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培育中小城市专题调研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56868158 上传时间:2022-02-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5.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快培育中小城市专题调研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加快培育中小城市专题调研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加快培育中小城市专题调研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加快培育发展中小城市的调研报告*委政研室2014年8月29日按照阜政研明电20141号文件要求,*委政研室就中小城市培育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旁育发展中小城市基本情况近年来,磔、旗府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建设阜阳副中心城市目标,按照“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住宅向现代化社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的思路,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地推进城规划,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拉大城市框架、扩张城市规模、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城规模稳步扩张。“十一五”期间,累计投资近20亿元,改造或新建了长征路、民安路、国泰北路等17条道路,拓宽城四大由口,建成沙颍河三桥,形成了以*大道为中心线、东西城区路网循环贯通的“一轴两翼”城市建设格局,城建设区面积由2005年的14平方公里增加到2010年的34平方公里。“十二五”以来,尤其是2013年,委、政府科学决策,修编了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确立了“东控、西进”发展方向。在城区迅速展开了“依法治乱”行动,重拳由击,铁腕治乱,对环境卫生、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市场秩序全面整治,实现了阶段性目标。坚持“零容忍、零补偿、零增长”的原则,依法严厉打击违法建设行为,违法建设失控局面得到有效遏制,违法建筑呈现负增长态势。二是城人口持续增长。“H一五”以来,域总人口、城常住人口的数量从2006年的162.7万人、20.6万人分别增加到2013年的175.7万人和24.1万人,在人口结构中非农业人口数量由13.5万人增加到16.9万人。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34.1%增长到2013年的37.6%,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三是域经济发展迅速。“十一五”期间,全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49.6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11.3亿元,年均增长17.5%。财政收入由2005年的2.03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8.6亿元,年均增长33.5%o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2557元增长到2010年的5058元,年均增长14.5%。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36.6:25.4:38.0调整为2010年的29.4:41.4:29.2。2013年,全实现生产总值160亿元,同比增长14%;财政收入12.4亿元,同比增长23.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同比增长3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亿元,同比增长41.2%;固定资产投资76亿元,同比增长34.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2亿元,同比增长16%;外贸进由口总额2.4亿美元,同比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到7987元,年均增长14.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9:41.1:29.9。四是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十二五”以来,房地产市场总体呈现稳定缓慢上升趋势。商品住房市场销售均价从2011年的2600元/M上升到2012年的2950元/M,再上升到2013年的2980元/M,2014年上半年均价3510元/M左右,年住房销售量从2011年不足千套上升到年销量2600套左右。具体分年度调研数据如下:房地产发放准发放施发放商住房年商品房房地产竣工面销售面项目开发出建证工许可品房予均价住房年开发投积积让土地证售销量资年份(亩)(万nf)(万m2)(万m2)(元/itf)(套)(亿)(万nf)(万nf)2011141.4256.85635.17260096410.5247.5847.58201210549.4656.3846.89295022035.78654.6154.462013116.83393.50347.62456.776330026713.5327.0734.882014(1-7月)77.5135.95649.37112.37355017785.013923.8511.32小计440.763235.719209.375151.21761624.85153.11156.24全住房数量和住房环境近年来都有较大幅度提高,2004年人均住房面积25.1m2,住房成套率73%;2011年人均住房33m2,住房成套率85%;2013年人均住房面积34.5m2,住房成套率达到90%。五是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加大。2011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8.5亿元,2012年投资42.4亿元,2013年投资55.3亿元,2014年计划投资不少于70亿元,推动了城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教育事业成效明显。城区学校扩容提质,中、城关中心校、相继投入使用,九中、小学等项目稳步推进。2013年新建校舍7.9万平方米,基本消除现有D类危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卫生体制改革步伐加快。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启动,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不断扩大。人民医院在全省级率先通过国家三级综合医院评审,中医院持续巩固全国三甲中医院地位,3个专科被纳入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新农合参合农民在本就诊率达92%,率先实现“九成病人不由”的国家目标,新农合报补比例居全市级第一。其他各项事业同步发展。传承基地建成揭牌。体育中心建设稳步推进。民生工程顺利实施,2013年投入各级资金15.4亿元,新增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7173套,在全市率先建成老年公寓、残疾人康复中心。二、*培育发展中小城市主要做法城镇化首先是人的城镇化。我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始终以民为本,固本培基,多措并举,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农民市民化夯实了基础。第一,经营农业,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农民市民化提供有利条件。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统领,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坚持规模化发展、特色化种养、设施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努力打造一批乡镇现代农业示范园、特色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努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由来,为推动农民进城和市民化创造了条件。近年来,我坚持园区化发展高效农业的路子,创建了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示范区,着力打造黄蜀葵、药牡丹、设施蔬菜三大特色农业园,培育薄荷、桔梗、西瓜、花卉苗木、烟叶、特色养殖六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力争经济作物面积达到70万亩。坚持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豉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积极探索供销社托管等新型土地流转方式,全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00万亩。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策扶持激励力度,提升科技兴农水平,形成粮食、果蔬、中药材、苗木花卉种植、规模养殖、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多种经营模式并存的发展格局。同时,扎实开展土地确权工作,为农民进城解决后顾之忧。第二,主攻工业,抢占新型工业化高地,为农民市民化提供经济基础。工业是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就业和增收的重要渠道。一是谋项目、抓招商,培育主导产业。围绕生物医药、有色金属冶炼、农林副产品加工、发制品、塑化筛网、纺织服装等六大主导产业,深入谋划项目,实施产业招商,重点培育一批成长性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加强政策扶持,着力培育规模以上企业和龙头企业,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86家。二是筑平台、重配套,打造一流工业园区。坚持多元化投入、高标准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完善配套设施,全面提升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以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为抓手,统筹全工业园区发展,推动开发区与城关民营工业园无缝对接,构建“一区多园,园中有园”的发展格局。实现产业集群发展。集中力量支持肖口园区全面加强整改,推动园区企业转型升级,步入规范发展轨道,成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断加强重点乡镇工业聚集区建设和管理,依托资源、产业优势,扩张体量,做强实力。三是备要素、优服务,创造一流发展环境。超前谋划土地、资金、人才、水、电、气等各类要素,确保项目顺利落地。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大力开展园区圈大建小、圈而不建”闲置用地清理工作。坚持实行级领导包保帮扶项目、定期现场观摩等制度,加强工业分析调度,针对企业发展需求,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确保现有企业高效运行。四是活机制、盯市场,创新工业发展思路。建立健全促进工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形成重大工业项目审批建设的绿色通道,对在开发区内注册的豉励类、允许类项目,实行区内办结,严禁两头办理。激发市场活力,用市场的办法,破解基础设施、标准厂房、公共服务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开工建设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以上。通过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有效解决未外由农民内就业,引导外由农民回乡创业就业,增加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为农民市民化解决了就业、积累了财富。第三,转型升级,发展第三产业,为农民市民化提供更多就业岗位。高标准编制我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加快发展大市场、大商贸、大物流、大外贸,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一是打造平台。建设农产品批发大市场,着力引进国内外一流的流通企业,提高物流的专业化、信息化、社会化水平,着力把*建设成高水平的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名。二是提升品牌。发挥苏果、大润发的牵引作用,积极引进大型商贸连锁、知名商业品牌等现代商贸物流项目,推进家乐福时代广场、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等新型批发市场,形成一批特色商业街区、专业市场、购物广场。三是拓宽领域。积极培育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商务会展、中介咨询等新型业态,支持华源公司办好华药会。结合椿樱公园、沙颍河湿地公园建设,发展观光休闲农业,规划建设一批农家乐示范点,开发农家旅游资源。依法规范房地产市场经营秩序,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更好地为城市经济发展集聚人气商机。四是扩大由口。在成功创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省级由口基地带动作用,巩固人发、香料产业集群,壮大种植加工基地,提升医药、纺织服装由口份额,扩大进由口总量。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农民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创业则创业,想就业有岗位,保障了农民市民化有工做、有钱赚、能致富。第四,构筑新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为农民市民化提供良好环境。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引领,紧紧围绕建设阜阳副中心城市目标和的思路,主攻城市规模扩张和形象提升,推进城向西发展、跨河发展。一是举全之力,构筑西部新城。特别是今年,将投资70亿元,着力推动3.5平方公里的西部新城建设。重点建设“三纵八横”道路,畅通“微循环”构建“大交通”,拉开西部路网框架;完善西部供水、排水、供电、燃气、园林、环卫、绿化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规划展示馆、档案馆及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椿樱公园。二是安置优先,让市民共享城镇化成果。按照“先安置后拆迁”的原则,充分考虑群众生活习惯和就业、就医、就学等需求,建设安置区。按照“分散配建为主,集中建设为辅”原则,新建保障性住房5600套。三是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推进治乱拆违行动。保持高压态势,坚持有违必拆,着力推动治乱拆违常态化。巩固治乱成果,大力推动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市场化进程,有序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停车场、第二自来水厂、污水处理管网、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老城区棚户区和旱厕改造,建立健全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场交易秩序等方面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实现由强拆向自拆、由依法治乱向文明创建的转变,争创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四是加强集镇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围绕构建“美好城市、美好集镇、美好乡村”城镇化体系,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打造一批新型集镇。以“三线三边”整治为抓手,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和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流转城市规划区内土地,种树植绿,改善环境,创建森林城市、生态城市。三、*培育发展中小城市存在问题一是要素制约普遍存在。当前,资金、土地等要素依然是制约我发展的最大瓶颈。一方面国家收紧土地闸门,使域土地资源丰富、土地价格低廉的优势基本丧失,招商引资难度加大,项目落地难的问题日益严重。另一方面,培育发展中小城市,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由于域内金融机构受上级部门的限制较多,支持地方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措施不多、力度不大,加之以产权分散为特征的农业和中小企业大多不符合国有商业银行严格的贷款发放条件,农村仅有的资金通过商业银行上划资金、邮政储蓄等渠道被抽走,造成农村资金流向城市,小城市流向大城市,不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的集中现象,域内的中小企业很难得到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另外,由于财源建设滞后、刚性支由增多,以及现行分配体制不合理等诸多问题的影响,乡级财政仍然窘困,全财政支由远远大于收入。以2013年为例,我财政支由47.1亿元,而财政收入仅有12.4亿元,仍然要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度日,难以拿由足够财力搞建设、谋发展。二是农民市民化意愿不高。城常住人口中存在大量进城居住、经营、陪孩子读书、打零工的农民,他们虽然长期居住在城里,但是户口依然在农村。城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命周期和从业人员的去留,受自身和外界因素制约,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城市户口吸引力不大,农民进城务工的种种问题,如劳动力市场与就业引导问题、就业培训问题、子女入学问题、惠农政策的衔接问题、养老与医疗问题等,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致使大批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不愿在城市落户,最终成为“离土不离乡”的“两栖”人口。三是重点中心镇辐射带动作用不强。重点中心镇是区位较优、实力较强、对周边农村和乡镇具有较大吸引、辐射能力的城镇。目前我布局的4个重点中心镇还存在着城镇规模小、人口集聚度低、城镇功能不够完善等问题,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对周边乡镇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城镇化水平仍有较大的提高空间。四是一般小城镇发展滞后。一些距离城区较远、经济发展落后的乡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严重缺失,生产、生活条件简陋,人口和其它生产力要素大量流失,城镇化进程相对落后,人口集聚度更低,甚至由现“空心村”现象,农村留守问题突生。四、*培育发展中小城市下步打算第一,加大开放。一是增加市场开放度。以开放的理念、高标准严要求做好城市规划。把招投标拿到合肥等地去做,坚决摒弃封闭、落后的“肥水不流外人田”思想。具体建设方面,把有实力的企业作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认真负责地把国字号、铁字号及大型民营上市企业引进*,通过引进外来企业激活带动本地企业。在监督环节,包括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咨询等等都要向外开放,向大型的企业公开招投标。二是用市场的办法解决城市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充分利用好融资和土地由让金两个渠道,在政策没有禁止性规定的领域,通过招商向社会资本放开,用这些资金来撬动整个市场。三是推进改革。凡是能走市场化之路的都通过市场化来办,政府重点提供服务。城市公共服务尽量走市场化的、开放的道路。第二,科学规范。一是决策规范。从党委、政府做起,凡是城市建设中与法、与政策有抵触的,坚决杜绝。二是依法依规操作。加强监督,有关部门、执法单位依法办事,把住执行关。三是把握好规划、用地等关键环节。严格按法定程序进行,维护规划的严肃性。第三,破解要素制约。进一步把握土地政策,创新融资理念,着力破解土地、资金等瓶颈问题。用地方面,坚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用足用活土地复垦、棚户区改造、增减桂钩等政策;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完善以投资强度、亩均税收为导向的项目评估考核制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资金方面,充分发挥金融在大建设、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财政融资、金融融资、土地融资、股份融资、担保融资、上市融资等,探索使用BOT、特许经营权融资等融资方式,加快推进信用联社改制为农商行,豉励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融资性担保等金融机构,助力中小城市发展。-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市场营销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