求意见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及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可见,各国对风险管理的关注程度与日俱增,使得企业对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原因进行研究成为必要课题。在我国,国有企业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关系着国家经济发展的成败兴衰,因此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创新和发展更牵动着中国所有企业的前途和命运。而对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的研究,亦成为摆在我国国有企业面前刻不容缓的课题。研究目的研究国有企业风险管理问题的目的在于 , 内部控制是企业得以存在的前提 , 也是持续发展的前提。如果企业连内部控制都难以维持 , 更谈不上持续发展。而研究国有企业风险管理问题 , 涉及到企业产权制度、治理结构、市场环境、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企业文化和企业家的作用等多个因素 , 而上述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将影响并决定某一特定企业在所处行业中的竟争实力、生产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从而最终在企业的资本实力、资产负债率、生产成本、销售收入、盈利额、现金流量、偿债能力等综合财务指标上反映出来。因此 , 把企业的财务状况指标作为切入点 , 研究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状况及经营风险的关系 , 探讨影响企业风险的各种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 借鉴和运用识别企业风险的理论、方法和手段 , 建立评估企业风险程度和风险状况的综合指标体系 , 在此基础上 , 研1浅议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原因究开发适合我国现实国情和特点的企业风险预鳌管理系统 , 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及时地掌握企业的风险状况 , 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危机 , 从而通过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 , 确保企业获得持续成长和发展。企业管理的实质是对企业风险的管理 , 企业风险的重点是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危机进行超前的控制和管理。因此 , 进行国有企业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 对于解决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因风险所产生的财务危机和生存危机 , 使企业获得持续经营和持续发展 , 对于国有企业还是其它所有制企业 , 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 , 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研究课题。1.2研究意义理论上来说,纵观国内理论界对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在内容上,大多侧重于风险防范与管理、内部控制环境及内部控制规范等方面。而且尽管有许多行业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了风险管理的研究,但很少有人对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因此,研究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原因,对于丰富与完善我国风险管理理论体系有很大的作用。现实中来讲,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多,风险也与日俱增,尤其在当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企业风险管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建设一个科学、适用的全面风险管理系统,成了摆在我国国有企业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而要想建设一个科学的风险管理系统,就要对风险管理问题及原因有系统的研究。因此,在国际金融危机全球蔓延及经济形势严峻性加剧的情况下,无论是从国内经济稳定发展和可持续增长的角度上,还是从国有企业自身发展角度来说,研究我国国有企业风险管理问题及原因都具有现实的意义。1.3国内外文献综述国外文献综述为了避免事件发生的不良后果 , 减少事件造成的各种损失 , 即降低风险成本 , 人们引用管理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规避风险 , 于是风险管理便应运而生。风险管理始于战后的德国。 1931 年, 美国管理协会保险部开始倡导风险管理 , 并研究风险管理及保险问题。 1953 年, 通用汽车公司的一场火灾震动了美国企业界和学术界 , 这场火灾成了风险管理科学发展的契机。1963 年, 美国学者发表了企业的风险管理一文 , 引起欧美各国的普遍重视。此后, 对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步趋向于系统化、专门化 , 使风险管理成为企业管理领域的一门独立学科。7080年代 , 风险管理迅速发展 , 美、英、日、法、德等国纷纷建立全国性和地区性风险管理协会。 1986 年, 欧洲 11 个国家共同成立了欧洲风险研究会;同年10 月 ,在新加坡召开的风险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表明, 风险管理运动已经走向世界, 成为全球性运动。在各国风险管理研究中 , 美国的风险管理起步较早 , 理论研究与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与美国相比 , 英国的风险管理研究也有自己的成熟理论 , 而且许多学者很注意把风险分析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大型工程项目。英美两国在风险研究方面各有所长 , 且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 代表了该学科的两个主流;法国的研究也有2浅议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原因自己的特色 , 其模式属于经营管理型;而德国是从风险管理政策的角度来开展研究的。国内文献综述在风险管理研究方面,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较大的差距,直到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才从国外引入现代意义上的风险管理。我国的风险管理研究最初是从国外的文献资料翻译着手,逐步过渡到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 1987 年,清华大学郭仲伟教授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在风险分析理论研究领域正式开始。 1984 年,台湾学者宋明哲出版了风险管理专著,全面介绍了企业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并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了专题研究。香港保险总会于 1993 年出版了风险管理手册一书,阐述了风险管理的有关理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 2010 年编写的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阐述了风险管理原则、实务中如何识别评估和应对企业面临的风险等内容。2006 年6 月,国资委发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提出了中央企业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目标、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内容、流程、工具、方法和要求,是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将促进我国风险管理研究和实践的全面发展。我国对于风险问题的研究始于风险决策。 1991 年,顾昌耀和邱苑华在航空学报上发表论文,开展了风险决策问题的研究。目前国内陆续出版了一些关于风险分析、风险管理的论著以及有关风险管理问题研究方面的书籍。现阶段,虽然国内关于企业风险管理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原因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将现有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对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原因就行研究与分析。3浅议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原因2 风险管理基本理论分析2.1风险管理概念所谓风险管理是识别、度量项目风险,制定、选择和管理风险处理方案的过程。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循环的、系统的、完整的过程。风险管理的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价、风险对策决策、实施决策和风险监督五个方面。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中最重要的步骤,即通过某种途径辨别出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事件存在的可能性,并予以分类。2、风险分析与评价风险分析与评价是将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后果进行量化的过程。它是建设风险识别与风险管理之间联系的纽带,是科学合理地进行风险决策的基础。风险分析与评价的后果主要在于确定各种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对目标影响的严重程度。3、风险对策决策风险对策决策是确定建设风险事件最佳对策组合的过程,目的是减少风险潜在的损失。风险管理中运用的对策有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风险的控制对策,另一类是风险的财务对策。这些对策适用的对象各不相同,需要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对不同的风险事件选择最佳、最适宜的风险对策,从而形成最佳的风险对策组合。4、实施决策对风险对策所做出的决策还需要进一步落实到具体的计划和措施,例如,制定预防计划、灾难计划、应急计划等;又如,在决定购买工程保险时,要选择保险公司,确定恰当的保险范围、免赔额、保险费等。这些都是实施风险对策的重要内容。5、风险监督风险监督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跟踪识别的风险,识别剩余风险和出现的风险,完善风险管理方案,保证风险管理计划的实施,并评估消减风险的效果。2.2风险管理特点企业风险管理可以归结为 6 个特点:全面性、一致性、关联性、集权性、互通性、创新性。1、全面性风险管理的目标不仅仅是使公司免遭损失,而且包括能在风险中抓住发展机遇。全面性可归纳为三个“确保”,一是确保企业风险管理目标与业务发展目标相一致;二是确保企业风险管理能够涵盖所有业务和所有环节中的风险;三是确保能够识别企业所面临的各类风险。2、一致性风险管理有道亦有术。风险管理的“道”根植于企业的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风险管理的“术”是具体的操作技术与方法。风险管理的“道”是“术”之纲,“术”是“道”的集中体现,二者高度一致。4浅议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原因3、关联性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是一个由不同的子系统组成的有机体系,如信息系统、沟通系统、决策系统、指挥系统、后勤保障系统、财物支持系统等。因而,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与否,除了取决于风险管理体系本身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它所包含的各个子系统是否健全和有效。任何一个子系统的失灵都有可能导致整个风险管理体系的失效。4、集权性集权的实质就是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起职责清晰、权责明确的风险管理机构。因为清晰的职责划分是确保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运作的前提。同时,企业应确保风险管理机构具有高度权威,并尽可能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以保持其客观性和公正性。5、互通性风险管理战略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获信息是否充分。而风险管理战略能否被正确执行则受制于企业内部是否有一个高效的信息沟通渠道。有效的信息沟通可以确保企业所有人员都能正确理解其工作职责与责任,从而使风险管理体系各环节正常运行。6、创新性风险管理既要充分借鉴成功的经验,又要根据风险的实际情况,尤其要借助新技术、新信息和新思维,进行大胆创新。2.3风险管理要素2004 年 9 月 COSO委员会以原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为基础,并结合萨班斯奥克斯法案的相关要求,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在该报告中, COSO委员会提出了企业风险管理的八个要素,分别是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1、内部环境企业内部环境包含组织的基调,它影响组织中成员的风险意识,是所有其他风险管理构成要素的基础,为其他要素提供约束和结构。风险管理理念。企业的战略并购是一项高风险的投资活动,企业无论是在并购战略制订中、并购交易过程中还是在并购后的整合阶段都要强调上下一贯的风险理念,当风险管理理念被很好地确立和理解、并且为员工所信奉时,企业就能有效地识别和管理风险。诚信和道德价值观。企业战略并购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不可能脱离并购的设计、执行和监督人员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权力和职责的分配。企业应当建立并购交易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并购交易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对胜任能力的要求。胜任能力反映实现规定的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企业战略并购需要参与人员有较高的专业化知识从而使风险管理有坚实的基础。2、目标设定目标设定是事项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前提。企业管理层首先要设定企业战略并购风险控制目标,然后才能评估和控制风险。企业战略并购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分层次的,一类是总体目标,企业战略并购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应符合企业的战略目标;二是具体目标,包括企业并购后的业绩目标、报告可5浅议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原因靠性目标和合规目标。恰当的目标设定过程是企业并购风险管理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构成要素。3、事项识别企业在制定并购战略时要对影响并购目标的潜在事项进行识别,如果事项对于目标的实现可以带来正面的影响,这样的事项代表机会,企业在并购计划及执行时应充分发挥这些积极因素的作用,努力实现目标;如果事项对于目标的实现可以带来负面的影响,这样的事项代表风险,企业要对其予以评估和应对。在企业战略并购中,无数的外部和内部因素驱动着影响并购目标实现的事项,企业管理者应该充分了解这些因素及由此可能产生的影响。4、风险评估企业风险评估,即企业在事项识别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目标实现的可能影响程度。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对于风险评估既要考虑其固有风险(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改变风险的可能性或影响的情况下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要考虑剩余风险(企业在风险应对之后所残余的风险),评估风险的时间范围应该与相关目标的时间范围相一致。企业并购风险评估在技术上应采用定性(风险排序、调查问卷等)与定量方法(风险价值、损失分布等)相结合的方式。5、风险反应管理者可以制定不同风险反应方案,并在风险容忍度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考虑每个方案如何影响事项发生的可能性和事项对企业的影响,并设计和执行风险反应方案。考虑各风险反应方案并选择和执行一个风险反应方案是企业风险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效的风险管理要求管理者选择一个可以使企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都落在风险容忍度范围之内的风险反应方案。6、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保证风险应对方案得到正确执行的相关政策和程序,一般包括两个要素:确定应该做什么的政策和实现政策的程序。控制活动包含的措施和程序主要有:批准、授权、验证、协调、复核、定期盘点、记录核对、财产保护、职责分离、绩效考核等内容。企业在战略并购中的控制活动应主要关注于以下方面:规定的风险应对程序是否已经实施,是否正确地按照设计意图执行;出现例外或发生需要跟踪的情况时,是否采取了恰当、及时的措施;监督人员是否具备审核控制的功能。企业应当建立并购交易授权审批制度,编制并购交易权限体系表,明确并购交易的授权范围、权限期间和被授权人条件等,并提交董事会审议确定。7、信息和沟通企业的战略并购能否成功,信息系统的有效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信息系统利用内部生成的数据和来自外部渠道的信息,以便为管理风险和做出与目标相关的决策提供信息。在企业内进行有效的沟通,以保证企业员工能够有效执行各自职责,为企业并购风险管理策略的实施提供保障;同时企业还需要与外部例如客户、供应商、监管者和股东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并购过程中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防范商业机密泄露机制。8、监控企业战略并购的周期可能会很长,随着时间及环境的变化,曾经有效的风险应对可能会变得不相关,控制活动可能变得不太有效,甚至企业的目标发生6浅议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原因了变化。面对这些变化,企业需要确定并购风险管理的运动是否持续有效。因此,企业战略并购风险管理体系通常需要进行持续的自我监控。7浅议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原因3 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存在问题风险管理是一门新兴的交叉的边缘管理学科,起源于二十世纪 50 年代的美国,逐渐传播到加拿大、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在理论研究、实践应用和人们的风险认识方面获得了高度重视和发展。我国的风险管理起步较晚,在 20 世纪 80 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国的学术界才逐步从引进、吸收到综合深入研究,目前,风险管理正向新的阶段发展,但还缺乏系统性,主要侧重在理论和数理分析上,而对风险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够全面,风险管理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经过近 30 年的风险管理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风险管理理论体系。从组织所有的业务范围出发,积极、超前和系统的管理风险,即将组织的整个生命期不同层面上的不确定因素进行风险识别、衡量和评估出来,然后汇总所有这些层面上的评估结果以优化风险管理,并确定这些措施的优先顺序性。但在风险管理的应用领域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体现在:风险管理还没有全面开展起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等历史原因的影响,我国的风险管理工作长期以来由政府包揽。只在保险、银行和能源等关系到国家稳定的行业开展了风险管理,其他企业很少应用风险管理的知识来规避风险,在实施战略控制中也缺少风险管理的控制系统;我国风险管理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只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出发,仅仅在有限的行业和领域进行尝试应用。与国外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再从实际数据分析和风险因素的具体内容出发,探讨该领域理论研究的方法相差较远。实际上,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实践经验的不足、实践数据的缺乏阻碍理论体系的深入探讨,反过来,理论体系支持力度的不足也影响实践中风险管理的应用;对潜在风险的评估和预警管理相对滞后,我国的风险管理工作更多侧重于风险发生后的应急管理和灾后恢复,在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方面的管理水平尚待提高。3.1企业风险意识淡薄目前,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尚处在起步阶段,没有积极地进行风险管理工作,所以对其所面临的风险并没有有效的控制手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中的风险管理活动往往是暂时的或者间断性的,意识到了就进行管理,事后则放在一边,置之不理;二是企业缺乏对风险进行定期复核和再评估,降低了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管理和规避风险的能力。获取最大利润的根本目标致使有些企业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某些行为决策对企业未来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往往对项目风险不能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从而导致企业蒙受巨大损失。因为风险意识淡薄,往往会导致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树立不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他们在具体的风险管理战略上 , 因自负过度而冒险经营 , 这不但可能给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 也可能断送自己的发展前景,这就是所谓的重经营轻管理。造成这一切风险的关键原因 , 就是企业的风险意识薄弱 , 使企业领导在面对迅速开放与变革的内外部环境时 , 找不到自己企业的坐标 , 看不清自己企业的发展之路。另外,随着全球经济和政治环境变化加剧,国有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面临越来越多的风险与挑战。这些风险包括:为企业所熟知的地震、洪水、战争及其他政治风险;亦有被企业忽略的境外资产管理、公司治理及人身8浅议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原因安全;更有一些潜在的风险,如能否做到在项目所在地长期合规经营,也是国有企业亟须考虑的主要风险。遗憾的是,现阶段来看国有企业“走出去”时的投保意识并不强,对这一工具的运用也不够熟练。有统计显示,中国企业在利比亚承包的工程项目涉及合同金额 188 亿美元,但后来获得的保险赔付不足 4 亿元人民币。“我们发现现阶段大多数的中国企业尚未有完整的风险保障计划。”Chartis亚太区跨国客户业务负责人Tony McHarg 和美亚保险上海分公司总经理郑艺结合 Chartis多年在跨国业务的市场实践总结道。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在于较低的企业投保率。目前,国有企业“走出去”投保覆盖率不高有很多原因,除了成本考虑以外,风险意识薄弱也是重要原因之一。3.2企业风险管理程序不科学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管理技术选择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等。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它是指风险主体对所面临的风险以及潜在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性质的过程。风险识别是一项具有持续性和系统性的工作。但是现在很多国有企业不能够通过感性认识和经验来对风险的识别进行判断,很多时候也不能依靠对各种客观资料、风险记录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从而就不能及时发现各种风险的损害情况以及风险发生规律,最终使得企业风险管理程序在这一环节出现问题。风险衡量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的详细损失资料加以分析,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幅度。风险衡量以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为主要测算指标,并据以确定风险的大小或高低。风险衡量一般需要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必要时借助计算机完成。风险衡量与风险识别以及风险处理在时间上不能截然分开。事实上,有些数量分析活动是在风险识别的过程中进行的,有些风险处理措施则在风险衡量时就已经存在。但是很多时候,国有企业不能够很好的处理好风险衡量与风险识别以及风险处理在时间上的安排,对数量分析活动的风险处理措施也不得当,最终使得企业风险管理程序出现问题。根据风险衡量的结果,为实现风险管理的目标,需选择最佳的风险管理技术。风险管理技术分为两大类: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和财务型风险管理技术。但是往往在这两大技术上,国有企业不能很好地掌握。控制性风险技术掌握不好,会增加意外事故的发生,进而导致已发生损失继续扩大。财务型风险管理技术掌握不好,会进一步提高风险成本。在某一特定时期内,风险管理技术选择是否最佳,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估。风险管理效益的大小取决于是否能以最小的风险成本取得最大安全保障。在风险管理的实践中,通常要考虑该项技术的经济性、其与整体管理目标的一致性、实施的可能性和有效性。但是,由于企业管理者的认识水平具有阶段性以及风险管理技术尚不完善,因此如果对风险的识别、评价,以及技术的选择需要不能够定期修正,那么就不能保证使选择的风险管理技术适应环境变化,更不能保证管理技术的最优使用。3.3企业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9浅议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原因我国大多数企业存在较为严重的结构问题,导致各个部门和岗位的人员对工作职责和操作程序不清晰,风险承担的主体不明确,因而很难形成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并且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企业风险管理。即便是成立了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但也没有专职的风险经理,风险承担的主体也不明确,各个部门或者岗位间互相推卸责任,使其风险管理缺乏约束,从而无力承担起独立的、具有权威性的、有效管理企业风险的职责,使得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始终停留在以眼前利益为目的的决策层次上。总之 , 企业内部要么没有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 , 要么虽然设立了风险管理部 , 但在具体业务操作中没有规章制度可循。特别在具体项目上 , 是否需要风险管理部门参与 , 何时参与 , 参与到何种程度等关键性问题没有制度保证。这种状况使得风险管理部门无法将国家的有关风险管控政策 , 以及本企业高级管理层的风险战略 , 进行整体上的承接和全面的贯彻;同样 , 企业也无法对各部门的各种具体的和局部的风险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 , 更不可能对各种风险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影响进行有效的、综合性的评估和管理。企业如果不能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那么企业风险管理的功能也得不到正常、充分的发挥。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相对独立于企业组织的整体控制,但是现代企业风险管理机构要是不能独立地开展工作,而是直接干涉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那么它便不能对企业高层管理者进行负责。3.4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脱离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便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能够保证经营方针和计划的贯彻与执行,维护企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确保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会计法规、准则和制度的相关要求,同时还能防止、披露和纠正错误与舞弊现象的发生。而风险管理也具有其特殊的性质:(1)企业风险管理的意识薄弱,普遍没有储备进行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所必需的数据与信息;(2)企业主动以减损防损为目的而安排风险转移的行为不多;(3)由于法律在对企业安全管理方面未将风险的评估列入其中,也就较为缺乏企业有关部门就风险进行科学评估的实践;( 4)在战略方面,企业往往存在过度性的冒险赌博,由于不懂得科学的风险评估的意义与技能,造成了我国企业往往承担了不该承担的风险,而同时又把本应该抓住的机会当成风险而被拒绝在外;( 5)在经营方面跟着感觉走,决策上随意主观、缺乏科学性,存在经营理念上的短期行为。风险的这些性质,使得我们必须通过实际方法,来实现最全面的风险损失共担,从而对风险事故所造成损失的后果加以控制。这正是现代风险管理的重要依据和理论基础,它对于企业内部进行风险管理都具有深刻的意义。但是很多企业管理层未能将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突出风险管理而更为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做好内部控制是做好风险管理的前提,企业只有从加强内部控制做起,通过风险意思的提高,尤其是提高企业中处于关键地位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才能使企业安全运行。然而,国有企业的管理者通常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完全隔离开来。3.5企业风险管理缺乏专业人才10浅议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原因高素质的风险管理队伍及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法的运用,是风险管理能力成为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必备条件。国有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实施,从上到下,从风险管理委员会到具体的风险管理部门,都需要有专门的风险管理人才。而我国国有企业却普遍缺乏这么一套关于风险管理人员的引进、培养和培训体制,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非常缺乏。此外,企业风险管理各环节都需要一定的技术方法的支持,离开了技术与方法,风险管理无从谈起。而在我国,由于信息化水平低,人员素质差等各种现实原因,企业对风险管理的技术方法掌握程度低,运用水平差。另外致使内部人员串通舞弊,风险管理职能不能有效发挥,导致企业经济损失或风险成本增加。缺乏专业人才,主要是因为在人力资源政策方面,企业对招聘、培训、晋升和薪酬的政策和程序的制定存在不适当性,这样就不能确保员工具备胜任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11浅议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原因4 国有企业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有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也不例外。问题形成的内因是企业自身管理,外因是企业外部环境因素。探寻问题存在的原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4.1企业外部原因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企业风险管理活动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下,并受这些环境的制约,特别是受国民经济整体的形势及行业景气度的制约。企业环境的变化莫测是企业产生风险的外部原因,因为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其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预见和难以改变的,这必然影响到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比如利率的变动必然会产生利率风险,包括支付的利息过多的风险、产生利息的投资发生亏损的风险和不能履行偿债义务的风险;而国有企业大多风险管理基础薄弱,缺乏市场观念和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及应变能力,面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风险管理问题必然产生。而现代经济社会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以及信息的非对称性为企业风险管理问题的存在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外部监督缺乏力度为督促国有企业合法合规经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政出多门,职责交叉,每个部门各管一段,客观上形成了谁都管、谁都不负责任的局面。那么,为什么如此庞大的监督体系其监督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呢?分析个中原因,主要体现以下三方面:1、国有企业规模大、分布广,而母公司、政府及监管部门习惯被动等待,审批式监管难以发挥真正效力,各种违规、违法活动时有发生;2、各种监督没有按照设定的目标进行,有的甚至以平衡预算和创收为目的,监督弱化问题严重;3、各种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再加上分散管理、监督主体之间缺乏横向的信息沟通,监督体系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4.2企业内部原因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存在弊病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所有者缺位问题严重,经营者方是内部控制的核心。这种产权结构下,内部控制难以得到有效的建立和执行,原因有三:1、较非国有企业而言,国有企业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和目标,其发展情况不能单纯地用企业的经营状况来衡量,所以,经营者更容易推卸亏损、破产责任,没有压力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2、经营者的代理人收入与企业的经营成果不相关,他们没有动力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更乐于拥有的权力为自己谋利;12浅议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原因3、国有企业的员工享有“终身制”,一旦进入企业,只要不犯大错误,一般可受用终身。在“终身制”的保证之下,国有企业员工有恃无恐的寻找闲暇,对于工作也是尽量偷懒。国有企业的内控制度的奖惩措施徒有虚表,不能得到真正实施,对员工构不成可置信威胁;且严格的内部控制会剥夺员工的闲暇,国有企业员工对此难以接受,使严格内部控制的实施在国有企业中难以顺利进行。企业风险管理缺乏文化氛围由于受思维定势和行为惯性的影响,风险管理理念没有很好的贯穿到全单位全员工,尤其是基层员工不能准确的看待风险、评价风险、防范风险,没有形成很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氛围。原因在于:1、管理层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或者只是在风险即将袭来或风险已经发生时才紧张起来,忙于应对,缺乏全局观念和战略思维,一旦事过境迁就很少过问。或者错误地认为,只有市场竞争失利、行将衰败没落的企业才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家大业大、蒸蒸日上的企业根本用不着风险管理;或者对风险有清醒的认识,但在全单位推广全面风险管理的力度不够。全面风险管理要求建立起涵盖全员的文化氛围,不但要求企业管理层拥有良好的风险管理理念,将其价值观传播与沟通,而且需要全单位的各层员工也具备分险管理理念。2、缺乏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文化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传达出来的信息会很快根植于风险管理文化中,但是,在国有企业中,对员工的惩罚措施都是徒有虚表,不能得到真正实施,对员工构不成可置信威胁,因而基层全面风险管理观念淡薄。企业内部监控机制不健全通常,企业的专项监督职能由内部审计来完成。然而,我国多数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在组织结构、人员素质、工作设置上存在着种种问题,影响了监督职能的正常发挥。大多数的内部审计机构直接向企业的经营者负责,任何事情都是领导说了算,属下(包括内部审计人员)皆无发言权。很多审计人员是“半路出家,专业知识懂得不多,缺少行使监督职能所必需的职业技能。有些审计人员还身兼多职,连起码的独立性也不具备。这种情况下的内部审计工作只能是流于形式,根本谈不上对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监督。风险管理人才与技术保障不足风险管理的有效运行要求企业的人员具备胜任的工作能力和正直的品行。但实践情况表明,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人才数量、人员素质远远满足不了风险管理的需要。首先,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建立健全负有主要责任的管理者缺乏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技术,经营管理上存在着短视行为,缺乏长远的风险管理观念,甚至有部分管理者在品德操守方面也存在着问题 - 只知道利用职权牟取私利,根本不关心企业的经营管理。其次,一旦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要在单位实施,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成立,必然会产生大量的风险管理人员岗位。而我国国有企业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培养风险管理人才的机制,全面风险管理的实施将难以得到有效支撑。没有专业13浅议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原因的风险管理人员,技术上就更不能得到保证。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在于用先进的风险计量方法,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量化,并用一些量化的风险指标对风险进行管理。然而,我国国有企业由于长期以来没有注重历史数据的积累和整理,风险量化还未能实现制度化和科学化,面临着工作量过大、有效性不足、外部评级资料缺乏等现实挑战。14浅议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原因5 结论5.1结论本文首先对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一般理论进行了阐述,紧接着介绍了我国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从多角度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综合来说,本文主要做了以下一些研究工作 :( 1)分析了国有企业风险管理问题研究的背景、目的以及意义,在此研究背景下,进一步分析了风险管理的概念、特点以及要素。( 2)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企业风险意识淡薄、企业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脱离、企业风险管理缺乏专业人才。( 3)在分析了国有企业风险管理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分析了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探寻问题存在的原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5.2政策建议企业风险管理已同战略管理、运营管理构成现代经济组织的三个核心管理职能之一,并成为未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企业风险管理问题所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涉及面较广,而专门针对国有企业风险管理问题及原因的研究,又是一个刚刚起步的全新研究课题。本论文的研究属于探索性质,在本文研究工作及成果的基础上,尚需继续深入研究和完善的问题:(1) 对国有企业风险管理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各类标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