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串讲 串讲十四 鱼我所欲也复习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57730388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串讲 串讲十四 鱼我所欲也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安徽省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串讲 串讲十四 鱼我所欲也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安徽省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串讲 串讲十四 鱼我所欲也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查年份考查篇目考查知识点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划分节奏文意理解及表现手法把握情感谈启示2009鱼我所欲也(节选)过零丁洋15. 苟、如使、恶、汗青( 分)16.(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4分)17.给句子标停顿(2分)18.找出体现中心的句子并概括作者的追求(5分) 小石潭记 柳宗元句段全解 字词全解 句段全解 字词全解 句段全解 字词全解 句段全解 字词全解 句段全解 字词全解【结构图解】【主题归纳【主题归纳】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阐述了“生”与“义”的关系,并指出“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从而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写作特色【写作特色】 1善用比喻和对比,论辩力强。 全文主要运用比喻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进行说理,增加了说理的力度。如:孟子首先以鱼与熊掌比喻“生”与“义”这一对概念。鱼是美味,但人人能得而食之;熊掌也是美味,但远甚于鱼,且不易得。孟子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形象地区别出“生”与“义”价值的高下。由此,孟子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也就不难为人接受了。 第1段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义”重于“生”的道理,从反面假设推理,又用正面事实说明人能不贪生、不辟患。 2论证严密,层层深入。 文章围绕“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立论,从正面论述“生”与“义”的关系,指出“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从反面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人的本心,从而再次重申文章的论点。结构严谨,层层深入。【问题探究】1“所欲有甚于生者”的“所欲”和“所恶有甚于死者”的“所恶”分别指哪些事情?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解放,为了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为了别人的安危而努力等;“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不合法的、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 2“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在数量上一少一多,在意义上呢?为什么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一箪食,一豆羹”虽然在数量上是少之又少,但它关系性命,因此也就比“万钟”还要贵重。如果“蹴尔而与之”就是乞丐也不愿接受。它强调的是要讲“义”,宁死也不能忍受羞辱。而接受了“万钟”的人则见利忘义,失去了“本心”。【读后感悟】感悟一:做人不应该苟且偷生,假如要背信弃义地过完长久的一生,那还不如舍弃生命的长久,选择道义,光明正大地、充分地利用短暂的一生。一个人如果没有了道义,为了求生而不择手段,那这种人就算活着也没什么意义了。 感悟二:人格、价值、权势三者之间没有绝对的关系。无论我们处在什么阶层、什么地位,都要有羞恶之心,都要坚守做人的尊严。唯有如此,我们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舍生而取义者也义:正义,仁义(2)所恶有甚于死者恶:厌恶(3)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4)一箪食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5)呼尔而与之与:给父(6)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踢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8)万钟于我何加焉加:好处 (9)妻妾之奉奉:侍奉 (12)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11)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13)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天性,天良0(10)所识穷乏者得我与0(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然而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祸患也有我所不躲避的。(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求得生存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2翻译下列句子。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万钟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从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这样的行为不也应该停止了吗?(7)是亦不可以已乎?3概括层次主要内容。(1)概括鱼我所欲也第一层“鱼,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的内容。提出本文的论点“舍生而取义”。(2)概括鱼我所欲也第二层“生亦我所欲所恶有甚于死者”的内容。用假设论证,进一步从反面强调为了“义”可以不用“生”,为了“义”也可以“不辟患”。(3)概括鱼我所欲也第三层“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贤者能勿丧耳”的内容。强调了“义”的思想境界是人人都有的,只是道德高尚贤明的人没有丧失罢了。(4)概括鱼我所欲也第四层“一箪食,一豆羹是亦不可以已乎”的内容。反面举例论证:不能见利忘义。4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1)课文第一段的论述思路是怎样的?首先,孟子用“鱼与熊掌的取舍”比喻“生命与大义的取舍”,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这个观点。(类比引出论点、比喻论证)接着,通过正反结合,层层深入,反复论证义是人的本心,义重于生,告诉我们,当生命和大义不能同时得到的话,应舍生取义。(对比论证)最后,孟子指出人性本善,“贤者”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不丧失“本心”。(2)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扬了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3)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得兼,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4)本文中心论点是“舍生而取义者也”,请你为本文再补充两个事实论据。文天祥宁死而不投降元朝。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刘胡兰面对铡刀,大义凛然,为了保守党的秘密而英勇就义。5请用“ / ”给下列句子标出停顿。(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4)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6领悟古诗文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1)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于国于民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2)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的?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胁。(一)鱼我所欲也(15分)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5分)(1)舍生而取义者也义:正义或仁义(2)可以辟患者辟:通“避”,躲避(3)妻妾之奉奉:侍奉(4)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本心:天性,天良(5)此之谓失其本心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然而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祸患也有我所不躲避的。(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3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4分)舍生取义。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4文中说“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抉择,你是如何选择的?简要举例说明。(2分)示例:期末考试时,我最要好的同学传纸条给我,要求我将英语答案写给他,我面临着是给他抄,还是不给他抄的二难选择。最终我没有给他答案。考试结束后,我找他聊天,做他思想工作,并给他补习英语知识。(二)鱼我所欲也(15分)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5分)得兼:同时(2)故不为苟得也为:动词,做 (3)万钟于我何加焉加:益处(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5)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1)二者不可得兼2翻译下列句子。(4分)(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要放弃鱼而选取熊掌。(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从前(有人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3. 文章开篇运用了 论证,将鱼比喻“ ”,熊掌比喻“ ”,引出 的中心论点。(4分)比喻.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2分)赞扬了“舍生取义”,批判了“见利忘义”。生义舍生取义(答“舍生而取义者也”也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