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56960052 上传时间:2022-02-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西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海西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海西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西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为全面实施科教兴州战略,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生产力水平,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科技创新体制,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促进科技事业快速发展,根据州政府关于制定行业规划的要求,特制定海西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一、科技工作现状一主要成效“十五”期间,我州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努力实施科教兴州战略,以加强技术创新,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为主要任务,大力引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开发高新产品,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有力地推动了科技事业的发展。1、 、科技工作水平明显提高。“十五”期间,全州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50项,取得省级科技成果28项,州级科技成果35项,授权专利15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14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奉献率由“九五”末的35%攀升到2002年的38%,科技进步水平在全省居于前列。在20012002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县、区考核中我州首次被考核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地区。2、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十五”期间,全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一批高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开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盐湖资源开发取得突破,研制出了氯化钠浮选剂1号、2号新产品,攻克了浮选冷结晶工艺的难关,工业氢氧化镁产品开发成功并已开始规模生产,锂资源开发取得重大进展;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深加工步伐加快,使石油天然气产业成为我州乃至全省的支柱产业;大柴旦滩涧山金矿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完成了万吨级工业性堆浸试验,解决了矿石碳、硫、砷含量高及浸出率低的难题,提高了综合利用回收率;柴达木高科技药业公司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先后研制出22种中藏药新产品,并已通过国家级工业企业中藏药生产GMP整体认证。青海青藏高原生物制品公司开发的新产品“红珍珠果酱”、“枸杞果汁饮料”获得专利。总之,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加大了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3、 、农业科技进步成效显著。“十五”期间,组织实施了第一批国家级星火西进科技示范市格尔木市,格尔木市、乌兰县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科技特派员下村服务试点等重点项目。推广了一大批农作物新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全州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88.1%。冬小麦、油葵、亚麻、中药材和优质牧草青贮玉米、饲料蚕豆的引进和试种成功,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以蔬菜产业化、大面积温棚种植业为主的城郊农业蓬勃兴起,有力地促进了农牧民增收;养殖业方面,绒山羊改进取得突破性进展,创立了“柴达木”品牌,确立了品牌优势。无角陶赛特羊、皮埃蒙特牛等优良畜种的引进为我州的牛羊改进打下了基础,并已建成高起点、有影响、起先导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的牛羊育肥基地,推动了农牧业产业化进程。4、 科技组织领导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州各级政府狠抓第一生产力,进一步建全了科技组织领导体系。一是全州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把科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出现了一把手挂帅,想科技、谋科技、抓科技的喜人局面。二是为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州”战略,专门成立了以州长任组长、分管科技工作副州长为副组长的海西州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和议事规则。三是建立健全政策措施。制定了中共海西州委海西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工作的意见、海西州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方法、海西州科技特派员下村服务工作方案等政策措施,为实施“科教兴州”战略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四是坚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对重大事项和决策进行集体研究,防止决策失误,科学决策水平明显提高。5、 科技投入稳步增长。科技三项经费逐年增加,企业科研与开发经费投入大幅提高。“十五”期间,州级科技三费从“九五”末的15万元增加到100万元。科技投入的增加,为全州科技工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速了科技与经济更密切的结合,加快了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6、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重视科技人才,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造就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州委、州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科技人员的流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进修培训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2002年州委制定了20022005年全州农牧区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实施意见、20012005年海西州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州政府也制定了海西州科学技术奖励方法、海西州自然科学学术论文评奖方法,并对有突出奉献的科技人员予以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全州广阔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7、 全社会科技意识不断增强。全州各级部门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媒介进一步加强科技宣传和科技培训,把一批短、平、快的实用技术传到了农牧民家中,增强了群众的科技意识,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柴达木科技信息网”、科技苑电视专题节目的开办,提高了宣传效果。全社会“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科技意识进一步增强。二存在问题“十五”期间,全州科技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与经济结合不够紧密,科技对经济增长的奉献率较低;工业企业生产水平低,产品单一且竞争力不强,能耗高,产业链不长;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普及力度不够,农畜产品深加工科技含量不高;科技投入不足,多元化投入体系尚未形成;人才队伍不稳定,现有人才流失仍然比较严重,优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匮乏;科技基础设施差,整体实力弱。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8、 十一五”期间,全州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紧扣“建设新兴工业基地,率先全面实现小康”这两大历史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州战略,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综合生产力水平为目标,以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积极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二基本原则“十一五”期间,科技发展的基本原则是:9、 市场导向原则。以市场需求作为科技发展的推动力,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支持重点产业领域和重大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技术攻关,由政府主导型转向市场配置型。10、 突出重点原则。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围绕重点领域,选择制约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点技术难题,集中力量,协同攻关,抓出成效。11、 引进与创新相结合原则。根据我州经济结构调整和重点支柱产业发展的需求,大力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成熟的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并进行二次创新,全面提升技术水平。12、 以人为本原则。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社会风气,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社会环境,大力吸引人才,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13、 到2010年,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与我州科技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科技体制和运行机制,科技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明显提高。加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德令哈市和格尔木市科技馆、科普走廊,各县行委建立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建设科技信息网站和全州科技信息网络。到2010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奉献率到达45%,科技实力处于全省领先水平。14、 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牧业为目标,大力引进、推广农牧业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15、 十一五”期间,培育7个柴达木特色农畜产品品牌,引进、推广农牧业优良品种20个,推广先进适用技术20项,特色农畜产品深加工技术到达国内先进水平。16、 大力支持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领域的技术创新工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引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促进煤炭、建材、采选、轻工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优化产品产业结构,到2010年,全州整体工业科技水平跨入全省先进行列。17、 2%,县市、行委级到达1.3%以上。18、 到2010年,全地区科技队伍发展到3万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到达人才总数的10%。农村劳动力培训率到达90%以上。四、主要任务“十一五”期间,全州科技工作围绕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以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核心,突出成果转化和体制创新两大重点,加快引进创新、研究开发、技术集成三个步伐,力争在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传统工业技术水平、农业新技术革命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集中力量重点抓好以下工作。农业方面农业科技工作要结合我州农牧业生产特点和实际,紧紧围绕为调整农牧业结构、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增加农牧民收入提供技术支撑这个主题,以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宗旨,大力推广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牧民素质,促进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1 、实施“种子工程”,优化种养业品种。引进优质、高产、多抗农作物品种,加大示范推广力度,提高农作物新品种覆盖率。重点支持优质油菜、春小麦、青稞、马铃薯、蔬菜等种子繁育基地建设。开展柴达木特有树种的驯化、繁育技术研究。推广沙拐枣、驼绒藜、白刺、梭梭等灌木树种。引进皮埃蒙特牛、陶塞特羊等优良畜种,进行杂交利用、改进、繁育研究。加强柴达木绒山羊、青海毛肉兼用半细毛羊、藏羊、牦牛等地方优良畜禽品种的保护、选育提高。培育柴达木绒山羊超细型品系。抓好优良牧草的引进、示范和推广。2 、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集中力量引进推广一批先进农牧业实用技术,提高农牧业科技含量。重点引进推广小麦、青稞、油菜、马铃薯、豆类、蔬菜、家畜、药材、牧草等20个优良品种。大力推广秸杆加工技术、优质牧草种植技术、草原鼠虫害防治技术、牲畜疾病综合防治技术、牛羊快速育肥技术、人工授精技术、畜产品深加工技术等畜牧业实用技术。推广农作物丰产栽培技术、生物菌剂使用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等;推广新型节水灌溉技术、化学抗旱保水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和旱作农业;大力推广设施农业技术,促进农产品向特色化、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3 、组织科技攻关,解决制约我州农业发展的科技难题。针对制约我州农业发展的科技难题,集中力量开展科技攻关,重点取得五个方面的突破:一是品种的突破,解决品种退化及优良品种储备不足的难题,为种养业结构调整打下基础,挖掘农业增产增收潜力;二是农牧业优质、高产、高效技术的突破,特别是旱作农业和节水农业技术,为农业的稳产高产提供技术保障;三是农业灾害监测与预防技术的突破,重点研究农作物和林木主要病虫害、草原鼠害、重大畜禽疾病、气候灾害防御技术以及灾害监测、预防和控制技术;四是野生动物及中药材的驯养与栽培技术的突破,重点研究野生动物保护与驯养技术,罗布麻、秦艽、板蓝根、甘草等中药材的繁育与栽培技术,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五是农畜产品产后加工技术的突破,重点是蔬菜、马铃薯、青稞、大蒜、牛羊肉等农畜产品的分级、加工、保鲜、储运、包装技术等,发展壮大农畜产品加工业。4 、加强农业技术集成,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在“十五”期间实施的2个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基础上,重点扶持6个州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发挥科技示范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5 、推广农牧区新能源设备和技术,构建生态农牧业技术体系。促进农牧区种养业和农村能源项目的有机结合,大力推广家用太阳能电源、日光温室、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房舍、沼气池、光伏电站等新能源利用技术,解决农村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村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十一五”期间,在德令哈、乌兰、都兰、格尔木等主要农业区推广塑料大棚10000座、太阳能暖房4000栋、沼气池5000口40000立方米、太阳灶5000台、秸杆汽化站50个、太阳能热水器5000平方米在牧区推广两用暖棚3000栋、太阳能暖房2000栋、居住相对集中的村社建设光伏或风光互补电站25个,解决牧区人畜饮水和生活用电。二工业方面“十一五”期间,科技工作将在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等重点领域谋求发展,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利用先进技术、设备、工艺和管理手段,嫁接改造传统工业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1、 加大地质勘探力度,为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证。加大能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的地质勘查勘探力度,增加探明储量,确保资源供给。2、 突出重点,加强技术创新工作。围绕盐湖等优势资源的开发,大力开展科技攻关,为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和有色金属加工等支柱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科技支撑。以解决制约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关键性技术问题为重点,加速锂、镁、钾、硼、钠资源技术开发的产业化进程,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加强对盐湖资源开发急需解决的锂盐的别离提取科技攻关,在目前建设的3千吨级锂盐开发示范基地的基础上,攻关解决万吨级锂盐生产企业工程化技术问题,为锂产业的形成奠定技术基础。推广氯化钾反浮选冷结晶技术和“4号工艺”等先进的钾肥生产技术,形成察尔汗、西台、马海湖、大浪滩等规模钾肥生产基地,为全州钾肥生产能力到达300万吨打下良好的基础。进一步开展利用钾资源生产硫酸钾新工艺研究,为规模化生产硫酸钾提供成套技术,建成东台、西台、大浪滩等硫酸钾生产基地。进一步优化硼酸生产工艺,在此基础上进行硼酸锌、碳化硼、硼酐等高附加值硼系列产品的开发,形成大柴旦、西台为重点的硼生产基地。优化碳酸锶制取工艺,为规模化生产打下基础。利用盐湖中巨大的水氯镁石和青海丰富的电力资源,制取适合镁电解工业原料要求的无水氯化镁,解决利用盐湖镁资源生产金属镁的核心技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能分别满足汽车、电子及家电产品性能要求的系列镁合金产品,为以低成本参与金属镁工业的国际竞争创造条件。在纯碱生产技术成熟的基础上,开展烧碱、金属钠等钠盐系列产品的开发研究。依靠高科技提高石油天然气资源储备和油气开采能力。引进石油天然气深加工技术,重点开发PVC、甲醇、合成铵等高附加值石化产品,延伸产业链,使石油天然气从单一的燃料型工业向综合化工型和精深加工型工业转变。利用高新技术提升有色金属产业的技术水平促进冶金和电力的联动开发,培育轻金属产业。开发引进推广高效节能降耗、铅锌冶炼及金、铁等伴生矿的综合利用及回收等技术,把我州建设成为重要的多金属生产基地。大力开发我州特色生物资源,为中藏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技术支撑。利用高新技术从开发新品种、研究新剂型和研究新工艺三个方面加快中藏药现代化、产业化步伐,使我州成为全省开发、生产的主要基地,加强中藏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为大面积人工栽培枸杞、大黄、甘草、罗布麻等药材提供全套技术,形成中藏药材种植基地。引进超微细化、低温超临界萃取等新技术,大力开发我州特色生物资源,发展生物制药和营养保健品加工新产业,并带动种植业的发展,使生物资源的开发跃上新台阶。3、 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坚持以产业结构合理化为目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进步为动力,利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推广应用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的管理模式,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开发引进石棉产品深加工技术,开发石棉下游产品。积极引进先进的现代采煤技术,提高鱼卡、大煤沟、木里煤田的煤炭开采能力,优化炼焦技术,同时开发煤转油、煤化甲醇、二甲醚等煤化产品,把我州建成全省重要的煤炭生产加工基地。优先支持大宗农产品加工与转化技术的开发应用,注重加工设备引进与开发,推进农产品加工生产规模化、技术装备现代化、原料供给基地化、产品生产系列化,提高农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使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4、 加强农畜产品深加工技术开发,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开展农畜产品贮运、保鲜、包装技术研究,运用高新技术改造“龙头”企业,加快主导产品的更新。在柴达木肥羔、犊牛、枸杞、沙棘、罗布麻等我州农业重点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上取得突破,带动相关产业系列配套技术发展。提高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科技含量,开发名、特、优、新农产品,提升乡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十一五”期间,力争建成12个省级星火密集区,建设10个以小城镇为中心的农畜特产品深加工密集区。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5、 十一五”期间,科技工作要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要以改善生态质量、保障环境安全、保护人民健康为目标,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治理与预防结合的方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重点研究荒漠化治理技术、退耕还林草综合配套技术、退化植被恢复技术、防风治沙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等重大技术,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推广耐寒耐旱树草种、良种壮苗培育、集水保墒、植物生长剂使用、杨柳深栽造林技术、ATP生根粉及保温剂造林技术,减缓草原退化、沙化、荒漠化扩大的趋势,努力改善生态环境。2、 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利用高新技术对工业生产与生活排污、大气污染、地表水体污染进行综合治理;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清洁生产的能力;推广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发展环保产业。四社会发展方面1、 加快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进步。开展防震减灾防灾相关技术研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积极开展高原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和重大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预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应用高新技术,建立气象预报分析处理系统、灾害性天气雷达监测信息处理系统、卫星遥感信息远程应用终端、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系统等,促使气象事业为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大力推广民居抗震房屋技术,建立数字化地震监测网络和信息节点,建立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基地,加强昆仑山口8.1级地震遗迹保护;支持学校利用专业优势,开展科研活动,促进教学、科研相结合;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大对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的调查研究,运用高新技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2、 加快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引进、推广宽带网络传输技术,加快用户接入网建设,扩大利用互联网,促进电信、电视、电脑三网融合,全面提高金融、信息、商贸等服务业的技术含量。加快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推进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工程,实现企业生产与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建设“柴达木科技信息网”和“格尔木科技信息网”,建立覆盖全州的科技信息网络,为全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3、 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科研、开发、生产紧密结合的机制。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和支持企业集团和大企业建立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建立技术开发机构和配备专职技术开发人员。加强政策导向,鼓励和引导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加强协作,充分发挥产学研结合的优势,联合进行技术开发,支持企业自主开发符合市场需求、具有较好效益的新技术新产品。到2010年形成12个国家级、51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为同行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撑。4、 加强科技普及工作。建立健全乡镇科普网络组织建设,积极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和“科普之冬”等活动。建立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和科技教育示范学校,为青少年学生开展校外科技活动提供场所和阵地。建立县、乡镇领导干部培训制度,每年开展“科普万里行”等活动,努力提高全社会科技意识。5、 、完善科技基础设施。“十一五”期间,建设德令哈市和格尔木市科技馆、科普走廊,各县行委人民政府所在地建立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为科普活动、青少年校内外科技教育提供必要的场所。进一步培育和健全技术市场,通过技术交易、成果展示、技术研讨等形式,推动技术服务,完善技术转移科技服务体系。“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一网、五中心”。“一网”即科技信息网,在全州三县两市三行委建立科技信息网络中心,为各类科技中介机构提供一个公用信息平台。“五中心”即成立1个海西州科技服务中心、格尔木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和乌兰县、都兰县、天峻县各建1个科技服务中心,主要从事科技评估咨询、科技成果展示、技术经纪、劳务交流等多技术中介服务。五、保障措施1、 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组织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深入实施科教兴州战略。建立健全科技工作领导体系,落实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目标责任制,完善县市党政主要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2、 建立多元高效科技投入体系。进一步加强政府对科技的投入,州、县市、行委科技三项经费的年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收入的年增长幅度自2006年起,州、县市、行委科技三项经费到达法定比例,即不低于当年同级财政预算支出的1.3%和1%。到2010年,州级到达2%,县市、行委到达1.5%,科普专项经费人均到达0.2元以上。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采取逐年累加投入形式,到2010年,总额到达500万元。县市要创造条件,建立科技发展基金。制定和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引导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企业每年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占销售额的比例,高新技术企业应到达5%,其他企业都应到达1%-3%。推进科银合作,引导商业信贷向科技项目倾斜。研究探索风险投资机制,积极筹集资金,设立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基金,制定风险投资的扶持政策,组建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到2010年,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基金总额到达1000万元。3、 营造优良环境,激励人才创业创新。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每年选派一批青年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到高等院校进修深造,到相关岗位挂职锻炼,重点培养复合型高级人才。建立激励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利益驱动,鼓励优秀人才向产业领域流动。落实技术、管理和知识产权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推行技术入股。鼓励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获得相应报酬。采取灵活措施,本着“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的原则,大胆吸引优秀科技人才来我州创新创业。标准人才流动制度,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4、 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科技工作方针政策,积极宣传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取得的成果以及优秀科技工作者典型事迹,努力开创全社会关心、支持科技工作的新局面。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增强全社会科技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反对伪科学和封建迷信思想。建立科普活动基地,加强青少年科普工作。通过多种手段,增强全社会科技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