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陪训”樊笼,回归培训本原

上传人:d**** 文档编号:54832235 上传时间:2022-0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出“陪训”樊笼,回归培训本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走出“陪训”樊笼,回归培训本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走出“陪训”樊笼,回归培训本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走出“陪训”樊笼 ,回归培训本原教师培训,是弥补教师成长“短板”的重要途 径。精心组织的、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能让教师与专 家面对面,感受源自前沿理论的清风,获得醍醐灌顶 的愉悦感,走出职业的困境。每年不光是寒暑假,而 且在教师上班期间以及周末时间, 教师培训都在进行。 那么,耗费了这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培训,效果 如何呢?某些培训总结这样陈述: “教师的理论素养、 专业修养大幅度提高, 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推动了一方教育的发展。 ”然而,真正深入教师们的教 学现场,你会发现,许多培训几乎没有在教师的教育 教学实践中留下印记。有人曾这样描绘培训的情况:“发一个通知, 招一 批学员,请几个教师,讲几堂大课,钱花了,理论也 很好,就是回去不知道怎么搞。 ”这是对现实中的培训 较为实在的描述。在培训现场,如果认真观察,你会 看到这样的情形并不少见:授课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 地讲,听课教师在下面的情形,却是“生旦净末丑” 悉数登场一一有的在那里打瞌睡;有的和旁边的老师 神侃,大至国家大事,小至家庭琐事无所不聊;有的 则低着头在聊QQ、看新闻、刷微信;还有的借故上 厕所,在外面呆上一阵子(当然,不能一竹竿打 死一船人,认真听讲的老师还是不少)培训结束后, 自然也要求写培训感受,可没认真参与,感受自然非 常浮浅。怎么办?大家“百度一下” ,复制粘贴,培训 总结便算完成了。 不过,即使是认真听讲的参培教师, 也是“听听激动, 想想感动, 回去一动不动”。很显然, “培训”的真正意义已经隐去,老师们充其量只是在 “陪训”遵循上级相关部门的要求完成一项任务 而已。培训不是宣讲团作报告,其效果最终要看教师能 否把培训所得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到实践中走个来 回,得到成长。如何走出“陪训”的尴尬境地,回归 “培训”的本来意义呢?据我了解,教师们在培训现 场之所以心不在焉,主要倒不是因为他们懒散成性、 敷衍了事,而是专家们所讲的内容大多不是教师们所 需要的。他们的困惑许多专家预先并未了解。孔子强 调因材施教,培训为何不能“因需施培”呢?“培训” 可看做另一种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我们总是强调 教育教学实践要以生为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在教师培训中,为何就不愿意尊重参培教师的主体 地位呢?所以,教师培训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要 求主管部门做好组织工作。在开展具体的培训之前, 主管部门应该先开展调研,了解各校教师在实际教育 教学中的困惑以及存在的问题。调研可采用问卷调查 的形式,由教师们署上实名,上交行政部门的教师培 训中心,再由培训中心汇总,并将有相同或相似困惑 (疑惑、问题)的教师归到一块集中培训,同时,将 教师们的这些困惑(疑惑、问题)分类传给相应的授 课专家,让专家有的放矢地对老师们施予培训。这样 的培训,针对的是教育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 题,参培的教师自然兴趣盎然,听得认真,而且受益 无穷。当然,培训要取得良好效果,授课专家还应该提 前到组织培训的教育主管部门所辖的学校开展专题调 研,走进一线教师的课堂,与教师面对面交流,真切 感受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了解教师的专业素养,在 此基础上广泛搜集资料,深入分析,从而确定最终的 培训选题。对于专家们来说,这样的工作量非常大, 似乎缺少充裕的时间,但是,只要那种走过场的“陪 训”每年少折腾几次,专家就能把节省下的大量时间, 用于为一线教师量身定制合适的培训计划和内容。通 过这种方式开展的教师培训,次数是减少了,但达到 效果必定比原来要好很多。今年暑假,我们一些小学语文老师参加了一次为 期一周的培训。这次培训,解决了我们多数老师几年 来萦绕于心的困惑, 那就是“语言文字运用” 的问题。 在 2011 版新课标出台后,“语言文字的运用”提得很 响亮,但是,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 中对于落实语言文字运用,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 力仍旧不知如何操作, 尤其是教材的解读视角,“语用” 的切入点,“语用”的“度”的把握等等。 在培训现场, 有老师向授课专家提出了这一困惑。授课专家了解到 这一信息后,及时改变了授课策略,并在随后的培训 中临时换掉了许多内容,改为对我们进行新课标解读 的培训(虽然 2011 年新课标出台后也有过类似的培 训,但只是泛泛而谈, 我们仍感迷惑)。他的重点便放 在引领老师们“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运用”的话题上。 授课时,专家先让老师们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过去 是如何做的,而今的困惑是什么?专家搜集了老师们 的问题,再针对问题进行理论上的引领,比如,建立 语言文字运用的场域, 培植语言文字运用的土壤等等。 当老师们再次疑惑顿生时,专家便让老师们思考,然 后相互讨论和交流。“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可以说, 正是在老师们处于“愤”“悱”状态时,专家及时的点 拨和老师们的讨论把培训引向了深入。看看几位老师们在专家的指导下的认识,就不难看出此次培训的效 果:“语言文字的运用,必须先有泉源,即把学生带 入阅读的王国,先有积淀,而后运用才有根。当运用 起来得心应手时,他们才会在运用中得到新的收获。”先不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必须让他们先动起来 (即加强课外阅读),有了量的积累,慢慢才会有质的 飞跃。”让他们每日写个三五句话,并对他们给予真诚 的鼓励,让他们产生兴趣。”“崔峦老师说:课堂上落实三个维度学习目标, 要既得意又得言、得法、得能。这需要我们的课堂教 学要结合具体的文字让他们在得意的基础上得言和得 法,那么,他们在课后的运用才有方法,才能真正得 以落实,光空喊是不行的。”我也明白了,关于“语用”,教师心中需“刻意” 而为之,而在实施过程中,则要看上去是“随意”为 之。实施中必须关注教材本身,关注学生即时的学习 状况,尤其是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感悟,在充分感悟的 基础上引入,仿佛信手拈来,又实是水到渠成。其实, 授课专家结合参培教师的实际需要,在“培训”中给 予充分的讨论和交流的时间,教师之间必定能碰撞出 智慧的火花。所以,培训还要改变过去那种我(授课 教师)讲你(一线教师)听的局面,让有效的“对话” 贯穿培训始终,让老师们真正能学得进,带得走,用 得上,能改进。我们的培训就要做这样有意义的事。主管部门与 授课专家只有深入一线教育的“田间地头”,真正了解 普通一线教师的困惑,尊重参培教师的主体地位,有 针对性地开展培训,那样,我们才是真正在推动教师 的专业发展,而不是占用教师的宝贵时间,使他们变 成“陪训”的玩偶。(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百安移民小学)责任编辑黄佳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