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附详解).docx

上传人:黑** 文档编号:55216916 上传时间:2022-02-1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40.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附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20-2021学年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附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20-2021学年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附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1. 红楼梦中有句话:“女人是水做的。”其实,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其中血浆中的水来自()A. 组织液B.组织液、消化道C.淋巴、组织液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2.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含量相等B. 细胞产生的CO?进入到血浆中,会使其pH明显下降C. 淋巴回流受阻会导致组织液增加,从而引起组织水肿D. 组织液中各种物质均可被毛细血管静脉端吸收回到血浆3.如图为人体内环境中甲、乙、丙三大成分之间的转化 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甲、乙、丙中,丙是组织细胞代谢作用发挥的主要 场所B. 甲、乙、丙的稳态是指理化性质和各组成成分相对稳定的状态C. 甲、乙、丙和细胞内液均属于体液,前三者总含量高于细胞内液D. 甲、乙、丙中只有乙是淋巴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4,如图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一肌接头”。将电流计两极均置于坐骨神经膜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分别刺激、处,电流计均会记录到两次方向不相同的偏转B. 刺激处,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Na-外流属于协助扩散(1)图I中乙所代表的成分是,碳元素是以的形式从乙进入丙的。图2中的生物D属于图I甲、乙、丙中的 o(2)从图1分析,流经人工湿地的总能量包括 和 。(3)从图2分析可知,能量逐级递减的原因是同化的能量除了流向下一营养级,还有很多能量流向分解者和 o按照图中显示的能量数据计算,从A到B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若要让C增加6kg,需要消耗Akg。答案和解析1. 【答案】D【解析】解:结合分析可知: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毛细血管壁有 一定的通透性,正常情况下除血细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外,其他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 管壁。淋巴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毛细淋巴管的功能是回收组织液,组 织液中的一些物质一旦进入毛细淋巳管就成为淋巴,经过淋巳循环汇入血浆。淋巳和 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单向的,淋巴液在左右锁骨下静脉处流入血浆。另外,消化道 吸收的水等物质也能够进入血浆。所以,血浆中的水来自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故选:D。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内环境I:本题考查学生对血浆中水的来源做出判断,要求学生掌握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关 系以及消化道中吸收的过程,难度较易。2. 【答案】C【解析】解:A、-般情况下,生成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高,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 含量低,A错误;B、血浆内存在着缓冲物质,细胞产生的CCh进入到血浆中,pH不会明显下降,B错误;C、淋巴【可流受阻会导致组织液不能通过淋巴|可到血浆,导致组织液增加,引起水肿,C正确;D、组织液中的物质大部分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透过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经左右锁骨卜的静脉进入血液,D错误。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内环境: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概念、组成,掌握各组成之间的关 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 【答案】B【解析】解:A、细胞质基质是组织细胞代谢作用发挥的主要场所,A错误;B、甲、乙、丙的稳态,叩内环境的稳态是理化性质和各组成成分相对稳定的状态,B 正确;C、甲、乙、丙属于细胞外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高于细胞外液,C错误;D、淋巴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淋巴和血浆,D错误。故选:Bo分析题图:根据图中箭头判断:甲为血浆、丙为组织液、乙为淋巴。本题为识图题,考查学生从题图中获取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转化信息,并结合所学内环境的基本成分以及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的区别做出正确判断,难度适中。4. 【答案】C【解析】解:A、刺激处,电流计会记录到两次方向不相同的偏转,刺激电流计不 会记录到两次方向不相同的偏转,A错误:B、刺激处,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Na+内流属于协助扩散,B错误;C、刺激处,“神经一肌接头”相当于突触结构,会发生“电t化一电”信号的转变,C正确;D、刺激处,腓肠肌收缩,该现象反射弧不完整,不属于反射,D错误。故选:c。根据题干说明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那么兴奋传递方向在此处 只能是神经T肌肉,且是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互变:又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 向是双向的,且膜内电流方向代表了兴奋的传导方向.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旨在借“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人工电刺激创设情境, 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同时考查稳态与环境中的兴奋传导方向的基础知识的理 解能力.5. 【答案】A【解析】解:A、不同激素的靶细胞有所区别,腺体分泌的激素不一定都只能作用于 种特定靶细胞,如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为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而甲状腺激素的靶 细胞是全身组织细胞,A错误;B、图示为体液调节,体液调节的作用范围比神经调节广,B正确;C、“内分泌细胞一激素一靶细胞”,某些情况下靶细胞可能是内分泌细胞,如垂体分 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C正确:D、激素具有调节代谢的作用,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后,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 变化,D正确。故选:Ao1、分析题干信息: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通过体液的传送然后作用于靶细胞,该种方 式属于体液调节中的激素调节。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反应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 间短暂;体液调节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广、作用时间长。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联系和 区别,识记激素调节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 层次的考查。6. 【答案】D【解析】解: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外界温度降低时,下丘脑活动加强,A正确;B、AB段,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的分泌量会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 产热量来维持体温恒定,B正确;C、CD段环境温度升高,皮肤内毛细血管舒张,血液流量增加,另外汗腺分泌增加, 进而增加散热量,C正确;D、在D点以后,环境温度超过人的体温,这时机体主要靠汗液蒸发来散热,会流失大 量水和无机盐,此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D错误。故选:D。1、据图分析,AB段,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的分泌量会增加;CD段环境温度升 高,血流量增大,汗腺的分泌活动增强,在D段以后要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2、寒冷环境一皮肤冷觉感受器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一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 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 持相对恒定.3、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卜.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 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体温调节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属于中档题.7. 【答案】D【解析】解:A、垂体分泌的是促性腺激素,A错误;B、性激素的化学本质为固醇,可以注射,也可以口服,B错误;C、垂体提取物中含有生长激素,但生长激素是促进生长的,不会使鲤鱼提前进入繁殖 期的,C错误;D、如果直接注射性激素,过多的性激素会抑制鲤鱼下丘脑和垂体的相关功能,最终使 性腺退化,D正确。故选:D。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的分级调节,即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 促性腺激素,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而性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 负反馈作用,当性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性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激素的分泌,进而 减少性激素的分泌。本题考查性激素的分级调节,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性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 当性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性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性激素的分泌,使得性腺退化。8. 【答案】C【解析】解:A、病毒侵入人体后,浆细胞无识别抗原作用,A错误;B、若治愈患者再次接触该病毒,体内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奖细胞,浆细胞 产生大量的抗体,同时病毒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B错误;C、该患者体温维持在38.5C期间,此时尽管体温较高,但体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故 此时体内的产热速率和散热速率相等,C正确;D、咳嗽反射发生过程中,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 的传导是也是单向的,D错误。故选:C。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故二次免疫反应快而且强烈。本题考查体液免疫、体温调节和神经调节,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 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9. 【答案】A【解析】解:A、甲”可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和分泌抗体, 另外还有产生记忆细胞的过程,A错误;B、直接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的信息分子是垂体分泌的,垂体受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B正确;C、由图可知,肾上腺是效应器,则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丙”是来自神经元突触前膜分泌的神经递质,C正确: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结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D正确。故选:A。1、图中甲表示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2、图中乙代表促甲状腺激素,是垂体分泌产生的,垂体受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 释放激素和甲状腺的调节;3、丙属于传出神经,产生神经递质直接作用于肾上腺.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免疫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体液免 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识记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明确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 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识记反射孤的组成及神经调节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题 图准确判断各选项。1().【答案】A【解析】解:A、胸腺是T细胞发育的场所,“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细胞发 育受影响,体液免疫功能降低,细胞免疫有缺陷,A正确;B、B细胞和T细胞所含基因完全相同,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使两个细胞的 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B错误;C、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时,不定需要抗体的参与,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感应阶 段,C错误;D、记忆细胞不能合成抗体,D错误。故选:A1、B细胞和T细胞所含基因完全相同,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使两个细胞的 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2、胸腺是T细胞发育的场所,“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细胞发育受影响,体 液免疫功能降低,细胞免疫有缺陷。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 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II. 【答案】B【解析】解:A、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不需要光,胚芽鞘尖端接受单侧光照射后会引 起生长素在向光侧和背光侧分布不均匀而造成向光弯曲生长,A错误;B、生长素在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的极性运输过程中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因 此会消耗能量,B正确;C、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兵积累后抑制了侧芽的生长造成的, C错误;D、幼苗横放在太空中的“天宫二号”内,失去了重力的作用,它的根不能向地生长, D错误。故选:Bo1、由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强,远地侧较低的生长素促进了该侧细胞的生长,近地侧 较高的生长素抑制了该侧细胞的生长,从而使根表现出向地性,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 而茎对生K素的敏感性较弱,远地侧较低的生R素使该侧细胞生怆较慢,近地侧较高的 生长素使细胞生长较快,从而表现出茎的背地性,表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2、顶端优势: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因为顶芽产生生长素向卜.运输, 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3、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与光照无关。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生长素运输和分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 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2. 【答案】C【解析】解:A、题干诗句体现的是植物开花、结果的过程,植物的生长活动是多种植 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A正确;B、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脱落酸促进果实脱落,B正确;C、2, 4-D为生长素类似物,高浓度时具有抑制作用,导致落花落果,C错误;D、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D正确。故选:Co1、在植物个体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不是孤地起作用,而是 相互协调、共同调节,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的控制,也对基因的程序性表达具有调节 作用。2、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某些生物学问 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13. 【答案】C【解析】解:A、蚕豆幼根根尖的生长首先应该细胞分裂,然后其体积增大,最后细胞 数量和体积趋于稳定。故1-2天根尖生长生长较慢,根尖细胞应该处于细胞分裂阶段, 这是细胞分裂素作用的结果,A正确:B、2-4天时,根尖生长速率明显加快,长度增加明显,这是因为根尖细胞处于伸长阶 段,这是生长素作用的结果,B正确;C、7-9天时,根尖生长速率明显减慢,是因为根尖产生了脱落酸抑制了生长素的作用,C错误;D、各种激素之间的协调作用的实质就是基因选择性表达,即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 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性状,D正确。故选:Co从实线可以看出,蚕豆幼根根尖生长曲线的生长速率的确表现出“慢-快-慢”的基本规 律。从虚线可知蚕豆幼根根尖生长速率是先增大在减小。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 具有一定的难度。14. 【答案】C【解析】解:A、家麻雀、树麻雀、黑顶麻雀、山麻雀是不同种,则该地区所有的麻雀 不属于一个种群,A错误;B、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估算,因此,利用 标志重捕法可以估算出家麻雀的种群密度,B错误;C、麻雀虽然属于留鸟,季节变化也会通过影响黑顶麻雀的食物条件、繁殖的因素来影 响黑顶麻雀的种群密度,C正确;D、山麻雀在觅食区集群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D错误。故选:Co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特点是个体间彼此 可以交配,实现基因交流.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2、种群特征包括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其中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 布、集群分布和随机分布。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特征以及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等知识,意在考 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15. 【答案】B【解析】解:A、据图可知,a、b两点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相等,但种群的自然增 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所以a、b两点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等,A错误;B、cd时间段内,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小于I,故鲤鱼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小于零,B 正确;C、ab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大于1,故该鲤鱼种群的年龄 结构为增长型,C错误;D、bc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D错误。故选:Bo图示是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变化曲线图,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大于I时,出 生率大于死亡率: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小于1时,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当出生率与 死亡率的比值等于1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曲线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能 正确分析题图,属于中档题。16. 【答案】A【解析】解:A、机器插秧后的稻田中水稻均匀分布体现了种群的空间特征,A错误;B、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草坪中的动物也具有分层现象,B正确;C、水生群落的层次性,即垂直结构,主要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决定,C正确;D、不同地段的种群在水平方向上呈现斑块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 故选:Ao1、垂直结构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群落中植物的垂直 结构为动物创造了许多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2、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水平方向上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光照变化等造成群落中各种 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及特征,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的特征及群落的结构, 再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各选项。17. 【答案】A【解析】解:A、在演替过程中是优势物种的取代,但并没有形成新的物种,A错误;B、该演替过程为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t森林阶段,群落的垂直结构变得复杂,BC. 刺激处,神经一肌接头”发生“电T化一电”信号的转变D. 刺激处,腓肠肌收缩,该现象不需要高级神经中枢参与,属于非条件反射5. 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种方式可表示为“内分泌细胞激素一靶细胞”,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腺体分泌的激素都只能作用于一种特定靶细胞B. 这种调节方式与神经调节相比作用范围更广泛C. 在某些生命活动调节下靶细胞可能是内分泌细胞D. 激素的作用能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6. 如图曲线显示一个处于安静状态的人在温度不断改变的环境中,流经皮肤血管的血液相对流量。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在AB段人的下丘脑活动分泌加强 B.在BC段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C. 在CD段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加强D.在D点以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7. 人工促进鲤鱼产卵常采用的方法是注射垂体提取物,而不是直接注射性激素,理由是()A. 垂体提取物中含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使性腺发育B. 性激素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而是固醇,只能饲喂不能注射C. 垂体提取物中含有生长激素,可以使鲤鱼生长加快,提前进入繁殖期D. 过多的性激素会抑制鲤鱼下丘脑和垂体的相关功能,最终使性腺退化8. 新型冠状病毒C0V1-19,可以经呼吸道等感染人体。某人感染该病毒后,一段时间 内体温维持在38.5C左右,表现出咳嗽反射、腹泻等症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病毒侵入到人体内环境,吞噬细胞、B细胞和浆细胞都能识别相应抗原B. 若病愈患者再次接触该病毒,只引起体内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C. 该患者体温维持在38.5C期间,体内的产热速率和散热速率相等D. 咳嗽反射发生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正确;c、群落演替中物种组成越来月复杂,使生态系统对光能的利用率提高,C正确;D、由题意可知,与草本植物阶段相比,木本植物阶段的演替需要的时间较K,比较缓 慢,D正确。故选:Ao1、据题意分析,群落演替的起点是农田,属于次生演替,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一灌木 阶段一森林阶段。2、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阳光的影 响)。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 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本题考查群落的演替、结构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题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 于中档题。18. 【答案】C【解析】解:A、统计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同时,还可以统计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A正确;B、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直接忽略,如果忽略会使丰富度变小,故需要记 录它们的特征,B正确;C、土壤小动物一般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C错误;D、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可以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进行调查,D正确。故选:C。1、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两种:一是计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 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划分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 少、少、很少)。本题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和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设计简单生物学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 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19. 【答案】C【解析】解:A、动物不都属于消费者,如蚯蚓属于分解者,A错误;B、细菌不都属于分解者,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属于消费者,B 错误;C、生产者属于白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生物成分,C正确;D、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所处的营养级别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某些杂食性动物,D错误。故选:C。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2)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营养方式自养异养异养主要生物绿色植物动物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地位生态系统的基石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分解有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各生物成分的生物 类别,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0. 【答案】B【解析】解:A、b表示植食动物通过摄食同化的能量,A错误;B、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正确;C、d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能量来自第二营养级生物的粪便中的能量,属 于第一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来自第二营养级生物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C错误;D、第二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的比值,D错误。0故选:Bo分析题图:图示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摄 入的能量;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分 解者利用的能量;e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f表示流向下营养级 的能量。本题结合能最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考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要求 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掌握某一营养级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字母的含义,再准确判断各选项。21. 【答案】D【解析】解:A、分解者不在食物链中,所以图中生物只可构成一条食物链,A错误;B、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由e传递到a, B错误;C、若将c、d的排泄物用于肥田,有利于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 率,C错误;D、若杀灭c初级消费者中的农业害虫,将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D正确。 故选:D。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所示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所以要考虑生物和非生 物的物质和能量,只有生产者才能吸收二氧化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要产生二 氧化碳,所以a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为生产者,c、d为消费者,e为分解者;所 以b为自养生物,c、d、e为异养生物,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为b-c-d,分解者不 在食物链中.本题结合碳循环模式图,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 分及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能根据模式图判断各种成分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 确答题.22. 【答案】A【解析】解:A、蜜蜂跳舞是行为信息,雌蛾释放的性外激素是化学信息,A错误:B、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生物种群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传递是信息传递的功能,B正 确;C、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应用之一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利用昆虫的性外 激素控制害虫,c正确;D、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D正确。故选:Ao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 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 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 开屏。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1)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产量。(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作用,掌握信 息传递在农业中的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3. 【答案】D【解析】解:A、破坏后的生态系统不易恢复,说明其恢复力稳定性弱,A错误;B、弃耕农田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错误;C、大最引进外来物种,破坏生物多样性,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C错误;D、控制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故选:Do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 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越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 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题。24. 【答案】D【解析】解:A、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 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A错误;B、恩阳古镇河边绿树成荫吸引了许多美术生去写生,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B错误;C、近几十年来,人类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大于其直接价值,C错误;D、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D正确。故选:D。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 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 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 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 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 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 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 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4、注意事项:(1)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2)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和利用, 并不意味禁止开发和利用;(3)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全球合作。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三个层次;识记生 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5. 【答案】B【解析】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群落的丰富度有关,群落结构越复杂,自我调 节能力越大,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而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故选: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含义: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定的自我调节能力。3、调节基础:负反馈调节。4、种类:(1)抵抗力稳定性: 含义: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白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规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 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 特点:调节能力有定限度,超过限度,自我调节能力就遭到破坏。(2)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往往相反。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类型,掌握自我调 节能力的作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6. 【答案】细胞内液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渗透压酸碱度温度【解析】解:(1)表示细胞内液,表示淋巴,表示组织间隙的组织液。(2)、合称细胞外液,其中血浆具有较多的蛋白质。(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故答案为:(1)细胞内液淋巴组织液(2)细胞外液(3)渗透压酸碱度温度分析题图:图示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其中为细胞内液,为淋巴管中的淋巴液, 为毛细血管中的血浆,为组织液。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概念及组成,掌握内环 境的功能,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7. 【答案】血浆和组织液信息交流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抑制突触前膜对多巴胺的 回收 增加胰岛B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 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解析】解:(1)由图1可知,左图中参与运输激素的体液包括血浆和组织液。激素 是信号分子,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 化,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2)由图2可知,可卡因会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从而抑制突触前膜对多巴胺的I可收, 这样多巴胺就会持续刺激突触后膜,使可卡因吸食者产生愉快的感觉。(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明显增多,该激素会作用于相应的 靶细胞,促使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在血糖平衡调节 中,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都会受到下丘脑的直接调节,同时下丘脑也会通过神经 系统调节肾上腺和甲状腺这两个内分泌腺,由此可知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 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故答案为:(1)血浆和组织液 信息交流(2)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抑制突触前膜对多巴胺的回收增加(3)胰岛B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 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1、体液包括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和细胞内液。2、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分析图2:表示神经递质,表示突触后膜,表示突触间隙。4、血糖平衡调节: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胰岛B细咆的活动增加,胰岛素的 分泌量明显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的上升,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 进入肝脏、酸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 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这样既增加了血糖的去向,又减少了血糖的来源, 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细胞的活动增强。胰高血糖素 的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索主要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 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血糖的平衡还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例如,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个区城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 高血糖素,使得血糖含量上升。另外,神经系统还通过控制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 来调节血糖含量。本题考查体液的组成、细胞膜的功能、血糖调节、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体液调节 和神经调节的关系等相关内容,要求考生识记并理解相关内容,并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 和获取信息的能力。28. 【答案】抗体 繁殖或扩散(对人体细胞的黏附)通过注射疫苗在机体产生相 应的记忆细胞,当再接触相同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最的抗体培养过 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和未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对细菌X的杀伤力【解析】解:(I)图中乙是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其名称是抗体;图中不需要识别 抗原的过程是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的过程,叩图中的。图中抗体乙与病原体发生特 异性结合后,能抑制病原体的对人体细胞的黏附,最后通过吞噬细胞的作用将其吞噬、 消化。(2)如果在初次感染前就己经给人体注射过相应疫苗,则疫苗相当于抗原刺激机体产 生了特异性免疫反应,机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增掩人体的免疫力, 在感染相同病原体后,机体中抗体会首先起作用,同时记忆细胞接受病原体刺激后,会 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会产生大量的抗体,从而消灭病原体,因此患病程度 较轻或无明显症状。(3)要验证活化T细胞释放了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从而杀伤细菌X,自变量是 活化的T细胞,所以设计对照实验是分别用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和未培养过活化 T细胞的培养液来培养未活化的巨噬细胞,然后检测巨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故答案为:(1)抗体 繁殖或扩散(对人体细胞的黏附)(2)通过注射疫苗在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当再接触相同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 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3)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和未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对细菌X的杀伤力 体液免疫过程为: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 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再由 辅助性T细胞呈递给B细胞;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 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 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过程为: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 后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反应阶段:辅助性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 形成记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细胞因子,增强免疫 功能;效应阶段: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效应。熟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正确分析图示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 前提,掌握体液免疫中二次免疫的特点以及疫苗使用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另关键。29. 【答案】大蒜自身也能产生生长素,但产生的生长素含量较少 具有两重性(或低浓 度的2,4-D溶液促进大蒜生根,高浓度的2.4-D溶液抑制大蒜生根)0IO*molL生 长素浓度高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最升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植物生 长的作用 不同器官对2, 4-D的敏感性不同,根比芽更敏感 植物体缺少分解2, 4-D 的酶【解析】解:(1)2, 4-D溶液浓度为。时,大蒜生根数不为0,但其生根数较少,原 因是大蒜自身也能产生生长素,但产生的生长素含量较少。(2)据图可知:2, 4-D溶液对大蒜生根的作用表现为高浓抑制,低浓度促进,故具有 两重性;与2, 4-D溶液浓度为0时相比,能促进大蒜生根的2, 4-D溶液浓度范围大约 是010XmolL。生长素浓度高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升高,反过来又抑 制了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3)对比两条曲线,可得出结论:不同器官对2, 4-D的敏感性不同,根比芽更敏感。(4)2, 4-D是生长素类似物,植物体内缺少分解2, 4-D的酶,故其可以在植物体内 长时间发挥作用。故答案为:(1)大蒜自身也能产生生长素,但产生的生长素含量较少(2)具有两重性(或低浓度的2, 4-D溶液促进大蒜生根,高浓度的2, 4-D溶液抑制 大蒜生根)。1驴生长素浓度高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升高,反 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3)不同器官对2, 4-D的敏感性不同,根比芽更敏感(4)植物体缺少分解2, 4-D的酶1、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 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 能抑制生根。2、分析题图: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2, 4-D,因变量是大蒜生芽长度和生根数。本题以不同浓度2, 4-D溶液对大蒜生根、发芽的作用曲线为情境,考查植物的激素调 节,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 思维和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3().【答案】样方法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入率大于迁出率年龄组成有利于种群的 繁衍多样性环境容纳量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引入该生物的捕食者、寄生者和引 入有利于人们的该生物的竞争者【解析】解:(I)沙漠蝗虫幼体跳蛹属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可以采用 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2)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沙漠蝗虫迁徙到新环境后种群密度短期内迅速增加的直 接原因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入率大于迁出率。通过调查蝗虫种群的年龄组成来预测 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3)群居型成熟的沙漠蝗雄成虫会释放出挥发性化合物苯乙腊,驱避同种其他雄虫, 以减少求偶竞争,提高交配效率。上述实例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繁 衍。(4)沙漠蝗虫入侵会极大地降低生物的多样性,为了控制蝗灾,可以创造不利于蝗虫 生活的生态条件,例如修筑堤坝、疏浚河道、挖排水沟等方法,这是从根本上降低其种 群的环境容纳最。采用化学农药防治和生物防治等防治措施可快速有效地控制蝗灾,和 前者相比,生物防治的优势是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生物防治可以采取的方法有引入 该生物的捕食者、寄生者和引入有利于人们的该生物的竞争者。故答案为:(1)样方法(2)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入率大于迁出率年龄组成(3)有利于种群的繁衍(4)多样性环境容纳量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引入该生物的捕食者、寄生者和引入有利于人们的该生物的竞争者1、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 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2、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 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 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9. 生命系统离不开信息传递,图中的“淋巴因子”、“乙”和“丙”都可以传递一定的信息,从而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对如图判断错误的是()C. 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丙”是来白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D, 由上图可知,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10. 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患者,细胞免疫有缺陷B. B细胞和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C.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时,必须要有抗体参与D. 缺乏浆细胞时,记忆细胞也能合成部分抗体11. 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合成、分布、运输等的叙述,正确的是()A. 单侧光会刺激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并引起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B. 生长素在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的极性运输过程中会消耗能量C. 顶端优势的原因是侧芽产生的生检素积累后抑制了自身的生长D. 幼苗横放在太空中的“天宫二号内,它的根依然向地生长12. 下列关于引来繁花缀满枝,瓜熟蒂落也有时”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 这一现象是由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B. 生长素和脱落酸都参与了植物“瓜熟蒂落”的过程C. 喷洒高浓度2, 4-D溶液能延长“繁花缀满枝”的时间D. 该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受到植物基因组的调控13. 植物的个别器官的生长过程中,由于不同植物激素的作用,生长速率表现出“慢-快-慢”的规律,我们把三个阶段合起来叫做生长大周期。如图是蚕豆幼根根尖的生长曲线(实线和增长速率变化曲线虚线),下列叙述错误的()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 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1.【答案】生产者有机物甲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城市污水中有机物的能量呼吸 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16% 250【解析】解:(1)图1中,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碳循环在生物群 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有机物形式传递的,因 此碳元素是以有机物的形式从乙进入丙的。图2中生物A能直接利用太阳能是生产者属 于图1中的乙,生物B、C属于图1中的丙,生物D属于图1中的甲。(2)图1中,有城市污水(含有机物)流入人工湿地,此外,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也 流入人工湿地,因此图1中流经人工湿地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城市污水中 有机物中的能量。(3)从图2分析可知,能量逐级递减的原因是同化的能量除了流向卜一营养级,还有 很多能量被自身呼吸消耗和流向分解者。按照图中显示的能量数据,B同化的能量为200, C同化的能量为30,因此从B到C的能量传递效率=30-200x100%= 15%; A同化的能 量总量为175+200+875=125(),则A到B的能量传递效率=200725()x 1 ()0%= 16%,因此 若要让C增加6kg,需要消耗A=675%76%=250kg。故答案为:(1)生产者有机物甲(2)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城市污水中有机物的能量(3)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16% 2501、分析图1:根据碳循环过程可以判断,图中乙表示生产者;丙表示消费者;甲表示 分解者;城市污水流经人工湿地,使得水质净化。2、根据能量流动过程可以判断,图中A表示生产者,B表示初级消费者,C表示次级 消费者,D表示分解者。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功能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碳循环过程以及循环形式,掌握能 量流动的特点,并结合图中数据计算能量传递效率,难度适中A. 1-2天根尖生R较慢,可能是根尖细胞处于细胞分裂阶段,细胞分裂素作用的结 果B. 24天根尖生长明显加快,可能是根尖细胞处于伸长阶段,生长素作用的结果C. 79天根尖生长明显减慢,若此时根尖产生了一种抑制激素,则可能是赤霉素D. 该图可表明各种激素是协调作用的,本质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过程14, 麻雀是中国最常见、分布最广的鸟类,属于留鸟,不进行季节性迁徙。某地区的麻雀有家麻雀、树麻雀、黑顶麻雀、山麻雀等不同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地区所有的麻雀属于一个种群B. 利用样方法可大致估算出家麻雀的种群密度C. 季节变化也可能会影响黑顶麻雀的种群密度D. 山麻雀在觅食区集群分布不是种群的特征15. 己知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如图所示为某池塘内鲤鱼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B. cd时间段内,鲤鱼种群的白然增长率小于零C. ab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D. bc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16. 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 稻田中长势一致的水稻均匀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 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草坪中的动物也具有分层现象C. 氧气的垂直分布、光的穿透性都会影响水生群落的垂直结构D. 不同地段的种群在水平方向上呈现斑块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17. 弃耕农田发生了一系列的演替,形成森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演替过程中不断进化形成新物种,并取代原有的物种B. 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的垂直结构变得复杂C. 群落演替使生态系统对光能的利用率提高D. 与草本植物阶段相比,木本植物阶段的演替比较缓慢18. 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了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探究活动,下列是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操作,其中不合理的是()A. 统计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同时,还可以统计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B. 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能直接忽略,要记录下它们的特征C. 一些有较强活动能力的土壤小动物,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iVj D. 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 行调查19.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 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B. 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类型主要是需氧型和厌氧型C. 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生物成分D.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所处的营养级别都不是一成不变的20.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食物的摄入量,f表示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b表示食肉动物通过摄食同化的能量B. 图中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 图中d表示的能量均来自于第-营养级D. 第二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的比值 C21. 如图表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全部生物可构成2条食物链B. 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e传递到aC. 若将c、d的排泄物用于肥田,有利于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 若杀灭c中的农业害虫,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22.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蜜蜂跳舞、雌蛾释放的性外激素等都是行为信息B.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生态系统的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C.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应用之一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D.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23.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 破坏后的生态系统不易恢复,说明其抵抗力稳定性弱B. 弃耕农田形成灌木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提高C. 大量引进外来物种,有利于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 控制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4. 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