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用散文笔法写新闻”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例用散文笔法写新闻,以县委书记的榜样【摘要】新闻通讯是新闻中的巨制,创作难度较大.怎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通讯作品,成为新闻学界和业界研究和实践中的一大难题.穆青尝试,提倡的散文笔法在通讯创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尤其在人物通讯写作上.此种散文笔法的运用在其新闻名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可见一斑.【关键词】穆青散文笔法新闻通讯中国新闻文本写作是不断发展,完善,变化的.从最早的古文体例到后来形成的新华体,都是应时而起,为时而作.与时俱进的.在新闻文本写作中,穆青的”用散文笔法写新闻”的尝试,成功和倡导,在中国新闻界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以其新闻通讯代表作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例,对其散文笔法进行解析,以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和启发.1963年,时任新华社副社长的穆青开始提倡”用散文笔法写新闻”.他说:“现在,有的同志在尝试着用散文笔法来写新闻,我个人是赞成这种尝试的.”“比如可以不一定写导语:也可以不一定要有新闻根据;可以夹叙夹议,既有形象的细节描写.又允许有简短的议论和记者的感受;在选择角度的时候,既可以从领导角度来写,也可以从群众角度来写.突破那些不合理的束缚以后,那一套令人生厌的新闻语言也可能随之改变了.”1964年12月份.新华社为了摸清河南受灾情况.穆青派记者周原去受灾最重的豫东采风.偶然的机会,周原来到兰考县,了解到焦裕禄的事迹,并深为震撼,马上向穆青汇报.此前,1964年11月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已发表过新华社河南分社记者写的焦裕禄的人物通汛.穆青还是觉得有重新采访,重写的必要.并于1965年12月17曰带着新陆永稳焦裕禄为例华社记者周原,冯健等人抵达兰考再次深入县乡基层,群众和干部中采访,掌握了第一手真实材料.在耗时一年又两个多月采访,座谈,写稿,改稿,七易其稿后,1966年2月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播出,随后县委书记的榜样一焦裕禄感动全中国!作为穆青最重要的人物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一焦裕禄材料的真实感人.没有焦裕禄的真人真事和真情真意的这些客观事迹存在,无论穆青等人有什么神来之笔都写不出如此之文.但是,同样的人,事,穆青等人写的人物通讯就非同一般了.下面试就其文按照散文笔法的几个方面进行解析.一,”榜样”是贯穿全文始终的”思想红线”秦牧说写散文最不能丢的是”思想的红线”.即用一个醒目深刻的思想.把看似散乱的一大堆材料,贯穿成文.若把这一个个事件喻作”珍珠”,真可叫做”红线穿珠”了.这就是所谓的”神不散”,主要是说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县委书记的榜样一焦裕禄全文由8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可以独立成篇,而且各部分都有自己的主题思想,但是这8个小主题无不是贯穿”榜样”的大主题来展开的.作为全文的引子,一开头,作者就用简洁准确冷静的陈述把焦裕禄所面临的”三害最严重的时刻”和”全县粮食产量下降到了历史的最低水平”的兰考推到读者面前.接着,作者用白描的手法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兰考”灾害景象”图.这样的困难和灾难场景令人不寒而栗!面对这样的困难,焦裕禄的态度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来表现”榜样”主题的?“是怀着改变兰考灾区面貌的坚定决心来的”“第二天他已经下乡了.”“他到贫下中农的草屋里,到饲养棚里,到田间地头,去了解情况,观察灾情去了.”“焦裕禄说兰考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大家议论说,新来的县委书记看问题高人一着棋,他能从困难中看到希望,能从不利条件中看到有利因素.”这些都已渐现一个务实,坚定,为民的县委书记的新形象.已见一个敢于面对困难,信念坚定,敢于战胜灾魔的县委书记.这也为下文展开作了铺垫.接着,作者写焦裕禄亲自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灾害源头做好灾害根源调查,深人群众寻求,研究治”三害”对策.并总结出”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的道路.”是”兰考的新道路!”.这样作者已经将能够把全县干群凝集到一起战胜”三害”的县委书记的榜样形象树立在读者面前了这是以事立入;这是一个坚强的”班长”.是一个信得过的领路入;是一个可以学习的榜样!从第四个标题开始,作者从焦裕禄作为一个党员领导时刻把百姓的冷暖装在心里,视人民为父母的情怀;从对自己,家人严格要求.对同志和风细雨和对犯错误的下级极力挽救,帮助,对群众关爱有加的事迹叙述开去.这些真人真事,真情真意无不凸显焦裕禄同志的真性情,其形象也饱满可感,有血有肉,真实可信.不仅如此.作者所写的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以焦裕禄的活动来展开,通过他的工作,言行以及其部下的工作,言行等等来表现其领导作用和榜样的力量!当然这些主题只有通过描写,议论,抒情等散文常用的多种手法,才能使文章生动,活泼,节奏感好而不僵硬,没有说教感.文章最后三个标题”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他没有死,他还活着”把生前对同志的爱护,对工作的认<新闻世界)111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建设初探【摘要】提升国际传播力有利于实现国际信息传播的公平性,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对建设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在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建设中,提升国际传播力需要坚持公平,整合,共享等基本原则,具体的策略则包括:在开放的前提下提高本国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不发达国家间努力形成良性的竞合关系,通过国际协商以合理规划和分配信息资源等.【关键词】信息传播新秩序信息公平国际传播力“建立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是20世纪70年代末广受第三世界欢迎的一一林慧张健康个关于全球传播体系改革的目标.这种改革试图反抗由美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及其全球媒介集团支配的全球传播秩序,建立一种更加民主的,公平的,均衡的与其他国家传播系统相互交流文化与信息的新的全球传播体系.本文阐述建立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途径.一,建设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的意义1,有利于实现国际信息传播的公平性自从进入大众传播时代,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传播科技主导着话语权.有关资料显示美联社,合众国际社,路透社,法新社每天发出的新闻量占据了整个世界新闻发布量的4/5.这种信息传播的不公平已对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内部传播秩序等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正如传播学学者施拉姆认为的,信息流通不平衡,媒介地理不平坦,发达国家和媒介强国往往也是信息输出国,而欠发达的弱小国家除了天灾人祸等负面消息,则几乎没有正面信息输出.另外,发达国家经济水平及信息化程度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所形成的信息不对称,引发了”数字鸿沟”现象.随着真,尽责,并且全然忘记自己的身体甚至生命,为了人民,忘记自己的焦裕禄,展现在读者面前.总之,在全篇行文中,”榜样”是主线.但每一部分还有各自的中心.只是每一个小中心都是主题的一个方面和表现.二,表达方式灵活,多用散文常用的记叙,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该文主要是运用记叙的行文方式.但是作者为了使文章生动.适时恰当地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文章开头就用数字来记叙兰考的受灾程度,并用白描的手法描绘出灾区面貌,用抒情的笔触来表达对文中主人公的深情.比如在最后一个标题下的文中:”人们怎么会忘记,在那大雪封门的日子.他带着党的温暖走进了贫农的柴门:在那洪水爆发的日子,他拄着棍子带病到各个村庄查看水情:是他喊出了锁住风沙,制伏洪水的号召;是他发现了贫下中农革命的硬骨头精神.使之在全县发扬光大.”文中抒情的地方都是发乎自然.文中还在适当的地方通过议论点明了焦裕禄的精神和意义.比如全文最后一段中:”焦裕禄虽然去世了,但他在兰考土地上播下的自力更生的革命种子,正在发芽成长.他一心为革命,一心为群众的高贵品德,已成为全县干,2避界部和群众学习的榜样.这一切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已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推动着兰考人民在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大道上继续奋勇前进”这些方式的运用,有力地表达了主题,使文章气势浩大,撼人心魄.我们在写人物通讯时,特别要注意综合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使文章更富有波澜和感染力.三,时间跨度大,空间转换广,所叙事情多全文时间跨度从1962年冬直到1965春季,从焦裕禄到兰考上任,工作,生病,逝世到次年春季兰考老百姓的祭奠等等.空间则从兰考县城,兰考火车站,包括蝈阳,韩村,秦寨,赵朵楼,双杨树等等公社和所走到的兰考的120多个大队,开封医院,郑州医院,北京医院等等地方.所叙的事情更多,诸如到灾情最重的公社和大队去了解灾情,和县委副书记交流,风雪夜召开别开生面的会议,亲自带领”三害”调查队在风沙下雨最厉害的时候去探源头搞调查,冬夜到许楼问寒,对有分歧的同事,犯错误的下级和家人的相处等等,这些事情多而不杂,每件事都有不同的代表性,典型性,都是焦裕禄感人形象的一个侧面和表现.这些也是散文和人物通讯可以共同采用的表达方式.该文另外一个特色是,全文的记叙的事情都是有根有据,实事求是的.据穆青传介绍:”第七稿改完好,穆青再拿给吴冷西(时任新华社社长)看.吴冷西通过,穆青让人把稿子打出清样,寄给周原,让他带着稿子到兰考核对.一再嘱咐:必须保证全部事实绝对无误.周原带着稿子到兰考,正赶上县委召开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干部大会.张钦礼(时任兰考县长)拿着稿子在大会上念在场两干多名干部哭成一片.最后除订正了几个人名地点,大家都认为事实全部准确,一致举手通过.”参考文献(1)穆青:穆青散文选【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7月第一版(2)张严平:(穆青传M,新华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3)蒙南生:新闻断想)【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4)谢晖:新闻文本学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5)蒙南生:当代新闻写作【M】,广西民族出版社,2008年i2月第一版(作者: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2007级新闻学硕士研究生)责任编辑:周蕾
展开阅读全文