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心理活动课课堂纪律的四字策略(共12页)

上传人:494895****12427 文档编号:55764125 上传时间:2022-02-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进心理活动课课堂纪律的四字策略(共1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促进心理活动课课堂纪律的四字策略(共1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促进心理活动课课堂纪律的四字策略(共12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促进心理活动课课堂纪律的四字策略 关键词课堂纪律;心理活动课;课堂管理 心理健康活动课在课程设置、内容安排、教学形式等诸多方面均与其他学科课程有所不同。现今心理健康教育虽得到了重视,并被安排进了课表,但两周一次课的频率与其他学科是远不能比的,心理教师“走穴”之频繁和“出镜率”之低导致了心理健康活动课上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都难以连贯地训练和养成,即使在上堂心理健康活动课上教师已建立起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但过两周后,强调过的要求、讲过的话仍然会被抛到脑后,付诸流水,一切要重新开始。其次,心理健康活动课没有课标和指定教材,教学内容是心理教师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的目标和内容安排,针对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以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基础自行设计的,许多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活动课没有课本、没有作业、没有考试,所以心理健康活动课不重要,具体体现在不重视心理健康活动课的课堂纪律和活动规则上。再次,心理健康活动课以“活动”为主要形式,期待学生通过活动自主获得体验和感悟,获得心灵的启发,并能在行为、思想上做出改变,也因此许多学生误以为心理健康活动课没有要求,是放松课;更有心理教师认为心理课上热闹是学生参与度高的表现,忽视了课堂应有的纪律。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心理健康活动课课堂教学秩序混乱,学生没有约束感,随意性强,频频出现打断他人发言、开小差、做小动作、随意说话和走动、教师讲课接话茬、指责谩骂其他同学、攻击他人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等现象,不仅影响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活动效果的好坏,还影响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感受和体验、思考和成长,甚至可能产生反效果,造成学生人际间的不和谐,粗俗不文明行为的传播和扩散。对此,心理教师在无法改变课时现状和教材现状的前提下,如何有效预防这些不良行为的产生,以确保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正常秩序,促使活动顺利开展? 一、未雨绸缪预设课堂可能出现的情况,事先做好应对的准备 想要调控心理健康活动课,首先离不开的就是未雨绸缪,即心理教师应当对教学活动产生的可能情况有比较全面的预见,在备课时尽可能备详案,并且多问自己几个问题,例如:活动规则是否交待清楚、会不会产生分歧、规则对全体学生是否公平公正,学生能否理解教师的解释,需不需要课件或者板书的辅助,学生在活动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是否会产生相互干扰、混乱、冲突,需不需要设置监督、辅助的学生或教师,怎样的座位安排最有利于活动开展只有当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解答,活动设计才算初步完成,这样,在讲解活动规则时才能详细具体、有针对性、有指导性,在学生有疑惑时才能从容应对,在活动关键时机才能调控全场聚焦个别,做到运筹帷幄。 或许有的教师会说,心理健康活动课都是教师自己设计的,取材借鉴了他人的活动,但是对自己来说却是第一次实施,至于效果如何,还有待验证。于是很多时候,心理教师设计的第一稿教案、上的第一个班级的课就相当于在试上新课,这样的试上因为没有足够的经验,在备课时没有充分预设和准备好应对措施,在第一个班级上课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仅教师自己的情绪受到影响,学生也会敏感地感受到教师备课的不充分和上课的不自然、不自信,产生观望心理、浮躁心理,最可能先在纪律上表现出动摇,甚至有个别学生会趁机作乱。长此以往,第一个上新课的班级的纪律必然出乱子。为避免这一情况的产生,心理教师可以在学期初进行规划,安排教学进度,有意识地在不同班级中尝试新的教学内容。例如,有A、B、C三堂新课,可以在第一周分别在1、2、3班中先上第一稿教案,这样每个新内容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都能暴露出来,课后的反思中就能及时修改,得到A、B、C三堂课的第二稿教案。第二周,将第二稿教案在2、3、1班中再上一遍,以此类推,第三周,在3、1、2班上第三稿教案。这样经过三周,A、B、C三个教案都上了3遍,每个班级也均匀地体验了第一稿、第二稿、第三稿教案,尽可能减少了将不足都累积在第一个班级的情况。 当然,心理教师备课和预设不能只停留在活动设计上,还要对学生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包括年龄特点、心理发展阶段,还要有意识地关注各班级的班风情况,以便根据班级情况设计和调整活动方案。例如,同样是合作游戏,在较活泼的班级里就可以使用小组拼图、绘画或表演故事等较为静态的活动,在较沉静的班级则可以采用“翻叶子”、夹球传递或两人三脚等需要动起来的游戏;同样在认识双向沟通的作用的主题活动中,在卫生习惯比较好的班级可以使用“你说我剪”的剪纸游戏,而在卫生习惯比较差的班级则最好使用“你说我画”的画图游戏。 二、树上开花巧妙使用盖章表格 其他学科的课程有作业、有考试,教师、学生、家长通过一次次作业、一张张考卷不仅可以得知学生最近的学业情况,还可以推测出其上课的表现。那心理健康活动课以什么作为凭证?怎样让学生知道自己是受到教师关注的,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自我约束呢?有教师说:“及时表扬学生的表现,肯定学生的进步;在出现纪律问题时,教师可以制止或者无声胜有声。”这样做没有错,但是存在一个责任分散的问题,教师的表扬和批评都是面向整个班级学生的,分散到每个学生身上力度就减弱到几十分之一了。而以现在一个心理教师要上一所学校所有班级的心理健康活动课、认识全校一千多位学生且两周才见一次面的现状而言,要让心理教师在课堂秩序动荡时有针对性地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是很有难度的。教师叫不出学生名字,学生很容易会产生不受重视的心理,“既然教师都不认识我了,那我表现好不好也就不重要了”。其次,学生毕竟是孩子,教师口头上这种“一过性”的肯定和提醒很快就被学生当作耳边风,烟消云散。对于学生来说,看得见摸得着的可能更为实在。更何况教师不可能一堂课40分钟都在表扬、肯定、提醒和批评。针对这些情况,笔者设计了一张盖章表格,如图1。 图1 盖章表格很简单,成本也很低,每个学生一个学期仅使用一张表格,收效却是巨大的,可谓“树上开花”。表格中的数字分别代表着一学期来心理健康活动课的第几节课,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纪律表现;下面一行“发言表现”代表着学生上课时讨论、发言的情况以及活动中的表现。表格可以根据需要增减行数和格子。 笔者曾经在两个班级做了实验:在某年级上第一节心理健康活动课时,心理教师均没有使用盖章表格,这节课上学生都很遵守课堂纪律。过了两周在第二节课时,心理教师依然没有使用盖章表格,这次两个班级都出现了小骚乱,教师不得不几次停下课明示暗示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又过两周,教师在1班使用了盖章表格,但在2班没有使用盖章表格,这回1班的纪律有了明显好转,教师在1班上课提醒纪律的次数比2班少了一大半。第四次课,心理教师在1班又强调了盖章表格的作用,这节课1班的活动比2班开展得更顺利,分享更为深刻。对此,我们可以推测:第一节课时学生第一次接触心理健康活动课、第一次接触心理教师,这是一个了解和试探的机会,当学生了解到心理健康活动课以活动为主、心理教师很亲切时,就开始蠢蠢欲动了,接下来教师若无有效的措施,课堂纪律将会越来越难调控。盖章表格的出现使学生意识到教师有了新的记录和奖惩方式,有的学生希望得到盖章、得到奖励而表现好,有的学生担心得不到盖章被批评而加强了自我约束。这一效果促使心理教师将盖章表格使用到更多班级、更多年级,现在大部分学生已经适应了心理健康活动课中盖章和纪律结合在一起的模式,当盖章成了一种习惯,学生也加强了自我管理,心理健康活动课的课堂纪律也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其中盖章要求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应当根据年级和班级的具体情况,提出具体的盖章要求,例如,在低年级,可以适当放宽得到纪律盖章的要求,“不插话,不做小动作”“有改正的机会,允许被教师提醒两次”;在中年级,适当提高一些要求,“提高自我管理,教师提醒一次能够改正才能获得盖章”;在高年级,要做到“积极参与活动,处理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认真倾听同学分享,尊重他人”。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情况,不定时给纪律表现突出的学生优先盖章,这既使这些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表现被肯定,也给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在课后的成批盖章时,教师最好能简要说说学生的表现,例如,“你这节课进步不小,没有做小动作了”“这堂课你勇敢地举起了小手”“在活动中你提出了好建议,说服了小伙伴”“这堂课因为你做小动作,所以教师不能给你盖章,太遗憾了”,虽然是只言片语,但是反映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让学生从心里感受到自己被重视,从而促进行为上的坚持或改变。盖章表格静静地发挥着提醒和约束的功用,在心理健康活动课的课堂调控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表格记录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同时也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一段时间的情况。因为上课大声讲话哗众取宠,陆同学连续几节心理健康活动课没有获得盖章了。在一次课后,心理教师将陆同学请来,在谈话之后,陆同学意识到自己不遵守课堂纪律的行为严重干扰了上课,表示自己会管住嘴巴,尊重教师、尊重同学、尊重课堂,心理教师也表示信任陆同学,并在陆同学的盖章表格上写下了“承诺”“改正”“提醒”“坚持”等字样,如图2。接下来连续几堂心理健康活动课中,陆同学的上课纪律有了明显改善,不仅没有大声说话,还积极举手发言,连续多节课获得盖章。 三、“收买”人心不吝啬精神鼓励,适当给予物质奖励 单有盖章表格还不够,实质性的奖励也不可少。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家长、教师乃至社会会用各种各样的奖励来吸引孩子、满足孩子。在这样的现实下,如果仅仅使用盖章表格,学生很快会感到厌倦,“我得到的盖章有什么用”“别的学科都是有奖品的呢”,一旦没有了新刺激,课堂行为就会逐渐放松。但是也不能为了课堂纪律而没有节制地满足学生。首先,学生的物质欲不断膨胀,容易造成攀比和不知足,反而不利于心理发展;其次,每位心理教师拥有一千多位学生,要一一满足他们是很不现实的,教师应当有自己的原则。这时候,盖章表格就起到了“代币制”中记录表的作用,而适当的物质奖励就是学生坚持的目标了。物质奖励,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奖品,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当是有所不同的:低年级的学生喜欢颜色鲜艳、图案可爱的东西,教师可以选择铅笔、橡皮或贴贴纸、明信片;随着年龄和见识的不断增长,学生越来越倾向于实用性,因此,在中年级可以选择带有曲线的尺子、黑色水笔,在高年级可以选择笔记本或三角板。奖品虽然轻微,但这些变化,会让学生觉得新奇,同时也明白心理教师是与他们一起成长,了解他们需要的。 “收买人心”不单单指物质上笼络人心,精神鼓励也有其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对学生的一个眼神肯定、一句鼓舞人心的话语、一次轻柔的触碰,都有可能是一个促使学生自我管理、改变不良上课习惯的契机。只有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结合得恰到好处,才能发挥出其最大的功效。 小孙是个让各科教师都头痛的孩子,从一年级开始,他上课就常常找其他同学说话、玩玩具,屡禁不止,到中年级以后多次趁科任教师板书时偷偷溜出教室,躲在学校的某个角落玩耍。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上,小孙有时起来走动,玩其他同学的文具,和同学说话。经过观察,小孙的自控能力比较弱,但他不会大声干扰课堂,也不会出言出手伤害他人。对小孙这样的学生,显然以对大部分学生的要求来约束他们是不太可行的,可以适当降低要求。于是,心理教师悄悄和小孙商量,第一个月“上课不能起来走动就可以获得盖章”,第二个月提高点要求:“前几次课你都表现得很好,得到了盖章。接下来能不能尽量做到不转头和同学讲话,不去拿别人的文具”,第三个月“你真的很棒,这两个月的课上你表现得非常好,如果能不做小动作那就更棒了”心理教师根据小孙的具体情况先降低要求,再慢慢一步步提高要求,分步向小孙提出上课遵守纪律的具体做法,在上课过程中关注他,并通过动作、眼神提醒他,用语言表扬他的进步。几个月下来,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上,小孙已经和大部分学生一样遵守纪律,只需教师一个眼神暗示就能及时改正错误行为。期末,当小孙找心理教师换奖品时,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四、擒“贼”擒王争取“刺头分子”的支持和配合 我们不能否认有的班级就是很难调控,因为班级里有“刺头分子”,而且他们不被“小恩小惠”所打动,有的学生甚至认为不遵守课堂纪律是件很“牛”的事,显示出自己与众不同。而其他学生则容易有样学样,或者觉得“反正有人比我还过分,老师都不能怎么样”。慢慢的,这些“刺头分子”有了自己的追随者,接下来教师就更加难以调控这个班级的课堂纪律了。常会听到有教师说:“真的拿没办法了,哄也没效,批评也没用,整堂课都被他干扰得不能上了。”学科课程尚且如此,心理健康活动课又如何能正常顺利开展活动? 在这样的班级中,“擒贼擒王”,争取“刺头分子”的支持和配合显得尤为重要。梁同学是个很有个性的学生,平日里嘻嘻哈哈,讲义气,在班级里有自己一帮“铁哥们”,他还有一个特点,凡是他喜欢的教师的课,他都积极配合;要是不喜欢某位教师,他甚至在这位教师的课上拍桌子。在梁同学班级上第一节心理健康活动课之后,心理教师就搭着他的肩膀和他谈天说地,很快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往后的心理健康活动课,梁同学不仅自己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活动,主动发言,还帮助心理教师维持课堂秩序,这一支持者形象带动了一帮“兄弟”,影响力扩散到全班,心理健康活动课没有了课堂纪律的后顾之忧,开展十分顺利。 而有的班级“刺头分子”不只一个,形成了一伙小势力,要开展活动可谓难上加难。但只要心理教师秉持“不抛弃不放弃”的克难精神,找寻小势力中的薄弱环节,各个击破,瓦解团体,争取主动,那么“顺利收编”也就指日可待了。 五、远交近攻获得家长合作 为保证心理健康活动课课堂纪律,教师还可以采取“远交近攻”的方式,联合家长,共同制定对策来帮助违反课堂秩序的学生改正错误行为。江同学和陈同学是一对好哥们,有一回江同学因下课与同学发生争执,在课上扔同学文具,大声讲话,被心理教师制止之后仍然无法控制情绪,陈同学作为好友,在江同学被点名之后,隔3组距离出言安慰并与之相视而笑。心理教师点名劝阻无效,出言“给你们一个机会,否则将与家长联系”,可惜收效甚微。分析原因,可能学生均认为心理教师联系家长的可能性很小,所以有恃无恐。当天晚上,心理教师便分别与两位学生的家长进行了电话沟通,这次交流目的不在于“告状”,而在于交流教育方式,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以及与家人的关系,分析学生心态,解决家长困惑。通过这两通电话,家长知道学校有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了解了孩子在课上的情况和“报喜不报忧”做法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希望获得家长的表扬和肯定,懂得要多关注孩子的闪光点,“不要只是责备孩子,告诉他什么不能做,而是要指导孩子怎么做”。与家长联系不是给家长压力,而是站在平等的高度商量讨论,这样家长才会放下思想包袱,卸下自我防御的盔甲,和教师说真心话。在交谈过程中,心理教师若能从专业角度帮助家长分析孩子的行为表现的潜藏心态,给予中肯的建议,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善意,那么家长才能平心静气与孩子进行沟通,走入孩子内心,同时帮助心理教师做孩子的思想工作。这样才能创造双赢,乃至三赢的结果。 心理健康活动课课堂纪律是保证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为促进心理健康活动课的课堂纪律,教师应综合考虑整个班级的情况、个别学生的心思,合理安排教学进度,设计教学内容,并借助表格、奖品等有效手段和家长的共同配合,合力指导、调控学生的上课行为。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滨东小学,厦门,) 编辑/王晶晶 终校/于 洪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