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七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 专题三 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 核心突破四 从思想感情角度鉴赏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54126125 上传时间:2022-02-12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4.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七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 专题三 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 核心突破四 从思想感情角度鉴赏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七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 专题三 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 核心突破四 从思想感情角度鉴赏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七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 专题三 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 核心突破四 从思想感情角度鉴赏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核心突破四从思想感情角度鉴赏 情为何物?家国情怀第七章专题三文人情怀情感类型表述规范内容索引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情感文人情怀情感类型表述规范理解必备知识理解必备知识一、古代文人思想、感情的内涵一、古代文人思想、感情的内涵观察那些写诗吟词的古代文人,就会发现他们的人生经历、思想感情都有共同之处:1.人生理想与人生道路人生理想与人生道路古代文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和“功成身退”。“儒”和“道”成了文人的两大思想主流。“穷”即政治失意,人生不得志,怀才不遇;“达”即建功立业,功成名就。其中,“独善其身”,可视为身退,就是出世人生;“兼济天下”,可视为功成,就是入世人生。古人“身退”的前提是“功成”,但有作为的文人大多不能“功成”,只好走三条路:其一,愤世嫉俗,郁闷伤感(多信奉儒家思想),如屈原、杜甫;其二,黯然退隐,悠然闲适(多信奉道家思想),如陶渊明、孟浩然;其三,愤世嫉俗,不得不退隐,却又心有不甘,饱受出世与入世矛盾的煎熬(多信奉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如李白、苏轼。身退后,不再关注天下,而是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品性,在“未功成”和“退隐”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2.喜怒哀乐的缘由喜怒哀乐的缘由古代文人的情感无非就是“喜怒哀乐”四字,同常人一样。但引起这些情感的缘由却与众不同:(1)喜乐。这种情感在古诗中很少见,让他们“喜乐”的大致有三方面因素:自然。祖国各地大好河山优美多姿。国家。国家太平繁荣,百姓安居乐业。人生。隐逸生活闲适、自由;政治得意,功业有成。历经战乱后暂得安宁,亲人(友人)团聚,回归故乡。(2)悲愤。这种情感在古诗中最为常见,有人说,中国古代诗词是用“愁”做成的,让他们悲愤、忧愁、痛苦的因素较为丰富、复杂:国家。报国无门,山河沦丧,小人当道;统治者穷兵黩武,当权者昏庸腐朽。百姓。人民遭受苦难,剥削者压榨人民。亲人。相思不得相见。友人。依依不舍的留恋,离愁别恨,牵挂、担忧、关切。历史。昔盛今衰,王朝兴替;借古讽今,由历史寄托怀才不遇、统治者昏庸、壮志难酬等。人生。不得志,仕途失意,被贬谪;人生短暂,年华易逝;年华已老,壮志未酬;客居他乡,孤独寂寞;人生无常,伤春悲秋。二、古诗情感常见内涵类型和表达类型二、古诗情感常见内涵类型和表达类型1.情感内涵类型情感内涵类型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诗歌没有两首感情相同的诗篇。但是,相对来讲,古诗传达的感情还是有大致相同的类型,以下八类情感是最常抒发的:(1)忧国忧民之情:体验战乱离散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制度的腐朽和统治者横征暴敛、穷兵黩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2)建功立业之情: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热忱报国的激情,赤诚献身的心声等。(3)思乡怀人之情:天涯羁旅的愁思,思亲念友的孤独,边关征夫的思乡,闺中怨妇的怀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深意长的勉励,难舍难分的惜别。(4)寄情山水之情: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远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 (5)感时伤逝之情:昔胜今衰的沧桑,时事变迁的感慨,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与的焦虑,凄美惆怅的记忆,悠长寂寞的思念。(6)热情赞美:对英雄的赞美,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对祖国的赞美,对亲情、爱情的赞美。(7)人生梦幻之感:抒发青春的梦幻,理想的追寻。(8)吟唱自然:自然的美妙,大地景观的美。请看下列诗句所抒发的情感属于哪种类型。(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_(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_(3)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_(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_(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_(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_教材助解1答案忧国忧民类感时伤逝类(或人生梦幻类)建功立业类思乡怀人类热情赞美类(或吟唱自然类)寄情山水类2.情感表达类型情感表达类型古人写诗抒发情感,有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和委婉含蓄。以后一种为主。就一篇诗歌而言,两种兼而有之居多。另外,就其表达的数量和层次看,主要有四种类型:(1)情感变化型在古典诗歌中,诗人的情感往往不是静态的,而是随着某种时空条件发生了变化,其情感在诗歌的前后文中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包括由喜转悲、由悲伤转为豁达释然等。赏析时应抓住其情感是怎样变化的(由什么情感转为什么情感),理解变化的原因。(2)情感丰富型在古典诗歌中,诗人表达感情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以某种情绪(多为喜、乐、怒、忧、惧、愁等)为主导,很多既相近又相异的感情交织在一起。诗人没有相互矛盾的情绪,他(她)或喜或愁,或忧或惧,但这种情绪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动因相互作用的结果。赏析时应指明它表达了哪些情感,分析产生这些情感的原因。(3)矛盾统一型这类诗歌,诗人所抒发的情感由两种或多种差别较大的感情交织在一起。因为诗人的某种特殊境遇,或诗人所面对的事物较为复杂,对此,诗人产生了既悲又喜或既失落又充满希望等矛盾的心态,但这种矛盾情感又有机地统一于诗人的情绪中。如2016年全国卷金陵望汉江一诗较为典型。李白在诗中抒发的情感,就是典型的矛盾统一:一方面欣喜天下一统、国运昌盛、政治清明;另一方面为无法、无处实现自己的理想,立下不世之功而落寞。赏析时应指明有着怎样的矛盾情感,如指出“一方面(情感);另一方面(情感)”,或者“表面上看(情感);实际上(情感)”。(4)情感单一型所谓“情感单一”型,首先,其思想感情是相对固定的,前后没有变化,也没有矛盾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其次,感情内涵相对单一或固定。在浩瀚的诗歌宝库中,这类诗歌的总体数量要远远大于其他三种类型的诗歌。但在高考中,这类感情题考得并不多,因为它的情感相对容易把握。赏析时应注意高考命题的特点,如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考查细节描写(动作描写)是如何表达感情的。这种把感情与艺术技巧紧紧结合在一起的“曲线”方式,无论是审题还是答题,都要格外留心。 答案答案一悲地之远,距故乡千里万里;二悲秋之凄惨;三悲“作客”他乡;四悲“作客”之“常”,多年在外;五悲人已晚年;六悲衰体多病;七悲“台”之高迥;八悲孤独无亲朋。(1)宋代罗大经指出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联含有“八悲”,你能读出几层来?试作具体分析。答案教材助解2答案答案作者“忧”的可能是人生短暂,自己老年将至而大业未成;也可能是渴求贤才而难得。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有变化,由开头的低沉转到后来的昂扬。(2)曹操短歌行中“忧”字出现多次,你认为作者“忧”的是什么?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有没有变化?答案三、情感表述的规范性三、情感表述的规范性我们在欣赏或答题中总是少不了对古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表述,这个表述是有规范要求的:1.使用情感术语使用情感术语如答“惜别之情”“关切之情”,“惜别”“关切”是情感术语,如将“惜别”改为“舍不得”,“关切”改为“不放心”,虽然意思也能表达清楚,但不是情感术语,总让人觉得别扭。同样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既不准确,也容易丢分。因此,最好使用情感术语。常用的情感术语有:惆怅、苦闷、闲适、愁苦、欢乐、悲伤、忧郁、感伤、寂寞、孤独、烦恼、沉闷、焦急、离恨、哀怨、忧愁、迷恋、思念、恬淡、仰慕、同情、憎恶、激愤、欣喜、欢快、向往、忠贞等。以“愁”为例,又可分为多种,如亡国之愁、家破之愁、失子之愁、失意之愁、失恋之愁、相思之愁、困顿之愁、贫寒之愁、羁旅之愁、闲居之愁、乡愁等等。2.情感表述要素情感表述要素要表述的情感情由(感情产生的原因)/情境(感情产生的境地)感情基调示例: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2014新课标全国)“感情基调”多用表示感情的一至两个双音节词表示,如惆怅、孤独、欣慰、愤懑、激愤、悲愤、闲适、恬淡等。“情由(情境)”是出于原因(或情境)而产生的这种感情,如陆游书愤表达的是一种悲愤之情,这种感情是由报国无门而产生的。答案答案表达了伤离别的悲凉情怀。(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传诵,词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怀?答案教材助解3答案答案包含着羁旅早行之苦。(2)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一名句包含着怎样的情感?准确把握情感掌握关键能力掌握关键能力一、准确把握情感的有效路径一、准确把握情感的有效路径赏析古诗的思想感情最关键的是准确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其路径很多,最有效的几条是:1.读懂词语、句子的意思读懂词语、句子的意思准确理解字词语法和文本意思是古诗鉴赏最基础和最核心的要求,当然也是准确把握情感的前提。如2017年全国卷白居易的戏赠诗,第一句为“一篇长恨有风情”,此句中的“风情”古今有别,要正确理解,否则无法答题。其实“风情”是说他的诗歌具有诗经风、雅、颂中成就最高的“风”的情怀,它与下一句中的“正声”都是对自己诗歌的高度评价。因此,要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品读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要舍得在“读懂”上花时间。因为诗歌语言的凝练、含蓄与跳跃、省略,所以要用自己的生活和经验之水把它“泡”开,个别疑难处可以合理猜想。2.分清诗歌的结构层次分清诗歌的结构层次一首诗多半是由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便是律诗、绝句这样的短诗,哪怕是一联或一片,我们也可以将其分成几个层次(一般是两句一个层次,有时两句是两个层次),分解后再进行综合,就容易准确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3.善抓显隐善抓显隐“情语情语”所谓“情语”,就是诗中能直接或间接表明作者情感的语言。对于考生来说,能抓住并品读“情语”,是准确、快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最可靠途径,也是一种“看家本领”。从传达诗歌情感、主旨的程度上看,“情语”有显性与隐性之说。显性“情语”是指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当然它首先指“诗眼”,抓住“诗眼”,事半功倍。(具体内容详见本专题核心突破二“掌握关键能力”部分)其他如含有“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显性“情语”是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情语”有时藏在“景语”等其他语言之中。隐性“情语”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但至关重要。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一般是隐性“情语”,它们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语言叫“景语”。另有一些典故语,需要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含有表达技巧的语言(如拟人、比喻、双关、反语、借代等),需要还原其基本义。还有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隐性“情语”。弄清楚隐性“情语”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就如同拨开疑云迷雾,能让真相充分显露。如何抓住“情语”呢?显性“情语”一般会在标题、正文中的首句(联)及尾句(联)中出现,一定要盯住这些“情感”部位。隐性“情语”一般藏在正文描写景物等的文字中,多在中间部位。有时也会在注释里出现,所以寻找要特别细心。 (1)找出下列诗句中的显性“情语”。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答案愁独冷、凉(暗含冷寂)孤、独(暗含孤傲)边练边悟1丝(谐音“思”)、泪愁、泪(2)找出下列诗句(或画线句子)的隐性“情语”。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诗)( )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注:经历)岁月频。(黄公度乙亥岁除渔梁村)(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蕨拳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方回舟行青溪道中入歙) 答案空似、空独、偏送、埋桃花(用典)(3)请找出下面这首宋诗中的显、隐性“情语”,并结合“情语”概括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魏野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显性“情语”: 、_、_、_。隐性“情语”: 、_、_、_。答案独客离恨更咽冻不流愁惟思想感情:_答案答案答案“异乡”“独上”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表达了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贫官”“客”“离恨”表达了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4.利用辅助信息利用辅助信息这些辅助信息有:诗题,作者,小序,题材,注释,题干。二、重点把握景中情、典中情二、重点把握景中情、典中情1.把握景中情把握景中情(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缺题缺题刘禹锡故人日已远,窗下尘满琴。坐对一樽酒,恨多无力斟。幕疏萤色迥,露重月华深。万境与群籁,此时情岂任。鉴赏鉴赏鉴赏“故人日已远,窗下尘满琴。”故人已经离开很久了,窗下古琴已许久没弹,早已经积满了灰尘,睹物思人,往日同游共赏,弹琴、吟诗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此时才发现故人的离去在心中、在生活中留下的空白根本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人事的变迁而填补,那人还是心中不可或缺的唯一的知音人。古有伯牙摔琴谢知音,今作者也因知音离去而尘封心曲,无处诉衷肠,深藏于心的对友人的思念于典型的场景、质朴无华的语言中溢出,奠定了全诗忧伤的感情基调。自然引出颔联:“坐对一樽酒,恨多无力斟。”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独对“一樽酒”,往昔饮酒欢笑的场景历历在目,而今故人已远,独留自己在故地黯然神伤,自己自斟自饮借酒浇愁,岂料独酌了无趣,愁浓酒难消,力不能斟酒,乃是心不堪其苦,把内心的沉郁悲凉写尽。触目皆伤心,寂寞如影随形,终于挨到天黑,又能否摆脱这份孤寂呢?“幕疏萤色迥,露重月华深。”此时夜已深,人无眠,寒气透过稀疏的帘幕侵室,遥望见远处夜色中的萤火点点,忽明忽暗,夜色静谧而幽阔;起身徘徊庭院,更深露重寒湿衣,“露重”可见作者因相思所苦在庭院中久久站立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凝神痴呆的形象。月的清辉,最易引人相思,“望月怀远”是自古的主题。月色凄迷,不应有恨偏照无眠人。作者精选物象营造了静谧、凄冷、幽阔的氛围,以景的清冷、幽寂来表达因故人不在身边的孤寂,感伤的心情和对故人难遣难寄的相思之情。“万境与群籁,此时情岂任。”直抒胸臆,“籁”,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响,如万籁俱寂。天地间的一切物象和声响,都触动情思,此时作者内心的这份孤独苦闷渐积如山重,心灵似乎也不堪承受其重。结尾将情感推向极致,将作者对故人的思念之情盈满天地间。此诗扣住对“故人”的思念贯穿全篇,由白天睹物思人,触景伤怀,到夜色渐起,月色渐浓,由意识到故人已去到此恨难排,情何以堪,抒发的情感一层重过一层。这首诗情景交融,深切自然,看似平淡,实际上极为精练,耐人回味地将相思苦传神地勾画了出来。“幕疏萤色迥,露重月华深”两句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案答案答案空阔、幽清、寂静,表达了作者因故人不在身边的孤独、寂寞、感伤之情。(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青玉案青玉案曹组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注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注注谩:徒然、空自。 鉴赏鉴赏鉴赏这是一首抒写旅愁乡思的词。“碧山锦树明秋霁”,首句点出行旅的节令和境地。秋雨初晴,碧空如洗,显得青山红树分外明丽。“锦树”指秋霜染红的树木。一肩行李,秋色如画,雨后的晴光更给这幅秋山行旅图增添了欢快的亮色。“路转陡,疑无地。”行行之际,山路转陡,几疑路穷。其下四句写忽然之间惊喜的发现,行文开合顿挫,饶有风致,看似景语,却包孕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和微妙的心理变化过程。词人先写竹篱茅舍的临水人家,岸边迎风轻扬的酒旗,远处错落的烟村,宁静安详而富有人情味,使旅人感到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过片“凄凉只恐乡心起”领起下文。“凄凉”二字,形容一掬“乡心”的况味;“只恐”二字妙,拓开一步,欲防范而不能,似未然而实不期然而然。处此境地,“心”不由己,透过一层来写乡思之撩人,笔意更觉深挚。“凤楼远、回头谩凝睇。”“凤楼”,妇女居处,这里指家中的妻子。“凝睇”,凝神而望。“谩”,徒然、空自。这两句感叹路远人遥,视线难及,纵然回头凝望,也是徒劳。接着运笔入虚,从望乡的怅惘转入今宵旅宿的孤寂情景。结尾四句全从揣想着笔,身未一一经而心先历历想,念念及此,不禁黯然神伤。“一声征雁”,使人想到一字抵千金的家书,又自然会发出“雁归人未归”的感喟;“半窗残月”,则使人想见“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的梦后惆怅之情。这首词上片写景,而景中寓情,貌似明丽而实已为下文转写乡愁埋下伏笔,虚实错综,极尽铺染之能事。 上片后四句写景,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试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说明。答案答案先是忽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接着写宁静安详的烟村给词人带来的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同时,眼前如画的烟村,也触发了词人一缕思乡之情。答案解析解析解析该题要求分析景中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首先,抓住上片中的“忽”字把景象分为两个层次,分别根据景物特征不难得出“惊喜”“温暖”两层内涵来。再结合“凄凉只恐乡心起”可以得出“思乡”这一层内涵。清代王夫之有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抓住描写的景物,分析蕴藏的情感,是读诗的关键,是高考的重点,更是考生欣赏情感的关键能力之一。如何把握景物中的情感呢?(1)揣摩所写景物的特点,包括声、色、形、态、味、虚、实、时令方面的特点,进而把握情感,这里尤其注意从景物色彩中揣摩情感。景物是情感的载体,我们可以通过景物的冷暖色调或时令色彩等来揣摩作者的情感情绪。明丽绚烂的景色一般表现愉悦的心态,而色彩暗点拨关键淡的景物往往表达伤感之意。当然也有特例,作者以悲景写乐情或以乐景写悲情,这种情况要结合诗作具体内容另当别论。景物也有时令色彩。一般而言,早春之景给人的感觉是充满生机,富有生命力,抒发喜悦、向上的情感;暮春之景衰败纷乱,抒发感伤、惋惜之情;秋冬给人凄凉萧瑟之感,抒发悲哀惆怅之情。 (2)善于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特征。(3)把握景与情之间的内在关系。景与情的内在关系有两种:一是情与景之间的一致性(相似性),即通常说的“哀景哀情,乐景乐情”;二是情与景之间的相反性,即通常说的“乐景哀情,哀景乐情”。2.把握典中情把握典中情(1)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平凉平凉李攀龙 春色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惟余青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弟子家。 宛马如云开汉苑,秦兵二月走胡沙。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有华。注注平凉:在汉唐盛世时并不属于边塞地界,明王朝时嘉峪关以外大片土地尽失,平凉渐渐成了边塞。汉苑:原指汉朝马苑,这里借写明代平凉府的大牧马场。 鉴赏鉴赏鉴赏破题出句用“萧条”,显示诗人心目中所感受的平凉春色十分冷落、寂寥,毫无勃发的生机。“白日斜”不仅点明时间推移,日过中天,夕阳残照,而且渲染了凄迷、惘然的气氛,更使那荒芜的边城蒙上一抹灰暗、冷峻的色调。诗人写眼前景,却寄情于景,因此景中有情。对句用“天涯”拓展空间,开阔视野,抒发诗人放眼西北穷边极塞,关心国家社稷安危的情怀。平凉城在汉唐盛世时并不属于边塞地界,可是明王朝自永乐年间弃大宁徙东胜,宣德年间又迁开平与独石,嘉靖时复弃哈密、河套,嘉峪关以外大片土地尽失,疆域日蹙,这怎能不使诗人在平凉城头遥望西北时,徘徊终日,黯然神伤,发出天涯路尽的感慨!颔联对仗工整,用事自然,不露雕琢痕迹。从平凉城上俯视阡陌纵横却只有青草萋萋,昔日横行霸道的弟子王孙,已不见踪迹,表明这里不再是属于他们的封疆领域了。诗句貌似平淡无奇,实则在特定图景中,蕴含着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深沉回顾和感叹。诗人的视线由远及近,从上到下,思绪随之起伏、推移。思绪翻腾之际,从历史与现实交叠之中闪耀出新的更高、更美的雄奇境界。颈联转折得好,体现诗人力求另辟蹊径的艺术构思。他由边防、时事到缅怀远古,心灵中映照出梦寐以求的美好理想。他抚今追昔,借助想象,用精炼的语言描绘出期望明王朝就像秦汉强盛时扬威塞外的图景。“汉苑”原指汉朝马苑,这里借写明代平凉府的大牧马场。平凉府西有群牧监。“宛马”原为汉代著名的大宛马,这里借指当地饲养的西北良种战马。“如云”形容奇多,其奔跑迅猛似天上彤云翻滚,有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动态感。“开”更具动作性,马苑开放,意味着骑兵部队的行动,一马当先,万马奔腾,战旗迎风招展。陕西为古秦地,“秦兵”指明朝的军队。“走胡沙”,形容部队在边关塞外广袤的沙漠中驰骋作战。全诗的情调,由低回婉转至此变为昂扬振奋。沉郁的忧愤,暂时获得舒畅。结句又转为咏叹的低调。从遐想中回到薄暮的平凉城,面对现实,他引用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表示愿意效法班超,在保卫祖国的征战中,建功立业。可是,自己感到惭愧的是,大半生空谈治国济民的经术,坐以论道,如今已经双鬓花白,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这一年,诗人四十四岁,人到中年,要投笔从戎,谈何容易。全诗展现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缅怀往昔,关注时事,立志报国,却又力不从心的封建士大夫形象。他的感叹是真诚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答案答案“欲投万里封侯笔”,引用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愿意效法班超,在保卫祖国的征战中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愧我谈经鬓有华”,诗人感到惭愧的是,大半生只空谈治国济民的经术,如今已两鬓斑白,表达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壮志难酬的遗憾。答案(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卜算子张元幹注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注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鉴赏鉴赏鉴赏辽阔中原的沦陷和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的历史巨变,如地裂天崩一般震荡着整个赵宋王朝。然而,面对惊人笳鼓、半壁江山,以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为代表的大官僚地主贵族集团,依然流连于灯火楼台,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为了苟且偷安,他们不惜卖国求荣,俯首听命于金人;对内则煎迫百姓,构陷忠良。社会的急剧变化,也震撼了文坛,许多作家目睹凄惨苍凉的景象,忧虑动荡危难的局面,为拯救国家,收复中原,献策献计,也写下了不少慷慨激昂之作。但是,“诸君尚守和戎策,志士虚捐少壮年”,最后,他们都只能洒下那“爱君忧国孤臣泪”而徒怀一颗“临水登山节士心”了。张元幹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他这首卜算子写于他退居故里游览山水之时。上片写景:清柔、高远。“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沙水”,即沙溪,闽江上源之一。句意谓:独自摇荡着一叶小舟在静夜里归来,爽风夜露,行云舒卷;沙溪上,飘浮着淡淡的雾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一起句,作者就用“风”“露”“云”“水”“艇”几个字,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静逸的画面,显然是环绕着“归艇”来“布景”的。接下来就引出艇上之人了:“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小艇既已迷失航路,人也好借此机会躺上一躺,于是,枕着小舟,抬眼望去,那深远的天宇上,银河横亘,月华明朗,北斗七星闪烁在静穆的苍山顶上。这一句所织成的意境与前句紧承,依然是悠然闲适,却显出博大的气势。下片抒情:深沉、壮烈。宇宙的寥廓,星月的永恒,常会引出人们的千古思绪:“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句意谓:历史长河悠悠流转,唯有那茫茫苍天永存,在这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人生境况是如此悲凉。到此句,着一“悲”字,则前面的“静”非“静”,“闲”也非“闲”了。此处作者思古抚今,大有唐代诗人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情怀。歇拍二句是:“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句意谓:心中沉闷极了,只说一醉方休罢了,不料醉中也挥舞起宝剑来;沙溪的潮水退下去了,深夜的秋江变得更加凄清寒冷。张元幹在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中也有“谁伴我,醉中舞”之句,与此同一机杼。“闻鸡起舞”,据说晋代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中夜闻鸡而起床舞剑。这里词人借用典故,既回应上文思古之心,又抒写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幽怨。全词就在这一腔愁苦难遣之情中使抒情达到高峰时戛然而止,但那韵外之味却袅袅绵延不绝。这首词在形式上,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但上下片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景色清丽寓幽怀独抱,意象阔大衬悲壮情怀。景为情设,情由景生,又一次展示了张元幹“长于悲愤”的词风。“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答案答案化用祖逖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寓情于景,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答案解析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词句,借以理解作者的情感。“起舞闻鸡”说的是晋代祖逖中夜闻鸡而起床舞剑的典故。这里借闻鸡起舞的典故,描绘了一幅“中夜微醺,伴着浪潮声和清冷的江风闻鸡舞剑”的画面。“潮落秋江冷”这一景色描写,营造了秋夜清冷萧索的氛围,“秋江冷”暗示着内心的凄凉,“潮落”暗示着国家的衰败,表达了作者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法挽回颓势的悲愤愁苦与无奈之情。1.积累古诗常用典故的出处与含义积累古诗常用典故的出处与含义例如楼兰: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又如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2.把握古人用典的方式把握古人用典的方式(1)明用典与暗用典。明用典,即在诗中一眼就能看出来,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掌握暗用典,要靠自己的积累, 点拨关键如上面第(2)题中“起舞闻鸡酒未醒”就暗用了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如果有积累,就知道这里暗用典。 (2)正用典与反用典。作者使用典故,有时与典故义一致,叫正用典,如辛弃疾使用廉颇的典故;有时与典故义相反,叫反用典,如王维山居秋暝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原典故是“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这里反其意而用之,“王孙”偏要“留”下来。 3.把握典中情要注意把握典中情要注意“两面两面”情感情感“一面”是作者对典故中的人、事的情感态度,“一面”是作者借此要表达的对现实、对自己的情感态度。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练就学科素养练就学科素养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头水调歌头辛弃疾赵昌父七月望日用东坡韵叙太白、东坡事见寄,过相褒借,且有秋水之约。八月十四日余卧病博山寺中,因用韵为谢,兼寄吴子似。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有客骖鸾并凤,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间。少歌曰:“神甚放,形则眠。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独念,人事底亏全?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12345678注注本词作于词人被弹劾免官,居于铅山期间。畴昔:昨晚。青山赤壁:代指李白和苏轼。虱:喻自己渺小无才之身。少歌:短歌。美人:知己朋友,指赵昌父、吴子似。下片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12345678答案答案下片写主人公神放形眠,仍渴望像鸿鹄搏击长空、一再高举;梦醒后回到现实,失落惆怅。表达了词人空有报国热情却怀才不遇的苦闷,无人诉说心事的烦闷以及对朋友的思念之情。答案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同崔邠登鹳雀楼同崔邠登鹳雀楼李益注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是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12345678登鹳雀楼登鹳雀楼耿湋久客心常醉,高楼日渐低。黄河经海内,华岳镇关西。去远千帆小,来迟独鸟迷。终年不得意,空觉负东溪。注注李益生经战乱,时逢藩镇割据,唐王朝出现日薄西山的衰败景象,后辗转入渭北、朔方、幽州节度使等幕府从戎。 12345678分别概括这两首诗歌的情感内涵。12345答案答案(1)李诗写登楼所见的苍茫之景,抒发汉魏气象已为陈迹的盛衰之感。诗人又由山河景观联想到了人生苦短的惆怅。尾联流露出战乱风烟中的辗转漂泊、思归心切之情。(2)耿诗写久客漂泊的孤独失意,感慨自己的壮志难酬。答案678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如梦令如梦令纳兰性德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注此词是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扈从圣驾东巡时所作。解道:知道。 12345678简析作者“醒来无味”的复杂情感。123456答案答案夜深时分,众将士都已酒醉,周围一片寂静,而作者独自清醒,有夜阑独醒的寂寞与孤独。远离家乡,家乡又被狼河阻隔,连归梦都被狼河的流水声搅碎,有归梦难成、归思难息的苦闷与煎熬。置身于广袤的塞外旷野中,显得个人渺小,有内心深沉的惆怅与伤感。扈从圣驾东巡,表面风光的背后,有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无奈。答案78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紫萸香慢紫萸香慢近重阳近重阳姚云文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问秋香浓未,待携客、出西城。正自羁怀多感,怕荒台高处,更不胜情。向尊前,又忆漉酒插花人。只座上、已无老兵。凄清,浅醉还醒。愁不肯,与诗平。记长楸走马,雕弓笮柳,前事休评。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尽乌纱便随风去,要天知道,华发如此星星,歌罢涕零。注注姚云文:宋末元初文学家。入元,授承直郎,抚、建两路儒学提举。长楸:古时道边种楸树,绵延很长,称“长楸”。笮柳:以箭射柳。笮,竹制盛箭器,引申为射击。 12345678词人的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123456答案答案由开头偏多风雨的担忧到重阳暄明的绝怜欢快之情,通过虚字“正”“更”“又”层层铺陈转到羁怀忆友之悲慨,再过渡到“凄清,浅醉还醒”的孤寂、感伤中,通过对过去豪情的追忆与今天年老无功的感叹(“长楸走马,雕弓笮柳”“紫萸一枝传赐”的对比映衬),进一步翻转出无以报国的无奈与悲愤之情(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失路之悲)。答案78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李侍郎赴常州送李侍郎赴常州贾至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楚水吴山道路难”暗含作者什么样的情感?12345678答案答案道路遥远难行,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此去的关切担忧;山川阻隔,后会难期,抒发离愁的沉重。答案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柳梢青柳梢青黄简病酒心情。唤愁无限,可奈流莺。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天涯翠巘层层。是多少、长亭短亭。倦倚东风,只凭好梦,飞到银屏。12345678这首词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样的心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123456答案答案忧愁无奈。清明时节本就心烦意乱,又添“流莺”唤愁,只得“病酒”消愁而又无可奈何。惊心慨叹。“又是一年”,光阴荏苒,时不我待,连花柳之物都因时序惊心,令人感慨万千。思乡盼归。在异乡望尽“天涯”“长亭短亭”是写思乡;“好梦,飞到银屏”是盼归团聚。答案787.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蝶恋花陆游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注注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长杨赋:汉代扬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而作。 12345678下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12345678答案答案词人被罢官即将回家,满腹韬略却无人可托,表达了对抗金大业难以为继的悲哀。借用汉代扬雄作长杨赋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忠心耿耿献计献策却不被重用的愤慨。答案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古风古风(其十二其十二)李白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 身将客星隐,心与浮云闲。长揖万乘君,还归富春山。清风洒六合,邈然不可攀。使我长叹息,冥栖岩石间。12345678注注严子陵:即严光,少时与汉光武帝是同学,后来光武帝即位,请他出山,严坚辞,请归。客星:严光与光武帝同卧,把脚架在他的肚子上,第二天,太史上奏天象,说有客星侵犯帝星。“使我长叹息”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答案(1)赞叹严子陵拒绝出仕、归隐山林的高风亮节,对严子陵有不羁之才而未能为世所用的叹惋之意。(2)诗人对自己未能免除用世之念,向往追慕严子陵又觉得高不可攀的慨叹。答案123456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