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教材分析(共15页)

上传人:荷叶****8 文档编号:56365343 上传时间:2022-02-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6.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教材分析(共1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上教材分析(共1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上教材分析(共1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本单元的选文文情并茂,多数出自名家之手,主要特点是物象典型、意境优美、描写细腻、巧用修辞、构思精巧、语言优美、情景交融等。学习这四篇课文,接受美的巡礼,汲取语文滋养,提高读写听说能力,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1.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 2.把握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 3.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4.本单元的写作专题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要重点明确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总结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并流畅、有条理地表达出来。1.春(三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读读写写”和书下注释中的字词,理解音形义,并会运用。2.把握感情基调,读准语气,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3.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体会其作用,品味语言的妙处。(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热爱之情,引起人们对春的热烈向往,激励人们在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2.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和观察生活的兴趣。二、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2.赏析文中描绘的春天的五幅图画,概括景物特点。3.揣摩精彩语句,体会语言妙处。 三、突破重点难点的关键:1.找出喜欢的段落,注意重音和停连;把握感情,结合内容理解,直至全文背诵。2.边朗读,边体会、欣赏,激发形象思维,体会语言文字所传达的形象。3.从用词、修饰语、句式和修辞入手,体会准确、生动、形象、优美的表达。四、教学建议1.反复诵读 诵读是语文美育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学生要在诵读中体会美感。诵读可分四个步骤进行:一是认知性朗读,目的是读准字音,疏通字词。二是感知性朗读,目的是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三是涵泳性阅读,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之中,细细地涵泳品味,可采用默读与朗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阅读。四是声情并茂地朗读,力求传达出作品的意境、风格与美感。2.理清思路引导学生通过把握关键语句来提纲挈领,理清思路,这一步宜采用跳读的方式进行,在教学处理上要简明扼要。3.品味语言 春的语言精美,准确生动,朴实鲜活,意味隽永,可品味的地方很多,如文中动词的运用、句式的变化、口语的穿插都是很有味道的。这一个步骤,要注意突出重点,抓住精彩的地方深入体会。4.联想拓展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可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可采用搞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美读,从而激发兴趣,培养审美情趣。2.济南的冬天(三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读读写写”和书下注释中的字词,理解音形义,并会运用。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描述济南冬天的代表性景物,突出特点。3.体会细腻、生动的景物描写,唤起对事物的细微感觉。(二)过程与方法1.依据对课文的理解,标出第三段的重音和停连,尝试朗读。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组织学生通过“读议展点练”板块式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探究济南的冬天在作者的眼中是个“理想的境界”的缘由。2.激发学生热爱一时一地,并能将景物写活,做到情景交融地表达。二、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重音准确,停连适当。2.学会通过描写代表性景物呈现济南冬天的特点的写法。3.品味精彩语句,体会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突破重点难点的关键:1.应以一段为例,着重练习重音和停连,教师要给足学生练习的时间,提供展示机会,适当点拨、示范,进而读好全文。2.认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作者写的济南的冬天有怎样的特点?他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这一特点的? 可以用原文的语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描述这些景物。3.知晓拟人修辞的特点,结合具体语句,体会恰当运用拟人,可以对所描绘的景物产生鲜明的印象,感受作者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的作用。品味语言要从细处入手,避免空谈;要抓准要点,不要出现理解上偏差。四、教学建议1.整体感知要采取多种形式反复阅读。如放录音、教师范读、学生范读、齐读、散读等。在阅读时可思考如下问题: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你读了课文,是不是觉得济南的冬天如作者所说,是“暖和安适”的?为什么?课文在写法上与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2.深入理解本文可作重点赏析的地方较多,如观察角度的选择与变化:描写景物,由于观察景物的立足点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描写角度。有的是处在观察对象的下面,从下面仰看上方;有的处在观察对象的上方,从上面俯瞰下来;有的是对描写的对象,一部分一部分详细观察,然后层层铺写,或突出某一部分加以描写;还有随作者立足点的变化,“移步换景”。又如语言的运用、色彩的调配、结构的安排、比喻和拟人的写法、情景交融的特点,都可作为重点来赏析。在赏析过程中不要面面俱到,而是要突出重点,集中赏析几个重点语段,把注意力放在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语言美这些上面。3.比较阅读写景的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的感受揣摩才能成文。绝不是随便一个比喻、一个拟人,外加些华丽的词藻堆积成的。没有真正被外界景色感动了的情,就无法把景写好。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教师可以删掉原句中的一些富于感情的描写,比喻、拟人等修辞,将改后的句子和原文比较,从而体会表达上的不同效果。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点粉色。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4.拓展练习以的冬天或的秋天为题写一篇作文。要仔细观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抓住景物特点,用形象生动的笔墨进行描写。注意将景物写活,做到情景交融。3.*雨的四季(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读读写写”和书下注释中的字词,理解音形义,并会运用。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体会雨的不同情致与风韵。3.掌握调动视觉、听觉和嗅觉多感官描写景物的方法。4.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法和写景抒情散文的写作特点。(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思考课文的旁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雨的赞美、热爱之情,激发人们亲近雨,感受雨的不同情致与风韵。2.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和观察生活的兴趣。二、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赏析文中描绘的四季之雨的不同特点。3.揣摩精彩语句,体味语言妙处。 三、突破重点难点的关键:1.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为基础,辅以师生范读,多给学生展示机会。2.边朗读,边体会、欣赏,激发形象思维,体会语言文字所传达的形象。3.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角度入手,牵动联想和想象,全方位感受,体会准确、生动、形象、优美的表达。四、教学建议1.关于朗读 指导学生朗读,尽可能绘声绘色,读出雨的四季的不同感受,景物转换处,应稍停顿,不能急促。2.概括提炼引导学生学会从文中提炼精准的语言来概括不同季节雨的特点。如果学生概括能力不强,可以先示范概括,再让学生去尝试。3.品味语言 雨的四季语言精美,准确生动,饱含感情,可品味的地方很多,如文中多处运用感官来描写雨后的世界。这一个步骤,要抓住精彩的地方深入体会。4.借鉴仿写 可以引导学生在认真读课文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仔细品读,然后选取记忆中的自然景象,借鉴课文的写法,写片段作文。注意尽量写的细致、生动,绘形绘色。4.古代诗歌四首(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朗读并背诵、默写四首诗歌。2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3初步学会欣赏精彩诗句,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朗读,品味,感悟。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2.诵读古代优秀诗歌,滋润和净化心灵,激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二、重点难点1.背诵并默写四首诗歌。2.感悟诗歌的名句。3.探究诗中的情趣、意趣和理趣。 三、突破重点难点的关键:1.把握诗歌节奏,反复、变换方式诵读,熟读成诵,准确默写。2.了解诗歌创作的基本情境、背景,作为感悟的基础。3.读懂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仔细揣摩诗句意蕴,以兴趣为先导,读出“诗味”来。四、教学建议1.要以诵读贯穿学诗的全过程,创造浓郁的学诗的气氛。诵读的方式要灵活多变,可自由读,可齐读,可分读;可范读,可美读,亦可唱读。2.诗歌重在读懂,要着力培养学生再造想像的能力和联想的能力,其中包含了欣赏的成分。旨在加深学生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并巩固学生对诗句的记忆。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学生学得有兴味,愿意多读一些古代诗歌。3.教师的责任是启发、诱导、排疑解惑,要讲得精练,讲到点子上,使学生能有充裕的时间说出自己的体会。要遵照“诗无达诂”的原则,不拿自己的见解限制学生。4.作者生平就依注释讲,补充应适当。要求学生要记住每首诗的诗题及作者姓名。第二单元本单元所选文章以“亲情”为主题。学习本单元,可以加深学生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1.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2.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养成写周记的习惯,写清楚,有感情,注意锤炼语言。5.秋天的怀念(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读读写写”和书下注释中的字词,理解音形义,并会运用。2.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说说题目的寓意。3.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说说让你感动的理由。4.联系上下文,谈谈对 “好好儿活”这个关键语句的理解。(二)过程与方法1.小组合作,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尝试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不同心情。2.仔细阅读最后一段,体会菊花的象征意义和母亲“好好儿活”这句话的意义和分量。3.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组织学生通过“读议展点练”板块式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用追忆的形式,朴实的文字和平常的话语,表现母爱的深厚。2.反沐浴在亲情中的我们,要学会感动,懂得回报。二、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全篇的感情基调。2.找出文中让你感动的细节描写,说说理由。3.体会景物描写的象征意义,以及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的深意。 三、突破重点难点的关键:1.感情朗读要建立在熟读的基础上,教师要给足学生“练读”的时间。把握感情基调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技巧上要注意语气和停顿,要区别不同的表达方式的不同语气,还要体会作者懊悔的心理,读出意味。2.跳读课文,找出描写母亲的精彩语句,有感情地朗读,抓住“悄悄地”“偷偷地”等修饰语,“扑”“抓”等动词,“憔悴的脸”“央求般的神色”,以及“忽然不说了”等细微的神情描写,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具体分析母亲的内心世界,体会母爱的深厚。3.关于菊花的象征意义和母亲“好好儿活”这句话的意义和分量,要让学生建立在对课文内容整体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仔细阅读最后一段,揣摩思考,感同身受,从而准确把握。四、教学建议1.朗读课文,做到准确、流畅,注意感情色彩。要区别叙述语气和对话语气: 叙述语气凝重,对话语气激烈;要读出抒情的语气和自己懊悔的心理;最后一段,要读得有抒情味,言有尽而意无穷。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解课文的深层含意。(1)抓四件事,事事真情。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抓住作者对母亲神态、动作的描写,体会母亲抚慰我的细致和体贴。抓住母亲语言“咱娘儿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体会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着重引导学生重读“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等词,体会母亲的坚强与无私。母亲央求“我”看花。学习时引导学生抓住几个关键词:“央求、喜出望外、高兴、絮絮叨叨、敏感”来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母亲的临终嘱托。引导学生在品读中想象母亲生命垂危时对两个孩子的无尽的牵挂。(2)读四句话,句句揪心。常说的话。“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总是”一词,表现母亲时时把带“我”出去当作一件重要的事,而根据我身体的实际,除了看花,母亲没有办法想出第二种更让我觉得可以干的事情来。双关的话。“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对于母亲话外话的意思,“我”因为自己的原因,根本就没有想过,直到后来妹妹告诉我,我才知道。多说的话。“絮絮叨叨”一词,表现了母亲因为儿子的答应而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以下的很多话,都是不知所措的表现,以至于说漏了嘴。“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一句,一方面表达了母亲过分的快乐,另一方面更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已经无所不在,竟然连在说话方面的用词都注意到了,所谓“爱之深”。最后的话。她在生命的最终,想到的只有“我”和妹妹。于是,一幅伟大母亲的图画就这样赫然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3)赏一个景,情景交融。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妹妹的陪伴下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之所以浓墨重彩地写这些菊花,也正是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菊花中有母亲的音容笑貌,菊花中有母亲的殷切嘱托:“咱娘儿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6.散步(三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读读写写”和书下注释中的字词,理解音形义,并会运用。2.朗读课文,读出文章的情味,探讨拟题的理由。3.品味语句,理解大词小用、小题大做的写法和重点语句的深层意蕴。4.找出写景的语句和对称的句子,品味它们的作用和好处。(二)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换个角度另拟题目,通过比较说明理由。2.仔细阅读最后一句,结合全文理解句子的深层意蕴。3.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组织学生通过“读议展点练”板块式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味平常生活中流淌着的亲情,以及理想的家庭伦理。2.明白敬老是和美家庭的一个决定因素。二、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读出文章的情味,探讨拟题的理由。2.品味语句,理解大词小用、小题大做的写法和重点语句的深层意蕴。3.找出写景的语句和对称的句子,品味它们的作用和好处。 三、突破重点难点的关键:1.感情朗读,读出意味。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揣摩标题艺术。可以认同本文的题目,也可以不认同;鼓励学生另拟标题,通过交流评判,鼓励创意。2.大词小用有好几处,引导学生去寻找,看看都在什么情形下这样写的,然后要明白作者写作的深意: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借“散步”讲一个道理;对语句深层含义的理解,重点应放在“整个世界”四个字上,兼及其他。3.仔细阅读文中景物描写和对称的句子,感受其具体、生动、优美、工整的特点和意蕴,结合内容体会作用。四、教学建议1.抓住两处关键,引导研讨。本文关键有两处:一处在面对“分歧”时做出的决定,一处在篇末所说的“整个世界”,从中悟出一个“孝”字和中年人的责任,以及亲情的美好。 2.引导揣摩、学习语言,品味对称的句子,研究遣词造句,仔细揣摩,增强语感,逐步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3.做好教学设计,全文感情朗读和跳读相结合,了解主要内容,谈谈整体感受,重点做好内容研讨,可提出如下研讨问题:(1)这篇短文为什么大题小用,小题大做?(2)作者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的那么郑重其事?(3)作者写散步一事有什么深意?在教学方法上,建议让学生质疑、提问,通过合作探究、交流分享,教师启发、点拨等方式,加深理解。4.在语言学习上,圈点勾画精美的句子,揣摩语句对称的美,还要用填词法,学会语言运用。7.*散文诗两首(一课时)金色花/荷叶母亲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读读写写”和书下注释中的字词,理解音形义,并会运用。2.把握散文诗精粹、凝练的特点,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熟练朗读。3.学会作者通过细小的具体物象寄托情感的写法,品味清新雅致的语言。(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品味文章的情感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悟并赞颂母爱的伟大,表达自己的真切感受。2.理解、热爱母亲,热爱亲人。二、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诵读散文诗,说说更喜欢哪一篇,理由是什么。2.学习通过撷取日常生活中细小的物象,捕捉刹那间的灵感,抒发情感,蕴含哲思的写法。三、突破重点难点的关键:1.教师有必要介绍散文诗的特点,可以以微课的形式呈现。要把大量的时间放在诵读上,让学生结合内容理解,流畅有感情地朗读。2.边朗读边体会、欣赏,激发形象思维,体会语言文字所传达的情感。3.从用视角的选择,比喻和联想入手,以熟读为基础,结合具体语句和全诗内容,体会简洁、清新、细腻的语言。四、教学建议1.自读金色花,抓住孩子小小的心愿,理解课文,并着重研讨篇末含蓄的语句。2.读荷叶母亲,着重探究课文以花叶喻人的妙处。可以讨论: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作者情绪的变化怎样呼应着花的处境的变化?怎样以荷叶护红莲喻母亲保护子女的?3.做好教学设计,金色花重在反复熟练朗读,并整体感受。研讨:“我”变成一朵金色花,跟妈妈玩起“躲猫猫”,只是为了好玩吗?荷叶母亲反复熟练朗读并整体感受。研讨:(1)这里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2)选取精彩段落,品味文章的语言清新典雅。(3)“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4.课外阅读泰戈尔诗选和冰心的繁星春水,感受他们作品风格的相同之处。8.世说新语两则(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熟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故事。2.理解并记住“俄而”“拟”“若”“因”“乃”“期”“委”“去”等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准确翻译全文。3.了解故事大意,对两个比喻的好坏有自己的看法,能指出文中体现元方的“方正”之处。(二)过程与方法1.借助注释,把握文章大意;提出疑难,讨论交流。2.学会使用文言文工具书,初步了解文言词语的义项知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敏和良好的家庭教养。2.能结合生活体验,吸收文中有益于提升自己素养的部分。二、重点难点1.熟读并能自己的话讲述故事。2.准确翻译全文,了解故事大意,有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三、突破重点难点的关键:1.“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时间,同时要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还要反复朗读,变换方式朗读。2.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独立翻译,抓住关键字,重点区分文言和现代汉语的不同;学思结合,提出疑难,讨论交流,多边互动。3.在准确翻译的基础上,把握文章大意。宜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交流分享心得。四、教学建议1.保证学生的诵读时间,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指导学生诵读练习,在理解上不必求深,要注意引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在关键字的理解和全文翻译上要下足功夫,加强文言词汇的积累,为自能阅读文言打下基础。2.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独立思考,联系实际,以加深体会。也可组织学生讨论,重在交流分享,不求解决所有问题。3.要讲究导入的方式。可用古代聪明孩子的故事导入,例如世说新语中王戎的故事,以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在教读过程中,要尽可能结合学习的内容提出问题,或讲点故事,使学生不感到枯燥乏味,又学有所得。4.拓展延伸:可推荐世说新语中的其它篇章,让学生课外阅读。第三单元本单元主要是写学习生活的,从中可以了解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感受童真、童趣、友谊和爱,这一切都值得刚刚告别童年的我们细细体会、领悟。1.学习默读,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2.保证阅读感知的整体性和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的阅读速度。3.在阅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4.重点关注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读读写写”和书下注释中的字词,理解音形义,并会运用。2.默读全文,分别找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想想两部分是怎样连接的,并能说出百草园“乐”的方面,简洁地概括三味书屋的生活。 3. 背诵第2段描写百草园的文字,并能简析这一段景物描写的方法;赏析“雪地捕鸟”片段,抓住精准动词,分析其妙处。4. 能够评价文章的选材和“先生”这一人物的形象。(二)过程与方法1.默读课文时,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2.了解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二、重点难点:1.在规定时间内默读完全文,并能准确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大意。2.赏析描写景物的方法、句式,以及系列动词描述过程的妙处。 三、突破重点难点的关键:1.教师给足默读课文的时间,要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一气读完全文。2.找出并朗读精彩片段,从远近、动静、感官角度赏析百草园的景物描写,体会“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句式的侧重点及前两个“不必说”表达上的作用,并能仿照句式,描写一处景物。还要勾画动词,体会一系列动词的连续使用,生动准确,可以使叙事过程更明晰的作用,也要能仿写。四、教学建议1.教师可在课前介绍鲁迅生平,结合鲁迅童年生活,讲述与课文有关的部分,自然导入对课文的分析,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从反映鲁迅童年生活的散文中引出本文的教学。2.处理好教学重难点的关系,对教学难点处理更要多斟酌,三味书屋部分为教学难点,一是此部分内容理解困难,二是有些难解词语。只要是从课文本身出发,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思想全面考虑,见解不同是正常的,教师适当引导即可。3.品味语言。本文写景极为精妙,写景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如抓住事物特点,有恰当的顺序等,并指导学生掌握。另外,“此文景是儿童心里的景,情是儿童心里的情。”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的写景和抒情,学生是能够接受的。10.*再塑生命的人(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读读写写”和书下注释中的字词,理解音形义,并会运用。2.三分钟完成课文默读,注意在叙事过程中的抒情和议论,并体会其作用。3.学会人物刻画的心理描写,行为描写(细节描写)的方法,体会层层铺垫的作用。4.理解题目“再塑生命的人”的意义,注意与题目呼应的语句。(二)过程与方法1.从题目入手,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师生对话,多变互动,解决问题。2.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海伦凯勒在逆境中奋进的精神和意志,能够有勇气和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2.能从盲聋哑人的角度体会学习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二、重点难点:1.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文默读,并能准确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2.理解标题“再塑生命”含义,以及文中抒情议论句子的含义。 三、突破重点难点的关键:1.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适当引导,提供脚手架。巩固默读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3.从标题、抒情句,议论句,细节描写句入手,对文本深入理解。四、教学建议1.注重选材研讨,引导写作。学生要筛选文中典型的事例,体会从不同侧面突出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和我的收获;了解文章结构安排的妙处,体会铺垫的好处。2. 关注细节描写,结合动词,理解“我”的心情和感受;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注意文章在叙事中的抒情或议论,体会其作用。3.课外推荐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感受海伦凯勒在逆境中奋进的精神和意志,并能从盲聋哑人的角度体会他们的生活世界,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理解。11. *窃读记(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读读写写”和书下注释中的字词,理解音形义,并会运用。2.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设置悬念的作用和效果。3.赏析文中细腻的动作、心理描写,体会小主人公的心理、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1.给足默读时间,交流基本内容,讨论、探究疑难问题。2.采用自主式,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小主人公对读书的热爱和渴求,激励学生珍惜光阴,热爱读书。2.体察人情冷暖,在成长中感受爱与宽容。二、重点难点:1.一气呵成默读课文,准确把握文章内容,体会设置悬念的作用和效果。2.赏析文中细腻的动作、心理描写,体会小主人公的心理、情怀。三、突破重点难点的关键:1.继续巩固魔都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并借助作者设置的悬念插叙等激发的阅读情绪,一气读完全文,读思结合,准确把握文章内容。2.跳读课文,选择感动的段落,认真朗读,细细品味,体会小作者的动作、心理,感受她对读书的热爱和渴求。四、教学建议1.学习默读。默读是速读的一种形式,是日常阅读中最为常见的读书方式。掌握默读方法有利于扩充学生阅读量,学生终生受益。要在默读中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情感。默读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以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阅读速度。2.理清思路。本文较长,悬念的起笔、中间的插叙、突然的转折及深化主题的结尾,都是文章显得凌乱,有一定的理解上的障碍。要引导学生不断产生追问和情节猜想,从而真正意义读懂文章。理清思路。3.品味语言。本文语言既朴实又生动鲜活,意味隽永,可品味的地方很多,如文中动词的运用、口语的穿插都是很有味道的。这一个步骤,要注意突出重点,抓住精彩的地方深入体会。 4.联想拓展。名家谈读书经历或读书体验的文章很多,可以找几篇来读一读,如冰心的忆读书、冯亦代的书癖、柯灵的书的抒情等,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从而激发学生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12.论语十二章(三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朗读并背诵、默写全文。2.理解并记住“君子”“忠”“信”“义”“仁”等常用词语的含义,翻译课文,理解文章的意思。3.体会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的观点。(二)过程与方法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把握文章大意;提出疑难,讨论交流。2.朗读,理解,感悟,背诵,默写。(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端正学习态度,学会学习方法。2.能结合生活体验,吸收论语中有益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的部分。二、重点难点1.背诵并默写全文,翻译课文。2.理解课文中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的观点,以及修身的句子含义。 三、突破重点难点的关键:1.把握节奏,注意停顿,反复、变换方式诵读,熟读成诵,准确默写。2.找出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修身方面的论述,借助注释理解意思,结合生活体验,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心得。四、教学建议1.保证学生的诵读时间,以灵活、生动的方式,指导学生诵读练习,关键是熟读成诵,在理解上不必求深,要注意引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2.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独立思考,联系实际,以加深体会。也可组织学生讨论,重在交流分享,不求解决所有问题。3.要讲究导入的方式。可从曲阜朝圣之举和“半部论语治天下”说起,讲一些孔子个人的故事,顺带介绍孔子和论语,以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4.教读过程中,要尽可能结合学习的内容提出问题,或讲点故事,使学生不感到枯燥乏味,又学有所得。5.拓展延伸:可推荐论语中的其它篇章,让学生课外阅读。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